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2章古诗词鉴赏第2节诗体专攻Ⅰ从题材类别入手读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任务一理解思想情感把握观点态度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任务一理解思想情感把握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解读】——探究命题规律复习任务一理解思想情感,把握观点看法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但常见题材是有限的,大致有送别怀人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思乡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即事(景)抒怀诗、题(咏)画抒怀诗、干谒言志诗、酬和诗几类。

相同题材的诗歌在“思想感情”“观点看法”上往往有相像、相近、相通之处。

平常学习诗歌时,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在考场上,完全可以“知一类诗,通一首诗”,即依据该诗的内容特色,将其大致归类到某一题材,再由类及篇推断其具体内涵、思想感情与观点看法。

课时一高考十类常考题材——读一首诗,知一类诗一、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古人远行的缘由大致有游历、游学、赴考、出访、迁谪(宦游)、征戍等。

由于道路坎坷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折柳送别、摆酒饯行、吟诗话别,因此送别成了古代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对接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蜀道难》(李白)、初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后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回家喜逢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由的生活,寄予了诗人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常见意象“柳”“酒”“月”“水”为送别怀人诗的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具体可分为四类:①空间意象:长亭、灞陵桥(亭)、南浦、渡口、古道。

②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早晨、秋。

江苏省2020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2章古诗词鉴赏第2节诗体专攻Ⅱ从古诗的语言特征

江苏省2020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2章古诗词鉴赏第2节诗体专攻Ⅱ从古诗的语言特征

文档根源为 : 从网络采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写 .支持.Ⅱ. 从古诗的语言特色下手读懂古诗实质上,考生读不懂诗歌,很大程度上是读不懂诗歌的语言。

而读不懂诗歌的语言,又是由于不认识诗歌语言的特色。

假如认识了诗歌语言的一些特色,也许“诗家语”就好懂多了。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作的变形处理。

古诗词作品是怎样对语言作变形办理的呢?( 一 ) 变“性”——改变词性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经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怎样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 《临行与故游夜别》 ) ,王维“下马饮君酒” ( 《送别》 ) 、“日色冷青松” ( 《过香积寺》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蒋捷“流光简单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一剪梅· 舟过吴江》 )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满庭芳》 ) 等。

先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以上各句中的“暗” “饮”“冷”“悦”“空”“淡”“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败为奇特,加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 二 ) 变序——改变词序语序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 明朗的旷野上 ) 汉阳树历历 ( 可数 ) ,鹦鹉洲芳草萋萋”。

“汉阳树”和“鹦鹉洲”分别置于“历历”“萋萋”以后,看起来仿佛是宾语,实质上倒是被陈说的对象。

2.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老婆也正幸亏闺中望月,那发散着清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明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觉寒意。

(江苏专用)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板块高考题型二古诗歌阅读课件

(江苏专用)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板块高考题型二古诗歌阅读课件

[准做题目]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该词上片的句子“婉转缠绵,深 情一往,丽而有则,耐人寻味”。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准做题目] 本词上片和下片抒发的情感均是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 体分析。 答:
参考答案: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为古 道长亭,这是两人分别之处。“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妇 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 “楼头”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从相反 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残梦”和“花底”,这里都 是用来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的,语言工致匀称。词句语意柔婉, 感情真挚,抒情蕴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3.多方联系,扫除障碍 高考所给的诗歌会尽可能让考生读懂,但绝不可能让考生 一览无余,其会在某一处某一点上有障碍,如某一两处诗句或 词语,诗的层次跳跃性偏大,诗的感情不是那么明显。而这些, 只要多读几遍,多方联系,“连猜加蒙”,也会迎刃而解的。
二、掌握读懂“两大路径”——要“双管齐下” [增分策略]
[准做题目] 1.这首诗的颔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颔联由写景转为直抒胸臆。所谓“老眼昏花忘远 近”,是叹息自己虽在中年,已有老态龙钟之感。古人四十 叹老,本是常事,何况当此倍思亲朋的佳节,诗人却独在异 乡,独上吴山,风雨如晦,目力不济,垂暮之悲难免涌上心 头。但是老境可叹,远近可忘, 壮心不可磨,理想不可抛。 “壮心轩豁任行藏”,是说自己无论出仕还是休官,皆襟怀 坦荡,壮志不息。这一句神采飞扬,意气轩昂,将上句略带 伤感的气氛扫荡无遗,表现出积极有为的进取精神。
到了暮年,我满头白发,欣喜地回到了故乡。虽然老马识 途,但也为眼前的黯淡萧条景象频频悲鸣。长安已经几度易主, 只有那终南山色依然青青如昔;那些长安道上来往的客人,来 一回,就见老一回。

2020江苏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2020江苏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伤之意ꎮ 常和细雨连用ꎬ共抒凄楚悲凉之情ꎮ
滴滴” ꎮ
愁苦类 ( 或 表 达 忧 愁、 悲 伤 的心情ꎬ或渲染凄冷、 悲凉的气氛)
芭蕉 流水 猿猴
常与孤独忧愁ꎬ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ꎮ 南方有 丝竹乐« 雨打芭蕉» ꎬ表凄凉之音ꎮ
如李清照« 添字丑奴儿������芭蕉» 中的“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ꎮ 阴满中庭ꎬ叶叶心心ꎬ舒卷有余情”ꎬ把伤心、 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ꎮ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平均分值


