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研究(理论物理学)
时间研究的原理

时间研究的原理时间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同时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时间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和科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等,而随着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对时间的研究已经越发深入和精细。
本文将就时间研究的原理进行探讨,重点包括时间的本质、时间的测量和时间的相对性等方面。
一、时间的本质时间的本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古代,人们通常将时间视作一种不可逆的流逝和变化,如同河水一般不断流淌。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却引发了对时间本质的重新思考。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概念,即时空。
从相对论的角度看,时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流逝,而是与空间一样,随着参考系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量子力学的发展也揭示了时间的离散性和微观性,即时间可以被视为由一系列微小的时间单元组成的。
现代物理学认为时间是宇宙中基本的维度之一,它与空间一起构成了我们所处的四维时空。
时间并不是简单的单向流逝,而是与空间一样具有复杂的结构和特性。
二、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是对时间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钟表来测量时间,如秒表、时钟等。
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对时间的精确测量显得尤为重要。
原子钟是目前最精确的时间测量工具之一,它利用原子的特性来进行时间的测量。
原子钟的原理是利用原子内部的稳定谐振频率作为时间的基准,通过计算原子的谐振周期来精确测量时间。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钟表,原子钟的精度可以达到每秒钟差不到一秒的误差。
光学钟和氢钟等也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时间测量仪器,它们通过光学和原子的特性来进行时间的测量,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三、时间的相对性时间的相对性是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相对论指出,时间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和引力场的。
这就导致了著名的双生子悖论,即当一个双胞胎在地球上,另一个双胞胎在飞船上做了一次快速的环绕飞行后,两者的年龄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引力场也会影响时间的流逝。
爱因斯坦预言了引力会使时间变慢,这在实验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牛顿时间 可逆时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牛顿时间可逆时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时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组织生活的基本维度之一,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行为。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对时间的深入研究,牛顿时间和可逆时间成为了时间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
牛顿时间是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命名的,它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时间观念。
按照牛顿的定义,时间是从过去到未来的连续流逝,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单向过程。
我们习惯上将时间划分为小时、分钟、秒等等,并将其用于衡量和记录事件的发生和间隔。
牛顿时间的概念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例如我们约定在某个时刻相互见面,我们可以准时到达约定的地点。
与牛顿时间相对的是可逆时间。
可逆时间是一种相对于牛顿时间而言的概念,它表示时间可以逆转、倒退的想法。
在可逆时间的观念中,我们可以回到过去,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或者看到将来的事件。
尽管目前科学上还没有找到可逆时间的实现方法,但是人们对可逆时间的研究和讨论,打开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
