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光环境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综述

合集下载

最新 低温、弱光及盐胁迫对辣椒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精

最新 低温、弱光及盐胁迫对辣椒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精

低温、弱光及盐胁迫对辣椒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0、引言【研究意义】辣椒(CapsicumannuumL.)是冬春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设施内形成的低温、弱光及土壤盐渍化(施肥量大且偏施化肥、蒸发旺盛、无雨水冲淋等)逆境,严重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

因此,开展低温、弱光及盐胁迫三重逆境下辣椒叶片的光合特性变化研究,可丰富辣椒复合逆境光合理论。

【前人研究进展】目前有关低温伤害的位点尚存争议,这与低温胁迫时所伴随的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低温强光或中等光强胁迫下,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的DI蛋白被认为是光抑制的初始靶位;低温弱光下植株则表现为光饱和光合速率和CO2饱和光合速率下降,PSⅡ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和天线转化效率降低,吸收光强用于PSⅡ光化学反应的部分减少,天线热耗散和反应中心能量耗散比例上升。

光系统Ⅰ(PSⅠ)对低温弱光胁迫较PSⅡ更敏感,甜椒、黄瓜等在低温弱光下光合下降的主要原因是PSⅠ发生光抑制。

低温不仅降低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酶的活性,也引起类囊体膜介导的光反应酶活性的降低,且光反应酶活性对低温伤害更敏感,使类囊体膜上PSⅡ的光能传递效率和光能转换效率降低,从而导致CO2同化能力降低。

Kaniuga等报道,低温导致叶绿体的希尔反应活性降低,使类囊体膜中PSⅡ的电子传递受抑,抑制部位主要在其氧化侧。

弱光下辣椒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光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和羧化效率(CE)下降,表观量子效率(AQY)上升,且Pn下降是非气孔限制的结果。

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辣椒叶片Chla、Chlb和Chla+b的含量增加,Chla/b比值下降,叶绿素a蛋白复合体(CPI)含量降低,捕光叶绿素a/b蛋白复合体(LHCP)含量升高。

弱光造成黄瓜叶绿体发育不良,排列紊乱,超微结构遭到破坏,且叶绿体数量减少,叶绿素的降解加剧,叶绿素含量降低。

盐胁迫下植物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一般认为是渗透胁迫引起的,即盐胁迫引起水势及气孔导度降低,限制CO2到达光合机构,从而抑制光合作用,同时也存在活性氧伤害。

弱光对两品种黄瓜光合特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弱光对两品种黄瓜光合特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6 】
第4 卷 第 1 3 期
21 年 1 02 月








4 ()9 - 0 31:7 13
Jn 2 l a .O 2
J u n l f rh atAgiutrlUnv ri o r a te s rc l a iest o No u y
弱光对 两 品种黄瓜光合特性 和生长发 育的影响
马俊 莲, 张子德, o e A T 等. 胀素 在果 实完 熟 中的作 用 P w l , 膨
[. J 园艺学报 ,0 3 3 ()4 2-9 . 】 2 0 ,04: 9 - 5 4
L McQ en Mao . eict n tlrn l ti r eTN。 u eT snSJ D s ai -oea t a s ndy c o pn
收稿 日期 :2 1 - 8 0 0 10—8
基 金项 目:贵州省科 学技 术基金( 黔科合 J 2 0 1 7 号) 字[ 8 0 0 ;贵州大学人才基金 ( 0 2 贵大人基合字 (07 0 1 ) 20 )2 号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 目
(0 8 A 5 O ) 2 o B DB B 3
Mei ’ . olg f go o , i o n es y Guy n 5 0 5 Ch a 2 A r u ueCo i g( C l eo rn my Ouz u U i ri , i g5 0 2 , i ; . gi l r m・ j 1 n e A h v t a n ct mi eo ln o ny C o g i 0 5 0 C ia t f o gC u t, h n qn 4 8 0 , hn ) t e Wu g
McQ en Mao D il D rc k,t . w n oeo s u e- snSJ a e uaho e T oed gnu , n M, 1 a poe sta n uecl w l epn i npatJ. h ln rti h tid c el al x aso i l s ]T ePa t n n n [ C l 19 ()12 - 4 3 el 9 24:4 5 1 3 . ,

