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0 文件
实验10小型制冷装置制冷功率和制冷效率的测量.doc

实验10 小型制冷装置制冷功率和制冷效率的测量制冷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液气集态变化应用最广泛。
目前我国空调制冷、家用制冷以及冷冻库房制冷主要采用蒸汽压缩式,它是一种液体汽化制冷。
本实验是用简便的方法测定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制冷系数和制冷效率。
实验目的1.了解压缩式制冷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加热补偿法测量不同温度下小型制冷机模拟系统的制冷功率。
2.通过对制冷系统压缩机排气口和回气口温度及压力的测量估测制冷效率。
3.通过以上测量学习和掌握对不同制冷剂及不同灌注量的制冷剂对制冷功率与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1、制冷原理制冷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液体汽化制冷、气体膨胀制冷、涡流管制冷和热电制冷等。
其中液体汽化制冷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是利用液体汽化时的吸热效应实现制冷的。
蒸汽压缩式、吸收式、蒸汽喷射式和吸附式制冷都属于液体汽化制冷。
其制冷循环的共同点是都由制冷剂汽化、蒸汽升压、高压蒸汽液化和高压液体降压四个过程组成。
图6-10-1为单级蒸汽式压缩制冷系统。
它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一密闭循环系统。
系统内有一定量的制冷剂工质。
制冷循环由工质的压缩、冷凝节流和蒸发四个过程组成。
压缩机启动后,不断抽走低压饱和蒸汽,将它压缩成高压气体排出,此过程(1→2)需要消耗能量;经压缩机压缩的高温高压气体在冷凝器被常温介质(通常是空气或水)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此过程(2→3)气体工质向环境介质放热。
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成低压低温的湿蒸汽,此过程(3→4)工质的焓不变。
低压湿蒸汽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空间的热不断汽化,从而使被冷却空间中的物质冷却,因此过程(4→1)产生制冷效应。
湿蒸汽在蒸发器中气化,感度不断增加,出 蒸发器后成为干饱和蒸汽,然后再被压缩机抽走。
如此周而复始循环。
制冷循环可以在压焓图上进行简化了的分析(见图6-10-1中的压焓图),虽然这种分析与实际循环有一定的偏离,但是可以作为实际循环的基础进行修正。
丙酮碘化

图1: 第1组实验OD565-t曲线
(b)第2组实验的曲线见下图2(温度25℃)
图2: 第2组实验OD565-t曲线
(c)第3组实验的曲线见下图3(温度25℃)
图3: 第3组实验OD565-t曲线
(d)第4组实验的曲线见下图4(温度25℃)
图4:第4组实验OD565-t曲线
实验10丙酮碘化实验
姓名:张冶 学号:2012011863班级:化21
同组实验者:努尔艾力·麦麦提
实验日期:2014-11-06提交报告日期:2014-11-16
实验指导教师:王振华
1引言
1.1实验目的
1.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用酸作催化剂时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系数、反应级数和活化能。
2.通过本实验加深对复合反应特征的理解。
图9:第4组实验c(I3-)-t曲线和线性拟合结果
拟合结果Y=A+B*X; A=0.00478; B=-3.98708E-6=-0.00000398708;
同上可得到:r4=-m =0.000239225(mol/L/min)
(e)第5组的结果见下图10(温度35℃)
图10:第5组实验c(I3-)-t曲线和线性拟合结果
r(mol/L/min)
1
25
5
5
5
0.000241908
2
25
5
2.5
5
0.000115313
3
25
5
5
2.5
0.000119753
4
25
7.5
5
5
0.000239225
5
35
7.5
5
5
无线网络技术实验十——卫星网络系统仿真实验

