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筑冷源系统能耗调查和主要问题分析
公共建筑能耗影响因素与调研分析

公共建筑能耗影响因素与调研分析摘要:绿色物业管理能够降低建筑设施设备运行耗能,节约水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做好环境绿化,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智慧化水平。
研究绿色物业管理发展过程中的能耗控制问题,对指导业界采取可行的公共建筑绿色物业管理措施,促进绿色物业管理更好更快发展,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建筑;能耗影响因素;调研分析1概述建筑能耗一直是各国家关注的问题,我国研究人员更是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节能研究。
徐欣等人对重庆市某办公建筑的照明系统、空调系统、围护结构、电梯设备、灶具等进行改造,并根据1a实际运行数据,分析得到节能外窗(贴节能膜)的改造方式可降低建筑能耗。
本文从建筑本体、地域、设备、行为等方面总结公共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
以郑州市某栋公共建筑为调研对象,对被调研建筑分项能耗(空调能耗、照明能耗、设备能耗、其他能耗)占比进行箱线图分析。
对4类影响因素(外墙保温、空调系统冷源形式、外窗类型、空调设置温度)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箱线图分析。
2公共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2.1建筑本体①建筑功能:建筑功能对建筑能耗有较大影响。
②建筑面积:根据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单栋公共建筑面积大于300m2或者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公共建筑为甲类公共建筑,单栋公共建筑面积小于等于300m2的建筑为乙类公共建筑。
③内部空间:公共建筑内部空间差异较大,有面积为15m2甚至更小的小面积办公室,而大面积办公室可为小面积办公室面积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④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外墙、外窗、屋面等的传热系数。
体形系数、窗墙比:体形系数影响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
由于外窗的传热系数明显高于外墙、屋面,而且太阳光可透过外窗形成室内得热量,因此窗墙比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不可忽略。
遮阳形式:遮阳形式分为外遮阳、内遮阳、中间遮阳,外遮阳又分为垂直遮阳、水平遮阳、综合遮阳。
⑤建设年代:建设年代不同,建筑节能标准、建筑材料性能水平不同。
大型公共建筑冷源系统能耗调查和主要问题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冷源系统能耗调查和主要问题分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牛利敏宋业辉曹勇路宾摘要:本文对四个典型城市多个项目的冷源系统进行测试、调查,给出了部分测试调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指出了现有公共建筑冷源系统在系统配置、运行管理、自动控制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和节能潜力,为空调系统的设计、运行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公共建筑建筑节能冷源系统1 引言目前,建筑节能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所有民用建筑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水平最高,而在大型公建的能耗构成中,空调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50%。
因此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系统能耗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冷源系统能耗一般占空调系统总能耗的40-60%。
因此如何提高冷源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冷源系统的能耗,对于建筑节能非常重要。
冷源系统的实际运行能耗除与冷水机组本身性能有关外,还受系统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现有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中由于空调系统设计的不合理、设备安装的不规范、运行管理水平低、维护保养不到位和运行策略不科学等原因,导致冷源系统长期在低效率下运行,能源浪费严重。
为了能够掌握现有大型公共建筑中冷源系统的实际能耗水平、系统性能、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广州、上海、北京和沈阳四个典型城市,共20个公共建筑的冷源系统进行测试和调查。
本文将重点对次测试调查的结果及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2 测试项目概况及调查方法2.1 测试项目概况测试20个项目中,建筑面积最小的为10000平方米,最大为100000平方米。
使用功能包括酒店、商场、办公和医院。
从空调冷源形式分,有8个项目用的是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其余12个项目采用电制冷机组,其中包括3个多联式空调系统,4个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和5个常规的水冷冷水空调系统。
每个项目冷源系统的配置情况在这里不做介绍。