弱光胁迫对花生叶片光合特性及光合诱导的影响

弱光胁迫对花生叶片光合特性及光合诱导的影响

关键词 :弱光 ; 花生 ;光合 特性 ; 光合诱导
中图 分 类 号 : 5 5 26 ¥ 6 .0 文献标识码 : A D I 1 .9 9 JIS .6 4—18 .0 . 10 5 O : 0 36 / .S N 17 Pho o y t e i e e f c f Lo Li hto t s n h tc Cha a t rs i nd r c e itc a
s is s we h tr l t e 1 h s n e u llg t hepe n t r w u d rlw i h n io me th d lwe e h — u t ho d t a eai o t o e u d rf l ih ,t a u sg e n e o l te vr n n a o rn tp o v g

( .Sa dn en t eerhIstt,Qndo2 6 0 C ia 1 h no gP au sac ntue iga 6 10, hn ; R i
2 o ee o R s uc sa dE vr me tl c n e .C iaA r utrlU ies y 3 h n o gA a e f giutrl c n e ) .C l g f eo re n n i n na S i c s hn gi l a nv ri ; .S a d n c d myo r l a S i c s l o e c u t A c u e
摘要 :大田条件 下 , 以珍珠豆型花生品种“ 白沙 11 ” 0 6 为材 料 , 出苗后 采用遮 阳 网遮 光 8 % , 5 遮光 4 d 研 究 了弱 光 0, 胁迫对花生功能叶片光合特 性及 光合 诱导 的影 响。结果 表 明 , 与对 照相 比, 弱光 下生 长 的花生 叶片 净光 合速率

弱光对大豆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弱光对大豆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弱光对大豆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范元芳;杨峰;王锐;黄山;雍太文;刘卫国;杨文钰【摘要】为了探究弱光对大豆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南豆、乌豆和永胜黑豆3个大豆材料,分析在正常光照(100%)和弱光条件(20%)下大豆形态特征、光合参数、叶片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光照相比,弱光条件下大豆各材料株高增加显著,分别比正常光照增加了0.98、2.27、1.39倍,以乌豆增加幅度最大,为69.83cm,而茎粗、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根冠比则显著低于正常光照;大豆叶片、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厚度均减少,细胞排列疏松;叶片上表皮厚度差异不明显,而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及叶片厚度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弱光下南豆12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增加.弱光条件下各材料光合速率(Pn)均低于正常光照,但南豆12和永胜黑豆的叶绿素a、总叶绿素等含量增加,乌豆则降低.各大豆材料单株产量在弱光条件下显著低于正常光照(P<0.05),表现为南豆12>乌豆>永胜黑豆,分别比正常光照降低了17%、63%、76%.正常光照条件下南豆12的单株产量低于乌豆和永胜黑豆,表明南豆12耐荫性强于乌豆和永胜黑豆.因此,大豆对弱光的响应是一个综合性状,在间套作中选择适宜的耐荫性材料对提高产量是关键.【期刊名称】《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6页(P71-76)【关键词】大豆;套作;弱光;光合;叶片结构;产量【作者】范元芳;杨峰;王锐;黄山;雍太文;刘卫国;杨文钰【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03杨文钰(1958-),男,四川大英人,教授,从事大豆栽培生理研究,E-mail:********************.cn光合作用是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基础,光作为光合作用的驱动力,同时也影响光合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2]。

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发育形态影响的研究概述

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发育形态影响的研究概述

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发育形态影响的研究概述【摘要】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萌发、幼苗、茎、叶、株高、根系、生物量、叶片结构、分枝、观赏品质等方面,概述了光照强度对植物发育形态特性的影响,初步分析了作用机理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光强生长发育形态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光、温度、水和空气等生态因子,其中光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而光照强度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的建成。

