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 翟中和版 总结笔记第七章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以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结合在其表面。

生物膜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膜的不对称性和膜的流动性:1)、生物膜结构的不对称性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使膜两侧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的功能只发生在膜外侧,有的则在膜内侧,这是生物膜发生作用所必不可少的。

如调节细胞内外Na+、K+的Na+—K+ATP酶,其运转时所需的ATP是细胞内产生的,该酶的ATP结合点正是处于膜的内侧面;许多激素受体等接受细胞外信号的则处于细胞外侧。

2)、膜的流动性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识别、药物对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

可以说,一切膜的基本活动均在生物膜的流动状态下进行。

2、何为内在膜蛋白?它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内在膜蛋白又称整合膜蛋白,这类蛋白部分或全部插入脂双层中,多数为横跨整个膜的跨膜蛋白。

它与膜结合的主要方式有:1)、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

2)、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如精氨酸、赖氨酸等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Ca+、Mg+等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

3)、某些膜蛋白通过自身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共价结合的脂肪酸分子,插到膜双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力,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3、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的认识过程。

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是人类认识细胞膜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随着实验技术和方法的改进而不断完善的:1)、1925年:质膜是由双层脂分子构成的;2)、1935年: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明治式的质膜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影响达20年之久;3)、1959年提出单位膜模型,并大胆推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单位膜构成;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①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②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层分子。

细胞生物学习题答案(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习题答案(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绪论本章要点:本章重点阐述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发展及目前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要求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或重点研究领域,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重大事件及代表人物,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2、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3、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4、细胞学cytology5、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二、填空题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在、和三个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的、、、和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

2、年英国学者第一次观察到细胞并命名为cell;后来第一次真正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科学家是。

3、1838—1839年,和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

4、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和。

5、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6、人们通常将1838—1839年和确立的;1859年确立的;1866年确立的,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7、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几个时期。

三、选择题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a、Robert Hookeb、Leeuwen Hoekc、Grewd、Virchow2、细胞学说是由()提出来的。

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b、Crick和Watsonc、Schleiden和Schwannd、Sichold和Virchow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是指()。

a、1665年以后的25年b、1838—1858细胞学说的建立c、19世纪的最后25年d、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4、()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学科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三版--第七章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三版--第七章
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分选及其转运机制的研究 细胞生物学
(二)与细胞质骨架相关的。
细胞质骨架作为细胞质基质的主要结构成分,不仅与维持 细胞的形态、细胞的运动、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及能量传递
有关,而且也是细胞质基质结构体系的组织者,为细胞质
基质中其他成分和细胞器提供锚定位点。
一个直径为16μm的细胞,其细胞骨架的表面积可达50×103~ 100×103μm2而相同直径的球形细胞的表面积仅有0.8×103μm2。这样 大的表面积不仅限制了水分子的运动,而且把蛋白质、mRNA等生物大分 子固定在特定的位点,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了更为精细的区域,使复杂 的代谢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其功能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细胞的内膜
(2)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调节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3)糖基化。把N-乙酰葡萄糖胺分子加到蛋白质的 丝氨酸残基的羟基上 (4)对某些蛋白质的N端进行甲基化修饰。
(5)酰基化。
细胞生物学
2.控制蛋白质的寿命
在蛋白质分子的氨酸序列有决定蛋白质寿命的信号。若
N端的第一个氨基酸是Met(甲硫氨酸)、Ser(丝氨酸)、 Thr(苏氨酸)、Ala(丙氨酸)、Val(缬氨酸)、Cys(半胱氨 酸)、Gly(甘氨酸)或Pro(脯氨酸),则蛋白质是稳定的; 如是其他12种氨基酸之一,则是不稳定的。
细胞质基质
内包含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等在内的除细胞器以 外的所有物质。其中蛋白质和其他分子以凝聚状态或暂时 的凝聚状态存在,与周围溶液的分子处于动态平衡。包括 作为细胞质基质主要成分的多种酶和代谢中间产物,以及 细胞生物学 呈溶解状态存在的微管蛋白。
Paine用乳胶小球实验证明,能够渗入小球 中的多肽只占所检测多肽总量的20%,80%的 多肽结合在细胞质基质上。

