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11课以后教案(冀教版)

合集下载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课以后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课以后

11荒芜了的花园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九个生字。

2、理解“荒芜、荆棘、追慕、惋惜”等词语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心情,体会文中蕴涵的哲理,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去做才能实现目标。

教学重难点: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眼中的花园是什么样的呢?荒芜的花园又是怎样的花园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荒芜了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查工具书解决。

2、交流。

3、课文围绕“荒芜了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几个同学分节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分角色朗读课文1、细读课文,朗读感悟2、默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3、学生充分的去读课文,同桌讨论4、全班交流:总结全文,交流感受。

二、扩展延伸课下阅读一些寓言故事,并思考其中的道理。

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从前美丽的花园因无人管理花园荒芜了忽然来了几个人讨论想重新整理恢复从黎明到傍晚,只说不干12 瘸蝉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四个生字,理解“彻夜不眠、惊心动魄、煎熬”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能够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独立表达自己的感悟。

明白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经历痛苦的,每个人都要学会承受。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学会边阅读边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自然之道,懂得各种生物生存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 第-一-网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曾经学过一篇课文《自然之道》大家还记得吗?对了,作者出于帮助小海龟,但是好心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1课《荒芜了的花园》参考课件+拓展阅读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1课《荒芜了的花园》参考课件+拓展阅读

说说你眼中的花园。 “荒芜了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
初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读课文1—4段,勾画出:荒 芜的花园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又 荒芜到了什么地步,划出相关句子。
当花园的来客面对花园的凄惨 景象,他们的反应是什么?勾出你 认为是重点的词句,有感情的读一 读。
这几个花园游客说了些什么?
荒芜了的 花园
一、生平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现代 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生于浙 江永嘉县,原籍福建长乐县。1919 年 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 二、代表作: 他的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 故事》《桂公塘》,散文集《欧行日 记》等。 三、突出成就: 他编选的《宋人画选》等,在20世纪 80年代数次荣获国际最美图书奖。
青蛙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蟀看到这群来客雄 心勃勃的想把花园建好,什么表 现?
花园来客们是怎么做的?哪 些句子看出他们的决心很大?
结果怎么样呢?为什么荒芜 了的花园依然荒芜着?
从哪儿看出来他们光说不做 的?
面对这样的结局,青蛙和蟋 蟀又有哪些变化?
对比刚开始时小动物们的满怀希望, 从侧面反映出动物们对人们希望的破灭。 试想它们又会对花园来客说点什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军神》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英雄事迹的尊敬和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短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描述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讲解课文《军神》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对英雄事迹的兴趣。

•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 教学展示•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逐段解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英雄事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课文讲解•分段讲解课文内容,注重点评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方法。

4. 情感体验•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播放关于英雄事迹的视频,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英雄精神的伟大。

5. 课堂练习•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结合课文内容,出一定难度的综合性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对学生的朗读表现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

五、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教学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借鉴。

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的教学设计内容。

希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对英雄事迹的尊重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1.荒芜了的花园【第2课时】ppt优质公开课课件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1.荒芜了的花园【第2课时】ppt优质公开课课件

后来他们舍弃将来的详细计划,转而讨论改造这座废园的入手方法。 A说:“应该先把杂草和荆棘砍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B说:“不对。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砍除杂草和荆棘,因为……” C说:“我同意A君的话,杂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绝不 能栽种的。因为……” 其余的人说:“C君,你的话错了。我赞成B君的意见,因为……”
3.三品:描写青蛙和蟋蟀的表现的语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中描写青蛙和蟋蟀从听到这几个人改造花园的计 划后满心欢喜到最后的失望,从侧面写出了这几个人所 做的都是无用功,他们是一些只会说不会办实事的人。
4.四悟: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获得了怎样的启示?我们 以后应该怎么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空谈不如实干,行动胜于雄辩。 夸夸其谈,只说不做,最终结果是一无所获。因此我 们要做某件事时,千万不要只是一直计划,一直谈论 方法、技巧,要努力去实践。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 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 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核心问题: 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荒芜了的花园,之所以还是照旧荒芜着,是因为 他们只是空谈,不去实干;只有理想,没有付诸行动。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本文围绕“荒芜了的花园”讲了一 个什么故事? 几个人想让荒芜了的花园恢复往日的美丽,但 他们只说不做,结果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拓展: 1.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 _示__例__:__我__们__不____________
青蛙带着满肚的欢喜,由池岸下的石罅(xià)中跳出 来听;蟋蟀也暂时停止了它的悲鸣,由草丛中露出半个 头来,看他们讨论。
国学诵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 孙丑下》)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刘基)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一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一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一课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读读记记。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1. 培养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感情。

