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方生活污水地埋式一体化设备处理方案

合集下载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一、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简介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将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进行处理的设备,其主要目的是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该系统采用地下埋设的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小、不影响环境美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乡村、工业园区等地方。

二、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组成部分1. 预处理单元:该单元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如沙子、泥土等。

预处理单元通常包括格栅、沉砂池和调节池等设备。

2. 好氧处理单元:在该单元中,污水通过曝气和搅拌的方式,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达到去除有机物质的目的。

好氧处理单元通常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

3. 二沉池:该设备用于沉淀和分离好氧处理单元中的污泥。

通过重力作用,污泥沉淀到底部,清水则从上部流出。

4. 消毒单元:在该单元中,清水经过消毒处理,以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和氯化等。

5. 污泥处理单元:该单元主要处理从二沉池中分离出的污泥。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厌氧消化和污泥浓缩等。

三、地埋式污水处理方法1. 好氧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增氧设备和搅拌设备,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达到去除有机物质的目的。

好氧处理方法适用于生活污水和一般工业废水的处理。

2. 厌氧处理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甲烷等气体。

厌氧处理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3. 生物膜法:该方法利用生物膜将有机物质附着在膜上,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进行分解。

生物膜法适用于有机物质浓度较高的废水处理。

4. 活性炭吸附法:该方法通过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去除有机物质的目的。

活性炭吸附法适用于一些特殊有机物质的处理。

5. 气浮法:该方法通过将空气注入污水中,产生气泡,使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浮起,从而达到去除悬浮物质的目的。

气浮法适用于悬浮物质浓度较高的废水处理。

四、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优势1. 占地面积小: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地下埋设的方式,不占用地面空间,不影响环境美观。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一、介绍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污水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城市、乡村、工业园区等地方。

它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以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处理步骤和方法。

二、工作原理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采用了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预处理、生物降解和后处理。

首先,污水经过初级处理,通过格栅和沉砂池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沉淀物。

然后,进入生物反应器,通过生物过程去除有机物质、氮和磷等污染物。

最后,通过沉淀池和消毒装置,去除残余悬浮物和病原体,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三、处理步骤1. 初级处理污水首先进入格栅,通过物理方式去除大颗粒的固体杂质,如树叶、纸张等。

然后,进入沉砂池,通过重力沉淀去除沉淀物和重颗粒杂质。

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减少后续处理过程中的负荷和堵塞。

2. 生物降解经过初级处理的污水进入生物反应器,这是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核心部分。

生物反应器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这一过程称为生物降解。

常用的生物反应器有活性污泥法、固定床法和膜生物反应器等。

3. 后处理经过生物降解后,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去除悬浮物和生物污泥。

然后,进入消毒装置,消除残留的病原体和有害细菌。

最后,经过过滤和氧化等处理,使污水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四、污水处理方法1. 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处理方法。

通过合适的生物反应器,选择适宜的微生物群落,可以高效地降解有机物质。

常见的生物降解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固定床法和膜生物反应器等。

这些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2.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

格栅和沉砂池是常见的物理处理设备,通过筛选和沉淀的方式去除大颗粒的固体杂质。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减少后续处理过程中的负荷和堵塞。

3.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引言概述: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有效处理和净化污水的技术,它可以将污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后,排放出清洁的水体。

本文将介绍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流程,并详细阐述污水处理的五个主要方法。

一、物理处理方法1.1 滤网过滤:通过设置滤网来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如泥沙、悬浮物等。

滤网的孔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过滤效果。

1.2 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

污泥可以通过后续的处理过程进一步处理和利用。

1.3 溶解气浮:通过向污水中注入气体,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油脂浮起来,形成浮泡,然后通过刮板将浮泡从水体中去除。

二、化学处理方法2.1 氧化:使用化学氧化剂,如氯化氢、高锰酸钾等,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

2.2 中和:通过添加酸碱等化学物质,将酸性或者碱性污水中的酸碱度调整到中性,以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2.3 沉淀剂添加:通过添加适量的沉淀剂,如聚合氯化铝、硫酸铁等,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结成大颗粒,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

