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陈嘉庚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简介陈嘉庚简介(一):陈嘉庚简介陈嘉庚(1874-1961)近代爱国华侨领袖。
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
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
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
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
1912-1920年间,先后在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
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
1921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厦门大学。
1928年5月3日济南事件后,在新加坡发起华侨抵制日货运动,并成立济南惨案筹赈会,任会长。
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号召救国捐款和抵制日货。
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简称南洋总会),历任会长。
1939年回国慰问延安边区军民,此后用心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后创办《南洋日报》,从事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
墓葬厦门集美。
陈嘉庚简介(二):陈嘉庚简介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区),厦门大学、集美中学、翔安一中、集美学村、翔安同民医院等,均由陈嘉庚创办,生前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
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陈嘉庚一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前身为集美学村各校)两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精选五篇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一陈嘉庚认为“金钱如肥料,撒播才有用。
”他睦到办学是关系到祖国兴衰存亡的大事,就把办企业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办学。
据统计,他一生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钱,合1.5亿元。
1929年因经济危机,他的企业也亏损了,不得不向银行借贷,尽管如此,他仍然千方百计地维护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的费用。
他的个人生活十分俭朴,衣服破了一补再补,伙食也是能省则省。
他认为:“该花的钱千百万都不要吝异,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要浪费。
”陈嘉庚简介陈嘉庚(1874-1961),近代爱国华侨领袖。
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
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
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
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
1912-1920年间,先后在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
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
1921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厦门大学。
1928年5月3日济南事件后,在新加坡发起华侨抵制日货运动,并成立济南惨案筹赈会,任会长。
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号召救国捐款和抵制日货。
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简称南洋总会),历任会长。
1939年回国慰问延安边区军民,此后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后创办《南洋日报》,从事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
墓葬厦门集美。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二上个星期,我们学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
它的主要内容就是:陈嘉庚十七岁时到新加坡做生意,生意兴隆。
他回到家乡后发现镇里的私塾因没有经费办学而关闭了。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把焦急、忧虑的心思一次又一次表达给妻子,并不厌其烦的对妻子说:“钱花掉了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陈嘉庚一人物简介

陈嘉庚一、人物简介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生于福建同安县集美镇。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教育家、爱国华侨领袖、华侨实业家。
1890年秋,陈嘉庚随其父去新加坡经商,1892年任顺昌米号经理。
1904年起自立门户。
陈嘉庚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
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1913年,创办集美两等小学,其后增办、扩充成为集美学校。
1921年4月6日创办厦门大学。
在新加坡创办道南、华侨等五所华文中小学和水产航海、南侨师范等学校。
晚年还创办了厦门华侨博物馆,也重视女子教育,率先创办女子小学、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多所。
毕生用于办学费用达1亿美元以上。
几十年来,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
陈嘉庚一生热爱祖国。
1910年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募集巨款赞助孙中山革命活动。
1924年起在新加坡高举反日斗争旗帜。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筹款支援祖国。
1940年3月回国并冲破国民党政府种种障碍,到达延安,对抗日根据地干部热情称颂,从此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嘉庚积极投身反蒋反美的民主运动,支持解放战争。
