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M D 指导书
ASTMD 中文 绝缘材料直流电阻和电导测试…

ASTMD257-07中文版绝缘材料直流电阻和电导测试.…ASTMD绝缘材料直流电阻或电导的标准试验方法本标准是以固定代号D发布的。
其后的数字表示原文本正式通过的年号在有修订的情况下为上一次的修订年号圆括号中数字为上一次重新确认的年号。
上标符号(ε)表示对上次修改或重新确定的版本有编辑上的修改。
本标准经批准用于国防部所有机构。
1.范围本试验方法包含直流绝缘电阻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的测量所用直流程序。
通过该测量及样本和电极的几何尺寸可以计算出电绝缘材料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同时还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电导和电导率。
这些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测量中等导电材料的电阻电导。
这些材料评估可采用试验方法D4496。
本标准描述了几种可选择的测量电阻(或电导)的普通方法。
特殊材料科采用最合适的标准ASTM试验方法进行测试这些特殊材料具有电压应力范围和有限起电时间同时规定了样本结构和电极几何形状。
这些个别特殊试验方法将能更好得定义测量值的精度和偏差。
本试验方法包括以下章节:试验方法或步骤章节计算13设备和试验方法的选择7清洗固体样本10.1样本的状态调节11屏蔽电极的有效面积附录X2电极系6绝缘电阻或电导材料的影响因素附录X1湿度控制11.2液体样本和电池9.4精度和偏差15电阻或电导测量步骤12引用文件2报告14抽样8重要性和用途5样本安装10试验方法摘要4术语3绝缘电阻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或电导测量用试验样本9典型测量方法附录X3本标准并没有完全列举所有的安全声明如果有必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斟酌。
使用本规范前使用者有责任制定符合安全和健康要求的条例和规范并明确该规范的使用范围。
引用文件ASTM标准:D150固体电绝缘材料的(恒久电介质)的交流损耗特性和介电常数的测试方法D374固体电绝缘材料厚度的标准试验方法D1169电绝缘液电阻率(电阻系数)试验方法D1711电绝缘相关术语D4496中等导电材料直流电阻或导电性的标准试验方法D5032用水甘油溶液设备维持恒定相关湿度的规程D6054测试用电工绝缘材料的调节规程E104用水溶液保持相对恒定湿度的标准实施规程术语定义:以下定义直接来自术语标准D1711适用于本标准正文所用术语。
ASTMD指导书

ASTM D92-05a 测定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指导书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用手动和自动克利夫兰开口杯仪器测定石油产品的闪点和燃点。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除燃料油外开口闪点高于79℃而低于400的所有石油产品。
本方法采用SI单位。
2 方法概要把试样装人试验杯至规定的刻线。
先迅速升高试样的温度,然后缓慢升温。
当接近闪点时,恒速升温。
在规定的温度间隔,以一个小的试验火焰横着越过试验杯,使试样表面上的蒸气闪火的最低温度,作为闪点。
如果需要测定燃点,则要继续进行试验,直到用试验火焰使试样点燃并至少燃烧5秒钟的最低温度,作为燃点。
3 意义闪点是衡量样品在实验室的控制下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趋势的指标,是评估材料易燃危险的若干项目之一。
闪点用于运输和安全法规中界定易燃,可燃材料及其分级。
闪点表征在相对非挥发性或非易燃性材料中混入挥发性和易燃材料的可能,例如发动机油试样闪点非正常偏低表明汽油的存在。
本方法仅用于测量和描述在实验室控制的加热和点火条件下材料、产品或组件的特性,不能用来描述或评价材料、产品或组件在实际火灾条件下的着火或危害风险。
然而,本方法的测试结果可作为最终用途的火灾危险评估的参考因素。
燃点衡量样品维持燃烧倾向的指标。
4 仪器4.1克利夫兰开口闪点仪(手动)----由试杯、加热片、火焰点火杆、加热炉及其它支持附件组成。
4.2克利夫兰开口闪点仪(自动)----自动完成本文第9章操作的自动闪点测定仪。
温度测量单元----玻璃温度计或电子型(如电阻或热偶)温度测量仪,温度测量仪的温度显示值应与水银体温计相同。
5 试剂和材料清洗溶剂---用于除去试验杯上的样品和干燥试样杯,常用溶剂是甲苯和丙酮。
6 取样按GB?T4756采样。
每次试验需至少70ml样品。
若果不注意导致挥发性材料损失,可能会导致闪点偏高,因此避免不必要打开容器除非样品温度低于闪点56℃以上,否则不要做样品转移,只要可能,样品应低温储存并尽早完成闪点测试。
ASTM-D标准中文版5

