课程设计-人体感应LED设计

合集下载

人体感应智能灯课程设计

人体感应智能灯课程设计

人体感应智能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体感应智能灯的基本原理与功能。

2. 使学生理解智能灯电路的组成,包括传感器、微控制器和执行器。

3. 帮助学生了解智能灯在节能、环保和智能家居领域的重要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人体感应智能灯的组装与调试。

2.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分析并解决智能灯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智能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描述人体感应智能灯的工作原理,并解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独立组装并调试人体感应智能灯,达到预期效果。

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特长,共同解决组装与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培养节能环保意识,并激发对相关领域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介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别是人体红外传感器。

- 智能灯电路的组成与原理,包括微控制器和执行器。

- 智能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2. 实践操作:- 智能灯组装指导,包括电路连接和组件安装。

- 调试技巧,确保人体感应智能灯的正常工作。

- 故障排查,学习分析并解决常见问题。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介绍传感器原理,分析人体红外传感器特点。

- 第二课时:学习智能灯电路组成,探讨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第三课时:动手实践,分组进行智能灯组装。

- 第四课时:调试智能灯,掌握故障排查方法。

- 第五课时:总结反馈,分享学习心得和改进建议。

4. 教材关联:- 《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章:传感器及其应用。

led感应灯课程设计

led感应灯课程设计

led感应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LED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光电器件的基础知识。

2. 学生能描述感应灯的工作原理,了解传感器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解释电路图,并识别LED感应灯电路中的主要元件及其功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LED感应灯电路。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电路的搭建和调试。

3. 学生能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环保意识和科技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强的学科项目,结合物理、电子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电路原理,对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LED基础知识:讲解LED的发光原理、种类、特性及应用场景,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LED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传感器原理: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种类,重点讲解光敏传感器在LED感应灯中的应用。

3. 电路设计:教授电路图识别、元件连接方法,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LED感应灯电路,结合教材中相关电路实例进行分析。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电路搭建、调试和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5. 电路故障排查:教授常见电路故障的排查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LED基础知识及传感器原理学习。

第二课时:电路设计方法及实践操作指导。

第三课时:分组进行电路搭建、调试和故障排查。

基于人体感应照明灯的设计

基于人体感应照明灯的设计

人体感应照明灯设计摘要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伴随着环保事业的兴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的提高。

节能减排成为了我们生产生活中必须要注意和重视的一个问题。

人体感应照明灯设计通过对人体散发微量红外线的监控可以达到人至灯亮、人走灯灭的效果,避免灯具长时间工作对能源的浪费。

这样的好处在于,白天,由于光线照射,该灯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一到晚上,在黑暗中,该灯只要收到一个人体红外信号,灯就自动点亮,而后人离开时,自动熄灭,可以达到节电的目的,其装置省去了能耗大、笨重、极易产生热量的电源变压器,具有结构简单、自耗电轻微、性能稳定、灵敏度高、通用性强的特点。

