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简称结核杆菌,首次由德国科学家Robert Koch于 1882年由肺结核病人的痰液中分离得到,并被证实为结 核病的病原菌核杆菌在分类上隶属于放线菌目、分支杆 菌科、分支杆菌属,是种不能运动、不产芽孢、专性需 氧的短小杆菌。菌体-般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圆,多呈 单个或分枝状排列,大小约1-4×0.4μm。
革兰氏染色呈阳性;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呈红色 ,非抗酸性细菌则呈蓝色。结核杆菌的抗酸性主要取决 于其胞壁内所含的分枝菌酸残基,亦和其胞壁固有层的 完整性有关。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其意义
02 治疗性结核病疫苗的种类 2.1 活载体疫苗 2.2 亚单位疫苗 2.3 DNA疫苗 2.4 全菌灭活疫苗 2.5 其他疫苗 03 结核病治疗性疫苗的研究现状 04 结核病治疗性疫苗的展望
12 / 12
END! 感谢观看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설치하기
10 / 12
04 展望
结核疫苗快速发展,并能对致病性结核杆菌产 生保护性免疫应答,为TB的防治带来了希望。然而, 迄今还没有一个重组疫苗能达到BCG的免疫水平。 其原因在于,重组疫苗虽可激活免疫系统,但不能 引起长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记忆,所以开发一种与B CG协同的、可产生长效免疫应答的疫苗十分重要。 初免-加强免疫策略的出现,有效联合了BCG与新型 结核疫苗,为预防结核、诱导机体产生长期免疫保 护作用提供了可能。
等
MTB肝素结合血凝
素
DNA疫苗
HG85 A/B
临床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 嵌合 DNA疫苗 A 医学科学院(吴雪琼) g85A/Ag85B 等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结构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结构以结核分枝杆菌形态结构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
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属于分枝杆菌科。
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这些结构对其在人体内的生存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的外形呈细长的杆状。
其杆菌长度约为1-4微米,直径为0.2-0.5微米。
这种细长的形态结构使得结核分枝杆菌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存活,并对抗宿主的免疫系统。
此外,结核分枝杆菌的外表面覆盖有一层特殊的脂质物质,称为结核分枝杆菌脂质。
这种脂质物质能够保护菌体免受宿主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也使得结核分枝杆菌对抗抗生素的能力增强。
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也是其重要的形态结构之一。
细胞壁由多层结构组成,主要包含脂质和糖质成分。
其中,糖质成分包括糖胺聚糖和酸性酚胺聚糖。
这些糖质成分赋予了结核分枝杆菌耐酸性的特性,使其能够在酸性环境中存活。
此外,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还含有特殊的酶和脂质酰胺,这些物质能够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其对抗宿主免疫的能力。
除了细胞壁,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质内还含有一些重要的结构。
例如,结核分枝杆菌的染色体位于细胞质中心的一侧。
染色体呈线状,由DNA组成,包含了结核分枝杆菌的遗传信息。
此外,细胞质内还存在一些重要的细胞器,如核糖体和内质网等。
这些细胞器参与了结核分枝杆菌的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过程,维持了菌体的正常功能。
总结起来,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细长的杆状形态,外表面覆盖有结核分枝杆菌脂质,细胞壁由多层结构组成,含有特殊的糖质和脂质酰胺,细胞质内含有染色体和重要的细胞器。
这些形态结构使得结核分枝杆菌能够在人体内存活,并对抗宿主的免疫系统。
深入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致病机制,并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理;2. 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及检测方法;3. 增强实验室操作技能,提高对结核病的防控能力。
二、实验原理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
