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5.3测试设计及测试用例
软件工程_软件测试文档

软件工程_软件测试文档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文档1:引言1.1 目的1.2 背景1.3 文档范围2:测试策略2.1 测试目标2.2 测试范围2.3 测试方法2.4 测试资源需求2.5 风险评估和管理3:测试计划3.1 测试任务3.2 测试进度安排3.3 测试环境配置3.5 测试数据准备3.6 测试团队组织4:功能测试4.1 功能测试目标4.2 功能测试策略4.3 功能测试用例4.4 功能测试执行和记录5:性能测试5.1 性能测试目标5.2 性能测试策略5.3 性能测试环境配置5.4 性能测试脚本设计5.5 性能测试执行和结果分析6:安全性测试6.1 安全性测试目标6.2 安全性测试策略6.4 安全性测试执行和记录7:可用性测试7.1 可用性测试目标7.2 可用性测试策略7.3 可用性测试用例7.4 可用性测试执行和记录8:兼容性测试8.1 兼容性测试目标8.2 兼容性测试策略8.3 兼容性测试环境配置 8.4 兼容性测试用例8.5 兼容性测试执行和记录9:可靠性测试9.1 可靠性测试目标9.2 可靠性测试策略9.3 可靠性测试用例9.4 可靠性测试执行和记录10:结束标准和评估10:1 测试结束标准10:2 测试评估方法附件:测试用例详细列表、测试报告示例、测试环境配置文档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法:保护软件开发者的知识产权,禁止未经许可的软件复制、传播等行为。
2: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的创造和应用所带来的经济价值。
3:商标法:保护商标的专有权,禁止他人未经授权使用商标。
4:隐私条款: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限制信息的使用和传播范围。
软件测试 判定准则

软件测试判定准则1. 引言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的目标是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预期的需求和质量标准。
在进行软件测试时,我们需要依据一定的判定准则来评估测试结果的合格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软件测试判定准则的相关内容。
2. 软件测试的目标在讨论软件测试判定准则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软件测试的目标。
软件测试的主要目标包括:2.1 验证功能软件测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验证软件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预期。
通过对软件系统的各个功能进行测试,我们可以确保它们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式正常工作。
2.2 发现缺陷软件测试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软件系统中的缺陷和错误。
通过对软件系统进行各种测试,我们可以尽早发现并修复这些问题,以提高软件的质量。
2.3 评估质量软件测试还可以用于评估软件系统的质量。
通过对软件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我们可以得出关于软件质量的评估结果,以指导后续的开发和改进工作。
3. 软件测试判定准则的重要性软件测试判定准则是评估软件测试结果的重要依据。
一个好的判定准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评估测试结果,并做出合理的判定。
以下是软件测试判定准则的重要性:3.1 可衡量性软件测试判定准则应具备可衡量性,即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评估。
这样可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2 可重复性软件测试判定准则应具备可重复性,即在相同的测试环境和条件下,可以得出相同的测试结果。
这样可以确保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3 可验证性软件测试判定准则应具备可验证性,即可以通过实际测试来验证其有效性。
这样可以确保判定准则能够正确地评估软件测试结果。
4. 软件测试判定准则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评估目标和需求,软件测试判定准则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软件测试判定准则的分类:4.1 功能判定准则功能判定准则主要用于评估软件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预期。
常见的功能判定准则包括:功能需求是否完整、功能是否正确实现、功能是否满足用户需求等。
软件测试测试用例范文

软件测试测试用例范文1. 用例编号,TC001。
用例名称,用户登录。
前提条件,用户已安装并打开软件。
测试步骤:1. 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
2. 点击登录按钮。
预期结果,用户成功登录,并跳转至主页面。
实际结果,用户成功登录,并跳转至主页面。
测试结论,用户登录功能正常。
2. 用例编号,TC002。
用例名称,用户注册。
前提条件,用户已安装并打开软件。
测试步骤:1. 点击注册按钮。
2. 输入用户名、密码和确认密码。
3. 点击确认注册按钮。
预期结果,用户成功注册并跳转至登录页面。
实际结果,用户成功注册并跳转至登录页面。