三、生物处理方法3.1 好氧处理:通过引入氧气,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生物体,从而净化水体。

3.2 厌氧处理:在无氧环境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为有机酸、气体等,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浓度。

3.3 植物净化: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和降解能力,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吸收和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四、膜分离技术4.1 微滤:通过微孔膜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较大颗粒物质截留在膜表面,使水体变得更为清洁。

4.2 超滤:通过超滤膜的作用,将污水中的胶体、胶体颗粒、胶体物质等分离出去,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4.3 逆渗透:利用逆渗透膜的特殊结构,将污水中的溶解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等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分离出去,得到更为纯净的水体。

五、紫外线消毒5.1 紫外线照射:利用紫外线的辐射作用,破坏污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案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环保和城市建设的一个难点问题,而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以下简称处理设备)是当前处理污水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

处理设备的一大优势是其占地面积小,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的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技术原理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集化粪池、生化池、滤池等污水处理设备于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

其处理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预处理:将废水通过压缩泵送入化粪池内,去除其中较大颗粒的杂物和废物。

2.生化处理:经过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等一系列处理过程,将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进行生化分解。

3.过滤处理:通过过滤池的过滤装置,将均质生化池中未被分解的污水,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后,达到排放标准。

技术特点1.安全环保:处理设备通过在卫生间内安装,实现距离污水源头更近的环保防护。

2.小型化设计:以废水产生量为基础,采用小型化设计,有效的节约地界和地面环境。

3.预制件结构:通过预制件结构设计,便于加快安装进度和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4.自动控制:处理设备采用集成自动控制技术,实现自动控制处理,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技术优势1.体积小,占地面积少:处理设备的小型化设计,通过挖掘小型化的排污井,能大大减少占地面积,并且采用嵌入的设计,不影响城市景观。

2.维护便捷:处理设备需排污井以外的地攀的其他部件,维护非常方便,而且美观、实用,保持城市的干净市容。

3.经济实惠:使用寿命长,能耗低,机械维护简单,成本优势明显,满足建筑工地及户外需求。

4.处理效果好:处理设备采用生物降解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废水能够达到排放标准,不会对环境、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应用范围处理设备广泛适用于城乡建设、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城市居民小区等领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作。

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案是当前处理污水的一种新型方式,其特点是小型化、成本低、效果好。

在城市化建设背景下,这种处理方式将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1. 简介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将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的环保设备,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城市、乡村和工业区的污水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标准格式及污水处理方法。

2.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标准格式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标准格式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2.1 污水收集系统污水收集系统主要由管道、检修井、进水口等组成。

管道用于将污水从不同的源头收集起来,经过检修井集中处理,最终进入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

2.2 预处理单元预处理单元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包括除砂、除油、除渣等工艺。

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和油脂等杂质,净化污水。

2.3 生化处理单元生化处理单元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将预处理后的污水进一步处理。

常用的生化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法和生物膜法等。

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2.4 深度处理单元深度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属、细菌等微生物。

常用的深度处理技术包括生物膜反应器、活性炭吸附等。

通过这些方法,进一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达到排放标准。

污泥处理单元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

常见的污泥处理方法包括浓缩、脱水、干化等。

通过这些处理步骤,将污泥减少体积,降低污泥含水率,方便后续处置。

2.6 排放单元排放单元将经过处理的污水进行排放,通常采用喷灌、滴灌、沟渠等方式。

排放的污水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环保标准,确保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3. 污水处理方法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多种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

以下是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3.1 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主要通过物理过程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筛网过滤、沉淀、澄清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大部分的固体污染物。

3.2 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主要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引言概述: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

它通过将污水处理设备埋入地下,利用自然界的生物和物理作用,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从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处理过程、系统构成、运行维护和应用优势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一、工作原理:1.1 生物降解: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利用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通过人工设置好的处理单元,例如曝气池、活性污泥池等,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实现有机负荷的去除。

1.2 物理过滤: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滤料层可以通过物理过滤作用去除悬浮物、颗粒物等固体污染物,提高水质。

