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变电力变压器设计手册

合集下载

沈大中-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原理和应用1

沈大中-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原理和应用1
MR R&D SHen Date Page 13
7. 分接操作程序
MR R&D SHen
Date
Page 14
8.1
操作程序– 电阻式切换开关 (OILTAP M)
I
Ust R R R R R R R R
I
R
R
R
R
R
R
R
R
main contact main switching contact transition contact R transition resistor
• Diverter switch + tap selector (AVT, VT)
Date Page 8
MR R&D SHen
6.1
油浸式有载分接开关 (OILTAP)
OILTAP R I 2002
Connection for the protective device RS Insulation to ground Diverter switch, transition resistor Tap selector
P1, P4: tap selector contacts P2, P3: by-pass switch contacts VI vacuum interrupter
Date Page 16
9. 电抗式和电阻式有载分接开关的比较
Resistor type Mechanic stress: Inspection interval: Highest voltage for equipment Um: Maximum voltage tap to tap: Maximum through-current: No. of tap selector contacts: No. of operating positions: Motor drive running time per operation: Temperature range of oil: - service in arctic regions high 40,000 .. 150,000 op. 72.5 .. 362 kV 1000 .. 4000 V 300 .. 3000 A 9, 10, 12, 14, 16, 18, 22 up to ± 17 2) app. 5.4 s -25 °C .. +105 °C - 40 °C (V, M, R) Reactor type 1) low 500,000 op. 15 .. 69 kV 2000 V 600 .. 2500 A 9 ± 16 ( x 1000 V 3)) app. 2 s 4) - 25 °C .. + 105 °C - 40°C 5)

变压器设计方案

变压器设计方案

变压器设计方案变压器设计方案变压器是一种电气设备,用于改变交流电的电压。

在设计变压器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输出电压、输入电压、功率损耗等等。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变压器设计方案。

1. 确定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首先要确定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

根据需要,计算所需的变压比。

例如,如果需要从220V的电源转换成110V的输出电压,变压比为2:1。

2. 计算功率:根据所需的输出电流和输入电压计算功率。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IV,其中P为功率,I为电流,V为电压。

根据功率的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导线和铁芯材料。

高功率变压器需要使用更大的导线和更大的铁芯。

3. 选择合适的铁芯材料:铁芯材料对变压器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铁芯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磁场,使得变压器的效率更高。

常用的铁芯材料有硅钢片和铁氧体。

硅钢片具有良好的磁导率和低的铁损耗,而铁氧体则具有更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

4. 计算匝数:变压器的匝数对变压器的变压比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所需的变压比,计算主副线圈的匝数。

匝数的计算公式为N2/N1=V2/V1,其中N为匝数,V为电压。

根据匝数的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导线。

5. 确定冷却方式:高功率变压器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以确保变压器的正常工作。

常见的冷却方式有自然冷却和强制冷却。

6. 进行实际制造:在完成设计后,可以开始制造变压器。

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导线、铁芯和冷却器进行制造。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匝数的准确性、绕线的均匀性和绝缘材料的使用。

7. 进行测试和调试:制造完成后,需要对变压器进行测试和调试,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可以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测试,检查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一个变压器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输出电压、输入电压、功率、铁芯材料、匝数、冷却方式等多个因素。

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因素,能够设计出性能良好的变压器。

同时,在实际制造和测试过程中,也要注意细节和质量控制,保证变压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手册 设计手册版实用手册

手册 设计手册版实用手册
+7.5 +6.25 % % +5 % +3.75 +2.5 % % +1.25 额 定 值 % V -1.25 -2.5 -3.75 % % % -5 % -6.25 % -7.5 % -8.75 -10 % % 1.2
的 差 值

121000 119630 118250 116880 115500 114130 112750 111380 110000 108630 107250 105880 104500 103130 101750 100380 99000 69860 69070 68270 67480 66680 65890 65100 64310 63510 62720 61920 61130 60340 59540 58750 57950 57160
CTW.ZZ.2001
常州变压器厂
《电气计算通则》
共 15


