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高中必修一教材《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学设计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学设计

210
(25 )2
25
10
22;
3 312
3 (34)3
34
12
33;
12
4 a12 4 (a3)4 a3 a 4 ;
10
5 a10 5 (a2)5 a2 a 5 .
结论: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能被根指数整
除时,根式可以表示为分数指数幂的形式.
你能表示下列式子吗?
3
5 43 45;
3 75
5
73;
2
3 a2 a3;
9
7 a9 a7.
总结: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不能被根指 数整除时,根式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
1.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m
a n n am (a 0, m, n N , 且n 1)
2.规定: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m
an
1
m
an
1 n am
1
36
2 3 113216
111 236
236.
(2)( 3 25 125) 4 5
23
1
(53 52 )54
2131
53 54 52 54
21 31
5
5
53 4 52 4 512 54
12 55 54 5.
(1) [(
8)
2 3
(3
102
9
)2]
105.
(2)
(
81 625
)
3 4
[(3)2
3
]2
(3)
3
(
3a 3 27b3
)4
9
(4) a 2 4 b3
(1) [(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案4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案42.1 指数函数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本节内容在组织学生回顾平方根、立方根的基础上,类比出一个正数的n 次方根定义,进而将指数推广到分数指数,从而完成了指数由整数指数到有理数指数的一次推广,在利用多媒体演示对无理数与无理数指数幂的近似推广,完成了指数由有理数指数到实数指数的二次推广,并将幂的运算性质由整数指数幂推广到实数指数幂,使学生对指数幂的概念以及运算性质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也为研究指数函数作好了知识上的准备.根式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教材中通过复习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然后类比出n 次方根的定义.为了更好地分解这一难点,教学中应放慢速度,多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类比出n 次方根的一般定义与性质.方根的性质实际上是平方根、立方根性质的推广,教学时,可以以平方根、立方根、四次方根为基础来加以说明,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分数指数是指数概念的又一次推广,分数指数概念是教学中的又一个难点.教学中应多举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明确分数指数幂表示的是根式的一种新的写法,并通过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互化来巩固、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由于学过负整数次幂,正分数次幂引入后,学生不难理解负分数次幂的意义,因此,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得出.在掌握了有理数指数幂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演示对无理数与无理数指数幂的近似推广,从而直观形象地给出了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无理数.有了把指数范围扩充到实数范围内的知识上的准备,又有前面所学的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系统学习,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指数函数概念、怎样作出指数函数图象、怎样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以及与其他函数结合的研究.教材是通过死亡后生物体内碳14含量与死亡年数的关系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指数函数的,既说明指数函数的概念来自实践,认识到指数函数对实际生活的意义,也便于学生接受.但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定义域,因此,在进行指数函数定义的教学时,既要明确其定义域,又要让学生去探索成立的条件,明确底数a 是一个大于零且不等于1的常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掌握概念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而理解底数a 的值对于函数值变化的影响(即对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影响)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充分利用图象.教学时可以先要学生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函数y =2x 和y =(21)x 的图象,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定义变量a 作出函数y =a x 的图象,进而改变a 的值,使学生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认识规定底数a 是一个大于零且不等于1的常数的原因.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从容说课指数是学习指数函数的预备知识,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为了讲解指数函数,需要把指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指数幂、实数指数幂;为了完成这个扩充,必须先学习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性质,以及无理数指数幂的概念;为了学习分数指数幂的概念.首先要介绍根式的概念,本课主要学习根式的概念以及n次方根的性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平方根、立方根,根式的内容是这些内容的推广.因此,在引入根式的概念时要结合这些已学内容,列举多个具体例子以便学生理解.根式n a的讲解要分n是奇数和偶数两种情况来进行,每种情况中,都要分a>0,a=0,a<0三种情况介绍,并结合具体例子讲解,其中要强调n a(a>0,n是偶数)表示一个正数,抓住这一点,理解n次方根的性质就容易了.当n是偶数时,n n a=|a|(因为n n a总是一个非负数),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讲解时可先复习2a=|a|这一性质,并结合具体例子加以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n n a=|a|这一性质.