1949年9月,陈嘉庚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二届常委与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副主席等职。
1950年回国,定居在厦门集美,继续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奔忙。
临终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和台湾回归。
1961年8月12日零时15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主要著作有《南侨回忆录》、《陈嘉庚言论集》、《新中国感观集》、《住屋与卫生》等。
二、人物侧记1、“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
陈嘉庚介绍PPT课件

10
陈嘉庚的一生,是爱国爱乡、倾资兴学服务社会,创造人类地一生。在半个 多世纪的奋斗生涯中,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祖国富强做出卓越贡献留 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 辉”。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低陈嘉庚先生都有很高的评价。“嘉庚精神”超越 时代,属于我们海内外炎黄子孙,属于全人类。
3
重视教育
陈嘉庚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而且也是一位毕生热诚为国兴学育才的教育家。 陈嘉庚事业达致顶峰时,不过拥资一、二千万元左右, 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比他富有的人为数不少,但 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输捐而自己一 生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的,唯有陈嘉庚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
6
早期活动
在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陈嘉庚对于文化事业,也是积极支持。他支援了范长江、 夏衍等人主办的“国际新闻社”和《华商报》等,还汇 款支 持邹韬奋复办《大众生活》周刊。 1928年中国济南惨案发生后,南洋华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 声援运动,陈嘉庚担任“山东惨祸筹赈会”主席,积极筹 款 救济难民,还发起抵制日货运动。
9我们用这几句话来总结他的事迹1身负父债的侨乡少年郎2菠萝苏丹橡胶大王3散尽家财培育英才4一生俭朴公而忘私5不忘统一鳌园刻图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64年发现的第2963号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以表彰陈嘉庚对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
名人简介
设计者: 高欢.元媛.贺丹丹.李书营.王伊佳
7
坚决抗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
会(简称“南侨总会”)在新加坡成立,陈嘉庚被推选 为主席。他自己带头捐款,还组织各类活动。近1939年 一年,南洋华侨就向祖国汇款3.6亿多元,从卢沟桥事 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半期间,共计捐款约15亿元, 极大地支援了中国国内的抗日力量 。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陈嘉庚_2000字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陈嘉庚_2000字陈嘉庚,原名陈文基,福建人,1895年生于湄洲岛上的一个布衣家庭。
他自幼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都有深刻的了解。
正是由于这种过人的才华和勤奋,他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爱国教育家。
陈嘉庚年轻时,广交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接触到了先进的思想和新兴的民族主义运动。
他深受其感染,决心要为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认识到,要发展民族经济,就必须培养人才,因此他着手创建学校,并资助贫苦学子。
他后来成为了中国近代教育界的巨擘,被誉为“东方的洛克菲勒”。
陈嘉庚在泰国创办了泰国华侨公学,为华侨子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他在福建创建了兴中会学校(后改为厦门大学),该校以培养社会精英为目标,由于陈嘉庚一人的努力与投入,使得该校成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陈嘉庚对教育的追求和对学术的热爱,使得他留下了许多深远的影响。
陈嘉庚并不满足于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的成就,他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政治事务。
1929年,他当选为福建省参议会议员,并担任教育委员会主任。
他积极参与了抗日战争和抗日救国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筹款活动,为中国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2年,陈嘉庚提出了“中国必须独立,福建必须富强”的主张。
他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战争,捐款赈济灾民,为抗日军队提供大量物资,积极组织民众抵抗日本侵略。
他的爱国热情和付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陈嘉庚是一位勇于追求真理和实践真理的人。
他毕生追求民族的复兴与振兴,热心公益事业,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和为他人谋福祉的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陈嘉庚去世后,他的事迹被载入了各种教科书中,并且在厦门大学教学楼前树立了他的塑像。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榜样和启示。
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他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与振兴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陈嘉庚的简介和事迹

陈嘉庚的简介和事迹摘要:陈嘉庚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志士和教育家,他以他的聪明才智和爱国心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介绍陈嘉庚的个人经历、思想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贡献。