细胞生物学(超全_翟中和)名词解释与课后练习题与答案与配套习题答案

细胞生物学(超全_翟中和)名词解释与课后练习题与答案与配套习题答案

第一章细胞基本知识1.cell theory (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

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主要内容有:①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 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 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 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2.prokaryotic cell (原核细胞) 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

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3.eukaryotic cell(真核细胞)构成真核生物的细胞称为真核细胞,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 有明显的细胞核、核膜、核仁和核基质; 遗传信息量大,并且有特化的膜相结构。

真核细胞的种类繁多, 既包括大量的单细胞生物和原生生物(如原生动物和一些藻类细胞), 又包括全部的多细胞生物(一切动植物)的细胞。

4.cell plasma (细胞质) 是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 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 包括透明的粘液状的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

5. protoplasm (原生质) 生活细胞中所有的生活物质, 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6. protoplast (原生质体) 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 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如植物细胞和细菌(或其它有细胞壁的细胞)通过酶解使细胞壁溶解而得到的具有质膜的原生质球状体。

动物细胞就相当于原生质体。

7. mycoplasma (支原体) 是最简单的原核细胞,支原体的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直径为0.1~0.3 um, 约为细菌的十分之一, 能够通过滤菌器。

支原体形态多变,有圆形、丝状或梨形,光镜下难以看清其结构。

支原体具有细胞膜,但没有细胞壁。

它有一环状双螺旋DNA,没有类似细菌的核区(拟核), 能指导合成700多种蛋白质。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完美版)笔记.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完美版)笔记.

细胞生物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1 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2 了解本学科的来龙去脉(发展史及发展前景);3 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重大事件和名词。

教学重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与现状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1.细胞学(Cytology):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2.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运用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的技术成就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从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各种生命活动规律。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基因表达与调控是目前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相结合的最活跃领域。

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膜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问题(“膜学”)。

3.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胞质骨架、核骨架的装配调节问题和对细胞行使多种功能的重要.性。

4. 细胞增殖及调控控制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机理是研究癌变发生和逆转的重要途径(“再教育细胞”)。

5. 细胞分化及调控一个受精卵如何发育为完整个体的问题。

(细胞全能性)6 .细胞衰老、凋亡及寿命问题。

7.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8. 细胞工程改造利用细胞的技术。

生物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四大技术之一,而细胞工程又是生物技术的一大领域。

目前已利用该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就(培育新品种,单克隆抗体等),所谓21世纪是生物学时代,将主要体现在细胞工程方面。

三、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1. 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2.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3 .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4 .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第二节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一细胞生物学研究简史1.细胞学创立时期19世纪以及更前的时期(1665—1875),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2. 细胞学经典时期20世纪前半世纪(1875—1900),主要是实验细胞学时期;3. 实验细胞学时期(1900—1953);4. 分子细胞学时期(1953至今)。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 理解细胞生物学概念2 了解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3 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人物和事件;细胞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区别;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方向4 思考:①生命的特征有哪些?其中哪些是最主要的,为什么?②构成生命体的物质有哪几类?其中核酸类和蛋白质类的地位如何?为什么?5 cell biology, mRNA, rRNA, tRNA, DNA, R Hooke, A V Leeuwenhoek, M J Schleiden, M J Schwann, cell theory, protoplasm, protoplast, mitosis, miosis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1 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基本”如何理解?2 细胞的四个共性及其作为共性的理由。

3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概念;理解支原体作为最简单细胞的理由;原核细胞膜的多功能性;真核细胞三大结构体系。

4 理解细胞体积大小的限制因素。

6 思考: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7 virus, prokaryotic cell, eukaryotic cell, prokaryote ,eukaryote, replicon, intron, exon, cell cycle, nanobiology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 显微镜的分辨力和分辨率。