关键词:人体感应模块光敏电阻信号处理Design for human body induction lampAbstractThe 21st century,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gradually improved, along with the ri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the environment is gradually improving. The design for human body induction lamp to turn the light on or off when humans come or go, which can prevent the waste of election.There is good at daytime, due to the light, the light is always turned off, one night, in the dark, the lights just received a human body infrared signal light automatic lights, then left, automatically turns off, you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aving, the device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energy consumption, heavy, easy to produce heat power transformer, has a simple structure, consumable mild, stable performance, high sensitivity, versatile features. Key words: Human body sensing module; Photoresistor; Signal Processing目录引言 ............................................................................................................................... - 0 - 第1章绪论 ..................................................................................................................... - 1 - 1.1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 - 1.2 基本结构和原理..................................................................................................... - 1 -1.2.1 热释电效应.......................................................................................................................... - 2 -1.2.2 滤光窗 ................................................................................................................................. - 2 - 1.3 设计方案................................................................................................................. - 3 - 第2章硬件电路设计 ..................................................................................................... - 4 - 2.1 设计总体电路图..................................................................................................... - 4 - 2.2 电路工作原理......................................................................................................... - 4 - 2.3 电路的控制过程................................................................................................... - 5 - 2.4 元器件的介绍......................................................................................................... - 6 -2.4.1 NE555的结构 ...................................................................................................................... - 6 -2.4.2 光敏电阻 ............................................................................................................................. - 7 - 第3章软件的程序实现 ................................................................................................. - 8 -3.1 主程序工作流程图................................................................................................. - 8 - 3.2 中断服务程序工作流程图..................................................................................... - 9 - 3.3 软件仿真................................................................................................................. - 9 - 结论与展望 ..................................................................................................................... - 11 - 致谢 ............................................................................................................................. - 12 - 参考文献 ......................................................................................................................... - 13 - 附录A 原理图 ............................................................................................................... - 15 - 附录B 外文文献 ........................................................................................................... - 16 - 附录C 十篇主要参考文献题录与摘要 ....................................................................... - 23 - 附录D 程序 ................................................................................................................... - 25 - 附录E 元器件清单........................................................................................................ - 27 -图1-1 总体设计框图 .................................................................................................................. - 3 - 图2-1 设计总体电路图 .............................................................................................................. - 4 - 图2-2 555构成单稳态触发器 ................................................................................................. - 5 - 图2-3 NE555内部结构............................................................................................................ - 6 - 图2-4 NE555D电路引脚 ......................................................................................................... - 6 - 图3-1 主程序工作流程图 .......................................................................................................... - 8 - 图3-2 中断服务程序工作流程图 .............................................................................................. - 9 - 图3-3 仿真图 ............................................................................................................................ - 10 -表2-1 555定时器的功能 ......................................................................................................... - 7 -引言人体感应灯是一款利用红外线、热释电原理感应人体活动信息的新技术设计、研发而成的,专门用来检测和感应人体活动信息。

传感器电子蜡烛课程设计

传感器电子蜡烛课程设计

传感器电子蜡烛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电子蜡烛的工作原理,了解传感器在其中的作用。

3. 学生能了解传感器信号的读取与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传感器电子蜡烛。

2.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传感器进行信号的读取与处理。

3. 学生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传感器技术产生兴趣,认识到其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交流。

3. 学生能够关注传感器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内容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案例2. 电子蜡烛原理与设计:- 电子蜡烛的工作原理- 传感器在电子蜡烛中的应用- 电子蜡烛的设计步骤与注意事项3. 实践操作:- 传感器的选用与连接方法- 传感器信号的读取与处理- 电子蜡烛的制作与调试4.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传感器基础知识学习,了解传感器的分类和应用- 第二课时:学习电子蜡烛工作原理,探讨传感器在其中的作用- 第三课时: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电子蜡烛的设计与制作-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作品,进行分享与交流,总结课程收获教材章节关联:- 《信息技术》第三章第三节: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电子技术》第四章第二节:电子蜡烛的设计与制作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进行拓展。

关于人体感应灯设计方案

关于人体感应灯设计方案

关于人体感应灯设计方案
 人体感应灯是利用红外线感应人体活动来设计的驱动LED 灯照明的产品。

其感应距离要求为50cm,感应角度40度,当人或物体进入感应范围内时,感应模块就会输出PWM 信号,驱动LED 灯亮,通过一个电容触摸按键,短按切换设定好的LED 色温,长按可以连续调节色温。

该方案采用超高性价比的芯科MCU 芯片EFM8SB10F8G,带电容触摸,功耗极低,采用芯科距离感应芯片SI1153,可以实现无透镜50cm 的感应距离,感应角度±20度。

 器件优势
 - Silicon Labs 8 位MCU EFM8SB10F8G,支持电容触摸,最小分辨率1fF,灵敏度高,最大量程500pF,带有触摸软件库,简化开发流程,能够满足人体感应灯上触摸按键要求,SB 系列MCU 封装小,功耗低,带掉电监测的MCU 睡眠电流最低可达50nA,非常适合电池供电应用,带有三通道可编程计数器阵列(PCA),支持PWM 输出模式,满足输出驱动LED 功能。

 - Silicon Labs 红外接近传感器SI1153,检测范围无透镜0-50cm,感应角度±20度,检测范围宽,可满足人体感应灯对检测距离的要求;芯
片自带940nm 带通滤波,可以有效滤除掉使用环境中的其他波段可见光及红外光;驱动红外LED 脉宽仅25.6μs,驱动电流从 5.6mA-360mA 可配置,9μA 平均电流消耗,可使系统平均功耗降低,满足系统电池供电要求。