1.3 化学沉淀:在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过程中,通过添加适量的化学药剂,可以与污水中的磷、氮等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达到去除磷、氮等污染物的目的。

二、处理过程:2.1 初级处理: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初级处理主要是通过格栅和沉砂池等设备,去除大颗粒物、沉淀物和浮渣等固体污染物。

2.2 中级处理:污水经过初级处理后,进入曝气池或活性污泥池,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和部分氮磷等污染物。

2.3 高级处理:在中级处理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增加过滤层等方式,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提高水质。

三、系统构成:3.1 污水收集系统: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第一步是收集污水,通过管道将污水引入处理设备。

3.2 处理单元:包括初级处理单元、中级处理单元和高级处理单元,如格栅、沉砂池、曝气池、活性污泥池等。

3.3 出水系统:经过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出水系统排放,如喷淋系统、渗滤系统等。

四、运行维护:4.1 定期检查: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需要定期检查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设备。

4.2 清理维护:定期清理沉砂池、格栅等设备,防止堵塞和积存的固体污染物影响系统运行。

100方生活污水地埋式一体化设备处理方案

100方生活污水地埋式一体化设备处理方案

100T/d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一、方案编制依据及工程实施原则1.1方案编制依据1、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给水排水设计规范;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5、《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8、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1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2工程实施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并符合当地环境保护有关规定;2、考虑排水布置现状,总体设计布局合理,并与绿化和美化环境有机结合;3、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工艺优势,做到工艺合理,尽量减少投资和占地;4、在污水处理站的设计中贯彻节能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水和污泥的处理成本,以保证运行费用低,便于维护管理和操作;5、最大限度地降低二次污染。

1.3设计范围1、从污水处理格栅井开始到处理设备的排放口为止。

2、污水工程的工艺流程,工艺设备选型,工艺设备的结构布置,电气控制等设计工作。

3、污水处理工程的钢砼结构,设备的施工、安装、调试等工作。

4、污水工程的动力配线,由业主将主电引至污水工程的配电控制箱,5、不包括废水的收集管网及废水排出界区的外排水管网。

1.4供货范围本工程的供货范围为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设备本体、配套的风机、水泵、控制系统及设备中的所配附件等。

本供货范围不包括污水处理系统产出水的检验检测费用、与当地环保局的接洽费用,以及污水处理系统外管道和接入电源线等。

二、工程概况的确定2.1工程概况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

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00—2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的污水处理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部份以及污水处理方法。

一、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利用生物学方法处理污水的系统。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预处理、生物降解和二次沉淀。

1. 预处理:污水首先通过格栅机进行初步过滤,去除较大的杂质和固体颗粒。

然后进入沉砂池,通过重力沉淀去除悬浮物和沉积物。

2. 生物降解: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进入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内有大量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

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

这个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被微生物利用,使其生长繁殖。

3. 二次沉淀:经过生物降解后的污水进入二次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沉淀后的清水可进一步处理或者排放。

二、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组成部份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份构成:1. 格栅机:用于初步过滤污水中的较大杂质和固体颗粒。

2. 沉砂池:通过重力沉淀去除悬浮物和沉积物。

3. 生物反应器:用于生物降解有机物质的地方,内部有大量的微生物。

4. 二次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5. 通风系统:为生物反应器提供氧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有机物质的过程。

6. 污泥处理系统:用于处理从二次沉淀池中沉淀下来的污泥,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厌氧消化和污泥脱水。

三、污水处理方法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的是生物学方法处理污水,具有以下优点:1. 高效: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悬浮物,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2. 节能: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利用生物降解的方式处理污水,相比传统的化学处理方法,能够节约能源和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3. 占地面积小: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地下埋设的形式,不占用地表面积,适合于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T/d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一、方案编制依据及工程实施原则1.1方案编制依据1、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给水排水设计规范;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5、《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8、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1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2工程实施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并符合当地环境保护有关规定;2、考虑排水布置现状,总体设计布局合理,并与绿化和美化环境有机结合;3、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工艺优势,做到工艺合理,尽量减少投资和占地;4、在污水处理站的设计中贯彻节能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水和污泥的处理成本,以保证运行费用低,便于维护管理和操作;5、最大限度地降低二次污染。

