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的成语大全
关于读书的成语

关于读书的成语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
关于读书的成语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书的成语,希望能帮到您。
关于读书的成语1、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2、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3、萤窗雪案:为勤学苦读的典实。
4、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5、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6、宿学旧儒: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7、十载寒窗:载:年。
指长期苦读。
8、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9、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10、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11、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12、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13、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14、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15、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16、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17、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18、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19、书香门户: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20、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关于读书的成语1、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2、万签插架:形容书籍极多。
3、枕中鸿宝:泛指珍秘的书籍。
4、蠹简遗编:泛指残存的书籍。
5、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6、萤窗雪案:为勤学苦读的典实。
7、十载寒窗:载:年。
指长期苦读。
8、凿楹纳书: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9、书囊无底: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10、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11、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12、勤学苦练:勤奋、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13、幼学壮行: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抱负。
14、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15、豕亥鱼鲁: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16、滴露研朱:滴水研磨朱砂。
指用朱笔评校书籍。
17、充栋盈车:堆满屋子,装满车。
形容书籍很多。
18、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
多读书就有益处的成语

读书有益的成语读书有益的成语11.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2.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3.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4.春诵夏弦---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后泛指读书学习5.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
凿通墙壁,引进烛光。
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6.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
一天到晚诵读经史。
形容勤奋读书。
7.老虎借猪,相公借书---相公:旧指读书人。
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
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8.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
指诵读熟练、顺口。
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9.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
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10.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
读书总有好处。
11.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
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12.九儒十丐---儒:旧指读书人。
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
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13.尽信书不如无书---〖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14.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
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15.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
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
形容刻苦攻读。
16.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解释】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
17.浑浑沉沉---广大貌。
《淮南子·兵略训》:“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浑浑沉沉,孰知其藏。
”一说,“沉”当为“沆”字。
参阅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
关于读书的四字成语_读书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关于读书的四字成语_读书的四字成语有什么读书可以供我们消遣娱乐,可以装饰,也能够增加才干。
那有哪些成语是用来描写读书的呢?下面是店铺网小编带来的关于读书的四字成语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表示读书的四字成语解析1) 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2) 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3) 士农工商: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4) 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5)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
读书总有好处。
6) 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
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7) 舌战群儒: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
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8) 目不识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9) 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
招收贤士,接纳书生。
指网罗人才。
10) 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
招收贤士,接纳书生。
指网罗人才。
形容读书的成语及解释1) 目不知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同“目不识书”。
2) 九儒十丐:儒:旧指读书人。
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
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3) 白面儒生:犹白面书生。
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
有时含贬义。
亦泛指读书人。
4) 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
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
有时含贬义。
亦泛指读书人。
5) 白面书郎:犹白面书生。
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
有时含贬义。
亦泛指读书人。
6) 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7) 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8) 书香人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9) 书香门户: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10) 布衣韦带: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11) 宿学旧儒: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12) 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
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

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下面是关于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的内容,欢迎阅读!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11、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2、秉烛夜游:秉:执持。
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3、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
凿通墙壁,引进烛光。
在这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4、映雪囊萤:在这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5、朝干夕惕:在这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不敢疏忽懈怠。
6、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
一天到晚诵读经史。
在这形容勤奋读书。
7、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8、青灯黄卷:光线青荧的油灯和纸张泛黄的书卷。
借指清苦的攻读生活。
9、将勤补拙:以勤奋弥补笨拙。
10、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
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11、朝干夕愓:指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
12、白首穷经:白首:白头;穷经:专心钻研经书。
指直到年老还在钻研经籍,在这形容好学不倦。
13、铁砚磨穿:铁铸的砚台被磨穿。
在这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14、旰食之劳:天色已晚才吃饭。
在这形容勤于政事。
15、笨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16、夙夜匪懈: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
在这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17、继晷焚膏: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
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
在这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18、精进勇猛:原意是勤奋修行。
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19、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
在这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20、朝斯夕斯: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
在这形容求学勤奋而有恒心。
21、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
书本不离手。
在这形容勤奋好学。
22、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23、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后在这形容刻苦攻读。
【成语大全】关于读书的成语

