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及其 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
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简称结核杆菌,首次由德国科学家Robert Koch于 1882年由肺结核病人的痰液中分离得到,并被证实为结 核病的病原菌核杆菌在分类上隶属于放线菌目、分支杆 菌科、分支杆菌属,是种不能运动、不产芽孢、专性需 氧的短小杆菌。菌体-般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圆,多呈 单个或分枝状排列,大小约1-4×0.4μm。
革兰氏染色呈阳性;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呈红色 ,非抗酸性细菌则呈蓝色。结核杆菌的抗酸性主要取决 于其胞壁内所含的分枝菌酸残基,亦和其胞壁固有层的 完整性有关。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其意义
02 治疗性结核病疫苗的种类 2.1 活载体疫苗 2.2 亚单位疫苗 2.3 DNA疫苗 2.4 全菌灭活疫苗 2.5 其他疫苗 03 结核病治疗性疫苗的研究现状 04 结核病治疗性疫苗的展望
12 / 12
END! 感谢观看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설치하기
10 / 12
04 展望
结核疫苗快速发展,并能对致病性结核杆菌产 生保护性免疫应答,为TB的防治带来了希望。然而, 迄今还没有一个重组疫苗能达到BCG的免疫水平。 其原因在于,重组疫苗虽可激活免疫系统,但不能 引起长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记忆,所以开发一种与B CG协同的、可产生长效免疫应答的疫苗十分重要。 初免-加强免疫策略的出现,有效联合了BCG与新型 结核疫苗,为预防结核、诱导机体产生长期免疫保 护作用提供了可能。

MTB肝素结合血凝

DNA疫苗
HG85 A/B
临床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 嵌合 DNA疫苗 A 医学科学院(吴雪琼) g85A/Ag85B 等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进展
Chn JLa a n, rl2 1 , l1 No 4 i b Dig Ap i, 0 2 Vo 6, .
[ 6 P l T , teh f R, sM ,ta Nu7 d l e e ai 3 3 os w O tn of Vo e 1 r7mo ua sh Pt . t c
差 异却很 大 , 无法 区分 死菌 和活 菌 。而近 年 国外 且
菌 生长 指 示 管 ( atcMG T9 0 液 体 培 养 系 统 进 B ce— I 6 ) 行 培养 分别仅 需 1 5天和 1 . 2 9天[ ’] 而且 均 可 用 1“ , 。
于药物 敏 感 试 验 的 检 测 。B ce- B 6 atcT 4 0系统 是 采
机肽 展示技 术在 结核 病方 面主要 用 于筛选 重要蛋 白 质活 性配 体 , Sg Sg atr 和 热 休 克 蛋 白 如 iH( imafco )
Hs l . ( ets o k po e ) 这 类 特 征 性 蛋 白在 p 6 3 h a h c r ti , n 新药 研制 和免疫 学诊 断试 剂 的研 究方 面具 有广泛 的
sn微 生 物 实 验 室 开 发 的 B ce— 4 0和 分 枝 杆 o atc TB 6
对 于结核 病 的早 期诊 断和快 速指 导 临床用药 具有 重 要 意义 。涂 片镜 检 具有 良好 的特异性 、 简便 、 速等 快 特点, 但是 作 为结核 病 诊 断 的 ‘ 金标 准 ’ 其敏 感 性 的
l i meaoimtru h sp rsi fS B cat i J . i d tb l ho g u pes n o RE Pl ci t ] p s o v y[
Bi c e Bi ph sRe mm u 2 08, ; 6 4 9 0 o h m o y s Co n, 0 22 3 6( ): 1 .

结核分枝杆菌(MTB)异质性耐药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MTB)异质性耐药研究进展

