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历史

合集下载

彝族年

彝族年

洞房里的打斗
按照彝族习俗,洞房之夜,新娘如果不反抗搏斗,将被 人嘲笑:“这是不会反抗的女人!”据说,他们日后生 下的孩子,祖先将不予承认,死后还进不了“阴间”呢! 因此,待宴客散去,洞房里的一对新人,还有一番打闹 搏斗。他们摔摔打打,撕衣抓脸,从洞房里传出来的砰 砰之声,震得四邻皆闻。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 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 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 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巾 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 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有一天,天王拨开云头,巡视人间,发现山头还剩下一座房子,房顶上还有一 只乌鸦正鸹鸹高叫。乌鸦高叫,是不祥的预兆,天王忙叫妻子翻看天书,他的 妻子开柜翻书时,发现耗子已把天书咬得破烂不堪。天王气愤地追击耗子,途 中被一条蟒蛇咬伤了脚趾,痛得他死去活来。这时,一只云雀飞来告诉天王, 青蛙能治好他的创伤。天王的妻子立即请来了青蛙,青蛙要他答应把女儿嫁给 老三,才给他治病,逼得天王没法,只好应允。青蛙眼见这个成全老三婚事的 计划圆满实现,便扑通一跃,跳进了池塘。天王抓不住青蛙,伤口越来越厉害, 就此一命呜呼了。
凉山型
社会习俗 (婚俗、节庆)
婚俗: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
羊肉(丧事则用羊肉)。 彝族的婚恋奇特而有趣,最有趣的是,举行过“换裙礼”的少女,方可在“玩场”
中与心上人结交恋爱,以及媒人说亲和吃酒定亲、让新娘挨饿、亲朋通宵哭嫁、向 迎亲者泼水、抢背新娘、洞房博斗等传统婚俗。
全寨男女老幼都去看赛马。马蹄声、挥鞭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汇成冲天的音响, 把年节的气氛推向高潮。赛马结束,小伙子们又进行摔跤比赛,让自己得到锻炼、 让大家得到欢乐。

彝族

彝族

鹰爪杯
四、礼仪禁忌
• 1、热情好客,有“客人长主三百岁”之说; • 2、招待贵客,最上等的是打牛招待(彝族 杀牲时,皆不用刀,用手捏死或用锤砸死, 故称为打牲),打羊、“杀”猪为中等礼 节,常客则“杀”鸡,是最低的礼节,算 不上招待。火把节吃的鸡,只能将鸡头按 在水里,使其窒息而死。
四、礼仪禁忌
头 顶 天 菩 萨
土 司 官 服
头 饰 花 带
妇女围腰
鸡冠帽
彝族支系阿乌人,妇女头 上要戴顶形状象鸡的帽子。 未婚时戴的叫鸡冠帽,象 只低头啄食的母鸡;结婚 后戴的叫勒勒帽,象只昂 首啼叫的大公鸡。相传, 阿乌的祖先开荒狩猎时, 触怒了山上的蜈蚣王,令 蜈蚣把阿乌人吃掉,先吃 女人,后吃男人,因为女 人会生育,能传宗接代。 为抵侵害,阿乌人便大肆 养鸡,蜈蚣无法抵抗,只 好逃走。阿乌人祖先才安 居下来,为感谢鸡的恩德, 阿乌妇女便把鸡的形象用 各种丝线绣出,再配上各 种银器装饰物戴在头上, 表示敬重,成了阿乌人特 有的一种民族民间手工艺
玩转云南——昆明大理丽江三飞 6日自由行(东航)
• 云南得天独厚的舒适天气,悠然自得的生活节奏, 极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多样的民族风情令人无限 向往,本产品为昆明、大理、丽江的经典行程。 ★ 特意安排的组合交通,飞机、火车、观光巴士 让你尽情观光又可以省时省钱! ★ 飞机返回昆明,使丽江有时间增加虎跳峡之旅! ★ 昆明有整天的时间可以去向往已久的石林、九 乡! ★ 配送丰富的自助游实用资料帮助你轻松完成旅 行! Nhomakorabea头帕
曳 地 百 褶 裙
三、服饰饮食
• 5、彝族大部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其次是荞 麦、土豆、小麦等,稻米数量很少。 • 6、喜食酸辣,非常嗜爱饮酒,高梁酒“杆 杆酒”驰名西南,肉食主要有牛、猪、羊、 鸡肉,喜欢将肉切成拳头大小的块煮食, 汉语称“砣砣肉” • 7、转转酒

