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

合集下载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及其 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
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简称结核杆菌,首次由德国科学家Robert Koch于 1882年由肺结核病人的痰液中分离得到,并被证实为结 核病的病原菌核杆菌在分类上隶属于放线菌目、分支杆 菌科、分支杆菌属,是种不能运动、不产芽孢、专性需 氧的短小杆菌。菌体-般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圆,多呈 单个或分枝状排列,大小约1-4×0.4μm。
革兰氏染色呈阳性;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呈红色 ,非抗酸性细菌则呈蓝色。结核杆菌的抗酸性主要取决 于其胞壁内所含的分枝菌酸残基,亦和其胞壁固有层的 完整性有关。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其意义
02 治疗性结核病疫苗的种类 2.1 活载体疫苗 2.2 亚单位疫苗 2.3 DNA疫苗 2.4 全菌灭活疫苗 2.5 其他疫苗 03 结核病治疗性疫苗的研究现状 04 结核病治疗性疫苗的展望
12 / 12
END! 感谢观看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설치하기
10 / 12
04 展望
结核疫苗快速发展,并能对致病性结核杆菌产 生保护性免疫应答,为TB的防治带来了希望。然而, 迄今还没有一个重组疫苗能达到BCG的免疫水平。 其原因在于,重组疫苗虽可激活免疫系统,但不能 引起长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记忆,所以开发一种与B CG协同的、可产生长效免疫应答的疫苗十分重要。 初免-加强免疫策略的出现,有效联合了BCG与新型 结核疫苗,为预防结核、诱导机体产生长期免疫保 护作用提供了可能。

MTB肝素结合血凝

DNA疫苗
HG85 A/B
临床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 嵌合 DNA疫苗 A 医学科学院(吴雪琼) g85A/Ag85B 等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变异:
耐异烟肼及其他抗结核药物的结核菌株日益增多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1. 脂质:磷脂(phosphatide) 索状因子 (cord factor) 硫酸脑苷脂 (sulfatide) 蜡质 D (wax-D脂质:
磷脂:能促进单核细胞增生,增强菌体蛋白质的 致敏作用,抑制蛋白酶对病灶组织的溶解,形成 干酪样坏死;使炎症中的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 皮细胞,从而形成结核结节。
疫功能低下者;艾滋病;肿瘤;用过免疫抑制剂 者。
5. 实际应用
(1) 选择接种BCG对象,了解BCG接种是 否成功
(2) 流行病学调查 (3) 婴幼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 (4) 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1.采集标本(痰液) 集菌(4g/L NaOH处理15min)
2. 涂片镜检:抗酸染色法 3. 分离培养(罗氏培养基,3-4周) 4. 动物试验(豚鼠) 5. 快速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
(M. tuberculosis)
• 分枝杆菌属的主要特点:
– 直或微弯曲,分枝状生长 – G+,但不易着色: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 – 又称抗酸杆菌 (acid-fast bacilli)
常用抗酸染色鉴定,呈抗酸染色阳性
• 分枝杆菌属细菌种类繁多,可分为:
– 结核分枝杆菌 – 牛分枝杆菌 – 麻风分枝杆菌
索状因子:抑制白细胞游走引起慢性肉芽肿。 蜡质D:具有佐剂作用,可激发机体产生迟发型
超敏反应。 硫酸脑苷脂:使细菌在吞噬细胞中长期存活。
2.蛋白质
与蜡质D结合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并 引起组织坏死病理过程及全身中毒症状, 促进结核结节形成。
(二)所致疾病
所致疾病
结核病 以肺结核(痨病)常见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结构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结构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结构以结核分枝杆菌形态结构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

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属于分枝杆菌科。

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这些结构对其在人体内的生存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的外形呈细长的杆状。

其杆菌长度约为1-4微米,直径为0.2-0.5微米。

这种细长的形态结构使得结核分枝杆菌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存活,并对抗宿主的免疫系统。