2.2 方法首先在开展测试之前,通过现场勘查、查阅系统设计图纸等了解项目的概况和冷源系统的配置情况,查阅制冷系统的运行记录,了解系统的运行模式;然后根据系统的配置情况和运行模式,确定检测内容和方法,对制冷系统的实际运行参数进行现场测试;最后根据测试结果对运行记录进行整理、必要的修正计算,根据计算机过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现状及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现状及分析导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型公共建筑在城市中的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这些建筑也面临着能源消耗的巨大压力。
本文将探讨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1.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现状大型公共建筑包括办公楼、商业中心、医院、学校、体育馆等,其能耗主要体现在电力消耗和热能消耗两个方面。
1.1 电力消耗大型公共建筑通常配备大量的电力设备,如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网络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大量的电力消耗。
由于公共建筑的规模较大,其设备的耗电量也相应增加。
1.2 热能消耗大型公共建筑需要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因此需要进行供暖或制冷。
这些活动通常需要大量的热能消耗。
此外,大型公共建筑常常具有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导致热量易于散失,进一步增加了供暖和制冷的负担。
2.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原因分析2.1 设备能效低下尽管现代大型公共建筑多采用高效的设备,但由于建筑规模较大,设备的总能耗仍然较高。
一些老旧建筑仍在使用能效较低的设备,这进一步加剧了能源消耗。
2.2 管理不善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管理通常比较复杂。
由于建筑面积大,设备多,管理人员需要做出科学合理的能源使用计划,合理调控各项设备。
然而,一些大型公共机构缺乏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导致能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能耗。
2.3 建筑设计不合理部分大型公共建筑在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节能和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
例如,一些建筑在玻璃幕墙的选材和设计上没有采取隔热措施,导致热能散失较大。
此外,一些建筑在空间布局上存在问题,导致能源不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3. 解决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问题的方案3.1 提高设备能效替换老旧设备,采用能效更高的设备是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
通过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的按需调控,也可以有效减少能耗。
此外,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及时排除设备故障,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也能够提高能效。
3.2 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能源使用计划、设立能源监测系统、强化能源管理人员培训等,能够帮助大型公共建筑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调查与分析报告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调查与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公共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其能耗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情况,本文对北京市的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能耗调查,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二、能耗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选取了北京市的10栋典型大型公共建筑,包括政府办公楼、商业大厦、教育建筑、医疗建筑等。
调查采用能源监测和数据采集系统,对建筑的电、水、燃气等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建筑的使用功能、面积、人员数量等基本信息。
三、能耗调查结果经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北京市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存在以下问题:1. 能耗水平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的大型公共建筑平均能耗为每平方米每年200千瓦时,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其中,商业大厦的能耗最高,平均每平方米每年350千瓦时。
