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名家散文中的童年情节

合集下载

名家散文中的童年情节

名家散文中的童年情节

名家散文中的童年情节散文是反映作家亲身体验与心灵感悟,融入了作者个人情感、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自我”的文体。

名家的散文创作,多为记景抒情、闲情轶事、读书札记、怀人念旧之文。

名家已然是成人,每个成人曾经都是孩子,在他们的笔下,总有割舍不断的“赤子之心”情怀。

念童年喜乐,忆儿时趣事,许多名家在散文作品中缓缓地抒发着他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感怀与念想。

赤子之心:周作人周作人的自编文集《自己的园地》中有几篇散文,虽带有文艺批评的性质,但其中流露出的童年情结令人动容。

他的情结,不仅仅是对自己童年的回忆,而有更深的对于孩子的关爱和对儿童文学未来发展的思量。

第十四篇中,周作人欣喜于对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阅读,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又是一部‘绝妙之文’,就是大人——曾经做过小孩子的大人,也不可不看,看了必定使他得到一种快乐。

”他感叹“世上太多的大人虽然都亲自做过小孩子,却早失了‘赤子之心’”,周作人站在一个童心尚存的成人角度,对那些忘却了自己儿童时代的成人发出了悲悯的慨叹、呼吁童心的回归。

“我近来很感到儿童剧的必要。

”周作人深深体会到儿童游乐中,文学熏陶美育的重要性,“这个理由,只要回想自己儿时的经验便可明白了。

”他在《儿童剧》一文中回忆起十二岁时往三味书屋读书时候的事情。

周作人的家到私塾隔着的十户人家中,有个养着一只山羊的头大身矮的主人,私塾里有个身长头小比例不和谐的同学,还有一个吸**的耸着两肩的长辈。

他们都是些身体有异样、不协调的人,孩子对于异常的形象是很敏感、好奇的,于是周作人和玩伴们便把他们拿来戏剧化,在院子里扮演日常的童话剧。

虽然是随意的嬉戏,但却“使幼稚的心能够建筑起空想的世界来,慰藉那忧患寂寞的童年”,很令人怀念。

周作人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游戏中,深感缺憾,他希望“有美而健全的儿童剧本出现于中国”,能使现在的孩子在院子里扮演浪漫的故事,享受他们应得的快乐。

周作人也关注儿童的玩具,在他的个人回忆中,“不曾弄过什么好的玩具”。

名家写童年生活的散文

名家写童年生活的散文

名家写童年生活的散文名家写童年生活的散文1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农历),在别人正吃中午饭的时候,一个女娃哇哇哭着地来到了这个世界,这就是本人。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自懂事开始,就是整天跟着姐姐们到处去耍,不是留着男孩头就是剃光头,好搞笑吧?当时村里有些人家养着火鸡,它们经常跑到靠屋的田边杂草堆里下蛋,我们就躲在一边,等那鸡一出来,大家就往那冲,跑第一的那蛋就归谁了,这就是童年时候的赛跑。

荷花的季节,我们会作伴去采花或摘荷叶当伞,那些漂亮的荷花总是躲到池塘的中间,害得我们还要下水去,又怕被蚂蝗盯上,拿到手后,有好几次都被那些主人追赶,追骂到家门口,更少不了家里的一顿棍板饭。

夏天,是我们游泳的天地。

村旁的那个池塘,就是我们的水上乐园。

开始不会游泳的就学着在水里憋气,把整个头都往水里冲。

个个都会游后就开始比赛,累了就用毛巾在边沿的水草里抓小虾与小鱼。

有一次,堂姐膝盖上有条黑黑的东西,好像是泥秋,大家都抢着去抓,一摸才知道是蚂蝗,最后都围着她猛泼水,直到那蚂蝗不见才停下来。

在那个池塘里,为了抢地盘,还与男孩子们约好晚上在晒谷场上打架,谁赢谁就是那里的主人。

整天泡在水里,连饭都不肯回家吃,管我们的奶奶总是气得把我们的衣服拿回家去,害得我们最小的只能光着身子回去偷衣服。

到了秋冬天,田里就开始有西红柿,我们这帮小鬼就在晚上的八九点出发了,不敢拿手电筒,摸黑地跑到那里,摸到大的,不管是绿的还是红的,摘了就跑,根本没想到会有蛇或是喷了农药。

然后拿到自家米缸的最下层去闷熟。

那个时候,有电视的家庭是最热闹的,因为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跑到那里去占位置,虽然我们小孩子看不懂,可是却喜欢看那里面的人头,觉得特别奇怪,怎么会有人出现在里面?真的好神奇。

