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简介

合集下载

陈嘉庚介绍PPT课件

陈嘉庚介绍PPT课件

9
我们用这几句话来总结他的事迹
1、身负父债的侨乡少年郎 2、菠萝“苏丹”、橡胶大王
3、散尽家财、培育英才 4、一生俭朴、公而忘私 5、不忘统一、鳌园刻图
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64年 发现的第2963号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以表彰陈嘉庚对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
3
重视教育
陈嘉庚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而且也是一位毕生热诚为国兴学育才的教育家。 陈嘉庚事业达致顶峰时,不过拥资一、二千万元左右, 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比他富有的人为数不少,但 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输捐而自己一 生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的,唯有陈嘉庚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
第四、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 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 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 择校长和教师; 第五、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 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 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 一生。
名人简介
设计者: 高欢.元媛.贺丹丹.李书营.王伊佳
1
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
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同安 县集美社人,厦门大学、集美中学、翔安 一中、集美学村、翔安同民医院等。
2
生平概况
陈嘉庚,原名陈甲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的一个华侨世家。 陈嘉庚17岁(1891年)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 ,起初主要 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 1906年,孙中 山由法国到日本,中途逗留新加坡,抵日后又重返新加坡。 同年6月,孙中山在晚晴园主持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 1937年10月,他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 兵难民大会委员会”,任主席。1949年,他应毛主席电邀, 回国出席全国政协,参加开国大典。他看到伟大祖国站立 起来了,决心定居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历任中央人 民政府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简介陈嘉庚简介(一):陈嘉庚简介陈嘉庚(1874-1961)近代爱国华侨领袖。

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

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

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

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

1912-1920年间,先后在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

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

1921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厦门大学。

1928年5月3日济南事件后,在新加坡发起华侨抵制日货运动,并成立济南惨案筹赈会,任会长。

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号召救国捐款和抵制日货。

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简称南洋总会),历任会长。

1939年回国慰问延安边区军民,此后用心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后创办《南洋日报》,从事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

墓葬厦门集美。

陈嘉庚简介(二):陈嘉庚简介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区),厦门大学、集美中学、翔安一中、集美学村、翔安同民医院等,均由陈嘉庚创办,生前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

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陈嘉庚一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前身为集美学村各校)两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

陈嘉庚一人物简介

陈嘉庚一人物简介

陈嘉庚一、人物简介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生于福建同安县集美镇。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教育家、爱国华侨领袖、华侨实业家。

1890年秋,陈嘉庚随其父去新加坡经商,1892年任顺昌米号经理。

1904年起自立门户。

陈嘉庚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

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1913年,创办集美两等小学,其后增办、扩充成为集美学校。

1921年4月6日创办厦门大学。

在新加坡创办道南、华侨等五所华文中小学和水产航海、南侨师范等学校。

晚年还创办了厦门华侨博物馆,也重视女子教育,率先创办女子小学、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多所。

毕生用于办学费用达1亿美元以上。

几十年来,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

陈嘉庚一生热爱祖国。

1910年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募集巨款赞助孙中山革命活动。

1924年起在新加坡高举反日斗争旗帜。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筹款支援祖国。

1940年3月回国并冲破国民党政府种种障碍,到达延安,对抗日根据地干部热情称颂,从此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嘉庚积极投身反蒋反美的民主运动,支持解放战争。

1949年9月,陈嘉庚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二届常委与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副主席等职。

1950年回国,定居在厦门集美,继续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奔忙。

临终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和台湾回归。

1961年8月12日零时15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主要著作有《南侨回忆录》、《陈嘉庚言论集》、《新中国感观集》、《住屋与卫生》等。

二、人物侧记1、“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陈嘉庚_2000字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陈嘉庚_2000字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陈嘉庚_2000字陈嘉庚,原名陈文基,福建人,1895年生于湄洲岛上的一个布衣家庭。

他自幼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都有深刻的了解。

正是由于这种过人的才华和勤奋,他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爱国教育家。

陈嘉庚年轻时,广交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接触到了先进的思想和新兴的民族主义运动。

他深受其感染,决心要为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认识到,要发展民族经济,就必须培养人才,因此他着手创建学校,并资助贫苦学子。

他后来成为了中国近代教育界的巨擘,被誉为“东方的洛克菲勒”。

陈嘉庚在泰国创办了泰国华侨公学,为华侨子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他在福建创建了兴中会学校(后改为厦门大学),该校以培养社会精英为目标,由于陈嘉庚一人的努力与投入,使得该校成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陈嘉庚对教育的追求和对学术的热爱,使得他留下了许多深远的影响。

