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合集下载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一、噪声污染原因:交通、建筑解决措施:为减低噪声对四周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主要噪声控制方式对噪声源、噪声的传播路径及接收者三者进行隔离或防护,将噪声的能量作阻绝或吸收(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二、垃圾污染原因:生活垃圾不经过处理而乱扔乱倒解决措施:(1)改变生产方式,历行节约资源。

通过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污染危害性,普及环保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居民应当将垃圾分类收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量,积极使用可降解物品,比如纸制品、木制品等,使垃圾减量化方兴未艾。

尽量购买使用绿色认证产品、无公害产品,形成一个绿色进家庭,家庭爱环保的良好氛围。

(2)政府实行收费政策三、土壤污染原因:(1)汽车排气: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

(2)固体废弃物: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

(3)撒放农药、化肥:属农业区开放性的。

解决措施: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1)科学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近年来,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消耗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一、问题的现状1. 大气污染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由工业、交通、农业等活动产生的废气排放所致。

尤其是工厂和车辆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 水污染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

工业废水的排放没有经过有效的处理,直接排放至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另外,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由农药、化肥等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引起的。

3.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由工业废物的不当处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固体废物的堆放所致。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土壤中污染物浓度升高,对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二、解决途径1. 推动绿色发展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我们必须推动绿色发展,采取对环境友好的方式进行生产和消费。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鼓励居民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2. 加强环境监管为了保护环境,必须加强环境监管。

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监管企业的污染排放行为。

对违法企业要严厉处罚,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3. 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解决能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大力发展和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鼓励企业和居民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消耗。

4. 鼓励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有效解决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道路。

政府应该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进行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同时,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要注重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生成。

5. 引导公众参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该加强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理性消费,减少浪费,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其中大气污染是影响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呢?本文将从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治理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和车辆尾气等,治理大气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建立更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严格执行污染排放标准,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惩罚,提高排污费用和行政处罚力度。

2.促进清洁能源使用:采用清洁的能源替代煤炭,如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降低对环境污染的贡献。

3.推广绿色出行:降低机动车使用频率,建设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减少车辆尾气造成的污染。

二、治理水污染水污染是由于输送、排放、储存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利用或者处理过程中的人为原因导致水质下降的一个问题。

治理水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城市生活污水的全面处理,解决城市污水向水体排放的问题。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采用高效渔业技术,改进化肥、农药使用方式,推广有机农业等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等对水体的污染。

3.法规法律体系建设:健全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对水体污染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

三、治理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指的是土壤中受到污染物影响而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现象。

治理土壤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地下水及污染物的监控:通过实施管制措施,加强监测方法和技术,检测监测难以掌控的污染物,及时发现污染源并及时治理难以消除的污染物。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土壤改良技术,改善土壤生态结构,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建立土壤污染问题出现的事故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分类治理,并建立相关准则四、结语环境污染不是能够轻易解决的问题,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及应对措施

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及应对措施

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及应对措施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主要污染源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破坏大自然生态平衡,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针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气、车辆尾气、燃煤和焚烧垃圾等造成的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

针对大气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开展清洁能源的利用,例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减少燃烧化石燃料对大气的污染。

2、采用低排放、高效率的设备,减少工业污染的程度。

3、加强管理,规范交通管理,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减少车辆行驶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二、水体污染水是人们的生命之源,水体污染往往会导致水源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

1、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处理污水,减少对水库、江河湖泊等水源的污染。

2、推广可循环使用的技术,例如: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将处理好的废水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用水等。

3、规范农业生产,促进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污染物的减排,防止农村生活废水对水体的污染。

三、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某些物质达到一定的数量时,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化进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等造成的。

1、加强土壤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

2、加强土壤治理和修复工作,并采用自然修复或人工修复等技术,修补受到破坏的土壤。

3、鼓励和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防止农业生产对土壤造成的污染。

四、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是指噪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危害。

主要源自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活娱乐等方面造成的。

1、采取隔音、降噪、保护鼓膜等措施,避免噪声对人体视听系统的伤害。

2、加强对音量、音响等方面的管理,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

我国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我国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我国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我国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主要原因:(1)工农业发达,生产排放量大。

(2)工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大多数废弃物没有达标排放。

(3)人口稠密,生活排放量大。

(4)所在地自然条件较差,环境自净能力差。

防治措施:(1)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推行清洁生产技术,达标排放。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废弃物量。

(预防)(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预防)(3)建设城市处污厂,针对不同污染具体采用不同措施。