本实验通过培养、分离、鉴定及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结核分枝杆菌菌种;(2)牛肉浸液;(3)鸡蛋;(4)石炭酸复红染液;(5)无菌生理盐水;(6)无菌试管;(7)酒精灯;(8)高压蒸汽灭菌器;(9)显微镜;(10)生物安全柜。
2. 实验仪器:(1)恒温培养箱;(2)电热恒温水浴锅;(3)无菌操作台;(4)超净工作台;(5)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菌种复苏(1)将冷冻保存的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复苏于牛肉浸液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2)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结果。
2. 分离纯化(1)将复苏后的菌液涂布于牛肉浸液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2)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重复涂布、培养,直至获得纯化菌落。
3. 鉴定(1)挑取纯化菌落,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制成菌悬液;(2)将菌悬液滴加于石炭酸复红染液中,37℃恒温染色30分钟;(3)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观察菌体形态及染色特性;(4)挑取染色阳性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如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等,以鉴定结核分枝杆菌。
4. 检测(1)挑取纯化菌落,制成菌悬液;(2)将菌悬液滴加于含有药物的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3)观察药物对菌落的抑制作用,判断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种复苏:复苏后的菌落呈白色,表面光滑,呈干燥状,有明显的溶血现象。
2. 分离纯化:纯化后的菌落呈白色,表面光滑,呈干燥状,有明显的溶血现象。
3. 鉴定:挑取染色阳性菌落,进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均为阳性,符合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17页】

4.结果与分析
红肿硬结直径
(1)阳性反应(>5mm)-- 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 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
(2)强阳性反应(≥15mm)-- 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应进 一步做其他检查。
(3)阴性反应(<5mm)
1)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2)感染初期
3)严重结核病患者
4)患有其他疾病细胞,如麻疹等导致的细胞免疫功 能低下者;艾滋病;
• 专性需氧 • 生长缓慢(18-24h/代) • 营养要求高
罗氏培养基:乳白色或米黄色,干燥、 表面粗糙呈颗粒样或菜花状菌落。
3.抵抗力
巴氏消毒法能杀灭 结核分枝杆菌吗?
四怕: • 怕湿热 • 怕紫外线 • 怕乙醇 • 怕抗痨药物
四不怕: 不怕干燥 不怕酸碱 不怕碱性染料 不怕青霉素
四、防治原则
1.预防: 卡介苗,结核菌素皮 内试验 2.治疗: 原则:早期 适量 联合 全程 规律 常用药物: 有异烟肼、利福平、链 霉素、乙胺丁醇等。
小结
• 生物学特性:细长略弯 分枝状排列 需氧 生长缓慢 四怕四不怕
• 致病性:脂质 蛋白质 荚膜 • 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 • 防治原则:卡介苗 抗痨药物
林黛玉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时如弱柳扶风。
• 林黛玉到底得的是什么 病?
肺结核
• 结核病是由哪个 致病菌 引起的呢?
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 细长,稍有弯曲 • 抗酸染色红色 • 分枝状排列或聚集成团 • 无鞭毛,无芽胞,有荚膜
4.变异性
• 毒力变异:
– 卡介苗(BCG):1908年,Calmette和 Guerin将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培养在含甘油、胆 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 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用于预防结核病。
医学微生物学: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tuberculosisTB
肺部感染
原发感染 原发后感染
肺外感染 ➢传播途径 • 呼吸道 • 消化道 • 皮肤损伤部位等
进入肺泡
肺泡巨噬细胞
炎症-原发灶
淋巴管(炎)肺门淋巴 结肿大
原发综合征
外源性或内源性 原发后感染
90%以上 钙化自愈