/


占比
3%
3%
/
3%
3%
考频
4 题/5 套
5 题/5 套
/
4 题/5 套
4 题/5 套
考点 1:归纳内容要点 考点 2: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考点 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考点 4: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技巧 考点 5:评价古 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水在我国古 代 诗 歌 里 常 和 绵 绵 的 愁 思 联 系 在 一 起ꎬ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ꎮ
如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 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ꎬ蜀江 春水拍山流ꎮ 花红易衰似郎意ꎬ水流无限似侬愁ꎮ” 李煜 « 浪淘沙令» 中的“ 流水落花春去也ꎬ天上人间” ꎮ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ꎮ
如杜甫« 登高»中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ꎬ渚清沙白鸟飞回”ꎮ
杜鹃 斜阳
古代神话中ꎬ周朝末年蜀国的君主望帝ꎬ因被迫让位 给他的臣子ꎬ自己隐居山林ꎬ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ꎬ 如李白« 蜀道难» 中的“ 又闻子规啼夜月ꎬ愁空山” ꎬ白居易 暮春苦啼ꎬ直至口中流血ꎬ其声哀怨凄悲ꎬ动人肺腑ꎮ « 琵琶行» 中的“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ꎮ 于是古诗词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ꎮ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2章古诗词鉴赏第2节诗体专攻Ⅰ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课件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2章古诗词鉴赏第2节诗体专攻Ⅰ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课件

(3) 意 境 的 营 造 方
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
面:常用景物烘托、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
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
虚实结合等手法
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
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的向往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丹①题壁 [明]杨一清②
关山逼仄③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 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 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 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的诗歌
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
序;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 ③光、影、色彩的渲
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
自然。
染,视觉、听觉、嗅
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 觉、触觉的运用;④
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
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
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 想象之景);⑤动静结
2.边塞军旅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
对比、互文、用典等
边 塞 军 旅 诗 是 以 出塞,保家卫国,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
边 疆 地 区 军 民 生 民族交往,塞上风
内涵
内容
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
活 和 自 然 风 光 为 情;或抒报国壮志,
【解析】 解答时要注意题目当中“丰富”一词的提醒。可结合具体的诗 句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如“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稍见初日开”“安 得学野凫”等句,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 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愿像野凫一样回归自 然的情怀。

全国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精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202020

全国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精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202020

考点精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灵岩①陪庾幕诸公游吴文英②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①灵岩:此有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遗址。

②吴文英:四明(今宁波)人,处南宋偏安时代,身为幕僚门客。

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吴王沉醉失国的感慨之情。

②对古今兴亡的感叹之情。

③联想北宋失国的历史,对南宋朝廷不能振作,恐重蹈覆辙的忧虑之情。

④对自己华发无成的无奈之情。

⑤以酒化解,登高望秋的豁达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置酒宋祁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中间两联描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颔联,写登高和饮酒两个场面。

“邀欢”“促饮”写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表现了诗人和朋友饮酒尽欢的情感。

②颈联,写登山所见。

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经过秋雨刷洗之后,溪水澄澈、日光清淡,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王昌龄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②。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注①潞府:潞州府,治所在今山西长治。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2章 古诗词鉴赏 第3节 考点突破 考点4 理解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2章 古诗词鉴赏 第3节 考点突破 考点4 理解

考点4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技法1__如何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一、理解、领悟思想感情的要诀:抓、品显隐性“情语”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愁)(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独)(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冷、凉(暗含冷寂)](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孤、独(暗含孤傲)] 2.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依此分析该处蕴含的感情。

(1)(2007·江苏卷)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答案】一个“送”字,拟人化了,看似水送树,实则人送人。

一个“送”字,包含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埋”,言其乌云遮山,借景之阴暗写人心情的郁闷,一半源于为友人一路山长水阔的担忧,一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

[诗歌鉴赏]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

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前两句,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本是唐人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

画线句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

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止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

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2)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宋]方回蕨拳[注]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2020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1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

2020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1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高考《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鉴赏评价”能力中提出了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由此可见,古代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形象、语言、艺术技巧和思想内容。

结合考情和二轮复习时间短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突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全面提升古诗词鉴赏的能力。

了解命题秘诀,备考有方向[能读懂]“读懂”古诗词是课标的基本要求,而“读没读懂”最直接的就是看考生是否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高考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就成了命题者命题时的常规思考,成为考查重点。

“读懂”是基本要求,而“理解和体会”则是对考生能力方面的更高要求,因此,鉴赏古诗词创作的艺术技巧成为命题的一大亮点,也成为考查考生鉴赏能力的关键。

[会鉴赏]问题设计,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三个方面展开,从大处着眼小处切入,不再拐弯抹角,而是具体鲜明,直截了当。

“写什么”侧重于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主要内容等,涉及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山水田园等,另外对意象和意境的考查也是重点。

“怎么写”侧重于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涉及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多个方面。

