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的设计doc_图文

学号

密级公开xxxxxxxxx本科生毕业设计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的设计

学院名称:培黎工程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马

指导教师:同教授

二○一三年五月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Design of Transmission System of Wind

Power Generator

College : School of Bailie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Subject : Mechanic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Name : Ma

Directed by : Professor Tong Changhong

May 2013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摘要

风电产业的飞速发展促成了风电装备制造业的繁荣,传动系统是风电机组的核心系统,而齿轮箱又为双馈式风电机组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备受国内外风电行业和研究机构的关注。但由于国内齿轮箱的研究起步晚,技术薄弱,尤其在目前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中,其属于易过载和过早损坏率较高的部件,且易出故障。与之相对应的,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具备低风速时高效率、低噪音等优点,但直驱式发电机组在风力发电越来越大型化发展的今天,其过于庞大的低速发电机运输、吊装困难,制造成本较高。二者相比较,考虑到结构、经济问题,我们就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提高齿轮箱的传动效率,从而提高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

本文在对风力发电机的结构、原理深入了解、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传动系统的齿轮增速系统进行自主设计。

先确定齿轮箱的传动型式,选取一级行星和两级平行定轴传动方案,再分配传动比,通过计算,确定各齿轮齿数,并对其进行接触强度校核,结果符合安全要求。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直驱式;双馈式;齿轮增速箱

ABSTRACT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wind power industry helps to bring about booming of wind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business. Transmission system is the core of the wind turbine system and gear box, concerned by the wind power industry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is the core component of doubly-fed wind turbine transmission system. But as a result of the research of domestic gear box started late and technology is weak, especially in the megawatt wind turbine, it belongs to easy to overload and high rates of premature failure parts and is easy to out of order. And at the same time, direct drive wind turbines i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noise when low wind speed, but direct drive wind power generator in more and mor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today, low-speed generator is too large to transport and hoist and the manufacturing cost is higher. After compared with them, considering the structure and the economic problems, we are going to have to rethink how to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gear box, so as to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system.

On the basis of deep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wind turbine, i have been doing an independent design about gear growth system of wind turbin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it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determine the transmission type of the gear box, select level of planets and two level parallel fixed axle transmission scheme, distribute transmission ratio, through calculation, determine the gear teeth, and contact strength check, the result is in conformity with the safety requirements.

Keyword:wind driven generator; drive system; direct drive; doubly-fed; step-up gear box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风力发电机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

1.1.1 风力发电机研究的背景 (1)

1.1.2 风力发电研究的意义 (1)

1.2风力发电发展的过程、现状及趋势 (2)

1.2.1 风力发电初创时期 (2)

1.2.2 风力发电徘徊发展期 (2)

1.2.3 风力发电的现状及趋势 (3)

1.2.4 我国风力发电技术存在的问题 (4)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5)

第2章风力发电机组的组成和驱动结构型式 (6)

2.1概述 (6)

2.2风力发电机组的组成与结构 (7)

2.3风力发电机的结构型式 (10)

2.3.1 直驱型风力发电机 (10)

2.3.2 双馈型风力发电机 (11)

2.3.3 直驱型风力发电机和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的特性比较 (12)

第3章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设计 (14)

3.1传动系统的结构 (14)

3.2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布置型式及其特点比较 (14)

3.3增速齿轮箱传动系统的典型结构型式及分析 (15)

3.4增速齿轮箱传动系统设计 (17)

3.4.1 设计的主要内容 (17)

3.4.2 齿轮增速传动系统设计 (19)

3.4.2.1 传动比的分配 (20)

3.4.2.2 行星齿轮选用满足的几何条件 (20)

3.4.2.3 传动部分参数计算 (20)

3.4.2.4 齿轮参数确定 (21)

3.4.3 箱体 (30)

3.4.4 齿轮箱的冷却和润滑 (31)

3.4.5 齿轮箱的使用及其维护 (31)

3.5联轴器的选用 (32)

总结与展望 (33)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5)

附录 (36)

第1章绪论

1.1 风力发电机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1.1 风力发电机研究的背景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具体指的是太阳的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均匀,从而使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空气流动所形成的动能。据统计,地球上的风能理论蕴藏量约为2.74×1015MW,可开发利用的风能为2.×109MW,是地球水能的10倍,只要能够使用地球上1%的风能就能满足全球能源的需要。

风能是人类利用历史悠久的能源和动力之一,风能利用主要包括风力发电、风帆助航、风车提水、风力磨坊、风力锯木等。人类对于风能的利用已有千年的历史,风能最早的利用方式是“风帆行舟”、利用“方格形风车”(Panemon)来带动石磨磨谷等。12世纪,风车从中东传入欧洲。据认为,是班师的十字军将风车的概念和设计带到了欧洲,风力和水力很快就在中世纪的英格兰成了机械能的主要来源。

今天,荷兰人将风车视为国宝,北欧国家保留的大量荷兰式的大风车,已成为人类文明是的见证。如1895年,丹尼尔﹒哈利戴开始发展了后来演变成鼎鼎有名的“美国农场风车”。在今天,假如没有这种风车,那么在美国、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许多地区,牲畜的牧场饲养也不是不可能的。

19世纪末,丹麦人首先研制了风力发电机。1891年丹麦建成了世界第一座风力发电站。到1973年发生石油危机后,风力发电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在世界不同地区建立了许多大、中型的风电场。同时,气候的变化也推动了风电技术的进一步升温。预计到21世纪中叶,风能将会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支柱之一,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源[1]。

1.1.2 风力发电研究的意义

从我国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之不断增加的人口因素 ,这一切最终的结果是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这也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风力发电作为无污

染的可再生能源随着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储量的不断减少和燃用石油、煤炭等对环境污染产生严重影响。因此,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以洁净能源替代矿物燃料,是我国能源建设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保护和增加能源供应有着积极作用。此种情况下风能的利用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我国的风力发电机大多引进国外整套设备,从中国大范围、持久开发风能的需要来看,单纯依赖国外进口风机绝不是根本出路。只有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发展我们自己的风机制造业,才是百年大计,才能保证不会面临淘汰的危险。因此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总之,发展风电技术,对于缓解能源危机,保护环境,发展国民经济具有深远的意义。

1.2 风力发电发展的过程、现状及趋势

1.2.1 风力发电初创时期

风力发电初创时期从1887—1888年冬到二十世纪30年代初开始,主要代表有美国人布拉什安装了一台被现代人认为是第一台自动运行的且用于发电的风力发电机,以及1891年,丹麦人拉库尔(LaCour)教授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风力发电试验站,采用蓄电池充、放电方式供电,获得成功,并得到推广应用。1897年,LaCour教授发明了快速转动、叶片数少的风力发电机,在发电时比低转速的风力发电效率高得多,如图1.1。到小容量的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图1.1四叶片直流风力发电图1.2 Gedser风力发电机

1.2.2 风力发电徘徊发展期

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60年代末,为风力发电的第二个阶段。此时风力发电处于徘徊时期。

比如,丹麦在风力发电机并网方面研究比较深入,取得了很多成果。1942年,丹麦F.L.Smidth公司在Bobo岛安装了一批两叶片和三叶片的风机,这些风机(与它们的前辈一样)发的是直流电,如图1.2,最具代表性的是盖瑟(Gedser)风力发电机组。

创新的200kW盖瑟风力发电机在1956—1957年由Johannes Juul为SEAS电力公司建成,风机安装在丹麦南部的盖瑟海岸。三叶片,上风向,带有电动机械偏航和异步发电机的风力发电机是现代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先驱。这台风力机是失速调节型风力机,JohannesJuul发明了紧急气动叶片尖刹车,在风力机过塑是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解放。基本上与现代失速型风力发电机上使用着相同的系统。这台风力发电机,在随后的很多年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它在无需维护的情况下,运行了11年。

同样的,法国、英国、德国在这一时期对风力发电技术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由于一些客观技术原因的存在,仍没有将风力发电技术发展到对于当时来说的最大化。