ASTM-D标准中⽂版5北京博诚⾏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点击进⼊官⽹ASTM D4835-1989 丙⼆醇单甲基醚⼄酸酯 20 中⽂ASTM D4836-1989 双丙⼆醇单基醚 20 中⽂ASTM D4837-1989 丙⼆醇单甲基醚 20 中⽂ASTM D4849-2002b 纱线和纤维的标准术语 120 中⽂ASTM D4850-2003a 织物的标准术语 150 中⽂ASTM D4856-1999(2004) ⼯作场所⼤⽓中硫酸酸雾的测定(离⼦⾊谱法) 50 中⽂ASTM D4869-2005(R2011) 陡坡屋⾯⽤浸渍沥青有机油毡垫层的标准规范 90 中⽂ASTM D4884-2014a ⼟⼯织物缝合或热粘结缝隙强度的标准试验⽅法 100 中⽂ASTM D4886-2010(R2016) 测定⼟⼯织物耐磨性的标准试验⽅法(砂纸/滑块法) 80 中⽂ASTM D4914-2016 在试坑内⽤灌砂法测定⼟和岩⽯原位密度的标准试验⽅法 280 中⽂ASTM D4926-2006 ⽤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含硅和铝的催化剂中的γ-氧化铝含量 30 中⽂ASTM D4929-2017 测定原油中有机氯含量的标准试验⽅法 280 中⽂ASTM D4931-2006(R2011) ⽣⽯油焦中总⽔分的标准测试⽅法 70 中⽂ASTM D4944-2011 ⽤碳化钙⽓压试验机现场测定⼟壤中⽔(⽔分)含量的标准试验⽅法 100 中⽂ASTM D4945-2012 深基础⾼应变动态试验的标准试验⽅法 130 中⽂ASTM D4952-2012(R2017) 定性分析燃料和溶剂中活性硫的标准试验⽅法(Doctor试验) 80 中⽂ASTM D4959-2007 直接加热测定⼟壤中含⽔量的标准测试⽅法 80 中⽂ASTM D4966-1998(R2004) 纺织品耐磨性试验⽅法(马丁代尔磨损试验仪法) 80 中⽂ASTM D4976-2012a 聚⼄烯塑料模塑和挤塑材料的标准规范 120 中⽂ASTM D5001-2010(R2014) 球柱润滑性评定仪(BOCLE)测定涡轮燃料润滑性的标准试验⽅法 150 中⽂ASTM D5002-1999(R2010) 采⽤数字式密度计法测量原油密度和相对密度的试验⽅法 90 中⽂ASTM D5026-2015 测定塑料动态机械性能的标准试验⽅法:拉伸法 80 中⽂ASTM D5030-2013a 在试坑内⽤灌⽔法测定⼟和岩⽯原位密度的标准试验⽅法 280 中⽂ASTM D5034-2009 纺织品断裂强度及伸长率测试⽅法(抓样法) 140 中⽂ASTM D5035-2011(R2015) 纺织品断裂⼒及伸长率测试(条样法) 120 中⽂ASTM D5038-2001 纺织品保存标准术语 20 中⽂ASTM D5064-2007(R2012) 实施补漆试验以评估涂层相容性的标准规程 50 中⽂ASTM D5103-2001 合成短纤维长度及长度分布的标准试验⽅法(单纤维试验) 60 中⽂ASTM D5104-2002 纺织纤维收缩的标准试验⽅法(单纤维试验) 80 中⽂ASTM D5116-2010 通过⼩型环境室测定室内材料/产品的有机排放物的标准指南 220 中⽂ASTM D5125-1991 ISO流量杯法测定油漆和有关物体的粘度 80 中⽂ASTM D5135-1990 苯⼄烯的⽑细管⽓相谱分析 50 中⽂ASTM D5136-1990 ⾼纯对⼆甲苯 20 中⽂ASTM D5137-1990 ⼄酸已酯 20 中⽂ASTM D5147-2014 改性沥青板材抽样和检验的标准试验⽅法 120 中⽂ASTM D5164-1991 丙⼆醇和⼆丙⼆醇 20 中⽂ASTM D5191-2015 ⽯油产品蒸⽓压的标准试验⽅法(微量法) 150 中⽂ASTM D5194-1991 液体芳烃中微量氯化物的试验 50 中⽂ASTM D5199-2012 测量⼟⼯合成物公称厚度的标准试验⽅法 80 中⽂ASTM D5211-1991 对⼆甲苯原料和⼆甲苯 20 中⽂ASTM D5261-2010 测量⼟⼯布单位⾯积质量的标准试验⽅法 50 中⽂ASTM D5291-2010 ⽯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仪器测定法) 130 中⽂ASTM D5289-2012 ⽤⽆转⼦硫化仪测定橡胶性能的标准测试⽅法 120 中⽂ASTM D5293-2017a ⽤冷起动模拟装置测量-10⾄-35发动机油表观粘度的标准⽅法 190 中⽂ASTM D5304-2015 ⽤氧⽓超压评估中间馏分燃料贮存安定性的标准试验⽅法 110 中⽂ASTM D5309-1992 环已烷-999 20 中⽂ASTM D5321-2014 通过直接剪切测定⼟壤-⼟⼯合成材料和⼟⼯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界⾯抗剪强度标准试验⽅法 150 中⽂ASTM D5332-2000 棉纤维长度及长度分布的标准试验⽅法 80 中⽂ASTM D5333-2003 测量⼟壤塌陷潜在可能性的标准试验⽅法 70 中⽂ASTM D5373-2016 测定煤分析样中碳、氢和氮及煤炭分析样中碳的标准试验⽅法 