介绍彝族发言稿

介绍彝族发言稿

介绍彝族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彝族同胞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我自豪的民族——彝族。

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我们彝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社会风俗、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彝族的历史。

彝族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世纪的夏朝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和社会制度。

彝族的历史可以分为古代彝族和近现代彝族两个时期。

古代彝族主要生活在川滇黔渝等地,并形成了以土司制度为特色的社会组织形式。

而近现代彝族则在社会制度变迁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下,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彝族社会。

彝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彝族是一个善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以独特的民歌、舞蹈和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彝族的民歌通常分为古调和新调两种,古调歌曲常常通过口耳相传,代代相传,表达彝族人民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彝族的舞蹈也非常有特色,例如“女儿红”、“十八洞”等。

这些舞蹈以优美的姿态、动感的节奏和精彩的编排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成为了彝族文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彝族社会中,还有许多重要的社会风俗。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彝族的婚姻习俗。

彝族的结婚通常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仪式和活动,例如“抢新娘”、“牵手石过堂”等。

这些婚礼习俗不仅体现了彝族人民对婚姻的神圣和庄重的认可,也展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此外,彝族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社会风俗,例如丧葬习俗、节日庆典等,这些风俗也是彝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彝族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化。

除了民歌、舞蹈和音乐之外,彝族的传统手工艺也非常出色。

例如彝族的刺绣、银饰等手工艺品,在中国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

彝族人民以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银饰设计塑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不仅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展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崇敬。

彝族节日文化

彝族节日文化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
族,全国彝族人口776万多人,主要分 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 (区)内。国外彝族人主要分布于东 南亚和美国、英国、法国。
来源广,历史久,分支多,造就了
彝族文化的丰富性;大杂居,小聚 居,分布广,铸就了彝族文化的差 异性。崇虎、尚黑、敬火、爱武, 是彝族文化的几个明显特点。而彝 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 玛雅文明相媲美。

秋收完毕后,俄布科散宰鸡、杀羊、杀猪, 开始过年,用烟、酒、肉食敬奉祖灵,村 寨里的男子们串门、唱欢歌辞,亲友间相 互拜年,家人们团聚于锅庄旁,尽情吃喝, 开怀谈笑,终于使心情抑郁的母亲露出了 笑脸。见到母亲的笑容,俄布科散高兴万 分。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此后每年 秋收完毕后,就举行一次过年活动,表达 辞旧迎新的欢乐,儿孙们对祖宗的尊重和 孝敬,彝族年就这样流传和发展至今。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
都载",意为迎火。这一天,村村寨寨 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 祭祖,妇女还要赶制荞馍、糌粑面, 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 着火塘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共同 分享欢乐和幸福。夜幕降临时,临近 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 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 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
每个村寨都有约定俗成的草场、坝子,
那里有堆码好的一堆堆柴禾,人们点燃 火把,在村寨田野山坡上游行后就来 到这里,点燃篝火,举着火把,围着篝火 唱歌、跳舞、饮酒,尽情欢乐,通宵达 旦。远远望去,火把游曳,篝火闪烁,笑 声、歌声、鼓点声融在一起,正如元代 诗人文璋甫诗所描绘:"云披红日怡含 山,列炬参差竞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 一天星斗下人间"。如此三天,夜夜如 此。

彝族文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彝族文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彝族文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南方省份。

彝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彝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入手,探究彝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彝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彝族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据考古学家的发掘和研究,彝族的祖先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在云贵高原的深山苦谷中繁衍生息。

在那个时代,彝族就已经开始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随后的金、元、明、清等朝代,彝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和自由民主的村社制度。

