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排序题PPT.
合集下载
《语言排序题专题复习》教学课件

A.②①⑤④③ B.②④①③⑤
C.⑤④③②① D.⑤④①③②
答案:B
解析:该题①②④句讲的是“动车
组”的优越性,而依据④句开头的“同时” 和①句开头的“并”,这个句群的内部排 序应为②④①。而③句开头的“一旦”表 明这是一种突发情况,⑤句中的“无需人 为干预”照应的正是③句中的“自动减速 或停车”。据此,横线上的五句话应排列 为②④①③⑤,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项。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 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 贡》。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⑤① D.④②③①⑤
语言排序题 专题复习
前言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对“语言表达连贯” 考点的考查非常火爆,18套试卷中有8套对该 考点进行了考查,而且在考查形式上有7套都 不约而同地把“抓手”锁定在了“排序”题型 上,这一受到全国卷和各省市卷高考命题专家 共同青睐的题型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排序题也可以说是2008年语文高考的一个 较为重要题型。它属于语言运用类题型,是一 种综合类题型,涉及语言的衔接和连贯,属于 较高的能力层级要求,是对考生语文综合素质 的一个考查。
(08年广东卷)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 恰当的一项是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 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 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 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 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中考语文排序题解题技巧PPT课件

❖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 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 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 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吟诗作对了。
❖ A.③④①② B. ①③. ④② C. ④③①②5
❖ 例2: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B )
❖ 紫紫禁城城位于北京的中心,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 瓦顶的墙垣,________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鼓楼。
和宇宙融为一体。
①它的光辉立即四射开来
②随着它的上升,它的颜色倏忽千变,朱红、橙黄、淡紫……
③先是看到乌云镶边的衣裙,姗姗移动
④它是如此灿烂、透明,在它的照耀下万物为之增色,大地的一 切也都苏醒了
⑤然后太阳突然上升了,半圆形的,我不知道它有多大
A.⑤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⑤① C.④⑤பைடு நூலகம்①③ D.③⑤①②④
常见的关键词
❖ 有时间转换的关键词,如“以前”、“现 在”、“将来”等;
❖ 有空间转换的关键词,如“上”、“下”、 “左”、“右”、“东”、“南”、“西”、 “北”等;
❖ 有逻辑转换的关键词,如“首先”、“其 次”、“最后”等
.
12
★4:前后一致(句式一致、主语一致)
例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
❖ A、②④③① B、③①②④
❖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
7
★逻辑顺序:
❖ 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由感性到理性等为序。
❖ 按事物主次、轻重、缓急、因果、条件与 结果等为序。
❖ 按整体感知(勾勒轮廓)——局部描述 (逐一观察)为序。
❖ 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 序。
❖ ……
❖ 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 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吟诗作对了。
❖ A.③④①② B. ①③. ④② C. ④③①②5
❖ 例2: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B )
❖ 紫紫禁城城位于北京的中心,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 瓦顶的墙垣,________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鼓楼。
和宇宙融为一体。
①它的光辉立即四射开来
②随着它的上升,它的颜色倏忽千变,朱红、橙黄、淡紫……
③先是看到乌云镶边的衣裙,姗姗移动
④它是如此灿烂、透明,在它的照耀下万物为之增色,大地的一 切也都苏醒了
⑤然后太阳突然上升了,半圆形的,我不知道它有多大
A.⑤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⑤① C.④⑤பைடு நூலகம்①③ D.③⑤①②④
常见的关键词
❖ 有时间转换的关键词,如“以前”、“现 在”、“将来”等;
❖ 有空间转换的关键词,如“上”、“下”、 “左”、“右”、“东”、“南”、“西”、 “北”等;
❖ 有逻辑转换的关键词,如“首先”、“其 次”、“最后”等
.