关键词:陈嘉庚;爱国志士;教育家;近代史;贡献一、个人经历陈嘉庚生于明朝末年,生于福建莆田一个富裕商家的家庭。
他因为先天聪颖,并拥有了非常严谨的教育和家教,使得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显示出了不凡的天赋和潜力。
他的家庭环境也塑造了他的爱国思想,家族的先辈曾经为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
陈嘉庚先后就读于福州的莱阳书院和潮州书院,学有余力之时陈嘉庚又前往日本学习。
在日本,他学习了西方的先进科学和人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对于中国的落后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回国之后,他开始把他在日本学到的知识向中国同胞传授,动员他们致力于教育事业和国家的现代化。
在民初时期,他积极发声,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在受到各种压力和困难的时候,他仍然挺身而出,成为了中国的社会知名人士。
二、思想陈嘉庚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是他提倡教育,并且认为教育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他着力于发展中国现代教育,在他的支持下,南开大学成为了中国的顶尖高等教育机构。
他也促进了女子教育的发展,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陈嘉庚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他的爱国主义。
他认为国家强盛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他不仅自己致力于教育,而且一直鼓励和支持年轻人致力于国家建设。
他通过捐助和组织学术机构的方式为国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让中国现代化的脚步更加稳健。
三、贡献陈嘉庚为中国的现代化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理念和思想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发掘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实践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案例。
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陈嘉庚的贡献无疑是深远而广泛的。
结论陈嘉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教育理念和爱国思想曾经深刻影响了整个中国民族的历史。
他的经历和贡献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事迹和教育思想永留人心,成为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的灯塔总之,陈嘉庚在教育事业和爱国主义思想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陈嘉庚,1895年11月2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名人事迹这一伟大的人物留在了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为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嘉庚家世显赫,家族十分富有。
然而,作为一个有良好家庭教育的人,他不仅注重学业,还十分注重公益事业。
他曾参与筹建了宁波高桥中学、宁波湖滨中学等多所学校,并且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育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1928年,他还捐资400万元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独立学院——“世界民主学院”。
该学院是当时中国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独立学院,也是唯一一所由中国人创办的独立大学,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嘉庚可谓是热衷于社会公益的真正爱国者,他始终秉持着爱国主义的精神标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积极响应抗日抗争的号召,成立“周锡瓶基金”为国家捐款600万元。
此外,他还成立了“杭州市救国会”、参加领袖集团以忠诚国家、保卫民族安全为主要宗旨的爱国组织,并参加了南京抗日救亡委员会,成为中国独立自主、坚定不移的爱国宣传者。
陈嘉庚同样对民族文化、科教事业、卫生事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积极投入。
他投入大量资金资助中国的文化事业,并积极扶助国内的学者、科学家和文化名人。
此外,他还在广泛推广和宣传科学知识、保护文化遗产、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陈嘉庚一生勇于探索、创新、实践,留下了一部宝贵的历史遗产。
他充分发挥卓越的商业才能,创办了众多企业,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也十分珍惜创新和知识,不断学习和实践,成为演讲家、作家、教育家、科学家等方面的权威人物。
陈嘉庚一生从未放弃过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和爱,他始终把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人物。
他带领全国人民,秉持爱国主义精神,开拓创新,执着追求,为我们奠定了辉煌而光辉的历史基础。
陈嘉庚精神教会我们什么

陈嘉庚精神教会我们什么陈嘉庚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而又感人至深的人物。
他一生艰苦创业、勤俭治家、关心民瘼,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慈善家,把个人的财富无私奉献给社会;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他一生最突出地体现了陈嘉庚精神:爱国、奋斗、奉献,自强不息。
而陈嘉庚精神在今天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自强不息,奋斗不息自强不息,奋斗不息的精神是陈嘉庚一生奋斗的重要动力。
他在“一文不名”时,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商海中打拼,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但当生活给他带来无限烦恼和挫折时,陈嘉庚却始终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自尊自爱和自立自强;在穷困潦倒时,陈嘉庚依然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心。