彝族人民重视家庭和谐,重视社区的公平和秩序,社会稳定和相互扶持是不可或缺的。

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彝族都有着非常独特的文化传统。

二、彝族文化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彝族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促进。

在文化方面,各地的政府积极投入资金建设彝族文化博物馆、文化中心等,以展览、讲解、教育等形式传承彝族文化。

同时,一些彝族文化活动正逐渐走向国际化,如每年的“彝族三月三”文化节等活动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加和观看。

在社会方面,彝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量的民办教育和公益组织的出现,为彝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同时,当地的政府也开展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如对农民的扶贫和对农业的道路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文旅产业发展,为推进民族区域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彝族文化的特色和内涵彝族文化以其独特的特色和内涵而著称于世。

在语言文字方面,彝族人民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古老的石板书法,是世界上仅存的古代书法之一。

在宗教信仰方面,彝族人民深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界中的诸多神灵。

在婚俗方面,彝族人民的婚俗非常独特,婚礼上必须进行一些特定的仪式和歌舞表演,以取得上天的祝福。

彝族文化的特色和内涵体现了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也表达了中国民族文化多元和宽容的精神。

这种多元和宽容的精神,有助于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互相了解、互相包容,通过文化交流进而促进国家的和谐发展。

彝族文化特色

彝族文化特色

一、彝族的历史彝族可以追溯到距今商周时期,当时,彝族人民曾在江南一带定居,后来经历了多次迁徙和移动,最终定居在今天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地区,形成了今天的彝族聚居地,这些地区也被称之为“大彝族地区”。

据记载,彝族于公元前7世纪左右就有自己的写作文字,公元7世纪起,彝族的社会组织出现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今天的彝族民族。

二、彝族的宗教信仰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以天象宗为核心,它是以宇宙中的天象神灵为祭祀对象,以宇宙为本体,以天象神灵为核心建立起一套宗教信仰体系。

彝族人民将天文学中的星宿、月相、日月潮汐及其他自然现象作为信仰的依据,以“星宿”、“潮汐”、“月相”等诸神为祭祀对象,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起他们的宗教信仰体系。

彝族的宗教信仰还包括对祖先的崇拜,彝族人民将祖先视为“太上老君”,认为祖先是可敬可畏的神,可以保佑子孙后代平安顺利。

每年的春节,彝族人民都要举行拜祭祖先的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尊重。

此外,彝族人民还信奉神仙、佛道等宗教信仰,如在一些村落中还有佛像供人们敬拜,在一些地方也有祈福神仙的仪式。

三、彝族的传统服饰彝族传统服饰以“黑衣”为主,其中男性穿着黑色长袍,女性穿着黑色衣裙,头戴黑色头巾,脚踩黑色鞋。

彝族服饰的设计精致典雅,色彩鲜明,细节处设计精巧,反映出彝族服饰的精致性和传统性。

此外,彝族服饰在设计上还反映出彝族人民对祖先的尊重,穿着它们可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彝族服饰在设计上还受到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彝族人民住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山区,气候寒冷,彝族服装的设计考虑到保暖的要求,因此设计出了厚实的长袍和衣裙,而且袖口,衣襟等都有特殊的装饰,可以有效的保暖,有效的抵御寒冷的环境。

四、彝族的传统礼仪彝族传统礼仪是一种严肃而庄重的礼仪,它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尊重、礼让和谦虚。

比如彝族人民拜见祖先时,会以礼貌的态度,叩头磕额表示敬意;拜年拜月时,会献上祭品,表达对神灵的尊重;敬老尊贤时,会跪拜表示尊重,并称赞老人的智慧和经验。

对彝族文化的认识

对彝族文化的认识

对彝族文化的认识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彝族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独特的特点。

对于彝族文化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彝族的历史与起源彝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前。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彝族是中国南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传,彝族是从黄帝时期开始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民族,其起源与古楚文化、古滇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彝族的语言与文字彝族拥有独特的语言系统,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