村里面的那个林子,简直就是我们的藏身所与游乐园。

喜欢在那里用两条绳子与板登绑在一起当秋千,晃着晃着,有时候连人带登的就被飞甩在地上,不怕死的又重来,简直是一支敢死队的模样。

村里有谁家入宅,我们这帮小布点就会早早地睡早早地起来,为的就是去那里吃糖粥,感觉粘粘的,特别好吃,平常家里是很少吃到的。

名家笔下的童年趣事片段

名家笔下的童年趣事片段

名家笔下的童年趣事片段
鲁迅非常珍惜时间。

他在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帮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

他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

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所以时间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他一生多病,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丰子恺散文《童年》 [白象经典散文]

丰子恺散文《童年》 [白象经典散文]

丰子恺散文《童年》[白象经典散文]生产队一起有十九条牛。

小宝哥哥家现在的屋基,以前就是一座大大的牛笼,稻草的屋檐里住满了麻雀的子孙。

老牯子、弯腘(角)、黑嘴和白象合伙住在一起。

五六十公分厚的土蛮墙,门两边凿着斜槽,一米四五的杨树杆子管着四个家伙。

不过基本不用,依旧是牛索系在牛桩上,脱了鼻子跑掉,吃树吃稻吃菜,时常发生。

坟茔改造而成的十几亩大生产队晒场北面一排住着八个家伙,它们都有威武的名字,只是说起来啰嗦拗口,普通话也不好表达。

我们小伙伴给他们起的外号更多,以致流氓透顶,现在想起来都有些脸红。

晒场的东面有四个超级茅缸,茅缸的东面又是一排牛笼,住着六个家伙。

它们都是水牛。

还有一条是个黄种,与众不同,八字腘直短尖,她单独住在村复式班学校边,脖子下拖着长长的皮条。

六八年、六九年、七零年,生产队一起出生十九个孩子,命中注定我们猴鸡狗就是放牛娃。

有人打赌它不会水,我们都觉得该测试测试。

色货非常生气,怎么都不肯下水,瞪着一对红瞳仁,低下头,腘对着我们,要和我们动粗。

我们七八个小土匪般的红小兵,悄悄站在它的侧面,一二三,一推,轰的一声,黄逼掉到老淹潒里。

我们拿着各种各样的私家制牛法宝(鞭子)恐吓她,不许它上岸。

色货黄一看架势,掉头向梅格滩游去,二巴(嘴巴尾巴)竖起来,动作果敢。

从那天起我知道黄牛比水牛更爱惜尾巴。

那时我们还不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小伙伴们很失望:沙牛逼也配会水!第一次骑牛大概三四岁时,父亲从八零三钻探队辞职回家务农后赶上管理柴油机发电照明这项高科技工作,或许工作量太轻,生产队又给他个饲养白象的任务。

白象通体雪白,温顺通人性。

数不清的早上我被从梦里抓出来,放在羊毛一样的背上,双手攥住脊毛提心吊胆,害怕永远不平的乡路把我甩下来。

好几回还是掉下来了,老白象的偶蹄却如同猫爪子按在我柔弱瘦小的某个部位,然后抬起来,等我滚出去。

父亲凶神恶煞的麻子脸和鞭子,像雷公一样怒视着老白。

老白很委屈,打个响鼻,低下头我迅速爬到牛头上。

描写童年的名家文章

描写童年的名家文章

描写童年的名家文章
以下是5个描写童年的名家文章及其出处意思赏析:
- 《匆匆》节选——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段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自然界周而复始的规律,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 《背影》节选——朱自清:“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段话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父亲买橘子的场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留恋。

-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段话用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鲁迅:“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

童年趣事名家散文800字

童年趣事名家散文800字

童年趣事名家散文800字【篇一:童年趣事名家散文800字】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色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而如今我的手上还握着那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也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 记得小时侯,我家院子里种着一棵和我出生时一起种的桔树,我经常拿小刀在树干上刻了个记号,天天去测量自己是否长高.看着一条条横线,我真盼望快快长高.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自己比那记号矮了。

天啊!难道我倒着长了?我心里害怕极了,连忙跑去问妈妈: 妈妈,为什么别的小伙伴都长高了,我怎么变矮了? 妈妈忙放下身边的活,把我放在椅子上问: 为什么这么说啊! 我忙跳下椅子,拉住妈妈的手,把她拉到院子里指着说: 我天天用小刀在树上刻我的身高,可是我今天来刻却在以前刻的横线下面了. 我边说边在树上指出那两条横线.妈妈听...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色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而如今我的手上还握着那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也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记得小时侯,我家院子里种着一棵和我出生时一起种的桔树,我经常拿小刀在树干上刻了个记号,天天去测量自己是否长高.看着一条条横线,我真盼望快快长高.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自己比那记号矮了。