提高显微镜分辨力的措施2 荧光、暗场、倒置、相差显微镜的基本特点、用途3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基本特点、用途4 细胞组分分析的基本步骤5 免疫学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分析细胞组分的方法、应用6 细胞培养:原代细胞、传代细胞、细胞株、细胞系、接触抑制;由动物组织、植物组织获得单个细胞的方法7 单克隆抗体技术8 light microscop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phase-contrast microscopy,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ell line, cell engineering, monoclonal antibody9 要求:根据拟研究内容正确选择研究方法第六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1 线粒体结构特点,线粒体酶的定位。

细胞生物学_翟中和版_总结笔记第七章

细胞生物学_翟中和版_总结笔记第七章

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第七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细胞内被膜区分类:细胞质基质、细胞内膜系统、有膜包被的细胞器第一节细胞质基质的含义和功能一、细胞质基质的含义(1)含义: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主要含有:(1)与代谢有关的许多酶(2)与维持细胞形态和物质运输有关的细胞质骨架结构细胞质基质是一个高度有序的体系,细胞质骨架纤维贯穿在粘稠的蛋白质胶体中,多数的蛋白质直接或间接地与骨架结合,或与生物膜结合,从而完成特定的功能。

细胞质基质主要是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等相互联系形成的结构体系,蛋白质和其他分子以凝聚或暂时的凝聚状态存在,与周围溶液的分子处于动态平衡。

差速离心获得的胞质溶胶的组分和细胞质基质溶液成分很大不同。

胞质溶胶中的多数蛋白质可能通过弱键结合在基质的骨架纤维上。

二、细胞质基质的功能(1)蛋白质分选和转运N端有信号序列的蛋白质合成之后转移到内质网上,通过膜泡运输的方式再转运到高尔基体。

其他蛋白质的合成都在细胞质基质完成,并根据自身信号转运到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也有些蛋白驻留在细胞质基质中。

(2)锚定细胞质骨架(3)蛋白的修饰、选择性降解1 蛋白质的修饰辅基、辅酶与蛋白的结合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糖基化N端甲基化(防止水解)酰基化2 控制蛋白质寿命N端第一个氨基酸残基决定寿命细胞质基质能够识别N端不稳定的氨基酸信号将其降解,依赖于泛素降解途径3 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4 修复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热休克蛋白的作用第二节细胞内膜系统及其功能细胞内膜系统是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研究方法:电镜技术免疫标记和放射自显影离心技术和遗传突变体分析一、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内质网是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被的腔形成的互相沟通的三维网络结构。

(一)内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糙面内质网:扁囊状整齐附着有大量核糖体功能:合成分泌性蛋白和膜蛋白光面内质网:分支管状,小功能:脂质合成,出芽位点部分细胞合成固醇类激素糙面内质网有20多种和光面内质网不同的蛋白,说明有特殊装置隔开两种内质网的组分。