12
★4:前后一致(句式一致、主语一致)
例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
❖ A、②④③① B、③①②④
❖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
7
★逻辑顺序:
❖ 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由感性到理性等为序。
❖ 按事物主次、轻重、缓急、因果、条件与 结果等为序。
❖ 按整体感知(勾勒轮廓)——局部描述 (逐一观察)为序。
❖ 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 序。
❖ ……
句子排序 课件(共36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3)补充类表述通常不做首句。因为它前面通常有话,用 于补充说明前文内容,故不适合做首句。
总之,在梳理、排列语序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读材 料,首先要找准中心词、中心句,分析其它词与中 心词、其它句子与中心句的关系。
还可以抓住一些代词、关联词语和带总结性的词语 或找出首句和尾句来帮助分析。
如果是选择题,不妨先通过排除法来缩小范围。
①抒发了诗人折柳送别时的离愁别绪
②写出了诗人听到折柳之曲而触发的思乡情怀
③表达了诗人逢早春的欣喜及对春光的喜爱之情
A.②③① B. ③①② C.②①③ D. ③②①
B 【解析】解答此题,需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贺诗表达 了人逢早春的欣喜及对春光的喜爱之情,许诗抒发了诗人折柳送别时的离 愁别绪,李诗则写出了诗人听到折柳之曲而触发的思乡情怀,所以正确的 顺序为③①②。故选B项。
与第三层相关的是⑤句。
因此此题的排列顺序应为②④③①⑤,故选A项。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昆虫与其他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快得惊人的速度。 而且,昆虫扑翼飞行可不是简单地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 实是在画八字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给句子排顺序时,感到比较困难时,我们还可以 先将意思上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组合成句子“单元”, 化零为整;然后按照这段话的思路和层次把句子 “单元”进行组接整合,从而完成排序。
第四步、联读语感检验。通过前面三步,顺序排为 ⑤⑥①③②④,最后将初步排成的段落连起来读一 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 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①他预料一切事情都不可能成功
总之,在梳理、排列语序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读材 料,首先要找准中心词、中心句,分析其它词与中 心词、其它句子与中心句的关系。
还可以抓住一些代词、关联词语和带总结性的词语 或找出首句和尾句来帮助分析。
如果是选择题,不妨先通过排除法来缩小范围。
①抒发了诗人折柳送别时的离愁别绪
②写出了诗人听到折柳之曲而触发的思乡情怀
③表达了诗人逢早春的欣喜及对春光的喜爱之情
A.②③① B. ③①② C.②①③ D. ③②①
B 【解析】解答此题,需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贺诗表达 了人逢早春的欣喜及对春光的喜爱之情,许诗抒发了诗人折柳送别时的离 愁别绪,李诗则写出了诗人听到折柳之曲而触发的思乡情怀,所以正确的 顺序为③①②。故选B项。
与第三层相关的是⑤句。
因此此题的排列顺序应为②④③①⑤,故选A项。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昆虫与其他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快得惊人的速度。 而且,昆虫扑翼飞行可不是简单地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 实是在画八字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给句子排顺序时,感到比较困难时,我们还可以 先将意思上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组合成句子“单元”, 化零为整;然后按照这段话的思路和层次把句子 “单元”进行组接整合,从而完成排序。
第四步、联读语感检验。通过前面三步,顺序排为 ⑤⑥①③②④,最后将初步排成的段落连起来读一 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 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①他预料一切事情都不可能成功
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排序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答案:D
六 1 排除法 方 2 对应法 法 3 方位法
4 语感法 5 逻辑顺序法 6 顺藤摸瓜法
(一)排除法
①先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填,把最明显的 答案选择之后,剩下的答案就是剩下的空。
②找题目里出现多次有关联的词语、找关联 词等具有递进、转折、并列等关系,一定是跟着 出现的。
③找出明显的首尾句(总结性的句子)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答案:D
(六)顺藤摸瓜法
按照作者介绍的顺序,根据它介绍的内容一 句一句地去排列。
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 身上 ②绿阴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 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④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 ⑤窗前一片浓浓的绿阴 A.③⑤④②① B.⑤④②①③ C.③⑤②④① D.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④①③