1

本规定适用于电压等级 35kV 或 110kV,容量为 3000kVA 及以上电力变压器的电磁计算 一 铁心 1 铁心片材质通常按 30Z140(30ZH120)设计,磁通密度:降压变 B≤ 1.75 T,升压变 B≤ 1.72 T; 铁心三相三柱式,心柱与上下铁轭等截面.。接缝形式为 45 全斜接缝,铁心片长 ≤3.5m 时不断轭不叠 上铁轭, 迭片系数 0.97 或 0.975;断轭时片型长宽比≥2.5。
et
WD
《电气计算通则》 Uxg =WD. et

CTW.ZZ.2001 共 15 页 第 2 页
Uxg —Uxg = 电压比偏差 额定分接≤ ±0.25 %,必要时可放宽为≤ ±0.35 %; Uxg 其余分接≤ ± 0.5 %,必要时可放宽为≤ ±0.80 %; 式中: Uxg::相电压 ( 标准值 ) , Uxg :计算的相电压; WD:低压线圈匝数 取整数; WG:高压线圈匝数 取整数; 说明: (1)各分接标准的线. 相电压按 “白封面”变压器设计手册 P3 表 2-1 17 级有载调压其线、相电压按下表; (2)与不同低压线圈配合的高压线圈允许设计二个基本线圈以满足电压比关系的 要求。 表一 17 级 ±8 X1.25% 各分接标准电压 电 +10 +8.75 压 % % 线 相 线 相

