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帮主---杜月笙
历史趣谈:杜月笙的后代 青帮老大杜月笙的后代今何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杜月笙的后代青帮老大杜月笙的后代今何在?导语:杜月笙的后代:杜月笙,是中国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老大之一,被人们称之为中国黑帮老大或中国第一帮主,他的一生叱咤风云,闯得猛、玩得杜月笙的后代:杜月笙,是中国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老大之一,被人们称之为中国黑帮老大或中国第一帮主,他的一生叱咤风云,闯得猛、玩得火、斗得凶。
不但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与政界,而且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多领域,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接下来由小编来为大家说说成杜月笙的后代。
杜月笙在家中是个严厉的家长。
他有5房太太,10个子女。
大太太沈月英没有生育。
领养一子,名杜维藩。
二太太陈帼英共生育3个儿子,杜维桓、杜维翰、杜维宁。
三太太孙佩豪生育两个儿子,杜维屏和杜维亲。
四太太姚玉兰是着名京剧演员,为杜月笙生养了二子和二女,杜维善、杜维嵩和杜美如、杜美霞。
五太太孟小冬,是一代京剧名伶。
去年,电影《梅兰芳》上映之时,章子怡扮演的孟小冬一时间引起各方评论。
杜月笙喜欢人们称呼他为“杜先生”。
杜美如曾见过在《建国大业》中扮演杜月笙的冯小刚。
杜美如评价他:样子像,演得也像,只有一点不像,“我父亲是从不戴墨镜的”。
在杜美如的记忆中,杜月笙对子女的教育极为重视,严格要求他们的学业,严禁其沾染烟赌娼。
他喜欢有才华的孩子,常常跟儿女们说他小时候穷得很,没有机会念书,要儿女们珍惜现在的读书机会。
儿子杜维藩一次大考逃考,被他狠甩了两个耳光。
杜美如一次外语考试成绩不佳,被他用鞭子责打10下。
阿姨心疼杜美如,让她多穿两条裤子去挨打,结果杜月笙下手更重,还不许叫,叫一声就重打。
“父亲很生活常识分享。
青帮大佬杜月笙的五位夫人,个个如花似玉

青帮大佬杜月笙的五位夫人,个个如花似玉
本文导读: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被称为中国黑帮老大和中国第一帮主,他的一生极具传奇,有过五位如花似玉的夫人。
这张是杜月笙原配夫人沈月英的美丽倩影,依稀可见其清丽的容颜,嫁给杜月笙后,未留下一儿半女,最后领养一个孩子,叫杜维藩。
1942年,沈月英病逝于上海。
这张是姚玉兰(左1)的老照片,珠圆玉润,气质典雅,是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嫁给杜月笙后,成为其四姨太,育有维善、维嵩和美如、美霞。
这张是二太太陈帼英(右3)和三太太孙佩豪(右4)的合影,二太太陈帼英是风月场里的一位舞女,嫁给杜月笙后育有杜维桓、杜维翰、杜维宁。
孟小冬
王敏彤和孟小冬(坐)
孟小冬,京剧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老生,红极一时,有“冬
皇”之誉,她也是晚清最美格格王敏彤的闺蜜,从两人的同框照可以看出,孟小冬比王敏彤还要美上三分。
此外,孟小冬一生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是与梅兰芳,后来终究以分手告终;第二段婚姻,孟小冬嫁给了上海黑帮大佬杜月笙,成为他的五姨太,他们的爱情传为佳话。
旧中国黑社会老大杜月笙

杜 月 笙 自 始 至 终 都 热 心 支 持 中 国 人 的 斗 争 , 并 提 出 了 六 大 主
爱 中 华
他 们 沾 染 烟 赌 娼
杜 月 笙 对 子 女 的 教 育 高 度 重 视 , 严 格 要 求 他 们 的 学 业 , 严 禁
重 教 育
笙 还 广 结 名 流 。
很 看 重 文 化 。 成 名 后 , 他 一 直 在 努 力 提 高 自 身 文 化 修 养 杜 月 .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 月,又发动进攻上海 年 月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8月 的八一事变。在全国人民抗日要求推动下, 的八一事变。在全国人民抗日要求推动下,杜月笙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 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他参与劳军活动, 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他参与劳军活动,筹集大 量毛巾、香烟、罐头食品,送到抗敌后援会。 量毛巾、香烟、罐头食品,送到抗敌后援会。他弄到一些军中急需的通 讯器材、装甲保险车送给中共将领。他应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的要求, 讯器材、装甲保险车送给中共将领。他应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的要求, 将从外国进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赠送给八路军使用。 将从外国进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赠送给八路军使用。 