细胞生物学(翟4版)复习提纲

细胞生物学(翟4版)复习提纲

一、线粒体的基本形态及动态特征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三、氧化磷酸化 四、线粒体与疾病
外膜、内膜、膜间隙、基质的标志酶; 电子传递链四种复合物的名称和作用; 氧化磷酸化;化学渗透假说的内容;ATP 合酶及其机制; 电子传递体、质子移位体、Q 循环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一、叶绿体的基本形态及动态特征 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三、光合作用
第五节
其他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一、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 二、Hedgehog 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三、NF-κB 信号通路 四、Nctch 信号通路 五、细胞表面整联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六节
细胞信号转导的整合与控制
一、细胞的应答反应特征 二、蛋白激酶的网络整合信息 三、信号的控制:受体的脱敏与下调
第二节
细胞质膜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一、膜的流动性 二、膜的不对称性 三、细胞质膜相关的膜骨架 四、细胞质膜的基本功能
3
流动镶嵌模型、脂筏模型、膜脂的成分与运动方式、脂质体 膜蛋白的类型、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成斑和成帽现象 膜骨架的概念、血影蛋白、血型糖蛋白、带 3 蛋白 —————————————
一、内质网 二、高尔基体 三、溶酶体 四、过氧化物酶体
2 种类型内质网、微粒体、肌质网;内质网的功能; 磷脂转位因子与磷脂转换蛋白、N-连接与 O-连接糖基化的比较、 KDEL 序列、极性细胞器、 糙面内质网------蛋白质的合成、修饰与加工; 光面内质网------脂类的合成与转运; 高尔基体------糖类合成; 溶酶体------细胞内消化; 异质性细胞器、溶酶体膜的特征 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自噬溶酶体、异噬溶酶体、残余小体 初级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的特征比较 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内质网的标志酶是葡萄糖-6-磷酸酶,高尔基体的标志酶是糖基转移酶, 溶酶体的标志酶是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是过氧化氢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第七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细胞内被膜区分类:细胞质基质、细胞内膜系统、有膜包被的细胞器第一节细胞质基质的含义和功能一、细胞质基质的含义(1)含义: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主要含有:(1)与代谢有关的许多酶(2)与维持细胞形态和物质运输有关的细胞质骨架结构细胞质基质是一个高度有序的体系,细胞质骨架纤维贯穿在粘稠的蛋白质胶体中,多数的蛋白质直接或间接地与骨架结合,或与生物膜结合,从而完成特定的功能。

细胞质基质主要是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等相互联系形成的结构体系,蛋白质和其他分子以凝聚或暂时的凝聚状态存在,与周围溶液的分子处于动态平衡。

差速离心获得的胞质溶胶的组分和细胞质基质溶液成分很大不同。

胞质溶胶中的多数蛋白质可能通过弱键结合在基质的骨架纤维上。

二、细胞质基质的功能(1)蛋白质分选和转运N端有信号序列的蛋白质合成之后转移到内质网上,通过膜泡运输的方式再转运到高尔基体。

其他蛋白质的合成都在细胞质基质完成,并根据自身信号转运到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也有些蛋白驻留在细胞质基质中。

(2)锚定细胞质骨架(3)蛋白的修饰、选择性降解1 蛋白质的修饰辅基、辅酶与蛋白的结合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糖基化N端甲基化(防止水解)酰基化2 控制蛋白质寿命N端第一个氨基酸残基决定寿命细胞质基质能够识别N端不稳定的氨基酸信号将其降解,依赖于泛素降解途径3 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4 修复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热休克蛋白的作用第二节细胞内膜系统及其功能细胞内膜系统是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研究方法:电镜技术免疫标记和放射自显影离心技术和遗传突变体分析一、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内质网是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被的腔形成的互相沟通的三维网络结构。

(一)内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糙面内质网:扁囊状整齐附着有大量核糖体功能:合成分泌性蛋白和膜蛋白光面内质网:分支管状,小功能:脂质合成,出芽位点部分细胞合成固醇类激素糙面内质网有20多种和光面内质网不同的蛋白,说明有特殊装置隔开两种内质网的组分。

光面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关系密切。

糙面内质网与线粒体紧密相依。

内质网分布与微管走向一致,驱动蛋白与内质网结合。

内质网可能一端固定在核膜上,另一端在驱动蛋白的牵引下沿微管向外延伸形成网络结构。

(二)内质网的功能1 蛋白质的合成是糙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1)向细胞外分泌的蛋白质(2)膜的整合蛋白(3)构成内膜系统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4)和高尔基体配合对蛋白进行修饰和加工2 光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内质网合成构成几乎全部的膜脂。