⽆线⽹络技术实验⼗——卫星⽹络系统仿真实验实验要求与⽬的1. 1⼈独⽴完成2. 理解 Iridium和 Teledesic 卫星⽹络的基本原理3. 利⽤NS2仿真实现Iridium和 Teledesic 卫星系统实验环境与资源ns2仿真环境 ns2.35、Ubuntu18.04、实验代码实验原理卫星⽹络为三维结构,在 NAM 动画中难以演⽰,因此本实验以数据分析形式予以呈现。
实验中设置了5条数据流进⾏对⽐,起点均为北京,终点分别为上海(Lab1)、⾹港(Lab2)、悉尼(Lab3)、纽约(Lab4)和⾥约热内卢(Lab5)。
为便于分析和展⽰实验效果,实验采⽤CBR作为数据源,并利⽤UDP进⾏数据传输。
分析 trace ⽂件(NS2运⾏仿真时产⽣的数据⽂件,需要在仿真中设置)来对⽐时延的变化和通信距离的关系,实际数据传输路径中卫星节点个数不同,也会造成端到端的时延不同。
实验过程1. 运⾏仿真实验,⽣成trace⽂件。
cd /wireless/experiments/exp10/Iridiumns sat-Iridium.tcl2. 利⽤ awk 脚本分析 trace ⽂件,命令为cd /wireless/experiments/exp10/Iridium/awk/Lab1 BeiJing-ShangHai/Delayawk -f Delay.awk sat-Iridium.tr > delay.txt3. 采⽤ gnuplot,在终端中执⾏ gnuplot 命令,接着输⼊plot"delay.txt"using 1:2 w lp(1)Lab1(2)Lab2(3)Lab3(4)Lab4(5)Lab5实验结果与分析对于每⼀个场景主要分析了其延迟、抖动、丢包率和吞吐量trace ⽂件分析r: Receive接收;d: Drop丢弃;e: Error错误;+: Enqueue⼊队;-: Dequeue出队事件产⽣事件的时间产⽣事件的源节点产⽣事件的⽬标节点数据包类型数据包⼤⼩标志位流ID源节点:端⼝⽬标节点:端⼝序列号报⽂唯⼀标识源纬度源经度⽬标纬度⽬标经度+ 1.00006645cbr210-------066.067.00039.54116.2832.72128.71 - 1.00006645cbr210-------066.067.00039.54116.2832.72128.71 r 1.00666645cbr210-------066.067.00039.54116.2832.72128.71。
实验设计方案(10篇)

实验设计方案(10篇)1. 实验名称:植物生长与光照关系研究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变化情况。
实验材料:同种植物、不同光照强度的光源、土壤、水等。
实验步骤:(1)将同种植物分成三组,每组10株。
(2)第一组植物置于自然光照下,第二组植物置于较弱的光照下,第三组植物置于较强的光照下。
(3)每天观察并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等。
(4)实验持续一个月,实验结束后,分析各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得出结论。
2. 实验名称:不同水温对鱼类生存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水温对鱼类生存的影响。
实验材料:同种鱼类、不同温度的水源、鱼缸等。
实验步骤:(1)将同种鱼类分成三组,每组10条。
(2)第一组鱼类置于正常水温的鱼缸中,第二组鱼类置于较低水温的鱼缸中,第三组鱼类置于较高水温的鱼缸中。
(3)每天观察并记录每组鱼类的生存情况,包括活动频率、食欲等。
(4)实验持续一个月,实验结束后,分析各组鱼类的生存情况,得出结论。
3. 实验名称: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同种植物、不同类型的土壤、水等。
实验步骤:(1)将同种植物分成三组,每组10株。
(2)第一组植物种植在沙质土壤中,第二组植物种植在粘质土壤中,第三组植物种植在壤土中。
(3)每天观察并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等。
(4)实验持续一个月,实验结束后,分析各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得出结论。
4. 实验名称:不同饲料对家禽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不同饲料对家禽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同种家禽、不同类型的饲料、养殖环境等。
实验步骤:(1)将同种家禽分成三组,每组10只。
(2)第一组家禽喂养普通饲料,第二组家禽喂养高蛋白饲料,第三组家禽喂养高纤维饲料。
(3)每天观察并记录每组家禽的生长情况,包括体重、羽毛颜色等。
(4)实验持续一个月,实验结束后,分析各组家禽的生长情况,得出结论。
5. 实验名称: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10 编辑框、列表框和组合框

实验内容设计一个学生成绩管理对话框应用程序Ex_Input,其运行结果如图T10.1所示,单击“添加”按钮后,学生成绩记录添加到列表框中,在列表框中单击学生成绩记录,则记录内容显示在左边的相关控件中,单击“删除”按钮,这删除该记录。
需要说明的是,当列表框没有记录或没有选定的记录项,则“删除”按钮是灰显的。
实验准备和说明(1)在教程第4章讲授“组合框”后进行本次实验。
(2)构思本次上机所需要的程序。
实验步骤1.创建工作文件夹打开计算机,在“D:\Visual C++程序\LiMing”文件夹中创建一个新子文件夹“实验10”。
2.设计“学生成绩”对话框设计“学生成绩”对话框的具体步骤如下。
(1)启动Visual C++ 6.0。
(2)创建一个默认的基于对话框应用程序项目Ex_Input, 在“新建”对话框中将项目文件夹定位到“D;\Visual C++程序\LiMing\实验10”。
(3)在打开的对话框资源模板中,将对话框的标题属性改为“学生成绩管理”,删除“取消”按钮,并将“确定”按钮的标题属性改为“退出”。
(4)显示对话框网格,调整对话框的大小,参照如图T0.1所示控制的布局,在学生成绩管理对话框添加如表T10.1所示的控件,调整控件的位置。
3.添加CstudentRec类代码在Ex_InputDlg.h文件的class Cex_InputDlg : public Cdialog 语句前面添加下列CstudentRec 类代码:Class CstudentRec{Public:CstudentRec(Cstring name.Cstring id,float s1,float s2. float s3){strName=name;strID=id;fScore[0]=s1;fScore[1]=s2;fScore[2]=s3;}CstudentRec(){}; //默认构造函数~CstudentRec(){}; //默认析构造函数Cstring strName; //姓名Cstring strID; //学号Float fScore[3]; //3门成绩};4..添加控件变量及其初始代码添加控件变量及其初始代码的具体步骤如下。
实验10 网络编程-UDP

