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韵歌(教学设计)
《对韵歌》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

《对韵歌》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对韵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认识3个基本笔画。
课前准备1.搜集对韵歌。
(师生)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制作生字卡片。
(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游戏导入,激趣促学(用时:5分钟)1.组织学生游戏:教师说一个词语,学生边拍手边说出它的反义词。
2.在几组反义词中间分别加上“对”字,让学生再次朗读。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学生拍手说反义词。
如:老师说“天”,学生说“地”。
2.朗读变化后的词,初步感知对韵歌的形式。
3.朗读课题。
游戏时,要把游戏规则说清楚。
鼓励学生大胆地和老师对反义词。
二、初读韵文,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1.播放课文朗读动漫。
2.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这首对韵歌。
3.检查并指导学生朗读。
1.认真聆听,感知对韵歌独特的语言形式。
2.借助拼音采用同桌互读、小组轮流读等多种方式自由读对韵歌。
3.朗读展示。
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逐字逐句读准字音,读通韵文。
三、集中识字,读准字音(用时:7分钟)课件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请学生试读。
提示:哪个字最容易读错?哪个字最难读?2.指导学生同桌间把难读的字读一读。
3.指导学生,通过课件,逐字读生字。
4.屏幕出示所有生字。
指导小组学习。
5.教师分组检查自学情况。
1.轮流当小老师相互指导读。
重点读准(1)翘舌音“虫”;(2)后鼻音“风”。
2.同桌间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小组长出示卡片,组织学习。
(1)自己认读生字。
(2)小组长拿生字卡片考本组成员。
(3)读对了竖起大拇指夸夸他,读错了帮助他。
5.被选到的学生小组成员齐认读生字。
教师要指导小组长组织合作学习,同时要对认真负责的小组长给予表扬,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韵歌》教学设计14篇

《对韵歌》教学设计14篇《对韵歌》教学设计1基础目标:1、通过听读、诵读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特色目标:通过看古文字、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初步了解汉字文化。
发展目标: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初步培养识字能力。
2、激发学生对对子这种文学形式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看、听、读、诵、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读题识“对”1、读课题: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对韵歌》,一起来读课题-------(生齐读课题)2、认识“对”:看老师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字卡)神秘地出示“又”,再出示“寸”,演示两字合成“对”。
这个字宝宝念“对”,你来读,你来读,这一组齐读。
3、“对”组词:如果你不下心碰到了别人,应该跟小朋友说-------对不起,齐读三遍(对不起)。
如果你的作业写得既正确又工整,老师会给你打个红勾勾,这就是------(生答:对号),齐读三遍。
二、读《对韵歌》,识文中字过渡:这个“对”,也是《对韵歌》的“对”。
这首《对韵歌》读好了,和像你们唱歌一样好听。
1、师范读,生听读。
请坐好,静静地听老师来读。
2、师领读,学生跟读。
下面,老师读一句,你们跟着学一句,尤其要学学老师的语调。
一次领读:全部跟读二次领读:男生跟读三次领读:女生跟读3、师生齐读。
接下咱们一起来读,老师呢大点声,你们小点声轻轻地读,做好准备!4、同桌一起读:相互正音。
5、指名读:找五六名同学。
6、全班齐读。
7、开火车读7个生字。
(出示生字卡,贴于黑板)瞧!生字宝宝们从课文中跑出来啦,现在,我们开火车来读读!注意:如果读对了,请大家跟读三遍,如果错了,马上举手。
8、趣味强化识字:分别写出“雨”“鸟”“虫”的古体字,让学生猜猜对应黑板上哪个字卡的字。
再找学生领读相对应的字卡。
9、生字组词:(出示字卡“花”)你看到过什么花呀?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样子很像花呢,举例:你和爸爸妈妈来到海边会看到“浪花”,冬天到了,天空会飘落“雪花”……(指示云、雨、风、鸟、虫)请你选择一个组词。
对韵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对韵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对韵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对韵歌》。
(2)学生能够认识“对、云、雨、风、花、鸟、虫”等生字。
(3)学生能够理解《对韵歌》的内容,感受汉语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
(2)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对韵歌》的内容。
(3)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对韵歌》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对韵歌》。
(2)学生能够认识“对、云、雨、风、花、鸟、虫”等生字。
(3)学生能够理解《对韵歌》的内容,感受汉语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 (1)理解《对韵歌》中“对”的含义。
(2)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讲解《对韵歌》的内容、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2. 朗读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
3. 直观教学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对韵歌》的内容。
4. 游戏教学法 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对韵歌》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景物。
(2)提问学生:“视频中都有哪些景物?”引导学生回答:“云、雨、风、花、鸟、虫。
” (3)教师小结:“这些景物都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它们相互依存,构成了美丽的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大自然的儿歌——《对韵歌》。
” 2. 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对韵歌》,让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对韵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领读《对韵歌》,让学生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