2. 能耗结构不合理:电和燃气是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的主要能源消耗,而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较低。
3. 能耗管理不严格:部分建筑的能耗管理不够严格,存在浪费现象。
例如,夜间无人值守的灯光照明和无人使用的空调设备等。
四、能耗分析为了深入了解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高的原因,我们对监测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1. 建筑保温性能差:部分老旧建筑的外墙保温性能较差,导致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使用时间长,能耗增加。
2. 设备能效低:部分设备的能效较低,例如老旧的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导致能源消耗增加。
3. 人员密度高:部分商业大厦的人员密度较高,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导致空调和照明等设备的能耗增加。
4. 能源管理不科学:部分建筑的能源管理不够科学,例如缺乏合理的开关机时间和温度设置等,导致能源浪费。
五、建议措施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降低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建议措施:1. 加强保温性能:对老旧建筑进行外墙保温改造,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2. 更新设备能效:及时更新老旧的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等设备,提高设备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 4・ 9
价值 工程
大型公 共建筑节能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Th r b e a d Co n e m e s r ft e La g - c l u l i i g i n t u t n En r y Co s r a i n e P o l m n u t r a u e o h r e s a e P b i Bu l n Co sr c i e g n e v to c d n o
关键 词 : 大型公 共建 筑; 建筑 节 能; 策 ; 术措施 ; 对 技
K yw r s t r —c ep b c u d g cnt c o eg ne a o ;r e t ot e o d :h l g s u l i i ; o s t ne r c sr t n po c cs ea e a l ib ln u r i n y o v i j 中图分类号: U 2 T03 文献标识码 : A
分析 , 出 了解决 大型公 共建 筑能耗 过 高的对 策和技 术措 施 。 提 ‘
Absr c :Th ag s ae p l ul ig e e al ees t b v 2 0 0 s u r tr n te mo o rfo r ae n s s te c nta i ta t e l re- c l ubi b idn g n rl rfr o a o e 0.0 q a e mees o h n me o ra a d u e h e rlar c y l c n iinn ' u lcb li g Th o sr cin e eg o s r ain i h ig s oe t lwa , h s ie tefcie wa n e c n r o sr ain o dto igsp b i ui n . ec n tu t n ry c n ev to ste bg e tp tni y t emo tdr c fe tv y i a h e eg c n e v t d o a y o wa ,whih i s fe tv cin n alvai n r e s .i iw o a i o di o fte Chie e c n t cin e r o s mp in y c smo tef cie a t so e it o l ng e e g tn e n ve fb sc c n t n o h n s o sr to neg c n u to ,Ths at l y i u y i ri e c ha n y e h e s n t h n r o e ain d v lp n lwl n e e eg o s s a a s d te ra o o t e e e g c nsr to e eo me tso y a d Th n r c n ump in e c siey hg ot elr e c e p b i ul ig l y v y to x e sv l ih t h ag —s a u lc b idn , l
夏热冬冷地区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及改进分析

安徽建筑摘要:以合肥市和重庆市为例,分析能耗的主要来源,发现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是大型公共建筑最主要的耗能部分;总结夏热冬冷地区大型公共建筑用能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夏热冬冷地区;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节能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10)04-0035-031概述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对我国建筑气候的区划,地处我国中部的长江流域及其周围广大地区,属“夏热冬冷”地区。
又由于其处于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与南方炎热地区之间,通常也俗称“夏热冬冷地区”。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夏季闷热,冬季湿冷,昼夜温差小,年降水量大,日照偏小。
该地区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为25℃~30℃,而且以28℃~30℃居多。
