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第七章习题
材料力学第2版 课后习题答案 第7章 弯曲变形

250
−qx l⎞ ⎛ 9l 3 − 24lx 2 + 16 x 3 ) ⎜ 0 ≤ x ≤ ⎟ ( 384 EJ 2⎠ ⎝ − ql ⎛l ⎞ y2 = −l 3 + 17l 2 x − 24lx 2 + 8 x 3 ) ⎜ ≤ x ≤ l ⎟ ( 384 EJ ⎝2 ⎠
y1 =
41ql 4 ( x = 0.25l ) 1536 EJ 5ql 4 ⎛l⎞ y⎜ ⎟ = − 768EJ ⎝2⎠
习 题 7-1 用积分法求图示各悬臂梁自由端的挠度和转角,梁的抗弯刚度EI为常量。
7-1 (a) M( x) = M 0
∴ EJy '' = M 0 1 EJy ' = M 0 x + C EJy = M 0 x 2 + Cx + D 2 边界条件: x = 0 时 y = 0 ; y' = 0
代入上面方程可求得:C=D=0
(c)
l−x q0 l q0 1 3 ⎛l−x⎞ M ( x) = − q( x) ( l − x ) ⎜ ⎟ = − ( l − x) 2 6l ⎝ 8 ⎠ q 3 ∴ EJy '' = 0 ( l − x ) 6l q 4 EJy ' = − 0 ( l − x ) + C 24l q 5 EJy = 0 ( l − x ) + Cx + D 120l y = 0 ; y' = 0 边界条件: x = 0 时 q( x) =
)
(c)解:
q0 x l q x2 EJy ''' = 0 + C 2l q0 x3 '' EJy = + Cx + D 6l q x 4 Cx 2 EJy ' = 0 + + Dx + A 24l 2 q0 x5 Cx 3 Dx 2 ' EJy = + + + Ax + B 120l 6 2 ⎧y=0 ⎧y=0 边界条件: x = 0 ⎨ '' x = l ⎨ '' ⎩y = 0 ⎩y = 0 ql D=0 ∴C = − 0 6 7q l 3 A= 0 B=0 360 EJy '''' =
材料力学课后习题答案7章

将 x = a 代入上述 w1 或 w 2 的表达式中,得截面 C 的挠度为
wC = 0
将以上所得 C 值和 x = 2a 代入式(a),得截面 B 的转角为
θB =
M a Ma 1 4 M ea 2 − M ea − e ) = − e (3) ( EI 4a 12 12 EI
4
(b)解:1.求支反力 由梁的平衡方程
2.建立挠曲轴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 自 A 向右取坐标 x ,由题图可见,弯矩的通用方程为
M =
Me x − M e < x − a >0 2a
3
挠曲轴的通用近似微分方程为
EI
将其相继积分两次,得
d2w M e = x − M e < x − a >0 2 2a dx
dw M e 2 = x − M e < x − a > +C dx 4a M M EIw = e x 3 − e < x − a > 2 +Cx + D 12a 2 EI
(a) (b)
在x = 0处, w=0 在x = 2a处, w=0
将条件(c)与(d)分别代入式(b),得
(c) (d)
D = 0,C = −
3qa 3 16
4.建立挠曲轴方程 将所得 C 与 D 值代入式(b),得挠曲轴的通用方程为
w=
1 qa 3 q 4 q 3qa 3 [ x − x + < x − a >4 − x] 24 24 16 EI 8
M a 1 Me 3 Me [ x − < x − a > 2 − e x] EI 12a 2 12
由此得 AC 段与 CB 段的挠曲轴方程分别为
材料力学第五版 第七章 应力状态 答案

第七章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应力状态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会从具有受力杆件中截取单元体并标明单元体上的应力情况;会计算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的应力;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和特殊空间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主方向的计算,并会排列主应力的顺序;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了解复杂应力状态比能的概念;了解主应力迹线的概念。
掌握强度理论的概念。
了解材料的两种破坏形式(按破坏现象区分)。
了解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观点、破坏条件、强度条件。
掌握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
了解莫尔强度理论的基本观点。
会用强度理论对一些简单的杆件结构进行强度计算。
2.教学内容○1应力状态的概念;○2平面应力状态分析;○3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力;○4广义胡克定律•体应变;○5复杂应力状态的比能;⑥梁的主应力•主应力迹线的概念。
讲解强度理论的概念及材料的两种破坏形式。
讲解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基本观点,并推导其破坏条件从而建立强度计算方法。
介绍几种强度理论的应用范围和各自的优缺点。
简单介绍莫尔强度理论。
二、重点难点重点:1、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主应力及主方向的计算,最大剪应力的计算。
2、广义胡克定律及其应用。
难点:1、应力状态的概念,从具体受力杆件中截面单元体并标明单元体上的应力情况。
2、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中关于正负符号的约定。
3、应力主平面、主应力的概念,主应力的大小、方向的确定。
4、广义胡克定律及其应用。
5 强度理论的概念、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观点、强度条件及其强度计算。
6 常用四个强度理论的理解。
7 危险点的确定及其强度计算。
三、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四、建议学时10学时五、讲课提纲1、应力状态的概念所谓“应力状态”又称为一点处的应力状态(state of stresses at a given point),是指过一点不同方向面上应力的集合。
材料力学习题册

