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2018年三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二则》课件
2018新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二则》课件(共39页)

处士逃。
拓展延伸
为什么南郭先生在齐宣 王时能蒙混过去,而到了齐 刺了那些 没有真才实学却冒充内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谢谢 使用
课文总结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想要得 到收获,就要主动努力地去争取。
拓展延伸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 有类似“守株待兔”的事呢?
课后作业 我国文学宝库中有很多寓言 故事,回家找一找,讲给同学听。
滥 竽 充 数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着的意思。
要是每天能捡到 一只野兔,那该多 好啊。
这个人后来怎么做的呢?
丢下锄头, 整天坐在树 桩旁边等着
品味语言
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去掉句中红色部分,句子的意思 和原来一样吗?
他等到了吗?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
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 草,庄稼全完了。
畅所欲言
看着坐在树桩 旁边的种田人, 你们想对他说 什么?
语文版 语文 三年级上册 22 寓言二则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做事 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自学提示
1.读(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3.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字我会写
生字我会认
多音字
守株待兔
整体感知 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 绍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那只兔子是怎样撞在树桩上的?
找到这一段读一读。
忽然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从“忽然”和“窜”这两个词可
寓言二则 人教部编版 PPT 优秀课件

3.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 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 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 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 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 不晚。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 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
–
《
白
蛇
传
说
》
,
让
我
又
一
次
享
受
了
视
觉
的
饕
餮
盛
宴
,
在
回
味
和
惋
惜
之
余
,
我
–
–
–
–
《
《
白
日
焰
火
》
观
–
–
如
果
当
你
看
完
一
部
电
影
之
后
爬
到
床
上
,
突
然
脑
子
里
像
放
电
影
一
样
把
这
部
电
影
又
过
滤
了
一
遍
的
时
候
,
那
么
不
用
怀
疑
–
–
等
一
下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寓言二则 语文S版(2016)(共15张PPT)

. . . .
.
.
课文精读
耕: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露出地面的树根。 颈:脖子。 释: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 耒:古代耕田用的农具。 冀:希望的意思。
大家学了这篇古文,你们有什么启发呢?
我得到的启发是:不主动去争取永远都得不 到。 靠运气得到想要的东西的几率是万分之一 , 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
学完了两篇寓言,宋国农夫和南郭先生有什么 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两个人的共同点在于都想不劳而获。
两个人的不同点在于宋国农夫死守教条,不知变通,
想着不劳而获;南郭先生什么本事也没有,就想不
劳而获混饭吃。
拓展延伸
选择一个续写故事:
1.宋国农夫没能再得到兔子, 回到家中…… 2.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自读 检 测
读一读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希冀( jì ) 宣布( xuān ) . 吹竽( yú ) 南郭( guō ) . . 植株( zhū ) . 颈项( jǐng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自读 检 测
读一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守株待兔 折颈
反复
南郭先生
.
.
齐宣王
.
. .
. .
初读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则寓言, 分别讲了怎样的故事?
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chǔ)
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yuè)之,廪(lǐn)食
以数(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hào) 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公开课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二则》 (共14张PPT)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8/ 262021 /8/26A ugust 26,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8/26 2021/8/ 262021 /8/262 021/8/2 6
