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旅夜书怀有感

合集下载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鹏,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谪仙老”。

他有诸多优秀作品,其中《旅夜书怀》便是其中不可多见的佳作之一。

《旅夜书怀》内容详实,概括了杜甫游历9省地区的情感体悟,具有浓郁的个人写作风格,描绘出一副萧索深沉的旅途图画。

该诗的最高境界就是它结合了杜甫的个人历程与社会实践,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节奏舒缓,开头两句婉转动听,令人沉醉其中:“饮散风流水,见乡心几何?/披缨临高台,看路落霜多”,诗人表达了游览各地之间的心情变化,营造出一种苍茫凄凉的景象。

其后的整首诗的描写均洋溢着诗人思想感情的抒发,他用深情的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烦恼:“忆昔相逢绝,多少楼台空,/泪向谁倾诉,梦里不能通,/护玉莫相负,永乐终有穷”,唱出了诗人面对时代变迁无力执行理想的痛苦,在叙事流派中体现出新民主主义 thoughthe
最典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整首诗情节屈曲,从开头的旅行描写到最后“终有穷”的结尾,都有着诗人著名的忧郁意味,令读者感到叹息:“凄凉伫立楼台,空有眷属情,/青草没人赏,白露凝成冰”,此句中用草没人赏、白露凝成冰来描写是自然景物,但也以其来表达出诗人对自己无奈处境的痛苦感受,故有“凄凉伫立楼台,空有眷属情”之句,令诗中的悲凉更加凸显,令人心酸不堪。

杜甫的《旅夜书怀》以其萧索深沉的景象感情描写及其多变节奏,以及它内部表达了新民主主义思想大胆的塑造,都使古典文人歌唱的无奈抒发更具有文艺价值,是中国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珍贵财富。

我读杜甫《旅夜书怀》的浅见

我读杜甫《旅夜书怀》的浅见

我读杜甫《旅夜书怀》的浅见
王君清
一、杜甫的这首七律从形式到内涵高度的统一、水乳交融的情景描绘、随心调度的艺术手段都达到无以复加的高度,是欣赏的精品。

二、凡我知道的艺术手段在这首诗里都用到了极致,我不一一累述了,此诗是学诗的范本。

三、有资料说此诗写于渝州即重庆一带川江,但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描写看不像川江,更像湖北荆江一带风光。

因我从上海到重庆白天晚上都走过,所以我有此感觉。

如果杜甫确实写于川江,我会认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能是作者想象的场景,借此比喻他的理想抱负的壮美,又借此宏大场景反衬自己此时的孤寂、渺小、和无助。

雪落无声:我是贵在参与,以上浅见勿见笑。

因本星期日下午
我家里有事,不能来朗吟楼,请见谅。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旅夜书怀”是杜甫其中一首最著名的诗歌,叙述杜甫在漫长的旅途中,疲惫心灵的沧桑的思绪,也表达了他封建时代精神苦恼的情怀。

文中蕴含着杜甫深刻的思想哲学,在后人看来,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而是对时代变革,民族危机及人生智慧的精神回顾。

本文将对该诗作文本进行文献性赏析,试图从中揭示杜甫作为时代先驱者所提出的重要观点。

“旅夜书怀”的诗句简洁流畅,意象生动,表达出杜甫经历这段漫漫旅途后深深的感悟。

诗人用文学的手法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向时代传达出他对社会危机、民族危机及个人智慧的思考。

诗中第一句,“旅客与路孤寂,萤火尚可怜”,形象地表达了杜甫漫漫旅途的孤独和疲惫。

在这种沉重的环境中,杜甫感受到了生命思考的意义:“谁知书卷空今古,唯有酒当愁解苦”。

这里,杜甫把内心的苦恼转化成了一种智慧的思想,他强调,在苦难面前,可以通过饮酒来放松心情,达成自我解脱的目的。

这个现实的情景也暗含着杜甫认为:只有在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困苦时,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意义,才能凝练出永恒的智慧。