 方案框图:。

人体自动感应灯课程设计

人体自动感应灯课程设计

人体自动感应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人体自动感应灯的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物理和生物知识,如人体红外辐射、传感器转换等。

2. 学生能描述人体自动感应灯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其在节能减排和智能控制方面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人体自动感应灯电路。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测试并优化人体自动感应灯的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学习人体自动感应灯,提高环保意识,关注节能减排,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注重实践与创新。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生物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善于合作与分享。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知识准备:- 介绍人体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 概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自动感应灯中的应用。

- 引导学生复习电路基础知识,如电路的组成、电流、电压等。

2. 实践操作:- 设计并展示人体自动感应灯的电路图。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搭建人体自动感应灯电路。

- 指导学生测试并优化电路,观察人体自动感应灯的工作效果。

3. 应用拓展:- 分析人体自动感应灯在公共场所、家庭等不同场景的应用。

- 探讨人体自动感应灯在节能减排、智能控制等方面的优势。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知识准备,介绍相关概念和原理,明确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实践操作,设计电路图,分组实验,搭建人体自动感应灯电路。

第三课时:实践操作,测试并优化电路,观察人体自动感应灯的工作效果。

“人体感应灯”教学设计(18组)

“人体感应灯”教学设计(18组)

“人体感应灯”教学设计(18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敏电阻和热释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输入输出管脚的设定与连接;3.理解电路的基本结构;4.学会使用Mixly进行代码的编写。

过程与方法:1.通过代码的编写与电路的搭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培养协作能力与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合作的意识,产生代码编写与操作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光敏电阻与热释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Mixly中相关代码的编写。

难点:光敏电阻、热释电传感器与灯泡在短路中的关系三、教学环境和资源:实验室(多媒体与装有Mixly软件的电脑) Arduino Uno套件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的起点水平:本课程内容面向九年级学生。

九年级学生通过先前的学习已经对Mixly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他们已经学习了物理有关电路的知识,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电路的连接。

学生的一般特征:九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处于不断提高的阶段,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锻炼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贴合生活的项目实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提高创新创造能力。

五、教学策略:教法:讲授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学法: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张华的爷爷视力不好,半夜起床的时候经常找不到灯的开关。

为此,张华想找到一种方便的开灯的方法。

你能运用Mixly的相关知识,提出一个解决方法吗?”2. 讲授新课:•教师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简单介绍光敏电阻和热释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讲解模拟输入输出、数字输入输出的概念及使用方法;3. 合作探究:•探究电路的连接方法;•讨论Mixly中相应的模块代码编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最终完成实验。

4. 总结交流:•各小组进行作品展示,并说明电路连接方式和代码的编写思路;•教师总结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教师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

单片机人体感应的光感智能台灯设计

单片机人体感应的光感智能台灯设计

单片机人体感应的光感智能台灯设计
单片机人体感应的光感智能台灯设计是一种以人体活动作为控制和调节台灯开关的新型设计。

它充分体现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在传统的台灯装置上采用了单片机技术、光感技术和人体运动感知的功能,使得台灯能够根据人体的进出而自动调整亮度,以节省电源并提供安全的照明环境,并且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

首先,通过单片机模块实现台灯的开关,台灯的一端装有光感模块,当人体进入照射区域时,光感模块将发出信号,单片机接收到信号后会通过执行程序来控制台灯的亮了,当人体出去后,单片机会检测到光感模块的信号,然后关闭该台灯。

此外,单片机还可以通过检测人体的动作来调节台灯的亮度,比如当人体进入照射区域时,台灯会自动亮起低亮度,当人体在该区域内存在一定时间后,台灯就会自动调节到高亮度,以提供良好的照明环境,并节省电源。

最后,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来远程控制台灯,调整台灯的开关以及亮度等等,实现灯光的自主控制。

以上就是单片机人体感应的光感智能台灯设计的主要内容,它是一种全新的应用,用于解决传统台灯的不足,让用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综合性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人体感应LED设计组员:指导教师:2015年5月报告内容一、设计的内容或要求人体感应灯是一款利用红外线、热释电原理感应人体活动信息的新技术设计、研发而成的,专门用来检测和感应人体活动信息的产品。

