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称谓的敬辞与谦辞
古代的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古代的敬辞和谦辞是指在正式场合或交往时,用于表达尊敬和谦虚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敬辞和谦辞:
敬辞: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殿下:对皇后、太子等的尊称;
阁下:对地位高或有权威的人的称呼;
大人:对长辈或有权威的人的称呼;
先生:对成年男子的称呼;
夫人:对已婚女性的称呼;
女士:对女性的称呼。
谦辞:
在下:自称的谦称;
小的:对他人称呼自己的谦称;
愚兄:对同辈的自称;
不肖:对同辈或晚辈的自称;
小弟:对同辈或晚辈的自称;
区区:用于形容自己微不足道的地位或才能;
薄技:用于自谦所掌握的技能水平不高。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敬辞和谦辞,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还有其他的敬辞和谦辞。
古代谦词和敬词

敬辞类令:多用于称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
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
如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垂:用于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别人对自己询问)、垂询(别人对自己询问)、垂念(对方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垂爱(对方对自己的爱护)。
赐: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
如赐赐教(给予指教)、赐复(对方给自己答复)。
高:用于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对方高明的见解)、高论(对方见解高明的言论)、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多指七八十岁以上)、高就(常用于问对方在什么地方工作)、高朋(尊称友人)、高邻(尊称邻居)。
贤:称呼对方,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对弟弟或年幼者的敬称)、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敬称)。
奉: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伴,陪同做某事)。
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劳驾: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
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贵姓:是问人姓氏。
贵庚:问人年龄。
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大驾:称对方。
谦辞类家: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
如家父(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家慈(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
如舍弟(对人称自己的弟弟)、舍妹(对人称自己的妹妹)。
小:用于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面前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愚:用于自称。
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七年级上册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七年级上册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是古人在交往和表达中使用的一种礼貌用语,旨在传达尊敬和谦逊之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一、敬辞1.敬称:古代在称呼他人时,常常使用尊敬的称谓,如“礼部尚书”、“卿”、“君子”等。
这些称谓都是古代对于社会地位高的人或有特殊身份人群的尊称。
2.以字称:在书信、文章、对话中,常常用对方的字号代替实际的姓名或称谓,以显示尊重。
比如,以“子”称呼对方,如“某某之子”,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3.免字:在古代,有时人们也会免去对方的名字或姓氏直接称呼他,这种方式表达了一种谦虚的态度。
比如,一个普通百姓对待地位较高的人时,会称呼对方“君”。
4.避讳:敬辞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就是避讳。
避讳是指在言行上谨慎,特别是在提到对方的名字时,使用委婉的方式,避免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
古人认为直呼对方的名字会犯忌讳,所以常用“某某”代替对方的真实姓名。
5.称谓间接化: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通过一些间接的称谓方式表达对对方的尊敬。
比如,一个人可以称呼对方的兄弟或父亲之名来显示对对方的敬重。
二、谦辞1.躬亲:谦辞是古人为避免显得过于自夸,表达自己的谦逊和谦虚。
例如,古人常常会以自己的名义向对方问好时说“卑下之体,送亲安好”,以示自己的低调和谦恭。
2.自伐:自伐是古人用来表达谦虚的一种方式。
在谦辞中,古人常用“微贱之躯”、“拙见”等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地位或能力,显示自己的谦逊。
3.间接化:在古代,为了表达自己的谦逊,人们常常使用一些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言语。
比如,古人谈到自己的成就时,会称其为“微功”、“草菅人命”等。
4.貌尚:古代社会有一种风气,人们常常将自己的外貌描述得十分平凡,以显示自己的谦虚。
比如,一个人可以自谦“盛唐之时,妾貌平平”。
总之,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是古人在交往和表达中使用的一种礼貌语言。
通过使用这些敬辞与谦辞,人们可以传递出对对方的尊敬和谦逊的态度。
这些语言在古代的尊卑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在古代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古代常见的敬辞和谦辞敬辞在古代,人们使用各种敬辞来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和礼貌。
其中包括以下几种:令:用于称呼对方父亲的敬词。
令堂则是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令郎则是对方儿子的敬称,而令爱则是对方女儿的尊称。
惠:意为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除了令之外,还有令XXX(尊称对方妻子)和令亲(尊称对方亲戚)等。
垂:指向下俯视,用于表示自己向别人请教或询问。
例如垂询就是指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而垂念则是上级对下级挂念的敬称。
赐:表示赏赐或授予,例如赐教就是请求对方给予指教,赐复则是敬称人覆信的套语。
高:表示更好、更高明,例如赐高就是请求对方给予更高明的见解或指导,高论则是称赞对方的言论高明。
谦辞在古代,人们也使用各种谦辞来表示自己的谦虚和恭敬。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谦辞:家:用于表示自己的家庭,例如家父就是指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家严则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劳驾:用于请求别人帮忙做事时的谦称,表示自己的麻烦和谦恭。
赏脸:用于请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请求、要求或礼品时的谦称,表示自己的恭敬和感激。
贵姓:用于询问他人姓氏时的谦称,也可以用于表示对方的高贵和尊贵。
贵庚:用于询问长辈的年龄时的谦称,表示自己的尊敬和敬意。
总之,在古代社会中,敬辞和谦辞是人们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体现了人们对彼此的尊重和礼貌。
在家庭中,人们会使用不同的称呼来表示对亲人的尊敬和谦恭。
比如,父亲常被称为“家君”或“家尊”,而母亲则会谦称自己的母亲为“XXX”。
在称呼兄弟姐妹等亲属时,可以在前面加上“家”字,表示自己的身份低于对方。
祖父母可以自称为“家祖”,而侄子可以自称为“家侄”,但子孙则不应该自称为“家子”“家孙”,这是一种轻视的表现。
在谦称比自己辈分低的亲人时,可以使用“舍”字,比如XXX称自己的弟弟,XXX称自己的妹妹。
男性朋友之间也可以相互使用“小弟”的谦称。
小孩子则会谦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女孩子则会谦称自己的女儿为“小女”。
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辞和谦辞、讳称