(治理)(4)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管理)(5)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素质,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管理) 酸雨分布:西欧、北美、日本;我国南方地区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及农作物;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防治措施:1.清洁生产;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资源(预防)2.植树造林,控制机动车污染和工业污染,实现达标排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治理) 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3.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素质,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管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自然原因1. 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即东多稀少,南多北少2.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二)人为原因1. 用水量增大:人口增加、工农业发达展2. 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三)治理措施:开源:?人工降雨;?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合理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废水处理再利用控节流:? 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技术(滴灌喷灌),提高利用率?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提高水重复利用率, 减少污染? 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减少浪费.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一、缺水原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多大风、春旱。

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一、噪声污染原因:交通、建筑解决措施:为减低噪声对四周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主要噪声控制方式对噪声源、噪声的传播路径及接收者三者进行隔离或防护,将噪声的能量作阻绝或吸收(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二、垃圾污染原因:生活垃圾不经过处理而乱扔乱倒解决措施:(1)改变生产方式,历行节约资源。

通过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污染危害性,普及环保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居民应当将垃圾分类收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量,积极使用可降解物品,比如纸制品、木制品等,使垃圾减量化方兴未艾。

尽量购买使用绿色认证产品、无公害产品,形成一个绿色进家庭,家庭爱环保的良好氛围。

(2)政府实行收费政策三、土壤污染原因:(1)汽车排气: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

(2)固体废弃物: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

(3)撒放农药、化肥:属农业区开放性的。

解决措施: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1)科学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

环境污染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环境污染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环境污染的原因与治理措施如今,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随着各种经济活动的急剧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沙尘暴频发、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屡屡发生,成为全球性的焦点话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环境污染呢?一、环境污染的原因1. 工业污染工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工业。

人们通过加工、生产等行业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废渣等会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2. 交通污染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

车辆产生的废气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优先选择使用汽车,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越来越严重,给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3. 农业污染农业是一个对环境具有严重影响的行业。

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泄漏,使大量水源受到污染,导致水的酸碱度发生变化、水流量减少等问题,同时也会使植物、动物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

二、环境治理的措施1. 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当今解决环境污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监督、调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污染物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制定更严格的环境法规,提高环保部门的审查和执法能力等。

2. 推广环保资讯要想有效的治理环境污染,将环保资讯宣传普及已经成为了一种必备的方法。

让公众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及其后果,从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认识。

同时也需要借助媒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让大众知道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3. 探索新型环保技术探索新型环保技术是环保领域突破传统的剖析的过程。

该过程旨在早日找到全新的治理途径,并探索出适合新途径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法。

在此实践下,新技术的研发已逐渐获得提升和重视,例如采用微生物技术去除有害污染物等。

可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环境和健康上的损害。

只有深入寻找环境污染的根源,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治理,才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

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与治理方法

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与治理方法

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与治理方法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严重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的治理方法。

一、环境污染的原因1. 工业生产排放:工厂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有毒废气和废水,其中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这些污染物经常排放到空气中和水体中,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2. 机动车尾气排放: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源。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导致雾霾等问题日益严重。

3. 生活垃圾产生: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垃圾中的有机物和塑料等易降解垃圾对土壤和水质造成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4. 化学品使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以及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化学品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这些化学物质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二、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1.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力度。

严格依法处罚环境违法行为,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

2. 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3. 循环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理念,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实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浪费。

4. 提倡绿色出行:鼓励采用公共交通、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建设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5. 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普及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让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而环境治理的关键在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行动。

只有通过加强污染源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和提升环保意识,才能有效减缓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海洋污染现状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总的来看,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

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

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

当前,污染和损害我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

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次之,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我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我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

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我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

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这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我国沿海各种类型的污染源主要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

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重要污染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

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1、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

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从目前重金属污染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院最近的调查资料显示,江苏省某丘陵地区14000km2范围内,铜、汞、铅和镉等的污染面积达35.9%。

广东省地勘部门土壤调查结果显示,西江流域的1万km2土地遭受重金属污染的面积达5500km2,污染率超过50%,其中,汞的污染面积达1257km2,污染深度达到地下40cm。

2、土壤的有机污染目前我国土壤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且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开始显现。

如我国从1959年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五氯酚钠防治血吸虫病,其中的杂质二恶英已造成区域二恶英类污染,洞庭湖、鄱阳湖底泥中的二恶英含量很高。

有机氯农药已禁用了近20年,土壤中的残留量已大大降低,但检出率仍很高。

广州蔬菜土壤中六六六的检出率99%,DDT检出率为100%。

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六六六、DDT检出率仍达100%,一些地区最高残留量仍在1mg/kg以上。

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有机污染日益加剧。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近期对某钢铁集团四周的农业土壤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业土壤中15种多环芳烃(PAHs)总量的平均值为4.3mg/kg,且主要以4环以上具有致癌作用的污染物为主,占总含量的约85%,仅有6%的采样点尚处于安全级。

