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缝形风口送风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合集下载

某站房候车厅空调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

某站房候车厅空调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

某站房候车厅空调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某站房候车厅空调系统设计方案,给出了铁路中型线侧平站房典型设计方法,采用CFD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该站房候车厅区域的气流组织方案进行模拟验证,为铁路中型线侧平站房的空调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做法。

关键词:铁路站房;空调设计;数值模拟0 引言高铁站房作为旅客集散的重要铁路枢纽,旅客吞吐量大,人流密集。

为了给旅客提供舒适满意的候车环境,通风空调系统的合理设置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站房候车厅通常为高大空间,空调设计较难精确把握,本文通过CFD模拟软件辅助设计,力图达到站房经济舒适的建设理念。

1.设计概况及设计参数某站房为新建线侧平站房,车站最高聚集人数3500人,总建筑面积38168m2,包含架空层停车场面积10608m2,侧式站房主体2层,局部5层,建筑主体高度27.3m(室外地坪至屋檐高度)。

图1.1一层平面图图1.2二层平面图本工程室内设计参数详表1。

本建筑围护结构热工参数满足《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具体参数详表2。

站房内除广厅外均考虑设置新风,广厅由于人员流动性大,通过进出口的渗透风量大,考虑广厅渗透风量能满足新风要求,故不设置新风。

对站房进行逐时负荷计算,集中空调计算总冷负荷为5067.53Kw,集中空调建筑总冷指标为274.4W/m2。

表1.1 室内设计参数房间类型夏季噪声标人员密度最小新风量温度(℃)相对湿度(%)dB(A)(人/m)(m3/h·p)广厅26-2840-65≤700.6716售票厅26-2840-65≤700.6716候车室26-2840-65≤700.6716旅客服务26-2840-65≤700.2530表2 围护结构热工参数维护结构名称传热系数维护结传热系数维护结传热系数维护结传热系数W/(m2.K)构名称W/(m2.K)构名称W/(m2.K)构名称W/(m2.K)屋面0.48外挑楼板0.63外墙0.77外窗天窗2.602.候车厅空调系统设计候车大厅、售票厅等公共区采用集中空调系统,冷源采用2台制冷量为2637kW的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配设2台800m3的全钢方形逆流式冷却塔,冷水机组夏季冷冻水进出口温度12/7℃,冷却水进出口温度32/37℃。

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有哪些?_0

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有哪些?_0

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有哪些?
1.侧板送风
侧板送风是目前常用的气流组织形式。

风道位于房间上部,沿墙敷设,在风道的一侧或两侧开送风口。

可以上送风,上回风,也可以上送风,下回风。

它的特点是风口应贴顶布置,形成贴附式射流,回风区进行热交换。

回风口设在送风口的同侧,风速为2~5m/s.冬季送热风时,调节百叶窗使气流向斜下方射出。

2.散流器送风
散流器送风可以进行平送和侧送。

它也是在空气回流区进行热交换。

射流和回流流程较短,通常沿顶栅形成贴附式射流时效果较好。

它适用于设置顶栅的房间。

3.条缝送风
条缝送风通过条缝形送风口进行送风,其射程较短。

温差和速度变化较快,适用于散热量较大只求降温的房间,例如纺织厂、高级公共民用建筑等都有采用条缝送风。

4.喷口送风
喷口送风经热、湿处理的空气由房间一侧的几个喷口高速喷出,渡过一定的距离后返回。

工作区处于回流过程中,这种送风方式风速高,射程远,速度、温度衰减缓慢,温度分布均匀。

适用于大型体育馆、礼堂、剧院及高大厂房等公共建筑
中。

5.孔板送风
孔板送风利用顶栅上面的空间作为静压箱。

在压力的作用下,空气通过金属板上的小孔进入室内。

回风口设在房间下部。

孔板送时,射流的扩散及室内空气混合速度较快,因此工作区内空气温度和流速都比较稳定,适用于对区域温差和工作区风速要求严格,室温允许波动较小的场合。

通信机房规范(20140814)

通信机房规范(20140814)

通信机房设计规范第一章环境条件第一节温、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第1.1.1条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内的温、湿度必须满足通信设备设备的要求。

第1.1.2条通信设备机房内温、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开机时通信设备机房内的温、湿度,应符合表1.1.2-1的规定。