此外,该诗也在暗喻着杜甫对社会变革的态度。

“心怀不平,步自安”,意即杜甫对当时的社会危机心生不满,但强调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虽然社会混乱,但仍然要勇于前行,“空有泪坠胸间”,也表明了诗人的勇气也需要支持力量。

而最后一句“流年去,谁知处”,暗示着杜甫提出的未来展望,他号召社会共同走向和谐,成就未来。

以上就是杜甫旅夜书怀赏析的全部内容,文中以文学手法把杜甫作为时代先驱者的思想和观点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表达出他对社会的关切,号召着未来的和谐共同发展。

可见,这首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是杜甫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反思,是他对时代变革及人生苦恼的精神回响,可谓神乎其神,瑰丽夺目。

《旅夜书怀》诗词赏析

《旅夜书怀》诗词赏析

《旅夜书怀》诗词赏析
一、诗歌主题
《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主要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漂泊之感,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诗人旅途中的所思所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二、艺术手法
1.情景交融:杜甫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使自然景物的描写成为情感的载体,从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2.象征手法:诗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句,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3.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三、意象解读
1.“旅夜”:诗人通过对旅途中的夜晚进行描绘,展现了漂泊中的孤独和无助。

2.“平野”、“大江”:这些意象象征着广阔无垠的自然,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的渺小和无助。

3.“星垂”、“月涌”:这些意象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昂与不屈。

四、创作背景
《旅夜书怀》创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携家人从成都乘舟东下,途经渝州、忠州时,写下这首诗。

当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诗人自身也面临生活困境,这种背景下,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无法排遣,只能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旅夜书怀》一诗以其深刻的主题、巧妙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意象和特定的创作背景,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诗歌才华和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思想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能领略到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读旅夜书怀有感

读旅夜书怀有感

读《旅夜书怀》有感风衣狂侠一直比较欣赏老杜的那些诗歌,特别是《旅夜书怀》,老弱多病的少陵野老直到老在一条孤舟上,关注的仍不仅仅是自己一人,“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老杜幼稚的认为真正名动天下应该是做官而不是写文章。

古人大抵如此,自小熟读儒家经典以及诸子百家从而使古代人养成一种忧患意识,我觉得最有代表就是儒家所说的"达则兼剂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颇有儒道两家思想的融合。

所以都是想入世为官,否则就出世隐居。

想着建功立业,但是真能施展抱负者又有几个人,就拿王安石来说吧,对当时社会的认识应该是比一般人更高,但是着手变法太急于求成,结果不但没有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为北宋的灭亡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死后没有多少年北宋就被灭掉。

人说儒生多误国,我原本也不信,但是事实如此,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呢反倒不利于统治了。

大多读书人不当大官也许是幸运,自古官场倾轧是何等残酷,只要你排错了队,那你就不要想有能够出头的那一天。

连李白晚年都排错了一次,结果呢给流放到夜郎。

不过还是觉得老杜也有许多可爱之处,大凡有大学问者都这样,都以为天下未能够让自己去治理是皇帝的失策,跟失恋的人一样会埋怨不选择自己的后果,对别人有几多埋怨,老杜一生可谓几多波折,特别是晚景凄凉更是情况不妙,虽有朋友相助,到最后死在一条小舟上,连一间小房子都没有,就不要说大庇天下寒士的大房子了。

大凡人到了这个处境都应该要大发牢骚了吧,老杜真有儒家寒士的风度,也算是总结了这辈子自己的一些感慨。

李白和杜甫比的话就是另外一种狷狂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逢蒿人”何等气概何等狂傲,等到写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虽多了几分飘逸,然总觉得底气已然不足,一个是诗圣,一个是诗仙,都是诗坛顶尖级人物。

我在想真的让他们去做大官,即使做一个好官,束足于朝政大事中,不知还会不会名动千古,我想只怕未必能够吧。

当然了,历史不能够假设,但我想这一种人生也算与众不同了吧!两人都不善于做官,不善审时度势,如何做得大官,如何做得好官?以文人的脾气怎么能够见容于官场。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杜甫的《旅夜书怀》写于唐代,是一组以旅夜为主题的诗歌,此组诗歌刻画了一位东归的官吏在漫长的旅途中的思绪,这些思绪以“空谷回响”的旅游体验为桥梁,将他那满载忧虑和困惑的心灵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旅夜书怀》为杜甫晚年时期的卓越作品,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类型,即旅行体验文学。