1937年,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拉拢,于11月迁居香 年 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拉拢, 月迁居香 港。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杜月笙迁居重庆,建立恒社总 年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 杜月笙迁居重庆,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 社,向大后方发展势力。 向大后方发展势力。 1945年9月初,杜月笙返回上海、收割旧部,重整旗鼓 此后经过种 年 月初 杜月笙返回上海、收割旧部,重整旗鼓.此后经过种 月初, 种事情,杜月笙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势已去 携家仓惶逃往香港 携家仓惶逃往香港。 种事情,杜月笙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势已去,携家仓惶逃往香港。1951年8 年 日在香港病逝, 月16日在香港病逝,终年 岁。 日在香港病逝 终年63岁
杜月笙中国近代工业之父钢铁大王

杜月笙中国近代工业之父钢铁大王杜月笙,中国近代工业之父,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钢铁大王”。
他的奋斗和贡献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杜月笙的成就和他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家族背景和早年经历杜月笙出生于1876年的一个富商家庭。
他的父亲经营茶叶贸易,在家庭的经济基础下,杜月笙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时曾在英国留学,学习了西方的商业管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他以后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进军钢铁行业杜月笙回国后,他意识到中国近代化的关键在于发展工业。
他深入研究了西方工业化的经验,并将目光投向了钢铁行业。
当时,中国缺乏现代化的钢铁工业,完全依赖进口。
于是,杜月笙决心在中国发展钢铁产业,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建钢铁工厂杜月笙投资建立了自己的钢铁工厂,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生产高质量的钢铁产品。
他注重企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以他的工厂为基础,中国的钢铁产量大幅增加,摆脱了对进口的依赖。
四、推动工业化进程杜月笙并不满足于自己的钢铁事业,他积极推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他投资兴办了多个实业项目,涉及煤矿、银行、航运等多个领域,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他还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组织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素质。
五、公益事业除了商业活动,杜月笙还十分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他捐资办学,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资助救助贫困家庭和灾区,关怀弱势群体。
他的公益事业广泛而深远,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杜月笙的影响和遗产杜月笙的努力和贡献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不仅为中国建立了现代化的钢铁产业,还推动了国家工业的整体发展。
他在商业和公益事业上的成就也使他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一面旗帜。
如今,杜月笙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之父和钢铁大王,他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综上所述,杜月笙作为中国近代工业之父,他的贡献和影响不可忽视。
杜月笙

杜月笙的生平简介
杜月笙(1888 8.22-1951 8.16) ,原名月生,后由国学大师 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 物之一。被称为“中国黑帮老大”和“中国第一帮主”一生叱 咤风云,闯得猛、玩得火、斗得凶。他闯荡上海滩的基本要素 是:足智多谋、隐忍薄发、坚韧不屈、蛮横霸道而不露声色。 不但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与政界,而且将触角伸 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多领域,所谓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最富传奇性的人物。不仅在于他 以一个来自乡下的15岁孤儿,单枪匹马闯入上海滩,由一个三 餐不继的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为了威震上海滩的大亨、阔佬; 还在于他发迹之后的所作所为,俨然已由流氓白相人“脱胎换 骨”,成为了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成,杜 月笙亲自主持工作,筹措救护事业经费.为 了工作方便,杜月笙将第九救济区办事机 关与中国红十字会机关合设于香港九龙柯 士甸道他的宅寓也在此,并在香港最大的 饭店辟有房间,专与各方接触。当时,海 外侨胞对抗战捐助的物资及对难民的救济 品,都由杜月笙接收运往汉口或重庆。同 时,杜还负责与戴笠合作布置向沦陷区搜 集情报及锄奸策反工作。