多数地方高于35℃的酷热天气长达半个月至1个月。
该地区涉及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政治、经济地位极为重要。
在该区域所在省市,存在大量大型公共建筑。
大型公共建筑是指建筑面积在20000m 2以上,采用中央空调的公用和商用建筑。
目前我国此类建筑仅占城镇总建筑面积的5%~6%,但其用电量为100kWh/(m 2·a )~300kWh/(m 2·a ),为住宅建筑用电量的10倍以上(不包括供暖)。
因此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是我国当前节能工作的重点。
2夏热冬冷地区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状况表1是夏热冬冷地区部分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的用能统计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商场类建筑能耗最高,均在200kWh/m 2·a 以上,办公类建筑能耗最低,除上海外,大多数仅为商场类能耗的1/3左右。
大型公共建筑的用能,包括照明、办公设备、电梯、空调、供热等多个系统,夏季由于集中空调系统的使用,用电量要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以合肥市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为例,整个合肥市大型公共建筑的全年能耗中中央空调、照明系统构成了其两大能耗主体,空调用电占43%,照明用电约在34%,而其他设备等耗电占23%。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分析及综合解决方案

二 、 大型公共建筑节 能的综合解决方案 1 . 政 策调 控 方 面 的解 决 措 施 为 了最 大限度降低建筑物 的能耗 ,提高能源的
利 用 效 率 , 在 进 行 建 筑 物 的节 能 工 程 中 , 需 要 做 好
进行 采光改造,对于不能进行 改造的大型公共建筑
物 ,尽 量 采 用 能 耗低 、 效 率 高 的 节 能性 L E D 新 型 光 源 , 同时 根 据 实 际 需求 对 于 不 同 时 间 段 可 以采 取 不 同 的 照 明节 能措 施 。 第 三 , 电梯 系 统 及 其 他 电 力 设 备 的 能耗 解 决 措 施 。 对 于 大 型 公 共 建筑 物 , 例 如 :商 场 、超 市 等 , 在 早 上 购 物 人 不 太 多 的 情 况 下 , 可 以少 开 或 者 不 开 电 梯 。对 于 建 筑 物 内部 的 给排 水 能 耗 能 设 备 , 可 以 通过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达到节能的效果 。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分析及综合解决方案
En e r g y Sa v i n g An a l y s i s an d I n t e g r a t e d So l u t i o n s o f L ar g e Pu b l i c Bu i l d i n g s
b u i l in d g s ma i n l y i n hi t s p a p e r , t h e i f r s t a n a l y s i s o f he t c a n s c s o f l a r g e - s c l a e p u b l i c b il u in d g s e n e r y g c o n s u mp t i o n i s t o o h i g h
大型公建冷源系统能耗调查与问题分析

大型公建冷源系统能耗调查与问题分析
牛利敏;宋业辉;路宾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对广州、上海、北京和沈阳四个典型城市多个项目的冷源系统的测试、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现有公共建筑冷源系统存在着系统配置不合理、运行管理水平低、自动控制水平差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需要优化空调系统设计、优化运行模式,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充分挖掘节能空间。
【总页数】4页(P94-97)
【作者】牛利敏;宋业辉;路宾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31.31
【相关文献】
1.大型公建节能会诊(三)——调查分析篇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调查分析 [J], 王远;魏庆芃;薛志峰;江亿
2.大型公建节能"新政"(之八)大型公建用电分项计量与实时分析系统 [J],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3.广州市公共建筑空调冷源状况及能耗调查分析 [J], 王智超;杨英霞;袁涛;李剑东;刘□;于震
4.天津市大型公建能耗调查及分析 [J], 臧效罡;安志红;赵树兴
5.单冷源与双冷源的毛细辐射空调系统的能耗分析 [J], 程梦凡;梁珍;尹雪芹;于英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公共建筑冷源系统能耗调查和主要问题分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牛利敏宋业辉曹勇路宾摘要:本文对四个典型城市多个项目的冷源系统进行测试、调查,给出了部分测试调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指出了现有公共建筑冷源系统在系统配置、运行管理、自动控制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和节能潜力,为空调系统的设计、运行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公共建筑建筑节能冷源系统1 引言目前,建筑节能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所有民用建筑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水平最高,而在大型公建的能耗构成中,空调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50%。