肺结核典型临床症状 发热、乏力、咳痰、 咳血、胸水、腹水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 leprae)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 培养特性:典型胞内菌,不能人工培养 动物模型:犰狳(qiuyu) 抵抗力:较强,耐干燥、耐低温 传播途径:呼吸道和密切接触 潜伏期:数年~数十年
致病性与免疫性
麻风分 枝杆菌 侵入
隐性感 感染 染多见 排出 发病(神经和皮肤)
磷脂 分枝菌酸 蜡质D 硫酸脑苷脂 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
多糖
局部病灶细胞浸润
所致疾病
结核病(tuberculosis,TB) ➢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损伤部位等 ➢ 基本病变:结核结节
• 结核(tubercle)源自 拉丁文tuberculum,意 为“小的肿胀”
• 干酪样坏死
所致疾病
荚膜
粘附,入侵 抗吞噬
蛋白质
迟发型超敏反应 结核结节的形成
脂质:60%
磷脂 分枝菌酸 蜡质D 硫酸脑苷脂 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
多糖
局部病灶细胞浸润
脂质
➢分枝菌酸 与抗酸性有关 索状因子=分枝菌酸+海藻 糖 • 破坏线粒体膜及酶类 • 抑制白细胞游走 • 引起慢性肉芽肿 ➢蜡 质 D= 分 枝 菌 酸 + 肽 糖 脂 • 佐剂作用 • 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

实养法、分子生物 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噬菌体法。 痰涂片直接镜检是检测抗酸杆菌(AFB)最普遍 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特异性较高,但灵敏性较低, 涂片中分枝杆菌要达到103-104cfu/ml才可检测出 阳性结果,且仅能检出1/2—3/4的活动性结核患 者,漏检率相当高 。
罗氏(LÖwenstein Jensen)培养法是目前检测 MTB的“金标准”,但其检测周期长(8周), 导致无法及时确诊结核患者,并无法及时治疗; 新近发展起来并广泛使用的快培检测技术无疑大 大缩短了检测周期,但确诊仍需2-3周,依然无 法实现结核病快速诊疗; 基于免疫学的检测方法快速,操作简单,成本低 廉,但灵敏度有限; 基于核酸扩增的检测方法快速、准确,但成本高 昂、技术要求高,难以在发展中国家常规实验室 中广泛开展。
分枝杆菌属
1982年,Robert Koch首次发现结核分枝杆菌为 结核病德致病菌。在微生物分类上,分枝杆菌归 属原核生物界,厚壁菌门,放线菌目,分枝杆菌 科,分枝杆菌属。 临床将分枝杆菌分为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 杆菌,麻风杆菌及腐物寄生性分枝杆菌。
致病性
肺结核是一种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TB), 偶尔为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而引发的传染 病,在低收入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据WHO统 计,全球约1/3的人口感染MTB,每年新增患者 900万,并有300万人死于该病。
结核分枝杆菌的知识点总结

结核分枝杆菌的知识点总结一、结核分枝杆菌的基本信息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是一种非运动、非芽孢形成的细菌。
其形态呈直杆状,细胞壁富含脂质,对于抗生素具有较高的抵抗力。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引起肺结核,但也可以引起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如淋巴结结核、骨骼结核等。
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慢生长的特点,一般需要2-3个星期才能在培养基上形成典型的结核分枝杆菌菌落。
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途径是通过空气传播,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细菌悬浮在空气中的飞沫中,被其他人吸入后导致感染。
此外,结核分枝杆菌也可以通过食物和饮水传播,但这种途径相对较少见。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个体免疫力、疾病的发病情况、环境卫生条件等。
二、结核分枝杆菌的病理生理特点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肺结核的病理生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在细胞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在巨噬细胞内繁殖,利用巨噬细胞的保护作用来避免宿主的免疫攻击。
细菌在巨噬细胞内形成结核病灶,保护细菌免受免疫系统的攻击,并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在。
2. 小核苷糖的调控: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中一种名为小核苷糖的分子在病原菌毒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核苷糖可以调节多种生理活动,包括生长、代谢和对宿主的致病性。