④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
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
⑤陈述对象前后一致。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可
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确 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酸。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 自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了。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学费,不能再留 学,便回来了。 A.③⑤①②④ B.①②⑤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① ⑤③②④
答案:D
(四)语感法
凭自己的语感判断,根据上下句的语气来判 断选择与之搭配的句子。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六 1 排除法 方 2 对应法 法 3 方位法
4 语感法 5 逻辑顺序法 6 顺藤摸瓜法
(一)排除法
①先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填,把最明显的 答案选择之后,剩下的答案就是剩下的空。
②找题目里出现多次有关联的词语、找关联 词等具有递进、转折、并列等关系,一定是跟着 出现的。
③找出明显的首尾句(总结性的句子)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答案:D
(六)顺藤摸瓜法
按照作者介绍的顺序,根据它介绍的内容一 句一句地去排列。
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 身上 ②绿阴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 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④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 ⑤窗前一片浓浓的绿阴 A.③⑤④②① B.⑤④②①③ C.③⑤②④① D.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④①③
④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
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
⑤陈述对象前后一致。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可
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确 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酸。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 自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了。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学费,不能再留 学,便回来了。 A.③⑤①②④ B.①②⑤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① ⑤③②④
答案:D
(四)语感法
凭自己的语感判断,根据上下句的语气来判 断选择与之搭配的句子。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句子的排序(共23张ppt)

通读一遍后不难发现该语段是对想象力的介绍,③总领该语段,①是对语段的总结 ,另外三个句子按⑤②④的顺序读来很连贯,感觉很流畅。
C
应试对策
句子排序主要根据语句间的逻辑联系和前后照应方面判断。 1、上下文的句式要相互对应; 2、总起与分承的照应; 3、句子结构的照应; 4、词语的照应。
首先,要确定首句或尾句,再排列中间句;也可以从局部入手,再向整体扩展。 其次,要根据相关的词语判断出文段所采用的具体顺序。若是有明显的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便是时间顺序。若是有明显的表示空间方位或处所的词语,便是以空间顺序为主(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远到近、由内到外等)。如果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便可判断可能是逻辑顺序(总分、因果、主次、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等)。 再次,要抓住语言标志:如代词的指代内容,连词(包括关联词)的连接对象,一些特征性词句(如“总之”、“因此”、“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前后对应的词句等等。 另外,选项中句末的标点符号也是判断的参考。
例.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吟诗作对了。 A.③④①②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B
6、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漂边了。 ②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③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④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⑤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A.①④⑤③② B.③①②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③①②
C
应试对策