此外,结核分枝杆菌的外表面覆盖有一层特殊的脂质物质,称为结核分枝杆菌脂质。

这种脂质物质能够保护菌体免受宿主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也使得结核分枝杆菌对抗抗生素的能力增强。

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也是其重要的形态结构之一。

细胞壁由多层结构组成,主要包含脂质和糖质成分。

其中,糖质成分包括糖胺聚糖和酸性酚胺聚糖。

这些糖质成分赋予了结核分枝杆菌耐酸性的特性,使其能够在酸性环境中存活。

此外,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还含有特殊的酶和脂质酰胺,这些物质能够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其对抗宿主免疫的能力。

除了细胞壁,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质内还含有一些重要的结构。

例如,结核分枝杆菌的染色体位于细胞质中心的一侧。

染色体呈线状,由DNA组成,包含了结核分枝杆菌的遗传信息。

此外,细胞质内还存在一些重要的细胞器,如核糖体和内质网等。

这些细胞器参与了结核分枝杆菌的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过程,维持了菌体的正常功能。

总结起来,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细长的杆状形态,外表面覆盖有结核分枝杆菌脂质,细胞壁由多层结构组成,含有特殊的糖质和脂质酰胺,细胞质内含有染色体和重要的细胞器。

这些形态结构使得结核分枝杆菌能够在人体内存活,并对抗宿主的免疫系统。

深入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致病机制,并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理;2. 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及检测方法;3. 增强实验室操作技能,提高对结核病的防控能力。

二、实验原理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

本实验通过培养、分离、鉴定及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结核分枝杆菌菌种;(2)牛肉浸液;(3)鸡蛋;(4)石炭酸复红染液;(5)无菌生理盐水;(6)无菌试管;(7)酒精灯;(8)高压蒸汽灭菌器;(9)显微镜;(10)生物安全柜。

2. 实验仪器:(1)恒温培养箱;(2)电热恒温水浴锅;(3)无菌操作台;(4)超净工作台;(5)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菌种复苏(1)将冷冻保存的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复苏于牛肉浸液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2)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结果。

2. 分离纯化(1)将复苏后的菌液涂布于牛肉浸液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2)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重复涂布、培养,直至获得纯化菌落。

3. 鉴定(1)挑取纯化菌落,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制成菌悬液;(2)将菌悬液滴加于石炭酸复红染液中,37℃恒温染色30分钟;(3)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观察菌体形态及染色特性;(4)挑取染色阳性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如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等,以鉴定结核分枝杆菌。

4. 检测(1)挑取纯化菌落,制成菌悬液;(2)将菌悬液滴加于含有药物的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3)观察药物对菌落的抑制作用,判断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种复苏:复苏后的菌落呈白色,表面光滑,呈干燥状,有明显的溶血现象。

2. 分离纯化:纯化后的菌落呈白色,表面光滑,呈干燥状,有明显的溶血现象。

3. 鉴定:挑取染色阳性菌落,进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均为阳性,符合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菌落特征

结核分枝杆菌菌落特征

结核分枝杆菌菌落特征浅析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引起肺结核的
主要病原体,由于其生长缓慢、抗药性强而且易滋生成株,对于它的
研究需要对其菌落特征有所了解。

观察结核分枝杆菌的菌落可以看出,其形态呈不规则的凹凸形状,边缘不规则而且很粗糙,色泽呈暗黄色或灰白色,质地较硬,且会随
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硬而脆,同时会释放出一种木香味道。