5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力学练习册—— 《材料力学》部分
2018 版
四、基本计算题
1.图示硬铝试样,厚度 2 mm ,试验段板宽 b 20 mm ,标距 l 70 mm 。在轴向拉力 F 6 kN 的作
用下,测得试验段伸长 l 0.15mm ,板宽缩短 b 0.014 mm 。试计算硬铝的弹性模量 E 与泊松比 。
3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力学练习册—— 《材料力学》部分
2018 版
3.图示桁架,杆 1 与杆 2 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直径分别为 d1 30 mm 与 d2 20 mm ,两杆材料相同,屈 服极限s 320 MPa ,安全因数 ns 2.0 。该桁架在节点 A 处承受铅垂方向的载荷 F 40 kN 作用,试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力学练习册—— 《材料力学》部分
2018 版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第七章 绪论
本章要点: (1) 利用截面法计算截面上的内力分量 (2) 应力和应变的定义 一、选择题
1.以下列举的实际问题中,属于强度问题的是:
;属于刚度问题的是:
;属于稳定性问
题的是:
。
A. 旗杆由于风力过大而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 B. 自行车链条拉长量超过允许值而打滑
0.8M
M
4
3
3M
0.6M
2
1
4
3
2
1
a
a
a
a
1 0.6M
1
3M 2
0.6M
2
3
M
3M
0.6M
3
4
0.8M
M
3M
0.6M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第七章- 梁弯曲时位移计算与刚度设计)经典例题及详解

得: D 0
Pl 2 得: C 16
AC段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分别为:
P 2 2 (4 x l ) 16 EI Px y (4 x 2 3 l 2 ) 48 EI
y
P
B
A
x
l 2
C
l 2
x
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分别为:
max A B
ymax y
q 7qa 8k 384 EI
3
q/2
B C
q/2
A B C
顺时针
q/2
例16:图示梁B处为弹性支座,弹簧刚 度
EI k 求C端挠度fC。 2a 3
q
A
EI k
B
C
2a
a
解:(1)梁不变形,仅弹簧变形引起的C点挠度为 4 3 qa 3qa B处反力=qa fC 1 2 k EI
q
B
x
l
由边界条件: x 0时,y 0
x l时,y 0
得:
ql 3 C , D0 24
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分别为:
y
q 2 3 3 (6lx 4 x l ) 24 EI
q
x
A qx y (2lx 2 x 3 l 3 ) 24 EI
ql 3 24 EI
A a a
q
B C
a
qa 12 EI
顺时针
3 3
P=qa
A B
P=qa
m=qɑ²/2
qa qa C B 6 EI 4 EI
4
顺时针
B
q
C
qa 5qa fC B a 8EI 24 EI
材力第7章习题解

∴ = 0,
MPa,
MPa
MPa
2. = 248 MPa;
∴ = 0,
MPa,
MPa
MPa 3. = 290 MPa。
∴ = 0,
MPa,
MPa
MPa
7-13 铝合金制成的零件上某一点处的平面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其屈服应力 = 280MPa。试按最大切应 力准则确定。
1.屈服时的 的代数值; 2.安全因数为 1.2 时的 值。 1.解:
1.(a)
(b)
,
2.(a)
(b) 用形状改变比能,相当应力相同。
7-17 薄壁圆柱形锅炉容器的平均直径为 1250mm,最大内压强为 23 个大气压(1 个大气压 0.1MPa), 在高温下工作时材料的屈服应力 = 182.5MPa。若规定安全因数为 1.8,试按最大切应力准则设计容器的 壁厚。
解:
,
,
习题 7-17 解图
壁厚:
mm
7-18 平均直径 D = 1.8m、壁厚 = 14mm 的圆柱形容器,承受内压作用。若已知容器为钢制,其屈服应力 = 400MPa,要求安全因数 ns = 6.0。试分别应用以下准则确定此容器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压力。
1.用最大切应力准则; 2.用形状改变比能准则。
①设:
习题 7-13 图
=0
得
= 230 MPa
②设: =0
得
MPa
∴
= 230 MPa 或
MPa
2.解:
, = 168 MPa
或
,
MPa
∴
= 168 MPa 或
MPa
7-16 两种应力状态分别如图 a 和 b 所示,若二者的 、 数值分别相等,且
材料力学答案第7章