句子排序主要根据语句间的逻辑联系和前后照应方面判断。 1、上下文的句式要相互对应; 2、总起与分承的照应; 3、句子结构的照应; 4、词语的照应。
首先,要确定首句或尾句,再排列中间句;也可以从局部入手,再向整体扩展。 其次,要根据相关的词语判断出文段所采用的具体顺序。若是有明显的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便是时间顺序。若是有明显的表示空间方位或处所的词语,便是以空间顺序为主(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远到近、由内到外等)。如果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便可判断可能是逻辑顺序(总分、因果、主次、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等)。 再次,要抓住语言标志:如代词的指代内容,连词(包括关联词)的连接对象,一些特征性词句(如“总之”、“因此”、“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前后对应的词句等等。 另外,选项中句末的标点符号也是判断的参考。
例.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吟诗作对了。 A.③④①②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B
6、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漂边了。 ②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③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④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⑤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A.①④⑤③② B.③①②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③①②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句子排序专题(共22张PPT)

句子排序专题复习
诀窍:
1.线索明确 2.顺序清晰 3.结构合理 4.词语标志 5.语句作用
一、线索明确
记叙语段一般有明确的线索,可抓住表 示时间变化,地点转换、情感变化的词 语去寻找线索。
例题: ①上个世纪30年代,徽州的一些文献陆续流往杭州、南 京等地 ②抗战结束之初,历史学家方豪在南京购得一批徽州文 书,于上世纪70年代撰写并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是目 前所知学术界对徽州文书的第一次收集 ③徽州文书是徽州民众在日常生活、商业活动和其他社 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档案 ④目前所知从徽州外流最早的文书,是现藏于美国哈佛 大学燕京图书馆的明代歙县方氏信函700通。这批尺牍在 晚清光绪以前就已流入日本 ⑤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书档案逐渐散落出来 ⑥它们原先主要保存在私人手中,还有的保存于祠堂、 文会等各类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手中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⑥⑤④① B.②③⑤④⑥① C.③①⑥⑤④② D.③⑥⑤④①②
【解析】 结合选项分析语句,①或④都能作为句首。 ③句总括提出“社会期望”和“财富分配” 两个方面,①⑤句阐述的是“社会期望”, ②句阐述的是“财富分配”,故③句应排在 ①、⑤、②之前,与此相符的只有 D 项。
四、词语标志
语段中往往含有承接上句的关联词语、指示代词、 序数词以及“又、再、也”等标志性词语。
【解析】【分析】几句话按照总分顺序安排, ③ 句总说景德镇的薄胎瓷米源和 滋润透 影,薄轻灵巧”的特点: ① 句以吴十九创制 了一款 卵幕杯”为例说明: ⑤ 句解释吴大师 的茶杯的利薄的特点: ② 句分析原因: ④ 句 具休说明 “师傅的功夫 ”作结。故选 B
课堂演练
一、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
【解析】在不少逻辑性强的语段中,都会使 用关系词来连接上下句,明确句与句之间的 关系。如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表 转折关系的“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的 “不仅……还”等,表条件关系的“只有…… 才”等。在排序时,如果能抓住这些关系词, 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这道例题, 第一句子表递进,用“不仅……更”;第二个 句子同样是递进,用“不但……还……还”,
诀窍:
1.线索明确 2.顺序清晰 3.结构合理 4.词语标志 5.语句作用
一、线索明确
记叙语段一般有明确的线索,可抓住表 示时间变化,地点转换、情感变化的词 语去寻找线索。
例题: ①上个世纪30年代,徽州的一些文献陆续流往杭州、南 京等地 ②抗战结束之初,历史学家方豪在南京购得一批徽州文 书,于上世纪70年代撰写并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是目 前所知学术界对徽州文书的第一次收集 ③徽州文书是徽州民众在日常生活、商业活动和其他社 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档案 ④目前所知从徽州外流最早的文书,是现藏于美国哈佛 大学燕京图书馆的明代歙县方氏信函700通。这批尺牍在 晚清光绪以前就已流入日本 ⑤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书档案逐渐散落出来 ⑥它们原先主要保存在私人手中,还有的保存于祠堂、 文会等各类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手中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⑥⑤④① B.②③⑤④⑥① C.③①⑥⑤④② D.③⑥⑤④①②
【解析】 结合选项分析语句,①或④都能作为句首。 ③句总括提出“社会期望”和“财富分配” 两个方面,①⑤句阐述的是“社会期望”, ②句阐述的是“财富分配”,故③句应排在 ①、⑤、②之前,与此相符的只有 D 项。