谢谢大家
2021/8/15
15
2021/8/15
12
(2)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入文中括号内。 不仅……而且…… 因为……所以…… (3)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画上“ ”。 (4)文中列举了哪两个事例?从这两个事例中,你明 白了什么道理? _文__中__列__举__了__陈__尧__咨__箭__射__得__准__和__卖__油__翁__倒__油__手__法__熟__练__两_件 _事__。__我__明__白__了__干__任__何__事__情__都__是__熟__能__生__巧__。___________
~~~~~~~~~~~~~~~~~~~~~~~~~~~~~~~~~~~~~~~~~~~~~~~~~~~~~~~~~
勺里的油倒空了,铜~~钱~~上~~~却~~一~~~点~~油~~~也~~没沾上。老翁说:“干任何事情都 是熟能生巧。”
2021/8/15
11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写序号) ①熟能生巧( C ) 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 B.(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 C.熟练。 ②不以为然( A ) A.对,不错。 B.然而。 C.如此,这样,那样。
2021/8/15
1
1.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他挨(āi ·√
ái)着妹妹,听妈妈·讲√寓(yù
yú)言故事。
(2)强盗(dǎo dào)听到警报声,丢下人质溜(liū liú)
2018年秋新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22 寓言二则

22 寓言二则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4.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多媒体课件。
一揭示课文题目1.板书课文题目。
理解“寓言”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3.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则寓言,故事情节很生动。
读了课文后,同学们一定会从中懂得一些深刻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集体认读生字、新词。
s hǒu zhūdài tùlěiér shǒu zhūjìfùdétù守株待兔耒而守株冀复得兔(4)理解词语的意思。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树桩。
触:抵,撞到。
走:跑。
折:折断。
颈:脖子因:副词。
于是,就。
释:放下,释放。
耒(lěi):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古代称犁上的木把。
冀(jì):希望,希冀。
复:又,再。
得:得到。
为:被,表示被动。
身:自己。
笑:笑柄三理解寓言的意思1.小组交流,借助词语的意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对照课本上的译文纠正自己说得不够准确的地方。
四朗读译文,了解大致内容1.朗读译文。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2.说说这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五朗读译文,了解大致内容1.课件出示译文。
有个宋国人在耕作,田里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跑过,撞到树桩,折断脖子死掉了。
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
他没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2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守株待兔PPT课件

……
课堂演练
一、组词。
(
矛(
长矛 矛盾
) )
盾(
(
矛盾 盾牌
) 弗( 弗是 ) ) ( 弗声 )
(
坚
(
坚持 坚固
) )
(
陷
(
陷入 ) 寓( 公寓 ) 陷阱 ) ( 寓言 )
二、按要求改句子。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1.给句子加上一组合适的关联词说一说。 我的盾坚固得很,无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2.改用第三人称转述来说句子。 他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揠 苗 助 长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
氏,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 并称“孔孟”。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
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 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 位,为“四书”之一。
讨论:快来用自己的话讲讲《自相矛盾》的故事吧。 (课后1题)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 己的盾,说:“我的盾牌坚固的什么东西都不 进。”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 长矛锋利的什么都能刺进去。”有的人问他: “用你的长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呢?” 那个人答不出来了。
结构梳理
自 相
之:的
或曰:“以 子 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或:有的。 子:你的。 句意:?
以:用。 何如:怎么样。
句意:有人说:“用你的长矛刺你的盾牌,会怎 么样呢?”
其人弗能应也。
其:代词,那个。 弗:不 。 应:回答。 句意:?
句意:那个人答不上来了。
寓言二则 人教部编版 PPT 精品优秀课件

➢
➢
整
部
电
影
情
节
亮
点
颇
多
,
高
潮
迭
起
,
叙
述
小
心
铺
垫
,
扣
人
心
弦
,
引
人
深
思
。
不
解
的
是
,
故
事
里
围
绕
女
主
角
的
几
个
男
人
都
光
荣
的
牺
牲
了
,
为
什
么
不
杀
了
那
个
猥
琐
的
变
态
洗
衣
店
老
板
呢
,
真
的
是
因
为
这
个
老
板
好
心
收
留
她
,
留
他
一
条
命
?