如前所述,为了找到更加廉价的能源,世界各国对风力发电寄予厚望,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制成功了一些大型风力发电机,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石油价格降低,风力发电在造价和稳定可靠性方面远竞争不过火力发电,所以风力发电的研究又停滞下来[1]。

1.2.3 风力发电的现状及趋势

随着国际社会能源紧缺压力的不断增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化,风力发电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二十多年来,风电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规模越来越广。

其中我国增长最快,维持100%的增速,当年吊装完成1400万千瓦,比2008年增加了760万千瓦,同比增长120%;欧盟实现装机容量1056万千瓦,同比增长17%;美国净增992万千瓦,同比增长19%。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统计,截止到2010年12月,2010年全球风能新增装机3850万千瓦,累计装机19440万千瓦,同比2009年(15870万千瓦)增长了22.5%。2010年新增风电投资近473亿欧元(650亿美元)。

从风电发展的区域分布区域来看,2010年欧洲、亚洲、北美仍分居世界三甲,2010年底的装机容量分别达到8756万千瓦、5828万千瓦合4699万千瓦。欧洲虽然仍居首位,但是与亚洲、北美的差距正在缩小,我国风电新增容量超过欧盟。业内人士普遍估计,到2010年三大风电装机容量将基本持平。从国别来看,我国以累计装机容量4478

万千瓦稳居首位,美国以4027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位居第二,德国以2736万千瓦的容量位居第三,西班牙和印度位居第四和第五,累计装机容量分别2030万千瓦和1297万千瓦。进入前十名的还有法国(596万千瓦)、英国(586万千瓦)、意大利(579万千瓦)、加拿大(401万千瓦)、和葡萄牙(383万千瓦),详见图1.3。

图1.3 2010年全球风电装机排名前十的国家

总之,随着各国政策的倾斜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未来数年世界风力发展的趋势可能如下发展:

(1) 风力发电从陆地向海面拓展。

(2) 单机容量进一步增大单机容量为5 MW 的风机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行阶段。

(3) 在技术上,经过不断发展,世界风力发电机组逐渐形成了水平轴、三叶片、上风向、管式塔的统一形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和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风力发电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

1) 变桨距功率调节方式迅速取代定桨距功率调节方式。

2) 变速恒频方式迅速取代恒速恒频方式。

3) 无齿轮箱系统的直驱方式增多。

(4) 风力发电机组更加个性化。

(5) 从事风力发电的队伍进一步扩大[2]。

1.2.4 我国风力发电技术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的风电发展速度非常快,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国内风力发电机产量不足, 很大一部分核心设备主要从国外进口, 采购价格较高; 同时某些技术瓶颈也使生产成本增加, 故风力发电的能源价格居高不下。

2.从发电量因数的比较可以看出, 我国的发电量因数还不到世界的一半, 这就意味着我国风力发电机的安装量和发电量严重不成比例。

3.我国近海的风能资源比陆上丰富, 具有更高、更稳定的风速; 与陆上相比, 可提供的能量超过120%~140%以上, 故海上风力发电的发展在我国未来非常重要。但是, 我国的海上风电发展已慢于世界其他国家, 且在技术研发方面也有不小的差距。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风力发电机依据有无齿轮箱分为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和双馈式风力发电机以及介于二者之中的半直驱式风力发电机。而当前风电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主要呈现大型化、变速运行、变桨距、无齿轮箱等特点。

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由于极对数小,因而结构比较简单,体积小,但是由于需要齿轮增速箱,因此传动系统结构比较复杂,齿轮箱设计、运行维护复杂,容易出故障。直驱风电机组的风轮直接驱动发电机转子旋转,不需要齿轮箱增速,从而提高了传动效率和可靠性,减少了故障点,但是直驱式机组的发电机极对数高,体积比较大,结构也复杂得多。

所以本文在基于对二者优缺点的对比中,取长补短进行对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即对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的增速齿轮箱进行设计,使传动系统既具有双馈式的增速作用,又能够具备直驱式的高的传动效率。

第2章风力发电机组的组成和驱动结构型式

2.1 概述

风力发电机的功能是将风轮获取的空气动能转换成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输送到电网中。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基本要求是在风电场所处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长期安全输送,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年度发电量。图2.1为风力发电设备示意。如图所示机械传动、偏航、液压、制动、发电机和控制等系统大部分都装在机舱内部,机舱外伸部分则是轮毂支撑的风轮。偏航系统直接安装在机舱底部,机舱通过偏航轴承与偏航机构连接,并安装在塔架上,可随时根据风向变化调整迎风风向[3]。

图2.1风力发电设备示意

风电机组的主要部件布置要使得机组在运行时,机头(机舱与风轮)中心与塔架中心相一致,整个机舱底部与塔架的连接应能抵御风轮对塔架造成的动力负载与疲劳负载作用。

机舱外壳是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制造的机舱罩,具有低成本、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能有效地防雨、防潮和抵御盐雾、风沙的侵蚀。

图2.2是上风向、三叶片、水平轴、变桨变速带齿轮箱的兆瓦级风电主流结构。风电机的风轮旋转产生的能量,通过轮毂、主轴、齿轮箱的高速轴和柔性联轴器送到发电机。之所以使用齿轮箱,是为了将风轮上的低转速高转矩能量,转换为用于发电机上的

高转速低转矩的能量,这样就可以使用就结构较小的普通电机发电。

如果不使用齿轮增速箱,在很低的风轮转速下只能用一个技术较多的发电机,而用发电机转子的质量与转矩大小成正比例,这样的发电机将非常庞大和笨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就是没有齿轮增速箱,由风轮直接驱动发电机,亦称无齿轮箱风力发电机,如图2.3所示。

图2.2风电机组的结构图图2.3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结构2.2 风力发电机组的组成与结构

如图2.1所示,风力发电机组是由风轮、传动系统、偏航系统、液压系统、制动系统、发电机、控制与安全系统、机舱、塔架和基础等组成。该机组通过风力推动叶轮旋转,再通过传动系统增速来达到发电机的转速后来驱动发电机发电,有效的将风能转化成电能。其工作过程流程图如图2.4。

图2.4风力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1.风轮

风力机区别于其他机械的最主要特征就是风轮。风轮一般由2~3个叶片和轮毂组成,其主要功能就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普通风力机从审美观点看一般三叶片更令人满意。

叶片是吸收风能的单元,用于将空气的动能转换为叶轮转动的机械能。叶轮的转动是风作用在叶片上产生的升力导致。

轮毂是风轮的枢纽,也是叶片的根部与主轴的连接件。

所有从叶片传来的力,都通过轮毂传递到传动系统,再传到

风力机驱动的对象。同时轮毂也是控制叶片桨距(是叶片做

俯仰转动)的所在。

图2.5轮毂

2.传动系统

叶轮产生的机械能由机舱里的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风力机的传动系统一般包括低速轴、高速轴、齿轮箱、联轴器、制动器和安全过载保护装置等组成。齿轮用于增加叶轮转速,从20到50r/min增速到1000到1500r/min,驱动发动机。齿轮箱有两种:平行轴式和行星式。但有些风力机的轮毂直接连接到齿轮箱上,不需要低速传动轴。还有些风力机(特别是小型风力机)设计成无齿轮箱的,风轮直接连接发电机。

传动系统要按输出功率和最大扭矩载荷来设计。

3.偏航系统(对风装置)

偏航系统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是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相互配合,使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始终处于迎风状态,充分利用风能,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其二是提供必要的紧缩力矩,以保障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偏航系统工作原理:风向标作为感应元件,对应每一个风向都有一个相应的脉冲输出信号,通过偏航系统软件确定旋转方向和偏航角度,风向标将风向变化用脉冲信号传递到偏航点击的控制回路的处理器里,经过偏航系统调节软件比较后处理给偏航电机发出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偏航命令,为了减少偏航时的陀螺力矩,风机转速将通过同轴连结的减速器减速后,将偏航力矩作用在回转体大齿轮上,带动风轮偏航对准风向,当对风完成后,风向标失去电信号,电机停止工作,偏航过程结束。