四、词语标志
语段中往往含有承接上句的关联词语、指示代词、 序数词以及“又、再、也”等标志性词语。
【解析】【分析】几句话按照总分顺序安排, ③ 句总说景德镇的薄胎瓷米源和 滋润透 影,薄轻灵巧”的特点: ① 句以吴十九创制 了一款 卵幕杯”为例说明: ⑤ 句解释吴大师 的茶杯的利薄的特点: ② 句分析原因: ④ 句 具休说明 “师傅的功夫 ”作结。故选 B
课堂演练
一、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
【解析】在不少逻辑性强的语段中,都会使 用关系词来连接上下句,明确句与句之间的 关系。如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表 转折关系的“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的 “不仅……还”等,表条件关系的“只有…… 才”等。在排序时,如果能抓住这些关系词, 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这道例题, 第一句子表递进,用“不仅……更”;第二个 句子同样是递进,用“不但……还……还”,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句子排序技巧》专题课件

高考语文 句子排序专题
一 考点概要: 句子排序,是指让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顺序衔接自 然、连贯,合乎人们的思维规律。主要考查学生对句 意的把握,特别是感知语意内容,把握文意的连贯性 的能力,通过文意理解把句子正确地联系起来。 语句排序题既考查了语句间的连贯,又考查了对 多个语言单位的排序组合。这种排序组合,既要考虑 到所给的多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内容、写作及逻辑联系 ,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语句排序排得好 ,不仅说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还说明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强。
(4)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一般包括时间、空间、逻辑顺序 三种。 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时间按先后。空间顺 序,按照事物的形状、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由前到后, 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 位顺序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前到后,由整体到 部分,由中间到两边或与上述相反的顺序依次说明,使读者一 目了然。逻辑顺序,依据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 律进行说明。再如外貌描写,一般是从上到下,从面容到全身 ,总之不能跳跃着写。
例: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B)
A.它面容清秀,身体矫健,眼睛闪闪有光,四肢非常轻快,非
常机警。
B.它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
捷,非常机警。
C.它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四肢轻快,身体矫健,非常敏
捷,非常机警。
D.它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非常敏捷,四肢轻
快,非常机警。
4.做选择题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 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 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 最恰当的一项。 5.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一 考点概要: 句子排序,是指让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顺序衔接自 然、连贯,合乎人们的思维规律。主要考查学生对句 意的把握,特别是感知语意内容,把握文意的连贯性 的能力,通过文意理解把句子正确地联系起来。 语句排序题既考查了语句间的连贯,又考查了对 多个语言单位的排序组合。这种排序组合,既要考虑 到所给的多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内容、写作及逻辑联系 ,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语句排序排得好 ,不仅说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还说明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强。
(4)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一般包括时间、空间、逻辑顺序 三种。 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时间按先后。空间顺 序,按照事物的形状、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由前到后, 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 位顺序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前到后,由整体到 部分,由中间到两边或与上述相反的顺序依次说明,使读者一 目了然。逻辑顺序,依据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 律进行说明。再如外貌描写,一般是从上到下,从面容到全身 ,总之不能跳跃着写。
例: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B)
A.它面容清秀,身体矫健,眼睛闪闪有光,四肢非常轻快,非
常机警。