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根式的概念,掌握n次方根的性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使学生逐步学会共同学习.2.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合理性、严谨性,做一个具备严谨科学态度的人.3.通过探究、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和主动参与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知识的发现是因为面临的问题以原有的知识得不到解决所引发出来的思考,通过学习根式的概念,使学生认清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的理解和认识,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来加深理解n次方根的性质,具有探索能力是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面.教学重点1.根式的概念.2.n次方根的性质.教学难点1.根式概念的理解.2.n次方根性质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作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你们知道考古学家是怎样来判断生物的发展与进化的吗?生:对生物体化石的研究.师:那么他们是怎样来判断该生物体所处的年代的?你们知道吗?(众生摇头)师:考古学家是按照这样一个规律来推测的.问题: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根据此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内碳14含量P 与死亡年数t 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式应该怎样表示呢?我们可以先来考虑这样的问题:当生物死亡了5730,2×5730,3×5730,…年后,它体内碳14的含量P 分别为原来的多少? 生:21,(21)2,(21)3,…. 师:当生物体死亡了6000年,10000年,100000年后,它体内碳14的含量P 分别为原来的多少?生:(21)57306000,(21)573010000,(21)5730100000.师:由以上的实例来推断关系式应该是什么?生:P =(21)5830t . 师:考古学家根据上式可以知道,生物死亡t 年后,体内碳14含量P 的值.那么这些数(21)57306000,(21)573010000,(21)5730100000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它和我们初中所学的指数有什么区别?生:这里的指数是分数的形式.师:指数可以取分数吗?除了分数还可以取其他的数吗?我们对于数的认识规律是怎样的?生:自然数——整数——分数(有理数)——实数.师:指数能否取分数(有理数)、无理数呢?如果能,那么在脱离开上面这个具体问题以后,关系式P =(21)5830t就会成为我们后面将要相继研究的一类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的一个具体模型.为了能水到渠成地研究指数函数,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指数概念的扩充和完善过程,这就是我们下面三节课将要研究的内容:分数指数幂(有理数指数幂)、无理数指数幂.(引入课题,书写课题——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二、讲解新课(一)探求n 次方根的概念师:32=9,那么,在这个等式中3对于9来说,扮演着什么角色?9对于3来说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生:9叫做3的平方数,3叫做9的平方根.师:若53=125,那么125对于5来说,扮演着什么角色?5对于125来说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生:125是5的立方数,5是125的立方根.师:如果x 2=a ,那么x 对于a 来说扮演着什么角色?生:x 是a 的平方根.师:能否用一句话描述你的结论?生: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师:如果x3=a,那么x对于a来说又扮演着什么角色?生:x是a的立方根.师:能换一种说法表述你的结论吗?生: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师:如果x4=a,x5=a,又有什么样的结论呢?生:如果一个数的四次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四次方根;如果一个数的五次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五次方根.师:①如果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②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③如果x4=a,那么x叫做a的4次方根.你能否据此得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生:一般地,如果x n=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师:上述结论中的n的取值有没有什么限制呢?(生探索,完善n次方根的定义,并强调n的取值范围,师板书如下定义)一般地,如果x n=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n—th root),其中n>1,且n∈N*.(二)概念理解课堂训练:试根据n次方根的定义分别求出下列各数的n次方根.(多媒体显示,生完成)(1)25的平方根是________;(2)27的三次方根是________;(3)-32的五次方根是________;(4)16的四次方根是________;(5)a6的三次方根是________;(6)0的七次方根是________.(师组织学生紧扣n次方根的定义,完成以上各题)方法引导:在n次方根的概念中,关键的是数a的n次方根x满足x n=a,因此求一个数a的n次方根,就是求出哪个数的n次方等于a.(三)n次方根的性质合作探究:观察并分析以上各数的方根,你能发现什么?(学生交流,师及时捕捉与如下结论有关的信息,并简单板书)1.以上各数的对应方根都是有理数;2.第(1)、第(4)的答案有两个,第(2)、第(3)、第(5)、第(6)的答案只有一个;3.第(1)题的答案中的两个值互为相反数.师:请仔细分析以上各题,你能否得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提供一个比较发散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数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甲:一个数的奇次方根只有一个.生乙:一个数的偶次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师:是否任何一个数都有偶次方根?0的n次方根如何规定更合理?生:因为任何一个数的偶次方都是非负数,所以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n次实数方根等于0.师:你能否把你所得到的结论再叙述的具体一些呢?(组织学生交流,得出以下结论)n次方根的性质实际上是平方根和立方根性质的推广,因此跟立方根和平方根的情况一样,方根也有如下性质:(1)当n 是奇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n 次方根是一个负数.