MT B ) 主要 通过 药物结 合位 点 或药 物 活化 基 因 等特 定 基 因组 区域 的 突 变 获得 可 稳 定 遗 传 的耐 药 基 因
测 发现 利福平 耐药 菌株 中 r p o B耐药 异 质性 达 3 4
( 2 2 / 6 4 ) , 异 烟 肼 耐 药 菌 中 异 质 性 耐 药 更 高 达
耐 药 向 全 部 耐 药 转 变 的 中间 过 程 , 耐 药 性 的 定 义 也 取
素先后产 生了 4种 不 同的耐药相关 突变 ( 编码 3 ( ) s核
糖体 蛋 白的基 因 r 儿 的K 8 7 R和 K 4 2 R突变 , 1 6 S核 糖体 R N A r r s A 5 1 3 C和 A 1 4 o ( ) G 突变 ) , 但 在 治 疗 后 期
6 5 . 7 ( 2 3 / 3 5 ) 。此 外 , 二 线 抗 结 核 药 物 的 耐 药 菌
型 。例 如 , 利 福 平 耐 药 性是 由 于 R NA 聚 合 酶 p亚
基编 码基 因( r p o B ) 耐 药 决 定 区 的点 突变 引起 ] , 异 烟肼 耐药性 主要 由过 氧 化 氢一 过氧 化 物 酶 编 码 基 因 ( k a t G) 的 突 变 导 致 ] 。通 过 检 测 这 些 基 因 的 耐 药 相 关 突变 , 可 以预 测 MT B 的 耐 药 情 况 。 在 检 测 临 床 分 离 培 养 的样 本 时 , 经 常 会 发 现 敏 感 菌 株 和 耐 药 菌 株 共 存 的现 象 , 即异 质性 耐 药 l _ 5 ] 。异 质 性 耐 药 因 为
影 响 药敏结果 以及治疗 方案 的正 确判 断和评 估而 逐 渐受 到人们 的重 视 。本 文将 对 目前 结核 分枝 杆菌 异 质性 耐药 的产 生及其对 临床 的影 响进行 综述 。

结核分枝杆菌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难等。
型基 因 , 只带 有一些 与 其转 座作 用 有关 的基 因 , 而 当 它们 转 座到某 一 基 因 中使 该基 因失 活或产 生 极性 效 应 时才 会被 发现 。插 入序 列位 置 的置 换经 常会 使 基 因断裂 , 响相邻 基 因活 性或 是改 变其 表 达“ 。从 影 进化 的 角度看 , 入 序 列 在 基 因组 中的 作 用 目前 有 插 两种 假设 。其 一 是插 入 序 列 作 为 基 因组 中 的“ 生 寄
的分 布 并 不 是 随 机 的 , 研 究 表 明 基 因 组 中 分 布 了 有

病 之一 。但 是 , 过百 年来 人们 的努 力 , 经 结核 病 仍然 是 影 响人类 健康 的重要 传染 病 之一 。在 上世 纪 九 十
年代 , 以分 子分 型技 术 为基 础 的分子 流 行病 学 , 给研 究 结核 病病 原特 征 、 染 传 播 和致 病 机 制 等 提 供 了 感 新 的手 段 。尤其 是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H3 Rv全 基 因组 7 序 列测 序完 成后 , 核分 枝 杆 菌 的分 子 分 型 研 究 取 结 得 飞速 的发 展 , 进入 了一 个 全新 的领 域 , 也进 而使 结 核 病流 行病 学 的研究 取 得 了很 大 的进展 。建 立在 基 因序列 基础 上 的分 子分 型技 术 可 以了解 病例 间 的相 互 关 系 , 得流 行病 学 研 究 中对 病 例 的追 溯 更 加 直 使 观 , 于 了解 结 核病 病原 在人 群 中 的传播 动态 特 征 。 易 本 文将 介绍 近年 来 国 内外 经 常应 用 的及新 建 立 的结
吕 冰 , 守一 , 高 万康 林
中 图 分 类 号 : 81 R1 2

结核分枝杆菌相关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相关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等在内的有效的方法来抵御这些宿主免疫细胞的杀灭效应。
参与 Mt
b 本身编码基础代谢 的 毒 力 蛋 白, 但 更 多 单 个 基 因
与其他一些细菌病原体产生特定的毒力因 子 不 同,Mt
b
在致病过程中的确切作 用 尚 待 研 究。目 前 有 关 Mt
bESX/Ⅶ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的 [3]。新近研究推断可能有 超 过 400 种 其 他 基 因 在 Mt
b与
宿主巨噬细 胞 作 用 过 程 中 是 必 需 的 [4]。 这 些 研 究 结 果 为
在长期的演化进 程 中,Mt
b 已经进化出包括产生毒力因子
Mt
b 的毒力基因的定 义 提 供 了 初 步 框 架, 其 中 许 多 基 因 是
r
i
e
t
fc
omp
l
exl
i
i
dhavebe
c
omet
heho
tt
op
i
co
f
yo
p
t
hea
spe
c
t
s Th
i
sr
e
v
i
ew summa
r
i
z
e
st
her
e
c
en
tr
e
s
e
a
r
chr
e
su
l
t
so
f My
c
oba
c
t
e
r
i
um t
ube
r
cu
l
o
s