B.它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
捷,非常机警。
C.它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四肢轻快,身体矫健,非常敏
捷,非常机警。
D.它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非常敏捷,四肢轻
快,非常机警。
4.做选择题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 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 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 最恰当的一项。 5.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语句排序 课件(36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例 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一位开朗活泼的姑娘,唱着欢 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一、解答语句排序题“三角度” 1.从把握中心的角度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 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 暗到明。 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 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 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放在句尾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③⑤①④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③⑤①
D.③⑤①②④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D [首先抓住语段开头的关键句“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 的‘清’和‘远’”。所填的 5 个句子以“清”和“远”为中心可归为两个句 群,其中③⑤①为一个句群,其中心为“清”,②④为一个句群,其中心为 “远”。根据开头关键句中“清”“远”的先后顺序,可确定③⑤①在前,② ④在后。]
上一页
返回首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西南联大大概是空前绝后的 ⑥西南联大却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A.⑥③④①②⑤ C.⑤③⑥④①②
)。
B.③①⑥②④⑤ D.③⑤②⑥①④
14:56:30
【例6】 将下列句子按语序先后排列的最连贯的一项是 ( ①直到1757年,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已经确立很久 )
②1882年,教皇才被迫承认地动学说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A.⑥⑤③②④① C.⑤③②④⑥① B.⑥②④①⑤③ D.⑤②③④①⑥
14:56:30
【例9】 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 ①因为细胞这种旺盛的生长过程如不加抑制地发展下去,细胞病变生 成肿瘤的可能性极大 ②当人体处于生长发育期时,体内细胞生长迅速 ③但是,衰老程序一旦启动就不可逆转 ④但这一细胞迅速生长的过程同时也给人体带来了危险 ⑤这一在人类年轻时启动的保护程序,最终发展成了人类的死亡程序 ⑥为了避免这种危险,人体就会启动衰老程序。通过一些功能基因降 低细胞增殖能力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 A.⑤②①⑥③④ B.②④①⑥③⑤ C.②⑥①④③⑤ D.⑤⑥②③①④
②时间顺序(由远及近)、空间顺序 ③重复词语、话题一致
问: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
14:56:30
【例1】
①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尤其如此 ②很大原因是因为中国仍然保持着对资本流动的严格控制
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之所以在过去这些年屡屡可以躲过金融 危机的直接冲击
④资本的自由流动,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⑤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尚不成熟的金融体系碰上了具有高度流动性 的国际资本 ⑥这个世界上几乎还没有哪个新兴市场国家逃脱过金融危机的魔爪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⑤后来又有“殷人东渡说”,是说商朝时的中国人横渡太平洋将文明带到了 美洲
⑥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玛雅文明的源头是古代的中国文明,最早提出这种 观点的是“扶桑国”说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⑥①②⑤④ C.⑥③②⑤①④
14:56:30
)。
B.③①④⑥②⑤ D.⑥②⑤③①④
【例8】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 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 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 物的生长
A.⑤①②⑥③④
B.⑥③②④⑤① C.②⑥③④⑤①
D.⑥⑤①③②④
14:56:30
【例4】
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
①那么取得的效果肯定适得其反 ②实质上,自吹狂总给人底气不足,用吹嘘来装声势的感觉
③但是如果你推销自己的欲望时刻一触即发