合成磷脂的酶都在内质网膜上,活性部位在基质侧。

合成的磷脂几分钟后就转位到内质网腔面,可能借助磷脂转位因子或者转位酶。

合成的磷脂向外转运的两种方式:出芽凭借PEP蛋白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在膜之间转运3 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在内质网腔,糖基转移酶将寡糖链转移到Asn残基上成为N-连接糖基化,与Asn直接结合的糖食N-乙酰葡糖胺(O-连接的糖基化发生在高尔基体中,修饰发生在Ser/Thr 羟赖氨酸和羟脯氨酸上,直接连接的糖是N-乙酰半乳糖胺)4 新生多肽的折叠和组装畸形肽链被识别后通过Sec61p复合体从ER转运到细胞质基质,通过泛素途径被蛋白酶体降解PDI(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切断二硫键,帮助折叠Bip 识别不正确折叠的蛋白,促进重新折叠,Hsp70家族成员PDI和Bip都有KDEL货HDEL信号保证它们滞留在内质网中维持高浓度5 内质网的其他功能光面内质网:解毒肌质网(特殊的光面内质网):储存钙,在接受冲动刺激后释放钙引起肌肉收缩(三)内质网与基因表达调控三种从内质网到细胞核的转导途径:(1)内质网腔未折叠蛋白的超量积累(2)折叠好的蛋白的超量积累(3)内质网膜上膜脂成分的变化二、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一)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与极性特征结构:堆叠在一起的排列整齐的扁平膜囊,有极性。

靠近细胞核的一面是凸面形成面和顺面,考级质膜的一面是凹面、成熟面和反面。

电镜染色的标识酶:顺面:嗜锇反应反面:CMP酶TPP酶中间膜囊:甘露糖酶NADP酶GERL:CMP和酸性磷酸酶染色,在高尔基体一侧的结构高尔基体的精细结构1 高尔基体顺面膜囊或顺面高尔基体管网状结构高尔基体顺面最外侧的扁平膜囊,cis膜囊,管网结构。

顺面高尔基体管网状结构,CGN,比高尔基体其他部位略薄,与内质网厚度相近。

接受来自内质网物质并转运入高尔基体中间膜囊。

具有KDEL(HDEL)序列。

可能有O-链接糖基化等其他生物活性。

2 高尔基体中间膜囊功能:糖基修饰糖脂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的多糖合成3 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及反面高尔基体管网状结构TGNpH比其他部位低CMP阳性反应的TGN就是GERL区域功能:分类包装蛋白,最后从高尔基体输出。

晚期蛋白修饰。

高尔基体周围有许多囊泡。

顺面一侧囊泡可能是ER-Golgi运输泡,叫作ERGIC或者VTCs高尔基体与细胞骨架关系密切,在没有极性的细胞中,高尔基体分布在微管组织中心处。

在高尔基体膜囊上有微丝依赖和微管依赖的马达蛋白。

(二)高尔基体的功能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运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高尔基体是糖类合成的工厂。

1 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分泌性蛋白、膜蛋白、溶酶体酶和胞外基质成分都通过高尔基体完成定向转运。

比如:溶酶体酶在内质网合成时发生N-连接糖基化,在高尔基体中寡糖链中甘露糖残基发生磷酸化形成M6P。

高尔基体trans面上有M6P受体,溶酶体酶与受体亲和起到局部浓缩的作用。

但糖链的修饰并不是高尔基体蛋白分选的唯一途径。

肝细胞中有不依赖M6P修饰的另一种分选途径。

2 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糖基化的作用:给蛋白质打上标记,利于高尔基体分类和包装帮助蛋白折叠,增加糖蛋白稳定性限制其他大分子接近膜蛋白N连接和O连接寡糖比较N-连接O-连接合成部位rER/Golgi Golgi合成方式来自同一寡糖前体一个一个单糖加上去氨基酸残基Asn Ser/Thr 羟脯/赖糖残基N-乙酰葡糖胺N-乙酰半乳糖胺蛋白聚糖也在高尔基体中合成,它是糖胺聚糖结合到核心蛋白的丝氨酸残基上,与丝氨酸羟基结合的是木糖。

是胞外基质成分。

高尔基体参与植物细胞壁形成。

3 蛋白酶的水解和其他加工过程蛋白在高尔基体酶解加工方式(1)蛋白原进入高尔基体,切除N端或两端序列形成成熟多肽(2)有些蛋白在合成时就是含有多个相同氨基酸序列的前体,在高尔基体中水解成同种有活性的多肽(3)蛋白质分子的前体中有不同的信号序列,最后加工成不同的产物。