190 中⽂ASTM D5397-2007(R2012) ⽤缺⼝恒拉伸负荷试验对聚烯烃⼟⼯膜的耐应⼒开裂性能评价的标准试验⽅法 100 中⽂ASTM D5402-2006(R2011) 采⽤溶剂擦拭法评估有机涂层耐溶剂性能的标准规程 80 中⽂ASTM D5442-1993(R2013) 使⽤⽓相⾊谱法分析⽯油蜡的标准试验⽅法 100 中⽂ASTM D5443-2014 ⽯油馏分⾄200中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的烃类型分析标准⽅法(多维⽓相⾊谱法) 190 中⽂ASTM D5452-2012 使⽤实验室过滤法测定航空燃料中颗粒污染物的标准试验⽅法 150 中⽂ASTM D5453-2016e1 轻质烃,⽕花点⽕发动机燃料,柴油机燃料及发动机燃料的总硫含量测定标准试验⽅法(紫外荧光法) 180 中⽂ASTM D5470-2017 热导性电绝缘材料热传输特性的标准试验⽅法 130 中⽂ASTM D5542-2004(R2009) 使⽤离⼦⾊谱法分析⾼纯度⽔中痕量阴离⼦的标准试验⽅法 150 中⽂ASTM D5587-2015 梯形法测定织物撕裂强度的标准试验⽅法 120 中⽂ASTM D5596-2003(R2016) ⽤显微镜评定聚烯烃⼟⼯合成材料中碳⿊分散度的标准试验⽅法 70 中⽂ASTM D5602-2011 屋⾯薄膜试样抗静态刺穿性能的标准试验⽅法 80 中⽂ASTM D5607-2008 在恒定法向⼒下实施岩⽯样品的实验室直接剪切强度试验标准试验⽅法 110 中⽂ASTM D5630-2013 塑料中灰分含量测定的标准⽅法 80 中⽂ASTM D5647-2001 ⽤光电仪法测定纱线⽑⽻的标准指南 60 中⽂ASTM D5685-2011 “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压⼒管管件标准规范 90 中⽂ASTM D5705-2014 测量残留燃料油上⽅⽓相硫化氢的试验⽅法 80 中⽂ASTM D5709-2009 ⽯油焦筛析的标准测试⽅法 60 中⽂ASTM D5721-2008(R2013) 聚烯烃⼟⼯薄膜在热风炉中⽼化的标准实施规程 70 中⽂ASTM D5731-2008 测定岩⽯点载荷强度指数以及岩⽯强度应⽤分类的标准试验⽅法 140 中⽂ASTM D5748-1995(R2012) 测定拉伸缠绕膜的抗突出物刺穿性的标准试验⽅法 80 中⽂ASTM D5762-2012 ⽯油和⽯油产品中氮含量的测定⾈进样化学发光法 90 中⽂ASTM D5777-2000(R2011)e1 ⽤于地下勘测的地震折射法使⽤标准指南 210 中⽂ASTM D5778-2012 ⼟壤电⼦摩擦锥和压电静⼒触探试验的标准试验⽅法 240 中⽂ASTM D5783-1995(R2012) 地质环境勘探⽤带⽔基钻流的直接旋转钻机和地下⽔质量监督设备安装的标准导则 100 中⽂ASTM D5797-2007 汽车⽕花点⽕发动机⽤甲醇燃料(M70~M85)标准规范 280 中⽂ASTM D5808-2009a(R2014) 微库仑法测定芳烃及其相关化合物中有机氯化物含量的标准试验⽅法 100 中⽂ASTM D5853-2017a 原油倾点测定的标准试验⽅法 160 中⽂ASTM D5868-2001(R2014) 纤维强化塑胶(FRP)粘结⽤搭接剪切粘合剂的标准试验法 50 中⽂ASTM D5882-2016 深基础低应变冲击完整性测试的标准试验⽅法 120 中⽂ASTM D5885-2015 利⽤⾼压差⽰扫描量热法测定聚烯烃⼟⼯合成织物的氧化感应时间的标准试验⽅法 90 中⽂ASTM D5904-2002(R2017) 通过紫外线、过硫酸盐氧化和薄膜电导率检测对⽔中总碳、⽆机碳和有机碳测定的标准试验⽅法140 中⽂ASTM D5972-2015 航空燃料冰点的标准测试⽅法(⾃动相转换法) 80 中⽂ASTM D5984-2011 ⽤显⾊指⽰剂滴定法对新的和已⽤过的润滑剂中碱值的半定量现场试验的试验⽅法 50 中⽂ASTM D5994-2010(R2015)e1 织物状⼟⼯膜测量芯厚度的标准试验⽅法 80 中⽂ASTM D5997-2015 通过紫外线、过硫酸盐氧化和薄膜电导率检测对⽔中总碳和⽆机碳进⾏在线监测的标准试验⽅法 120 中⽂ASTM D6026-2013 ⼟⼯技术数据使⽤有效数字的标准规程 90 中⽂ASTM D6079-2011 ⽤⾼频往复装置评定柴油润滑性的标准试验⽅法 100 中⽂ASTM D6110-2010 测定塑料凹⼝试样抗夏⽒冲击性能的标准试验⽅法 280 中⽂ASTM D6124-2006(R2011) 医⽤⼿套上残留粉末的标准试验⽅法 80 中⽂ASTM D6147-1997(R2014)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的标准试验⽅法—压缩状态下⼒衰减(应⼒松弛)的测定 110 中⽂ASTM D6198-2001e1 运输包装设计指南 80 中⽂ASTM D6217-2011 通过实验室过滤测定中间蒸馏燃料中微粒污染物的标准试验法 100 中⽂ASTM D6241-2014 使⽤50mm探头测定⼟⼯织物和⼟⼯织物相关产品静态穿刺强度的标准试验⽅法 80 中⽂ASTM D6304-2016e1 ⽤卡尔费歇尔库仑滴定法测定⽯化产品,润滑油及添加剂中⽔分的标准测试⽅法 120 中⽂ASTM D6316-2004 煤和焦炭的固体残渣中总碳的测定,可燃烧碳和碳酸盐碳 60 中⽂ASTM D6317-2015 通过紫外线、过硫酸盐氧化和薄膜电导率检测对⽔中总碳、有机碳和⽆机碳低⽔平测定的标准试验⽅法140 中⽂ASTM D6349-2008 电感耦合等离⼦体原⼦发射光谱测定煤和焦炭及其燃烧残渣中的主要和微量元素 120 中⽂ASTM D6364-2006 (R2011) 测定⼟⼯合成材料短期压缩⾏为的标准试验⽅法 80 中⽂ASTM D6376-2010 通过波长⾊散X射线荧光谱测定⽯油焦中痕量⾦属的试验⽅法 80 中⽂ASTM D6392-2012 测定由热熔法制造的⾮增强⼟⼯膜接缝完整性的标准试验⽅法 80 中⽂ASTM D6414-2006 酸提取或湿法氧化/冷原⼦吸收测定煤和煤燃烧残留物中总汞 80 中⽂ASTM D6429-1999(R2011)e1 地表地球物理学⽅法选择标准指南 150 中⽂ASTM D6489-1999(R2012) 测定⽤防⽔涂料处理过的硬化混凝⼟吸⽔率的标准试验⽅法 50 中⽂ASTM D6526-2012 ⽤⽑细管柱⽓相⾊谱法分析甲苯的标准试验⽅法 100 中⽂ASTM D6554-2000 100%全棉劳动布标准性能规范 80 中⽂ASTM D6560-2012 原油和⽯油产品中沥青质测定(正庚烷不溶物)标准试验⽅法 120 中⽂ASTM D6563-2012 ⽓相⾊谱法分析苯、甲苯、⼆甲苯(BTX)浓缩物的标准试验⽅法 100 中⽂ASTM D6584-2010ae1 ⽓相⾊谱法测定B-100⽣物柴油脂肪酸甲酯中游离⽢油和总⽢油含量的试验⽅法 110 中⽂ASTM D6587-2000 纱线⽀数的标准试验⽅法(⾃动试验仪法) 90 中⽂ASTM D6595-2017 ⽤旋转圆盘电极原⼦发射光谱法测定已⽤润滑油或已⽤液压流体中磨损⾦属和污染物的标准试验⽅法 120中⽂ASTM D6614-2000 纺织织物拉伸性能的标准试验⽅法(CRE法) 70 中⽂ASTM D6637-2015 使⽤单肋或多肋拉伸法测定⼟⼯格栅拉伸性能的标准试验⽅法 100 中⽂ASTM D6667-2010 ⽤紫外荧光法测定⽓态烃和液化⽯油⽓中总挥发硫的试验⽅法 150 中⽂ASTM D6693-2004(2015)e1 测定⾮增强聚⼄烯和⾮增强软质聚⼄烯⼟⼯膜拉伸性能的标准试验⽅法 80 中⽂ASTM D6706-2001(R2013) 测量⼟⼯合成材料在⼟壤中抗拔⼒的标准试验⽅法 100 中⽂ASTM D6717-2001 弹⼒纱线密度的标准试验⽅法(绞纱试样) 60 中⽂ASTM D6720-2001 评价弹⼒纱弹性恢复能⼒的标准试验⽅法(绞纱法) 60 中⽂ASTM D6760-2016 超声波跨孔测试法测定混凝⼟深地基完整性的标准试验⽅法 150 中⽂ASTM D6774-2002 变形纱线卷曲及收缩性能的标准试验⽅法(动态变形纱线试验仪法) 80 中⽂ASTM D6786-2008 ⾃动光学粒⼦计数器测定矿物绝缘油中粒⼦数的标准试验⽅法 60 中⽂ASTM D6797-2002 织物顶破强⼒标准试验⽅法—等速伸长(CRE)钢球顶破试验 60 中⽂ASTM D6817-2013a 刚性聚苯⼄烯⼟⼯泡沫材料的标准规范 80 中⽂ASTM D6906-2012a(R2016) ⽤波长⾊散X射线荧光法测定⾦属基材上钛处理涂层重量的标准试验⽅法 80 中⽂ASTM D6938-2010 ⽤核法测量⼟壤和⼟壤团聚体原地密度及含⽔含量的标准检测⽅法 150 中⽂ASTM D7012-2014e1 不同应⼒和温度状态下完整岩芯试样抗压强度及弹性模数的标准试验⽅法 190 中⽂ASTM D7111-2016 通过感应耦合等离⼦体原⼦发射光谱法(ICP-AES)来测定中间馏分燃料中痕量元素的标准试验⽅法 190 中⽂ASTM D7213-2015 ⽤⽓相⾊谱分析法测定⽯油馏分(沸程为100~615)沸程分布的标准试验⽅法 260 中⽂ASTM D7042-2014 采⽤斯塔宾格粘度计测定液体动⼒粘度和密度(及计算运动粘度)的标准试验⽅法 160 中⽂ASTM D7049-2004(R2010) ⼯作场所⾦属切削液⽓溶胶含量的标准测试⽅法 80 中⽂ASTM D7091-2013 涂覆于⿊⾊⾦属的⽆磁涂层和涂覆于有⾊⾦属的⽆磁和不导电涂层的⼲膜厚度的⽆损测量规程 90 中⽂ASTM D7180-2005(R2013)e1 ⼟⼯技术项⽬⽤膨胀聚苯⼄烯(EPS)⼟⼯泡沫的使⽤标准指南 60 中⽂ASTM D7209-2006 废物减少、资源回收以及使⽤再⽣聚合物材料和产品的标准指南 150 中⽂ASTM D7263-2009 实验室测定⼟壤试样的密度(单位重量)标准⽅法 100 中⽂ASTM D7307-2006(R2016) 热塑性交通标志材料取样的标准规程 70 中⽂ASTM D7396-2014 为涂漆制备新的连续锌涂层(镀锌)钢表⾯的标准指南 60 中⽂ASTM D7500-2015 ⽤⽓相⾊谱分析法测定馏分和润滑基油(沸程为100~735)沸程分布的标准试验⽅法 280 中⽂ASTM D7504-2018 ⽤⽓相⾊谱分析和有效碳数法测定单环芳⾹烃中痕量杂质的标准试验⽅法 190 中⽂ASTM D7582-2012 通过宏观热重量分析进⾏煤炭和焦炭的⼯业分析的标准试验⽅法 120 中⽂ASTM D7621-2014 通过快速液相萃取测定燃油中硫化氢的标准测试⽅法 140 中⽂ASTM D7639-2010(R2014) ⽤X射线荧光法测定⾦属基材上锆处理涂层重量或厚度的标准试验⽅法 80 中⽂ASTM D7671-2010e1 银⽚试验法测试汽车⽕花点⽕式发动机燃料对银的腐蚀作⽤的标准试验⽅法 100 中⽂ASTM D7739-2011(R2016) 使⽤⽯英晶体微天平测量热氧化安定性的标准实施规程 100 中⽂ASTM D7869-2017 交通⼯具涂料⽤增强灯和⽔暴露的氙弧辐射试验标准规程 180 中⽂。