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辞和谦辞、讳称敬辞谦辞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辞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辞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别人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勿送说“留步”未及远迎说“失迎”等候客人说“恭候”无暇陪客说“失陪”陪伴朋友说“奉陪”问人干吗说“贵干”问人姓氏说“贵姓”欢迎购买说“惠顾”贵宾来到说“莅临”请人告诉说“见告”欢迎询问说“垂询”谢人爱护说“错爱”称人爱护说“垂爱”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题“惠存”请人收礼说“笑纳”归还原物说“璧还”称人之家说“贵府”称己之家说“寒舍”赞人见解说“高见”称己见解说“拙见”称人父亲说“令尊”称己父亲说“家父”称人母亲说“令堂”称己母亲说“家母”称人儿子说“令郎”称己儿子说“犬子”称人女儿说“令爱”称己女儿说“小女”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看稿说“斧正”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宾客来到用“光临”归还物件叫“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常用敬辞谦辞释义: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作敬辞。
中国谦辞敬语大全

中国谦辞敬语大全中国乃文明之国,礼仪之邦,古代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有许多规矩,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免不了互相称呼,也免不了在谈话中涉及他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传统是对对方或他人的称呼上就是一个大的讲究,通常有“尊称”和“敬称”之分,对自己则使用“谦称”。
如:1、古代旧时使用尊称、谦称简介:君:尊称对方是才德出众的人。
君子:(1)同“君”。
(2)妇女对丈夫的尊称。
明公:对位高权重的人的敬称。
老:对年岁大的人的尊称。
父老:对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称,也作为对一般老者的尊称。
丈:尊称长者,也作平辈人之间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称。
长:尊称父兄、长兄,以有显贵和德行高尚的人。
先辈:(1)封建时代科举时同时考中进士的人互相尊称为先辈。
(2)对年长者的尊称。
(3)对京官的尊称。
先达:对前辈的尊称。
方家:对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尊称。
老夫子:对老师或年长博学的人的尊称。
足下:犹如先生。
对人的尊称。
阁下:不论尊卑,皆可尊称对方阁下。
老师父:对僧侣的尊称。
老太太:对年老妇女的尊称。
师傅:本指老师,有专门技艺的人或传授技艺的人,今也作对一般人的敬称。
同志:古人用称志同道合的人,今指为共同的理想、同一目标奋斗的人,并引申为对一般人的通称。
姑娘:对年轻女子的通称。
鄙人:鄙陋之人。
谦称自己。
小生:旧时士子对自己的谦称。
小子:本指学生、晚辈、后作自谦之称。
小可:自谦之称。
学生:明清时读书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
又称后学。
同学生:旧时同官之间自谦之称。
同官,又称侍生、侍第、晚学生、晚侍生、晚辈。
小人:臣下、百姓的自谦之称。
又;对人的蔑称。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
2、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要用自称、对称、他称,例如:朕:最早古人皆自称为朕,后仅为皇帝自称。
我:自称。
台、吾、余、印均为自称。
咱:俗称自己。
其他自称还有:我等、我辈。
你:称对方,也称为侬。
(侬又作自称)。
而:你称对方等…1.敬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敬所用的词叫“敬辞”。
古代文学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归纳整理