此外,结
核分枝杆菌的菌落侵袭能力较强,容易扩散并感染周围组织。

对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菌落特征是了解其生长情况的重要工具。

针对菌落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菌落形态、
边缘形态、色泽及质地、味道等。

掌握这些细节,可以更好地了解结
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情况,为各类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此外,还应当
清洗好实验器材和保障实验室质量,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医学微生物学:结核分枝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tuberculosisTB
肺部感染
原发感染 原发后感染
肺外感染 ➢传播途径 • 呼吸道 • 消化道 • 皮肤损伤部位等
进入肺泡
肺泡巨噬细胞
炎症-原发灶
淋巴管(炎)肺门淋巴 结肿大
原发综合征
外源性或内源性 原发后感染
90%以上 钙化自愈
肺结核典型临床症状 发热、乏力、咳痰、 咳血、胸水、腹水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 leprae)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 培养特性:典型胞内菌,不能人工培养 动物模型:犰狳(qiuyu) 抵抗力:较强,耐干燥、耐低温 传播途径:呼吸道和密切接触 潜伏期:数年~数十年
致病性与免疫性
麻风分 枝杆菌 侵入
隐性感 感染 染多见 排出 发病(神经和皮肤)
磷脂 分枝菌酸 蜡质D 硫酸脑苷脂 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
多糖
局部病灶细胞浸润
所致疾病
结核病(tuberculosis,TB) ➢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损伤部位等 ➢ 基本病变:结核结节
• 结核(tubercle)源自 拉丁文tuberculum,意 为“小的肿胀”
• 干酪样坏死
所致疾病
荚膜
粘附,入侵 抗吞噬
蛋白质
迟发型超敏反应 结核结节的形成
脂质:60%
磷脂 分枝菌酸 蜡质D 硫酸脑苷脂 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
多糖
局部病灶细胞浸润
脂质
➢分枝菌酸 与抗酸性有关 索状因子=分枝菌酸+海藻 糖 • 破坏线粒体膜及酶类 • 抑制白细胞游走 • 引起慢性肉芽肿 ➢蜡 质 D= 分 枝 菌 酸 + 肽 糖 脂 • 佐剂作用 • 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实养法、分子生物 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噬菌体法。 痰涂片直接镜检是检测抗酸杆菌(AFB)最普遍 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特异性较高,但灵敏性较低, 涂片中分枝杆菌要达到103-104cfu/ml才可检测出 阳性结果,且仅能检出1/2—3/4的活动性结核患 者,漏检率相当高 。



罗氏(LÖwenstein Jensen)培养法是目前检测 MTB的“金标准”,但其检测周期长(8周), 导致无法及时确诊结核患者,并无法及时治疗; 新近发展起来并广泛使用的快培检测技术无疑大 大缩短了检测周期,但确诊仍需2-3周,依然无 法实现结核病快速诊疗; 基于免疫学的检测方法快速,操作简单,成本低 廉,但灵敏度有限; 基于核酸扩增的检测方法快速、准确,但成本高 昂、技术要求高,难以在发展中国家常规实验室 中广泛开展。
分枝杆菌属


1982年,Robert Koch首次发现结核分枝杆菌为 结核病德致病菌。在微生物分类上,分枝杆菌归 属原核生物界,厚壁菌门,放线菌目,分枝杆菌 科,分枝杆菌属。 临床将分枝杆菌分为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 杆菌,麻风杆菌及腐物寄生性分枝杆菌。
致病性