正是因为这种自强不息、顽强奋斗、不断进取的精神,让陈嘉庚能够将商业运作和慈善事业进行得风生水起、蒸蒸日上。
我们今天应该学习并弘扬陈嘉庚精神中自强不息、勇于拼搏之精神。
这对于一个人来讲就是对自己高度负责,就是要有一种永不言败的人生态度;对于国家来讲,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并努力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不息;对于个人来讲就是要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二、爱乡爱国,无私奉献陈嘉庚出生在福建泉州一个华侨家庭,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知识分子。
早年因家庭生活艰难,他就当起了侨商,并以此为业。
后来到了南洋创业,一次他投资500万元在新加坡创办了恒社、兴华等10多家商号及其他企业。
他曾说:“我是个爱国商人,不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由于爱国之情的驱动,他不惜以个人名誉来换取国家对侨商的优惠政策;而由于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热爱,他又把大量财富投入家乡的建设。
在新加坡期间他创办了许多学校、医院和工厂等,为祖国和家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后来陈嘉庚回到了祖国,但却以“祖国需要我去发展”的名义带着一家人移居海外。
三、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陈嘉庚先生的一生都在为振兴国家、振兴中华而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伟人陈嘉庚——论陈嘉庚生平以及个人感想诚毅学院人文科学系商英1093 褚楚2号陈嘉庚生平陈嘉庚(1874.10.21-1961.8.12),又名陈甲庚,字科次,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镇)人(父亲陈杞柏,新加坡侨商)。
1883年9岁时就读南轩私塾。
1910年在新加坡加入中国同盟会。
新加坡橡胶大王,华侨企业家、资本家、教育家,中国当代著名爱国华侨领袖。
1890年,在南洋经商的父亲陈杞柏为陈嘉庚提供了一个展示人生机遇的平台——经商。
陈嘉庚在经营实业中不断积累了商场的经验,认为商场如战场,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因此,他在纷繁接触社会各界人士的商业活动中,不断吸纳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以充实和壮大自己的企业王国,并以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不断调整和实施对市场运作的控制。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嘉庚在其父企业破产时,以极大的诚信与毅力,重整旗鼓,还清父债,开辟市场,奠定和树立了陈嘉庚的企业信誉和做人威望。
“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
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已故著名爱国人士陈嘉庚先生,一生俭朴,从不夸耀自己,但是在投资办学方面却不惜一切。
据有关人员统计,以1981年人民币和黄金比价计算,陈老一生用来办学的捐款达一亿美元以上。
陈嘉庚捐资办学花了多少钱,人们已经很难算得清了。
“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至1934年,陈嘉庚经商30年获利1900万元,仅资助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就花去800万元,约占获利总额的42%。
就这样一个身价千万的大人物,他对于自己的生活却非常苛刻。
书中说,他的晚餐常常是一碗番薯粥,一块酱豆腐而已。
他平时身上的现款不超过5元,从不在外头乱花一分钱。
看到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们作为小学生,既不挣工资,还要靠家长养活。
但我们每天除了要吃好的,喝好的,还要零花钱。
家长给得少了,还跟家长大吵大闹,觉得自己委屈。
想想陈嘉庚先生,我都替自己感到难过。
1937年抗战爆发后,陈嘉庚领导“南桥总会”,支援祖国抗战,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
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回国定居,致力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鼓励华侨支持家乡建设,积极推进华侨爱国大团结,努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抗战的烽火燃起后,陈嘉庚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率先把南洋各地的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并被选为总会主席。
从此,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为祖国的抗战募捐上,仅1939年,他就募集抗战军费18亿元!他认为经商赚钱只是手段,赚钱的目的是要将赚得的钱拿出来为社会办好事、办大事,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以便能建设一个能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的独立统一和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他指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从1894年在故乡集美创办“惕斋学塾”算起,陈嘉庚先生一生中兴学历史长达67年之久,创办和资助的学校多达118所,一生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钱,按照当时黄金价格估算,超过一亿美元,在中国教育史上乃“千古一人”。
陈嘉庚先生的一生蕴育了伟大的嘉庚精神。
嘉庚精神的内涵集中反映在爱国主义精神,还体现在重义轻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诚实守信、嫉恶好善的重德精神,刚健果毅、坚韧不拔的自强精神,艰苦朴素、勤勉节俭的清廉精神,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等五个方面。
而贯穿陈嘉庚先生一生的一条主线,就是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陈嘉庚先生以祖国的利益为人生的最高利益,以祖国的需要为人生的最大需要,以祖国的富强为人生的最终目标。
爱国主义是陈嘉庚先生一生恪守的信念,也是他一生行为的准则,更是嘉庚精神的核陈嘉庚曾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
”这种理念,与科举时代对教育的重视是根本不同。
现代企业家办教育是为企业、为国家培养有文化,懂科学技术,能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人才,是为民富国强的总目标服务。