3. 对宿主免疫的影响: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多种机制来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
细菌的细胞壁富含脂质,可以抵抗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此外,结核分枝杆菌还可以通过干扰宿主的免疫正常功能来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
4. 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使得治疗结核病变得更加困难。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如多药耐药结核菌、广谱耐药结核菌等。
三、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方法诊断结核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临床上,结核病患者通常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乏力、低热等症状。
在实验室检查中,可以通过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酸杆菌涂片检查、结核分枝杆菌DNA提取和PCR检测等方法来确诊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专性需氧。最适温度为37℃,低于30℃不生长。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脂质含量较高,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故生长缓慢。结核菌在含氧40%~50%并有5%~10%CO2和温度为36℃±5℃,合适PH值为6.8~7.2的条件下生长旺盛。 在一般培养基中每分裂1代需时18~24小时,营养丰富时只需5小时。
结核杆菌菌落-罗氏培养基 初次分离需要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常用的有罗氏(Lowenstein-Jensen)固体 培养基,内含蛋黄、甘油、马铃薯、无机盐和孔雀绿等。孔雀绿可抑制杂菌生长,便于分离和长期培养。蛋黄含 脂质生长因子,能刺激生长。根据接种菌多少,一般2~4周可见菌落生长。菌落呈颗粒、结节或花菜状,乳白色 或米黄色,不透明。在液体培养基中可能由于接触营养面大,细菌生长较为迅速。一般1~2周即可生长。临床标 本检查液体培养比固体培养的阳性率高数倍。
阴性反应表明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但应考虑以下情况:①感染初期,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需4周以上才 能出现超敏反应;②老年人;③严重结核患者或正患有其他传染病,如麻疹导致的细胞免疫低下;④获得性细胞 免疫低下,如艾滋病或肿瘤等用过免疫抑制剂者。为排除假阴性,国内有的单位加用无菌植物血凝素(PHA)针 剂,0.1ml含10μg作皮试。若24h红肿大于PHA皮丘者为细胞免疫正常,若无反应或反应不超过PHA皮丘者为免疫 低下。
结核分枝杆菌不发酵糖类。与牛分枝杆菌的区别在于结核分枝杆菌可合成烟酸和还原硝酸盐,而牛分枝杆菌 不能。热触酶试验对区别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有重要意义。结核分枝杆菌大多数触酶试验阳性,而热 触酶试验阴性;非结核分枝杆菌则大多数两种试验均阳性。热触酶试验检查方法是将浓的细菌悬液置68℃水浴加 温20分钟,然后再加H2O2。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有气泡者为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发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 侵入肺泡 被肺泡中 吞噬细胞吞噬 在吞噬细胞内繁殖 导致 巨噬细胞裂解释放出的细菌 释放出大量细 菌在肺泡内引起渗出性炎症即为原发性灶。细菌 随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称原 发综合征 感染3-6周,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同 时也产生迟发超敏反应
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原发感染灶恶化,结核 分枝杆菌经气管淋巴道或血流播散,形成全身性 粟粒性结核 。 当机体抵抗力强时,使感染灶形成结核结节。 淋巴结病灶逐渐纤维化和钙化,不治自愈。但病 灶内常有一定量的细菌长期潜伏,不断刺激机体 产生免疫。也可成为以后内源性感染的来源
2 肺外感染 结核杆菌可经血液循环引起肺外感染, 如脑、肾、结核,痰被咽入可引起肠结核、 结核性腹膜炎等。一般认为血中播散的大 多是L细菌
(三) 免疫性 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率甚高,但发病率 不高。这表明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相当强的 免疫力。 (1)结核的免疫为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 。这种免疫系指结核分枝杆菌(或BCG) 进入机 体后使机体对细菌再次入侵有免疫力;而当细 菌或其成分从体内彻底消失后机体的免疫力也 随之消失。遗传因素决定对结核病的易感染性 , HLA-Bw15为易感个体。