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失败官职、孤独旅程的思绪,还通过描绘官僚主义道德崩溃和生活混乱,展现了他对战乱、社会动荡的反思和批判。

《旅夜书怀》的语言大气凝练,抒情趣味独特,具有浓郁的历史气息和哲理色彩。

它的节奏非常别致,表现手法广泛,把普通语言融入到文学手法当中,实现了一种艺术的自然联系,成为唐诗中的绝响。

结构上把书信、自传、诗歌和社会意蕴结合在一起,把杜甫心灵活跃的旅程在一个叙事中融合,完成了一次把半生磨砺出一片智慧的完美体会。

此外,《旅夜书怀》结合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客观现实的把握,将感怀思乡的忧虑融入到他的失意之旅中,充分展现了杜甫在东归宫廷中感受到的社会不公,作品中也强调了杜甫在世人面前发出的“思乡声”,展示了他深切的政治观点。

最后,《旅夜书怀》把主人公在孤独旅程中内心活动的描述融入在描写旅途经历的景色中,展现出景物与主人公情感的错综复杂交织,通过景物来体现旅者的内心感受,充分表达了自然风景与人文情怀的一致性,构筑出一个丰富的意象空间,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总之,《旅夜书怀》不仅表现出杜甫对客观现实的忧虑和抗争,更重要的是它所表现出的旅行体验文学的独特性,通过一次次旅行者的内心活动,杜甫突破官僚主义的桎梏,表达了他自由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给人以光明的思想视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神秘的艺术魅力,是杜甫晚年时期抒发心灵深处的经典之作。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晚年生活居所不定。

公元765年,可以依托的朋友严武突然死去,杜甫只好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漂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这一年杜甫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

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旅夜书怀》一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全诗如下: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是一首感叹身世之作。

前四句写旅夜风景。

首联写了六种景物:草、风、岸、樯、夜、舟。

大意是:夜来临了,微风徐徐吹来,纤细的小草随之摇曳起来,岸边泊着一只小船,船上的桅杆高高竖着。

单看这六种景物组合起来的画面,与旅途中其他夜晚的所见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我们关注一下六种景物前面的定语,尤其是“独”这个字,就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独”本来形容“舟”的,这江岸边的小舟任夜风吹拂,任水浪拍击,孤孤单单,冷冷清清,是那样的孤单、寂寞,这小舟的命运不正是诗人命运的写照吗?写此诗时,杜甫已到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绾、郑虔、高适、严武在这几年相继去世,加上疾病缠身,现在又“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去蜀》)的生活刚刚结束,未来的生活又难以预料……种种情愫纠结在内心,怎一个愁字了得!颔联承“夜”字继续写景: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夜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争议也不少。

有人认为写出了诗人的“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写出了诗人的“喜”(《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仔细揣摩,这两种解释都难以服人。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最具特征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并为历来评论者所公认的是“沉郁顿挫”(《进雕赋表》)。

旅夜书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旅夜书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旅夜书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旅夜书怀》此诗通过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

诗人把这种心情写得含蓄不露,律细笔深,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不愧为千古名作。

杜甫是个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当时民众的人间疾苦及一些美好的山川景物。

杜甫有造福人民的大志,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可一生追求却无成就,甚至只能四处飘零,他为此遗憾无穷,因而写下这首诗。

从诗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它的生活图画:杜甫以高高的船为来比喻自己的孤独,并以那星空、明月、和江流的宽广及磅礴的气势来反衬人类之渺小,而那视野的辽阔却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感叹。

全诗充满着一种孤寂又凄凉的情绪,让人感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哀伤,情景交融,动人心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旅夜书怀》有感
风衣狂侠一直比较欣赏老杜的那些诗歌,特别是《旅夜书怀》,老弱多病的少陵野老直到老在一条孤舟上,关注的仍不仅仅是自己一人,“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老杜幼稚的认为真正名动天下应该是做官而不是写文章。