对韵歌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对韵歌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对韵歌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
(教师)2.预习课文。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
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
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
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
(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
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
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对韵歌》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对韵歌》教学设计三篇1.理解“对、云、雨、风、花、鸟、虫”等7个生字。
2.会写生字“山”和基本笔画竖折。
3.确凿、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学生背诵古诗词。
(展示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导入读题。
刚才听孩子们背诵古诗,声音那么好听,黄老师就陶醉了,我爱你们。
我们开始上课吧?上课,孩子们好!请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自然景物相关的《对韵歌》。
来,孩子们,请读课题——对韵歌。
2.理解“对”字。
课件出示“又”,再出示“寸”。
边演示边说顺口溜:好朋友,手拉手,让我们理解了一个新朋友。
这个字宝宝念“对”,齐读三遍。
出示字卡:对随机贴字卡。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过渡:音乐课上,黄老师听孩子们唱歌非常好听,其实,韵文读好了,也像你们唱歌一样好听。
不信,你听---播放课文音频。
1.解放练读。
请孩子们自己学着读一遍吧!学生解放读课文。
2.检查读文。
谁来试着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后,同桌两人听读。
3.师生合作读两遍。
(老师当大喇叭,孩子们当小喇叭。
)三、图文对照,随文识字。
1.过渡:孩子们,看!动听的读书声把谁吸引来了?(出示:乌云图片)2.出示字卡“云”,指名学生领读。
3.再指名读。
4.谁来给“云”字找个好朋友?学生组词,随机粘贴字卡。
5.你看到的乌云是什么样的?看谁的眼睛最亮,最会观察。
出示课件,展开语言训练。
6.小结:黄老师很喜欢你,因为你有一双会观察的慧眼。
云是怎么形成的呢?黄老师告诉你们:云是水蒸汽在空中遇到冷气形成的。
这个小知识,我也是从书上看到的,希望孩子们多多看课外书。
看到黑压压的乌云,那就说明天气将要下雨了。
7.过渡:知识丰盛的孩子们,谁来告诉我,这是什么字?理解“雨”。
(出示雨的演变过程)8.引导学生观察甲骨文“雨”。
如果回答不上来,引导学生观察甲骨文的点儿像不像小雨点儿。
对韵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对韵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聊聊对韵歌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对韵歌,顾名思义,就是那些押韵的歌曲。
它们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懂,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初学者。
那么,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对韵歌课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吧!二、教学设计1. 热身活动我们要做一个简单的热身活动。
我们可以邀请几位同学上台,每人说一句押韵的话,比如:“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然后,我们再请其他同学接龙,继续说下去。
这样可以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悉对韵的节奏和感觉。
2. 学习对韵歌的基本知识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对韵歌的基本知识。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押韵。
押韵就是把两个或多个词句中的最后一个字或者最后一个音节放在一起,使它们读起来像是一个整体。
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里的“月”、“有”、“天”都是押韵的。
3. 分析对韵歌的结构在学习了基本知识之后,我们要分析对韵歌的结构。
一般来说,对韵歌的结构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抒情描写,后半部分是表达情感。
比如:“静夜思”,前半部分描述了夜晚的景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 创作自己的对韵歌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和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对韵歌了。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写出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比如:“春暖花开时节多美丽,蝴蝶翩翩舞花间。
蜜蜂采蜜忙不停歇,鸟儿啼鸣报佳音。
”这里既有春天的美景,又有蜜蜂、蝴蝶、鸟儿等元素,非常生动有趣。
5. 分组演唱对韵歌我们可以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一起演唱自己创作的对韵歌。
这样既能锻炼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又能让他们在表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对于对韵歌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抵触。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老师,我需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韵歌。
《对韵歌》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对韵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对韵歌的特点和魅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音韵感。
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准备《对韵歌》的相关歌曲和歌词。
准备一些对韵歌的示范音频或视频素材。
三、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10分钟)
介绍对韵歌的定义和起源。
播放一段对韵歌的示范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对韵歌的兴趣。