变压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变压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目录1 产品介绍 (6)1.1 说明 (6)1.2 产品技术参数 (6)1.3 产品使用条件 (7)1.4 产品运输方式:公路 (8)1.5 组部件简介 (8)1.6 概述 (11)1.7 注意事项 (11)2 安全防范 (14)2.1 一般说明 (14)2.2 电气安全 (14)2.3 内检安全 (14)2.4 起吊安全 (15)2.5 注油安全 (15)2.6 跌落安全 (15)3起吊与运输 (16)3.1 起吊 (16)3.1.1 一般操作事项 (16)3.1.2操作人员注意的事项 (16)3.1.3支撑主体设备 (17)3.2运输 (17)3.2.1运输的一般规定 (17)3.2.2运输的注意事项 (18)3.2.3变压器带油运输 (18)3.2.4变压器充氮运输 (18)3.2.5变压器运输时的拆卸件 (19)3.2.6变压器运输状态的监测 (19)3.2.7变压器运输过程中氮气压力的监测 (20)3.2.8变压器运输要求 (20)4 验收、储存及就位 (21)4.1 主体验收检查 (21)4.2 附件验收检查 (22)4.2.1套管 (22)4.2.2升高座 (22)4.2.3储油柜 (23)4.2.4冷却器或散热器 (23)4.2.5变压器油 (24)4.2.6其他 (24)4.3储存 (24)4.3.1主体储存 (24)4.3.2拆卸件储存 (26)4.4安装就位 (26)5 主体复装前的检查 (28)5.1 一般说明 (28)5.2 检查前的准备 (28)5.3 检查主体是否受潮 (28)5.4注油排氮 (29)5.5进入油箱中内检时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29)5.6进入箱中的内检项目 (30)6 整体复装 (32)6.1一般说明 (32)6.2整体复装注意事项 (32)6.2.1防止绝缘件吸潮 (32)6.2.2变压器油的注意事项 (33)6.2.3密封圈安装注意事项 (33)6.2.4其它注意事项 (34)6.3整体复装前的准备工作 (35)6.4整体复装 (35)6.4.1升高座的安装 (35)6.4.2套管的安装 (36)6.4.3内部引线的连接 (40)6.4.4储油柜、联气管的安装 (41)6.4.5压力释放阀及导油管的安装 (41)6.4.6冷却器(散热器)的安装 (41)6.4.7分接开关的安装 (42)6.4.8温度控制器的安装 (43)6.4.9其它组件安装 (43)6.4.10二次线的安装 (43)7 注油及热油循环 (44)7.1准备工作 (44)7.2真空注油 (44)7.3热油循环 (46)7.4补油、密封实验及静放 (47)8 运行前的检查和试验 (48)8.1运行前的检查 (48)8.2运行前的试验 (49)8.3变压器补漆 (51)9 运行与维护 (52)9.1一般运行条件及要求 (52)9.1.1环境温度 (52)9.1.2运行电压 (52)9.1.3运行时的温度限值 (52)9.1.4接地情况检测 (52)9.1.5其它说明 (53)9.2不同负载状态下运行的要求 (53)9.2.1一般说明 (53)9.2.2正常周期性负载 (53)9.2.3短期急救负载 (54)9.2.4长期急救负载 (54)9.3运行巡视检查 (55)9.3.1一般说明 (55)9.3.2日常巡视检查 (55)9.3.3定期巡视检查 (56)9.4其它维护项目 (57)9.5变压器运行中的内检 (57)9.6瓦斯保护装置的运行 (57)9.7变压器分接开关的运行维护 (58)9.8故障处理 (59)9.8.1短时停运 (59)9.8.2变压器主要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60)9.8.3变压器组部件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62)10变压器一般安装程序表 (66)11常用施工机械及主要材料表 (67)12附件:1TT.710.***** CW (69)1 产品介绍1.1 说明对于产品在安装使用过程中的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中国辽宁省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大路32号邮编:110144电话:86 24 2569****传真:86 24 2569****1.2 产品技术参数产品型号ODFS-250000/500相数单相额定容量250000/250000/80000kV A 额定频率50Hz 额定电压和分接范围525/3/(230/3±2×2.5%)/36kV 联结组标号Ia0i0冷却方式ONAN/ONAF(70%/100%)器身重量105t 绝缘油重量61 t 总重量216t 运输重量(充氮) 133t绝缘水平h.v. 线路端子SI/LI/AC 1175/1550/680kVm.v. 线路端子LI/AC 950/395kVh.v./m.v. 中性点端子LI/AC 325/140kVl.v. 线路端子LI/AC 200/85kV注:产品技术参数的其它信息见8TT.860.*****.1、8TT.860.*****.2 1.3 产品使用条件海拔高度1000m安装地点户外环境温度最高户外温度+42℃最低户外气温-25℃最热月平均温度+35℃最高年平均温度+20℃耐地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2m/s2正弦共振三个周期,安全系数1.67以上年最大风速高10m处,维持10min的平均最大风速为34m/s 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90%(25℃以下)日照强度0.1W/cm2覆冰厚度10m污秽等级:III级1.4 产品运输方式:公路1.5 组部件简介(1)变压器油:牌号25供方克拉玛依(2)分接开关:型号DUI 2003-245-06050D (无载开关)供方MR数量1(3)高压套管:型号BRDLW-550/1600-4(OT870K)供方抚顺传奇数量1(4)中压套管:型号BRDLW1-252/2500-4(OT6148K)供方抚顺传奇数量1(5)中性点套管:型号BRDLW-72.5/2500-4(OT436K)供方抚顺传奇数量1(6)低压套管:型号BRDLW-40.5/4000-4(OT303K)供方抚顺传奇数量2(7)储油柜:代号5TT.461.T0083.1供方TBEA数量1(8)冷却器:型号YF3-200供方数量4(9)压力释放阀:型号208-60E供方QULITROL数量2(10)气体继电器:型号63-25.28.41-0313供方EMB数量1(11)速动油压继电器:型号SYJ-50供方数量1(12)油面温度计:型号MT-ST160F L=14m供方Messko数量2(13)绕组温度计:型号MT-STW160F2 L=6m供方Messko数量1(14)DN25球阀:型号Q41F-16T供方数量1(15)DN50球阀:型号Q41F-16T供方数量1(16)80蝶阀:型号BM-80(K333083)供方日本数量1(17)100截止阀:型号BF-100供方数量1(18)150 蝶阀:型号BM-160(PC123083)供方日本数量1(19)吸湿器:型号MTraB 686-30-00-0-03-00供方Messko数量1(20)端子箱:型号供方数量1(21)控制箱:型号供方数量1(22)充氮灭火装置:型号TNF-Ⅱ供方常州邦安数量1(23)在线监测装置:型号供方数量1.6 概述本变压器安装使用说明书内容包括产品的起吊、运输、验收、储存、就位、安装、运行前的检查、运行与维护以及日程进度等内容。

变压器设计指导书

变压器设计指导书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变压器设计指导书
一、目 的: 为使本厂产品设计与测试规格之制定标准化,并有所依
据,故制定此办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产品之设计,样品承认书及正式
发文之工程数据检验规格书均涵盖之。