1961年8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临终前将国内存款全部捐给社会文教福利事业;并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
8月20日灵柩由北京运至集美镇鳌园墓地,当时万人夹道,与这位爱国老人告别。
“陈嘉庚”这个光辉的名字已超越了他有限的八十八个春秋,陈嘉庚精神已远远超越了国界,它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全人类。
陈嘉庚的成就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实践,陈嘉庚形成其独有的价值观,其身上闪耀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爱国主义是陈嘉庚一生格收的信念,也是他一生行为的准则,更是陈嘉庚精神的核心。
他对祖国充满了深情挚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终身奉献。
首先,陈嘉庚是海外华侨开拓实业的先驱,为东南亚的经济开发和祖国的民族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陈嘉庚是海外华侨倾资兴学的楷模,为祖国和侨居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海内外树立树起了兴办教育的一代新风。
他一生创办和资助过的学校多达百所以上,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堪称“千古一人”。
第三,陈嘉庚是海外华侨爱国爱乡的典范,为祖国的独立、统一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是华侨史上第一个把东南亚华侨利益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领袖人物。
第四,陈嘉庚是华侨利益的捍卫者和代言人,是第一个把东南亚各地华侨团结在一个统一的爱国团体之内的杰出领袖。
此外,陈嘉庚还是一个杰出的社会革新家,为改革社会的陋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积极主张政治改革、教育改革、企业管理该改革、华侨社团改革及社会生活改革等。
对社会风气的改善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陈嘉庚还是一个杰出的社会革新家,为改革社会的陋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积极主张政治改革、教育改革、企业管理该改革、华侨社团改革及社会生活改革等。
对社会风气的改善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陈嘉庚一生公而忘私、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把忠于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造就了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正是陈嘉庚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他公字当头,凡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先,把一切奉献给国家,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正如郭沫若说的:“陈嘉庚为什么那么伟大呢?因为他做的事不是为他自己,是为老百姓。
”正是陈嘉庚在发扬民族传统、维护民族利益、伸张民族正气、坚持民族气节诸多方面有突出的贡献,使他不愧为“民族光辉”。
他晚年回国参政议政,爱国爱得异常真挚,爱乡爱得格外深沉,两者融为一体,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更充实升华。
他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台湾必须回归祖国、集美学校办学、嘱咐遗产全部从公,充分体现了陈嘉庚精神的至高境界。
个人感想从嘉庚精神的学习中,我更加具体的了解了校主陈嘉庚的生平事迹。
嘉庚先生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实业家,也是一个有骨气的爱国主义者。
有人这样评价他,“他的一生爱国爱得异常真挚,爱乡爱得格外深沉”。
嘉庚早年离开故乡集美,远赴南洋经商,后创办实业,成为东南亚工商巨子,一代“橡胶大王”。
在他长达几十年的奋斗生涯中,他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祖国的统一富强,同时他倾尽所有兴办教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倾资兴学第一人。
他认为“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细”,把兴办教育和实业,发扬民族文化同振兴中华联系起来,希图实现他报效祖国的抱负。
于是, 他秉着博大的胸怀和献身精神将自己在海外取得的事业的成果一切成果献给祖国、献给家乡、献给培养下一代的教育事业。
“诚毅”精神是陈嘉庚精神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陈嘉庚先生的道德品质和独立人格。
“诚毅“二字,既是集美学校师生道德修养的准绳,也是陈嘉庚本人立身处世的写照。
课本里对“诚毅”的阐释即“诚信果毅”;“诚以待人,毅以处事”;“诚以为国,实事求是,大公无私”;“毅以处事,百折不挠,努力奋斗”。
这两个字是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一生奉行的准则,正如校歌传唱的:诚毅二字心中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
怎么能忘呢,身为诚毅的学子,必将此二字牢记心中,不仅要做到诚毅的要求,更要宣扬诚毅的精神,让诚毅二字响彻寰宇。
学习了嘉庚精神这门课程,我一直被先生的言行所感染着。
嘉庚精神,“诚”与“毅”,这正是我们21世纪年轻一代所需要具备的。
特别是我们作为集大的一名新的学子,“近水楼台先得月”,没有人比我们更有条件沐浴他的光辉、感受他的风范、耳濡目染她的拳拳赤子之心。
诚毅校训是我们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我们有幸学习生活在陈嘉庚的故乡和他所创办的学校陈嘉庚校主一手创办的学校里,更能真切地感受到先生所倡导并身体力行、坚持一生的崇高精神,感受到师生们共同学习嘉庚精神的浓郁气氛。
我们要把“诚毅”二字中心藏,诚以待人,毅以处事,不辜负校主当年的殷切期望。
我们要大力弘扬嘉庚精神,做到爱国爱乡,自强不息;做到诚信果毅,勤俭节约;做到崇尚科学,开拓创新。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
天然位置,惟序与黉,英才乐育,蔚为国光。
全国士聚一堂。
师中实小共提倡,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
“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当集美校歌飘荡下集美学村的天空,所有的诚毅学子一起抬头仰望,那里有我们向往的光辉,我们在这道道光辉在吸收这无尽的财富,不断地升华自己,“爱国”这永不褪色的旗帜在我们心中飘扬。
我们一起热血沸腾,我们一起携手依偎,我们一起为祖国的明天,像伟人陈嘉庚一般燃烧我们炽热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