这时,a 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2)当n 是偶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时,正数a 的正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负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正的n 次方根与负的n 次方根可以合并写成±n a (a >0).注:①负数没有偶次方根;②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n 0=0;③当a ≥0时,n a ≥0,所以类似416=±2的写法是错误的.(四)根式的概念式子n a 叫做根式,其中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 例如56叫做根式,其中5叫做根指数,6叫做被开方数.(五)n 次方根的运算性质求下列各式的值:(1)(5)2;(2)33)2(-;(3)44)2(-;(4)2)3(a -(a >3).(生板演,师组织学生评析)解:(1)(5)2=5;(2)33)2(-=-2;(3)44)2(-=|-2|=2;(4)2)3(a -= |3-a |=a -3.师:上面的例题中涉及了哪几类问题? 生:主要涉及了(n a )n 与n n a 的问题.合作探究:(1)(n a )n 的含义是什么?其化简结果是什么呢?(2)n n a 的含义是什么?其化简结果是什么呢?(组织学生结合例题及其解答,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出以下结论)(1)(n a )n =a .例如,(327)3=27,(532-)5=-32.(2)当n 是奇数时,n n a =a ;当n 是偶数时,n n a =|a |=<-≥.0,,0,a a a a 例如,33)2(-=-2,552=2;443=3,2)3(-=|-3|=3.(六)例题讲解(生板演,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1)(38-)3;(2)2)10(-;(3)44)π3(-;(4)2)(b a -(a >b ).解:(1)(38-)3=-8;(2)2)10(-=10;(3)44)π3(-=π-3;(4)2)(b a -=|a -b |=a -b .【例2】化简下列各式:(1)681;(2)62)2(-;(3)1532-;(4)48x ;(5)642b a .解:(1)681=643=323=39;(2)62)2(-=622=32;(3)1532-=-1552=-32;(4)48x =442)(x =x 2;(5)642b a =622)|(|b a ?=32||b a ?.三、课堂练习1.若x ∈R ,y ∈R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44)(y x +=x +yB.33x -44y =x -yC.2)3(+x +2)3(-x =2xD.3-x +x -3=02.12--x x =12--x x 成立的条件是 A.12--x x ≥0 B.x ≠1 C.x <1 D.x ≥23.在①42)4(n -;②412)4(+-n ;③54a ;④45a (各式中n ∈N ,a ∈R )中,有意义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4.当8<x <10时,2)8(-x -2)10(-x =________.参考答案:1.D2.D3.B4.2x -18四、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你在本课学习中的收获.(生互相交流,而后由师多媒体显示如下内容)1.若x n =a (n >1,n ∈N *),则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当n 是奇数时,实数a 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当n 是偶数时,正数a 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负数的偶次方根无意义.式子n a 叫做根式,其中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2.在实数范围内,正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正数的偶次方根是两个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数;负数的偶次方根没有意义;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3.(1)(n a )n =a .(2)当n 为奇数时,n n a =a ;当n 为偶数时,n n a =|a |=<-≥.0,,0,a a a a五、布置作业(一)复习课本第57~58页内容,熟悉巩固有关概念和性质;(二)书面作业:课本P 69习题2.1A 组第1题.板书设计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一、基本概念和性质1.n 次方根的定义2.n 次方根的性质3.根式的定义4.n 次方根的运算性质二、例题解析即学生训练板演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例2.化简下列各式目标检测评析布置作业。
高中数学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案

高中数学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指数和幂的概念;2.掌握指数的基本运算法则;3.掌握指数幂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1.掌握指数的基本运算法则;2.掌握指数幂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指数的概念指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表示一个数的幂次。
指数通常写在一个数的右上角,如a n,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
指数的计算可以用重复乘法的方法进行。
2. 指数的基本运算法则2.1. 指数相加、相减指数相加时,如果底数相同,则可以将指数相加,即 $a^m \\times a^n =a^{m+n}$。
指数相减时,如果底数相同,则可以将指数相减,即$\\dfrac{a^m}{a^n} = a^{m-n}$。
2.2. 指数相乘、相除指数相乘时,如果底数相同,则可以将指数相乘,即(a m)n=a mn。
指数相除时,如果底数相同,则可以将指数相除,即 $\\dfrac{a^m}{a^n} = a^{m-n}$。
2.3. 幂函数的运算幂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具有y=ax n的形式。
幂函数的运算可以用指数的基本运算法则进行,例如(x m)n=x mn和 $x^m \\times x^n = x^{m+n}$。
3. 指数幂的计算方法指数幂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3.1. 同底数幂的乘方运算当底数相同时,两个幂相乘可以将指数相加,即 $a^m \\times a^n =a^{m+n}$。
例如,$5^3 \\times 5^4 = 5^{3+4} = 5^7$。
3.2. 不同底数幂的乘方运算当底数不同时,两个幂相乘可以先将底数相乘,再将指数相加。
例如,$3^4 \\times 2^4 = (3 \\times 2)^4 = 6^4$。
3.3. 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当底数相同时,两个幂相除可以将指数相减,即 $\\dfrac{a^m}{a^n} = a^{m-n}$。