天啊!难道我倒着长了?我心里害怕极了,连忙跑去问妈妈: 妈妈,为什么别的小伙伴都长高了,我怎么变矮了?妈妈忙放下身边的活,把我放在椅子上问: 为什么这么说啊! 我忙跳下椅子,拉住妈妈的手,把她拉到院子里指着说: 我天天用小刀在树上刻我的身高,可是我今天来刻却在以前刻的横线下面了. 我边说边在树上指出那两条横线.妈妈听了我的话,又看了看树,沉默了两分钟后就莫名其妙的大笑起来,笑得都直不起腰来,眼泪都出来,拍了拍傻呆呆看着她的我的头说: 傻瓜,不是你矮了,是树高了,以后可别做这种傻事喽。

”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矮了,而是树高了.之后我又高高兴兴去找小鸡玩耍,真不知道自己又会对小鸡干出什么傻事.......【篇二:童年趣事名家散文800字】。

童年趣事散文(精选28篇)

童年趣事散文(精选28篇)

童年趣事散文童年趣事散文什么是散文散文,汉语词汇。

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

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

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童年趣事散文(精选28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趣事散文(精选2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童年趣事散文1清粼粼的小溪边,浅滩旁,茂密的水草碧幽幽的,随风摆动。

小红虾就藏在那里面,悄悄地觅食。

看不见身子,只有两条细长的胡须在水面上探寻,要仔细看,才能发现。

不用钓钩,不用抄网,用半截线绳拴上蚯蚓,或者鸡肠子、肉条什么的,有腥味的东西就行,或拴在竹棍上,或直接将线绳缠在手上,都可以。

伸进水里面,上下轻轻地拉动,吸引小红虾来捕食。

只要小红虾看见了,就会用前面的两只大钳子夹住,不落地就死也不会松开。

夏天里,我们小伙伴们相约了,去河边专抓小红虾。

那时间没有塑料桶,就端上脸盆。

用不了多大功夫,就会抓上多半脸盆。

那时间缺油,没法油炸爆炒,就洗刷干净,掏掉赃物,撒上盐,用纸一个个包起来,再糊上和好的泥巴,放进炉膛里,把泥巴烤干就熟了。

摔碎干泥巴,打开纸包,就会闻到一股清香。

小红虾壳多肉少,不图饱餐,也就是吃个味道,但更多的是一种情趣,一份喜悦。

捞鳅鱼,我们小时候捕捞的鳅鱼,不是泥鳅,是一种生活在小溪里不钻泥地的鱼,其形状、个头却与泥鳅极为相似,所以当地人都管这种鱼叫鳅鱼,也有叫狗鱼的,因为它的头特别像狗头。

鳅鱼没有鱼漂,故而不大进行长距离的远游,而且游动速度也比有鳞鱼慢。

沈从文、林语堂、舒婷等名家笔下的童年

沈从文、林语堂、舒婷等名家笔下的童年

沈从文、林语堂、舒婷等名家笔下的童年儿童节,回忆童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童年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更是充满无限回忆的。

今日儿童节,读一读沈从文、丰子恺、林语堂、季羡林等大师名家笔下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在优美文字中回忆儿时,重返童年。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最欢喜天上落雨,一落了小雨,若脚下穿的是布鞋,即或天气正当十冬腊月,我也可以用恐怕湿却鞋袜为辞,有理由即刻脱下鞋袜赤脚在街上走路。

但最使人开心事,还是落过大雨以后,街上许多地方已被水所浸没,许多地方阴沟中涌出水来,在这些地方照例常常有人不能过身,我却赤着两脚故意向深水中走去。

若河中涨了大水,照例上游会漂流得有木头、家具、南瓜同其他东西,就赶快到横跨大河的桥上去看热闹。

桥上必已经有人用长绳系了自己的腰身,在桥头上呆着,注目水中,有所等待。

看到有一段大木或一件值得下水的东西浮来时,就踊身一跃,骑到那树上,或傍近物边,把绳子缚定,自己便快快地向下游岸边泅去,另外几个在岸边的人把水中人援助上岸后,就把绳子拉着,或缠绕到大石上大树上去,于是第二次又有第二人来在桥头上等候。