20世纪初,国外研究者就已经开始了光照强度对植物影响的研究工作。

目前为止已经对大量植物进行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为主的农业种植方式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这为人工调节光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条件。

因此,研究光照强度影响植物发育过程中的各项生物学特性对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为此笔者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分类整理分析,为农业生产和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 光的物理性质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来自太阳,太阳光属电磁波,其光谱是连续光谱,波长从0.003nm一直到5μm。

按波长的不同可分为: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辐射C(UV-C)、紫外线辐射B(UV-B)、紫外线辐射A(UV-A)、可见光、红外线A(IR-A)、红外线B(IR-B)、红外线C(IR-C)。

太阳光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部分被吸收和散射,辐射到地面的波长范围大部分在0.4-4.0μm,其中0.4-0.76μm之间的光为可见光,光合作用所需的光就在可见光范围内。

2 光照强度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一些植物种子的萌发对光照的反应并不明显,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能萌发[1]。

然而,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光照对很多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关键作用。

这些植物的种子在不同光强条件下,因品种的不同其萌发特性存在着差异。

其中有些植物的种子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不能萌发,如香果树的种子在黑暗中均不能萌发[2]。

还有些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在不同光强下表现不同,如泡桐和枳椇的种子在100%的自然光照强度下萌发率最高,香椿和罗浮柿的种子在62.2%的自然光照强度下萌发率最高,木蝴蝶和扁斗青冈种子在34.4%的自然光照强度下萌发率最高[3]。

弱光逆境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弱光逆境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姓名:@@@学号:#########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应用生物教育班级:11级A班综述名称:弱光逆境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弱光逆境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应用生物教育***班)摘要:弱光环境属于逆境的一种,虽然不是植物基本生存的限制因素,但弱光对植株光合作用、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营养元素的吸收、内源激素水平和抗氧化酶系活性等植物的生理代谢及形态建成有影响。

弱光影响植物的光合特性,是目前影响设施生产的重要不利环境因素之一。

研究弱光逆境适应性的调控及改善措施,付诸于生产实践。

关键词:弱光、光合特性、生长发育、调控。

Low Light Stress on Plant Photosynthesis Characteristics************(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Applied Biosystems## educationclasses)Abstract: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is a low light environment, though not the limiting factor in plant basic survival, but light on plant photosynthesis, transport and distribution of photosynthetic products, nutrient absorption, endogenous hormone levels and activity of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other plant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and morphogenesis affected. Low light affect plant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s an important production facility currently affecting adver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regulation of light stress adapta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put into production practices.Keywords: low light, photosynthesi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regulation.引言:对于植物本身来说,已有阴生植物和阳生之物之分,而绝大多数植物属于阳生植物。

弱光环境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综述

弱光环境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综述

弱光环境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综述陈慧欢弱光环境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综述 (1)摘要 (2)关键词 (2)叶绿体与叶绿素含量 (2)光合速率 (3)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4)CO2的需求特性 (4)蒸腾比率 (5)光合产物的合成、运转与分配 (6)摘要:弱光环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部分植物在弱光环境中都会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

弱光环境虽不限制植物的基本生存,但对植物的光合特性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及形态建成等。

本文综述了弱光环境对植物光合特性几个重要指标影响的情况。

关键词:弱光光合特性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诸多因子中,植物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子之一。

植物的光合作用机理,实际上是光照使植物产生的光化学反应,是光照的物理效应和植物的生物化学转换的有机统一的过程[1-2]。

近年来,新型的栽培方式如间作、套作等以及设施农业迅速发展,间套作中较矮小的植物受到较高大植物的遮挡、设施覆盖物及骨架结构对设施内的植物造成遮光,使得植物经常处于遮光所造成的弱光环境中生长,有时遮光率可高达90%以上,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由于不同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关于弱光的概念,植物生理学上还没有严格的定义,对于不同植物所需的光照环境本身就存在差异,有人认为弱光逆境指环境光强持久或短时间显著低于植物光饱和点,但不低于限制其生存的最低光照强度时的光环境[1]。