4.液压和制动系统

液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向制动系统或液压、伺服变桨距控制系统的工作油缸提供压力油,由电动机、油泵、油箱、过滤器、管路及各种液压阀组成。

制动系统主要分为空气动力制动和机械制动两部分。

5.发电机

发电机是将叶轮转动的机械动能转换为电能的部件。齿轮箱高速轴和发电机轴通过柔性联轴器连接,发电机通过四个橡皮减震器与机舱底盘连接,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降

低发电机噪声。风电机组要求发电机在负荷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仍保持有较高的效率,因为风电机组大多数时间内在较低风速下运行。

风力发电机系统包括发电机、变流器、水循环装置(水泵、水箱)或空冷装置。常见的发电机由异步发电机和同步发电机两种。

6.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利用微处理机,逻辑程序控制器或单片机通过对运行过程中输入信号的采集、传输、分析,来控制风电机组的转速和功率,如发生故障或其他异常情况能自动地检测并分析确定原因,自动调整排除故障或进入保护状态。

其主要任务是自动控制风电机组运行,依照其特性自动检测故障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和检测两部分。根据风电机组的结构和载荷状况、风况、变桨变速特点及其他外部条件,将组的运行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待机状态、发电状态、大风停机方式、故障停机方式,人工停机方式和紧急停机方式。

7.机舱

机舱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操作和维修方便。

(2) 功能效率要求高。

(3) 尽量保持机舱静平衡,使机舱的重心位于机舱的对称面内,在塔架与风轮之间偏塔架轴线一方。这样便于吊具设计、机舱吊装,并有利于偏航回转装置负载均匀。

图2.6机舱布置图

1—轮毂2—增速3—机舱罩4—联轴器5—电控系统6—发电机7—冷却器 8—泵站

9—偏航驱动 10—偏航制动 11—偏航轴承 12—底座 13—弹性底座 14—叶片8.塔架与基础

塔架是支持风轮、发电机等部件的架子,还承受风向风力机和塔架的风压及风力机运行中的动载荷。塔架不仅要有一定的高度,使风力机处于较为理想的位置上(及涡流

影响较小的高度)运转,还必须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能承受风轮引起的振动载荷,包括启动和停机的周期性影响、突风变化、塔影效应等。

风力机组的基础通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根据当地地质情况设计成不同的形式。其中心预置与塔架连接的基础件,以便将风力发电机组牢牢固定在基础上,基础周围还要设置与防雷机的接地系统[3]。

2.3 风力发电机的结构型式

风力发电机依据传动系统有无齿轮箱分类,分为直驱型风力发电机和双馈式风力发电机。下面主要以按照有无齿轮箱,研究直驱式与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性,其中主要以双馈式为主。

双馈式变桨变速恒频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风轮可变速变桨运行,传动系统采用齿轮箱增速和双馈异步发电机并网,而直驱式变速变桨恒频技术采用了风轮与发电机直接耦合的传动方式,发电机多采用多极同步电机,通过全功率变频装置并网。直驱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可靠性和效率都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还有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半直驱式,由叶轮通过单级增速装置驱动多极同步发电机,是直驱式和传统型风力发电机的混合。

2.3.1 直驱型风力发电机

直驱式风力发电机,是一种由风力直接驱动发电机,亦称无齿轮风力发动机,这种发电机采用多极电机与叶轮直接连接进行驱动的方式,免去齿轮箱这一传统部件。由于齿轮箱是目前在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中属易过载和过早损坏率较高的部件,因此,没有齿轮箱的直驱式风力发动机,具备低风速时高效率、低噪音、高寿命、减小机组体积、降低运行维护成本等诸多优点。

直接驱动式变速恒频(DDVSCF)风力发电系统框图如图2.7所示,风轮与同步发电机直接连接,无需升速齿轮箱。首先将风能转化为频率、幅值均变化的三相交流电,经过整流之后变为直流,然后通过逆变器变换为恒幅恒频的三相交流电并入电网。通过中间电力电子变流器环节,对系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进行控制,实现最大功率跟踪,最大效率利用风能。

与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相比,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的优点在于:

(1)传动部件的减少,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可靠性、能源利用率和生产周期缩短;

(2)变速恒频技术的采用提高了风电机组的效率;

(3)机械传动部件的减少降低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噪音、提高了整机效率;

(4)可靠性的提高降低了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维护成本,维修工作量也大大降低了;

(5)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可以实现对电网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灵活控制;

(6)发电机与电网之间采用全功率逆变流器输出功率完全可控,使发电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减少,电网故障时对发电机的损害较小。

其缺点在于:

(1) 由于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没有齿轮箱,低速风轮直接与发电机相连接,各种有害冲击载荷也全部由发电机系统承受,对发电机要求很高。

(2) 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发电机的极数非常大,通常在100极左右,发电机的结构变得非常复杂,体积庞大,需要进行整机吊装;

(3) 由于全功率连接,使得功率变换器造价昂贵,控制复杂;

(4) 用于直接驱动发电的发电机,工作在低转速、高转矩状态,电机设计困难、极数多、尺寸大造成体积大、造价高、运输、安装困难。

图2.7直接驱动式风力发电系统框图

2.3.2 双馈型风力发电机

双馈型发电机又被人们称之为交流励磁发电机。双馈型风电机组中,为了让风轮的转速和发电机的转速相匹配,必须在风轮和发电机之间用齿轮箱来联接,这就增加了机组的总成本;而齿轮箱噪音大、故障率高、需要定期维护,并且增加了机械损耗;机组中采用的双向变频器结构和控制复杂;电刷和滑环间也存在机械磨损。

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特点是采用了多级齿轮箱驱动有刷双馈式异步发电机。它的发电机的转速高,转矩小,重量轻,体积小,变流器容量小,但齿轮箱的运行维护成本高且存在机械运行损耗。

双馈感应发电机组是具有定、转子两套绕组的双馈型异步发电机(DFIG),定子接入电网,转子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与电网相连,如图2.8所示。

在风力发电中采用交流励磁双馈风力发电方案,可以获得以下优越的性能:

(1) 调节励磁电流的频率可以在不同的转速下实现恒频发电,满足用电负载和并网的要求,即变速恒频运行。这样可以从能量最大利用等角度去调节转速,提高发电机组的经济效益。

(2) 调节励磁电流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可以独立调节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这样不但可以调节电网的功率因数,补偿电网的无功需求,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性能。

(3) 由于采用了交流励磁,发电机和电力系统构成了“柔性连接”,即可以根据电网电压、电流和发电机的转速来调节励磁电流,精确的调节发电机输出电压,使其能满足要求。

(4) 由于控制方案是在转子电路实现的,而流过转子电路的功率是由交流励磁发电机的转速运行范围所决定的转差功率,它仅仅是额定功率的一小部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变频器的容量,减少了变频器的成本。

图2.8双馈式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结构框图[4]

2.3.3 直驱型风力发电机和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的特性比较

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的特点是采用了多级齿轮箱驱动有刷双馈式异步发电机。它的发电机的转速高,转矩小,重量轻,体积小,变流器容量小,但齿轮箱的运行维护成本高且存在机械运行损耗。

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在传动链中省掉了齿轮箱,将风轮与低速同步发电机直接连接,然后通过变流器全变流上网,降低了机械故障的概率和定期维护的成本,同时提高了风电转换效率和运行可靠性,但是电机体积大、价格高。

表2.1 直驱式和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的特性比较

综上文所述,双馈式较之直驱式具有下列特点:

(1)励磁双馈风电机组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尤其适合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因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是风电行业的主流机型。

(2)永磁直驱风电机组可靠性高、运行维护简单;电网运行质量大大提高。在技术经济条件成熟时,永磁直驱风电机组有望成为风电领域更受欢迎的产品。

目前,由于双馈风电机组技术十分成熟,生产厂商较多,业主选择性更强,运行经验丰富,仍是风电场开发的主流机型。而直驱风电机组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国内生产厂商较少,有些机型还处在设计研发阶段,并且已投人运行的机组运行时间较短,其性能、工艺质量尚需时日考验,更大兆瓦级直驱风电机组仍需在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第3章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设计