我欢喜看人在洄水里扳罾,巴掌大的活鲫鱼在网中蹦跳。

一涨了水,照例也就可以看这种有趣味的事情。

照家中规矩,一落雨就得穿上钉鞋,我可真不愿意穿那种笨重钉鞋。

虽然在半夜时有人从街巷里过身,钉鞋声音实在好听,大白天对于钉鞋我依然毫无兴味。

若在四月落了点小雨,山地里田塍上各处全是蟋蟀声音,真使人心花怒放。

在这些时节,我便觉得学校真没有意思,简直坐不住,总得想方设法逃学上山去捉蟋蟀。

有时没有什么东西安置这小东西,就走到那里去,把第一只捉到手后又捉第二只,两只手各有一只后,就听第三只。

本地蟋蟀原分春秋二季,春季的多在田间泥里草里,秋季的多在人家附近石罅里瓦砾中,如今既然这东西只在泥层里,故即或两只手心各有一匹小东西后,我总还可以想方设法把第三只从泥土中赶出,看看若比较手中的大些,即开释了手中所有,捕捉新的,如此轮流换去,一整天仅捉回两只小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散文中的童年情节
散文是反映作家亲身体验与心灵感悟,融入了作者个人情感、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自我”的文体。

名家的散文创作,多为记景抒情、闲情轶事、读书札记、怀人念旧之文。

名家已然是成人,每个成人曾经都是孩子们,在他们的笔下,总有割舍不断的“赤子之心”情怀。

念童年喜乐,忆儿时趣事,许多名家在散文作品中缓缓地抒发着他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感怀与念想。

赤子之心:周作人
周作人的自编文集《自己的园地》中有几篇散文,虽带有文艺批评的性质,但其中流露出的童年情结令人动容。

他的情结,不仅仅是对自己童年的回忆,而有更深的对于孩子们的关爱和对儿童文学未来发展的思量。

第十四篇中,周作人欣喜于对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阅读,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又是一部‘绝妙之文’,就是大人——曾经做过小孩子们的大人,也不可不看,看了必定使他得到一种快乐。

”他感叹“世上太多的大人虽然都亲自做过小孩子们,却早失了‘赤子之心’”,周作人站在一个童心尚存的成人角度,对那些忘却了自己儿童时代的成人发出了悲悯的慨叹、呼吁童心的回归。

“我近来很感到儿童剧的必要。

”周作人深深体会到儿童游乐中,文学熏陶美育的重要性,“这个理由,只要回想自己儿时的经验
便可明白了。

”他在《儿童剧》一文中回忆起十二岁时往三味书屋读书时候的事情。

周作人的家到私塾隔着的十户人家中,有个养着一只山羊的头大身矮的主人,私塾里有个身长头小比例不和谐的同学,还有一个吸**的耸着两肩的长辈。

他们都是些身体有异样、不协调的人,孩子们对于异常的形象是很敏感、好奇的,于是周作人和玩伴们便把他们拿来戏剧化,在院子里扮演日常的童话剧。

虽然是随意的嬉戏,但却“使幼稚的心能够建筑起空想的世界来,慰藉那忧患寂寞的童年”,很令人怀念。

周作人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游戏中,深感缺憾,他希望“有美而健全的儿童剧本出现于中国”,能使现在的孩子们在院子里扮演浪漫的故事,享受他们应得的快乐。

周作人也关注儿童的玩具,在他的个人回忆中,“不曾弄过什么好的玩具”。

他认为:“玩具本来是儿童本位的,是儿童在‘自然’这学校里所用的教科书与用具。

”他的儿童观在当时无疑是很先进的,“儿童本位”的提出,对儿童的发现作了最好的注解。

而童心的驱动,更让他欢悦,“我们如能对一件玩具发起一种近乎那顽童所有的心情,我们的生活便可以丰富许多。

”玩具做给孩子们玩乐,然而大人也不是不可以玩的。

他倡导成人也怀着童心去接近玩具,增添生活的乐趣。

童年是需要阅读的,阅读经典的故事,让想象力飞扬。

可是在周作人童年时代,给孩子们阅读的书多是些教条式的经论。

据他《儿童的书》里回忆的经验,他幼时念的都是些“圣贤之书”,完全不曾和文学接触。

“中国向来以为儿童只应该念那经书的,以外并不给预
备一点东西,止那精神上的饥饿,实在是很可怜的”,这给周作人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他主张儿童需要故事与画本,并且不能偏于教训,要承认儿童世界,从儿童的视觉和需求出发,儿童文学的标准就是儿童本位。