∑F
及
n
= 0, σ α dA = 0
∑F
分别得到
t
= 0, τ α dA = 0
σ α = 0,τ α = 0
由于方位角 α 是任取的,这就证明了 A 点处各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均为零。 顺便指出,本题用图解法来证更为方便,依据 A 点上方两个自由表面上的已知应力(零 应力)画应力图,该应力圆为坐标原点处的一个点圆。至此,原命题得证。
由此可知,主应力各为
σ1 = 60.0MPa, σ 2 = σ 3 = 0
5
σ1 的方位角为
α0 = 0o
对于应力图(b),其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
σB = τB =
| M | | y B | 12 × 20 × 10 3 × 0.050 N = = 3.00 × 10 7 Pa = 30.0MPa 3 2 Iz 0.050 × 0.200 m Fs S z (ω) 12 × 20 × 10 3 × 0.050 × 0.050 × 0.075 N = = 2.25 × 10 6 Pa = 2.25MPa 3 2 I zb 0.050 × 0.200 × 0.050m
σα = (
− 30 + 10 − 30 − 10 + cos45 o − 20sin45 o )MPa = −38.3MPa 2 2 − 30 − 10 τα = ( sin45 o + 20cos45 o )MPa = 0 2
(c)解:由题图所示应力状态可知,
σ x = 10MPa,σ y = −20MPa,τ x = 15MPa,α = −60 o
7-7
已知某点 A 处截面 AB 与 AC 的应力如图所示(应力单位为 MPa) ,试用图解法
《材料力学》第7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习题解

支座反力: (↑)
=
(1)梁内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跨中截面的上、下边缘
超过 的5。3%,在工程上是允许的。
(2)梁内最大剪应力发生在支承截面的中性轴处
(3)在集中力作用处偏外侧横截面上校核点a的强度
超过 的3.53%,在工程上是允许的。
解:坐标面应力:X(—0。05,0);Y(-0.2,0)
。根据以上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应
力圆。图中比例尺为 代表 。
按比例尺量得斜面的应力为:
按习题7—5得到的公式计算如下:
作图法(应力圆法)与解析法(公式法)的结果一致。
[习题7-7]试用应力圆的几何关系求图示悬臂梁距离自由端为 的截面上,在顶面以下 的一点处的最大及最小主应力,并求最大主应力与 轴之间的夹角。
解:
…………(1)
…………(2)
(1)、(2)联立,可解得 和 。
至此,三个面的应力均为已知:X( ,0),Y( ,0)( , 均为负值);
( )。由X,Y面的应力就可以作出应力圆。
[习题7-12]一焊接钢板梁的尺寸及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梁的自重略去不计。试示 上 三点处的主应力。
解:(1)求 点的主应力
解:坐标面应力:X(15,15),Y(0,-15)
第一强度理论:
因为 , ,即 ,
所以 符合第一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构件不会破坏,即安全.
第二强度理论:
因为 ,
,即 ,
所以 符合第二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构件不会破坏,即安全。
[习题7—25]一简支钢板梁承受荷载如图a所示,其截面尺寸见图b。已知钢材的许用应力为 , .试校核梁内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并按第四强度理论校核危险截面上的a点的强度。注:通常在计算a点处的应力时,近似地按 点的位置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力学第七章习题7-2各单元体上的应力如图所示。
试用解析法求指定截面上的应力,再用图解法校核。
7-3各单元体上的应力如图所示。
试用解析法求各单元体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再用应力圆法校核,并绘出主应力单元体。
7-5图示A 点处的最大切应力是0.9MPa ,试确定力F 的大小。
7-7求图中两单元体的主应力大小及方向。
2F
F F
3F 3F 60°
60° (b)
7-12在图示工字钢梁的中性层上某点k 处,沿与轴线成45°方向上贴有电阻
片,测得正应变6452610o ε-=-⨯,试求梁上的荷载F 。
设E =2.1×105MPa ,0.28ν=。
7-13图示一钢质圆杆,直径d =20mm 。
已知A 点处与水平线成70°方向上的正应变67041010o ε-=⨯。
E =2.1×105MPa ,0.28ν=。
求荷载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