3.1 传动系统的结构

风力发电机组机械传动系统是指将风轮获得的空气动力以机械方式传递到发电机的整个轴系及其组成部分,由主轴、齿轮箱、联轴器、制动器和过载安全保护装置等组成。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系统有各种各样的布置方式,因而其结构形式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轴系的结构主要与采用的发电机形式有关。目前,双馈式风力发电机一般采用齿轮箱增速。

图3.1带增速齿轮箱的风电机组传动系统示意图[5]

3.2 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布置型式及其特点比较

传统的风力发电机采用齿轮增速装置,按主轴轴承的支撑方式风力发电机组传动形式分为“两点式”、“三点式”、“一点式”和“内置式”四种,具体见表3.1。

表3.1 四种布置方式的比较

第五章 风电机组传动系统

第五章风电机组传动系统 风电机组的主传动链是指将风轮轴功率传递到发电机系统所需的机构。一般意义上,采用所谓“标准设计”的典型主传动链包括了如图所示的风轮主轴系统、增速传动机构(齿轮箱)、以及轴系的支撑与连接(如轴承、联轴器)和制动装置等。 一种三点支撑型主传动链示意 5.1 齿轮箱 5.1.1齿轮箱的作用 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齿轮箱是一个重要的机械部件,其主要的功能是将风轮在风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并使其得到相应的转速。风轮的转速很低,远达不到发电机组的要求,必须通过齿轮箱齿轮副的增速作用来实现,故也将齿轮箱称之为增速箱。

5.1.2 齿轮箱的结构 从上图可以看出,本齿轮箱由如下极大部分组成: (1)传动轴(俗称大轴):传动轴的作用就是将风轮的动能传递到齿轮机箱的齿轮副。(上图)齿轮箱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主轴置于齿轮箱的内部。这样设计可以使风机的结构更为紧凑、减少机舱的体积和重量、有利于对主轴的保护。 (2)箱体部分:箱体由三部分组成:前机体、中机体和后机体。齿轮箱的箱体承受来自风轮的作用力和齿轮传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并将力传递到主机架。箱体部分采用QT400 铸造而成,这种材料具有减震性和易于加工等特点。 (3)齿轮副:齿轮箱的增速机构——齿轮副,采用了两级行星和一级平行轴传动。采用行星机构可以提高速比、减小齿轮箱的体积。

齿轮箱的工作过程 从上图可知,齿轮箱主轴的前端法兰与风轮相连,风作用到叶片上驱动风轮旋转,风轮带动齿轮箱主轴旋转,从而主轴带动后面的增速机构开始运转。这样齿轮箱就把风轮所吸收的低转速、大扭矩的机械能转化成高转速、小扭矩的机械能传递到齿轮箱的输出轴上。齿轮箱的输出轴通过弹性联轴器与电机轴相连,驱动发电机的转子旋转,将能量输入给发电机。发电机将输入的动能转化成电能并输送到电网上。 5.1.3风电齿轮箱的传动形式 1.风电齿轮箱的种类很多,按其传动形式大致可分为定轴、行星齿轮以及组合传动的齿轮箱;按传动级数可分为单级或多级齿轮箱;按布置形式又可分为展开式、分流式和同轴式等形式的齿轮箱。用于在大型风电机组主传动链中的齿轮箱,多采用一级或两级行星齿轮与定轴齿轮组成混合轮系的传动方案.

风力发电机设计.doc

4.1桨叶轴复位斜板 水平轴风力机的风轮一般由1~3个叶片组成(本设计中取6片桨叶),它是风力机从风中吸收能量的部件。叶片采用实心木质叶片。这种叶片是用优质木材精心加工而成,其表面可以蒙上一层玻璃钢[9]。 在本设计中桨叶材料选用落叶松作为内部骨架,桨叶轴从左至右安装零部件分别为:桨叶轴复位斜板、桨叶轴支撑轴承座、轴套、光轴、轴向固定螺母、垫片、加强钣金、桨叶夹槽。 4.2 托架的基本结构设计 托架是放置轮盘、主轴、增速器、发电机以及回转体、滑环和刹车装置等附件的。它分两层上层为支撑轮盘、主轴、增速器、刹车装置和发电机。下托板与回转体上端面联接,中间放置滑环和滑轮组件。滑轮组件是把刹车装置的钢丝绳缠绕在滑轮上改变其方向令钢丝绳与托板不能接触。 5 风力发电机的其他元件的设计 5.1 刹车装置的设计 由于机械维修以及意外情况的发生需要对风轮机进行刹车,所我们在增速器高速轴侧加装一轮毂并在轮毂外安置刹车装置通过拉拽钢丝绳带动刹车带使风轮转速降低直至停止。刹车带的复位由弹簧套筒内的弹簧来保证停止刹车后刹车皮与轮毂不在接触。

滑环是在一绝缘圆筒外壁镶嵌三到四个圆环并相应放置电刷电刷的另一端连接发电机的输出电线电缆,在绝缘圆筒内引线一直通到地面的变电所。 6风力发电机在设计中的3个关键技术问题 6.1空气动力学问题 空气动力设计是风力机设计技术的基础,它主要涉及下列问题:一是风场湍流模型,早期风力机设计采用简化风场模型,对风力机疲劳载荷和极端载荷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是动态气动模型。再一是新系列翼型。 6.2结构动力学问题 准确的结构动力学分析是风力机向更大、更柔和结构更优方向发展的关键。 6.3控制技术问题 风力机组的控制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控制系统。随着风力机组由恒速定浆距 运行发展到变速变浆距运行,控制系统除了对机组进行并网、脱网和调向控制外,还要对机组进行转速和功率的控制,以保证机组安全和跟踪最佳运行功率2.5。在横向力R的作用下底板链接接合面可能产生滑移,根据底板接合面不滑移条件,并考虑轴向力F∑对预紧力的影响,则各螺栓所需要的预紧力为:查得联结接合面间的摩擦系数f=0.35,查得螺栓的相对连接刚度系数=0.2,取可靠性系数=1.2 ,则各螺栓所需要的预紧力为f*1.2*0.2。

4MW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

4MW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的设计 1文献综述 1.1 风力发电机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1.1 风力发电机研究的背景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具体指的是太阳的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均匀,从而使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空气流动所形成的动能。据统计,地球上的风能理论蕴藏量约为2.74×1015MW,可开发利用的风能为2.×109MW,是地球水能的10倍,只要能够使用地球上1%的风能就能满足全球能源的需要。 风能是人类利用历史悠久的能源和动力之一,风能利用主要包括风力发电、风帆助航、风车提水、风力磨坊、风力锯木等。人类对于风能的利用已有千年的历史,风能最早的利用方式是“风帆行舟”、利用“方格形风车”(Panemon)来带动石磨磨谷等。12世纪,风车从中东传入欧洲。据认为,是班师的十字军将风车的概念和设计带到了欧洲,风力和水力很快就在中世纪的英格兰成了机械能的主要来源。 今天,荷兰人将风车视为国宝,北欧国家保留的大量荷兰式的大风车,已成为人类文明是的见证。如1895年,丹尼尔﹒哈利戴开始发展了后来演变成鼎鼎有名的“美国农场风车”。在今天,假如没有这种风车,那么在美国、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许多地区,牲畜的牧场饲养也不是不可能的。 19世纪末,丹麦人首先研制了风力发电机。1891年丹麦建成了世界第一座风力发电站。到1973年发生石油危机后,风力发电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在世界不同地区建立了许多大、中型的风电场。同时,气候的变化也推动了风电技术的进一步升温。预计到21世纪中叶,风能将会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支柱之一,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源[1]。 1.1.2 风力发电研究的意义 从我国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之不断增加的人口因素 ,这一切最终的结果是资源相对短缺,