1.3设计范围1、从污水处理格栅井开始到处理设备的排放口为止。

2、污水工程的工艺流程,工艺设备选型,工艺设备的结构布置,电气控制等设计工作。

3、污水处理工程的钢砼结构,设备的施工、安装、调试等工作。

4、污水工程的动力配线,由业主将主电引至污水工程的配电控制箱,5、不包括废水的收集管网及废水排出界区的外排水管网。

1.4供货范围本工程的供货范围为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设备本体、配套的风机、水泵、控制系统及设备中的所配附件等。

本供货范围不包括污水处理系统产出水的检验检测费用、与当地环保局的接洽费用,以及污水处理系统外管道和接入电源线等。

二、工程概况的确定2.1工程概况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

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00—2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

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

生活污水同时也是低温热源和甲烷发生源,更是远景化石油气田。

为保护纳污水系,不污染周边环境,促进当地环境与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甲方决定建一套符合现阶段环保治理要求的污水处理系统,根据要求,污水处理的工艺技术、操作控制、运行管理必须达到当今先进水平,并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也具有先进性。

按照以上要求,我公司针对该企业污水处理工程的可行性,编制此设计方案。

针对污水水质的特点,本方案拟采用常规的“A/O/O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该处理工艺较为简单,操作运行方便,日常费用低廉,出水稳定,主要设备为钢结构,考虑到厂区周边环境和卫生问题,故该单位污水处理工程决定采用全埋地式结构,上部覆土,种植花木、草坪,进一步美化环境。

三、工艺原理及方案“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是生物和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案的选择是充分考虑生活废水水质的特点,结合国内外污、废水工程经验而确定的。

该方法工艺系统简单,技术成熟,运行操作灵活,维护管理方便,出水水质稳定。

3.1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原理及特点3.1.1工艺原理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填一定数量的填料,利用栖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目的。

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 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

在好氧段存在好氧微生物及自氧型细菌(消化菌),其中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CO2 和H2O;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缺氧段,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 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3.1.2工艺特点(1)本项目的废水处理工程运由我司提供全套处理装置。

(2)废水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工艺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其处理效果优于完全混合式或二、三级完全混合生物接触氧化池。

并且比活性污泥池的体积小,对水质适用性强,耐冲击性能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同时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采用了新型弹性立体材料,他具有实际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挂膜、脱膜方便,在同样有机负荷体积下,比其他填料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气中的氧在水中的溶解度.(3)由于处理工艺中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其填料的体积负荷比较低,微生物处于自身氧化阶段,因此产泥量较少。

此外,生物接触氧化池所产生污泥的含水率远远低于活性污泥池所产生污泥的含水率。

因此处理装置产生的污泥量较少,一般仅需90 天左右排一次泥。

(4)废水处理装置配套全自动的电器控制系统,设备损坏报警系统及远程监控系统,设备可靠性好,因此日常无需专人管理,只需安排相关人员定期巡检,每月或每季度做相关维修与保养即可。

综上所述,本方案拟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为核心处理工艺的废水处理装置,该工艺具有技术先进、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便等优点,可确保处理水达标排放。

四、工艺流程及说明4.1工艺流程的确定通过了解废水来源,对污水成分、水质特点作理论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治理同类型废水所取得的经验,并考虑排水标准、资金投入等技术经济指标,确定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工艺。

具体工艺流程图如图4-1-1所示:4.2工艺流程说明废水经格栅拦截去除水中废渣、纸屑、纤维等固体悬浮物,进入调节池,在调节池内均质、均量后经泵提升至A 级生物池,在A 级生物池段异养菌将污水中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

在O 级生物池段存在好氧微生物及消化菌,其中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CO2 和H2O;在充足供氧条件下,硝化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 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 级生物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接触氧化池出水自流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池出水进入过消毒池进行二氧化氯消毒,消毒出水达标排放。

污泥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A 级生物池,剩余污泥定期外运处置。

4.3工艺与控制系统的联系进行全自动程序控制运行。

五、工艺设施5.1格栅井在生活污水进入调节池前设置一道格栅,用以去除生活污水中的软性缠绕物、较大固颗粒杂物及飘浮物,从而保护后续工作水泵使用寿命并降低系统处理工作负荷。