对于大部分植物而言在弱光环境中都会产生生长不良的现象,大量的研究报道称,在弱光环境中,植物会出现叶片变大变薄,夜色变淡,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总生物量严重下降,开花期则会造成大量落花落果,生殖能力下降,果实品质降低及成熟延迟。

弱光环境之所以会造成植物生长缓慢、生物量积累少,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在弱光环境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生态适应性反应,这些适应性的反应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过程和基因表达等各方面,是植物对弱光环境信号进行感受、转到和适应调节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是植物耐阴性产生的机理和耐阴性体现(Fernando)。

弱光对植物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弱光对植物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弱光对植物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作者:闻婧孟力力张俊等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07期摘要:弱光普遍存在于植物生长过程中,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

本文综述了弱光条件对不同植物光合器官、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产物的影响,同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弱光;光合特性;植物中图分类号: Q945.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022-02收稿日期:2013-09-05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3)3020]。

作者简介:闻婧(1983—),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设施园艺蔬菜栽培研究。

Tel:(025)84392652。

光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子,它不仅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还影响植物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发育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各器官的发育和分化、矿物质和水的吸收利用、CO2同化和转运等[1]。

研究发现,植物能够通过改变其形态结构、生物量分配方式以及叶片结构等来适应光的变化[2]。

超出植物自我适应范围的强光或弱光都会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受阻,因此如何保证植物高效利用光能具有重要意义。

光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也受到建筑物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3],因此植物常处于非理想的光环境下,由于遮挡(包括建筑物、高大植物、污染物等)造成的弱光情况普遍存在于植物生长过程中。

本文对不同植物在弱光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及适应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弱光对植物光合器官的影响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也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可塑性最强的器官,植物通过叶片来利用光能并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同时通过调节叶片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来适应光的变化[4-5]。

研究表明,强光条件下,植物叶片小而厚、叶片内部栅栏组织发达。

弱光条件下,植物用等量的干物质制造更大的叶面积,从而获得更多的光能[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光环境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综述陈慧欢弱光环境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综述 (1)摘要 (2)关键词 (2)叶绿体与叶绿素含量 (2)光合速率 (3)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4)CO2的需求特性 (4)蒸腾比率 (5)光合产物的合成、运转与分配 (6)摘要:弱光环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部分植物在弱光环境中都会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

弱光环境虽不限制植物的基本生存,但对植物的光合特性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及形态建成等。

本文综述了弱光环境对植物光合特性几个重要指标影响的情况。

关键词:弱光光合特性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诸多因子中,植物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子之一。

植物的光合作用机理,实际上是光照使植物产生的光化学反应,是光照的物理效应和植物的生物化学转换的有机统一的过程[1-2]。

近年来,新型的栽培方式如间作、套作等以及设施农业迅速发展,间套作中较矮小的植物受到较高大植物的遮挡、设施覆盖物及骨架结构对设施内的植物造成遮光,使得植物经常处于遮光所造成的弱光环境中生长,有时遮光率可高达90%以上,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由于不同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关于弱光的概念,植物生理学上还没有严格的定义,对于不同植物所需的光照环境本身就存在差异,有人认为弱光逆境指环境光强持久或短时间显著低于植物光饱和点,但不低于限制其生存的最低光照强度时的光环境[1]。

对于大部分植物而言在弱光环境中都会产生生长不良的现象,大量的研究报道称,在弱光环境中,植物会出现叶片变大变薄,夜色变淡,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总生物量严重下降,开花期则会造成大量落花落果,生殖能力下降,果实品质降低及成熟延迟。

弱光环境之所以会造成植物生长缓慢、生物量积累少,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在弱光环境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生态适应性反应,这些适应性的反应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过程和基因表达等各方面,是植物对弱光环境信号进行感受、转到和适应调节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是植物耐阴性产生的机理和耐阴性体现(Fernando)。

研究弱光环境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对间套作栽培模式及设施农业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拟对弱光环境中植物光合特性的几个重要指标的相关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叶绿体与叶绿素含量叶绿体是高等绿色植物细胞内特有的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结构,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