当人或有温度的物体进入模块感应范围内时,感应模块就会输出一个高电平脉冲信号、或高电平延时信号,输出的感应脉冲或延时信号可以直接驱动LED灯指示灯。

二、系统设计原理框图:图①原件列表:表①DSN-FIR800人体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模块:产品概述:DSN-FIR800是基于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产品,灵敏度高,可靠性强,超低电压工作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类自动感应电器设备,尤其是干电池供电的自动控制产品。

功能特点:1.全自动感应:人进入其感应范围则输出高电平,人离开感应范围则自动延时关闭高电平,输出低电平。

2.光敏控制(可选择,出厂时未设):可设置光敏控制,白天或光线强时不感应。

3.温度补偿(可选择,出厂时未设):在夏天当环境温度升高至30~32℃,探测距离稍变短,温度补偿可作一定的性能补偿。

4.两种触发方式:(可跳线选择)a.不可重复触发方式:即感应输出高电平后,延时时间段一结束,输出将自动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b.可重复触发方式:即感应输出高电平后,在延时时间段内,如果有人体在其感应范围活动,其输出将一直保持高电平,直到人离开后才延时将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感应模块检测到人体的每一次活动后会自动顺延一个延时时间段,并且以最后一次活动的时间为延时时间的起始点)。

5.具有感应封锁时间(默认设置:2.5S封锁时间):感应模块在每一次感应输出后(高电平变成低电平),可以紧跟着设置一个封锁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感应器不接受任何感应信号。

此功能可以实现“感应输出时间”和“封锁时间”两者的间隔工作,可应用于间隔探测产品;同时此功能可有效抑制负载切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干扰。

(此时间可设置在零点几秒—几十秒钟)。

6.工作电压范围宽:默认工作电压DC4.5V-20V。

7.微功耗:静态电流<60微安,特别适合干电池供电的自动控制产品。

8.输出高电平信号:可方便与各类电路实现对接。

调节方法:调节距离电位器顺时针旋转,感应距离增大(约7 米),反之,感应距离减小(约3 米)。

调节延时电位器顺时针旋转,感应延时加长(约300S),反之,感应延时减短(约5S)。

使用说明:1.感应模块通电后有一分钟左右的初始化时间,在此期间模块会间隔地输出0-3次,一分钟后进入待机状态。

2.应尽量避免灯光等干扰源近距离直射模块表面的透镜,以免引进干扰信号产生误动作;使用环境尽量避免流动的风,风也会对感应器造成干扰。

图②图③AT89C2051资料AT89C20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2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PEROM)和128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l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

图④AT89C2051单片机引脚介绍:AT89C2051为20引脚小型封装,2K内部程序存储器,15个可编程I/O口线,没有P0口和P2口的16根I/O线,内部集成了一个模拟比较器。

芯片共有20个引脚,引脚的排列顺序为从靠芯片的缺口(见上图)左边那列引脚逆时针数起,依次为1、2、3...20,在单片机的20个引脚中,电源引脚2根,外接晶体振荡器引脚2根,复位引脚1根以及P1、P3口可编程I/O引脚15根。

1、主电源引脚(2根)VCC(Pin20):电源输入,接电源GND(Pin10):接地线2、外接晶振引脚(2根)XTAL1(Pin5):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入端XTAL2(Pin4):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出端3、控制引脚(1根)RST/VPP(Pin1):复位引脚,引脚上出现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4、可编程输入/输出引脚(15根)P1口: 8位准双向I/O口线,P1.0~P1.7 ,共8根P1口是一个8位双向I/O口。

口引脚P1.2~P1.7提供内部上拉电阻,P1.0和P1.1要求外部上拉电阻。

P1.0和P1.1还分别作为片内精密模拟比较器的同相输入(ANI0)和反相输入(AIN1)。

P1口输出缓冲器可吸收20mA电流并能直接驱动LED 显示。

当P1口引脚写入“1”时,其可用作输入端,当引脚P1.2~P1.7用作输入并被外部拉低时,它们将因内部的写入“1”时,其可用作输入端。

当引脚P1.2~P1.7用作输入并被外部拉低时,它们将因内部的上拉电阻而流出电流。

P3口: 8位准双向I/O口线,P3.0~P3.5、P3.7,共7根P3口的P3.0~P3.5、P3.7是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七个双向I/O口引脚。