陈嘉庚并不满足于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的成就,他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政治事务。

1929年,他当选为福建省参议会议员,并担任教育委员会主任。

他积极参与了抗日战争和抗日救国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筹款活动,为中国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2年,陈嘉庚提出了“中国必须独立,福建必须富强”的主张。

他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战争,捐款赈济灾民,为抗日军队提供大量物资,积极组织民众抵抗日本侵略。

他的爱国热情和付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陈嘉庚是一位勇于追求真理和实践真理的人。

他毕生追求民族的复兴与振兴,热心公益事业,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和为他人谋福祉的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陈嘉庚去世后,他的事迹被载入了各种教科书中,并且在厦门大学教学楼前树立了他的塑像。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榜样和启示。

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他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与振兴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陈嘉庚的简介和事迹

陈嘉庚的简介和事迹

陈嘉庚的简介和事迹摘要:陈嘉庚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志士和教育家,他以他的聪明才智和爱国心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介绍陈嘉庚的个人经历、思想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贡献。

关键词:陈嘉庚;爱国志士;教育家;近代史;贡献一、个人经历陈嘉庚生于明朝末年,生于福建莆田一个富裕商家的家庭。

他因为先天聪颖,并拥有了非常严谨的教育和家教,使得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显示出了不凡的天赋和潜力。

他的家庭环境也塑造了他的爱国思想,家族的先辈曾经为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

陈嘉庚先后就读于福州的莱阳书院和潮州书院,学有余力之时陈嘉庚又前往日本学习。

在日本,他学习了西方的先进科学和人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对于中国的落后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回国之后,他开始把他在日本学到的知识向中国同胞传授,动员他们致力于教育事业和国家的现代化。

在民初时期,他积极发声,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在受到各种压力和困难的时候,他仍然挺身而出,成为了中国的社会知名人士。

二、思想陈嘉庚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是他提倡教育,并且认为教育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他着力于发展中国现代教育,在他的支持下,南开大学成为了中国的顶尖高等教育机构。

他也促进了女子教育的发展,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陈嘉庚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他的爱国主义。

他认为国家强盛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他不仅自己致力于教育,而且一直鼓励和支持年轻人致力于国家建设。

他通过捐助和组织学术机构的方式为国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让中国现代化的脚步更加稳健。

三、贡献陈嘉庚为中国的现代化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理念和思想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发掘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实践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案例。

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陈嘉庚的贡献无疑是深远而广泛的。

结论陈嘉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教育理念和爱国思想曾经深刻影响了整个中国民族的历史。

他的经历和贡献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事迹和教育思想永留人心,成为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的灯塔总之,陈嘉庚在教育事业和爱国主义思想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陈嘉庚,1895年11月2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名人事迹这一伟大的人物留在了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为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嘉庚家世显赫,家族十分富有。

然而,作为一个有良好家庭教育的人,他不仅注重学业,还十分注重公益事业。

他曾参与筹建了宁波高桥中学、宁波湖滨中学等多所学校,并且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育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1928年,他还捐资400万元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独立学院——“世界民主学院”。

该学院是当时中国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独立学院,也是唯一一所由中国人创办的独立大学,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嘉庚可谓是热衷于社会公益的真正爱国者,他始终秉持着爱国主义的精神标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积极响应抗日抗争的号召,成立“周锡瓶基金”为国家捐款600万元。

此外,他还成立了“杭州市救国会”、参加领袖集团以忠诚国家、保卫民族安全为主要宗旨的爱国组织,并参加了南京抗日救亡委员会,成为中国独立自主、坚定不移的爱国宣传者。

陈嘉庚同样对民族文化、科教事业、卫生事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积极投入。

他投入大量资金资助中国的文化事业,并积极扶助国内的学者、科学家和文化名人。

此外,他还在广泛推广和宣传科学知识、保护文化遗产、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陈嘉庚一生勇于探索、创新、实践,留下了一部宝贵的历史遗产。

他充分发挥卓越的商业才能,创办了众多企业,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也十分珍惜创新和知识,不断学习和实践,成为演讲家、作家、教育家、科学家等方面的权威人物。

陈嘉庚一生从未放弃过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和爱,他始终把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人物。

他带领全国人民,秉持爱国主义精神,开拓创新,执着追求,为我们奠定了辉煌而光辉的历史基础。

陈嘉庚办学(相关资料)

陈嘉庚办学(相关资料)