影响叶绿体形成的环境因子有光照、水分、温度、氧气及矿质营养等,其中光照是影响叶绿体形成的主要因子,有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叶绿体的发育受到光环境的严密调控,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叶绿体的结构是不同的,长期在高光强和弱光以及红光条件下可分别发育形成阳生型叶绿体(sun chloroplast)和阴生型叶绿体(shade chloroplast)[1-3]。

与阳生型叶绿体相比,在弱光环境中形成的阴生型叶绿体基粒、每个基粒类囊体及类囊体总面积都较多或较大,捕光天线大,碳还原酶活性低,这类叶绿体适应于低光照和高CO2环境[3]。

有报道表明,耐弱光生态型黄瓜在弱光(20~90μE·m-2·s-1)处理后叶片叶绿体内基粒数增多,基粒的类囊体排列紧密,从而有利于弱光环境下光能的有效利用[4];沈文云等研究发现不耐弱光的黄瓜品种(津研3号)在弱光处理后叶片组织细胞叶绿体排列紊乱,方向不规则,海绵组织叶绿体及基粒发育不正常,基粒片层膨胀解体,叶绿体外被膜受到破坏[5]。

弱光环境对叶绿体超微结构有显著的影响,研究郁金香时发现遮光率超过50%时,不耐遮阴的夜皇后部分叶绿体呈不规则椭圆形,而耐阴的牛津则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较小[6]。

叶绿体的类囊体中含有两类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通常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例约为3:1,叶绿素a(chlorophyll A)与叶绿素b(chlorophyll B)的比例也约为3:1。

由于在植物叶绿体内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调节,以及初始的光能转化都是在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上进行,因此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及色素蛋白质复合体数量的多少和活性的大小对光合作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光照强度的大小对叶绿素及其色素蛋白质复合体的形成、含量和分布均产生较大影响[7]。

不同程度的遮光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白栎的叶绿素含量[8],而强光照射则会使得菠菜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7],也有研究显示遮光处理对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9],说明前人关于弱光处理对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影响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10-12]。

一般认为弱光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叶片单位面积叶绿体数目减少,但叶绿体变大,叶绿素含量增加,且叶绿素b的增加幅度较叶绿素a更大,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的比值Chl a/b 下降(张其德,1988;战吉宬,2002)。

由于叶绿素b的形成与红光有关,叶绿素a的形成与蓝光有关,而弱光环境中红光成分相对增加,从而导致比值Chl a/b下降;叶绿素b在光合作用中主要起传递光能的作用,弱光环境中植物叶片中叶绿素b的含量相对增加有助于叶片捕获更多的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是植物对弱光环境的一种生态适应性[13-14]。

光合速率弱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弱光环境中植物的光合作用特性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光合作用是植物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最初源泉,光环境对植物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进行光合作用。

关于弱光环境对植物的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目前结论较为一致,即在光饱和点以下随着光照强度的下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下降,下降的幅度受到温度、CO2浓度、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在光饱和点以下的光照强度环境中,植物得不到足够的光照以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P n, net photosynthetic rate)出现显著降低,有研究显示花生在不同遮光处理中叶片净光合速率随遮光程度增强而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表现为随遮光程度增大而增加[15],张依[16]等研究遮光对紫叶加拿大紫荆光合速率影响时,发现随着遮阴程度加大紫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

但不同植物对强光的忍耐力不一致,如果自然光照强度在光饱和点以上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此时遮光造成的弱光环境可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郭宝林[17]等研究扶芳藤时发现在30%、60%的遮光处理中叶片净光合速率峰值均高于0%遮光的对照处理,表明扶芳藤在适度遮光处理后光合作用增强;而山葵幼苗在60%透光率条件下生长时其相对生长率和叶片净光合速率也均高于自然光下生长[18]。