风力发电机传动链设计

目录 1. 绪论 (3) 1.1 风力发电发展概况 (3) 1.2 风力发电的背景 (4) 1.2.1 能源危机 (4) 1.2.2 环境危机 (4) 1.2.3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5) 1.2.4 风能开发利用 (5) 1.3 风力发电国内外发展现状 (6) 1.3.1 国外风电发展现状 (6) 1.3.2 国内风电发展现状 (7) 1.4 国内外风电机技术发展趋势 (7) 1.4.1 产业集中是总的趁势 (8) 1.4.2 水平轴风电机组技术成为主流 (8) 1.4.3 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持续增大 (8) 2.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9) 2.1 风电机的功能单元的划分 (9) 2.2 风电机组的工作原理 (10) 2.3 风力发电机传动链的基本结构及三维建模 (12) 2.3.1 主轴 (12) 2.3.2 齿轮箱 (12) 3. 风电发电机传动链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 (13) 3.1 确定设计目标 (13) 3.1.1 风力发电机总体设计方案 (13) 3.2 风力发电机传动链零件设计方案 (15) 4. 风力发电机增速器的设计计算 (16) 4.1 传动方案的确定 (16) 4.2 增速器基本设计要求及设计步骤 (18) 4.3 传动原理图 (18) 4.4 增速器各传动部件的材料及力学性能 (19) 4.5 第一级行星轮系传动设计 (20) 4.6 第二级行星轮系传动设计 (21) 4.7 第三级平行轴圆柱直齿轮设计 (22) 4.8 行星齿轮具体结构的确定 (22) 5主轴制动系统的研究 (23) 5.1 制动器的结构形式选择 (23)

5.1.1 鼓式制动器的结构形式 (24) 5.1.2 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形式 (26) 5.1.3 制动器结构的最终选择 (31) 5.2 盘式制动器的结构 (31) 5.2.1 制动器主要部件的结构 (31) 5.2.2 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及安装位置 (35) 5.3 制动器静载荷接触分析 (35) 5.3.1 制动任务 (35) 5.3.2 计算最大制动力矩和卡钳夹紧力 (36) 6传动轴的设计 (39) 6.1高速轴的设计 (39) 6.2低速轴的设计 (39) 6.3中间轴的设计 (40) 总结 (41) 致谢 (41) 参考文献 (42)

风力发电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研究

风力发电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研究 随着全球对环保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逐渐成为人们探 讨的重点。其中,风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其应用逐渐成为重要的替代能源之一。而风力发电系统作为风能的收集与利用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就风力发电系统的设计与性能优化进行研究。 一、风力发电系统的组成 风力发电系统由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和电网连接系统组成。在风 能利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风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经过传动系统后转化为电能,最后进行储存或送入电网。 风力发电机是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功能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其结构 包括转子、定子、电气部分等。在旋转时,转子的叶片受到风力刺激,转动起来。同时,定子上的线圈与转子上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动势,然后经过变压器等电气部分进行输出。 传动系统负责将传给风力发电机的动力传递到发电机,并正确地调整风力矢量。对于大型风电机而言,这通常包括轮毂、变速器、电气变速器、电机和传动轴。其中,轮毂用于连接叶片与变速器,变速器用于调节叶片旋转的转速,电气变速器用于将功率转换为电力,电机则负责使风力发电机对电网进行电气连接。 控制系统是风力发电系统的“大脑”,其主要作用是对风能转化的过程进行控制,确保系统运行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控制系统有时会形成一个带有储能装置的微网,以确保当网络故障时,系统仍然可以持续运行。 最后,电网连接系统用于连接风力发电系统与电力系统。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系 统输出功率及维护风力发电产生的系统电流与风速的平衡。 二、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优化

在研究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优化前,我们先理解几个常用的相关指标。 1、风能密度 风能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事件发生次数内的风能总量。 2、风速 风速是风力发电规划和安排的重要因素。 3、功率系数 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中所输出的电力与被拍打风引起的动力之比。 4、测风激励 指的是风对风力发电机产生的动力作用,其主要影响系统的输出功率。 对于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优化,主要是应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优化叶片的设计。叶片的长度、曲率和扭曲对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和测风激励影响很大。为了提高系统输出功率,优化叶片设计可以是叶片设计更加符合风能密度的分布和风况的变化。 2、优化风力发电机转速。风力发电机的转速和转子叶片间隙也会对系统的输出功率和效率造成影响,优化转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风能的效能。 3、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功率系数。不论在僚等风能的密度下,风力发电机的功率系数都应该达到最优水平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输出效率。 在优化风力发电系统时,研究者还需考虑系统的阻力,以及系统内部成分的比例和系统的最佳方向、位置分布等要素。 三、结语

风能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风能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一、引言 风能发电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为了提高风能发电的效率和经济性,需要进行优化设计。本文主 要介绍风能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二、风能发电系统的组成 风能发电系统主要由风轮、传动系统、发电机、电控系统和电 网组成。其中,风轮是风能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叶片的设计 直接影响到风能的利用效率。 三、风轮叶片的设计 在风轮叶片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风轮转速、叶 片形状、叶片材料等。其中,风轮转速的选择是叶片设计的重要 因素,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风能利用效率。一般来说,风轮转速 应在最大功率点附近。 叶片形状也是影响风能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叶片形状有平面形、回转翼形和三维形等。除了形状外,还需要考虑叶片的倾角、挠度等因素。 在选择叶片材料时,需要考虑其机械性能、疲劳性能、耐腐蚀 性能等因素。一般来说,常用的叶片材料有玻璃钢、碳纤维等。

四、传动系统的设计 传动系统主要由减速器和轴组成。在设计减速器时,需要考虑其传动效率、耐用性等因素。一般来说,采用与发电机同轴的减速器可以降低系统的成本和占地面积。 轴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轴的材料、直径、强度等。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钢材或复合材料制成的轴。 五、发电机的设计 发电机是整个风能发电系统的能量转换部件,其设计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发电效率。在选择发电机时,需要考虑其额定功率、转速、效率等因素。 一般来说,风能发电系统采用的是异步发电机或同步发电机。其中,异步发电机成本低、结构简单,但效率较低,而同步发电机效率高、输出稳定,但成本较高。 六、电控系统的设计 电控系统主要由控制器和储能电池组成。控制器主要负责控制转速、保护系统安全等功能,储能电池则用于储存电能,以便在风速不足或停电时维持系统供电。 在设计电控系统时,需要考虑电池的容量、充放电效率、寿命等因素。同时,控制器的设计应考虑其可靠性、精度等因素。

风力发电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风力发电系统设计 姓名黄艳丽 院系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年级2012级 学号*********** 指导教师刘启一 2016年 1 月 5 日

目录 引言 (1) 1设计概述 (2) 1.1风力发电的意义 (2) 1.2明确风力发电系统设计的要求和条件 (2) 1.3风力发电系统设计方案的拟定 (2) 1.3.1风力发电机的类型及选择原则 (2) 1.3.2风电场类型 (3) 1.3.3安装地点 (3) 2风力发电系统结构组成设计 (3) 2.2风力发电系统设计参数 (3) 2.2.1风力发电机类型选择 (3) 2.2.2 风力机的功率 (4) 2.2.3控制方式 (4) 2.2.4最大功率追踪 (5) 3设备计算及选型 (5) 3.1风力机设计计算 (5) 3.1.1叶片设计计算 (5) 3.1.2轮毂选型 (5) 3.1.3塔架设计计算 (6) 3.1.4齿轮箱的选择确定 (6) 3.1.5机舱设计 (7) 3.2控制系统选型设计 (7) 3.3变流器功率选择 (7) 3.4逆变器选型计算 (8) 3.5接触器的选择 (8) 3.6熔断器的选择 (8) 3.7传感器、继电器的选择 (8) 4设计体会 (9) 5主要参考文献 (9)