陈嘉庚简介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

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仁德里集美村。

9岁人读南轩私塾,17岁赴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

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

此后事业顺利。

在新加坡,陈嘉庚最早引进橡胶并进行大面积种植,首先加工橡胶制品并投人大规模工业生产。

同时兼营菠萝罐头厂。

又把业务拓展到泰国、马来亚及厦门等地。

鼎盛时期开办30多家工厂,100多间商店,垦植橡胶和菠萝园15000多英亩,雇佣职工32000多人。

民国14年(1925年),他已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著名的大企业家,百万富翁。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

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

”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

民国3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

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

民国8年,他开始筹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而当时他所积存的资产也仅400万元。

民国10年4月6日,厦门大学在五老峰下正式开学,设师范部(文、理两科)和商学部。

到民国25年,厦大已发展到文、理、法商3个学院9个系,成为当时国内科系最多的5所大学之一。

民国26年陈嘉庚因企业破产,无法负担厦大经费,才请国民政府收为国立大学。

在承担集美、厦大两校庞大开支的同时,陈嘉庚还于民国10年联络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持同安县创办40多所小学。

民国13年,陈嘉庚把同安教育会改为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至民国24年,先后补助本省20个县市的73所中小学,补助总额达193227银元,全部由陈嘉庚承担。

福州历史上的主要名人(二)2024

福州历史上的主要名人(二)2024

福州历史上的主要名人(二)引言概述: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福州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名人。

本文将介绍福州历史上的主要名人,包括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

通过了解这些名人的事迹和贡献,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福州的历史与文化。

正文:一、政治家1. 陈嘉庚(1895-1986)- 陈嘉庚是福建籍的著名爱国政治家和教育家。

- 他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创办了福州师范学校(现马来西亚南洋大学)等多所学校。

- 他积极参与抗日战争,为国家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

2. 徐特立(1887-1950)- 徐特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革命家和民主党派政治家。

- 他是福建籍的杰出人物,曾参与中国的革命运动,与孙中山等人共同为国家独立和民主梦想而努力。

- 他在政治领域表现出色,为国家民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文学家1. 温庭筠(812-870)- 温庭筠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州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 他的诗作以婉约清新、豪放洒脱为特点,对唐代文学有着重要影响。

- 他的作品《南乡子》等被后人广泛传诵,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2. 董作宾(1255-1325)- 董作宾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在福州文坛享有盛名。

- 他精通诗词、文学理论和历史学,作品包括诗歌、赋、杂剧等多种文体。

-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深受后人推崇,对明清文学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科学家1. 郭守敬(1231-1316)- 郭守敬是元代著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被誉为福州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 他发明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水运仪和太阳历,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他的研究成果对世界航海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2. 陈钟信(1924-2011)- 陈钟信是福建籍的杰出科学家,主要从事神经科学和医学研究。

- 他是中国医学界的重要人物,在神经与精神疾病的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 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医学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

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仁德里集美村。

9岁入读南轩私塾,17岁赴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

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

此后事业顺利。

在新加坡,陈嘉庚最早引进橡胶并进行大面积种植,首先加工橡胶制品并投入大规模工业生产。

同时兼营菠萝罐头厂。

又把业务拓展到泰国、马来亚及中国厦门等地。

鼎盛时期开办30多家工厂,100多间商店,垦植橡胶和菠萝园15000多英亩,雇佣职工32000多人。

民国十四年(1925年),他已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著名的大企业家,百万富翁。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

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

”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

民国三年(1914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

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

民国八年(1919年),他开始筹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而当时他所积存的资产也仅400万元。

民国十年(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在五老峰下正式开学,设师范部(文、理两科)和商学部。

到民国二十五(1936年)年,厦大已发展到文、理、法商3个学院9个系,成为当时国内科系最多的5所大学之一。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陈嘉庚因企业破产,无法负担厦大经费,才请国民政府收为国立大学。

在承担集美、厦大两校庞大开支的同时,陈嘉庚还于民国十年联络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持同安县创办40多所小学。

民国十三年(1924年),陈嘉庚把同安教育会改为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至民国二十四年(1925年),先后补助本省20个县市的73所中小学,补助总额达193227银元,全部由陈嘉庚承担。

在侨居地,陈嘉庚竭力倡办华文学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学校总理。

民国四年(1915年)在新加坡捐资创办崇福女校,民国八年(1919年)又捐资3万元创建南洋华侨中学,后来又捐40多万元作为该校基金。

民国三十六(1947年)年3月,创办南洋女子中学。

华侨史上有一个光辉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千百万华侨心中,受到祖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

这个人,便是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

他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