本文将探讨牛顿时间和可逆时间的概念,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对牛顿时间的定义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探讨可逆时间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最后,我们将总结牛顿时间和可逆时间的特点,并展望未来对于时间的更深入理解和研究的可能性。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对牛顿时间和可逆时间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加以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是概述,介绍了牛顿时间和可逆时间这两个概念。
接下来是文章的结构,明确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
最后是目的,说明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正文部分分为牛顿时间的概念、可逆时间的定义以及牛顿时间与可逆时间的关系三个小节。
首先具体讲述了牛顿时间的基本概念,探讨牛顿对时间的理解和定义。
然后介绍了可逆时间的定义,解释了可逆时间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物理学是研究什么的[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性质]
![物理学是研究什么的[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fda9411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9.png)
物理学是研究什么的[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性质]物理学的基本定义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
物理学(Phyic):物理现象、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物质运动规律物理学研究的范围——物质世界的层次和数量级空间尺度: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DNA长度、最小的细胞、太阳山哈勃半径、星系团、银河系、恒星的距离、太阳系、超星系团等。
人蛇吞尾图形象地表示了物质空间尺寸的层次。
微观粒子Microcopic:质子10-15m介观物质meocopic宏观物质macrocopic时间尺度:基本粒子寿命10-25宇宙寿命1018按空间尺度划分:量子力学、经典物理学、宇宙物理学按速率大小划分:相对论物理学、非相对论物理学按客体大小划分:微观、介观、宏观、宇观按运动速度划分:低速,中速,高速按研究方法划分:实验物理学、理论物理学、计算物理学物理学的六大性质1、真理性: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反映出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2、和谐统一性:神秘的太空中天体的运动,在开普勒三定律的描绘下,显出多么的和谐有序。
物理学上的几次大统一,也显示出美的感觉。
牛顿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上和地上所有宏观物体统一了。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建立,又使电和磁实现了统一。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又把质量和能量建立了统一。
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把粒子性、波动性实现了统一。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把时间、空间统一了。
3、简洁性:物理规律的数学语言,体现了物理的简洁明快性。
如:牛顿第二定律,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对称性:对称一般指物体形状的对称性,深层次的对称表现为事物发展变化或客观规律的对称性。
如:物理学中各种晶体的空间点阵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
竖直上抛运动、简谐运动、波动镜像对称、磁电对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称、正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质和反物质、正电和负电等。
四个基本物理量

四个基本物理量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和物理现象的科学,它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能量和物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物理学中,有四个基本物理量,它们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和电荷。
这四个基本物理量是所有物理量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一、长度长度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量之一,它是指任何物体或空间的距离。
长度是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的尺寸大小,通常用米(m)作为单位。
长度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使用尺子、卷尺、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测量。
在物理学中,长度的精确度非常重要,因为许多物理量的计算都要依赖于长度的测量结果。
二、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量,也是物体所包含的物质量。
质量是一个物体所拥有的物质的数量和质量的度量标准,通常用千克(kg)作为单位。