因此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系统能耗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冷源系统能耗一般占空调系统总能耗的40-60%。
因此如何提高冷源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冷源系统的能耗,对于建筑节能非常重要。
冷源系统的实际运行能耗除与冷水机组本身性能有关外,还受系统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现有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中由于空调系统设计的不合理、设备安装的不规范、运行管理水平低、维护保养不到位和运行策略不科学等原因,导致冷源系统长期在低效率下运行,能源浪费严重。
为了能够掌握现有大型公共建筑中冷源系统的实际能耗水平、系统性能、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广州、上海、北京和沈阳四个典型城市,共20个公共建筑的冷源系统进行测试和调查。
本文将重点对次测试调查的结果及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2 测试项目概况及调查方法2.1 测试项目概况测试20个项目中,建筑面积最小的为10000平方米,最大为100000平方米。
使用功能包括酒店、商场、办公和医院。
从空调冷源形式分,有8个项目用的是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其余12个项目采用电制冷机组,其中包括3个多联式空调系统,4个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和5个常规的水冷冷水空调系统。
每个项目冷源系统的配置情况在这里不做介绍。
2.2 方法首先在开展测试之前,通过现场勘查、查阅系统设计图纸等了解项目的概况和冷源系统的配置情况,查阅制冷系统的运行记录,了解系统的运行模式;然后根据系统的配置情况和运行模式,确定检测内容和方法,对制冷系统的实际运行参数进行现场测试;最后根据测试结果对运行记录进行整理、必要的修正计算,根据计算机过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
3 调查结果这里不再对每个项目的调查结果逐一介绍,针对冷源系统的几个主要参数对测试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3.1 能耗水平调查四个典型城市公共建筑冷源系统的平均能耗水平由南向北依次减少,分别为:北京地区典型项目单位空调面积累计每年消耗一次能源量最小为77 MJ/m2•年(和97 MJ/m2•年,最大值为547MJ/m2•年,除去两个能耗较小的使用不正常的项目,其余项目平均单位面积年累计消耗一次能源为364MJ/m2•年;上海地区典型项目单位空调面积累计每年消耗一次能源量最小为245MJ/m2•年,最大值为921MJ/m2•年,各个项目平均单位面积年累计消耗一次能源为455MJ/m2•年;广州地区两个典型项目平均单位空调面积年累计消耗一次能源量为618MJ/m2•年;沈阳地区两个典型项目平均单位空调面积年累计消耗一次能源量为231MJ/m2•年。
具体每个项目的能耗情况见表1。
图1 调查项目单位面积年能耗水平3.2 冷源系统的性能系数空调冷源系统的能耗系数既空调系统产生单位制冷量所消耗的能源数量,冷源系统的能耗系数指制冷季冷源系统消耗的能源与制冷季累计冷负荷的比值,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典型项目CEC计算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典型项目的能耗系数差别较大,最大的为2.47,最小的值为0.88,一般都在1~1.5之间。
图2 调查项目冷源系统CEC3.3 主机性能系数测试不同形式的主机性能系数分别为:水冷冷水机组的COP在3.3~6.1之间,差别比较大,造成性能系数差别的原因很多,包括测试当天的负荷情况、机组使用年限、热源的温度等。
直燃式冷水机组实际性能系数在0.97~1.37之间,多联式空调系统测试期间平均性能系数在2.77~3.34之间,具体测试结果不再详述。
3.4 输送性能输送系数是指输送系统输送冷量(热量)的能力,是输送冷量(热量)与消耗能量的比值,调查项目冷源系统输送系数具体见表3。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调查20个项目中有17个为水冷冷水系统,每个项目水系统输送系数差别很大,冷冻水系统输送系数最小的为4.3,输送系数最大的为63.9,调查项目空调系统冷冻侧平均数送系数为22;冷却水系统输送系数最小的只有3.0,最大值为64.6,调查项目冷源系统冷却侧平均输送系数为28。
水系统输送系数越小说明水系统的输送能力差,能耗相对来说较多。
影响水利输送系数最主要的就是其系统配置和运行模式,水利输送系数很小的冷源系统说明其输送设备的配置或运行模式极不合理。
表3 典型项目冷冻侧和冷却侧输送系数4 主要问题及分析4.1 系统配置不合理通过对多个空调系统的测试和调查,发现大多公共建筑冷源系统配置存在如下问题。
4.1.1容量过大一方面冷源容量配置过大,公共建筑单位空调面积设计冷负荷大都在100~300W/m2之间。
冷源选择时没有充分考虑负荷的特征和设备的特性,测试调查项目中有较多项目空调系统都达不到满负荷运行,即使在最热的月份,仍有制冷机组闲置,甚至多台冷水机组闲置,图4和表4是调查13个项目冷源系统配置负荷与实际运行负荷的对比情况,从表中明显看出,大部分系统实际运行最大负荷都远小于冷源配置负荷,系统最大负荷率最小的只有21%,只有少数最大负荷率在70%以上。
图4 典型项目单位空调面积装机容量和运行负荷比较测试调查项目中,只有25%的项目在最大负荷工况运行时没有闲置机组,75%的项目都存在机组备用的情况,甚至存在多台机组常年闲置的情况。
配置容量过大一方面造成冷源系统初投资的增加,另外也浪费了机房的使用空间,而且造成管理维护费用的增加。
另一方面辅助设备配置过大,主要指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配置过大,典型项目中很多项目由于输送设备选型过大,又缺乏相应的调节手段,造成系统“小温差、大流量”运行,使输送设备能耗增加。