例如,$\\dfrac{5^7}{5^3} = 5^{7-3} = 5^4$。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案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 理解根式的概念;运用根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化简、求值;
2. 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等认知能力.通过与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类比,理解根式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 通过运算训练,养成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和统一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式的概念 .
2.难点:根式的概念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1.教法选择:讲授法、类比分析法.
2.学法指导:讨论法、发现法.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激发探索】
【作法总结,变式演练】
【思维拓展,课堂交流】
【归纳小结,课堂延展】
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地位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数的开平方、开立方以及二次根式的概念,学习了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以及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现是在此基础上,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扩充到n次方根,将二次根式的概念扩充到一般根式的概念,将整数指数幂扩充到有理指数幂,进一步将指数的取值范围扩充到实数.“根式”是“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根式的概念和性质.根式是后面学习所必备的.
2.学生现实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二次、三次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根式的内容是这些内容的推广,方根和根式的概念和性质难以理解.所以要结合已学内容,列举具体实例,设计大量的类比和练习题目加以理解.。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2.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学目标】理解根式的概念【重点难点】根式的概念【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课题引入:以课本页问题、问题引入。
讨论:①什么是平方根?什么是立方根?一个数的平方根有几个,立方根呢?②如,根据上面的结论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呢?③根据上面的结论我们能得到一般性的结论?④可否用一个式子表达呢?二、探索研究.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①②③.次方根的定义:说明:①次方根的定义是和的推广。
②在实数范围内,正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负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零的奇次方根是.设∈是大于的奇数,则的次方根记作.③在实数范围内,正数的偶次方根有个,它们互为,零的偶次方根是,负数的偶次方根.设≥是大于的偶数,则的次方根是.三、教学精讲①式子叫做,叫做,叫做.②();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 ))例、求下列各式的值① ) ②) ③) ④)(>)例、计算:)+)四、课堂练习.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若=(+)-,=(-)-,则(+)--( +)-的值是( ).下列有四个命题①正数的偶次方根是一个正数;②正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正数;③负数的偶次方根是一个负数;④负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负数.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个()个()个()个.∈∈*,下列四个运算恒成立的是()() () () () ()() ().已知=,=,则-=答案:五、本节小结①如果,那么叫做,其中>,且∈*.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负数的次方根是.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式子叫做根式,这里叫做根指数,叫做被开方数.②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此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的次方根与负的次方根可以合并成±(>).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的任何次方根都是,记作=.③();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 ))【教学后记】。
高中数学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数学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内容:分数指数幂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根式的概念及其性质,能根据性质进行简单的根式计算。
(2)理解掌握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并能进行基本的运算。
(二)能力目标(1)学生能进一步认清各种运算间的联系,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2)让学生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德育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次方根的概念及其取值规律。
教学难点: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及其运算根据的研究。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新课引入:指数与其说它是一个概念,不如说它是一种重要的运算,且这种运算在初中曾经学习过,今天只不过把它进一步向前发展。
引导学生回顾指数运算的由来,是从乘方而来,因此最初指数只能是正整数,同时引出正整数指数幂的定义。