三、组织与权责:
3.1 设计人员: 客户规格之检讨,样品设计,试作,样品承认
书规格之制定,成品外观图规格之制定与确认,
样品测试结果之确认,规格修改申请之提出。

3.2 设计课长: 产品设计检讨,样品承认书之审核,样品测试
与规格值之核对,规格修改申请之核对。

3.3 制程人员: 正式工程数据,测试规格之制作,工程修改通
知单之制作。

3.4 文件管制中心课长: 正式工程数据,测试规格之审查,工
程修改单内容之审查。

3.5 机构人员: 成品外观图面之绘制。

3.6 工程部经理: 工程数据发文之核准,规格修改申请,差异
表送出之核准。

3.7 业务人员: 样品委作单之提出,客户规格之取得及修改
申请之联系。

四、作业内容:。

沈阳沈变所电气 QYW-12型多功能保护装置 说明书

沈阳沈变所电气 QYW-12型多功能保护装置 说明书

网 址:
E-mail :sales@

service@
6
QYW-12 型
多功能保护装置 使用说明书
沈阳沈变所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1
1.功能简介
QYW-12 型多功能保护装置是我公司在 QYW-2 型产品的基础上具有重大突破的新型 设计。该保护装置适用于电压等级 35kV 及以下、额定容量为 315~10000kVA 油浸式变 压器和电抗器,尤其适用于 10kV 及以下全密封配电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2.4 选用压力释放阀的开启压力参数:
有效口径 开启压力
开启压力
(mm)
(kPa)
偏差(kPa)
15
Φ25
25
±5
35
3.产品型号及含义
关闭压力 (kPa)
8 13.5 19
密封压力 (kPa)
9 15 21
2
4.主要功能
4.1 当油箱中有少量气体产生时,该部分气体直接进入装置的集气盒,当气体量达到设 定值时,保护装置发出报警信号,并通过接线端的 1、2、3 点送出电信号。
图 3:电气接点示意图
4
图 4:电气开关接线示意图
6.安装及调整
6.1安装:将该装置安装在油箱盖上的预置法兰处,注意装置的安装方向应便于观测其 温度及油位的位置。
6.2 控制电缆的连接:将该装置铭牌处的螺钉拆下,按接线端子的说明进行连接。 6.3 调整:出厂前压力控制点及温度控制点已整定完毕,无需在做调整。 6.4 注油:a)注油时一定要将放气塞旋松后开始注油,直到放气塞处有油渗出时再将放
8.订货:
8.1 标明选用压力释放阀的开启压力参数。 8.2 如对该装置的温度及压力整定值有特殊要求,请注明。

电力变压器结构设计结构设计说明

电力变压器结构设计结构设计说明

电力变压器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一、简介1.为什么要应用变压器电力系统中发电机输出的电能要经过升压才能远距离输电、网络的连接、配电都需要变压器,因此可以说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电力变压器简介电力变压器按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种:a.发电机出口或电力网的前端称为升压变压器b.网络之间联结用称为联络变压器c.网络末端用于将高压电能降压用称为降压变压器d.直接连接用户的变压器称为配电变压器2.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1基本概念:变压器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改变电压来传输电能的一种静止电机。

2.2基本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dΦ/dtΦ=Φmsinωt则E1=-dΦm/dt×N1=-N1Φmωcosωt=-N1Φmωsin〔90°-ωt〕即:E1=N1Φmωsin〔90°-ωt〕〔E1落后Φm90°〕E1m=N1ΦmωE1<rms>= N1Φmω/√2同理E2<rms>= N1Φmω/√2,即N1/N2=E1/E2电力变压器简介3.变压器的分类从大类上,分为电力变压器和特种变压器。

特种变压器大致有:整流变压器、调相变压器、矿用变压器、试验变压器等。

电力变压器又可分为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和干式电力变压器。

我们重点学习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分类及型号中各符号代表的意义。

电力变压器简介a.耦合方式:自耦用"O"表示,其余不标b.相数:"D"表示单相,"S"表示三相c.冷却方式:冷却介质为风,即油浸风冷用"F",水冷用"S"表示d.循环方式:"P"表示强迫油循环、自然油循环不标e.绕组数:"S"表示三绕组,双绕组不标,"F"表示双分裂绕组f.导线材质:铜导线不标,"L"表示铝导线g.调压方式:"Z"表示有载调压,无载调压不标h.设计序号:1、2、3…目前变压器执行的大部分为"9""10"型产品i.额定容量:国家规定了R10系列优先容量j.额定电压:高压绕组额定电压等级k.防护等级:TH、TA、等。

