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优秀4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优秀4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遗体、追悼、逝世、晚餐、张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奥、咳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时代背景能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4、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简介鲁迅。
二、自学生字、词,并进行交流1、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
2、汇报交流。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1、读文思考:2、班内交流。
3、你发现全文在编排上有什么特点吗?(以空行为标志。
)4、学写小标题:⑴指导写小标题。
师:先总结这段的意思,再从在中提炼出小标题。
(深切怀念。
)⑵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其他几段。
四、讨论了解轮训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读通全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指名分段读课文,体会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并画出有关的句子。
二、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1、默读第四段,了解鲁迅先生是怎样救助车夫的?出示自学提示。
2、汇报学习成果。
3、默读第五段,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⑴画出有关的句子。
⑵以读的形式汇报。
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小结:伯父这样关心穷人,因而必然会得到人们的爱戴。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1、出示问题。
2、汇报学习成果:⑴“张冠李戴”的意思是什么?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理解它?用它可以造个什么句子?⑵“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含义。
3、师:“谈《水浒传》”这件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四、分角色朗读课文1、默读,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内质疑,讨论。
3、班内交流:⑴“碰壁”是什么意思?⑵“四周围黑洞洞的”是什么意思?五、朗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爱戴?揭示中心。
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遗体、追悼、逝世、晚餐、张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奥、咳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4.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
3.给各段加小标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对鲁迅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能做个简单的介绍吗?(交流资料)对,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今天我们再学习关于鲁迅的文章《》。
(板书课题)3.看看课题,想想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二、预习课文1.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自己体会,读不懂的,课上和老师、同学讨论。
3.学习生字新词。
三、全班交流1.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
(2)分辨字型: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嗽”(中间是“束”,不是“”,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3)理解词语。
(4)组词2.本文作者是谁,你怎么知道的?读读有关语句。
3.读课文。
4.课文共有几段?你怎么知道的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第一段: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段:伯父跟“我”谈《水讲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
第五段: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5.给各段加小标题。
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受人爱戴;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6.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7.交流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不懂的下节课和老师、同学讨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新词、新句。
通过阅读,了解鲁迅先生的形象和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通过课堂提问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鲁迅先生的形象和精神。
学习课文中的新词、新句。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行为。
四、教学准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材。
相关鲁迅先生的图片和资料。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情境创设:展示鲁迅先生的图片,简单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
提问:“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他有哪些作品?”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分享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教师总结:“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2. 初读课文(10分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提问:“课文中有哪些生词?你们理解它们的意思吗?”检查生词:教师检查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情况,必要时进行解释。
教师举例:“‘慈祥’是什么意思?‘和蔼’呢?”3. 细读课文(15分钟)分段阅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由一个小组负责阅读并解释。
提问:“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理解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部分的内容,特别是鲁迅先生的形象和精神。
提问:“鲁迅先生在你们心中是什么样的人?”4. 深入探讨(15分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鲁迅先生的形象和精神,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
提问:“你们认为鲁迅先生的哪些品质值得学习?”角色扮演:学生模拟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通过角色扮演展示鲁迅先生的精神。
提问:“如果你是鲁迅先生,你会怎么做?”5. 总结提升(10分钟)总结课文: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形象和精神。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对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从而激发学习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崇高品格。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文字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走近鲁迅思考:课文中写了鲁迅哪些事?并给每件事加上小标题,并简要说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深受爱戴;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三、重点品读,亲近鲁迅。
重点研读“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的段落,画出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1)救助车夫①快速朗读课文第四部分内容,了解车夫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
②解读“饱经风霜”,想象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③认真朗读文中关于救助车夫的情景描写。
a .找出文中的九个动词,体会伯父的细心,以及作者用词的准确。
b.图文结合,感受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
④解读回到家后伯父的表情、动作——“严肃”“叹气”。
a.想象伯父当时的心理活动。
由车夫生活的困苦,想到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想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伯父知道根源所在,却无力解除人民的苦难,因而脸色变得严肃。
b.体会伯父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极大同情。
(2)关心女佣○1学生找出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交流。
○2通过对比,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在板块教学过程中,教师逐个事件加以小结,感受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后,反复诵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深化学生的认识与体会)(这节课我们就追随周晔的回忆,到具体事件中去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崇高品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品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最快地速度默读课文。
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的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3.能借助课文以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能用最快地速度默读课文。
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的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了解鲁迅。
你的鲁迅有什么了解?预设:学生展示。
2.为什么称呼伯父先生呢?预设:伯父是亲情的称呼,先生是尊敬的称呼。