肺结核是一种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TB), 偶尔为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而引发的传染 病,在低收入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据WHO统 计,全球约1/3的人口感染MTB,每年新增患者 900万,并有300万人死于该病。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 (一) 形态与染色 典型形态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有时可 见分枝状;因衰老和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可出现 多种形态,如球状、串珠状或丝状。革兰染色 难以着色,但用5%石炭酸复红加温染色后,不 易被3%盐酸酒精脱色。若再用美蓝复染,则分 枝杆菌呈红色,而其他细菌和背景呈兰色。齐尼染色法是常用的一种抗酸性染色法。该菌在 体内可形成L型,与细菌的耐药性或复发有关
(1)原发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 侵入肺泡 被肺泡中 吞噬细胞吞噬 在吞噬细胞内繁殖 导致 巨噬细胞裂解释放出的细菌 释放出大量细 菌在肺泡内引起渗出性炎症即为原发性灶。细菌 随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称原 发综合征 感染3-6周,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同 时也产生迟发超敏反应
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原发感染灶恶化,结核 分枝杆菌经气管淋巴道或血流播散,形成全身性 粟粒性结核 。 当机体抵抗力强时,使感染灶形成结核结节。 淋巴结病灶逐渐纤维化和钙化,不治自愈。但病 灶内常有一定量的细菌长期潜伏,不断刺激机体 产生免疫。也可成为以后内源性感染的来源
2 肺外感染 结核杆菌可经血液循环引起肺外感染, 如脑、肾、结核,痰被咽入可引起肠结核、 结核性腹膜炎等。一般认为血中播散的大 多是L细菌
(三) 免疫性 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率甚高,但发病率 不高。这表明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相当强的 免疫力。 (1)结核的免疫为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 。这种免疫系指结核分枝杆菌(或BCG) 进入机 体后使机体对细菌再次入侵有免疫力;而当细 菌或其成分从体内彻底消失后机体的免疫力也 随之消失。遗传因素决定对结核病的易感染性 , HLA-Bw15为易感个体。
(三)抵抗力 结核分枝杆菌因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故对 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在干燥的痰内 可存活6-8个月。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痰液的尘埃 经8-10d仍有传染性。此菌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 力也较一般细菌强,在3%HCl或6%H2SO4中不被杀 死。因此常用于处理有杂菌污染的检材,以便 进行分离培养。对湿热敏感,60℃30min可杀死 细菌;在70%-75%乙醇中数分钟即被杀死 ,对 紫外线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时如弱柳扶风。
• 林黛玉到底得的是什么 病?
肺结核
• 结核病是由哪个 致病菌 引起的呢?
结核分枝杆菌
1. 形态与染色
一、生物学性状
• 细长,稍有弯曲 • 抗酸染色红色 • 分枝状排列或聚集成团 • 无鞭毛,无芽胞,有荚膜
3.方法
含5单位BCG-PPD液,分别注入前臂皮
内,48-72h后观察结果。
4.结果与分析
红肿硬结直径
(1)阳性反应(>5mm)-- 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或卡介苗接种成功 (2)强阳性反应(≥15mm)-- 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应进 一步做其他检查。 (3)阴性反应(<5mm) 1)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2)感染初期 3)严重结核病患者 4)患有其他疾病细胞,如麻疹等导致的细胞免疫 功能低下者;艾滋病;肿瘤;用过免疫抑制剂者。
2.培养特性
• 专性需氧 • 生长缓慢(18-24h/代) • 营养要求高
罗氏培养基:乳白色或米黄色,干燥、 表面粗糙呈颗粒样或菜花状菌落。
3.抵抗力
四怕: • 怕湿热 • 怕紫外线 • 怕乙醇 • 怕抗痨药物
巴氏消毒法能杀灭 结核分枝杆菌吗?
四不怕: 不怕干燥 不怕酸碱 不怕碱性染料 不怕青霉素
四、防治原则
1.预防: 卡介苗,结核菌素皮 内试验 2.治疗: 原则:早期 适量 联合 全程 规律 常用药物: 有异烟肼、利福平、 链霉素、乙胺丁醇等。
小结
• 生物学特性:细长略弯 分枝状排列 需氧 生长缓慢 四怕四不怕 • 致病性:脂质 蛋白质 荚膜
• 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 • 防治原则:卡介苗 抗痨药物
4.变异性
• 毒力变异:
–卡介苗(BCG):1908年,Calmette和Guerin将 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培养在含甘油、胆汁、马铃 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 活疫苗株,用于预防结核病。
• 耐药性变异:
耐异烟肼及其他抗结核药物的结核菌株日益增多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 脂质:保护细菌 诱导超敏反应
讨论
1. 该菌是怎样传播的?
2. 对于结核病人的家庭成员应做哪些预防?
3.结核菌素试验(PPD)方法、结果判断及意义?
2. 蛋白质:诱导超敏反应
3. 荚膜:粘附 抗吞噬 抗杀菌
(二)所致疾病
感染方式
-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损伤
所致疾病
–结核病 –以肺结核(痨病)常见
三、免疫性
பைடு நூலகம்
结核菌素试验
1.概念: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 通过观察局部是否出现迟发型超敏反应, 判断机体有无结核杆菌感染和对该菌的 免疫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