周作人是个有着深深的童年情结的老顽童,他把这些情结倾注于对成人童心的唤醒,对儿童的文学、美育、游戏、成长的关注,他对于童年的留恋与热爱是一种大爱。

童心不泯:丰子恺
佛心、童心、诗心是丰子恺的三心。

像溢满童真的漫画一样,丰子恺的散文总给人最真切真实的生活的温暖。

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把他的心牢牢占据,他的“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给他带来无限的喜悦与灵感。

对儿童的喜爱,不仅因为他的孩子们们的天真烂漫,更是作为画家散文家的丰子恺发自内心的对童年对生活的热爱,那样的炽热来自他那颗从未泯灭的童心。

“我的孩子们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他在《给我的孩子们们》开篇即发出了对童年的热望。

他要把作为成人的委屈告诉他的孩子们们,可是继而又陷入了感伤:“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

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长女阿宝十四岁时,丰子恺写下了散文《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他把童年比作黄金时代,走出黄金时代的阿宝已然是一个能“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亭亭少女了。

她从孩提的“捣乱分子”变得“忍耐自己的欲望,而谋他人的幸福”、“开始尝人类之爱
的辛味”。

女儿的长大、懂事却并没有令丰子恺欣慰,他反而“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们而定要长大起来”,悲哀于“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丰子恺认为孩子们的真性情是他们创造力的来源,孩子们们爬上他的案台,“拿起自来水笔来一挥,洒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点,又把笔尖蘸在糨糊瓶里”、“他们用劲拔开毛笔的铜笔套,手背撞翻茶壶,壶盖打碎在地板上……”,他虽气恼,但很快又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成人举止的谨慎细心,在他看来不过是“手足的筋觉已经由于屡受物理的教训而深深地养成一种警惕的惯性”。

他认为孩子们们保有天赋的健全的身手与天真、朴素、活跃的元气。

他珍视生命原初的形态,珍惜孩子们们率真、自然的真性情。

在对于他的孩子们们童年情态的记录与描述中,丰子恺的文笔清新自然,生活气息浓厚,时而令人捧腹大笑,时而不禁让人陷入深思。

《华瞻的日记》,从儿子瞻瞻的眼睛去看成人的世界,语言虽然充满着童趣,反映的却是孩子们对成人世界的疑惑和成人对孩童思想的漠视。

《给我的孩子们们》中描写了许多孩子们们的童年趣事,他赞扬瞻瞻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欣喜阿宝给凳子穿鞋的想象力,反省夺去软软玩弄的长锋羊毫。

“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肝肺相示的人。

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一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丰子恺对孩子们的赞美与欣赏是极致的,他的孩子们是人世间与他因缘最深的儿童,孩子们们在他心中占有着“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天真不落伍:冰心
与周作人、丰子恺不同,冰心的散文有其独特的女性的温婉与细腻。

在冰心爱的哲学里,除了母爱与自然,童心也是她创作的一大主题。

在散文《梦》中,冰心回想起童年的生涯,感叹:“真是如同一梦罢了!”父亲是“海圻”巡洋舰的副舰长,冰心十岁前的童年,便是在军营里度过的。

走队的鼓,召集的喇叭,毛瑟枪,炮弹,短柄的军刀,黑色带金线的军服将她做成了“很矫健的小军人”。

所以她的童年情结中充满了对军营的怀想,从十岁回到故乡换上女孩子们的衣服开始,这样的情结就深深系在了她的心上。

冰心的另一童年情结,是对大海的眷恋。

散文《我的童年》全篇都在回忆她童年在海边的生活。

营房、旗台、炮台、码头,和周围的海边山上,是“我童年初期活动的舞台”。

对于大海,冰心“常常心里想着它,嘴里谈着它,笔下写着它”。

每当她忧从中来,无可告语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心胸就会开阔起来,宁静下来。

和周作人一样,冰心的爱的哲学在对孩子们与童年的关爱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十三岁那年,冰心在《晨报》副刊“儿童文学”栏目里开始给孩子们们写通讯,她在第一封信里坦言:“我是你们天真队伍的一个落伍者。

”她以“落伍者”的身份向小读者们介绍自己,谦逊亲和。

而后她又说,“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也曾是个小孩子们,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们。

”真正充满童心的成人,总是以孩子们为本位的,他们羡慕欣赏孩子们,在
孩子们面前总是虚心和善充满热情。

《寄小读者》和《再寄小读者》的创作历时二十多年,冰心始终不忘与孩子们们谈生活,谈人生,在谦虚柔和的话语中关切着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名家们对孩子们对童年的关爱和热望,都是出自他们未泯的童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每个成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有着童心的成人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享受到生命赋予的真谛。

散文的语言最易与人亲近,散文中名家们的童年情结也更能动人心弦。

[名家散文中的童年情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