表1.1.2-1 开机时通信设备机房的温、湿度级别项目 A 级 B 级夏季冬季全年温度23 ±2 ℃20±2 18-2 8℃相对湿度45%-65% 40%-70% 温度变化率<5℃\h 并不得结露<10℃/h 并不得结露二、停机时通信设备机房内的温、湿度,应符合表1.1.2-2的规定表1.1. 2-2 停机时通信设备机房的温、湿度项目 A 级 B 级温度5-35℃5-35℃相对湿度40%-70% 20%-80% 温度变化率<5℃/h并不得结露<10℃/h并不得结露第1.1.3条开机时主机房的温、湿度应执行A级,基本工作间可根据设备要求按A、B两级执行,其它辅助房间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第1.1.4条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常用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应与主机房相同;二、其它记录介质库的要求应按表1.1.4采用。

表1.1.4 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品种卡片纸带磁带磁盘长期保存已记录的未记录的已记录的未记录的温度5-40℃18-28℃0-40℃18-28℃0-40℃相对湿度30%-70% 40%-70% 20%-80% 20%-80% 磁场强度<3,200A/m<4,000A/m <3,200A/m <4,000A/m 第1.1.5条主机房内的空气含尘浓度,在表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μ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第二节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第1.2.1条主机房内的噪声,在通信设备系统停机条件下,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应小于68dB(A)。

第1.2.2条主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15~1,000MHz时,不应大于126dB。

气流组织设计

气流组织设计

第一章气流组织设计7.4.1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设计,应根据空调区的温湿度参数、允许风速、噪声标准、空气质量、温度梯度以及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等要求,结合内部装修、工艺或家具布置等确定;复杂空间空调区的气流组织设计,宜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计算。

7.4.2空调区的送风方式及送风口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采用百叶、条缝型等风口贴附侧送;当侧送气流有阻碍或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的风速要求严格时,不应采用侧送;2 设有吊顶时,应根据空调区的高度及对气流的要求,采用散流器或孔板送风。

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内的风速或区域温差要求较小时,应采用孔板送风;3 高大空间宜采用喷口送风、旋流风口送风或下部送风;4 变风量末端装置,应保证在风量改变时,气流组织满足空调区环境的基本要求;5 送风口表面温度应高于室内露点温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时,应采用低温风口。

7.4.3采用贴附侧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送风口上缘与顶棚的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应设置向上倾斜10°~20°的导流片;2 送风口内宜设置防止射流偏斜的导流片;3 射流流程中应无阻挡物。

7.4.4采用孔板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孔板上部稳压层的高度应按计算确定,且净高不应小于0.2m;2 向稳压层内送风的速度宜采用3 m/s~5m/s。

除送风射流较长的以外,稳压层内可不设送风分布支管。

稳压层的送风口处,宜设防止送风气流直接吹向孔板的导流片或挡板;3 孔板布置应与局部热源分布相适应。

7.4.5采用喷口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人员活动区宜位于回流区;2 喷口安装高度,应根据空调区的高度和回流区分布等确定;3 兼作热风供暖时,宜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功能。

7.4.6采用散流器送风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 风口布置应有利于送风气流对周围空气的诱导,风口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宜小于1.0m;2 采用平送方式时,贴附射流区无阻挡物;3 兼作热风供暖,且风口安装高度较高时,宜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功能。

常用风口风速设计资料【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

常用风口风速设计资料【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

常用风口风速设计资料【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1、排烟口的风速≤10m/s(老建规9.4.6.6)2((1)、空调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采暖6.5.9)2(2)、空调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2-5 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3-5 m/s。