ASTMD压缩永久变形中文版

A S T M D压缩永久变形中文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编号:D 395-03橡胶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压缩永久变形1此项标准在固定编号B 117下发布,紧随编号的数字表示标准采纳的年度,如果是修正,数字表示最后一次修正的年度。
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最后一次重申批准的年度。
上标表示自最后一次修正或重申批准以来的编辑改动。
此项标准已被批准供美国国防部下属机构使用。
1范围1.1本测试方法测试应用中会在气体或液体媒介中承受压力的橡胶。
本测试方法特别适用于在机械固定器件,减震器,封条中使用的橡胶。
本测试方法包含以下两种方法:1.2测试方法可以选择,但是应考虑用于与测试结果关联的实际情况下使用的橡胶的性质。
除非在具体的规范中有其他规定,应使用测试方法B。
测试方法B不适用于硬度大于90IRHD的硫化橡胶。
以国际单位(SI)为单位的数值应被认为是标准。
在括号内的数值起参照作用。
此项标准不包括与其应用有关的所有的安全隐患。
此项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建立合适的安全健康规范以及决定法规限制是否适用2 参考文件ASTM标准2:D1349 橡胶规范---测试的标准温度D 3182D 3183D 3767D 4483E 145---------------------------------------1此测试方法属于ASTM D 11橡胶委员会的工作范围,是其下属物理测试子委员会的直接责任。
目前的版本在批准,出版。
原始的版本在1934年批准。
上一个版本在2003年批准,编号为D395-03.2如需参照ASTM 标准,访问ASTM网站,. 如需要《ASTM标准年鉴》的内容信息,浏览ASTM网站的标准索引页。
3 测试方法概要用挠力或规定的力压缩试样,并在规定的温度下保持规定的时间。
在试样在合适的装置内,在规定的条件下经过特定时间的压缩变形后,取出试样,等待30分钟,测量试样的残留变形。
原油蒸馏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

原油蒸馏标准试验方法ASTM D2892-98a(15层理论塔盘塔) 该标准固定编号为D2892;紧跟在编号后的数字是首次采用或最后一次修订的年份。
括号内的数字是上次重新批准的年份。
小写希腊字母ε表示自上次修订或重新批准以来的编辑变化。
1.适用范围1.1本试验方法说明了稳定原油蒸馏到最终切割温度400℃AET(相当于大气压下的温度)的程序。
本试验方法采用14-18层理论塔盘的分馏塔,回流比为5:1。
指定了必须设备的性能要求。
以简单表格形式列出了一些典型的可用仪器。
本试验方法是一个效率和时间平衡的折衷方法,便于实验室之间蒸馏数据的比较。
1.2本试验方法详细讲述了生产液化气、馏份油和标准质量的渣油的程序以及测定上述馏份的质量和体积收率。
用上述数据画出质量百分数相对于温度的曲线。
蒸馏曲线列出实验条件:15/5(15层理论塔盘塔,回流比5:1)或实沸点。
1.3除了液化石油气、非常轻的石脑油和初馏点高于400℃的馏份外,本试验方法也适用于其它石油混合馏份。
1.4本试验方法包括下列附录:1.4.1 附录A1-蒸馏塔效率测定方法。
1.4.2 附录A2-蒸馏塔动态藏量测定法1.4.3 附录A3-蒸馏塔热损失测定法(静态)1.4.4 附录A4-确定测温计位置的方法1.4.5 附录A5-温度响应时间测定法1.4.6 附录A6-检测器标定规程1.4.7 附录A7-回流分配阀确定法1.4.8 附录A8-含水原油试样脱水方法1.4.9 附录A9-观测到的气温转变成大气压下的气温方法1.4.10附录A10-性能考核规程1.5以国际单位制表示的值是标准值,括号内值只用于提供信息。
1.6本标准并没有讲到所有安全注意事项,如果有,也只是与使用有关。
在使用前建立适当的安全和健康规程并确定规程的适用性是标准使用者的责任。
具体使用注意事项见第9节。
