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植物的光合作用作用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篇一:北师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教案】第5章绿色开花动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 能力目标: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教学重点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五、教学课时:7课时课题一从柳苗之谜说起——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②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
2、知识目标:①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②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时间上分开)
CAM植物白天(→)和晚上(→)的光合途径
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Mal: 苹果酸 FBP:二磷酸果糖
OAA:草酰乙酸
Pyr:丙酮酸
植物类型 叶结构 CO2固定酶 CO2固定途径 最初CO2受体
CO2固定最初产 物
光合速率
蒸腾系数
(乙醇酸氧化途径)
意义:
1、光呼吸释放CO2,消耗多余能量, 保护光合器官,避免光抑制。
通过荧光 性质可了解分 子的激发态、 分子间能量的 传递、分子的 排列。
三线态
(光反应)
(光反应)
(暗反应)
(天线色素)
最终电子受体
D P A
最终电子供体
光合作用单位 = 聚光色素系统 + 作用中心
还原一个CO2分子所需的色素分子数叫一个光合作用单位
Z(酪氨酸残基):原始电子供体; PQ:质体醌 pheo(去镁叶绿素):原始电子受体;Q:未知物质 Cyt:细胞色素 PC:质体蓝素;Fd: 铁氧还蛋白 NADP+和NADPH:氧化和还原型辅酶Ⅱ
第 三 章
一、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二、光合作用机理
三、光呼吸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五、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叶绿素b只存在于高等植物和绿藻中,其他藻类 大多没有叶绿素b。 藻胆素是某些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 进行光合作用,不论原核、真核都含有类囊体
敌隆草能抑制PSⅡ的光化学反应,却不能抑 制PSⅠ的光化学反应
练习:
11. 在光合链上PSI直接把电子传给 (2) 。 (1) PC (2)A0 (3)PQ (4)Cytf 12. 下列元素中 (4)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1)Zn和Mg (2)Fe和N (3)Fe和Mg (4)N和Mg 13. 作物在抽穗灌浆时,如果剪除穗子,其叶片的光合速度 (2) 。 (1)适当增强 (2)随之减弱 (3)基本不变 (4)变化无规律 14. 光呼吸的底物是 (3) 。 (1)丝氨酸 (2)甘氨酸 (3)乙醇酸 (4)乙醛酸 15. 光合产物是以 (4) 从叶绿体转移到细胞质中的。 (1)核酮糖 (2)葡萄糖 (3)蔗糖 (4)磷酸丙糖 16. Emerson( 爱默生 )效应又名 (1) 。 (1) 双光增益效应 (2) Hill效应 (3) Warburg效应 (4) Paster效应 17. 从现在观点看,Hill反应实际上是 (2) 在高铁存在下的光下放氧过程。 (1)线粒体 (2) 类囊体 (3) 叶绿体 (4) 叶绿体基质 18. 叶绿素提取液,在反射光下呈 (1) 。 (1)暗红色 (2)橙黄色 (3)绿色 (4)蓝色 19. CAM途径中最先固定CO2的产物是 (2) 。 (1)Mal (2)OAA (3)Asp (4)Glu 20. 光合碳循环中最先形成的C6糖是磷酸 (4) 。 (1)核酮糖 (2)赤藓糖 (3)葡萄糖 (4)果糖 21. 光合作用中原初反应在 (2) 。 (1) 叶绿体膜上 (2)类囊体膜上 (3) 叶绿体间质中 (4)类囊体腔中 22. Rubisco是双功能酶,在CO2/O2比值相对较高时,主要发生 (3) 反应。 (1)加氧反应大于羧化反应 (2)加氧反应 (3)羧化反应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普利斯特利实验得出的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2、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步骤:暗处理、把插有天竺葵的两个小烧杯分别放入装有清水和25%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去,编号A、B 组,放在日光下、酒精脱色、漂洗叶片、滴加碘液、清洗叶片、观察叶片颜色。
3、光合作用表达式:原料:二氧化碳、水,条件:光,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和氧气4、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2)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给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种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是不科学的原因是:有光照时,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更新居室的空气。
在黑暗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中,影响居室内的空气质量。
2、呼吸作用(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其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呼吸作用的表达式4、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5、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①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6、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柳树增重的80多千克,主要是因为吸收的全部的水大部分转变成了有机物B.柳树增加的质量,除了吸收的水,还有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C.柳树生长过程中消耗的有机物是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制造的D.柳树叶的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来的
植物能够 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二
点燃的蜡烛和植物同时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蜡烛 , 植物
三
植物和小白鼠同时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小白鼠 ,植物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普利斯特利实验
正常燃烧
正常的活着
熄灭死亡
正常的活着
实验结果显示,甲、乙装置经过 、光下照射, ,滴加碘液后发现,甲装置中叶片 ,乙装置中叶片 。实验结果显示,甲装置中的植物叶片里 淀粉,乙装置中的植物叶片里 淀粉,说明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学习目标:1.能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及产物。(重点、难点)2.能运用光合作用原理解释农业生产现象。(重点)
实验步骤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
点燃的蜡烛和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蜡烛 ,小白鼠
B
C
11.某樱桃种植户为提高大棚樱桃的产量,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合理密植B.适当增加光照时间C.适时松土、施肥D.在大棚内放置大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2.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第5章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第1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2.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活动方案】活动一、了解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一棵2.3千克的柳树装在有90千克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
5年后,柳树长大了,重量增加了76.7千克,而土壤的重量只少了60克。
1.阅读上述材料,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影响柳树生长的因素有哪些?2.柳树重量增加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活动二、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1.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氧气产生⑴ 回忆小学《科学》知识,谈谈你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了解。
⑵ 用新鲜幼嫩、数量适中的水生植物;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仪器;将装置移到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图(a )中瓶内有气泡。