1942年,杜月笙筹建了重庆医院,当时有 床位300张,各科设备齐全,是当时最先进 的战时后方医院,受到舆论的称赞。另外, 杜月笙在搜购、抢运战略物资方面也做了 大量工作。抗战胜利后,杜月笙返回上海, 督促上海复员工作,并协助恢复、加强了 上海红十字会分会的组织,对该会推进各 种社会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会做人的杜月笙
上海三大亨中,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 会做人”的说法。比起黄、张来,杜月笙确实手法更高明 一些,他善于协调黑社会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善于处理 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善敛财,会散财。他通过贩卖鸦 片、开设赌台等活动,大量聚敛钱财,然后,又以这些不 义之财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 会骨干,无所不有。 杜月笙也做些收买人心的事,如他持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 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每逢上海及附近 地区发生灾害,他会出面组织赈济;有时装出维护工人利 益的形象,出面调解劳资纠纷,等等。他一改传统流氓身 着短打、手戴戒指、卷袖开怀的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 打扮斯文,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形象。
【旧中国黑社会老大杜月笙野史 (下)】在天罗地网中离开了上海

在天罗地网中离开了上海11月初一晚上,大家用过了晚餐,杜月笙华格臬路古董间里,只剩下杜月笙、陆京士、朱学范和徐采丞4个人。
房内气氛肃穆,大家神情凝重,四人密商,由杜月笙先开口,他说道:“究竟走不走?如何走?”陆京士抢先发言:“先生所说的问题,我认为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怎么走?”“当然,”朱学范立刻起而附和,“先生提了如何走,实际上也就不会考虑走不走。
”“谈到怎么走,我有三点意见。
”陆京士紧接着说:“第一,非走不可;第二,大家先把皮包准备好,放在手边,准备随时走;第三,要等到最稳妥有利的时机,才可以动身。
”杜月笙则告诉他的几位心腹,这时日本人千方百计要把他留在上海,国军撤退的第二天,日方便派一位他的朋友,正式告诉他:“今天日本军方请我转告杜先生两件事情,第一,东洋人占领高桥以后,头一件事,便是派一队宪兵去保护杜家祠,禁止闲杂人等前去骚扰。
”杜月笙说,他曾报以一声冷笑,说道:“依我看,这是他们的诱擒之计,他们以为杜月笙要离开上海,一定会去拜祠堂,祭告祖宗,趁此机会,正好把我捉牢。
”来人付之一笑,又道:“第二件事,据日本人说:沿江一带日本兵已布置重兵,严密防止杜先生等出境,十六铺和杨树浦两边都有大队日兵把守。
我看他的意思说,如果杜先生从租界码头上船,必要的时候,他们会不惜闯入租界,也要阻拦你。
”杜月笙眉头一皱,就说:“这么说起来,东洋人是决心要把我杜某人困在上海滩了。
”来人还是望着他笑,深深地点头,一会儿,又说:“东洋人已经开好一张名单。
要在下月份成立…上海市民协会‟,内定杜先生担任会长,委员则有王晓籁、陆伯鸿、荣宗敬、姚慕莲、顾馨一、尤菊荪等等……”“好歹叫东洋人死了这颗心,”杜月笙轻轻地一拍桌沿说,“最低限度,王晓籁早就上了船,此刻只怕已经到达香港了。
”说客知难而退,走了。
几个人听杜月笙详细说完这一幕,陆京士插嘴问道:“先生大概都问过了吧,到底还有哪些人,准备撤出上海滩?”于是,杜月笙将他多日以来,一一劝驾或试探的结果屈指数来:“金荣哥说他年岁大了,吃不来风霜雨露的颠簸之苦。
我眼中的杜月笙

我眼中的杜月笙孙聪经济学院财政学13级I31314005摘要:杜月笙(1888年-1951年),原名杜月生,后由国学大师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被称为“中国黑帮老大”和“中国第一帮主”,一生叱咤风云,闯得猛、玩得火、斗得凶。
他闯荡上海滩的基本要素是:足智多谋、隐忍薄发、坚韧不屈、蛮横霸道而不露声色。
不但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与政界,而且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多领域,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正文:世人皆言,杜月笙是青帮老大,开赌场,卖烟土,走私军火,为祸社会,但是,对事物做出一个全面的评价,就不能有局限性,要以一个更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否则就是偏见,在我看来,在中国近代史上,撇开那些神级的政治人物,杜月笙作为厚黑教主,横走黑白两道,堪称近现代黑道第一人,十里洋场中,只有他才真正配得上“传奇”二字。