引言 自然界的风,是由于大气运动而产生的自然形式。大气运动则是因为大气受到太阳的辐射,能量来源于大气吸收的部分太阳能,太阳到达地球辐射的20%会转变成风能。人类对于风能利用的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波斯就出现了种水平转动的风磨,即为以风车为动力的磨坊。风能是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它的特点是生产运用过程安全清洁,成本花费较低,来源不受限制。风能也是种最具商业潜力,最具发展活力的绿色能源,运用于发电这一领域有很大的运用空间。 风电是目前技术最成熟、最具市场竞争力且极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发展风电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风力发电具有装机容量增长快,成本下降快,安全环保等优势。风力发电在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的同时,可以有效地缓解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温室效应问题。在各类新能源开发利用中,风力发电技术相对于其他能源开发是比较成熟的,并且具有大规模场地开发和商业经济开发的条件。风力发电可以完全避免像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发电所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 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我国风能资源的地区区域差异大。沿海、内蒙古和甘肃北部、黑龙江南部和吉林东部三个区域风能最多;青藏高原中部和北部、西北、华北、东北三区域的北部,东南沿海的风能资源丰富;山区,例如南岭、武夷山地区,辽河、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北高原地区,风能可待开发利用;云贵川陕西、豫西、鄂北、湘西、福建广东,盆地地形区等风能贫乏。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除了具有空间上的差异以外,在时间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夏季风势力强劲,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北方以及西北内陆地区,冬季风势力强劲,所以这些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冬季。海上风电场是最近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使用的大型有效利用风能资源的形式,在1980年初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首先兴起。在海陆线附近由于陆地、海洋吸热量差异大,表体温度差异大而产生丰富的风能资源,风力强大,可以大规模采取进行发电。不过在海陆线上建设风力发电厂还存在技术的难度,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装备和维护,所以在美国,德国,中国等这样的大国才进行投产建设。

风力发电机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

一.总体参数设计 总体参数是设计风力发电机组总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参数,主要包括额定功率、发电机额定转速、风轮转速、设计寿命等。 1.额定功率、设计寿命 根据《设计任务书》选定额定功率P r=3.5MW;一般风力机组设计寿命至少为20年,这里选20年设计寿命。 2. 1.70 3. (1) P r V r D η 1 η 2 η 3 C p——额定功率下风能利用系数,取0.45。 由直径计算可得扫掠面积: m 综上可得风轮直径D=104m,扫掠面积A=84822 4.功率曲线 自然界风速的变化是随机的,符合马尔可夫过程的特征,下一时刻的风速和上一时刻的结果没什

么可预测的规律。由于风速的这种特性,可以把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随风速的变化用如下的模型来表示: )(t P ——在真实湍流风作用下每一时刻产生的功率,它由t 时刻的V(t)决定; )(t P stat ——在给定时间段内V(t)的平均值所对应的功率; )(△t P ——表示t 时刻由于风湍流引起的功率波动。 对功率曲线的绘制,主要在于对风速模型的处理。若假定上式表示的风模型中P stat (t)的始终为零,即 将得到的数据对绘制成静态风功率曲线,如图一 图1P —v 静态功率曲线 5. 风轮额定转速 三叶片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叶尖速比0λ一般在6至8之间,不同攻角下的风能利用系数随叶尖速比的变化曲线即C P ?0λ曲线如图?。

图????C P ?0λ曲线 由C p ?0λ曲线可得出0λ=7.5,则风轮额定转速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6. 叶片数 现代风力发电机的实度比较小,一般需要1-3个叶片。选择风轮叶片数时考虑风电机组性能和载荷、风轮和传动成本、风力机气动噪声及景观影响等因素。 3叶片较1、2叶片风轮有如下优点: ● 平衡简单、动态载荷小。基本消除了系统的周期载荷,输出较稳定转矩; ● ● ● ● 78由注:表中数据为轮毂高度处值,其中:A?表示较高湍流特性级;参考风速Vref?为10min?平均风速;?B?表示中等湍流特性级;I?15风速为15m/s?时的湍流强度特性值。?C?表示较低湍流特性级;除表基本参数外,在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中,还需要某些更重要的参数来规定外部条件。对风力发电机组IA ~IIIC?级,统称为风力发电机组的标准等级。 阶段性总结表

风能发电系统设计与控制研究

风能发电系统设计与控制研究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清洁能源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主流 的能源供应方式。在清洁能源中,风力发电是其中的一种代表, 同时也是一种最具活力和开发潜力的能源形式之一。风能发电具 有环保、安全、经济等多重优点,已经成为全球能源革命的领头 羊之一。在风能发电的制造过程中,风能发电系统的设计和控制 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发电效率和运行稳定性。本文将探 讨风能发电系统的设计与控制的研究现状、未来趋势以及技术难 点等问题。 一、风能发电系统的设计 风能发电系统主要由风机、传动轴、电机、控制系统和变压器 等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风机翼型、叶片直径、轴高、发电机类型等因素。其中,风机的翼型对于风能利用率的 影响是非常大的。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翼型有三种:截面形状像飞 机翼的平板翼型、截面杯状的圆弧翼型以及截面呈对称形状的NACA翼型。不同的翼型对于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因 此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风能发电系统的设计中,传动轴、电机和发电机的选择也是 非常关键的。传动轴的设计需要考虑其材质、直径、长度等因素,以确保其能够承受风叶的转动力矩;电机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需

要和使用环境来确定,同时还需要考虑功率、效率、可靠性等多 个因素;发电机的选择主要依据其输出电压、电流、效率等特性 来进行。 另外,控制系统也是风能发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控 制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其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等多重 因素。针对不同的风速变化、气候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需要设 计相应的适应性控制策略,以保证发电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二、风能发电系统的控制研究 风能发电系统的控制研究主要涉及控制模式、控制策略、运行 效率等方面。其中,控制模式分为传统的PID控制、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等多种类型。传统的PID控制被广泛应用于风能发电系 统中,但是其对于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效果不理想。因此,自适应 控制和预测控制等新型控制策略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当前的研究 热点。 针对目前风能发电系统中常见的风速变化、气候影响等因素, 研究者们还在探讨多种适应性控制策略,其中包括模糊控制、神 经网络控制等多种方法。这些策略可以根据实时变化的环境因素,及时调整发电系统的输出能力,以尽可能地提高发电效率。 此外,运行效率也是风能发电系统控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设计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降低系统的损耗,提高其

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设计与性能评估

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设计与性能评估 一、引言 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是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与性能评估对于风力发电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关键要素,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二、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设计原理 1. 传动系统的组成 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主要由风机、轴、齿轮箱、发电机等组成。其中,齿轮箱是传动系统中的关键组件,负责将风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发电机的电能输出。因此,在设计之初,需确保传动系统各部分的匹配性和协调性。 2. 设计要求和约束 在传动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一系列的要求和约束,包括但不限于: - 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和转速要求 - 风机的最大功率和转速 - 齿轮箱的传动比和传动效率 - 齿轮箱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 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寿命 - 结构的设计和维修便捷性等 3. 传动系统的设计思路 在传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思路:

- 首先,确定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和转速要求,确定风机的最大功率和转速; - 其次,根据风机的输出需求和发电机的输入要求,选择适当的传动比; - 然后,根据传动比,选取适当的齿轮组合,以达到最佳传动效率; - 最后,结合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设计,确保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三、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性能评估 1. 传动效率评估 传动效率是评估传动系统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为: 传动效率 = (风机输出功率 - 齿轮箱损失功率) / 风机输入功率 × 100% 需要注意的是,齿轮箱损失功率包括齿轮轴承摩擦损失、齿轮啮合损失等。 2. 结构可靠性评估 结构可靠性是评估传动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指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 材料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评估:利用材料力学知识,计算材料的强度和疲劳寿命,确保材料的可靠性; - 结构的振动与噪声评估: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预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并采取相应的减振与降噪措施; - 结构的可维修性评估:设计结构时要考虑维修的便捷性,确保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修复。 3. 整体性能评估