条缝型风口下送(多用于纺织厂),当空气调节区层高为4-6m人员活动区风速不大于0.5m/s时,出口风速宜为2-4m/s。

(采暖条文6.5.9&民用条文7.4.11&技措5.4.6.2【孔板】)3、空调回风口的吸风速度:(采暖6.5.11&民用7.4.13)回风口位置最大吸风速度(m/s)房间上部≤4.0房间下部不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3.0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1.5利用走廊回风时,回风口安装在门或墙下部的回风口面风速1-1.5m/s(采暖条文6.5.11)4、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的空气流速(m/s):(民用表6.6.4-1)部位进风百叶排风口地面出风口顶棚出风口风速0.5-1.00.5-1.00.2-0.50.5-1.05、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风口风速(m/s):(民用表6.6.5)部位新风入口风机出口空气流速住宅和公共建筑3.5-4.55.0-10.5机房、库房4.5-5.08.0-14.06、进、排风口风速(m/s):(技措表4.1.4)建筑类别新风取风口排风口一般性居住、公共建筑2.0-4.53.0-5.0站房、库房、机房等4.0-5.05.0-6.57、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技措4.2.10.2)8、洗衣房机械排风系统洗衣机、烫平机、干洗机、压烫机、人体吹机等散热两大或有异味散出的设备上部,应设置排气罩,其罩面风速应≥0.5m/s。

(技措4.5.1.3.1)9、实验室通风柜操作口处风速:(技措表4.5.7)空气有害程度通风柜在室内的位置一般情况(m/s)靠近门窗或风口处(m/s)对人体无害仅污染空气0.30-0.400.35-0.45有害蒸汽或气体浓度≤0.01mg/L0.50-0.600.60-0.70有害蒸汽或气体浓度>0.01mg/L0.70-0.900.90-1.0010、暗室通风宜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排风量宜取≥5次/h 换气。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 50073-200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 50073-2001

第一章总则第1.0.1 条洁净厂房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符合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扩建的洁净厂房设计,但不适用于以细菌为控制对象的生物洁净室。

本规范有关防火和疏散、消防设施章节的规定,不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高层洁净厂房和地下洁净厂房的设计。

第1.0.3 条在利用原有建筑进行洁净技术改造时,洁净厂房设计必须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设施。

第1.0.4条洁净厂房设计应为施工安装、维护管理、测试和安全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1.0.5条洁净厂房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

第二章空气洁净度等级第2.0.1条空气洁净度应按表2.0.1规定划分为四个等级。

空气洁净度等级表2.0.1注:对于空气洁净度为100级的洁净室内大于等于5微米尘粒的计算应进行多次采样。

当其多次出现时,方可认为该测试数值是可靠的。

第2.0.2条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验,应以动态条件下测试的尘粒数为依据。

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的测试,应符合附录二规定。

第三章总体设计第一节洁净厂房位置选择和总平面布置第3.1.1条洁净厂房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并经技术经济方案比较后确定:一、应在大气含尘浓度较低,自然环境较好的区域;二、应远离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贮仓、堆场等有严重空气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

如不能远离严重空气污染源时,则应位于其最大频率风向上风侧,或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下风侧;三、应布置在厂区内环境清洁、人流货流不穿越或少穿越的地段。

第3.1.2条对于兼有微振控制要求的洁净厂房的位置选择,应实际测定周围现有振源的振动影响,并应与精密设备、精密仪器仪表允许环境振动值进行分析比较。

第3.1.3条洁净厂房最大频率风向上风侧有烟囱时,洁净厂房与烟囱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烟囱高度的12倍。

空调系统风管、风口设计及计算

空调系统风管、风口设计及计算
C、旋流风口:具有送出旋转达射流,诱导比大,风俗衰减快等特点。
风管、风口分类
D、球型喷口:送风距离大,适合送风距离较大的地方,如各种大厅、 展厅及大型装配车间等。
E、其他风口:球形排风口、栅格形风口、装饰板风口等等。
风管、风口设计选型
讨论:风管、风口的设计选型需要考虑那方面因素?
实际的工程的使用条件? 送风深度及送风范围? 有无特殊美观要求? 装修方案(局部吊顶?) 与其他专业(特别是装修及照明)设计的配合等因素。
C、无机玻璃钢风管:常用于消防防排烟系统(优点:具有 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强度较高的优点,造价与钢板风管 基本相同;缺点:质量不稳定,某些厂商生产的材料质量 比较差,强度和耐火性达不到要求,现场维修较困难)。
风管、风口分类
无 机 玻 璃 钢 风 管
风管、风口分类
风管、风口分类
D、硅酸盐板风管:常用排烟管道(优点与无机玻璃钢板相类 似,显著特点是防火性能较好:缺点:综合造价比较高)。
系统风量计算一般在多联机设计中一般是根据室内冷负荷确定室内机的选择因此室内的风系统的风量可查相关产品手册确定根据空调房间的区域面积确定风口个数根据送风距离选择中或高静压的机型从而主管及各分支管的风量就已经确定
2006年下半年经销商培训
空调系统风管、风口 设计选型
中央空调市场部 覃圣强
空调系统风管、风口设计选型
分几个系统?每个系统在扫描区域?……
在水系统中的大面积区域,一般设有机房,则根据机房 情况进行系统划分;而对于多联机系统来说,内机风量有 限,且型号比较固定,根据已有型号进行合理的系统划分 即可。
流程二 :系统风量计算
送风量计算依据:
空调房间的送风量G通常按照夏季最大的室内冷负荷,由下式计算确定:

空调气流组织设计

空调气流组织设计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参考资料5空调气流组织设计编者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空调气流组织设计一、空调气流组织设计作用空调气流组织的作用:⑴送风均匀,从而保证空调区的温度场、湿度场、速度场的均匀;⑵送、回风不短路;⑶没有吹冷风感;⑷冬季热风能抵达人员活动区。

二、气流组织选择一、气流组织方式:⑴侧面送风:能形成贴附射流,增大气流射程,有利于室内空气混合,幸免冷风过快下落。

⑵散流器送风:送风距离大,适宜空间较高的房间。

⑶孔板送风:单位面积送风量大,工作区内风速小。

⑷喷口送风:速度高,射程长,适合高大空间的送风。

⑸条缝送风:送风温差、送风速度衰减较快,可与灯具配合布置,适合于会议厅、宴会厅等场所。

⑹旋流风口送风:衰减快,可作大风量、大温差送风。

二、气流组织及送、回风口选择⑴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宜采纳百叶、条缝型等风口貼附侧送。

当侧送气流有阻碍或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的风速要求严格时,不该采纳侧送。

侧送形式有以下三种:①上送上回:仅为夏日降温效劳,且空调房间层高较低;②上送下回:以冬季送热风为主,且空调房间层高较高;③单侧或双侧贴附射流送风适合于跨度较大的空调房间。

采纳貼附侧送风时,应符合以下规定:①送风口上缘与顶棚的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应设置向上倾斜10°~20°的导流片;②送风口内宜设置避免射流偏斜的导流片。

⑵空调区设有吊顶时,应依照空调区的高度及对气流的要求,采纳散流器或孔板送风。

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内的风速或区域温差要求较小时,应采纳孔板送风散流器分平送和下送两种方式。

平送适合于夏日送冷风;下送适合于冬季送热风。

采纳散流器送风时,应知足以下要求:①风口布置应有利于送风气流对周围空气的诱导,风口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小于;②采纳平送方式时,貼附射流区无阻挡物;③兼作热风供暖,且风口安装高度较高时,宜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功能,如温控散流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缝形风口送风设计计算
校核射程
说明
v x---距风口距离为x处的最大风速(m/s)
v s---条缝口的送风速度(m/s)
K---送风口常数 2.35对条缝口为2.35
b---条缝口有效宽度(m)
x o---条缝口中心至主气流外观原点的距离对条缝口x o=0
H---房间高度(m)
n---系数n=x/L1
x---射程(m)
L1---与射程有关的房间长度
确定送风速度vs和条缝口尺寸b
L---房间长度由房间的长度和高度确定表6-10中的使用表格;当W---宽度
H---高度
Ls---总送风量 m3/h
v p---室内平均风速 (m/s)查表6-10(民用建筑空调设计)
v p'---室内平均风速 (m/s)送冷风时乘以修正系数1.2;送热风时乘以修正系l---条缝风口的有效长度(m)多条条缝送风时乘以个数
n---条缝个数
Ls1每米长条缝的送风量 m3/h
vs---送风速度 (m/s)查表6-10;在第一列找到最接近Ls1的风量值,对b---每条条缝宽度 mm
注:按样本选取合适的条缝风苦型号,并校核射程;若能在表格中找到与计算Ls1接近的每米条缝送风量
中的使用表格;当条缝口设在房间一端向一个方向送风时,应按2L查表,Ls1值也应为实际值的2倍,2;送热风时乘以修正系数0.8
最接近Ls1的风量值,对应找到vs和b
s1接近的每米条缝送风量值时,则认为射程可以满足要求。

2倍,用乘以2后的L、Ls1值选取vp、vs和b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