一、杜月笙的江湖美学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是十里洋场最显赫的人物。
但三人的脾性有很大的不同,黄金荣爱钱,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尤其是杜月笙,老早的上海人称呼他为“杜先生”,尊崇之情可想而知。
杜月笙被誉为“青帮三百年来之第一号人物”,无论作派、言行乃至打扮,处处与人不同。
甚至可以说,老上海几十万的青帮子弟,最无黑社会习气的大概就是杜月笙了。
杜月笙清瘦斯文,这就注定他不可能靠挥拳踢脚混江湖。
事实上,他极富心机,多谋善断。
当年夤缘得入黄金荣公馆,可以说是他练习江湖本领的“黄埔军校”。
一次黄公馆丢失一大麻袋烟土,有百余斤。
众人面面相觑,他却灵机一动,心想此乃天赐良机,若成功,必可获致青眼,遂自告奋勇。
他算准偷土贼不敢公然扛着大包四处流窜,只有逃往并非黄金荣势力范围的英租界,果不其然,给他连人带货逮到。
由此更得黄金荣老婆桂生姐的宠信倚重,从佣差升为鸦片提运,开始了青云之路。
势力日大的杜月笙并未满足于这些黑道生意。
【旧中国黑社会老大杜月笙野史 (下)】报了仇,戴笠却死了

报了仇,戴笠却死了不久重庆的中央电令就来了,先是免了吴绍澍副市长的职务,接着,又罢黜了他上海市社会局局长,而以接近杜月笙的中央委员吴开先继任。
杜月笙闻讯终于放下了心头上的一块巨石,对好友戴笠充满了感激之情,然而,1946年3月17日,一件更沉重的打击临到了杜月笙的头上。
原来,抗战胜利后,戴笠仆仆风尘,往返奔走于新光复的各大都市,指挥缉捕汉奸工作,紧张忙碌得不得了。
3月初,军统局在北平设立特警部,举办特警班第7期,招收学员753人,戴笠自兼主任。
北平班开训,戴笠亲自到北平主持典礼,这时,他接到了军委会的命令:把军统局掌管的忠义救国军、别动军、中美训练班的教导营,以及交通巡察处所属的各交通巡察部队合并编为17个交通警察总队、一个直属大队,并且成立交通警察总局,各名上直隶交通部,实际则仍由军统局督导,派往全国各交通路线,负责阻挠###侵袭,维护交通安全。
这是一件繁杂艰巨的大事,戴笠发出指示,派吉章简为交通警察总局局长,马志超、徐志道为副局长。
几支部队的人马达到64402人,戴笠做了初步的计划,准备回重庆去加以部署,3月17日便由北平起飞,先到上海,然后转飞重庆。
戴笠坐的是航委会222号专机,随行者有军统局处长龚仙舫、专员金玉坡、翻译官马佩衡、译电员周在鸿、副官徐燊、卫士曹纪华、何启义。
从上到下,都是杜公馆的常客,杜月笙都很熟识,甚至非常要好。
戴笠的专机飞到青岛,降落休息,这时驾驶员接获气象报告,上海附近气候恶劣,能见度太差,无法飞往。
戴笠听后眉头一皱,说是:“我今天一定要到上海,我们还是先飞过去再讲。
”“戴老板”的话从来不曾有人驳回,他坚持起飞,青岛机场人员和驾驶员谁都不敢劝阻,只好让专机续往南航。
到达上海上空,因为实在无法降陆,只有折向南京,下午1点整,穿云下降,不料驾驶员视界模糊,误触南京东郊板桥镇的岱山,机毁人亡。
自戴笠以次,连同机员17人无一幸存。
噩耗传出,举国震惊。
戴笠将军的死讯传到上海,杜月笙左右的人都大吃一惊,他们迅速决定:“这个打击对杜先生来说,太大了,暂时瞒他一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第一帮主----杜月笙
杜月笙,原名月生,后由国学大师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
他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的人物之一,和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有“中国黑帮老大”和“中国第一帮主”之称。
他一生叱咤风云,不但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与政界,而且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多领域,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让人很难想象的是他是从一个不入流的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为威震整个上海滩的大亨、阔佬。
四岁以前,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他也先后由其继母和舅父养育。
在14岁左右,他初到上海,在水果店当学徒,却整天和流氓、歹徒为伍,后来因缘际会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也因此获得机会进入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
他因为人机灵诡诈,善解人意,很快获得时任法租界华探头目、黑社会头面人物黄金荣的赏识,成为其亲信,由“佣差”升格为鸦片“提运”。
他也因善纠合同伙,勾结军阀,很快成为鸦片提运中最具势力的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1925年7月,他在租界与军阀当局庇护下,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成为“上海三大亨”之一。
据西格雷夫的记录,有人甚至认为当时全世界的八包海洛因中,就有七包出自杜月笙之手。
同年,他出任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兼纳税华人会监察。
不同于另两个上海大亨,杜月笙更加懂得做人,对前清遗老、军阀政客、党国高层、社会名流,乃至金融工商巨子,无不执礼甚恭,
倾力结交,甚至结拜为把兄弟,或收为门生弟子,给予经济支援,或月奉规银,养为食客。