.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回忆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定义,分别写出及,同时追问这里的由来。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1.分数指数幂看下面的例子:当0>a 时,(1)2552510)(a a a ==,又5102=,所以510510a a =; (2)3443412)(a a a ==,又4123=,所以412412a a =.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可以表示为分数指数幂的形式. 那么,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不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是否也可以表示为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呢?根据n 次方根的定义,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n m n ma a =(0>a ,1*,,>∈n N n m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无意义.由于分数有既约分数和非既约分数之分,因此当0<a 时,应当遵循原来的运算顺序,通常不写成分数指数幂形式. 例如:3273-=-,而3)27(62=-.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分数指数幂即有理数指数幂同样适用.联系并指出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有理指数幂仍然适用(1)a r a s =a r+s (a>0,r,s ∈Q)(2)(a r )s =a rs (a>0,r,s ∈Q)(3)(ab)r =a r b r (a>0,b>0, r,∈Q)3.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表示方法之间关系。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案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案一、知识点概述指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一个数的幂次。
指数幂是指一个数的指数次幂,例如a b表示a的b次幂。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掌握这一知识点对于学习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都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指数与指数幂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律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基本概念1. 指数的定义指数是表示一个数的幂次的数,通常用字母a和n表示,a表示底数,n表示指数。
指数的一般形式为a n,读作“a的n次幂”。
2. 指数幂的定义指数幂是指一个数的指数次幂,例如a n表示a的n次幂。
指数幂的一般形式为a n,读作“a的n次幂”。
3. 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底数和指数是指数幂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底数表示被乘数,指数表示乘数,指数越大,指数幂的值就越大。
三、运算规律1. 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指,当两个指数幂的底数相同时,它们的指数相加,底数不变。
即a m×a n=a m+n。
例如:23×24=23+4=27。
2. 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的除法是指,当两个指数幂的底数相同时,它们的指数相减,底数不变。
即a ma n=a m−n。
例如:2523=25−3=22。
3. 幂的乘方幂的乘方是指,当一个指数幂的底数是另一个指数幂的指数时,它们的值相乘,底数不变。
即 (a m )n =a mn 。
例如:(23)4=23×4=212。
4. 幂的除方幂的除方是指,当一个指数幂的底数是另一个指数幂的指数时,它们的值相除,底数不变。
即(a m )n a p =a mn−p 。
例如:(23)422=23×4−2=210。
5. 指数幂的乘方指数幂的乘方是指,当两个指数幂的指数相乘时,它们的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即 (a m )n =a mn 。
例如:(23)4=23×4=212。
6. 指数幂的除方指数幂的除方是指,当两个指数幂的指数相除时,它们的底数不变,指数相除。
高中数学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案

高中数学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指数幂的基本概念,掌握指数幂运算法则。
•掌握指数幂运算中的乘方运算法则、除法运算法则、幂运算法则等基本准则。
•掌握如何进行数学题目的化简与计算。
二、教学重点•理解指数幂的概念,掌握乘方运算、除法运算和幂运算的基本法则。
•熟练掌握指数幂的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数学题目计算及求解中。
三、教学内容1. 指数幂的基本概念•定义:指数是乘积的简写,指数幂就是一个数自乘的多次运算。
例如 aⁿ,其中 a 是底数,n 是指数。
•概念:底数与指数是幂的构成要素。
•特征:指数幂的幂次表示底数连续乘法的次数,指数为 0 的指数幂表示为 1。
•记忆技巧:底数 a 和指数 n 都可以从“按次数”这个概念入手去记。
2. 指数幂运算法则2.1 乘法运算法则指数相加,底数不变。
aⁿ × aⁿʸ = aⁿ⁺ʸ。
例如:2² × 2³ = 2⁵2.2 除法运算法则指数相减,底数不变。
aⁿ ÷ aⁿʸ = aⁿ⁻ʸ,其中 n 〉y。
例如:5⁴ ÷ 5² = 5²2.3 幂运算法则底数相同,指数相加。
aⁿ⁺ʸ = (aⁿ)ⁿʸ。
例如:2³⁺² = (2³)² = 8² = 643. 题目解析题目1$0.5^6 \\times 0.5^3 = 0.5^{6+3} = 0.5^9$题目2$4^3 \\div 4^2 = 4^{3-2} = 4^1 = 4$题目3$(3^4)^3 = (3^{4\\times3}) = 3^{12}$四、教学方法1.以练习为主,通过大量的例题和训练来加深学生对指数幂的认识。
2.实践与归纳相结合,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与解题能力。
五、教学过程1.复习知识点和概念。
2.讲解指数幂运算法则,通过例题讲解并学生操作,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指数幂运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2)掌握分数指数幂和根式之间的互化;
(3)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等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类比,得出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指数幂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通过运算训练,养成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3)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和统一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分数指数幂的理解;
(2)掌握并运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教学难点:分数指数幂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法
1.经历由利用根式的运算性质对根式的化简,注意发现并归纳其变形特点,进而由特
殊情形归纳出一般规律.