2. 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 重点: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 难点: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的表现,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二)解决办法1.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练习给课文分段,通过品析词句来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3.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认识,指导行动。

三、教具准备小黑析、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数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吗?那么谁知道飞夺泸定桥的总指挥是谁?(刘伯承)对,刘伯承与聂荣臻元帅一起组成了临时司令部。

在激烈的战斗中,刘伯承爷爷不幸右眼负伤。

要立即手术,可当时没有麻醉药,刘伯承爷爷一声不吭,十分坚强,医生们含着眼泪为他摘除了坏死的眼球,而刘伯承爷爷却镇静地说:``我刚才运用了三国时关公中箭刮骨疗毒的办法,痛苦不大,你们不要为我担心。

''手术以后,刘伯承爷爷又随部队出发了。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围绕他眼睛受伤和手术经过来写的。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

(正音:军神)学生对课题质疑。

(军神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军神?)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 同桌互相检查读,纠正错误读音。

3. 指名读生字词:领域、重庆、晕倒、担心、消毒、剧烈、勉强、刘伯承、沃克医生、诊所。

正音:沃读作wò承读作chéng 烈读作liè诊所读作zhěn。

统编版五下第11课教案

统编版五下第11课教案

统编版五下第11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b. 掌握课文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

c. 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

a.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b.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b.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a.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b.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

a.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a.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教具,向学生介绍课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2. 学习课文。

a.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

b.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c. 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讨论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3. 拓展延伸。

a.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更多关于课文内容的信息。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课文,拓展延伸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课文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还能够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精美教案(统编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精美教案(统编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军人精神的基本概念。《军神》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军人在面对战争和困难时的勇敢与坚毅。这种精神是……(解释概念)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刘伯承将军的事迹。这个案例展示了军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他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军人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军神》这篇文章在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军人精神的认知和理解有了明显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首先,《军神》这篇文章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听讲,对新学的词语和修辞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如何将这些知识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仍需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实践。
b.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水平。
-例如: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以突破这一难点。
c.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军人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例如: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军人精神的感悟,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军人精神在现实中的体现。
d.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冀教版小学语第十册教案1 槐乡的孩子12、捅马蜂窝33、颤抖的羽毛4、少年闰土6偷瓜97、松坊溪的冬天128、黄果树瀑布149、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10草原1711、荒芜了的花园1812 瘸蝉1913、四个人和一只箱子2114、白杨221、米芾学书2416 灯祭217 、捐赠天堂2718*《天涯情思》教学设计2919、小抄写员3120、“诺曼底”号遇难记3321毛泽东诗词二首3722 狼牙五壮士3923 小英雄雨4224 勇者的面对432 詹天佑441 槐乡的孩子教学要求⒈正确认读本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

⒊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⒋结合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两时教学过程布置预习:1熟读。

2、自学生字新词3、了解槐树、槐花。

第一时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一、导入新槐林飘香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1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

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理解。

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语文11课以后教案(冀教版)詹天佑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12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并抄写喜欢的词句。

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领悟其作用。

教学重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教学难点: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谁来介绍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出示问题:詹天佑是怎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文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件事,课文2到6自然段具体写这件事。

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

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怎样完成任务?“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

三、学习第2、3自然段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

当时的情况怎样?当地的情况怎样?全国的反映如何?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样议论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表现了人民怎么样的心愿?这一段对当时的环境的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呢?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

那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二、学习第3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边读边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表现了詹天有什么样的精神?经过詹天佑的亲身勘测,周密计算,终于完成了步的勘测工作,接下来他要怎么办了呢?自学课文第三段的第二、三层,请同学们根据对文中“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理解,画出一个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交流施工示意图詹天佑的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那么同学们,这段中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三、学习第4段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段哪句相照应?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书写课后生字新词。

板书:詹天佑接受任务勘测线路詹天佑爱国杰出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追寻李白——山水诗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朗诵李白的四首山水诗。

能够初步掌握搜集信息的能力,并借助搜集的资料与课后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体会李白抒写山水诗的表达方法,感受情景交融、想象大胆奇特的浪漫主义诗风。

新课标网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吟诵、品读诗歌,培养语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古诗的内容,品味诗歌的情感。

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寄情山水的心境,感受诗人寄情山水间的那份洒脱、爽朗与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能够自己借助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从中感受诗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作品,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

对一代诗仙,我们并不陌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那“儿时天真浪漫”“寄情山水”“注重友情”“思念故土”的印象似曾相识。