测试结论,用户注册功能正常。
3. 用例编号,TC003。
用例名称,查看个人信息。
前提条件,用户已成功登录。
测试步骤:1. 点击个人信息按钮。
预期结果,显示用户的个人信息。
实际结果,显示用户的个人信息。
测试结论,查看个人信息功能正常。
4. 用例编号,TC004。
用例名称,修改个人信息。
前提条件,用户已成功登录。
测试步骤:1. 点击修改个人信息按钮。
2. 修改个人信息。
3. 点击确认修改按钮。
预期结果,个人信息修改成功。
实际结果,个人信息修改成功。
测试结论,修改个人信息功能正常。
5. 用例编号,TC005。
用例名称,上传图片。
前提条件,用户已成功登录。
测试步骤:1. 点击上传图片按钮。
2. 选择图片并上传。
预期结果,图片上传成功。
实际结果,图片上传成功。
测试结论,上传图片功能正常。
6. 用例编号,TC006。
用例名称,查看图片详情。
前提条件,用户已成功上传图片。
测试步骤:1. 点击查看图片按钮。
预期结果,显示图片的详细信息。
实际结果,显示图片的详细信息。
测试结论,查看图片详情功能正常。
7. 用例编号,TC007。
用例名称,删除图片。
前提条件,用户已成功上传图片。
测试步骤:1. 点击删除图片按钮。
2. 确认删除。
预期结果,图片删除成功。
实际结果,图片删除成功。
测试结论,删除图片功能正常。
8. 用例编号,TC008。
2020-中石油在线考试-软件工程—测试用例说明书

2020-中石油在线考试-软件工程—测试用例说明书小饭店管理(菜单信息)文件状态:草稿文件标识:CENTEN-Project-TEST-CASE当前版本:1.0作者:完成日期:2019-04-30审批人:XXXXXX: xxxxxxx订菜管理系统(菜单信息)版本历史: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1.0 第一小组 2014备注:目录:本文旨在介绍小饭店的菜单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旨在帮助小饭店实现更高效的菜单管理,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菜单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菜单的添加、修改和删除,以及菜品的价格、口味和营养成分的管理。
系统还提供了顾客点餐和厨房制作菜品的功能。
在菜单添加功能中,管理员可以添加新的菜品,包括菜品的名称、价格、口味和营养成分。
管理员还可以为每个菜品添加图片和描述信息,以便顾客更好地了解菜品。
在菜单修改功能中,管理员可以修改菜品的价格、口味和营养成分等信息。
同时,管理员还可以修改菜品的图片和描述信息,以便更新菜单。
在菜单删除功能中,管理员可以删除不再供应的菜品,以保持菜单的新鲜度和实用性。
管理员还可以根据顾客的反馈和需求,及时更新菜单,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除了菜单管理功能外,系统还提供了顾客点餐和厨房制作菜品的功能。
顾客可以在系统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菜品,并指定口味和数量。
厨房人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制作出符合要求的菜品,并在系统中标记已制作完成。
总之,小饭店的菜单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小饭店提高菜单管理的效率和顾客的满意度。
本文档旨在介绍订菜管理系统(菜单信息)的测试用例。
读者对象为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
1.接口-路径测试用例1.1 被测试对象为菜单信息单元。
1.2 测试范围为菜单信息的接口和路径,测试目的为验证菜单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1.3 测试环境为测试服务器,测试辅助工具为Postman。
1.4 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为使用Postman发送请求并验证响应。
1.5 接口测试用例包括验证菜单信息的获取、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
软件工程_软件测试文档

软件工程_软件测试文档软件测试文档范本:1.引言1.1 文档目的1.2 读者对象1.3 术语定义2.测试策略2.1 测试目标2.2 测试范围2.3 测试任务2.3.1 需求分析测试2.3.2 设计测试2.3.3 编码测试2.3.4 集成测试2.3.5 系统测试2.3.6 验收测试2.4 测试方法2.5 测试环境3.测试计划3.1 测试资源3.2 测试进度安排3.3 测试人员分工3.4 风险评估4.测试设计4.1 测试用例4.1.1 功能测试用例 4.1.2 性能测试用例 4.1.3 安全性测试用例 4.1.4 兼容性测试用例 4.2 测试数据4.3 测试环境准备4.4 测试工具准备5.测试执行5.1 执行测试用例5.2 记录测试结果5.3 缺陷管理5.3.1 缺陷的分类5.3.2 缺陷的级别5.3.3 缺陷的状态5.4 进行回归测试6.测试报告6.1 测试摘要6.2 测试结果汇总6.3 缺陷统计6.4 问题和建议7.附录7.1 附件一:测试用例7.2 附件二:测试数据7.3 附件三:测试环境配置7.4 附件四:测试工具使用手册注释:1.术语定义- 测试目标:测试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测试范围:测试的边界和范围- 测试任务:用于指导测试人员进行测试的具体任务- 测试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测试采用的测试方法论- 测试环境:进行测试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及配置2.法律名词及注释- 版权:著作权法第2条规定,指作品的创建者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指人们的脑力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与技术、科学、文化、艺术等有关的成果,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保密协议:在商务活动中,为保护商业机密而签署的一种协议- 法律责任:因违法行为而对相关责任人产生的法律上的责任。