2.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后,进一步推广到实数范围内.由此让学生体会发
现规律,并由特殊推广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回顾初中时的整数指数幂及运算性质
,1(0)
n
a a a a a a a
=⋅⋅⋅⋅⋅=≠,
0无意义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学习
新知前的
简单复
1(0)
n n
a a a -=
≠;()m
n
m n
m n mn
a a a a a
+⋅==(),()n m mn n n n
a a a
b a b ==什么叫实数?
有理数,无理数统称实数.
习,不仅
能唤起学生的记
忆,而且为学习新课作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复习
引入
观察以下式子,并总结出规律:a >0① 105
10
252
55
()a
a a a ===
② 884242
()a a a a ===
③
12
12
34
3
44
4
()a
a a a ===
④5
10510
252
5
()a
a a a
===小结: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可以写成分数作为指数的形式,(分数指数幂形式).
根式的被开方数不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是否也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如:
23
2
3
(0)a a a ==> 1
2
(0)
b b b ==>55
4
4
(0)
c c c ==>即:*(0,,1)
m n
m
n
a a a n N n =>∈>
老师引导学生“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
式可以写成分数作为指数的形式,(分数指数幂形式)”联想“根式的被开方数不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是否也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
式.”.从而推广到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数学中引进一
个新的概
念或法则时,总希望它与已有的概念或法则是相容的
形成概念
为此,我们规定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为:
学生计算、构造、猜想,允许交流讨论,汇报结论.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经历从“特殊一
备选例题
例1计算 (1).)01.0(4122
5325.02
12
-⎪⎭
⎫ ⎝⎛⋅+⎪⎭
⎫ ⎝⎛-
-
(1)5.121
3
2
4
1)9
1
()6449()27()0001.0(---
+-+; 【解析】
(1)原式1122
141149100⎛⎫⎛⎫
=+
⨯- ⎪ ⎪⎝⎭⎝⎭
11111.61015
=+-=
(2)原式=23
22123234
14])2
1[(])87[()
3()
1.0(---+-+ =3121)31
()87(31.0---+-+
=7
314
2778910=+-+.
【小结】一般地,进行指数幂运算时,化负
指数为正指数,化小数为分数进行运算,便于进行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可以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例2 化简下列各式: (1)
3
133153
83327----÷
÷
a a a a a a ;
(2)
3
3
3
233
23134)21(248a a
b a ab
b b
a a ⨯-÷++-. 【解析】 (1)原式=32
1
233
15
383
2
3
27--
-
-÷÷a a
a a
a a
=323
73
2-÷÷a a a
=3
1
22
13732)()(-÷÷a a a
=3
26
7323
26
732---
÷=
÷÷a
a a
a a
=6
13
221a a =+-;
(2)原式=
3
13
131
3
13
231313231
224)
8(a a b a a b a b b a a ⨯⋅-÷
++-
3
13
13
1313
23
1313
23
23
131323131312424)
42)(2(a b a a b a b b b a a b a a ⋅-⋅
++++-=
a a a a =⋅⋅=
3
13131.
【小结】(1)指数幂的一般运算步骤是: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无括号先做指数运算. 负指数幂化为正指数幂的倒数. 底数是负数,先确定符号,底数是小数,先要化成分数,底数是带分数,先要化成假分数,然后要尽可能用幂的形式表示,便于用指数运算性质.
(2)根据一般先转化成分数指数幂,然后再利用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 在将根式化为分数指数幂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由内到外逐层变换为指数的方法,然后运用运算性质准确求解. 如
8)
2(]
)2[()
2(2162
1
66
==
-=-.
(3)利用分数指数幂进行根式计算时,结果可化为根式形式或保留分数指数幂的形式,但不能既有根式又有分数指数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