实验3-2 网络编程-UDP●实验目的:1、理解网络编程的原理2、掌握UDP socket的使用流程3、掌握广播的发送方法●实验要求:熟练使用该节所介绍网络编程API相关函数的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软件:1.安装了Ubunt的vmware虚拟机硬件:PC机一台●实验步骤:1、首先配置Ubunt的网络,使其与Window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
网络配置方法如下:修改配置文件sudo vim /etc/network/interfaces修改如下:auto loiface lo inet loopbackauto eth0#iface eth0 inet static#address 192.168.X.X //修改IP地址为Windows IP地址+100#gateway 192.168.X.X//修改为Window 的网关#netmask 255.255.255.0重启网络管理器sudo service network-manager restart重启网络服务:sudo /etc/init.d/networking force-reload ==> 重新加载网路配置文件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根据所学的使用UDP协议实现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进行通信的创建流程,实现客户端发送据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接收数据。
并将服务器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在两台电脑上进行运行演示。
服务器端的创建流程为:各个函数的使用方法参考实验文件夹下的《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pdf》。
发送端send.c的参考代码如下:注意参考代码并没有容错处理,可以自己添加。
(注意修改IP地址为自己Ubuntu的IP地址)发送端接收端recive.c的代码如下:2、使用UDP socket实现广播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代码。
广播发送端send.c参考代码如下:(注意修改IP地址为Ubuntu 的地址和广播地址)广播接收端reciv.c参考代码如下:3、参考飞鸽传书,修改上题的代码编写myfeiq.c的代码,实现用户上线是发送广播给所有在线用户“我上线了”,接收到广播的用户回一个信息给发送方“知道了”。
实验10 OSPF多区域基本配置

实验名称OSPF多区域基本配置。
实验目的掌握OSPF基本配置技术。
实现功能构建OSPF多个区域连在骨干网络上。
实验设备锐捷R1726路由器2台,网线2根,V35线缆1对,计算机2台。
背景描述一个公司总部和销售公司分处在两个地方,现为了搭建公司的OA系统,需要通过OSPF协议将两地的网络连在一起。
本实验以两台R2624路由器为例来模拟该环境,路由器1和2通过V35线缆连接。
PC1连着Router1,PC2连着Router2.PC1的网络地址为192.168.11.0/24,两个路由器的串口地址为192.168.12.0/24,PC2的网络地址为192.168.13.0/24.实验步骤1.对Router1进行基本配置:configure terminalhostname Router1interface fa1/0ip address 192.168.11.1 255.255.255.0no shutdowninterface S1/2ip address 192.168.12.1 255.255.255.0clock rate 64000no shutdownexitshow ip interface brief2.对Router2进行基本配置:configure terminalhostname Router2interface fa1/0ip address 192.168.13.1 255.255.255.0no shutdowninterface S1/2ip address 192.168.12.2 255.255.255.0no shutdownexitshow ip interface brief3.对Router1配置路由协议OSPF:Configure terminalRouter OSPF(开启OSPF路由协议)Network 192.168.11.0 0.0.0.255 area 0(定义与本路由器相连的关联网络)Network 192.168.12.0 0.0.0.255 area 1(定义与本路由器相连的关联网络)EndShow ip nei(显示路由表)4.对Router2配置路由协议rip2:Configure terminalRouter OSPF(开启OSPF路由协议)Network 192.168.13.0 0.0.0.255 area 2(定义与本路由器相连的关联网络)Network 192.168.12.0 0.0.0.255 area 1(定义与本路由器相连的关联网络)EndShow ip nei(显示路由表)5.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将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设为所属网段的地址,网关设为所连路由器的以太网口的地址。
VB实验报告(实验10)