算
➢
➢
➢ ➢
的
外
衣
,
这
是
部
很
写
实
的
电
影
,
其
实
一
开
始
我
也
是
不
能
免
俗
的
带
着
好
奇
心
去
看
的
,
这
个
得
了
金
熊
➢
➢
男主角张自 力(廖凡) 在故事一 开始的时候 就很洒脱不 羁,标志性 的胡须很男 人。因为 在调查碎尸 案过程中有 两个兄 弟被枪杀了,案 子又没有头 绪,渐渐 地迷失了自 己,或者说 失去了做警 察的动力, 所以后来 被分配到了 一个工厂保 卫科上 班,也许是凭着 自己的专业 嗅觉,或 许是因为溜 冰鞋的暗示 ,他慢慢找 到了一点头 绪,开始 主动去调查 这个嫌疑最 大的吴 志贞(桂纶镁) ,并逐渐的 爱上了她 ,这个我看 的出来。在 他的真心打 动下,女主 角终于放 下了防备, 对他摊了牌 ,把那 个曾经为她碎尸 、隐姓埋名 的、活死 人丈夫梁志 军(王学兵 )带到了警 察的埋伏里 ,并被当 场枪毙了, 在我以为故 事的情 节快差不多的时 候,张自力 发现原来 他深爱
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PPT)5-1

注】名①表格上为附加必要的注解说明而留的一栏。②指在这一栏内所加的注解说明。 【背】名①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对(图见页“人的身 体”):后~|~影|擦擦~。②(~儿)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手~|刀~儿|墨透纸~。③()姓。 【背】①动背部对着(跟“向”相对):~山面
• 竽的图片
故的出处有两种不同说法,录以~。②名(书册、文件、表格)供参考的附录或附注。③动准备考试:积极~。 【备课】∥动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 备完课,她又忙着批改作业。 【备料】∥动准备供应生产所需材料:~车间|上班前就备好了料。 【备品】名储备着待用的机件和工具等。 【备勤】动随时
准备执行任务:实行小时~。 【备取】动招; 电影资源免费下载网站 电影资源免费下载网站 ;考时在正式录取名额以外再录取若 干名以备正取的人不到时递补(区别于“正取”):~生。 【备述】动详尽地叙述:~其事始末|其中细节,难以~。 【备忘录】名①一种外交文书,声明 自己方面对某种问题的立场,或把某些事项的概况(包括必须注意的名称、数字等)通知对方。②随时记载,帮助记忆的笔记本。 【备选】动准备出来供挑
有话当面说,不要~乱说。
填空:
• 1、南郭先生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
。
• 2、南郭先生看到这个机会,他想: 。
• 3、南郭先生
地向齐宣王吹嘘道:
“
。”
海|~水作战◇人心向~。②离开:~井离乡。③动躲避;瞒:光明正大,没什么~人的事。④动背诵:~台词|书~熟了。⑤违背;违反:~约|~信弃 义。⑥动朝着相反的方向:他把脸~过去,装着没看见。⑦形偏僻:~静|~街小巷|深山小路很~。⑧形不顺利;倒霉:手气~。⑨形听觉不灵:耳朵有 点~。 【背不住】?同“备不住”。 【背称】名不用于当面称呼的称谓,如大伯子、小姑子等。 【背城借一】ī在自己的城下跟敌人决一死战,泛指跟敌人作 最后一次的决战。也说背城一战。 【背城一战】ī背城借一。 【背搭子】?名出门时用来装被褥、什物等的布袋。也作被褡子。 【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 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背地里】?名背人的地方;私下:不要在~议论人。也说背地。 【背对背】背靠背。 【背风】动风不能直接吹到:找个~ 的地方休息一下。 【背旮旯儿】〈方〉名偏僻的角落。 【背光】动光线不能直接照到:那儿~,看书到亮的地方来。 【背后】名①后面:山~。②背地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精读
齐宣王使人吹
命令
竽,必三百人。
一定,必须,总是
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请求
宣王说 之, 廪食
粮食 、供俸。
以数百人
同”悦”应为“以数百 人廪食”,译为“用数百人的口粮 来供养他。”
宣王死,湣王立。 好一一听之。 继承王位 (hao)喜欢
课文总结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想要得 到收获,就要主动努力地去争取。
拓展延伸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 有类似“守株待兔”的事呢?
课后作业 我国文学宝库中有很多寓言 故事,回家找一找,讲给同学听。
滥 竽 充 数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着的意思。
生字我会认
多音字
守株待兔
整体感知 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 绍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那只兔子是怎样撞在树桩上的?
找到这一段读一读。
忽然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从“忽然”和“窜”这两个词可
以看出什么?
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
那个种田人看到撞死的兔子是 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呢?
处士逃。
拓展延伸
为什么南郭先生在齐宣 王时能蒙混过去,而到了齐 缗王时只能逃之夭夭呢?
课文总结 “滥竽充数”实际上讽刺了那些 没有真才实学却冒充内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谢谢 使用
语文版 语文 三年级上册 22 寓言二则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做事 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自学提示
1.读(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3.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字我会写
要是每天能捡到 一只野兔,那该多 好啊。
这个人后来怎么做的呢?
丢下锄头, 整天坐在树 桩旁边等着
品味语言
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去掉句中红色部分,句子的意思 和原来一样吗?
他等到了吗?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
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 草,庄稼全完了。
畅所欲言
看着坐在树桩 旁边的种田人, 你们想对他说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