格栅采用手动框式。

5.2调节池调节池为污水汇集处,由于来自各时的水质、水量均不一样,因此为使处理系统连续稳定地运行,同时调节水量和均化水质,设计调节池,调节池的设计有效容积一般为平均处理量的4~12 倍。

调节池内设置潜污泵,液位控制,经均量,均质的污水提升至后级处理。

5.3以下为一体化设备基本尺寸:9*2*3m钢板厚度:6mm,碳钢环氧沥青漆防腐(1)A 级生物池(缺氧池)将污水进一步混合,充分利用池内高效生物弹性填料作为细菌载体,靠兼氧微生物将污水中难溶解有机物转化为可溶解性有机物,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以利于后道 O 级生物处理池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通过回流的硝炭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可进行部分硝化和反硝化,去除氨氮。

(2)O 级生物池(生物接触氧化池)该池为本污水处理的核心部分,分两段,前一段在较高的有机负荷下,通过附着于填料上的大量不同种属的微生物群落共同参与下的生化降解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度降低;后段在有机负荷降低的情况下,通过硝化菌的作用,在氧量充足的条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氨氮,同时也使污水中的COD 值降低到更低的水平,使污水得以净化。

两段式设计能使水质降解成梯度,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同时设计采用相应导流紊流措施,使设计更合理。

曝气方式采用微孔曝气,这样的设计能有效的避免管路由于处理废水产生的污泥堵塞,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氧利用率高。

(3)沉淀池·竖流式,内设中心导流筒沉淀是污水中的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与水分离的过程。

这种工艺简单易行,分离效果好,在各类污水处理系统中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序。

此处沉淀池作用是进行固液分离去除生化池中剥落下来的生物膜和悬浮污泥,使污水真正净化,使出水效果稳定。

(4)消毒池二沉池出水流入消毒池进行消毒,使出水水质符合卫生指标要求,合格外排。

消毒池内设计消毒装置,导流板,消毒设计投加氯片接触的消毒方式。

该投加方式具有投加方便,简单安全等特点,经消毒后的水再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或附近水域。

(5)污泥池二沉池污泥经污泥泵定时排至污泥池,并设污泥回流装置,部分污泥回流至A 级生物处理池进行硝化和反硝化,既减少了污泥的生成,也利于污水中氨氮的去除。

剩余污泥进行污泥浓缩,和好氧消化,污泥上清液回流排入调节池再处理,剩余污泥定期抽吸外运(每年二至三次)。

(6)清水池消毒池出水进入清水池,可直接达标排放或者中水回用5.4 电器控制系统说明进行全自动程序控制运行5.5 防腐本设计方案主要设备采用碳钢防腐。

设备刷环氧沥青漆。

以确保整体使用寿命达二十年以上。

六、电气控制6.1工程范围本自动控制系统为污水处理工程工艺所配置,自控专业主要涉及的内容为该污水处理系统中水泵与液位的连锁、报警、风机的交替动作、电磁阀的定时工作等。

6.2控制水平自动与手动结合6.3电气控制采用全自动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该系统特点是:a、设全自动控制及手动控制功能;b、水泵与风机能在设置时间内自动交替使用;c、进水泵低水位停止,高水位启动,超警戒水位提供报警信号;d、设备停止工作2 小时以上,为保持生物膜的活性,风机能定时间歇运行;e、设有过流、过载、断相、短路保护,故障自动切换并声光报警;f、污水处理站 24 小时运行,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较高,只需配备 1 名兼职人员。

6.4污水泵调节池内污水泵符合以下工况,水泵的启动受液位控制。

a、高液位:报警,同时启动水泵;b、低液位:报警,关闭水泵。

6.5风机风机设置1台,风机8-12 小时内间歇交替运行。

6.6污泥泵污泥池中的污泥泵不定期排泥或污泥回流。

七、设备分析7.1主要设备分项一览表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工程造价估算8.1本设计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设计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