不同的多肽采取不同的加工方式的原因:1 有些分子太小2 缺少包装并转运到分泌泡中的信号3 防止这些活性物质在合成它的部位其作用硫酸化作用也在高尔基体中进行。

硫酸化蛋白质是蛋白聚糖。

三、溶酶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一)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类型基本功能:对生物大分子的强烈的消化作用分类: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残余体初级溶酶体:球形,内容物均一,含有多种水解酶。

膜成分特点:含有质子泵多种载体蛋白膜蛋白高度糖基化(防止自身降解)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细胞的自噬泡或者异噬泡、胞饮泡或者吞噬泡融合形成的复合体。

分别成为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都进行消化作用。

形态不规则,内部结构复杂。

残余体: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膜上载体蛋白运到细胞质基质中,未被消化的物质残存在溶酶体中形成残余体。

残余体以类似于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

溶酶体的标志酶:酸性磷酸酶(二)溶酶体的功能3种途径:1 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和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2 防御功能,识别入侵的细菌和病毒,杀死并降解之3 其他功能(1)为细胞提供营养(2)摄入分泌颗粒调节分泌过程(3)蝌蚪尾巴退化、断奶后乳腺退化(4)精子顶体(三)溶酶体的发生溶酶体酶在高尔基体中被打上M6P标记(参加高尔基体的功能一节)。

在高尔基TGN中,含有多个M6P标记的溶酶体酶与M6P受体结合。

TGN上转移小泡将溶酶体酶运到前溶酶体中。

M6P受体穿梭于高尔基体和前溶酶体之间。

在高尔基的中性环境中,M6P受体和M6P结合。

在前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中,M6P受体与M6P分离,并返回高尔基体。

在前溶酶体中,溶酶体酶的M6P去磷酸化,进一步促使M6P受体与之彻底分离。

载有溶酶体酶的运输小跑从TGN出芽的过程需要网格蛋白的帮助。

细胞质膜上也有M6P的受体,可与胞外的溶酶体酶结合运送到前溶酶体。

溶酶体膜上的酶不必M6P化。

(四)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1 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的区别初级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形态大小0.2~0.5um 0.15-0.25um无酶晶体内含有酶的晶体酶种类:酸性水解酶氧化酶类pH : 5 7O2 不需要需要功能消化多功能发生rER,golgi出芽细胞质基质,组装标志酶:酸性水解酶过氧化氢酶2 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动物细胞:解毒降解大分子植物细胞:光呼吸参与乙醛酸循环(种子萌发)3 过氧化物酶体的发生分裂形成。

酶蛋白由细胞核编码,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

PTS 信号序列内质网参与过氧化物酶体的发生第三节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与膜泡运输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信号假说:分泌性蛋白N端序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然后在信号肽引导下边合成边通过易位子蛋白复合体进入内质网腔,在蛋白质合成结束前信号肽被切除。

共翻译转运过程:蛋白质首先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延伸到80氨基酸时,N端的信号序列暴露出核糖体,并与SRP结合,肽链延伸停止。

SRP与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结合,这种结合受GTP和SRP与其受体结合的强化。

核糖体/新生肽与内质网上易位子结合,SRP脱离信号序列和核糖体,返回基质重复使用,肽链又开始延伸。

信号肽与易位子结合使孔道打开,信号肽穿入内质网膜并引导肽链以半环形式进入内质网腔,耗能。

同时,腔面上的信号肽酶切除信号肽。

肽链继续延伸至完成。

蛋白质进入腔内并折叠,核糖体释放,易位子关闭。

信号肽可以认为是开始转移序列,也可能有停止转移序列。

信号序列,信号斑二、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两条途径:翻译后转运途径: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合成,然后转运到膜围绕的细胞器。

共翻译转运途径:在游离核糖体上开始之后由信号肽引导转移到糙面内质网,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rER中,再经Golgi加工包装、运送到特定部位。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本身是走这一条途径的。

四种类型:1 蛋白质的跨膜转运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运送到内质网、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

N端导肽(线粒体、叶绿体)和C端内在引导信号(过氧化物酶体)。

在分子伴侣帮助下通过膜上输入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