3.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还有多少呢?4.谈话导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朗读感知1.听读课文,用较快的方法默读,读通每一个句子,思考课文讲了和鲁迅有关的哪些事情?2.阅读课文的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小组之间先简单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情?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带着问题进行朗读吧!3.怎样提高阅读速度,较快地理清课文的内容?预设:(1)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2)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字一字读。
(3)带着问题,边读边勾画。
4.讨论:怎样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预设:(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的人物形象。
(2)对细微处的细节描写展示出的人物形象。
(3)侧面的描写烘托出的人物形象。
5.快速默读课文,梳理内容并归纳小标题。
提示:(1)小标题比段意更简练。
(2)小标题一般多为短语。
(3)小标题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试着给每件事情加一个小标题,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从课文中摘录词句作小标题。
预设:(1)谈《水浒传》。
(2)笑谈“碰壁”。
(3)燃放花筒。
(4)救助车夫。
(5)关心女佣。
6.认真读一读课文的开头,想一想这段话所写的内容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间呢?思考: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预设:倒叙。
7.结合预习,借助资料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预习时候,你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问题一:为什么伯父去世后会有那么多人前来吊唁?问题二:为什么伯父那么大的人,走路还会碰壁?问题三:为什么车夫的脚上不穿鞋?8.为了解决问题,你查找了哪些相关的资料?我查找了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的介绍。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精品3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句理解科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了本课,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先看课题,你知道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吗?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1、读生字组词(自读,指名读,比赛读)仪悼逝餐枣搞冠骂嚼悟摊奥咳嗽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悼:dào餐:共16笔嚼:20笔奥:注意上部嗽:注意右边冠:多音字组词3、小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四个字的词可划下来。
各色各样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4、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说说你对本课词语的理解学生说意思,并能迅速读一读原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三、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2、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板书:深受爱戴,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3、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小标题,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概括的4、默读课文,你认为有哪些含义深刻而且你又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四、提出疑问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伯父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明的找到中心句:"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并引出最后一自然段)五、作业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的生词。
2、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级语文教案(精选8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六年级语文课堂而设计的教学教案,内容涉及了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介绍。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大贡献,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于鲁迅先生人格和思想的理解与尊重。
二、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2.能够简单概括鲁迅先生的重要作品;3.培养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尊重和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PPT、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认识鲁迅先生1.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图片和名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主要作品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3.分析:让学生分析鲁迅反抗封建文化及社会不公正的思想。
4.总结:以问题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对于鲁迅先生的理解。
第二课:《药》1.阅读:组织学生阅读《药》一文。
2.分析: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对于社会病态的批判。
3.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社会病态与个人生命的关系。
4.默写:要求学生默写《药》的主要内容和个人感受。
第三课:《孔乙己》1.导入:播放《孔乙己》的影片片段,引发学生的共鸣。
2.阅读:分段阅读《孔乙己》一文,理解主题和表达方式。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孔乙己对于社会体制的质疑和自我人格的追求。
4.总结: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对于孔乙己的认识。
第四课:《狂人日记》1.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狂人日记》的主题。
2.阅读:学生分段阅读《狂人日记》一文,理解狂人的病态思维。
3.分析:让学生分析狂人对于社会和人类的批判。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对于狂人的理解及其对于社会的意义。
第五课:《阿Q正传》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阿Q正传》。
2.阅读:学生分段阅读《阿Q正传》一文,理解阿Q的人格和命运。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阿Q的反抗和对于封建文化的嘲讽。
4.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尊严和社会的压迫与限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精选3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精选[第1篇]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3.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2.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悄然陨落,但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质却永远激励着后人。
他是谁?(课件出示鲁迅先生图片)(板书:鲁迅先生)这节课,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再次走近鲁迅先生。
(板书完善课题)2.明确目标: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圈画了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这节课我们除了弄懂我们不理解的问题,还要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自读学习提示。
课件出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回顾方法。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
我们要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带着问题边读边圈画有用信息,并运用这些方法快速默读课文。
(2)小标题比段意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
(3)我们可以抓关键词句,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来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以谈话导入,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时,能做到有的放矢,思路清晰。
温习阅读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结合“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教师提出要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吧。
学习任务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学习任务二: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四、深入学习本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任务一1.(1)(出示课件7)教师提出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交流: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1)出示:【课件4】“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我们都来读读这两句话,你还能从中感受到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板书:得到人们爱戴),这些句子是否也打动了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面,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面对这种种压迫,鲁迅先生只是幽默、不屑地说:(指大屏,生齐读“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此时,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鲁迅?