弱光环境中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植物的耐弱光能力。

研究遮光对不同基因型的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时发现,弱光环境能使得玉米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但是不同基因型的玉米表现差异较大,豫玉2号和掖单22的下降幅度较小,而丹玉13和掖单6号的下降幅度较大[19];三个不同钝叶草品种在遮光处理条件下都表现出耐阴性,但普通钝叶草相对于森特钝叶草和金边钝叶草则又更强的耐阴性,能在弱光条件下迅速生长,且在不同遮阴处理下不同品种的净光合速率也有显著的差异[20],眭晓蕾[21-22]等也发现不同基因型品种的辣椒的光合特性对弱光的响应差别较大,这表明不同的植物或者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的耐弱光能力不同,在弱光环境中生长时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也有很大的差异,耐弱光的植物或品种即使在弱光条件下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很小。

植物的耐弱光能力具有遗传特性,其在弱光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与它在弱光下获得的光合速率的大小相关,在弱光下能够更多的吸收和捕获光能遗传特性决定其耐弱光的能力更强。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LCP)和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 LSP)是植物光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光补偿点(LCP)能够反映植物对弱光环境的适应能力,光饱和点(LSP)则能反映植物在强光条件下对光能的利用效率[23-25]。

植物对弱光的适应很重要一个因素就是在弱光环境中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光补偿点较低的植物耐弱光能力越强,弱光环境中植物往往降低光饱和点和光饱和时的光合速率[26]。

有研究显示,在遮光60%以上,桃树叶片的LSP会出现极显著的下降[27],弱光条件下,除LSP 外桃树叶片的LCP也有相应的下降[28-30];黄卫东[31]等研究弱光环境对中国短樱桃光合特性的影响时发现,在100%、70%、48%、30%及11%光照强度下中国短樱桃的LCP和LSP逐渐降低,而最高光合速率则随光强减弱而降低;此外茄子、烤烟及黄菠萝等植物在弱光环境中LCP和LSP也有显著下降,光饱和时的光合速率随光强而降低[32-37]。

这表明在弱光环境中植物植株对弱光的利用效率提高,而对强光利用率则降低。

弱光环境中植物的LCP与LSP是反应其对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指标,在不同的植物间或同一物种的不同基因型间对弱光的忍耐程度差异较大。

侯芳梅[38]等在遮荫处理条件下发现三种室内悬垂植物中,天竺葵在遮荫后LCP与LSP下降幅度最小,LCP和LSP仍处于较高水平,而绿萝和口红花的LCP与LSP相近,遮荫处理后下降幅度均较大;不同品系的黄瓜在弱光处理后LCP与LSP均出现下降,但品系间的下降幅度差异显著[38],此外不同品种的辣椒与不结球白菜等植物弱光处理后也有类似的表现[40-42]。

这说明不同物种间或同一物种的不同基因型品种都会通过LCP与LSP的降低表现出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但之间的耐弱光能力则有较大差异。

CO2的需求特性由于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物质来源[43],弱光处理下植物对CO2的需求特性的变化是其对环境一个重要的适应性表现,需求特性包括CO2补偿点(CO2 compensation point, CCP)、CO2饱和点(CO2 saturation point, CSP)、Rubisco的羧化效率(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CE)、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及胞间CO2浓度等。

其中CCP和CSP是植物对CO2利用能力的衡量指标,CCP越低表示植物对低浓度CO2的利用能力越强,而CSP越高则表示植物对高浓度CO2的需求能力越高、利用能力越强[43],而一般C3植物的CCP和CSP均高于C4植物[44-45];CE值大表示较低浓度CO2下有较高的光合速率,Rubisco的羧化效率较高[45-46]。

弱光环境中植物的CO2需求特性的变化是复杂而有规律的。

朱延姝[43]等不同品系的番茄在弱光处理后,CO2补偿点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有的品系相对于对照而言出现明显的增加,而有的品则明显降低,且不同品系的番茄在不同遮光程度处理时的表现也不一致,总体上说明适度遮光能提高一些品系对CO2的需求,而严重弱光环境则会降低番茄植株对低浓度或高浓度CO2的利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