质量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使用天平、电子秤等工具进行测量。
在物理学中,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因为许多物理定律都是与质量有关的。
三、时间时间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量之一,它是指事件发生的持续时间。
时间是一个物体或事件发生的持续时间的度量标准,通常用秒(s)作为单位。
时间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使用钟表、计时器等工具进行测量。
在物理学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因为许多物理现象都是与时间有关的。
四、电荷电荷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量之一,它是指物体所带的电性质。
电荷是一个物体所带的电性质的度量标准,通常用库仑(C)作为单位。
电荷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使用电荷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在物理学中,电荷是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因为许多电学现象都是与电荷有关的。
总之,四个基本物理量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它们是所有物理量的基础。
在物理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准确地测量和计算这些基本物理量,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发展新的测量技术和计算方法,以提高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量子力学中的时间反演对称性

量子力学中的时间反演对称性量子力学是一门探究微观粒子行为的学科,而时间反演对称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量子力学中的时间反演对称性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一、时间反演对称性的概念时间反演对称性是指在物理系统中,如果将时间t替换为-t,系统的物理过程在数学上并不改变。
简单来说,一个系统的运动方程在时间反演下应该保持不变。
二、时间反演算子在量子力学中,我们引入了一个时间反演算子T,它与物理量算符的演化有关。
当一个系统在时间t下的波函数为ψ(t),经过时间反演算子T作用后,波函数变为ψ(-t)。
三、时间反演对称性的标志在量子力学中,我们通过判断一个系统的哈密顿量H是否具有时间反演对称性来确定系统是否满足时间反演对称性。
如果哈密顿量满足H(-t) = H(t),则该系统具有时间反演对称性。
四、时间反演对称性的实验验证为了验证量子力学中的时间反演对称性,许多实验被设计和执行。
其中最有名的实验证明是中子的β-衰变实验。
在该实验中,研究者观察到中子在发生β-衰变后,反演了自旋、动量和位置等性质,从而验证了时间反演对称性的存在。
五、时间反演对称性与耗散过程在热力学中,耗散过程是不可逆的,而时间反演对称性要求在物理系统中的所有物理过程都是可逆的。
因此,时间反演对称性与热力学中的耗散过程存在矛盾。
这也引出了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微观尺度下的时间反演对称性与宏观尺度下观测到的不可逆性之间关系的研究。
六、时间反演对称性与理论研究在理论物理学中,时间反演对称性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时间反演对称性进行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量子力学中的基本原理和物理过程。
此外,时间反演对称性还与其他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密切相关,如统计物理学、场论等。
七、时间反演对称性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时间反演对称性的破缺可以用来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磁场的出现和电子自旋的产生等。
在材料科学和电子工程领域,时间反演对称性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物理学中的时间倒转对称性破缺

物理学中的时间倒转对称性破缺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概念,而在物理学中,时间的本质和特性也被广泛探讨和研究。
在这个领域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时间倒转对称性,它描述了物理系统在时间反演变换下的行为。
然而,许多物理现象表明,时间倒转对称性在某些情况下是被破坏的。
本文将探讨物理学中时间倒转对称性破缺的一些例子和相关的研究。
首先,让我们了解时间倒转对称性的基本概念。
时间倒转对称性是指在物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下,如果将时间按照t→-t的方式进行变换,物理系统的行为不发生改变,即系统在正向和反向的时间演化下具有相同的行为。
这就意味着,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任何物理现象都应该可以在正向和反向的时间演化下互相转换。
然而,事实上,许多物理现象并不遵循时间倒转对称性。
其中一个最著名的例子是关于热力学中熵的增加的原理。
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在热力学中,它具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即熵永远不会减少。