今天让我们追寻诗仙的足迹,走进那瑰丽的艺术诗篇,感受诗人浪漫奇特的情怀。

二、初读四首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流利。

指名朗读。

字音重点指导:朝、重、霭、倚。

三、借助资料、注释,了解诗意,初建画面。

明确要求,自学古诗。

借助我们查找的资料和课后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大概的意思,看看每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全班交流。

这四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A、《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

“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

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

B、《独坐敬亭山》这首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前两句写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虽然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

后两句写了人与山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鸟飞云去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c、《夜宿山寺》诗人隐居在山间寺庙的一个夜晚看到高不可测的寺庙,感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

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D、《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诗人顺溪而上,穿林进山,为我们展现出一派桃园景象,这进山程就使人流连忘返。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这进山的第二程明写山林之幽静,却暗示道士不在寺院内。

诗人通过景物烘托环境气氛,委婉地抒发了自己访友不遇的惆怅心情。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野竹与云气相接,本是一幅静景,诗人用一个“分”,使人联想到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来。

飞泉本是动景,诗人用一个“挂”字,就化动为静,使人联想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的直落图景,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真是一片淡泊高洁的净土。

在诗人笔下,蜀中的戴天山,山奇水秀,淙淙的溪水、带露的桃花、林中的麋鹿、亭亭的野竹,还有那碧峰泻下的飞泉,色彩明丽,境界幽深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图。

第二课时一、体会意境,追寻李白。

在这些山水诗中,你最喜欢哪首诗为我们描述的景象,试着用心读一读,看看在字里行间你品味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早发白帝城》。

预设点:抓住“彩云间”、“一日还”、“啼不住”、“轻舟”等词语,感受作者轻松愉快,归心似箭的心情。

相机出示:多媒体,展示长江两岸的景色。

相机交代写作背景,感受李白为人: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突然得到赦免。

在返回江陵途中,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从而充分感受诗人的情感。

B、《独坐敬亭山》预设点:抓住“独坐”,相机介绍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从诗中追寻李白是个怎样的人?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年,距他离开长安整整十年。

长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你是怎样理解“相看两不厌”的?从中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和“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在纯净的空间,只有敬亭山与诗人进行着精神上的交往;诗人的精神与敬亭山的神貌完全融汇在—起了。

诗人把山人格化的同时,表达了自己从欣赏自然美的乐趣中获得的精神自由和超脱凡俗的自我肯定。

表面看来,这里是写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有情”,愈是表现出人“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c、《夜宿山寺》预设点:诗人是怎样表现山寺之高的?找出有关词句说一说。

“手可摘星辰”以星夜的美丽引起我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诗人用夸张的笔调和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山寺高楼耸入云天的情景。

从“不敢”与“恐惊”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相距很近,这样山寺之高就不言自明了。

你从中又读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李白诗奇思涌溢,想人所不能想,说人所不敢说,敢于冲破一切束缚,破浪直前,无所顾忌,所以想象奇特,善于夸张是李白诗歌的一大特点。

D、《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早年的游仙问道的生活,与飘逸豪迈的性格分不开。

整首诗“不遇”之字未见,“不遇”之意满篇皆是,真可谓妙笔生花。

诗人将他在山中所见的种种事物信手拈来,写入诗中,青年时期的李白,开朗高远的个性在诗中初步显露出来。

二、课堂小结:三、布置作业:背诵文中的四首山水诗。

板书:追寻李白——山水诗《早发白帝城》——愉悦之情《独坐敬亭山》——孤寂之情《夜宿山寺》——浪漫之情《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惆怅之情追寻李白——友情篇教学目标:1、学会诗中六个生字,积累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体会李白诗歌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吟诵、品读诗歌,培养语感,并体会诗人浪漫主义的诗风。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思维的能力。

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进而对李白重情重义、豪爽洒脱的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教学重点:学会诗中的生字,积累词语,能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吟诵、品读诗歌,培养语感,并体会诗人浪漫主义的诗风。

进而对李白重情重义、豪爽洒脱的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

追寻着一代诗仙李白的足迹,我们感受到了他开朗高远的个性,在一日可还的千里江陵,在手可摘星辰的危楼之上,我们体会到了他浪漫主义的诗风。

李白一生游历、广交朋友,他有情有意,坦诚率直.你们知道他有哪些抒发与朋友间深情厚谊的诗歌吗?这些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去感受李白与朋友之间浓浓的真情。

二、初读三首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流利。

谁来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谁也喜欢这首诗,也来试着读一读。

三、借助资料、注释,了解诗意,初建画面。

明确要求,自学古诗。

借助我们查找的资料和课后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大概的意思。

小组讨论。

指名说诗歌大意。

全班交流。

A、《送友人》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