图(b )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猜猜产生的气体是什么?说明什么?如果把该装置放在黑暗处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吗?2.认识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阅读课本P 88-90的实验,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⑴ 用图中字母表示出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f → 。
⑵图f 中把盆栽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为什么这儿要进行暗处理?⑶再把盆栽植物移到阳光下照射3~4h ,这样做的目的是?绿叶在光下释放氧气收集的气体(a ) (b )⑷图e中一部分叶片遮光,一部分叶片不遮光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⑸图b中小烧杯内盛有,放在大烧杯中隔水加热,此步骤可以脱去叶绿素,使叶片变成色。
思考:为什么要脱色?⑹图a中向叶片滴加碘液,此溶液可使变蓝。
用清水冲洗叶片后,这时可以看到,遮光部分叶片为色,说明叶片遮光未产生有机物;不遮光部分叶片为色,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的有机物是;叶片未用黑纸遮光的部分产生了淀粉,被黑纸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⑺分析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检测反馈】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用酒精溶解叶绿素之后,漂洗叶片,滴加碘液,叶片的变化是( )A.未遮光的部位变成黄色,遮光部分不变色B.遮光部分无明显变化,未遮光部分变为蓝色C.遮光部分变成蓝色,未遮光部分不变色D.都是淡黄色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 )A.溶解脂肪B.溶解叶绿素C.溶解淀粉D.溶解叶绿体3.地球上所有动物和植物所需的有机物最终来自( )A .所有无机物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吸收作用4.家里种植的花草如果长时间放在黑暗处会死去。
第五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
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 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 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
是 变蓝 ,原因是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 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
• 二氧化碳 ,又将 氧气 排放到大气中,对
维持生物圈中 碳—氧平衡 起了重要作用。
• 二.呼吸作用:
• 1、概念:细胞利用_ 氧气__,将有机物分解成
二___氧__化__碳__和__水__,并且将储存在__有__机__物_中的能量
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A、① B、② C、④ D、⑤
6、(2017 山东青岛南区)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 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对课堂所学
知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下面是该小组同学活动后所 做的归纳与总结,请帮其完善下列问题: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 一盆天竺葵黑暗处理24小时后选取其中一片叶 ,进行了如图甲所示实验。黑暗处理的目的是
• 2.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有_机__物__(_储__存__着__能__量__)_+_氧__气__→__二__氧__化__碳__+_水_+_能量
• 3.呼吸作用的意义:
• (1)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___量__。 •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_共__同__特征。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叶绿体
线粒体
(3)用玉米幼苗进行实验如图丁。装置中 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 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 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
①若要探究玉米的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二氧
化碳,应将装置放在 无光 环境中,小烧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
有机物里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 )
(4)合理密植可以保证作物的叶片都能充分地接受
光照,又互不遮挡。
(√)
2. 请用恰当的形式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
条件、场所和产物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淀粉等)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
3. 右图是某农场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
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大棚中安装这种
仪器的目的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
大棚中这种仪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 物的产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 原料之一,所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 浓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 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化碳
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演示实验
1.分析该实验结果,获得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金鱼藻在光合作用下释放氧气。
2. 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是否能看到这一现象? 不能,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够产生氧气。
由此可见,光合作 用的产物除了有机 物外还有氧气
阳光
二氧化碳 水
氧气 有机物
光合作用实质上绿色植物 阳光 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1.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实验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二
将点燃的蜡烛和小白鼠分 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蜡烛__熄__灭__, 小白鼠__死__去___
植物能够更 新由于蜡烛
三
将点燃的蜡烛和植物
蜡烛
_一__同___放到பைடு நூலகம்闭的玻璃罩 _没__有__熄__灭___,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ppt课件

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例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
2NH3+3O2 硝化细菌 2HNO2+2H2O+能量 2HNO2+O2 硝化细菌 2HNO3+能量
化能自养生物 (硝化细菌、铁细菌等)
光能自养生物 (如绿色植物、蓝细菌)
能量
6CO2+6H2O
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及其应用
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及其应用
内部因素1:叶龄
在一定范围内,随幼叶的不断 生长,叶面积不断增大,叶绿体 不断增多,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 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加
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保证植物及时换新叶,同时 可降低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及其应用 内部因素2:叶面积指数
总光合 O2的产生/生成量
净光合
有机物的产生/制造量
CO2的吸收量 O2的释放量 有机物的积累/剩余量
呼吸
黑暗下CO2的释放量 O2的消耗/利用量(黑暗下O2的吸收量) 有机物的消耗量
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及其应用
实验原理
叶片含有空气上浮
抽气 叶片下沉 光合作用产生O2
O2充满细胞间隙
叶片上浮
B
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发现了光合作用中氧气来自水
D.阿尔农发现在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ATP,并发现该过程总与水的光解相伴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分子,释放大量的能量
B.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都能生成[H]
B
C.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NADPH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