古代文学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归纳整理古代文学中,敬辞与谦辞是常见的修辞手法,用于表达尊敬和谦虚之情。
本文将对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文学技巧。
敬辞敬辞是表达对他人尊敬和敬意的修辞方式。
在古代文学中,有许多常见的敬辞用语,用于称呼尊贵的人物或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1. 君子 - 用于称呼上级或受尊敬的人。
例如:“君子远庖厨。
”2. 大人 - 用于称呼有地位或有才干的人。
例如:“大人有大量。
”3. 先生 - 用于尊称学识渊博、有才华的人。
例如:“先生可否指点一二?”4. 尊师 - 用于表示对老师的敬意。
例如:“尊师教诲,如沐春风。
”5. 壮士 - 用于称呼勇敢有力的人。
例如:“壮士解腕金。
”6. 名家- 用于尊称有才华或成就卓越的人。
例如:“名家之作,艺术非凡。
”谦辞谦辞是表达自己谦虚和谦逊的修辞方式。
在古代文学中,人们常常使用谦辞来表达对他人的谦逊和敬意。
1. 不才 - 用于自谦。
例如:“不才之作,敬请指正。
”2. 敝人 - 用于自谦。
例如:“敝人愚见,不足为凭。
”3. 过眼烟云 - 用于表示自己的作品或成就微不足道。
例如:“愚者的努力,不过眼烟云。
”4. 不敢当 - 用于表示对他人的称赞虚心接受。
例如:“对不敢当的赞美,深感荣幸。
”5. 浅见 - 用于表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有限。
例如:“浅见止于此,还请指教。
”6. 才疏学浅 - 用于自谦。
例如:“愚者才疏学浅,望海涵。
”以上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敬辞与谦辞的归纳整理。
通过使用这些修辞手法,人们可以更好地展示尊敬之情或表达谦逊之意,丰富了古代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Reference]- 张园. (2003). 中国古代文学常用语言艺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古代常用的敬辞与谦辞

古代常用的敬辞与谦辞一、敬辞类(一)令1.令尊:称对方的父亲。
2.令堂:称对方的母亲。
3.令郎:称对方的儿子。
4.令爱:称对方的女儿。
也作令嫒。
(二)惠1.惠顾:惠临;敬称他人的光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2.惠存:敬请对方保存。
3.惠赠:对方赠予(财物)。
(三)垂1.垂问:表示对方(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2.垂询: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3.垂念:指上对下的挂念;指别人对自己的挂念。
4.垂爱:指上对下赏识爱护;指别人对自己的赏识爱护。
(四)赐1.赐教:给予指教。
2.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复。
(五)高1.高见:高明的见解。
2.高论:3.高寿:4.高龄:5.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6.高朋:对友人的敬称;贵宾。
7.高邻:对邻居的敬称。
(六)贤1.贤弟:可以表示对自己弟弟的尊称;对自己结拜义弟的尊称;称平辈或晚辈。
2.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1.奉送:赠送。
2.奉还:归还。
3.奉劝:劝告。
4.奉陪:陪伴;陪同做某事。
(八)其他类1.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说)。
2.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3.赏光: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
4.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5.贵姓:问人姓氏。
6.贵庚:问人年龄。
7.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8.大驾:对他人的敬称,大驾光临。
谦辞类:(一)家1.家父: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家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家母: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5.家慈: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二)舍1. 舍弟:对人称自己的亲戚。
2.舍妹:对人称自己的亲戚。
(三)小1.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2.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3.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4.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四)愚1.愚兄:2.愚见:称自己的见解或意见。
也说愚义。
1.拙作:用于称自己的文章。
2.拙著:用于称自己的著作。
3.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六)敝1.敝人:对人谦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