“为何写”侧重于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主旨等,如“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叹”等。

设题“点面结合”,以面上设题为主。

两道小题由易到难,有一定梯度。

点上设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局部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理解,或针对个别字词句的分析;面上设题则重在对整首诗歌的内容、情感或艺术手法的鉴赏,主要涉及诗歌中情景关系、动静关系、抑扬关系、虚实关系、思想感情等整体分析的考查。

[精表述]“精表述”就是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在根据题干区分具体题型的基础上,运用各个题型的答题模板整理答案,语言不多,但都能扣到答案要点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诗体专攻
[备考导语]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明确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培养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二要懂得古诗的语言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Ⅰ.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
鉴赏诗歌时,我们总能发现有些诗歌题材相同。

由于题材相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

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爱情闺怨诗等几种类型。

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

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工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1.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导学号:】
晓至湖①上
[清] 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

②折:弯曲。

③景:影。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题目当中“丰富”一词的提醒。

可结合具体的诗句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如“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稍见初日开”“安得学野凫”等句,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

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愿像野凫一样回归自然的情怀。

【答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①喜爱幽静,如“人意静”“寒雾生”等。

②亲近自然,如“临水”“稍见初日开”等。

③向往自由,如“学野凫”“逐清景”等。

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如“安得”。

2.边塞军旅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山丹①题壁
[明]杨一清②
关山逼仄③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

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

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

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注】①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为东西交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

②杨一清:明朝人,官至内阁首辅,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

③逼仄:狭窄的意思。

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作简析。

【解析】尾联由实返虚,从眼前实景一下跳跃到回忆中的史实。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21年春,汉武帝以冠军侯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一千余里,杀折兰王,斩卢胡王,擒浑邪王子。

同年夏,霍去病又攻至祁连山,擒酋涂王。

诗人登临之处,正是古战场所在,所以他很容易就联想到这段“汉兵追寇”的史事。

诗人心里百感交集,产生了一句“沙场尤有未招魂”的感慨。

这句看似普通的感慨之语所表达的情感,也是多义的。

从一个方面解答即可。

【答案】(示例一)通过追慕汉家将士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功绩,表现了诗人因追求前人而产生的昂扬奋发的激情和对在边塞建功立业的渴望。

(示例二)通过写古代将士战死沙场无人招魂,表现了诗人对战场死难者的同情怜悯以及对造成灾难的战争的厌倦之情。

3.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导学号:】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泾水萦纡③
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 诗人在春日黄昏里,浏览秦国遗址,眼前一派衰草连天的景象,与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怀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

“荒郊一望欲消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泾水”“远村”“牛马”“春草”“古碑”“残阳”“黄沙”等意象渲染出了一幅故国荒凉图画,“不堪回首”的悲伤之情让人潸然泪下,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答案】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4.托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梅花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本诗前四句描绘了梅花怎样的形象?
【答案】诗歌前四句描写了梅花初绽乍放、洁白如雪的形象。

她孤高绝俗,不畏寒霜,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连画家都难以淋漓尽致地表现。

5.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临江仙
[元]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注]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

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

济源,今河南济源。

作者写此词前三年曾与李辅之两次畅游济南大明湖。

从上下片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

【解析】词的上片尽写初秋的大明湖,尽写美景是为了烘托人物。

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与友人李辅之。

统看上片,可见作者沉浸在对昔日的美好回忆之中。

如画的江山,风流的人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欢畅。

词的下片,在表达效果上与上片迥然不同。

下片与上片所写不同时、不同地,道出了与友人分别三年的思念。

“千里故人千里月”写两人的分离,“一尊白酒寄离愁”表达对辅之的离愁别念。

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泪。

【答案】上片是回忆与李辅之游大明湖时的得意情景,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以美好回忆反衬今之离愁。

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深深的相思之情。

6.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导学号:】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

一夜梦难成,三处[注]愁相并。

【注】三处:城头、江心和山顶。

(1)此曲首二句是怎样写游子与故乡的遥隔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曲中的鼓声、浪声、钟声对表现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
【解析】(1)回答本题,要注意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来分析。

“一千里”是从空间上说的,“数日程”是从时间上说的,这样开头两句就从空间和时间上,极力描写与故乡的遥隔,从而抒发了作者流离漂泊的失意怅惘之情。

(2)一切景语皆情语,题干中的鼓声、浪声、钟声,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它是作者心声的写照。

回答本题,要结合鼓声、浪声、钟声所产生的联想意义和它们在曲中所起的有关作用来回答。

【答案】(1)首二句分别从空间(一千里)和时间(数日程)上,极言游子与故乡的遥隔。

抒发了作者流离漂泊的失意怅惘之情。

(2)①写鼓声、浪声、钟声,既烘托出夜泊的环境,又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②鼓声易使人发出光阴蹉跎的感慨,浪声易使人联想起险恶的仕途人间,钟声更易激起人凄凉惆怅的落拓情怀。

③乡思本在睡梦中才能解脱,可现在鼓声、浪声、钟声却搅得作者难以入眠,其悲其哀更深一层。

(写出两方面即可)
7.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中是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的?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答案】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

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古诗题材类别总结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