结核分枝杆菌(MTB)异质性耐药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MTB)异质性耐药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MTB)异质性耐药研究进展柳清云;孙刚;高谦【摘要】异质性耐药,是指在同一样本中同时存在耐药菌和敏感菌的现象,这体现了细菌群体从部分耐药向完全耐药转变的过程.研究异质性耐药对于认识耐药结核病的发展过程,以及评估治疗方案和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异质性耐药的产生及其对临床的影响进行了综述.%Hetero-resistance is the coexistence of both sensitive and resistant bacteria in the same specimen,which indicates the transition from partially resistant to fully resistant bacterium population. Studying hetero-resista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genesis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accessing the treatment schedule,and guiding the prescription of drugs. In this article,we summarized recent progresses on hereto-resistanc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3(040)001【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MTB);异质性耐药;耐药结核病【作者】柳清云;孙刚;高谦【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1+120世纪40年代以来,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的广泛使用,使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度大幅下降[1]。

结核分枝杆菌耐酸机制的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耐酸机制的研究进展

值不 是 一成 不变 的 。相 反 , 它 在每 一 阶段 都 受 到 系 统 及有 序 的控制 , 不 仅影 响吞 噬体 的成熟 过程 , 还 是
吞 噬体 发挥 杀菌 作用 的重 要决 定 因素 。 对 于 许 多细 菌 来 说 , 吞 噬体 内 的酸性 环 境 是极 不 利 于其 生存 的 。为 了更好 地适 应 环 境 , 细 菌 往 往
r e s i s t s t h e k i l l i n g wi t h i n t h e a c i d i c p h a g o s o me — l y s o s o me c o mp a r t me n t .He r e,t h e c u r r e n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e a c i d i f i c a t i o n o f p ha g o s o me s a n d a c i d r e s i s t a n c e me c h a n i s ms o f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i s r e v i e we d.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b e r c ul o s i s
S HI Xu — J u n,W ANG Qi n g — La n,GAO Qi a n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e d i c a l Mo l e c u l a r V i r o l o g y ,M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He a l t h, S h a n g h a i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结核分枝杆菌FurB(Zur)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FurB(Zur)研究进展

结 核病是 由结核 分枝杆 菌 ( cbcei tbru s ) 致 的 以呼 吸 系 统感 染 为 主 的慢 性 传染 病 . 目 Myo atr m u ec l i 所 u os
前全球 每年有 8 0万 新感染 患者 和 3 0万 患者 死亡 ,表 明结 核病 仍是 影 响全球 人类 健康 的一个 主要 公共 0 0 J 卫生 问题 .但是 ,有 关结 核毒力 和致 病 因素 的基础研究 却进 展缓 慢 . 近年来 ,随着基 因组 学的发 展 ,结核 分枝 杆菌 的基 因全 序列 已完 成测 序 ,并且 证 明结核 分枝杆 菌在 J 结 核病患 者体 内的生 长及致 病 与很多 微量元 素有 关 .后 基 因组学 分析表 明 ,结 核分 枝杆 菌 中存 在与 铁的代
王 奇
( 顺 师 专 ,辽 宁 抚 顺 1 3 0 ) 抚 10 6

要 :在 结核 分 枝 杆 菌 中存 在 与 铁 的代 谢 相 关 的基 因. 铁 是 多种 酶 的 辅 因子 ,在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的生 长 过
程 中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F r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中存 在 的铁 依 赖 调 节 因子 ,包 括 F r 和 F r 两 种 类 似 蛋 白,其 中 u是 uA uB
Fr uB被 认 为 还 具 有 锌 依 赖 性 . 对 近 年 来 F r 的相 关研 究进 展 情 况 进 行 综 述 . uB 关键 词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F r uB;锌 依 赖 性
中 图分 类 号 :Q 3 . 3 9 9 1 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5 8 ( 0 8 0 —0 3 — 4 0 8 6 8 2 0 )4 0 1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进展摘要: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病原菌,其致病机理也是与众不同的。

本文对结核分支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对结核杆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结核杆菌耐药机制、抗结核药物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小结。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机制耐药抗结核药物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bstrac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 a pathogen that can lead to Human tuberculosis and its its pathogenic mechanism is also different from many other.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 the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Then we also make 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n of the intera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macrophages,mechanisms of drug resistance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some new Antituberculous drugs.Key words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pathogenesis; Drug resistance; Antituberculous drugs一、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1、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结构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抗酸阳性棒状杆菌,主要包括人型、牛型、非洲型和鼠型,其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人型结核菌。