④在与你相处一段时间以后,上司、同事很可能把自吹自擂认作是 你的头号本领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
成长
14:56:30
1
14:56:30
一、提问方式
将×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最连贯的是
14:56:30
二、解题思路
1、从选项布局入手,看选项确定首尾
相同选项优先,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2、关联性验证
14:56:30
二、解题技巧
1、易:特征明显,快速断定,寻头断尾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③ ② ⑥ ⑤ ④ ① B、⑥ ① ⑤ ④ ③ ② C、④ ① ③ ② ⑥ ⑤ D、③ ② ④ ① ⑥ ⑤
A.③②⑥⑤④①
C.④①③②⑥⑤
B.⑥①⑤④③②
D.③②④①⑥⑤
14:56:30
【例2】 ①城内大街小巷中辣子与熏肉的香味四季飘香,多情湘女,婆娑而过。 有月光的晚上,苗民男女的对歌声可惊醒每一扇临水的窗户
②凤凰县位于吉首市与怀化市之间偏西的地方,城区傍沱江而建,沱江 如酒,沿江的吊角楼就如美人醉酒一样憨态可掬 ③出了城,见一山如利剑穿空,拔地而起,曰天星山 ④下得山来,性犹未尽,还可去奇梁洞 ⑤进山,再见斧削刀砍的绝壁中一清溪婉转。跨过清溪,登栈道,古树 夹道,怪石峥嵘 ⑥上山顶,一平台豁然开朗,中有一方池为"天池",汩汩溪流,却久旱 不涸,常有麝獐叹水,百鸟低回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
14:56:30
2、中:结合发语词或结语词进行断定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⑤ ② ① ⑥ ③ ④ B、② ④ ① ⑥ ③ ⑤ C、② ⑥ ① ④ ③ ⑤ D、⑤ ⑥ ② ③ ① ④
14:56:30
适合:观点援引、背景铺垫、设问 发语词
(首句)
不适合: 1、反面论证:否则、不然、如果不等 2、补充类:当然、也、又等 3、指代类:这、此等 4、结语类:因此、所以、最终、终于等
③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压抑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④1616年,教皇宣布《天体运行》列入禁书
⑤地动学说成了天经地义,这才解除了禁令
A.①③②⑤④ C.④①⑤②③ B.④②①③⑤ D.①④⑤②③
14:56:30
【例7】
①认为玛雅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发 展的结果
②主要根据是《梁书》中关于五世纪时中国僧人慧深飘洋过海到达“扶桑国 ”的故事,认为“扶桑”即墨西哥 ③日前,著名人类学家张光直教授提出了一个“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的 假设 ④遗憾的是,这些说法至今还没有得到考古学的明确证实
结语词
(尾句)
结论词表述:因此、因而、总之、可见、 综 上所述等
14:56:30
3、难:选项分布没有思路,对内容进行阅读断定 A、③ ⑤ ① ④ ⑥ ② B、④ ⑥ ② ③ ⑤ ① C、⑤ ① ⑥ ② ④ ③ D、⑥ ② ⑤ ① ③ ④
看句子紧密度,进行相连句子的捆绑
14:56:30
关联性验证
①关联词语固定搭配
A.②①⑤③④⑥ C.⑥②⑤①③④ B.②①③⑤⑥④ D.⑤③④②①⑥
14:56:30
【例3】 ①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 ②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油一片 ③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 ④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⑤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 ⑥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⑤反而忽视了你的其他长处
⑥懂得证明自己价值的你固然勇气可嘉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A.④⑥③①⑤② C.⑥③①④⑤② )。 B.⑥③⑤①②④ D.②④⑤①③⑥
14:56:30
【例5】 将下列6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 ①培养了真正的大师 ②但在今天难以想象的艰苦办学环境中 ③要说艰难困苦
④原因就在西南联大守兼容并蓄、学术自由、民主治校的大学精神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A.⑥③④①②⑤ C.⑤③⑥④①②
)。
B.③①⑥②④⑤ D.③⑤②⑥①④
14:56:30
【例6】 将下列句子按语序先后排列的最连贯的一项是 ( ①直到1757年,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已经确立很久 )
②1882年,教皇才被迫承认地动学说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A.⑥⑤③②④① C.⑤③②④⑥① B.⑥②④①⑤③ D.⑤②③④①⑥
14:56:30
【例9】 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 ①因为细胞这种旺盛的生长过程如不加抑制地发展下去,细胞病变生 成肿瘤的可能性极大 ②当人体处于生长发育期时,体内细胞生长迅速 ③但是,衰老程序一旦启动就不可逆转 ④但这一细胞迅速生长的过程同时也给人体带来了危险 ⑤这一在人类年轻时启动的保护程序,最终发展成了人类的死亡程序 ⑥为了避免这种危险,人体就会启动衰老程序。通过一些功能基因降 低细胞增殖能力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 A.⑤②①⑥③④ B.②④①⑥③⑤ C.②⑥①④③⑤ D.⑤⑥②③①④
②时间顺序(由远及近)、空间顺序 ③重复词语、话题一致
问: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
14:56:30
【例1】
①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尤其如此 ②很大原因是因为中国仍然保持着对资本流动的严格控制
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之所以在过去这些年屡屡可以躲过金融 危机的直接冲击