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的设计及动力传输效率优化

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的设计及动力传输效 率优化 1.引言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正逐渐成为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部分。本文将介绍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动力传输效率优化。 2.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的设计 2.1 主要部件 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主要由主轴、减速器、发电机和变速器等部件组成。其中,主轴是承载叶片转动力矩的关键部件,减速器用于将风轮转速降低到发电机的额定转速,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变速器用于调整整个系统的输出功率。 2.2 传动比的选择 在设计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时,需要合理选择传动比,以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传动比过大会导致转速过低,发电机转速无法达到额定值,降低发电效率;传动比过小会导致转速过高,增加风力发电机组的耐久性和维护成本。因此,需要进行系统级的优化设计,综合考虑功率、转速和效率等因素。 2.3 材料选择与结构设计 在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的设计中,材料选择对系统的性能和寿命有重要影响。例如,为了提高齿轮传动的耐磨性和寿命,应选择高强度的材料,并进行合理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此外,还应考虑减少系统的摩擦损失,采用低摩擦材料和润滑剂,优化结构设计,降低部件之间的摩擦和干涉。 3.动力传输效率优化

3.1 摩擦损失的降低 摩擦损失是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中能量损失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降低摩擦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优化润滑系统:选择合适的润滑油和润滑方式,保证传动部件的充分润滑。 - 摩擦副材料和涂层的优化:选择低摩擦系数的材料和表面处理,减少摩擦损失。 - 接触应力的优化:合理设计接触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减小接触应力,降低摩擦损失。 3.2 转速控制的优化 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的转速对发电效率有直接影响。优化转速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动力传输效率。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变速器调整发电机转速,使其与最佳风速相匹配。此外,还可以采用电子控制系统,实时监测风速和转速,调整发电机负载,确保其在额定转速范围内运行。 3.3 效率监测和维护 为了保障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的工作效率,需要定期监测和维护。利用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传动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效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调整,以提高动力传输效率。 4.结论 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动力传输效率优化对于提高风力发电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传动比选择、优化材料和结构设计,降低摩擦损失和优化转速控制,以及定期监测和维护,可以实现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的高效工作。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提高传动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可靠性。

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参数分析与优化设计

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参数分析与优化设计 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参数分析与优化设计 一、引言 随着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而风力发电机中的齿轮传动系统作为重要的能量转换部件,其性能和可靠性对于风力发电机的运行和发电效率影响重大。因此,对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参数进行分析与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基本结构 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一般由齿轮箱、齿轮、轴和支撑结构等组成。其中,齿轮是齿轮传动系统中最重要的元件之一,其参数的选择对于整个系统的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参数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传动效率和工作寿命。 三、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参数分析 1. 齿轮的模数选择 齿轮的模数是指单位齿数的齿廓尺寸,通常用于描述齿轮的大小。模数的选择应考虑到风力发电机的功率、转速和工作环境等因素,以保证系统的传动效率和传动能力。一般而言,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需要采用较大的模数齿轮,而小功率的风力发电机则相对较小。同时,根据齿轮传动的压力角和齿数,也可进一步确定齿轮的模数范围。 2. 齿轮的材料选择 齿轮的材料选择是保证齿轮传动系统可靠性和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而言,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应采用高强度、

高韧性和耐疲劳性能良好的材料,如优质合金钢或渗碳表面硬化材料等。此外,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还可以对齿轮进行表面处理,如渗碳、淬火等,提高齿轮的硬度和寿命。 3. 齿轮的齿数比选择 齿数比是指两个相邻齿轮的齿数比值,它直接影响到齿轮传动系统的传动比和传动效率。在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中,一般会选择齿数比较大的齿轮来实现传动比的增大。齿数比选择的依据是满足风力发电机的输出转速要求和传动效率的最大化。此外,还应考虑到齿轮的材料和加工工艺等因素的限制。 四、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针对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参数分析结果,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条件和要求进行优化设计。具体措施包括: 1. 优化齿轮的加工工艺,保证齿轮的精度和质量。 2. 优化齿轮的润滑和冷却系统,减小齿轮传动中的摩擦 和磨损。 3. 优化齿轮的支撑结构和装配方式,提高齿轮传动的稳 定性和承载能力。 4. 优化齿轮的维修和更换策略,延长齿轮传动系统的使 用寿命。 五、结论 本文基于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对其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设计。通过选择合适的齿轮模数、材料和齿数比等参数,可以提高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寿命。同时,还需注意齿轮的加工工艺、润滑冷却系统、支撑结构和维修更换策略等方面的优化,为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建议。 注:本文为人工智能生成,没有参考任何文献

风力发电机组的传动系统设计与优化

风力发电机组的传动系统设计与优化 引言: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应用。而风力发电机组的传动系统设计与优化对发电效率以及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风力发电机组的传动系统设计与优化的重要性,以及可能的方法与技术。 一、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风力发电机组的传动系统主要由风轮、主轴、变速箱和发电机四个部分组成。其基本原理是将风轮的转动动能经过传动装置传递给发电机,最终转化为电能。传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直接影响到发电效率与可靠性。 二、传动系统的设计要素 1. 风轮类型与尺寸:根据所在地的风资源以及发电需求,选择合适的风轮类型与尺寸。大型风轮能够捕捉更多的风能,提高发电效率。 2. 主轴与轴承:主轴是将风轮的旋转力矩传递给变速箱和发电机的关键部件。选择合适的主轴材料和尺寸,并设计适当的轴承系统,以减小摩擦和磨损,提高传动效率与可靠性。 3. 变速箱:变速箱用于适配不同风速下风轮的转速,并将其传递给发电机。优化变速箱的齿轮设计和传动比,能够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整体发电效率。 4. 发电机:选择合适的发电机类型和额定功率,根据风轮的转速和力矩要求进行匹配。同时,设计合理的冷却系统和电磁系统,提高发电机的转换效率。 三、传动系统优化方法 1. 材料选择与制造工艺优化:选择高强度、耐磨损的材料,优化零部件的制造工艺,以减小能量损耗和传动部件的磨损。

2. 润滑系统设计与优化:合理设计润滑系统,减小传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热量损耗,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传动效率。 3. 振动与噪音控制:通过振动与噪音分析,设计合理的减震和隔音措施,减小传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噪音污染。 4. 控制系统优化: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算法,实现对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调控,以提高整体效率。 结论:风力发电机组的传动系统设计和优化对提高发电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设计要素选择和优化方法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传动效率,减小能源损耗和环境影响。未来,在传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中,可以借鉴其他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如智能化、数字化和模拟仿真等,以实现更高效、可靠的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

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优化设计

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优化设计 摘要:产品的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规定的条件不同,产品的可靠性也将不同。机械产品一般是可维修的,要使 一台设备发挥更好的作用,不仅要求在单位时间内出现的故障次数少,故障间隔 时间长,而且要求维修时间短。将产品的能工作时间与总时间之比称为产品的有 效性是指可修产品维持其功能的能力。 关键词:风力发电;齿轮系统;优化;可靠性 引言 当前形势下,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短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消耗和需求量增大, 而发展中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量开采不可再生能源,对环境的损坏不可逆。不可再生能 源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已经消耗殆尽,以东营胜利油田为例,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的储量已经很少,相对于之前开采成本增加,设备老化现象,人工及新技术开发等,投入与回报成本远远 不成正比,且就于目前形势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效率低,而难以开发的资源多数企业 选择不开发或者填埋等处理,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严重,就于目前环境形势下,对于 新型能源的开发市场需求大,且能带动新的就业和科技的进步,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思维。 1风力发电机齿轮可靠性设计 1.1可靠性设计 产品可靠性设计是指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将载荷、强度等有关设计量及其影响因素作 为随机变量对待,应用可靠性数学理论与方法,使所设计的产品满足预期的可靠性要求。产 品开发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还包括预测设计对象的可靠度、找出并消除薄弱环节、不同设计 方案之间的可靠性指标比较等,可分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个方面。定量分析是应用概率 统计方法、布尔代数、马尔可夫过程理论、故障树分析等计算产品的失效概率。定性分析是 通过故障模式、影响及致命度分析(FMECA)、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等 对事故种类、原因、后果等进行罗列和分析。 1.2产品可靠性指标 1.平均寿命 在产品的寿命指标中,最常用的是平均寿命。对于不可修复的产品平均寿命是指产品从 开始使用到失效这段有效工作时间的平均值,记为MTTF(MeanTimeToFailure)。对于可修 复的产品平均寿命指的是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记为MTBF(MeanTimeBetweenFailures)。 2.寿命方差与标准差 平均寿命是一批产品中各个产品的寿命的平均值。它只能反映这批产品寿命分布的中心 位置,而不能反映各产品寿命与此中心位置的偏离程度。 寿命方差和标准差是用来反映产品寿命离散程度的特征值。 1.3可靠性设计程序和内容