彝语有许多方言,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可能存在差异。

彝族的书写系统以彝文为主,彝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拥有较高的表达和记录能力。

彝族人民将彝文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文学创作等各个领域。

三、彝族的宗教与信仰彝族人民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原始宗教、藏传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

其中,原始宗教是彝族文化的核心,彝族人民深信自然万物都有灵性,崇拜自然界的神灵和祖先。

彝族人民通过祭祀、巫术等仪式与神灵进行交流,以祈求平安、健康和丰收。

四、彝族的传统节日与民俗彝族人民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三月三”节日,也被称为“羌族三月三”。

这一节日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是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彝族人民会穿着传统服饰、跳起独特的舞蹈、演奏传统乐器,庆祝丰收和祈求幸福。

五、彝族的传统艺术与手工艺彝族文化以其精美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而闻名。

彝族人民擅长制作银饰、木雕、布艺等手工艺品,其中以彝族银饰最为著名。

彝族银饰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备受青睐,被誉为中国的“银饰之王”。

六、彝族的传统音乐与舞蹈彝族人民热爱音乐和舞蹈,传统音乐和舞蹈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的传统音乐以独特的乐器和和声为特点,如三弦、竹笛、铜鼓等乐器常被用于伴奏。

彝族的传统舞蹈动作优美、富有表情,常常通过舞蹈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彝族的民族介绍3000字

彝族的民族介绍3000字

彝族的民族介绍3000字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等地。

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彝族人口约有870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3.08%。

彝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一、彝族的历史彝族是中国南方的原住民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在古代,彝族人主要生活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是当时的一个独立部落。

在唐朝时期,彝族地区被称为“滇池”,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地区。

在宋朝时期,彝族地区被划分为“滇南路”,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

在明清时期,彝族地区逐渐被汉族政府所统治。

在清朝时期,彝族地区被划分为“滇西将军府”,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

在民国时期,彝族地区被划分为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等地,成为了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

二、彝族的文化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

彝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服饰、音乐、舞蹈、节日等文化传统。

1. 语言和文字彝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字。

彝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少数民族语言。

彝族人民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字,称为“彝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服饰彝族人民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

男性通常穿着黑色或蓝色的长衫、长裤和腰带,女性则穿着彩色的长裙、上衣和头巾。

彝族的服饰以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工艺精湛而著称,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音乐和舞蹈彝族人民有着独特的音乐和舞蹈文化。

彝族的音乐以管乐和打击乐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彝族的舞蹈则以手舞和脚舞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4. 节日彝族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三月三”节,这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彝族人民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舞蹈表演、比赛游戏等。