【成语大全】关于读书的成语读书是一门艰深而古老的学问,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和智慧的积累,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与读书相关的成语被广泛使用。
下面是关于读书的成语的详细介绍。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一句形容人读书多了对写作的造诣就会很高的成语,意思是通过阅读广泛积累,写作时会触类旁通,写得出神入化。
2. 墨守成规这个成语意思是字面上说的就是使用陈旧的办法不肯改变。
喻指人思想僵化,固步自封。
3. 博览群书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能读览很多书籍,指能广泛阅读,涉猎广泛。
4.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是说光会说而实际上不会做,喻指只在纸上主张而不去实践。
5. 同床异梦同床异梦这个成语形容互相没有共同语言,看问题不一样,难以沟通。
6. 古为今用古为今用是形容古代的事物或思想在今天仍然有价值和作用。
7. 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塞翁因失马而得福。
用来表示遭遇坏事,也许会带来好处。
8. 见微知著这个成语是指看到细微的地方就能察觉到整体的情况。
9. 老马识途这个成语是指老马在熟路上行走时能够知道前方的情况,喻指有经验者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
10. 一蹴而就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事情进展非常迅速,一下子就达到了目标。
11. 书籍是最好的良师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读书可以获得很多知识,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1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多次阅读一本书可以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1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个成语指的是学习不会感到厌倦,教导别人是毫不厌烦的。
14. 大开眼界这个成语是形容在阅读、学习或旅行等过程中看到了很多新鲜的事物,视野变得更加广阔。
1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学习后再次复习,感到非常愉快。
16. 刻苦耐劳刻苦耐劳是指勤奋努力,能吃苦耐劳。
17.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为了激发士气而忍受痛苦,不怕困难。
18.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成语形容在使用时才发觉书的数量不够,识见不足。
19. 愚公移山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讲述了一个愚笨的老人为了移山的愿望,经过长期的努力,最终得到了神助。
关于读书的成语60条

关于读书的成语60条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以下是“读书的成语”,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1.目不识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2. 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
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3. 书同文,车同轨:车轨相同,文字相同。
比喻国家统一。
4. 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
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5. 飘零书剑: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6. 布衣韦带: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7. 秉笔直书:秉:持,握住。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8. 博览群书:博:广泛。
广泛地阅读各种书。
形容读书很多。
9. 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
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10. 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
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11、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12、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13、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14、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15、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16、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17、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18、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19、书香门户: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20、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21、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22、摊书傲百城: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23、伴食中书: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24、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25、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26、山陬海筮:山隅和海边。
泛指荒远的地方。
27、枕典席文: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28、道学先生: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29、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30、弃书捐剑: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31、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
形容读书速度快。
32、书画卯酉:犹言上下班。
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跟读书有关的词语

跟读书有关的词语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有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学而不厌、废寝忘食、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勤学苦练、专心致志、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勤学好问、韦编三绝、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映雪读书、开卷有益、夜以继日、引锥刺股、十年寒窗、闻鸡起舞、好学不倦等。
1、凿壁偷光(záo bìtōu guāng)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
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出自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
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2、好学不倦是一个汉语成语。
拼音是hào xuébùjuàn,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倦:厌倦。
好:爱好。
宋苏舜钦《荐王景仁启》:“好学不倦,才行卓越。
”译文: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才智和德行超出一般人。
3、闻鸡起舞(wén jīqǐwǔ),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4、十年寒窗shínián hán chuāng)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寒窗:冬天在寒冷的窗前读书。
读书的成语

读书的成语在写文章时,适当运用成语可以让文章增色不少。
一些关于读书的成语你知道多少?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读书的成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有关读书的成语精选11) 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2) 满腹经纶:比方政治见识和主张。
形容人极有才能和智谋。
3) 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
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
形容知识丰富。
4) 才高八斗:比方人极有才华。
5) 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
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6) 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
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7) 学识渊博:指人的学识广而深,往往也称其为博学多才的人。
8) 学贯中西:形容读书多的成语9) 饱读诗书:读书多。
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
10) 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时发生。
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
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11)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爱好。
12) 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方连续不断。
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13) 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14) 索然无味:索然:没有意味、没有爱好的'样子。
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15) 博览群书:博:广泛。
广泛地阅读各种书。
形容读书很多。
16) 博闻强记:闻:见闻。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7)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18) 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19) 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
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
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制造性。
20)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好了还求更好。
21) 倒背如流:背:背诵。
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
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
22) 举一反三:反:类推。
比方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读书的成语大全
在写文章时,适当运用成语可以让文章增色不少。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读书的成语大全,希望你喜欢。
有关读书的成语热门版1)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
读书总有好处。
2) 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3) 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
长久坚持下去。
4) 学而不厌:厌:满足。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好学。
5) 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6) 引锥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7)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8) 鸡鸣而起:鸡叫时就起床。
形容勤奋不怠。
9) 笃实好学:笃实:踏实,实在。
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10) 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11) 卧薪尝胆: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2) 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
形容看书非常快。
13) 蜻蜓点水: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
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14) 浅尝辄止:辄:就。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
指不深入钻研。
15)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16) 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
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17) 走马观花:走马:骑着马跑。
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
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
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18) 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
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形容读书的成语。
19)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20) 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
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有关读书的成语最新版1) 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2) 满腹经纶:比喻政治见识和主张。
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3) 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
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
形容知识丰富。
4) 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5) 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
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6) 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
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7) 学识渊博:指人的学识广而深,往往也称其为博学多才的人。
8) 学贯中西:形容读书多的成语
9) 饱读诗书:读书多。
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
10) 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时发生。
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
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11)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12) 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
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13) 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14) 索然无味: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15) 博览群书:博:广泛。
广泛地阅读各种书。
形容读书很多。
16) 博闻强记:闻:见闻。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7)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18) 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19) 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
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
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20)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好了还求更好。
21) 倒背如流:背:背诵。
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
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
22) 举一反三: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23) 融会贯通: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24) 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25)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