这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
然而,如果我们按照时间倒转的方式来考虑一个封闭的系统,我们会发现很难解释为什么熵会不断增加。
根据时间倒转对称性,熵应该在正向和反向的时间演化下保持不变,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这就表明了时间倒转对称性在热力学中被破坏了。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量子力学中的微观粒子行为研究。
根据时间倒转对称性,一个量子粒子在正向和反向的时间演化下应该有相同的行为。
然而,实验观察到,某些过程在时间倒转下是不可逆的。
例如,质子和电子相遇并重新结合形成原子时,这个过程在时间倒转下是不可逆的。
这种现象被称为CP破坏,其中C代表电荷共轭变换将粒子变成其反粒子,P代表空间反演变换将粒子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CP破坏的存在表明时间倒转对称性在量子力学中也被破坏了。
此外,宇宙学中的一些现象也显示了时间倒转对称性的破坏。
例如,我们观察到宇宙正在以加速的速度膨胀。
根据时间倒转对称性,我们期望宇宙的膨胀速度应该是减速的,而不是加速的。
这被称为暗能量问题,它暗示着宇宙中存在一种未知的能量形式,这种能量具有反常的性质,导致宇宙膨胀加速。
时间是什么?物理学家探究其终极理论(附英文)

时间是什么?物理学家探究其终极理论(2010-03-01 11:14:08)时间是什么?物理学家探究其终极理论艾琳·彼芭(Erin Biba)2010-2-26 译者:kiwi艺术家的多元宇宙想像图/贾森·托尔钦斯基(JasonTorchinsky)美国圣地亚哥(SAN DIEGO)——作为科学家使自己被别人所知的一个方法就是去解决一个真正困难的问题。
物理学家肖恩·卡罗尔(Sean Carroll)就是其中之一。
他因为尝试去回答一个目前还没有科学家能够真正解释的古老问题,已经有了一点极客圈摇滚明星的感觉;这个问题就是:时间是什么?这里,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的年会上,他作了关于时间之箭(the arrow of time)的报告;走廊中的科学家们拦下他,告诉肖恩他们对他的工作有多么感兴趣。
2月19日,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会场,卡罗尔坐下来向《连线》杂志记者解释他的理论,以及为什么马蒂麦福莱(Marty McFly,经典时光旅行电影《回到未来》中的角色;驾驶时间机器从1985年回到三十年前的1955年)的冒险在现实世界中永远不会存在,因为时间只能向前走不可能回到过去。
肖恩·卡罗尔(Sean Carroll)是加州理工大学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他的研究兴趣是宇宙学的理论、场论(field theory)和地心引力(gravitation),他主要研究宇宙的进化。
卡罗尔的最新著作《从永恒到现在:探求时间的终极理论》(From Eternity to Here: The Quest for theUltimate Theory of Time),试图将他的时间和宇宙理论带给物理学家,同样也带给普通大众。
连线:你能从一个外行人的角度解释一下你的时间理论吗?卡罗尔:我正在试着去理解时间是如何工作的。
时间研究概述

时间研究概述时间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旨在探索时间的本质、特性和变化。
它涉及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和哲学等领域,并与人类的日常经验息息相关。
时间的概念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时间研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应用。
首先,时间作为一种量度和序列事件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物理学中,时间是一个基本的测量单位,用于量化和比较事件的持续时间。
约定俗成的国际单位制将时间定义为基本单位之一,并使用秒作为标准。
此外,时间还被应用于其他学科,如生物学中的生物钟研究,心理学中的时间感知和时间认知,以及经济学中的时间价值。
其次,时间的本质和特性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物理学家们一直试图解答时间的起源和结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了时间的相对性和弯曲的概念,颠覆了牛顿时空观念。
此外,量子物理学和黑洞研究也对时间的本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疑问。
这些研究不仅推动了时间理论的发展,也对人类对时间的认识提出了新的思考。
第三,时间的变化和演进一直是人类关注的重点。
人类历史记录了时间的流逝,并试图通过历法和钟表等方式来度量和记录时间。
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古代文化和文物,探索时间的演变和文明的进步。
另外,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通过研究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变化,以及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揭示了时间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最后,时间研究不仅关注时间的实践和应用,还关注人类对时间的感知和体验。
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试图解答时间感知的机制和时间在心智中的表征。
此外,哲学家们也对时间的本质和时间的经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讨论。