三、彝族的生活方式彝族人民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22
六 古代彝族社会
• 滇池酋邦与楚的关系:庄蹻入滇。 “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 中以西。庄蹻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 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 归报,会秦击楚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 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9
二 彝族语言
• 西部方言 以巍山县彝语为代表。操这种方言的主要是自 称纳罗泼等的彝族支系,约占彝族总人口的6%。 西山土语(第一次土语巍山、南涧;第二次土 语景东、景谷;第三次土语漾濞。) 东山土语(第一次土语巍山、弥度、漾濞;第 二次土语永平、保山)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30
六 古代彝族社会
• 南中大姓、夷帅与晋王朝间相互利用与争夺 蜀利用大姓稳定在南中的统治。同时镇压反蜀的 夷帅势力。 魏灭蜀后,南中大姓霍弋率领南中诸郡降魏,霍 弋被任命为南中都督。交趾等郡依霍弋上表降魏。 魏名霍弋遥领交州刺史。霍弋率领诸部大姓入交 趾,初战得胜,占领交趾、九真、郁林等达六年 之久。吴调集三十万大军打败南中大姓。
彝族的历史与文化
林超民
2010年4月29日
一 彝族概况
•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 老文化,2000年第五次 人口普查有776.23万人, 总人口位居壮、满、回、 苗、维吾尔、土家之后 的第七位,主要分布在 云南、四川、贵州三省 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 北部。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2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20
五 彝族的起源
• 黄帝是中国古代北方戎狄各部之祖。 黄帝“我姬氏出自天鼋”。天鼋就是轩辕。皇帝 自 称轩辕(天鼋),天鼋就是玄鼋。北方的水 神,就是玄武。 • 黄帝从北方到达中原后,成为中原地区的先住民, 并成为中原各部之首。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31
六 古代彝族社会
• 泰始六年(270)在南中设置宁州,为全国十九州 之一。太康三年(282)罢宁州,设置南夷府以校 尉持节统兵镇南中。太安二年(303)复置宁州统 领七郡。但是晋王朝灾难中的统治面临极大困难 咸和八年(333)李雄攻陷宁州。晋王朝在南中统 治完全崩溃。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18
四 传说中的彝族社会
• 《创世经》、《训世经》
• 彝族史诗《勒娥特依》 • 《戈阿楼》 反映从母系社会向父系 社会过渡的历史。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19
四 传说中的彝族社会
• 彝文经典《勒娥特依 · 开天辟地》 反映父系社会的建立
云南大学 林超民
21
五 彝族的起源
• 据现存彝文资料《罗鬼夷书》说:一世孟遮自牦 牛徼外入居于邛之卤。即古之西夷。 从彝族水西安家谱系,可知彝族来自西北高原。 彝族祖先当与羌人有关。羌人居住在西北河湟一 带,有一部分向南迁移,成为彝族的祖先。 • 滇池和邛都的居民为越巂羌。《史记》、《汉书》 记录这一地区居民,大都用地名,或统称为“蛮 夷”。东汉以后才有专名:“叟”。在不同的地 区有渠叟、青叟、氐叟、斯叟、苏祈叟等不同称 谓。滇池和邛都的叟人专称“夷叟”。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7
二 彝族语言
• 南部方言 以石屏彝族为代表。分布在普洱、玉溪、红河、 文山等地。约占彝族总人口的20%。 石屏土语(个旧次土语、石屏次土语) 元阳土语(元阳次土语、墨江次土语) 峨山土语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8
二 彝族语言
• 东南部方言 主要是自称撒尼、阿细的彝族支系。以弥勒、 宜良、石林为代表,约占彝族总人口的6%。 撒尼土语:分布在石林、弥勒、泸西、华宁、 宜良、陆良等地。 阿细土语:分布在石林、弥勒、泸西等地。 阿哲土语:分布在弥勒、华宁等地。
24
六 古代彝族社会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25
六 古代彝族社会
• 汉朝在西南夷设置郡县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征服夜郎,设置牂牁郡。 征服冉駹设置汶山郡。征服筰都设置沈黎郡。诛杀邛君, 在邛都地设置越巂郡。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发巴蜀兵临滇,滇王降,设置 州郡。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34
六 古代彝族社会
• 爨氏家族统治区域 大体相当于今天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红河文山州等 地。 • 仲牟由家族统治区域(东爨区域) 蜀汉、西晋时期的朱提郡,相当于今天昭通地区。 仲牟由为《安氏世纪》所载第三十一代。仲牟由有六子分 住在三个区域:武乍二支住在南部,糯恒二支住在北部, 布默二支住在东部。大致范围在今黔西、滇东地区。 • 落兰家族统治区域 大致相当于今天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16
四 传说中的彝族社会