新能源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

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简介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环境的破坏也渐趋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绿色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而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风力发电机的研究也是现在的一大热门主题。本文主要介绍了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的主要部分--齿轮箱,对其设计要求、结构类型、零部件进行了介绍,同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进对其工作环境、存在的失效故障问题进行了简单研究。 关键词:新能源;风力发电机;齿轮箱;工作环境;失效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of human living standard, the demand for energy is more and more large,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also becoming more serious, the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nd uti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Wind power as a kind of clea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een energy is favored b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device which changes wind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wind turbine, theresearch of it is now a hot topic. 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drive system of wind turbines--gearbox,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structure types and main components of it are introduced.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own professional knowledge,the work environment and the existing questionabout fault has been simply studied by according to the ow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Keywords:new energy sources;wind turbine;gear box;the work environment;the failure problems

风力发电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小型风力发电系统设计 姓名郭国亮 院系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年级热能本1202 学号20122916100 指导教师刘启一 2015年12 月13 日

第一章:风力发电系统设计的概况 设计的目及意义: 1)了解风力发电系统的原理和运行流程。 2)设计小型的风力系统满足地方需要。 3)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气候变暖等各方面的问题,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要性。 1.2设计原则: 1)可再生,且清洁无污染。 2)风速随时变化,风电机组承受着十分恶劣的交变载荷。 3)风电的不稳定性会给电网或负载带來一定的冲击影响。风力发电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类是独立运行的供电系统,即在电网未通达的地区,用小型发电机组为蓄电池充电,再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向终端电器供电;另一类是作为常规电网的电源,与电网并联运行。 1.3设计条件: 设计一个10 KW并网的风力发电系统和控制系统。 1.4发电系统设计方案: 1)恒速恒频发电系统。 2)变速恒频发电系统。 1.5烟台当地风资源概要: 1)烟台地理位置: 烟台市位于胶东半岛北缘,中心地理位置约为:北纬37.8,东经121.23,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其他天气形势的影响,该地区的风力资源十分丰富。 由此可得,历年平均气温为

所以,烟台历年平均速度大约为:最大风速为So 2)风资源估算: 切变指数:用于描述风速剖面线形状的幕定律指数,准确计算得预装轮毂高度处的风资源数据,是评估风电场发电估算的条件。 风切指数表示风速在垂直于风向平面内的变化,其大小反映风速随着高度增加的快慢,其值大表示风能随高度增加得快,其计算公式如下: 幕定公式: 其指数公式为: log (冬/叫) 式中:如十) 为风切指数; 石-为己知高度;冬-为变化后风速所在高度;加 儿-为高度为石的风速:冬-为高度为0的风速;单位加/$ 如表:米测风塔各高度风速和风切变指数 由此算得10米风切指数为:0.121; 1.6安装位置风资源的确定: 风力发电机依靠风力转动,为了使风力机能够输出更多的能量,风力发电机安装位置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风力大小除了跟风速有关,还跟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地形、风机安装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安装地点的确定主要就是风资源和具体安装位置选择。 1)选择地区需要年风资源较好 安装地点的风资源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才适合安装风力发电机。而且年平均风速越大越好。 (1)年平均风速>=4/W/ 5 (2)3~ 20m/s的有效风速累计2000〜4000/?以上时效 (3)全年3〜20也"平均有效的风能密度满足lOOW/nr以上 2)有较稳定的盛行风向 盛行风向指的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风向,选址时希望盛行风向能比较稳定。我国是季风性

小型风力发电装置的设计-毕业论文.doc

xx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小型风力发电装置的设计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2013年11月

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小型风力发电装置设计 设计要求: 1、了解小型风力发电装置的基本设计原理和用途。 2、熟悉基本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使用Solidworks绘画装配图、零件图。 设计进度要求: 第一周:选择课题,勾勒基本的设计思路 第二周:查找与其有关的资料; 第三周:进行螺旋传动的设计和计算; 第四周:进行发电机的设计; 第五周:绘制草图 第六周:完善初稿及草图使其语言更加简练、布局更加合理; 第七周:整理电子稿; 第八周:再次修改论文,进行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

摘要 风能是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早在公元前200年,人类就开始利用风能了。提水、碾米、磨面及船的助航都有利用风能的记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丹麦仿造飞机的螺旋桨制造二叶和三叶高速风力发电机发电并网使用直至现在,风力发电机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里程。20世纪80年代之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率先研究、快速发展了风力发电机,建设了风电场。现在风力发电机制造成本不断下降,已接近水力发电机的水平,制造及使用技术也日趋成熟。20世纪末,世界每年风电装机容量以近20%的增长速度发展,风电现在已成为世界能源中发展最快的能源。如果在总面积0.6%的地方安装上风力发电机,就能提供全部电力消耗的20%,可以关闭供电能力20%的以燃烧煤、重油等碳氢化合物为燃料而排放SO2、CO2和烟尘对大气和地球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火电场。 在今后10年,风力发电将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能源之一,风力发电机的制造业也必将成为新兴的机械制造业。也将带动诸如大型钢管、钢板等冶金行业,发电机制造,电器控制,液压机械,复合材料等行业的发展;势必推动蓄电池向大容量、小体积、高效方向发展势必拓宽微机在风力发电机自动控制方面的应用和发展。风力发电机的发展及其拉动的行业发展将成为数以万计的人创造就业机会。可见,发展风力发电机及风力发电对于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地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储量达25.3亿MW。1991年国家计委实施了“乘风计划”和“光明工程”,为中国全面发展大、中、小型风力发电机及风力发电创造了条件。至2010年,我国在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先后建了249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546MW,已形成一定的风力发电基础及积累了较丰富的风力发电的经验。风力发电机除应用于风电场外,尚有广阔的应用领域。中、小型风力发电机可为国家电网上不能达到的地区的农民、牧民、海岛渔民提供生产生活用电。可见,我国风力发电机及风力发电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前途光明。 关键词:小型,高效,节能

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的设计doc_图文

学号 密级公开xxxxxxxxx本科生毕业设计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的设计 学院名称:培黎工程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马 指导教师:同教授 二○一三年五月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Design of Transmission System of Wind Power Generator College : School of Bailie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Subject : Mechanic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Name : Ma Directed by : Professor Tong Changhong May 2013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摘要 风电产业的飞速发展促成了风电装备制造业的繁荣,传动系统是风电机组的核心系统,而齿轮箱又为双馈式风电机组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备受国内外风电行业和研究机构的关注。但由于国内齿轮箱的研究起步晚,技术薄弱,尤其在目前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中,其属于易过载和过早损坏率较高的部件,且易出故障。与之相对应的,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具备低风速时高效率、低噪音等优点,但直驱式发电机组在风力发电越来越大型化发展的今天,其过于庞大的低速发电机运输、吊装困难,制造成本较高。二者相比较,考虑到结构、经济问题,我们就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提高齿轮箱的传动效率,从而提高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 本文在对风力发电机的结构、原理深入了解、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传动系统的齿轮增速系统进行自主设计。 先确定齿轮箱的传动型式,选取一级行星和两级平行定轴传动方案,再分配传动比,通过计算,确定各齿轮齿数,并对其进行接触强度校核,结果符合安全要求。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直驱式;双馈式;齿轮增速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