而蒋氏高层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无不结为杜氏豪门密友。
所以上海三大亨中,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
由此,他的社会地位也不断提升。
其实,世人对杜月笙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有人说他心狠手辣,也有人说他是爱国伟人。
在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为蒋介石镇压革命运动充当打手。
4月11日晚,他设计骗杀了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等,致使上海总工会80万会员群龙无首,数千工人猝不及防被蒋介石杀害。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因惧怕共产党夺取政权而发动的反对共产党的政变。
而杜月笙在这场政变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他因此获得蒋介石的支持。
南京政府成立后,他担任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虽是虚衔,但有助于提高他的社会地位。
同年9月,他任法租界公董局临时华董顾问,1929年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
在这些方面看来,他似乎是心狠手辣的,因为他残害了许多拥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中国同胞。
可是,从另一方面看,他的确又是一位爱国主义者。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8月,又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
上海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投入英勇悲壮的抗日斗争中。
在全国人民抗日要求推动下,他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
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
而且,1937年,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拉拢,于11月迁居香港。
在香港,他利用帮会的关系,继续活动。
他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上海党政统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情报、策划暗杀汉奸等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门徒协助军统特务刀劈了大汉奸、伪上海市长傅筱庵。
而且,在抗战中,杜月笙一直持有“人之爱国,谁不如我”的观点,在这点上,与他的挚友戴笠是一致的,所以他们两人商定在上海建立一支一万人的武装游击部队,以帮会和工人为基础,配合正规军作战,并负责肃谍防奸等工作。
杜月笙还自己出钱捐赠了5000支快慢机手枪,又利用自己的影响,动员了帮会成员、工人、学生、店员、失业青年入伍。
10月,这支仅以一月时间仓促成立的游击部队“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在上海南市和苏州河两岸配合正规军与日寇作战,尽管作战力差,但大多成员异常英勇顽强,为中华民族抗战作出了牺牲。
据事后统计:别动队战死兵共1500人以上,受伤500余人。
杜月笙颇为悲痛,自然不是心疼钱财,而是哀怜那些为国捐躯的青年,其中很多人是他的徒弟。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连获大胜,上海解放指日可待。
蒋介石曾单独召见杜月笙希望他能和自己一同前往台湾,而共产党也通过秘密渠道会见杜月笙,希望杜月笙能留在上海。
可是,他思及自己反共20余年,和蒋介石的矛盾又日益加深,所以纠结之后,他最后决定既不前往台湾也不留在上海,而是选择前往香港。
1951年8月16日,他于香港病逝,享年63岁。
其实在我看来,纵使杜月笙一生有很多污点,他也无愧于一代枭雄。
最起码他是个真性情、懂人情的人。
众所皆知,他是个黑帮老大,而且一直反共,但他从来不会做卖国的事,国家有难时,他还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如当初在日本人想控制上海,千方百计对他进行拉拢时,他曾这样回答过:“我是一个中国老百姓,碍于国家民族主义,未敢从命”。
可见他的爱国情怀。
他还是个讲义气的人,江湖上有人找杜摆平事体时,他淡定的说道:“闲话一句。
”他的气度更是让人折服,他自己说过:“做人不能当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结,谁都不跟谁一辈子。
”而且,他晚年在香港,曾毁掉所有欠条。
除此之外,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对他的第五任太太“京剧名伶”孟小冬的痴情。
痴情与多情的人往往是让人难以忘怀的,而杜月笙便是其中一个。
总的来说,杜月笙一生劣迹斑斑,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对历史所作出的贡献,不能否认他是让人折服的一代枭雄,更不能否认他的为人是值得我们钦佩和敬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