油浸电力变压器设计手册-沈阳变压器(1999) 4引线绝缘距离

油浸电力变压器设计手册-沈阳变压器(1999) 4引线绝缘距离

5 圆形引线的绝缘距离一般结构见表5;特殊结构见表6圆形引线一般结构的绝缘距离表()表均按工频试验电压240 kV水平选取绝缘距离。

②220 kV级变高-低结构以及220 / 110 kV级自耦变;高压上下联线至线端之绝缘距离按340 kV水平选取。

③当220 kV级引线直径d≥φ30时,允许引线每边绝缘采用δ=10。

表6 圆形引线特殊结构的绝缘距离表(表中S1、S2、S3、δ见表5)(mm)注:当电压≤40 kV 级的引线,可采用铜(铝)排(但≥154 kV 的线圈部位,不允许有裸铜排通过), 最小绝缘距离按表6 中S2.1, S2.2, S2.3, S2.4 选用;其至油箱夹件等的最小绝缘距离,按表5 中δ= 0 时的S1, S2, S6, S7选用。

6 内部线圈线端引线的绝缘距离见表7表7 内部线圈线端引线的绝缘距离表(mm)注:①* 为优先采用的引线每边绝缘厚度。

②▲适用于110 kV 级全绝缘线端及220 kV 级高压多线圈结构的高压2的线端。

③表中S9,S10为引线至金属压板的最小绝缘距离,如是绝缘压板时,只考虑机械距离。

④表中绝缘距离均为“最小绝缘距离”,设计时应采用“选用距离”,将“最小绝缘距离”加表4“制造公差”。

7 高压线端引线的绝缘距离见表8表高压线端引线的绝缘距离表8 铜(铝)排间及至线圈的绝缘距离见表9表9 铜(铝)排间及至线圈的绝缘距离表(mm)注:≤35(40)kV级排至线圈最小绝缘距离S 25 为纯油距(如有爬距时, 应折合成纯油距)。

9 线圈至油箱的绝缘距离见表10表10 线圈至油箱的绝缘距离表(mm)10 开关带电部位的绝缘距离10.1 置于器身顶上的开关带电部位的绝缘距离见表11表11 置于器身顶上的开关带电部位的绝缘距离表(mm)10.2 置于相间的立式夹片式(DWJ)开关的绝缘距离见表1210.3 置于相间的立式鼓式(DW )开关的绝缘距离 见表13表置于相间的立式鼓式()开关的绝缘距离表注:绝缘距离下面的数值(kV )为选取该绝缘距离的工频试验电压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0 (100) * 120 (100)
引线至压钉 及夹件等 制造公差 夹持 未夹持 部位 部位
引线部位 ≤100 125~500 630~6300 8000~20000 ≥25000
夹持 未夹持 夹持 部位 部位 部位 10 15 20 20 25 20 30 40 40 50 10 15 20 20 25
资 料 来 源 编 制 校 核 标 审 审 定 批 准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 字
日 期
提出部门 实施日期
引 线 绝 缘 距 离
4 引线绝缘距离选用原则