软件测试课程设计报告

软件测试课程设计报告目录1. 软件测试课程设计报告简介1.1 课程设计的背景和意义1.2 设计目标和要求1.3 设计内容和范围2. 软件测试需求分析2.1 客户需求分析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2.3 非功能需求分析3. 软件测试方案设计3.1 测试方法选择3.2 测试用例设计3.3 测试环境搭建4. 软件测试执行与分析4.1 测试执行过程4.2 测试结果分析4.3 缺陷管理与跟踪5. 软件测试评估与总结5.1 测试效果评估5.2 课程设计总结5.3 反思与改进方向软件测试课程设计报告简介1.1 课程设计的背景和意义软件测试作为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软件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软件测试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设计目标和要求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软件测试项目,包括需求分析、测试方案设计、执行与分析、以及评估与总结等环节。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发现和解决实际软件项目中的问题。
1.3 设计内容和范围课程设计内容包括软件测试需求分析、测试方案设计、测试执行与分析、以及评估与总结。
设计范围限定于一个小型软件项目,着重于实际操作和结果验证。
软件测试需求分析2.1 客户需求分析在软件测试项目开始之前,必须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确保测试过程能够覆盖到客户的期望和要求。
这一环节需要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明确需求内容和范围。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根据客户需求,对软件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分析。
需要确定系统的功能点和操作流程,以便后续设计测试用例和执行测试计划。
2.3 非功能需求分析除了功能需求外,还需要对系统的非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包括性能、安全性、易用性等方面。
这些需求对软件的整体质量也具有重要影响,必须在测试过程中得到充分考虑。
软件测试方案设计3.1 测试方法选择根据软件项目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自动化测试等,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测试功能点和测试用例

测试功能点和测试用例1.引言1.1 概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验证软件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是否存在各种错误和缺陷。
测试功能点和测试用例是测试工作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测试功能点是指将软件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细分,明确每个功能模块所要实现的具体功能。
通过对每个功能点进行测试,我们可以确保软件系统在各个功能模块上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测试用例是指为了验证一个或多个功能点而设计的测试场景,包括测试输入、预期输出以及其他必要的条件和步骤。
测试用例能够帮助测试人员全面而系统地检查和评估软件系统的功能,从而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本文将重点介绍与测试功能点和测试用例相关的内容。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测试功能点的概念和意义,包括如何定义功能点、如何划分功能模块和功能点,以及如何编写测试功能点的注意事项和步骤。
其次,我们将深入探讨测试用例的重要性和编写方法,包括如何确定测试用例的范围和目标、如何设计测试输入和预期输出,以及如何执行和评估测试用例的结果。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测试功能点和测试用例,我们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降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和错误。
同时,我们还可以优化测试流程和资源分配,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为主要内容展开:1. 引言:首先对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2. 正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测试功能点和测试用例。
2.1 测试功能点:在这一部分中,将详细介绍需要进行测试的各个功能点。