(三)抵抗力 结核分枝杆菌因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故对 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在干燥的痰内 可存活6-8个月。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痰液的尘埃 经8-10d仍有传染性。此菌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 力也较一般细菌强,在3%HCl或6%H2SO4中不被杀 死。因此常用于处理有杂菌污染的检材,以便 进行分离培养。对湿热敏感,60℃30min可杀死 细菌;在70%-75%乙醇中数分钟即被杀死 ,对 紫外线敏感
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1000)
(二) 培养特性
此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6.5-6.8。 专性需氧,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 、马铃薯、甘油以及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 养基上才能生长良好生长缓慢,14-18h分裂1次 ,在固体培养基上2-5w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 典型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颗粒状, 不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如菜花样。菌落粗 糙可能与菌体内含有高浓度的脂质有关。液体 培养时生成菌膜。如培养液中加入吐温-80 可使细菌分散呈均匀生长。有毒株在液体培养 基中呈索状生长
(一) 涂片染色镜检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取标本直接涂片进行 抗酸染色、镜检,如找到抗酸杆菌可初步诊断 。如果标本中含的结核分枝杆菌量少 (在10 5 /ml以下进) 直接涂片法常不易检出,将石炭 酸复红染色过夜,用0.5%盐酸乙醇脱色30s, 大多数分枝杆菌L型也可找着色
(二)浓缩集菌法 将标本直接离心沉淀集菌 如无杂菌的脑脊 液、胸水、腹水等标本 将痰液、支气管灌洗液等有杂菌的标本,用 4%NaOH或3%HCl处理,溶解标本中的粘稠性有机物 和杂菌,使痰液中被包裹的细菌释放出来,也可 除去杂菌。然后用离心法或用汽油、二甲苯等漂 浮法集菌,使细菌浓缩集中后再涂片作抗酸染色
另一种为纯蛋白衍生物 (PPD): PPD有两种:用人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PPD-C 用卡介苗制成的BCG-PPD 每0.1ml含5个单位 2.方法 取PPD或OT5各单位注射于前臂掌侧 皮下,经48-72h检查反应情况。应特别注意局部 有无硬结,不能单独以红晕为标准
3.结果分析
① 阳性注射部位硬结、红肿直径≥0.5cm,这 表明机体曾感染过结核,出现超敏反应,但不表 示正患结核病 ② 强阳性硬结直径>1.5cm以上,表明可能有 活动性结核,应进一步检查 ③ 红肿、硬结直径<0.5cm,为阴性,说明无 结核感染,但应考虑下述情况:如受试者正处于 原发感染的早期,或正患严重结核病 (如全身性 结核或;老年人或获得性细胞免疫低下的人
1 麻风分枝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呈束状 排列的抗酸菌,迄今仍不能人工培养 2 只有人感染麻风。细菌随病人鼻分泌物 、痰、汗液、乳汁、精液或阴道分泌物排出, 通过直接接触或由飞沫传播 3 潜伏期长,一般是6个月至5年。发病慢 、病程长 ,可复发
3 麻风分枝杆菌检查可刮取麻风病人鼻粘 膜或皮肤病变检材做涂片,用抗酸性染色法 检查有无排列成束的抗酸杆菌。麻风病理活 体组织切片检查也是较好的诊断方法 4 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曾试用BCG 来预防麻风,收到一定效果。治疗主要用砜 类,如氨基砜、二乙酰氨苯砜等。利福平也 有抑制麻风分枝杆菌的作用
(二) 治疗
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可分为两类: 1 第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 乙胺丁醇和链霉素。它们的疗效好、且毒性较小 ,能有效地治疗大部分结核病人 2 第二线抗结核药物有对氨水杨酸、吡嗪酰胺 、乙硫异烟胺和环丝氨酸等。吡嗪酰胺 (安米平) 可进入细胞内杀死结核分枝杆菌,在短程化疗中 应用。但此类药物或因疗效较差,或因毒性较大 ,主要用于对一线抗结核药产生抗药性或
3.蛋白质 结核分枝杆菌含有多种蛋白质成分有抗原 性 。结核菌素就是其中之一,与蜡质结合能 使机体致敏。引起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 并在形成结核结节中发挥一定作用
(二) 所致疾病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 和受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径侵入易感机体,引 起多种脏器组织的结核,其中以肺结核为最多 见
4.应用