P3.6用于固定输入片内比较器的输出信号并且它作为一通用I/O引脚而不可访问。

P3口缓冲器可吸收20mA电流。

当P3口写入“1”时,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用作输入端。

用作输入时,被外部拉低的P3口脚将用上拉电阻而流出电流。

P3口还用于实现AT89C2051的各种第二功能,如下表所列:表③5、RST:复位输入。

RST一旦变成高电平所有的I/O引脚就复位到“1”。

当振荡器正在运行时,持续给出RST引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便可完成复位。

每一个机器周期需12个振荡器或时钟周期。

6、XTAL1:作为振荡器反相器的输入和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

7、XTAL2:作为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

主要性能:1、和MCS-51产品兼容;2、2KB可重编程FLASH存储器(10000次);3、2.7-6V电压范围;4、全静态工作:0Hz-24MHz;5、2级程序存储器保密锁定;6、128*8位内部RAM;7、15条可编程I/O线;8、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9、6个中断源;10、可编程串行通道;11、高精度电压比较器(P1.0,P1.1,P3.6);12、直接驱动LED的输出端口。

仿真电路图:图⑤源程序:#include<reg52.h>#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宏定义#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sbit FIR=P1^5; //传感器接口sbit LED=P1^1; //led接口//*******延时函数******************/void delayms(uint x){uint a,b;for(a=x;a>0;a--)for(b=110;b>0;b--);}//*******主函数*********************/void main(){LED=1; //关闭ledwhile(1) //循环体{if(FIR==1) //如果有人{delayms(5); //延时if(FIR==1) //如果有人{ LED=0; } //打开led}elseLED=1; //如果没有人关闭led }}流程图:图⑥PCB制板1.画出pcb图2.打印正面镜像打印,反面非镜像打印。

打印在黄色转印纸上,为之后的转印做准备。

3.转印先用砂纸打磨覆铜板,清理干净板子上面的灰尘;并把覆铜板切割成大小与PCB图大小相等的板子,节省材料;用转印纸包裹覆铜板,并用转印机对其加热。

由于是双层板,所以需要两面都转印。

4.腐蚀把转印成功的覆铜板放在腐蚀液中,十分钟左右,等板子里没被墨覆盖的铜被腐蚀干净为止。

之后,把板子上面的墨用水和砂纸清洗干净,再对上面没有腐蚀完整的部分进行修改。

腐蚀液是由三氯化铁加温水组成的,与铜会发生化学反应。

5.打孔利用打孔机对PCB板进行打孔,好为元器件的焊接做准备。

此时,一个完整的PCB板基本就做好了。

焊接1.清点材料;2.二极管、电容、电阻和电感的认识;用万用表测量以及观察元器件上的一些特征以去确定元器件的正负、电容大小以及阻值和感值大小。

3.焊接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海绵(用水湿过的),松香,电烙铁,焊锡,以及支架;元件读数测量、去氧化层、元件弯制、元件插放、元件焊接。

4.元器件的焊接与安装;电烙铁加热,在加热的进程中要及时给裸铜面搪锡否则会不好焊;加热中要把斜面靠在元件脚上使加热面积最大,焊点高约1.5mm直径与焊盘一致脚高出约0.5mm,不仅要位置正确,还要焊接可靠,形状美观。

5.开关电源故障的排除。

焊接完一类元器件,应检查一遍焊接质量是否有错焊、漏焊,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总结做了几周的课程设计,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们仍感慨颇多。

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有很多的心得体会,有关于单片机方面的,更多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

因为我本人对单片机也并不是很熟悉,学的东西好像它是它,我是我的,理论联系不了实际。

以前的汇编语言没学好,一开始的程序这块儿就要令我抓狂了。

后来请教同学,看他边做边给我讲解,我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对程序的设计和编写。

从中体会到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方便和巧妙,懂的了在进行编写一个程序之前,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整体的设计思想,另外某些具体的动手内容也是相当的重要,比如在做板的过程中要非常小心,我开始由于粗心做坏了两个板子。

这些宝贵的编程思想和从中摸索到的经验都是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宝贵财富,这些经验对我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的,我要好好利用。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

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