(3)小结:鲁迅那幽默语言的背后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更包含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关爱。
3.小结学习方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回忆这两件事时,抓住了人物的语言、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让我们体会到鲁迅是一个关爱青少年、爱憎分明的人。
(1)交流理解【课件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2)师简介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人们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不顾一切地写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并且对他本人进行残酷的迫害。
教师指导:这一段话主要是对伯父得到表情描写。“慈祥”“愉快”“欢笑”这些都是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的流露,和孩子们在一起,鲁迅先生是感到非常开心的;为孩子们做一点点事情,鲁迅先生是非常乐意的。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四)学习四、五件事
1、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两件事,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名言导入,使学生从这一侧面了解鲁迅先生,为学习课文打基础,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名人名言。
活动二:
品读重点感悟品质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然后反复读一读,想想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2.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件事,边读边想,“我”当时是怎样读《水浒传》的?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
活动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四、升华情感,课外拓展
1.鲁迅先生对敌人恨之入骨,对人民大众却有着深厚而无私的爱。他就是这样一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
2.课下上网搜一搜鲁迅先生写的的文章或者与鲁迅先生有关的文章认真读一读,真正走近这位伟人,聆听它的声音吧!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几句名言。(生齐读)
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生答,出示【课件3】鲁迅图片)
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生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鲁迅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齐读
释题:课题中的“我”是谁?(周晔,也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3.交流预习:就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的时候,三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为了纪念伯父,回忆了与他生前相处印象最为深刻的四件事,你知道哪四件事吗?(生答;师板书:谈《水浒传》说“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3.我们再来看看“谈碰壁”这件事,读一读,想一想鲁迅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3.具体学校第三件事。
4.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两件事,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二、品读重点,感悟品质
(一)过渡:在1936年10月19日,当时周晔还很小,可是她最敬爱的伯父鲁迅先生从此离开了她,在她的记忆中,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2.对于周晔读书情况,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生答并出示: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3.方法小结:刚才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可没有请字典朋友来帮忙,只是借助了文中的句子,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生答。师小结: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交流:【课件7】
(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扎好绷带。
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边看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师
创设情景:就在一个北风怒号、天色昏暗的黄昏,一位
饱经风霜、赤脚拉车的车夫脚受伤了……让学生接读上
面出示的句子)
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着鲁迅这一系列动作,此时你最想说什么?鲁迅当时是怎样的情感去就住车夫的?
5.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又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这是他翻译的两本外国童话。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都在关爱着青少年儿童的成长。
(三)学习第二件事
1.我们再来看看“谈碰壁”这件事,读一读,想一想鲁迅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2.我们分角色读一读吧!(生读)
从这件事中,你感觉鲁迅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感受到的?
4.学习第三件事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件你们也都很喜欢的事情——“燃放烟花”。大声朗读这一部分,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鲁迅先生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燃放烟花)
课文中哪几句话可以体现出“我们”胆子很小,伯父和爸爸分别是怎样燃放烟花爆竹的?
(3)文中“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这句话主要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讨论)
(2)过渡:伯父的一举一动全都印在了站在一旁的周晔心里。(出示【课件8】“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①反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原本谈笑风生的伯父,现在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透过这严肃的表情,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生答)
②是啊,他只有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③谁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读出来?(指名读)让我们带着对反动派的恨,对社会黑暗的无奈,对劳苦大众的同情齐读这一段。
活动三:
回扣全文升华情感
1.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了吗?
三、回扣全文,升华情感
1.现在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了吗?(生答)
2.(配伤感的音乐)就是这样一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在为曹靖华的译作写序;逝世前两天,他还在写作。可是现在我们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再也得不到他的关爱了……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不让我们爱戴?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叫我们忘怀?
课题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主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
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
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教学
谈“碰壁”得到人们爱戴
救助车夫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
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
2.课下上网搜一搜鲁迅先生写的的文章或者与鲁迅先生有关的文章认真读一读,真正走近这位伟人,聆听它的声音吧!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先生”为中心,让学生根据文中记事,分别概括内容,添加小标题。再研读具体的事情,体会文章表现出的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课文篇幅较长,我设计的内容较多,因此花费了大量时间。课下我反思是否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展示汇报,而教师则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即可。因为文章的内容理解起来不难,学生完全可以在自主探究中进行感悟、体会,而且本课作为略读课文,教师的讲述和引导本就不该过多。
(2)出示:【课件5】“我呆呆的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侄女周晔失去伯父是那样的伤心,这是一种多么不舍得痛啊!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过渡: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周晔为我们讲述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吧!
(二)学习第一件事
1.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件事,边读边想,“我”当时是怎样读《水浒传》的?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
时间
一课时
信息
技术
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环节
问题设计
活动内容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名言导入新课
1.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2.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
一、导入新课,交流预习
1.出示鲁迅的三句名言。
【课件2】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本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去世时的情景及人们的心情,同时产生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带着这个疑惑去品读下文。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前两件事然后总结学习方法,目的是想放手让学生借助这些方法,围绕“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中心自主学习后两件事。
教师语言和音乐的渲染,让鲁迅高大的形象进一步在学生心中升华,达到课堂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