2.可引用的标准2.1 ASTM标准D941 用Lipkin Bicapillary比重瓶测定液体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方法D1217 用Bingham比重瓶测定液体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方法D1298 用密度计测定原油和油品的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方法D2427 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汽油中的C2-C5烃D4052 用数字密度计测定液体的密度和相对密度D4057 石油和油品采样法D4177 石油和油品自动采样规程3.专有名词3.1 定义3.1.1 绝热-在塔的整个长度内没有大的热量增加或损失的状态3.1.1.1 讨论-当蒸馏混合物时,例如原油,沿着塔向下通常回流比增加。
ASTMD剥离强度测试标准中文版

ASTMD剥离强度测试标准中⽂版压敏胶带剥离强度测试标准1. 范围1.1 这些测试⽅法主要⽤于压敏胶带剥离强度的测试。
1.1.1 ⽅法 A:单⾯胶从标准钢板或其他类似表⾯的平板上180°剥离的测试⽅法。
1.1.2 ⽅法B:单⾯背衬胶粘性的测试⽅法。
1.1.3 ⽅法C:双⾯胶与标准钢板粘性的测试⽅法。
1.1.4 ⽅法D:单⾯胶或双⾯胶与离型纸的粘性的测试⽅法。
1.1.5 ⽅法E:⽆基材胶带与标准钢板的粘性的测试⽅法。
1.1.6 ⽅法F:单⾯胶与标准钢板90°剥离的测试⽅法。
1.2 这些测试⽅法是给定压敏胶带粘性测试的统⼀评定⽅法,这评定可以针对⼀卷,两卷之间或⼀批。
1.3 不同的基材和(或)胶质都会影响测定结果,因此,这些⽅法不适⽤不统⼀的胶质。
1.4 这些测试⽅法不适⽤于⼀些相对硬质的基材、衬⾥或在低强度下⾼粘性背胶的测试。
这些特性对测试结果有很⼤的影响,因⽽不能真正代表粘⼒。
1.5 测试数值⽤ IS 或英⼨—磅做为单位,在每个单位系统中数值的规定都是不同的,因此,每个系统必须使⽤⾃⼰的单位。
1.6 这些标准没⽤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的所有安全隐患。
标准使⽤者有义务去建⽴⼀个安全健康的操纵规则。
4. 测试⽅法概要4.1 ⽅法 A——单⾯胶 180°剥离——⽤可控压⼒把胶带粘贴到标准测试板上。
测试时,以恒定的速度180°⾓从测试板上剥离。
4.2 ⽅法 B——单⾯背衬胶的粘性——胶带式样⼀粘贴到测试钢板上,取另⼀式样粘贴到式样以的背⾯,然后按⽅法A 进⾏测试。
4.3 ⽅法C——双⾯胶4.3.1 表⾯粘性——把双⾯胶的正⾯贴到不锈钢板上,衬⾥⾯朝外。
撕去衬纸,贴⼀层 0.025mm(0.001in)的聚酯薄膜,接下来按⽅法A 进⾏测试。
4.3.2 衬⾥粘⼒——在双⾯胶的正⾯贴上0.025mm 的聚酯薄膜,然后撕去衬纸贴到不锈钢板上。
接下来的测试同⽅法A。
4.4 ⽅法 D——测试离型纸胶带(单⾯或者双⾯)的粘性——把胶带粘贴到测试钢板上,衬⾥⾯朝外。
ASTM D 中文版

有机涂料对迅速形变效应(冲击)的抵抗力的标准试验方法1.范围1.1 这个试验方法覆盖了一个步骤通过冲击使一个涂料薄膜和它的基底迅速变形来评估形变的影响。
1.2 这个试验方法应该被限制在一个实验室中进行,因为本方法测量的数值等级重现性差。
当用排名代替数字的数值时,实验室之间的协议被改进。
1.3 同本标准应用有关的一切安全问题不是本标准的重点。
本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在应用前建立适宜的安全,卫生规程以及确定允许限定值的适用范围。
2.参考文献2.1 ASTM标准:D 609 为测试油漆、清漆,转化涂料和交联涂料产品准备的冷轧钢板的训练D 823 为在试验板上产生油漆、清漆和交联涂料产品的相同厚度薄膜的训练D 1186 测量一个铁制基板上非磁性干膜厚度的非破坏性测量方法3.术语3.1 对这标准特定术语的描述:3.1.1 耐冲击,涂料经过强烈打击英寸-磅(千克-米)的数目在变形的涂层中生产的裂痕。
4. 试验方法的摘要4.1 试验中的有机涂料应被涂到合适的金属薄板上。
当涂料已经处理好之后, 一个标准砝码从一定的距离投放,通过冲头的敲击使涂料和基底变形。
压痕可能是凸起或凹陷的。
通过逐渐地增加砝码的投放高度,通常发生失败的点就能被确定。
薄膜通常会因为开裂而失效,这通过使用放大镜,涂抹硫酸铜溶液(CuSO4)于钢板上,或针孔检测器的使用能看得更清楚。
5.重要性和使用5.1 涂料基底的损坏受制于产品的制造商和它们的使用者。
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这个耐冲击性试验方法已经被发现在预测有机涂料的抗冲击开裂能力是有效的。
6.工具6.1 试验仪器,有一个垂直导管引导的圆筒形砝码的冲击试验板。
6.1.1 导管,24至48英寸(0.6至1.2米) 长垂直地安装于一个基板上。
导管的一侧开有一个狭长的槽来引导圆筒形砝码在导管中运动。
沿着槽的刻度以英寸-磅为单位。
基板被装配以便一个薄平板能在导管下面2英寸(50毫米)处插入。
6.1.2 砝码,金属圆柱体,被制造为适合安装进导管。
ASTM D92 指导书

ASTMD92-05a测定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指导书1范围1.1本方法适用于用手动和自动克利夫兰开口杯仪器测定石油产品的闪点和燃点。
1.322.1速升温。
烧53意义3.13.23.33.43.5燃点衡量样品维持燃烧倾向的指标。
4仪器4.1克利夫兰开口闪点仪(手动)----由试杯、加热片、火焰点火杆、加热炉及其它支持附件组成。