• 楚雄彝族史诗《葛梅》 • 石林彝族史诗《阿细人之歌》 • 滇中彝族史诗《阿细创世纪》 • 彝族史诗《尼苏夺节》 这四篇史诗反映彝族血缘婚姻的情景。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17
四 传说中的彝族社会
• 《西南彝志》 • 《物始纪略》 这两篇彝文文献讲 述以妇女为中心的彝 族远古社会的情景.
一 彝族概况
• 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黑彝)、 “纳苏”、“ 聂苏”(花腰)、“阿鲁”(香 堂)、“迷撒”(土家)、“阿细”、“撒摩都” (子君)等。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3
一 彝族概况
彝族自治地方
• 彝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 (18县,其中木里为藏族自治县) 楚雄彝族自治州(1市9县)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市11县,其中金平为苗族瑶族傣族 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 • 彝族自治县 云南(15县):峨山、江城、宁蒗、巍山、石林、南涧、寻甸、 元江、新平、漾濞、绿劝、宁洱、景东、景谷、镇沅) 四川(2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 贵州(1县):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 广西(1县):隆林各族自治县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23
六 古代彝族社会
• 邛都、滇池酋邦与蜀的关系 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 司马错出兵灭蜀。秦孝文王 以李冰为蜀守,李冰“壅江 作堋”,灌溉三郡,开稻田, 于是蜀沃野千里。秦汉时成 都为为五大都市之一。 铁器输入西南。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6
二 彝族语言
• 东部方言 主要是自称那素、聂苏的彝族支系。 以贵州威宁、云南寻甸、绿劝的彝语为代表。 约占彝族总人口的25%。 黔西北次方言(水西土语、乌撒土语、蒙部土 语、乌蒙土语) 滇东北次方言(黑彝土语、甘彝土语、红彝土 语、葛濮土语、昆安土语) 盘县次方言(盘南土语、盘北土语)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13
三 彝文
• 彝文创自何时尚无定论。有的学者认为 彝文起源甚早。 大约在夏末商初已经出现彝文。汉晋时期进一步传播使用。 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彝文最早见于明代石刻。如云南绿劝 县的《镌字崖》刻有彝、汉两种文字,为明嘉靖十二年 (1533年)的刻石。还有贵州大方县安氏土司彝汉对照的 《千岁衢碑记》镌于嘉靖丙子(1546年)还有铸于明朝成 化二十一年(1485)的铜钟,铸有彝汉两种文字。大方县 万历二十年(1592)《水西大渡河建石桥碑记》刻有彝汉 两种文字记述水西土司安氏的历史,共1 922个字,是现 存字数最多的彝文石刻,也是研究彝族社会历史的珍贵资 料。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10
二 彝族语言
• 中部方言 以云南的大姚县彝语为代表。操这种方言的主 要是自称倮倮泼和里泼的彝族支系,约占彝族总 人口的8%,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总人口中, 70%以上操彝语中部方言。 倮倮濮土语(第一次土语南华、祥云;第二次 土语楚雄、双柏、绿丰) 里濮土语(大姚、永仁、绿丰)。
云南大学 林超民
26
六古代彝族社会
• 军事屯田 • 移民“乃募徙死罪及奸豪实之”。 • 益州太守文齐“造起陂池,开通灌溉,垦田二千 余顷。” • “土平敞,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人 俗豪忲。居官者富及累世。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27
六 古代彝族社会
• 大姓势力的兴起与发展 中原移民的豪强之徒,逐渐发展成为大姓。 大姓是移民中具有经济实力、政治特权的豪强, 是拥有武装的地方当权派。 大姓在太守、夷帅之间纵横捭阖,迅速发展强大。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35
六 古代彝族社会
爨地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 东爨乌蛮,西爨白蛮为同一族类,因文化 程度不同而分别。 方言不同。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36
六 古代彝族社会
• 爨地人口的流动 唐朝经略爨地,设置安宁城,遭受挫折。请南诏 皮罗阁出兵,爨氏不战而降。唐朝再置安宁城。 唐朝与南诏争夺爨地。唐朝与南诏争战失败。南 诏控制爨地。阁罗凤于公元765年在昆州筑拓东城 设节度,统治滇东地区。“以兵围胁西爨,徙二 十万户于永昌城。” 贞元十年(794)南诏破西戎,徙施、顺、么些诸 种数万户以实拓东城。又从永昌以望苴子、望外 喻等千余户分隶城旁。太和六年(832)劫掠骠国。 掳其众三千余人,隶配拓东。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云南大学 林超民
28
六 古代彝族社会
• 大姓反蜀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入蜀。任命邓方为 朱提太守兼庲降都督,管理南中地区。 建宁郡大姓雍闿联吴反蜀。 越巂郡夷帅高定元反蜀。 牂牁太守朱褒反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