结核菌细长略弯曲,大小约1~4×0.4μm,无鞭毛、无芽孢、不能产生内外毒素,专性需氧,培养要求高,生长缓慢。

菌体成分主要有脂质、多糖、蛋白质等。

大量研究表明结核杆菌属于兼性寄生菌,原因是首先在感染的巨噬细胞内复制,故称为胞内菌;然后,随着病变发展又会出现在坏死组织中即巨噬细胞外进行复制。

结核杆菌的致病性与其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反应,菌体和细胞壁成分以及代谢物质的毒性和机体产生抗结核免疫反应等有关。

结核杆菌的细胞壁厚,脂质含量高,胞质膜外为坚硬的肽聚糖(PG)层,在PG层与质膜之间含有多种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而大量的分枝菌酸是包围在PG层的外面。

2、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特点结核杆菌标准菌株H37Rv基因组全长约4,411,529bp,具有特征性的是高鸟嘌呤G和胞嘧啶C即G+C含量高达65.5%,其中编码蛋白的蛋白有3924个,占编码基因的91%,以GTG为起始密码子的基因占35%。

而有明确功能的基因有2441个,不含有插入序列的假基因6个,另外目前还有606个基因还不知其明确功能。

有研究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来分析比较结核杆菌基因组的组成特点,指出结核杆菌特有的129个开放读码框(ORF),主要集中在16个缺失区域RD区内。

其中共有61个ORF是在卡介苗BCG等所有的牛型分枝杆菌中缺失的。

另外29个ORF在部分BCG菌株中是缺失的,可能与结核杆菌的减毒无直接关系,而余下的39个ORF(主要集中在3个RD区内)在所有的BCG菌株中都是缺失的,那么这些ORF可能与结核菌的毒力减低是直接相关的。

结核杆菌能在宿主吞噬细胞内生存的能力,也为特异性T淋巴细胞提供了独特的糖脂抗原;而且从其基因组序列可以看出结核杆菌具有潜在的由一种代谢途径转变为其他代谢途径的能力,包括有氧呼吸(如氧化磷酸化)和厌氧呼吸(如硝酸还原反应)。

二、结核分支杆菌的致病机理结核病的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是典型的胞内致病菌,通过进化获得一系列毒力成分,又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宿主免疫应答,逃逸免疫监视,导致结核病的发生。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结核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MTB与Toll样受体结合,引起抗炎症效应;2)MTB胞壁成分与树突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使其无法激活初始T细胞;3)MTB通过抑制吞噬溶酶体成熟,来避免被融解和杀灭;4)MTB通过限制抗原提呈来阻止过度炎症反应;5)MTB抑制Y 一干扰素信号转导,下调活化巨噬细胞杀灭MTB的活性;6)抑制巨噬细胞凋亡,避免重新受到免疫攻击;7)MTB分泌复苏促进因子,对MTB的潜伏感染和再活化有重要作用等。

但结核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这给结核病的有效防治造成了极大困难。

结核分枝杆声致病机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弄清宿主免疫反应与细菌致病机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从临床症状可以得出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成功感染需多个阶段:(1)在巨噬细胞中成功繁殖;(2)结核分枝杆菌能够修饰宿主的免疫反应,使宿主能够控制但不能根除细菌;(3)能够在宿主中相对不活跃地持续存在而保留被激活的潜力。

感染的不同阶段涉及变化的环境,因此细菌一定有一套系统调控多个基因的表达,使细菌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

目前对这三个阶段的分子水平的了解还较少,但是从有限的突变菌株和特性进行的分析表明,结核分枝杆菌的繁殖和持续感染机理确实与众不同。

三、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进展1、结核分枝杆菌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结核杆菌作为兼性胞内寄生菌,染人体后,主要被巨噬细胞吞噬,未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而潜伏下来的MTB也主要寄生于巨噬细胞内。

Auricchio等研究发现,CpG寡脱氧核苷酸可通过增强磷酯酶D(MTB可以通过降低磷酯酶D的活性,抑制活性氧中间体和活性氮中间体的产生,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I的表达,抑制吞噬溶酶体的成熟)的活性,增强巨噬细胞对MTB的反应,恢复巨噬细胞的天然防御机制。