由能耗构成比例可以看出,有些项目输送设备的能耗占系统总能耗比例高达60%,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能效比。
4.1.2 配置不灵活主要指系统冷源设备和输送设备配置没有充分考虑部分负荷运行工况的调节能力,比如,空调系统设计负荷为1000冷吨,可以选择一台1000冷吨的冷水机组,也可以选择两台500冷吨的冷水机组,从控制的灵活性上来说,后者要比前者更合理一些。
因为,实际上空调系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部分负荷下运行,而一般主机在较低的负荷率下性能衰减严重,对于空调负荷较低的情况下后者可以保持机组较高的运行性能。
另外对于输送设备也一样,如果系统水量不能随负荷的变化进行调节,同样造成输送设备的能耗增加。
4.2 自动控制水平低冷源系统的自动控制,包括监测和控制。
一般制冷主机本身带有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循环水温的变化自动加减载,也可以监测流量、压差等信号,在系统运行出现异常时实施自我保护措施。
冷源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是对冷源系统所有设备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实施自动控制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可以根据负荷的变化及时调整冷热源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和流量,保持室内舒适性。
2.自动开启、调整或停止系统各个设备,简化了操作管理,减少人为操作,同时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节约能耗;3.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设备事故,降低系统设备的维修费用。
目前公共建筑空调冷源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水平差别较大,调查项目没有一个能够实现冷源系统完全的自动控制。
有些系统年代较为久远,所有设备的启停都需要人为操作,有些基本可以实现主机和辅助设备的连锁启动,但对各个设备运行参数没有相应的监测措施,变工况运行时没有相应的调节手段。
有些项目空调系统即使安装了较为完善的自动控制装置,也是形同虚设,没有达到灵活调节、优化运行的目的。
4.3 运行管理水平低冷源系统运行管理主要涉及两个因素一个是运行管理人员,另一个是管理制度。
4.3.1 运行管理人员机房运行管理员岗位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而不只是简单的开关电源,记录数据等,管理人员应该懂得空调系统基本的工作原理,系统的流程,简单故障的处理及通过对系统运行数据的监测总结出合理的运行方案,另外要求管理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
通过对多个项目冷源系统测试调查,发现目前各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项目的机房管理人员对制冷系统了解透彻,且对系统的运行数据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主动总结逐年的运行数据及能耗,研究节能运行策略,并把意见反馈给相关负责人,以便做出合理的调整。
有些项目的值班人员工作就是开关电源,从不查看机组运行情况;有的只知道根据气候的不同开关机组和水泵,却不切换相应的水路阀门,从而降低了其它机组的运行效率,严重时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有的值班室离机房很远,而且对系统的运行没有任何监控措施,根本无法及时发现问题。
北京某政府办公大楼制冷机房配置运行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不懂得运行节能,系统在长期小负荷运行的情况下,输送设备却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行,因此造成该冷源系统运行性能极低,各项指标也较差。
4.3.2 管理制度完善的机房管理制度,是制冷系统安全、可靠、节能运行的基本保障。
管理包括人员管理和技术资料管理,一般包括下面内容:1)对人员技术能力的要求及操作范围的限制;2)制冷系统基本操作规程;3)操作中主要问题的规定;4)突发问题的处理。
另外,一般要求运行管理人员对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做详细的记录,运行参数的记录,一方面可以积累系统运行的数据,以便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系统的性能。
有些公共建筑没有冷源系统的运行记录,或者记录数据过于简单,信息量太少,也有个别项目虽然对运行参数做了记录,却没有按要求记录,造成记录信息不可靠、没有参考意义。
4.4 其他另外从技术层面上看,一些项目的运行方式不够科学合理。
4.4.1 运行模式图5是调查共建能耗冷源系统能耗构成比例,由此可以看出有些建筑冷源系统的能耗构成比例极不合理,输送设备能耗比例达到60%以上,其主要原因就是系统运行方式不合理。
该项目采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水源侧采用二次泵系统,即冷却水系统包括深井泵和二次泵,该系统共设10台相同冷量的热泵机组,而从整个制冷季的运行记录看,06年制冷季都是只开2台机组,而冷冻水泵全部开启,冷却水泵开启2/3,深井泵开启1/2,这种运行方式必图5 调查公建冷源系统能耗构成比例4.4.2 小负荷运行从能耗构成比例来看,输送设备所占能耗比例较大的冷源系统,冷源配置都缺乏对输送设备的调节,一方面输送设备配置过大,另一方面没有变频装置。
尤其是冷源系统设计冷负荷远远高于实际冷负荷时,系统长期处于小负荷运行状态,造成“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不利于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