8


2

4.1 引线至各点 (引线之间、 引线至地及引线至线圈) 的绝缘距离, 不一定完全取决于该引线的电压等级, 而是取决于工频(含感应试验)及雷电或操作波冲击试验时,引线至该点的电位差。可将该冲击电 位差的峰值除以 2×√2≈2.8(通常冲击系数取2)折合成工频值。 4.2 引线至线圈(含线圈首末端联线至本线圈)的绝缘距离,全绝缘产品通常取决于冲击试验的电位差, 分级绝缘产品通常取决于感应高压试验的电位差。 分接线间的绝缘距离,通常取决于级间的雷电或操作波冲击电位差。 4.4 引线至地距离, 一般均为“纯油距”,凡不是纯油距(其中有爬距)者,均按下式折成纯油距 S 0。 S 0 = 纯油距 + 0.4×沿木件爬距 + 0.6×沿纸板爬距 (S0 应大于表 5 中纯油距 S1, S2, S3, S4 加公差) 4.5 各表中除已注明 ”含公差”者外, 均为 “最小绝缘距离” ,它是指制造中实际测量的绝缘距离的保证值, 引线设计时, 应采用“最小选用距离”, 即将“最小绝缘距离”加表4“制造公差”。 但不应小于表3 木件、紧固件等至各处的“最小机械距离”。 4.6 各表中的绝缘距离,由于结构限制,不能保证时,需另采取加强措施。且在引线图中特殊标明。 表3 木件、紧固件等至各处的最小机械距离表(mm) 参考 容量 kVA ≤100 125~630 800~6300 6300~16000 ≤132 ≥20000 钟罩式 ≤132 油 箱 220 ≤40 木件、绝缘件紧固件 器 身 至 油 箱 顶 电压 不 接 地 旁 轭 油箱结 至箱顶 等级 钢紧固件 至线圈 至油箱 至 至 桶 式 至圆拱顶 至梯形顶 构型式 kV 至 线 圈 至开关 平面壁 圆弧部 油箱箱盖 油箱箱顶 油箱箱顶 油 箱 梯形部 桶 式 油 箱 表5 中 S2 +30 20 30 30 40 50 60 15 20 30 40 50 60 60 70 80 由引线 或开关 等决定
S 2 . 2 引线至尖角 S 2 . 3 引线至尖角 S 2 . 4 引线至小圆角 S 3 . 1 引线至引线(δ1≠δ2)
油间隙中有隔板
尖角(如夹件边)表 尖角表面有护板 面有护板(≥3 mm) 油间隙中有隔板 S 2.1 = 0.67 S 2 S 2.2 = 0.6 S 2
小圆角(如护管) R=15~40 S 2.4 = 0.75 S 2 且应 S 2.4≥S 1
引 线 绝 缘 距 离

8


4

表6 圆形引线特殊结构的绝缘距离表(表中 S1、S2、 S3、δ见表5)(mm)
≥3 (1/3~1/2) S2.2 δ ≥3 S26 S2.2 (1/3~1/2) S2.3 δ δ
≥3
δ≠δ2 δ δ2
图 例
δ S2.1
S2.4
S2.3
S3.1
名 称 最小绝
S 2 . 1 引线至尖角
δ δ S2 δ S3 δ S4 围屏厚Δ 线 圈 δ S5 δ S6