电子信息工程学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项目名称:实验10 文件 实验时间2011-12-12班级: 姓名: 学号:实 验 目 的:1)、理解System.IO 对象模型。
2)、熟练掌握使用File 和Directory 对象操作文件的方法。
3)、熟练掌握DriveListBox 和StreamWriter 对象读写文本文件的方法。
4)、理解流的概念。
5)、掌握使用StreamReader 和StreamWriter 对象读写文本文件的方法。
实 验 环 境:Windows XPVisual 2003实 验 内 容 及 过 程:查找并替换文本文件的内容1、 新建一个“VisualBasic 项目”2、 界面设计由一个显示选择的文件的文本框(txtFileName )、一个查找内容的文本框(txtFindText )、一个替换内容的文本框(txtReplaceText )、一个显示打开的文件内容的多行文本框(txtContent )、三个标签(Label )和两个按钮(btnSelFile 、btnReplace )组成。
还要再添加一个OpenFileDialog 控件。
界面安排如图T10-1。
3、 编写程序代码引入System.IO 名称空间。
单击“选择文件”按钮的事件代码: 图T10-1 界面设计Private Sub btnSelFile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btnSelFile.ClickOpenFileDialog1.InitialDirectory = "c:\"OpenFileDialog1.Filter = "文本文件(*.txt)|*.txt|所有文件(*.*)|*.*"OpenFileDialog1.FilterIndex = 1OpenFileDialog1.RestoreDirectory = TrueIf OpenFileDialog1.ShowDialog = DialogResult.OK ThentxtFileName.Text = OpenFileDialog1.FileNameEnd IfIf txtFileName.Text <> "" Thenreadfile(txtFileName.Text, txtContent)End If单击“替换”按钮的事件代码:Private Sub bntReplace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_ Handles bntReplace.ClickIf txtFindText.Text = "" ThenMsgBox("请输入查找字符串", MsgBoxStyle.Critical)End IfTryDim fs As New FileStream(txtFileName.Text, FileMode.Open)Dim sr As New StreamReader(fs)Dim tempstr As Stringtempstr = Path.GetTempFileNameDim sw As New StreamWriter(tempstr)Dim s As StringDos = sr.ReadLineIf s <> Nothing Thens = s.Replace(txtFindText.Text, txtReplaceText.Text)sw.WriteLine(s)ElseExit DoEnd IfLoop While s <> Nothingsw.Close()sr.Close()fs.Close()File.Delete(txtFileName.Text)File.Move(tempstr, txtFileName.Text)If txtFileName.Text <> "" Thenreadfile(txtFileName.Text, txtContent)End IfMsgBox("替换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3-23
5
程序4 程序4:根据提示从键盘输入一个已存在的文 本文件的完整文件名, 本文件的完整文件名,并再输入另一个已存在 的文本文件的完整文件名, 的文本文件的完整文件名,然后编程将源文本 文件的内容追加 内容追加到目的文本文件的原内容之后 文件的内容追加到目的文本文件的原内容之后 ,并编程实现在显示器上显示源文件和目的文 件的文件内容,以此来验证程序执行结果。 件的文件内容,以此来验证程序执行结果。
2012-3-23
4
程序3 程序3:(选作)根据提示从键盘输入一个已 选作) 存在的文本文件的完整文件名, 存在的文本文件的完整文件名,并再输入另一 个已存在的文本文件的完整文件名, 个已存在的文本文件的完整文件名,然后编程 将第一个文本文件的内容追加 内容追加到第二个文本文 将第一个文本文件的内容追加到第二个文本文 件的原内容之后,利用文本编辑软件, 件的原内容之后,利用文本编辑软件,通过查 看文件内容验证程序执行结果。 看文件内容验证程序执行结果。
2012-3-23
3
程序2 模拟DOS命令下的 程序2:模拟DOS命令下的COPY命令,在 命令下的COPY命令 命令, DOS状态下键入命令行 DOS状态下键入命令行,以实现将一个已存在 状态下键入命令行, 文本文件中的内容全部拷贝 拷贝到新文本文件中去 文本文件中的内容全部拷贝到新文本文件中去 利用文本编辑软件, ,利用文本编辑软件,通过查看文件内容验证 程序执行结果。 程序执行结果。
2012-3-23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内容
综合编程练习
2012-3-23 2
实验10:文件编程练习 ——文件拷贝
程序1 根据程序提示从键盘输入一个已存在 程序1:根据程序提示从键盘输入一个已存在 的文本文件的完整文件名, 的文本文件的完整文件名,并再输入一个新文 本文件的完整文件名, 本文件的完整文件名,然后编程将已存在文本 文件中的内容全部拷贝到新文本文件中去, 拷贝到新文本文件中去 文件中的内容全部拷贝到新文本文件中去,利 用文本编辑软件, 用文本编辑软件,通过查看文件内容验证程序 执行结果。 执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