综上所述,时间研究涵盖了广泛的学科和领域,探索了时间的本质、特性和变化。
通过研究时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人类和社会。
同时,时间研究还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未来,我们可以预见时间研究将持续发展,并带来新的发现和应用。
时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概念,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们用时间度过一天的24小时,按照时间规划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用时间来衡量历史的长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时空间隔和物理事件狭义相对论中,一维时间和三维空间构成闵可夫斯基四维平直时空,其度规可取为gμv=(-1,1,1,1),任意两个物理事件的四维间隔的平方写为:(∆s)2=−c2∆t2+∆x2+∆y2+(∆z)2四维间隔的平方只有三种类型:(∆s)2<0称为类时间隔;(∆s)2=0是类光间隔;(∆s)2>0是类空间隔。
相应的物理事件分别称为类时事件、类光事件、类空事件。
如果两个物理事件代表的是某一物质的运动,它们分别是亚光速运动、光速运动、超光速运动。
四维间隔在洛伦兹变换下保持不变,因而这三类不同类型的运动不会通过坐标变换而互相转化。
如亚光速运动不可能变为超光速运动;反之亦然。
2.时间膨胀狭义相对论预言,运动时钟的“指针”行走的速率比时钟静止时的速率慢,这就是时钟变慢或时间膨胀效应。
[2] 考虑在K系中的某一点静止不动(即空间坐标间隔为零:x=0,y=0,z=0)的一只标准时钟,此时洛伦兹变换中的前三个方程给出:x′=0,y′=0,z′=0这是时钟在K'系中的运动轨迹,即时钟以不变速度v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
洛伦兹变换中的第三个方程给出:1t′=1−c2式中t是给定时钟显示的时间间隔,因而是固有时。
由于时钟的速度v总是比光速c小,该式中的1−v2(即膨胀因子)大于1,因而t'>t,即在K'系中看来运动的时钟走慢了。
但c2t'是坐标时,因为它是K'系中两个不同地点的时钟记录的时间之差,所以上面所谓的时间膨胀实际上是说“固有时比坐标时小”。
直接的实验验证包括飞行μ子寿命增长和环球飞行原子钟速率减慢。
3.钟慢效应由坐标变换的逆变换可知:t=γ T+Xu c2故:∆t=γ ∆T+∆Xu2又:,(要在同地测量)∆X=0故:∆t=γ∆T(注:与坐标系相对静止的物体的长度、质量和时间间隔称固有长度、静止质量和固有时,是不随坐标变换而变的客观量。
)4.霍金悖论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悖论主张黑洞不可能透露出东西,所有那些被它吞噬的东西将永远置身于我们的宇宙之外。
这一论断被一些人称为“霍金悖论”(为了解决“悖论”从而引发了平行宇宙的概念,或者说有多个宇宙共存的说法),因为它与量子理论相抵触。
如今,霍金已修改了黑洞理论,认为黑洞是可以“重新开放”的,所吞噬的信息可以以另一种形式释放出来,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燃烧一样,只是信息的转化而已。
经过29年的思考,斯蒂芬·霍金表示、他以前对黑洞的看法是错误的。
2004年7月14日,这位剑桥大学的著名物理学家正式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黑洞这种由星体残骸演化成的漩涡会保留被吞噬物体的痕迹、而且终将释放出少量被撕碎的物质。
霍金激进的新理论颠覆了他30年来为了科学地解释黑洞悖论而进行的努力:被吸入黑洞的物体怎样才能真正消失,不留一点痕迹呢长期以来他一直是这样认为的,而亚原子理论认为物质的形式可以相互转换,但不可能完全消失。
此前、霍金坚持认为、黑洞会摧毁其中所包含的一切微小信息,然后只是正常向外辐射能量。
在第17届国际广义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大会上,霍金提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新的计算结果,认为黑洞能够将吞噬的物质慢慢释放出来,而且吸收和释放的方式都只有一种。
62岁的霍金说他不再相信20世纪80年代的理论、当时的理论认为黑洞可能可以通往另一个宇宙空间,这正好可以用来解释被黑洞吞噬的物质和能量去了哪里。
霍金站在粒子物理学家一边、长期以来,粒子物理学家们坚持认为任何被黑洞吞噬的物质都不会凭空消失,最后必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释放出来。
霍金面对来自50个国家的大约800名物理学家和其他科学家发表了演讲,他说:(黑洞里)没有我曾设想过的子宇宙分支,物质信息仍然牢牢地保存在这个宇宙里。
我很遗憾这让科幻迷们失望了,但如果物质信息被保存了,就不可能利用黑洞去别的宇宙空间旅行。
如果跳进一个黑洞,物质能量将以一种被撕裂的形式返回到宇宙中、其中包含以前的信息,但是已经处于无法辨认的状态。
霍金的新理论在物理学权威中激起了怀疑和困惑的浪潮。
霍金在发表演讲时,其中的两位领军人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翁鲁和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沃尔德不断耸肩摇头表示怀疑。
黑洞专家沃尔德说:霍金完全改变了他自己以前的观点——霍金以前认为进入黑洞的一切都会被冲走。
他相信从黑洞释放出的任何物质都能追溯到来源。
他已经偏离了仍然坚信的理论所谓黑洞,是时空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内的引力非常强大,以至于任何东西,甚至光都不能从中逃逸出来。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黑洞会吞噬一切。
但1974年,霍金提出,黑洞一旦形成,就会“蒸发”辐射出能量,同时损失质量,这种辐射亦称为“霍金辐射”。
霍金这一理论是黑洞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进展。