2.1.1 功能点1:描述功能点1的具体内容,包括其作用、使用场景等。
2.1.2 功能点2:详细说明功能点2的特性和功能,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2.2 测试用例:在这一部分中,将列举一些典型的测试用例,用于对各个功能点进行验证和测试。
2.2.1 用例1:具体描述用例1的测试对象、测试目的和步骤。
软件测试流程及规范

软件测试流程及规范第1章测试准备工作 (4)1.1 测试需求分析 (4)1.2 测试计划编写 (4)1.3 测试资源准备 (4)第2章测试用例设计 (4)2.1 等价类划分法 (4)2.2 边界值分析法 (4)2.3 因果图法 (4)2.4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4)第3章测试执行与管理 (4)3.1 测试环境搭建 (4)3.2 测试用例执行 (4)3.3 缺陷跟踪与管理 (4)3.4 测试进度监控 (4)第4章功能测试 (4)4.1 正常流程测试 (5)4.2 异常流程测试 (5)4.3 边界条件测试 (5)4.4 数据验证测试 (5)第5章接口测试 (5)5.1 接口测试策略 (5)5.2 接口测试工具 (5)5.3 接口测试用例设计 (5)5.4 接口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 (5)第6章功能测试 (5)6.1 功能测试需求分析 (5)6.2 功能测试工具选择 (5)6.3 功能测试用例设计 (5)6.4 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5)第7章安全测试 (5)7.1 安全测试概述 (5)7.2 安全测试策略 (5)7.3 安全测试工具 (5)7.4 安全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 (5)第8章自动化测试 (5)8.1 自动化测试概述 (5)8.2 自动化测试工具选择 (5)8.3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 (5)8.4 自动化测试执行与维护 (5)第9章测试团队管理 (5)9.1 测试团队组织结构 (5)9.3 测试团队沟通与协作 (5)9.4 测试团队培训与成长 (5)第10章测试过程改进 (6)10.1 测试过程评估 (6)10.2 测试过程改进策略 (6)10.3 测试过程改进工具 (6)10.4 测试过程改进实施 (6)第11章测试项目管理 (6)11.1 测试项目立项 (6)11.2 测试项目计划 (6)11.3 测试项目执行 (6)11.4 测试项目总结 (6)第12章测试规范与标准 (6)12.1 测试规范概述 (6)12.2 测试标准制定 (6)12.3 测试规范与标准的执行 (6)12.4 测试规范与标准的持续改进 (6)第1章测试准备工作 (6)1.1 测试需求分析 (6)1.1.1 收集需求文档 (6)1.1.2 分析需求 (6)1.1.3 确定测试范围 (6)1.2 测试计划编写 (7)1.2.1 确定测试目标 (7)1.2.2 制定测试策略 (7)1.2.3 编写测试计划 (7)1.3 测试资源准备 (7)1.3.1 测试环境 (7)1.3.2 测试工具 (7)1.3.3 测试数据 (7)1.3.4 测试人员 (7)1.3.5 测试文档 (7)第2章测试用例设计 (8)2.1 等价类划分法 (8)2.1.1 等价类的定义 (8)2.1.2 等价类的分类 (8)2.1.3 等价类划分的步骤 (8)2.2 边界值分析法 (8)2.2.1 边界值的概念 (8)2.2.2 边界值分析法的步骤 (8)2.3 因果图法 (8)2.3.1 因果图的概念 (9)2.3.2 因果图的构建 (9)2.4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9)第3章测试执行与管理 (9)3.1 测试环境搭建 (9)3.2 测试用例执行 (10)3.3 缺陷跟踪与管理 (10)3.4 测试进度监控 (11)第4章功能测试 (11)4.1 正常流程测试 (11)4.2 异常流程测试 (12)4.3 边界条件测试 (12)4.4 数据验证测试 (12)第五章接口测试 (13)5.1 接口测试策略 (13)5.2 接口测试工具 (13)5.3 接口测试用例设计 (13)5.4 接口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 (14)第6章功能测试 (14)6.1 功能测试需求分析 (14)6.2 功能测试工具选择 (15)6.3 功能测试用例设计 (15)6.4 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15)第7章安全测试 (16)7.1 安全测试概述 (16)7.2 安全测试策略 (16)7.3 安全测试工具 (17)7.4 安全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 (17)第8章自动化测试 (18)8.1 自动化测试概述 (18)8.2 自动化测试工具选择 (18)8.3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 (18)8.4 自动化测试执行与维护 (19)第9章测试团队管理 (19)9.1 测试团队组织结构 (19)9.2 测试人员职责 (20)9.3 测试团队沟通与协作 (20)9.4 测试团队培训与成长 (20)第10章测试过程改进 (21)10.1 测试过程评估 (21)10.2 测试过程改进策略 (21)10.3 测试过程改进工具 (22)10.4 测试过程改进实施 (22)第11章测试项目管理 (22)11.1 测试项目立项 (23)11.3 测试项目执行 (23)11.4 测试项目总结 (23)第12章测试规范与标准 (24)12.1 测试规范概述 (24)12.1.1 测试规范的定义 (24)12.1.2 测试规范的作用 (24)12.2 测试标准制定 (24)12.2.1 测试标准的概念 (24)12.2.2 测试标准制定的原则 (24)12.2.3 测试标准的制定流程 (25)12.3 测试规范与标准的执行 (25)12.3.1 执行前的准备 (25)12.3.2 测试过程执行 (25)12.3.3 测试结果评估 (25)12.4 测试规范与标准的持续改进 (25)12.4.1 改进的意义 (25)12.4.2 改进的方法 (26)12.4.3 改进的流程 (26)第1章测试准备工作1.1 测试需求分析1.2 测试计划编写1.3 测试资源准备第2章测试用例设计2.1 等价类划分法2.2 边界值分析法2.3 因果图法2.4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第3章测试执行与管理3.1 测试环境搭建3.2 测试用例执行3.3 缺陷跟踪与管理3.4 测试进度监控第4章功能测试4.1 正常流程测试4.2 异常流程测试4.3 边界条件测试4.4 数据验证测试第5章接口测试5.1 接口测试策略5.2 接口测试工具5.3 接口测试用例设计5.4 接口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第6章功能测试6.1 功能测试需求分析6.2 功能测试工具选择6.3 功能测试用例设计6.4 功能测试结果分析第7章安全测试7.1 安全测试概述7.2 安全测试策略7.3 安全测试工具7.4 安全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第8章自动化测试8.1 自动化测试概述8.2 自动化测试工具选择8.3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8.4 自动化测试执行与维护第9章测试团队管理9.1 测试团队组织结构9.2 测试人员职责9.3 测试团队沟通与协作9.4 测试团队培训与成长第10章测试过程改进10.1 测试过程评估10.2 测试过程改进策略10.3 测试过程改进工具10.4 测试过程改进实施第11章测试项目管理11.1 测试项目立项11.2 测试项目计划11.3 测试项目执行11.4 测试项目总结第12章测试规范与标准12.1 测试规范概述12.2 测试标准制定12.3 测试规范与标准的执行12.4 测试规范与标准的持续改进第1章测试准备工作在进行软件测试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测试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如表5-2所示:
编号 1 2 3 4 5 输入数据 Tom_1989 tom Tom_green_12345 NULL Tom//1989 覆盖等价类 (1)(5)(9) (2)(5)(9) (3)(5)(9) (4) (1)(6)(9) 预期输出 输入正确 输入错误 输入错误 输入错误 输入错误
(4)检查列出的基本路径数目是否超过控制流图的还复杂度;
(5)设计覆盖这些基本路径的测试用例;
5.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4)因果图法 因果图法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 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如 图5-5,为因果图的基本结构。
图5-5 因果图基本结构
价类。
例如:输入条件说明学历可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种之一,则分别取这四种值作为四个有效等价类,另外把四种学历之外的 任何学历作为无效等价类。 (5)在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从不同角度违反规 则)。 (6)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一步的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下面是一个等价类划分的示例: 要求:注册用户名要求7-12个字符,可以由字母、数字、下划线构成。下划线不能作为开头。
5.4测试设计及测试用例
5.4.1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5.4.1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设计测试用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1 正确性
4 可维护性
2 全面性
5 测试结果可判定性和可再现性
3 整体连贯性
5.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法
5.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
5.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4)在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假定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一个输入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确立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
图5-6 因果图中的约束
5.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E约束(异):a和b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能同时 为1 。 I约束(或):a、b和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 a、b 和c不 能同时为0。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1个为1。 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不可能a是1时b是0。 M约束(强制):若结果a是1,则结果b强制为0。 上述约束中,除了M为输出条件约束类型外,其余四种为输入 条件约束类型。