对韵歌特点学习(20分钟)
解读《对韵歌》中的对仗和韵律特点。
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对韵歌的特点和魅力。
对韵歌创作实践(30分钟)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对韵歌创作实践。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音韵感,创作自己的对韵歌。
对韵歌表演和分享(40分钟)
让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对韵歌,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表演和创作能力。
总结和反思(10分钟)
让学生总结对韵歌的特点和创作经验,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四、延伸活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学习对韵歌,通过参加歌唱比赛和音乐活动等方式提升自己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对韵歌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对韵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分析: 《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
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时间自己练习拼读音节,在学生的反复朗读中,进行渗透性的识字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拼读,体会到韵文的韵律。
2、通过拼音与文字对照学习,进一步巩固汉语拼音。
3、认读5个生字:苹、地、南、李、瓜。
4、学习新笔画:学写3个生字:风、北、果。
教学过程 一、闯关激趣,导入新课 dà mǐ ní tǔ mǎ lù (一)字带音节大米泥土马路 (二)拼读音节nǔ lì tà bù dì lǐ 过渡:同学们读得好,老师想把这五颜六色的水果送给你们。
出示葡萄架(这串串葡萄挂在什么地方?)苹果园(这苹果树一棵连着一棵在苹果园里开丰收聚会呢!)师相机复习: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归纳识字方法:看图识字、听读识字、看拼音识字 二、初读课文,把握特点。
1、指名读课文。
学生跟读课文。
2、出示课文,听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了有些字是红色的。
这些字的声母都是我们教过的。
) 3、再读课文,认真看音节,你又发现了什么? (发现了园、甜、绵、南的韵母相同。
)这便是押韵。
三、细读课文,探究学习 1、自由拼读课文。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学会认词。
3、摘果子游戏:检查认读的生字。
4、小组开火车、小小组合作读、全班读相结合。
5、小组比赛轮流读课文,师生合作读课文,男女生轮流读课文,组与组之间对对子。
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中,感受韵文的韵味。
四、拓展延伸,师生即兴对对子。
五、学写生字,识记字形。
1、认识新笔画 2、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怎样记住果、风、北,书空。
3、在田字格内练习书写,每个字写个。
4、展示作业,口头组词。
六、总结课文,齐读课文 七、作业:把《对韵歌》背下来,课外收集一两首。
课后反思: 本课有几个亮点: 1、重视识字方法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要求1. 会认“对、云、雨、风、花、鸟、虫”7个生字,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认识3个笔画“提、撇折、竖折”。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 激发学生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重点
难点
识字和写字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5 对duì韵yùn歌ɡē
云yún对duì雨yǔ,雪xuě对duì风fēnɡ。
[句导读:云和雨,雪和风都是自然现象。
这句对子从事物入手,描绘出天地间有云有雨,有雪有风的自然现象。
]
花huā对duì树shù,鸟niǎo对duì虫chónɡ。
[句导读:鸟和虫都是动物,花和树是植物。
这句对子从动植物的角度描绘了花
儿笑,树儿绿,鸟儿飞,虫儿爬的和谐画面。
]
山shān清qīnɡ对duì水shuǐ秀xiù,柳liǔ绿lǜ对duì桃táo红hónɡ。
[句导读:“山清”和“水秀”相对,描绘出大自然山美水美的画面。
柳和桃是大自然中的植物,绿、红表示色彩绚丽。
这句对子描写了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景色,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
1. 会认“风、雨”等7个字,会写“虫、云、山”3个字,认识3个笔画。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一谜语导入
1. 出示谜语
千条线,万条线,
落在河里看不见。
河水皱眉,树儿摇头,
鲜花弯腰,白云溜走。
生:第一个是雨。
第二个是风。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与雨和风一起旅行一次好
吗?(大屏幕放映大自然的景色)
生边看边说。
2. 出示课文题目。
小朋友们,大自然的景色确实美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生字。
齐读题目《对韵歌》,看看里面有哪些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体会、认识生字
1. 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读了以后,把最喜欢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2. 反馈。
(1)学生上黑板写字。
(2)读课文。
(学生自由选择段落)
(3)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段。
3. 认读生字。
师:谁能把自己圈出的生字宝宝读给大家听听?想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正音。
(重点:“虫”“桃”)
师:生字宝宝想回家,你送他们回家好吗?
4. 学习笔画。
教师出示学过的笔画“横折”卡片,问大家是什么笔画。
教师告诉学生,横向左下折,就是横折,如同将一根铁丝被折弯的样子。
接着教师把卡片倒过来,让学生看就是今天学习的笔画,学生很快地说出:“竖折。
”
三读课文感悟
1. 先自己读,再找伙伴读。
2. 读后说说课文跟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
(指导发现课文是对对子的形式)
小结: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这种课文的形式,叫对对子。
四再读课文,激发兴趣
1. 师生交叉读。
2. 生生交叉读。
3. 学生找伙伴玩对对子游戏。
(边读边拍手)
五生字巩固
1. 去音节读生字。
2. 做游戏:给生字找朋友。
六启发想象,练习表达
黑板上小朋友写的词语中,请你选一个,为它配上美丽的图画。
本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
本课教学应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