古人大抵如此,自小熟读儒家经典以及诸子百家从而使古代人养成一种忧患意识,我觉得最有代表就是儒家所说的"达则兼剂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颇有儒道两家思想的融合。

所以都是想入世为官,否则就出世隐居。

想着建功立业,但是真能施展抱负者又有几个人,就拿王安石来说吧,对当时社会的认识应该是比一般人更高,但是着手变法太急于求成,结果不但没有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为北宋的灭亡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死后没有多少年北宋就被灭掉。

人说儒生多误国,我原本也不信,但是事实如此,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呢反倒不利于统治了。

大多读书人不当大官也许是幸运,自古官场倾轧是何等残酷,只要你排错了队,那你就不要想有能够出头的那一天。

连李白晚年都排错了一次,结果呢给流放到夜郎。

不过还是觉得老杜也有许多可爱之处,大凡有大学问者都这样,都以为天下未能够让自己去治理是皇帝的失策,跟失恋的人一样会埋怨不选择自己的后果,对别人有几多埋怨,老杜一生可谓几多波折,特别是晚景凄凉更是情况不妙,虽有朋友相助,到最后死在一条小舟上,连一间小房子都没有,就不要说大庇天下寒士的大房子了。

大凡人到了这个处境都应该要大发牢骚了吧,老杜真有儒家寒士的风度,也算是总结了这辈子自己的一些感慨。

李白和杜甫比的话就是另外一种狷狂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逢蒿人”何等气概何等狂傲,等到写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虽多了几分飘逸,然总觉得底气已然不足,一个是诗圣,一个是诗仙,都是诗坛顶尖级人物。

我在想真的让他们去做大官,即使做一个好官,束足于朝政大事中,不知还会不会名动千古,我想只怕未必能够吧。

当然了,历史不能够假设,但我想这一种人生也算与众不同了吧!两人都不善于做官,不善审时度势,如何做得大官,如何做得好官?以文人的脾气怎么能够见容于官场。

我该长叹。

为两位前辈,也为我自己。

多年来,我的人生定位到底是什么呢?年少时也有很多梦想,但这些梦想与今天的一切好象都无关。

我现在都会自己暗笑,不知何故,我往往会喜欢上那些与众不同的女子,或超凡脱俗、或性情乖张、或特立独行,也许是我潜意识中的也想与众不同吧,但是实在我和其他人一样,没有什么不同于其他人,所以我也是凡尘一个小沙弥,也会看不开很多事情,也会对很多事情很迷茫。

记得谁谁谁说的“在这个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


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古龙和温瑞安的小说了,他们小说中宣泄的那种人性,书中所景仰的那种大英雄大丈夫都是很让人感动的。

小小年纪就去揣摩那种深入骨髓的寂寞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寂寞呢,壮士断腕真的那么容易做到吗?但我也不是一个能够接受教训的人,所以老是在一个地方摔跤。

我不欺骗人,也不欺骗感情,但是往往会伤自己的心,我看着那些我不齿的没有做人原则的人却游刃有余的欢笑
着,有些时候会看相书,明明白白说着某年某月可能有什么问题,但是我还是照样做了,照样去遭殃,因为什么呢,性格使然。

有些时候我也会痛恨我自己,使我怀疑我自己有着某些致命的弱点。

正是这些弱点使我在一些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状况。

比如感情工作中已经有了太多的遗憾。

我有时也在想我是否应该改变我自己来适应这个环境,但有些东西是真的已经深入我骨髓了,已经没有办法再改变,那就只有继续这一场分不清是喜是悲的闹剧。

几年间做了些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

都象那烟花般飘散了,想起鲁迅和瞿秋白之间的友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是当以同怀视之”,想起岳飞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站在远近无聊的阳台上望着那轮圆月,一边是广深高速公路,真的是大刹风景。

在异乡看月亮心情是很不一样的。

我都有些奇怪了,短短几日,心情是大不一样,出奇的平静,感情是不能靠维系的。

在月色下,坐在花园边的石椅上,我想吟两首古诗、想唱几首熟悉的老歌,我张张嘴,却没有声音出来,算了,还是走走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