① 选择BCG接种对象及测定接种效果。结 核菌素反应阴性者应接种BCG ② 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幼儿可作诊断结核病 之用 ③ 可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作结核分枝杆 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④ 可借用其测定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采取不同标 本,如喀痰、便、尿、脓汁、胸水、腹水 和脑脊液(CSF)等
机体在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细胞免疫的同时, 也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这种情况可用科霍现象 来说明
科霍现象方法 将微量结核分枝杆菌注入易感豚鼠皮下,10-14d 后注射部位溃烂、坏死;同时附近淋巴结肿大, 干酪样病变,形成慢性溃疡很难愈合。 若将同样剂量的菌皮下注射于曾经感染过结核 的豚鼠,经24-8h后在接种的局部迅速发生浅溃烂。 但能较快愈合,不扩散到附近淋巴结和全身
由于耐菌 株增多,强调联合用药
第2节 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是麻风病的病原菌。麻风是一 种慢性传染病,流行很广。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 和神经末梢的损害。晚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 形成肉芽肿。麻风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据WHO 1994年统计,全世界1993年仍有约310万麻风病例 。根据中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监测室统计,麻风 病在我国的现病人数已由1957年的大约40万减少到 1997年现病例4050人。 1997年新发现病例1800人 ,现有病例主要集中在偏僻山区,草原牧区以及贫 困落后地区
2.脂质 * 状因子 存在于有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细 胞壁中,使细菌在液体培养中能形成盘旋的索 状生长现象。它的主要毒性是损伤细胞线粒体 和抑制氧化磷酸化过程,且能抑制粒细胞的游 走和引起慢性肉芽肿。 * 磷脂 能促使单核细胞增生,并使炎灶中 的巨噬细胞转为类上皮细胞,从而形成结核结 节
* 硫酸脑苷酯 是有毒株细胞壁的成分,能 抑制溶酶体同吞噬体的结合,减缓了溶酶体酶对 结核分枝杆菌的分解、杀伤作用,造成细菌在吞 噬细胞内长期存活。 * 蜡质D 是肽糖脂与分枝菌酸的复合物, 能引起动物的迟发型超敏反
(五) 变异性
结核分枝杆菌易发生形态、菌落、毒力、 免疫原性以及耐药性的变异,BCG就是牛型结 核分枝杆菌毒力变异株;结核的多耐菌逐渐增 多,甚至引起爆发流行,耐要基因在染色体上 ,菌株发生耐药后毒力亦减弱,尤其是耐异烟 肼菌株
二 致病性 (一) 致病物质 该菌不产生内、外毒素以及侵袭酶。其毒
力 可能与下述物质有关: . 1 荚膜 主要成分为多糖,部分为脂质和蛋 白质。其作用 * 与吞噬细胞表面补体受体3结合,有助于 细 菌的粘附与侵入 * 荚膜中多种酶可降解宿主组织中的大分 子 物质,供入侵细菌繁殖的需要 * 防止有害物质进入结核杆菌,还可抑制
郭霍现象解释
Hale Waihona Puke 原发感染因无免疫反应和超敏反应,故结核分 枝杆菌迅速扩散全身; 而再感染者因有超敏反应产生,局部反应迅速 而强烈,坏死部位很快脱落,而病变则很快愈合 不扩散。这又是免疫的表现。 一般认为,这种免疫性与迟发型超敏反应都是 细胞免疫性的表现
结核菌素试验 是一种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 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 试验 1.结核菌素试剂:有两种 ,一种为旧结核菌素(OT),系结核分枝杆 菌接种于甘油肉汤中培养4-8w,100℃加热1h, 过滤。滤液在80℃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10。其 中主要成分是旧结核菌素,即结核分枝杆菌蛋 白。将其稀释2 000倍,使每0.1ml含5u。
(2)体液免疫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 生抗体。目前认为抗体在抗结核免疫方面无 保护作用。但高滴度的抗PPD抗体可做为结 核病辅助诊断的手段 (3)细胞免疫 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 作用,即致敏淋巴细胞与抗原相遇,释放淋 巴因子(主要是IFN-γ),作用于巨噬细胞, 促使细胞内溶酶体含量增加。其中酶的活性 增高,吞噬能力增强。这种活化的巨噬细胞 能消化、杀死被吞入的结核分枝杆菌
四、防治原则 (一) 预防 除对结核患者早期发现、隔离和治疗外, BCG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我国接种的主要对象是儿童。6个月以内 健康婴儿可直接接种;较大儿童须先做结核菌 素试验;反应阴性者再接种。一般在接种后68w如结核菌素试验转为阳性,则表示接种者已 产生免疫力;阴性者应复种。阳性反应可维持 5年左右
第15章 动物源性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