但与此同时,他又制造出了一个新的难题。
霍金在1976年的另一篇论文中对此做出阐述:黑洞辐射并不含有任何黑洞内部的信息,在黑洞损失殆尽之后,所有信息都会丢失。
而根据量子力学的定律,信息是不可能被彻底抹掉的,霍金的说法产生了矛盾,这就是“黑洞信息悖论”。
当时霍金辩称,黑洞的引力场过于强大,量子力学的定律并不适用,但他这种解释并不令学术界感到信服。
哈佛大学物理学家施特勒明格就直言“我并不相信霍金1976年的理论,尽管我不知道他的计算到底错在哪里”。
5.霍金辐射在任何其他地方一样,虚粒子在黑洞视界边缘不断产生。
通常,它们以粒子-反粒子对的形式形成并迅速彼此湮灭。
但在黑洞视界附近,有可能在湮灭发生前其中一个就掉入了黑洞。
这样另一个就以霍金辐射的形式逃逸出来。
事实上这种论证并不清晰地与实际计算相符。
从未有过标准的计算如何变形以解释关于虚粒子溜过视界。
对于此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没有人求出过一个“狭义”的描述此类在视界边上发生的霍金辐射问题的解释。
注意:或许这种启发式的问答变得精确起来,但不一定能从通常的计算中求出答案。
通常的计算中涉及巴格寥夫(Bogoliubov)变形。
其想法是这样的:当你量子化电磁场的时候,你必须采用经典物理方程(麦克斯韦Maxwell方程)并将其视为正频和负频两部分的线性相加。
粗略地讲,一个给出粒子,另一个给出反粒子;更精确地讲,这种分割暗示着对量子真空理论的定义。
换言之,如果你用一种方法分割,而我用另一种方法分割,则我们关于真空状态的观点将不符!对此不必过于惊惶失措,这只是令人有些心烦。
毕竟,真空可被认为是能量最低状态。
如果采用根本不同的坐标系,那么对时间的观念将会完全不同,由此会有完全不同的能量观——因为能量在量子理论中被定义为参数H,时间的开方就以exp(-itH)给出。
所以从一方面讲,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在经典场论中,依据不同的正、负频划分得到不同的解——时间依赖于exp(-i omega t)的线性组合解,被称为正/负频依赖于符号omega——当然,这种选择依赖于如何选择时间坐标t。
另一方面,可以肯定我们会有不同的关于最低能量状态的观点。
现在回到作为相对论一种特殊情况的闵可夫斯基(Minkowski )平坦的时空。
这里有一丛按洛伦兹(Lorentz )变形区分开的“惯性框架”,它们给出了不同的时间坐标系。
但你可以发现,不同的坐标系给出不同的正负频的麦克斯韦方程解的概念之间的区别并不太糟。
人们也不会因这些坐标系的不同产生对最低能量态的歧义。
所以所有的惯性系中的观察者对于什么是粒子、什么是反粒子和什么是真空的意见是一致的。
但在弯曲的时空中不会有这种“最佳”的坐标系。
因此即使是十分合理选择的不同坐标系也会在粒子和反粒子或什么是真空方面产生不一致。
这些不一致并不意味着“任何东西都是相对(论)的”,因为存在完善的用以在不同坐标系系统的描述间进行“翻译”的公式,它们就是巴格寥夫变化公式。
所以如果黑洞存在的话:一方面,我们可以把麦克斯韦方程的解用最清晰的方式分割成正频,这种分割即使是处于遥远未来并且远离黑洞的人也能够做到。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麦克斯韦方程的解用最清晰的方式分割成正频,这种分割即使是处于(恒星)坍缩成黑洞(一事)发生之前的遥远过去的人也能够做到。
6.坐标时和固有时由同一只标准时钟记录的时间(间隔)称为固有时(间隔);放在不同地点的两只标准时钟记录的时间之间的差值称为坐标时(间隔)。
物理时间(指实际直接测量的时间)对应于固有时;而坐标时与同时性定义相关,不是直接的可观测量。
7.多普勒效应时钟变慢直接导致相对论性的多普勒效应(多普勒频移)。
当光源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测到的光波频率将同光源静止时的光频有差别,这种差别称为多普勒频移。
经典理论也预言了多普勒频移,但狭义相对论的预言同经典理论的预言不同。
两种预言之间的差别是由运动时钟的速率不同于静止时钟的速率造成的,也就是时钟变慢效应造成的。
[2] 光线的频率和传播的方向在洛伦兹变换下分别按如下公式变换:v′=1−v∙cosθ∙1−v22cosθ′=cosθ−v221−v∙cosθ式中ν和ν'分别为在K系和K'系中测得的光波频率,θ和θ'为光线的传播方向分别与x 轴和x'轴的正方向之间的夹角。
当θ=90°(即垂直于光线方向)时,v′=v1−c这就是横向多普勒效应(牛顿经典物理学没有这种效应)。
横向(或二阶)多普勒效应实际上来自时间膨胀效应,它们已被很多实验直接证实。
8. 时钟佯谬时间膨胀效应表明,运动时,钟的速率将变慢。
由于惯性系之间没有哪一个更特殊,对于K和K '这两个彼此作相对运动的惯性系来说,哪一个在运动,这完全是相对的。
因而,似乎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K系中的观察者认为K'系中的时钟变慢了,而K'系中的观察者又会认为K系中的时钟变慢了,即两个观察者得到的是互相矛盾的结论。
这就是所谓的“时钟佯谬”问题。
9.绝对时间牛顿在其168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给出了如下定义:“绝对的、真实的数学时间,就其自身及其本质而言,是永远均匀流动的,它不依赖于任何外界事物。
”牛顿的这种观点解释时间与运动的关系,在他自己的理论系统内也是自相矛盾的。
因为他已经承认运动不是绝对的。
既然如此。
你怎么测量或觉察出绝对时间呢?时间所有物体静止时,时间静止,时间变成时刻。
可以说物体处在时间的一个时刻上。
所有的时间就是一个时刻。
当有物体运动时,就会有不同的时刻,时间就会产生流动性。
通常所说的‘时间间隔’指的是物体经过的时间,是时间的一部分。
时间由时刻组成,时刻就是时间。
只有一个时刻的时间是静止的;超过一个时刻(两个时刻或两个以上)的时间才会显示出时间的不同性,超过一个时刻的时间才会显示出时间的流动性。
时间就是时刻,是不会流动的,时间的流动性指的是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
通常我们也称时间间隔为时间,这里的时间是个别物体运动经过的时间或静止了多长时间,是时间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