巨噬细胞可以通过自身凋亡来消除MTB赖以生存的环境,抑制其在宿主体内的进一步生长和繁殖。

结核杆菌侵入机体,通过种种机制诱导巨噬细胞发生凋亡,发挥其抗结核活性。

MTB影响巨噬细胞凋亡有几种途径,主要如Cas-pase酶途径、JAK2/STAT1途径、TNF-α途径、Bcl-2途径等。

MTB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逃避巨噬细胞的杀灭。

2、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抗结核的一线药物主要有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等,但结核分枝杆菌对很多常用的一线药物都产生了抗药性。

MTB耐异烟肼:文献报道MTB耐INH可能与编catalase-peoxidase基因katG、NADH脱氢酶基因ndh、烯酸基载体蛋白还原酶基因ihhA、酮酰基酰基转移蛋自酶基因kasA以及烷基过氧化氢酶基因ah-pC的改变有关。

有报道称,在耐INH的MTB分离株中有50%}70%的katG基因发生突变。

MTB耐利福平:MTB耐利福平的分子机制可能有两种,一是RFP直接作用于RNA聚介酶亚单位的编码基因,诱导少数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导致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阻比RFP的结合,从而产生RFP耐药;其二、可能是细胞壁结构的改变降低了药物摄入,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导致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耐RFP,而在rpoB基因上没有突变的因素。

3、抗结核药物的研究新进展目前,在TB新药研发上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研制出了一些对包括MDR-TB或XDR-TB在内的TB都非常有效的候选药物。

同时出现了具有开发前景的3个TB药物研发新领域,即FAS II抑制剂(FAS20013),TL-1抑制剂(SQ641)和PDF抑制剂(BB3497和PDF611)。

处于Phase I-III的TB候选药物较有开发前景的有PA-824,OPC-67683,TMC207,LL-3858,SQ-109,已证实它们对MDR-TB或XD R-TB有效,可能将TB疗程从6个月缩短至4个月而成为一线TB药物,其中全新结构候选物PA-824,OPC-67683和TMC207很可能在5年内获准上市。

而相比之下,硝基咪吟类具有一定的致突变性,而TMC207作用靶位唯一—MTB菌体ATP 合酶,是最有开发前景最有希望最早获准临床应用的TB新药。

参考文献:[1] 秦欢, 罗军敏.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研究新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 8(8):759-761.[2] Park YK, Ryoo SW, Lee SH. Correlation of the phenotypic ethambutol susceptibility of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ith emb B gene mutations in Korea [ J]. J Med Microbial, 2012, 61(Pt4):529-34.[3] Yoon JH, Nam JS, Kim KJ,et al. Kim KJ,et al.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drug-resistantand -susceptibl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in Korea[J].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2,72(1): 52-61.[4] 吴悦涵. 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免疫学进展[J].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4, 27(2):75-80.[5] 崔玉彬, 曹胜华, 蒋晓磊.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新进展[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0,35(5):321-333.[6] 王欣瑜, 张静霞, 曹胜华. 利福霉素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8,29 (6): 255-261.[7] Conde M B, Efron A, Loredo C, et al. Moxifl oxacin versus ethambutol in the initial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II trial[J]. Lancet, 2009, 373 (9670): 1183-1189.[8] 李文娟, 张万江. 双组分系统与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性的相关研究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 8(7):656-658.[9] 谢建平, 乐军, 王洪海.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J]. 生命科学, 2002, 14(3):182-185.[10] 陈晓旭, 李婉萍, 郝大勇. 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特点及结核病的预防[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0, 28(2):149-151.[11] 李兴芳.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机制研究[J]. 甘肃医药, 2010,29(5):496-499.[12] Zhang Y. Immunopathogenesis of tuberculosis:Implications for vaccine development[J].Respirology, 2008, 13 (Supp1.3) :S81-S87.[13] 李恒德, 左建宏, 等.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13(11):2175-2181.[14] Gupta AK, Reddy VP, Lavania M, et al. jefA (Rv2459), a drug efflux gene in 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 confers resistance to isoniazid & ethambutol.ndian [J]. Med Res,2010,132:176-188.[15] Liu CS, Hsu HS, Li Cl, et al. Central obesity and atherogenic dyslipidemia in metabolicsyndrome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for colorectal adenoma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J]. BMC Gas-troenterol,2010,10-51.[16] 蔡志强, 祝石, 孙铁民. 抗结核药物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9, 19(5):382-389.[17] Kashyap RS,Saha SM, Nagdev KJ,et al. Diagnostic markers for tuberculos is ascites:apreliminary study[J]. Biomark lnsights,2010,5:87-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