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污染远远高于农业土壤: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塑料增塑剂、除草剂、丁草胺等,这些高致癌的物质可以很容易在重工业区周围的土壤中被检测到,而且超过国家标准多倍。

对天津市区和郊区土壤中的10种PAHs的调查结果表明,市区是土壤PAHs含量超标最严重的地区,其中二环萘的超标程度最严重,强致癌物质苯并芘的超标情况也不容乐观。

在我国西藏,未受直接污染的土壤中多氯联苯含量在0.625~3.501g/kg,而在沈阳市检出其含量在6~151g/kg。

3、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由于土壤是植物和一些生物的营养来源,所以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发生传递和迁移,目前动物和人类自身都遭受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和威胁。

在有机污染物沿食物链传递和迁移的过程中,含量逐级增加,其富集系数在各营养级中均可达到惊人的程度。

六六六和DDT作为高残留率农药于1983年已停止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已几乎检测不到这两种剧毒农药的残留,但在鱼类身上检测出的含量却比土壤中高出了近100倍,而到了夜鹭、白鹭的鸟卵中,这个含量被放大了100~200倍。

如太湖鸟类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太湖湖底淤泥中六六六未检测出,DDT为3.4ng/g,通过鱼类生物富集,六六六达到28.5ng/g,DDT达到270.7ng/g,最终到夜鹭、白鹭的鸟卵中时,六六六可高达460.0ng/g,DDT可高达5626.7ng/g。

此外,有毒有机污染物正在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这些有机污染物长期贮存在人体中,并可通过母乳喂养间接转移给新生儿或胎儿通过胎盘直接获得。

4、土壤的放射污染近年来,随着核技术在工农业、医疗、地质、科研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放射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这些放射污染物除可直接危害人体外,还可以通过生物链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产生内照射,损伤人体组织细胞,引起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疾病。

如科研表明,氡子体的辐射危害占人体所受的全部辐射危害的55%以上,诱发肺癌的潜伏期大多都在15年以上,我国每年因氡致癌约5万例,而天津市区公众肺癌23.7%是由氡及其子体造成的。

三、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

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

酸雨区由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常德市酸雨污染也非常严重,1996年酸雨频率达100%,逢雨必酸。

通过采取建立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圈。

关闭城郑砖瓦厂、拆除污染严重的小型锅炉等措施,大气中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有所减轻,酸雨频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高达41.6%。

据预算,21世纪初上半叶,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和消费将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而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长期存在。

因此,控制煤烟型大气污染将长期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

三、我国水污染现状及解决方法2008-04-11 16:58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有效解决方法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生活饮用水的污染尤为突出。

目前生活饮用水的不安全性主要体现在:1。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

在农业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亿公顷耕地和220万公顷草原上,每年使用农药110.49万吨。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国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约50亿吨,致使大量农药、化肥随表土流入江、河、湖、库,随之流失的氮、磷、钾营养元素,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类以及其他生物异常繁殖,引起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的变化,从而致使水质恶化。

2。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

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

据调查统计,1998年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184亿吨。

3。

工业污染,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

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目前850多条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许多河段鱼虾绝迹,符合国家一级和二级水质标准的河流仅占32.2%。

污染正由浅层向深层发展,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我们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觉中减少。

世界头号杀手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

因此,水污染被称做“世界头号杀手”。

我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重,细菌污染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严重污染的饮水人口约1.6亿。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来水是安全卫生的。

但是,因为水污染,如今的自来水已不能算是安全卫生的了。

一项调查显示,在全世界自来水中,测出的化学污染物有2221种之多,其中有些确认为致癌物或促癌物。

从自来水的饮用标准看,我国尚处于较低水平,自来水厂目前仅能采用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方法,将江河水或地下水简单加工成可饮用水。

自来水加氯可有效杀除病菌,同时也会产生较多的卤代烃化合物,这些含氯有机物的含量成倍增加,是引起人类患各种胃肠癌的最大根源。

目前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而煮沸水中增加了有害物的浓度,降低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溶解氧的含量,而且也使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因此,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是不高的。

据最新资料透露,目前我国主要大城市只有23%的居民饮水符合卫生标准,小城镇和农村饮水合格率更低。

水污染防治当务之急,应确保饮用水合格。

为此应加大水污染监控力度,设立供水水源地保护区。

人们已意识到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这样的代价太大了。

我国已提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战略,对整治水域污染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我们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为了拥有洁净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当从现在做起!解决水污办法1)水源污染:国家环境部门统计,我国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我国七大水系中,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约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