6 7 8
Tom 1989 Tom李明1989 _Tom1989
(1)(7)(9) (1)(8)(9) (1)(5)(10)
输入错误 输入错误 输入错误
5.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2)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 测试方法。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这 种情况下,其测试用例来自等价类的边界。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
(4)数组元素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
(5)循环的第0次、第1次和倒数第2次、最后一次。
5.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举一个例子:文本框规定输入文字不可为空且不超过7个字符,选取7个字符(刚好等 于)、8个字符(刚刚大于)、5个字符(正常值)、1个字符(刚刚大于最小值)、6个字 符(刚刚小于最大值)。相应的测试用例如表5-3所示。
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需要注意的边界情况有输
入和输出的等价类,需要选取等于,略大于或略小于边界的值作
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
据。
5.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边界值。 (1)对16-bit 的整数而言 32767 和 -32768 是边界; (2)屏幕上光标在最左上、最右下位置; (3)报表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
入。
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为1;否则ei为0。“与”也可有任意个输
入。
5.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2)约束: 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例如, 一 些输入条件不能同时出现。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在因果 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因果图中的约束如图5-6所示。
5.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这些路径可以构成相应的控制流图,控制流图基本结构如图 5-4所示。
03
图5-4 控制流图基本结构
5.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下面是基本路径分析法的测试用例设计步骤: (1)根据模块逻辑构造控制流图; (2)计算控制流图的环复杂度;
(3)列出包含起始节点和终止节点的基本路径;
5.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等价类划分如表5-1所示:
.
输入条件
有效等价类
无效等价类 少于7个字符(2) 多于12个字符(3) 空(4)
7-12个字符(1)
用户名
由字母,数字,下划线构成(5)
含有除字母、数字、 下划线以外的特殊 字符(6) 非打印字符(7) 中文字符(8) 以下划线开头(10)
以字母、数字开头(9)
5.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左结点 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ci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ci
和ei均可取值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5.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下面是因果图的基本概念: (1)关系: 恒等:若ci是1,则ei也是1;否则ei为0。 非:若ci是1,则ei是0;否则ei是1。 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是1;否则ei为0。“或”可有任意个输
表5-3 测试用例
序号 1
输入及操作说明 abcdefg
期望的测试结果 符合要求
2
3 4
abcdefgh
abcde a
不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5
abcdef
符合要求
5.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3)基本路径分析法 基本路径分析法是在程序控制流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控制构造 的环路复杂性,导出基本可执行路径集合,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 法。利用此方法设计出的测试用例要保证在测试程序的每个可执行 语句中都至少执行一次。 基本路径分析法中的基本路径是指从程序入口到出口的一些通路, 可以利用这些基本路径通过一些连接或者复制等操作得到其它的路 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