4.2克利夫兰开口闪点仪(自动)----自动完成本文第9章操作的自动闪点测定仪。
4.3温度测量单元----玻璃温度计或电子型(如电阻或热偶)温度测量仪,温度测量仪的温度显示值应与水银体温计相同。
5试剂和材料5.1清洗溶剂---用于除去试验杯上的样品和干燥试样杯,常用溶剂是甲苯和丙酮。
6取样6.1按GB?T4756采样。
6.2每次试验需至少70ml样品。
6.3若果不注意导致挥发性材料损失,可能会导致闪点偏高,因此避免不必要打开容器除非样品温度低于闪点56℃以上,否则不要做样品转移,只要可能,样品应低温储存并尽早完成闪点测试。
6.4样品不能储存在气体能够渗透的容器中,避免挥发性材料透过容器壁扩散。
泄露容器中的样品6.56.6小于56期闪点6.777.17.27.3。
7.4和测试火焰扫过的弧(或线)相垂直的直径上,并在点火器臂的对边。
7.5根据仪器说明书校准、检查和操作仪器。
8校准和标准化8.1采用自动仪器时,根据说明书调整闪点检测系统。
8.2根据仪器生产商的说明书校准温度测量装置。
8.3用有证标准物质(CRM)每年验证仪器性能至少一次,即按本方法8.4验证仪器性能后,测定闪点二级工作标样(SWS),这一工作经常进行。
8.5如果闪点不在8.3和8.4所述范围,检查仪器及其操作,特别是温度测量器具的安装、点火方式和加热速率。
调整后严格按第11章操作,测定新的样品。
9步骤9.1手动仪器9.1.1将试样装人试验杯中,使弯月面的顶部恰好到装试样刻线,试杯放置在加热盘中央。
试杯和试样温度在预期闪点前至少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TM D92-05a 测定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指导书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用手动和自动克利夫兰开口杯仪器测定石油产品的闪点和燃点。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除燃料油外开口闪点高于79℃而低于400的所有石油产品。
本方法采用SI单位。
2 方法概要
把试样装人试验杯至规定的刻线。
先迅速升高试样的温度,然后缓慢升温。
当接近闪点时,恒速升温。
在规定的温度间隔,以一个小的试验火焰横着越过试验杯,使试样表面上的蒸气闪火的最低温度,作为闪点。
如果需要测定燃点,则要继续进行试验,直到用试验火焰使试样点燃并至少燃烧5秒钟的最低温度,作为燃点。
3 意义
闪点是衡量样品在实验室的控制下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趋势的指标,是评估材料易燃危险的若干项目之一。
闪点用于运输和安全法规中界定易燃,可燃材料及其分级。
闪点表征在相对非挥发性或非易燃性材料中混入挥发性和易燃材料的可能,例如发动机油试样闪点非正常偏低表明汽油的存在。
本方法仅用于测量和描述在实验室控制的加热和点火条件下材料、产品或组件的特性,不能用来描述或评价材料、产品或组件在实际火灾条件下的着火或危害风险。
然而,本方法的测试结果可作为最终用途的火灾危险评估的参考因素。
燃点衡量样品维持燃烧倾向的指标。
4 仪器
4.1克利夫兰开口闪点仪(手动)----由试杯、加热片、火焰点火杆、加热炉及其它支持附件组成。
4.2克利夫兰开口闪点仪(自动)----自动完成本文第9章操作的自动闪点测定仪。
温度测量单元----玻璃温度计或电子型(如电阻或热偶)温度测量仪,温度测量仪的温度显示值应与水银体温计相同。
5 试剂和材料
清洗溶剂---用于除去试验杯上的样品和干燥试样杯,常用溶剂是甲苯和丙酮。
6 取样
按GB?T4756采样。
每次试验需至少70ml样品。
若果不注意导致挥发性材料损失,可能会导致闪点偏高,因此避免不必要打开容器除非样品温度低于闪点56℃以上,否则不要做样品转移,只要可能,样品应低温储存并尽早完成闪点测试。
样品不能储存在气体能够渗透的容器中,避免挥发性材料透过容器壁扩散。
泄露容器中的样品不能保证结果可靠。
轻质烃类如丙烷、丁烷会以气态形式存在,在取样和给试杯冲填样品的过程中损失而不能检测到,溶剂萃取加工的重质渣油和沥青尤其典型。
特别粘稠的样品在试验前可适度加热使之流动,但不能过度。
试样温度与其预期闪点之差一旦小于56℃,绝不能加热,如果样品已己加热炒锅这一限值,在转移样品前,现将样品冷却到其预期闪点56℃以下的温度。
注:加热过程中容器保持密封状态。
样品含溶解水或游离水时用氯化钙或经定量滤纸过滤脱水,也可插入吸收棉脱水。
非常粘稠样品过滤前科适度加热至能流动,但加热时间不能过长,温度与预期闪点之差大于56度。
注:怀疑含挥发性成分的样品不能按和处理。
7 仪器准备
仪器安装在桌面上。
仪器房间无空气流动或放置在箱格内,试验在通风橱或其他可控通风的地方进行。
用清洗溶剂洗净油迹及其它上次试验残留的微量胶质或残留物,若果有碳渣存在,可用精细的钢丝棉清除,确保试杯完全干净和干燥才能继续使用。
必要时,可用水冲洗试验杯,并在明火或加热板上于燥几分钟除去痕迹的溶剂和水分。
使用前应将试脸杯冷却到预期闪点前至少56。
垂直安装温度测量装置,装置与杯内底相距6.40.1mm,处于杯中心和杯壁间的直径中点,和测试火焰扫过的弧(或线)相垂直的直径上,并在点火器臂的对边。