④资本的自由流动,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⑤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尚不成熟的金融体系碰上了具有高度流动性 的国际资本 ⑥这个世界上几乎还没有哪个新兴市场国家逃脱过金融危机的魔爪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⑤后来又有“殷人东渡说”,是说商朝时的中国人横渡太平洋将文明带到了 美洲
⑥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玛雅文明的源头是古代的中国文明,最早提出这种 观点的是“扶桑国”说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⑥①②⑤④ C.⑥③②⑤①④
14:56:30
)。
B.③①④⑥②⑤ D.⑥②⑤③①④
【例8】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 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 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 物的生长
A.⑤①②⑥③④
B.⑥③②④⑤① C.②⑥③④⑤①
D.⑥⑤①③②④
14:56:30
【例4】
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
①那么取得的效果肯定适得其反 ②实质上,自吹狂总给人底气不足,用吹嘘来装声势的感觉
③但是如果你推销自己的欲望时刻一触即发
④在与你相处一段时间以后,上司、同事很可能把自吹自擂认作是 你的头号本领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
成长
14:56:30
1
14:56:30
一、提问方式
将×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最连贯的是
14:56:30
二、解题思路
1、从选项布局入手,看选项确定首尾
相同选项优先,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2、关联性验证
14:56:30
二、解题技巧
1、易:特征明显,快速断定,寻头断尾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③ ② ⑥ ⑤ ④ ① B、⑥ ① ⑤ ④ ③ ② C、④ ① ③ ② ⑥ ⑤ D、③ ② ④ ① ⑥ ⑤
A.③②⑥⑤④①
C.④①③②⑥⑤
B.⑥①⑤④③②
D.③②④①⑥⑤
14:56:30
【例2】 ①城内大街小巷中辣子与熏肉的香味四季飘香,多情湘女,婆娑而过。 有月光的晚上,苗民男女的对歌声可惊醒每一扇临水的窗户
②凤凰县位于吉首市与怀化市之间偏西的地方,城区傍沱江而建,沱江 如酒,沿江的吊角楼就如美人醉酒一样憨态可掬 ③出了城,见一山如利剑穿空,拔地而起,曰天星山 ④下得山来,性犹未尽,还可去奇梁洞 ⑤进山,再见斧削刀砍的绝壁中一清溪婉转。跨过清溪,登栈道,古树 夹道,怪石峥嵘 ⑥上山顶,一平台豁然开朗,中有一方池为"天池",汩汩溪流,却久旱 不涸,常有麝獐叹水,百鸟低回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
14:56:30
2、中:结合发语词或结语词进行断定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⑤ ② ① ⑥ ③ ④ B、② ④ ① ⑥ ③ ⑤ C、② ⑥ ① ④ ③ ⑤ D、⑤ ⑥ ② ③ ① ④
14:56:30
适合:观点援引、背景铺垫、设问 发语词
(首句)
不适合: 1、反面论证:否则、不然、如果不等 2、补充类:当然、也、又等 3、指代类:这、此等 4、结语类:因此、所以、最终、终于等
③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压抑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④1616年,教皇宣布《天体运行》列入禁书
⑤地动学说成了天经地义,这才解除了禁令
A.①③②⑤④ C.④①⑤②③ B.④②①③⑤ D.①④⑤②③
14:56:30
【例7】
①认为玛雅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发 展的结果
②主要根据是《梁书》中关于五世纪时中国僧人慧深飘洋过海到达“扶桑国 ”的故事,认为“扶桑”即墨西哥 ③日前,著名人类学家张光直教授提出了一个“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的 假设 ④遗憾的是,这些说法至今还没有得到考古学的明确证实
结语词
(尾句)
结论词表述:因此、因而、总之、可见、 综 上所述等
14:56:30
3、难:选项分布没有思路,对内容进行阅读断定 A、③ ⑤ ① ④ ⑥ ② B、④ ⑥ ② ③ ⑤ ① C、⑤ ① ⑥ ② ④ ③ D、⑥ ② ⑤ ① ③ ④
看句子紧密度,进行相连句子的捆绑
14:56:30
关联性验证
①关联词语固定搭配
A.②①⑤③④⑥ C.⑥②⑤①③④ B.②①③⑤⑥④ D.⑤③④②①⑥
14:56:30
【例3】 ①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 ②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油一片 ③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 ④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⑤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 ⑥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⑤反而忽视了你的其他长处
⑥懂得证明自己价值的你固然勇气可嘉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A.④⑥③①⑤② C.⑥③①④⑤② )。 B.⑥③⑤①②④ D.②④⑤①③⑥
14:56:30
【例5】 将下列6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 ①培养了真正的大师 ②但在今天难以想象的艰苦办学环境中 ③要说艰难困苦
④原因就在西南联大守兼容并蓄、学术自由、民主治校的大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