S1
L
S7 S 7 (含公差) 木件爬距 纸板爬距
L=25 L=S2+10 L=25 L=S2+10
S1 S2 S3 S4 S 5 (含公差) S 6 (含公差) 电压 工频试 引线 引线每 等级 验电压 最小 边绝缘 引线 引线 引线 引线 围 中低压引线 木件 纸板 木件 纸板 kV 直径 δ 至平面 至尖角 至引线 至线圈 屏 至高压线圈 爬距 爬距 爬距 爬距 kV 0 10 10 10 10 20 20 20 20 0.5 5 2.5 0 2 0 0 0 10 0 0 0 0 0 12 12 12 12 25 25 30 25 3 18 2.5 0 2 10 20 20 20 20 10 10 10 6 25 0 0 3 0 0 20 20 20 23 50 30 50 35 10 35 2.5 0 2 10 20 20 30 10 10 15 20 3 0 0 0 20 0 30 30 20 30 50 30 65 45 2 10 20 20 40 15 45 2.5 0 15 15 20 30 3 10 20 20 30 4 0 0 0 30 0 35 40 35 40 80 50 90 60 2 15 50 30 60 40 20 55 2.5 0 20 20 20 3 15 30 20 50 30 6 0 0 0 50 30 0 50 55 50 60 140 80 140 80 3 30 35 25 35 70 40 90 60 35 85 4 0 6 20 25 20 25 45 30 75 50 10 20 25 0 25 0 0 75 50 0 60 65 50 70 140 80 160 90 3 35 40 25 35 40 100 65 中低压引线 70 (40) (95) 4 0 6 25 30 20 25 30 85 55 每边绝 至高压 45 缘厚δ 线圈S4 0 10 25 30 0 25 0 85 55 6 60 90 45 60 0 140 120 75 230 150 66 140 8 0 10 45 75 35 50 3 70 90 60 180 120 10 70 120 60 80 3 110 150 100 300 200 200 20 55 100 40 65 6 90 105 70 250 165 110 10 0 3 10 85 150 70 90 125 180 120 350 240 230 20 70 125 50 80 6 105 120 80 300 200 20 70 130 50 85 120 80 310 210 ①240 10 90 155 75 100 3 135 190 130 360 250 230 20 75 130 55 90 6 115 130 90 310 210 132 12 0 10 115 195 95 125 3 210 235 160 450 310 275 20 95 165 70 110 6 170 180 120 385 260 10 130 260 110 140 3 220 270 180 630 420 154 320 12 6 20 105 210 85 120 6 180 210 140 520 350 200 10 70 125 60 80 150 100 300 200 10 90 160 70 100 180 120 380 260 ①240 10 150 270 120 150 300 200 650 430 220 ②340 12 20 110 220 95 130 6 230 155 540 360 300 270 620 190 370 160 190 3 ③10 (220) 400 20 150 300 125 170 6 220 200 500
R=a
(1) 扭转部位 l = 1.2 b; (2) 扭转距弯折圆中心 之净距应≥50。
3 引线夹持原则
3.1 引线约每 400~500mm 需用木件或电工层压木件夹紧。当绝缘引线排列在一起时,亦可用收缩带或 特丽纶绳绑扎紧固。 3.2 引线靠线圈的根部,要固定牢固,以防根部摆动。 3.3 裸引线,即使是等电位的裸引线(如多件接线片、低压并联铜排等)之间,均需夹持或绝缘,不允 许存在悬头摆动现象,以防短路或打火。 3.3 软接线片不宜过长,缓冲长度一般 < 100 mm,并尽量有限位结构。
注: 括号内数据为制造时的最小尺寸
2 引线弯折的规定 见表 2
表 2 引线弯折表
名称
电 缆 弯 折
D
铜 (铝) 棒 弯 折
D
铜 (铝) 排 弯 折
≥20 R 焊口
R
铜 (铝) 排 扭 转b l ≥50 a图 例RRb a

d d (1) 连续直角弯折中心 (1) R≥5D 弯曲部位先包绝缘, (1) R≥5D,且 d≤φ14 弯曲部位 距离≥20; 说 先包绝缘,后弯曲; 后弯曲(优先采用); 明 (2) R≥5d 弯曲部位先弯曲, (2) R=D~5D 或 d≥φ16 弯曲部位 (2) 弯折部位距铜(铝) 的焊口≥30。 先弯曲,后包绝缘(优先采用)。 后包绝缘。
引 线 绝 缘 距 离
1 引线外包绝缘及夹持附加绝缘的规定
电压 等级 kV 见表 1
代替 共 8 页 第 1 页
≤20
35
66 110 132 220
表 1 引线外包绝缘及夹持附加绝缘 (mm) 引 线 外 包 绝 缘 引 线 夹 持 处 附 绝 缘 变 压 器 参考容量 线 端 引 线 分 接 线 引 线 每边附 每边伸出夹持 附绝缘 附绝缘 kVA 线材质 每边绝缘厚 线材质 每边绝缘厚 绝缘厚 件最小长度 宽度 材质 原有导线或 原有导线或 4.25 4.25 ≤500 2 2 纸包圆铜线 纸包圆铜线 4.25 纸包圆铜线 630~ 60 2 1600 3 纸包铜电缆 0.12 3 纸包铜电缆 80 2 3 ≥2000 纸包铜电缆 15 (7) 电缆纸 (1) 5.8 100 ≤500 纸包圆铜线 2 K-12 5.8 3 140 纸包圆铜线 630~ 纸包铜电缆 2 6300 3 纸包铜电缆 6 3 ≥8000 纸包铜电缆 4 6; 10 6 25 (15) ≥630 纸包铜电缆 (2.5) 0.5 80 ≥6300 铜线芯 100 纸 板 6 140 100 / 00 10; 20 纸包铜电缆 6; 10 40 (30) ≥6300 (4) ≥2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