根据仪器说明书校准、检查和操作仪器。
8 校准和标准化
采用自动仪器时,根据说明书调整闪点检测系统。
根据仪器生产商的说明书校准温度测量装置。
用有证标准物质(CRM)每年验证仪器性能至少一次,即按本方法11.1.10测定闪点,按作大气压修正,所得结果与标准值之差应在附表范围内。
验证仪器性能后,测定闪点二级工作标样(SWS),这一工作经常进行。
如果闪点不在和所述范围,检查仪器及其操作,特别是温度测量器具的安装、点火方式和加热速率。
调整后严格按第11章操作,测定新的样品。
9 步骤
手动仪器
9.1.1 将试样装人试验杯中,使弯月面的顶部恰好到装试样刻线,试杯放置在加热盘中央。
试杯和试样温度在预期闪点前至少56℃。
如果注人试验杯中的试样过多,则用移液管或其他适当的工具取出多余的试样; 如果试样沾到仪器的外边,则倒出试样,洗净后再重装。
用刀或其他合适的工具要除去试样表面卜的空气饱或泡沫。
若果在试验的最终阶段仍有泡沫,则终止试验,数据作废。
9.1.2 固体材料不能装入试杯。
固体或枯稠的试样应在注人试样杯前先加热到能流动,但加热时的温度不应超过试样预期闪点前56℃。
9.1.3 点燃试验火焰,并调节火焰直径到~4.8mm左右。
如仪器上安装着金属比较小球,则与金属比较小球直径相同。
9.1.4 初始加热时,试样的升温速度为每分钟5~17`C 。
当试样温度到达预期闪点前56℃时,减慢加热速度,控制升温速度,使在闪点前约最后28℃时,为每分钟5~6 *C。
9.1.5 在预期闪点前28℃时,开始用试验火焰扫划,温度计上的温度每升高2C ,就扫划一次。
试验火焰须在通过温度计直径的直角线上划过试验杯的中心。
用平稳、连续的动作扫划,扫划时以直线或沿着半径至少为150mm的周围来进行。
试验火焰的中心必须在试验杯上边缘面上2mm以内的平面上移动,先向一个方向扫划,下次再向相反的方向扫划。
试验火焰每次越过试验杯所需时间约为1±。
9.1.6 预期闪点前28℃,小心避免快速的走动或附近的空气流动干扰杯内的蒸气。
9.1.7 预期闪点前28℃内,如果试样上面仍有泡沫,应中断操作,结果作废。
9.1.8 特别注意试验点火的细节,控制火焰尺寸、升温速率和火焰划过试样的速度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9.1.9 如果不能预测样品闪点,试样倒入试杯的温度不超过50℃,如果试样需要加热以转移到试杯时,试杯预先加热到同一温度。
按要求点火,升温5首次点火,以5~6 *C/min速率升温,每2*C点火一次,直至出现闪点。
注:测定闪点后,在取新鲜样品按标准模式重新测定。
9.1.10 记录观察到试杯内明显闪火时的温度作为闪点。
9.1.10.1 当出现大的火焰并迅速扩散至整个试样液面即为闪点。
9.1.11 不要把实际闪点出现前,点火时在试脸火焰周围产生的淡蓝色光环或焰球变大认作闪点。
9.1.12 如果预备试验或第一次点火即出现闪点(),则中断操作,结果作废,用新鲜试验重新试验。
第一点火温度必须在闪点前至少28℃。
9.1.13 仪器温度冷却到安全温度(低于60℃),按仪器说明书取杯和清洗试杯。
9.1.14 要测定燃点,在出现闪点后,继续以5~6 *C/min速率升温,试样每升高2℃就扫划一次火焰,直到试样着火,并能连续燃烧不少于5秒钟,此时此次点火时的样品温度作为燃点。
9.1.15 仪器温度冷却到安全温度(低于60℃),按仪器说明书取杯和清洗试杯。
自动仪器
9.2.1 自动仪器能够完成的操作步骤,包括加热速率控制、点火、闪点或燃点(含二者)检测和记录。
9.2.2 将试样装人试验杯中,使弯月面的顶部恰好到装试样刻线,试杯放置在加热盘中央。
试杯和试样温度在预期闪点前至少56℃。
如果注人试验杯中的试样过多,则用移液管或其他适当的工具取出多余的试样。
如果试样沾到仪器的外边,则倒出试样,洗净后再重装。
用刀或其他合适的工具要除去试样表面卜的空气饱或泡沫。
若果在试验的最终阶段仍有泡沫,则终止试验,数据作废。
9.2.3 固体材料不能装入试杯。
固体或枯稠的试样应在注人试样杯前先加热到能流动,但加热时的温度不应超过试样预期闪点前56℃。
9.2.4 点燃试验火焰,并调节火焰直径到~4.8mm左右。
如仪器上安装着金属比较小球,则与金属比较小球直径相同。
9.2.5 根据仪器说明书启动仪器,仪器自动完成步骤。
10 计算
观察和记录试验时环境大气压,大气压力偏离时,按下式修正闪点或/和燃点:
修正值=C+() (1)
式中:
C---观测闪点,℃。
K---环境大气压,kPa。
将修正后的闪点或/和燃点圆整至1℃并记录。
11 报告
报告修正后的闪点或/和燃点,方法号ASTM D92
12 精密度和偏差
重复性---同一操作者,用同一台仪器重复测定两个试验结果之差,95%概率下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闪点8℃
燃点8℃
再现性---由两个实验室提出的两个独立结果之差,95%概率下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闪点1 8C
燃点14℃
偏差---闪点和燃点由本法定义,因此无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