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一个义字活一生
杜月笙经典名言

杜月笙经典名言
杜月笙,上海青帮的头目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的一些名言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
学和处世态度。
以下是一些被认为是杜月笙的经典名言:
1.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 这句话表达了世事无常,人生难
以长久保持一帆风顺的道理。
2.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 杜月笙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戏,每个人
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而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表演能力。
3.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不平事。
” 这句话体现了他的正义感
和对公平的追求。
4.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 这句话意味着无论多么美好的时光,
总会有结束的一天。
5. “人怕出名猪怕壮。
” 这句话反映了他对名声和地位的警惕,提
醒人们在名利场中要保持清醒。
6.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表达了对真挚友情
的珍视。
7.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这句话体现了他强烈的
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个人利益的看重。
8. “做人要厚道,做事要精明。
” 这句话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应保
持诚实守信,而在处理事务时则需要机智灵活。
9.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短暂,每个人都是旅途中的过客。
10. “世间公道自在人心。
” 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内心对正义的渴望和追求。
这些名言虽然出自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它们所蕴含的哲理和智慧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杜月笙一生的精彩演讲稿

杜月笙一生的精彩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地为大家介绍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商业家和慈善家——杜月笙先生。
杜月笙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商业巨子之一,他的一生不仅创造了商业传奇,更是留下了一部关于奋斗、拼搏和奉献的壮丽史诗。
杜月笙先生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商人家庭,但他却拥有非凡的商业头脑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在他的一生中,他创办了杜记洋行,开创了中国近代商业的新纪元,成为了中国最富有的商人之一。
他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将自己的成功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杜月笙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感人故事。
他在商场上的智慧和胆识,让人钦佩不已;他对家庭和员工的关爱,让人感动不已;他对社会的回馈和奉献,更是让人敬佩不已。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商业巨子,什么是真正的成功和价值。
杜月笙先生的精神和事迹,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更是给我们树立了崇高的精神楷模。
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奋斗,不断拼搏,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只有心怀感恩,肩负社会责任,才能成就真正的伟业。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共同缅怀杜月笙先生的丰功伟绩,感悟他的商业智慧和人格魅力,更让我们传承他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旧上海黑社会老大杜月笙经典名言语录

精心整理旧上海黑社会老大杜月笙经典名言语录旧上海老大杜月笙语录年跳了500●花一文钱要收到十文钱的效果,这才是花钱能手●钞票再多只不过是金山银山,人情用起来好比天地●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当时的国民政府当你是尿壶●沦陷时上海无正义,胜利后上海无公道。
——杜抨击当时的国民●“我是一个中国老百姓,碍于国家民族主义,未敢从命”。
——日本人想控制。
——1945●每个人都有床头金尽的时候。
——杜先生晚年在香港,先生为中国抗战.赈灾慈善做出巨大贡献,晚年依旧气度过人,毁掉所有欠条。
●挨骂是假的,银子是真的●君子我不怕,毛贼我不惹!●每月存款折上多几个零不算你有多少钱,花出去多少钱才算你有多少钱。
●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我就是靠两只手,一身胆闯出来的●你个事体我晓得了,我会替你办好的,好!再会!杜月笙,原名月生,后因国学大师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典故出自“周礼太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
近代中国上海青帮中最着名的人物,悟字辈,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杜月笙于清光绪十四年农历七月十四日盂兰盆节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厅高桥镇附近,母、父在他四岁以前相继去世,由其继母和舅父养育。
十四岁即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不久被开除,转到潘源盛水果店当店员。
1929年开设中汇银行。
1930年任法租界公董局华董,取得较高社会地位。
1933年成立自己的帮会组织“恒社”。
1934年起先后任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等职。
1934年国民政府推行新生活运动,杜月笙亦带头响应,本身也戒掉长期的鸦片烟瘾。
员会”杜月笙过世后,于1952年10月下葬于台北县汐止市大尖山下。
墓地坐东南朝西北面向上海,位于今天秀峰国小后方,墓园上有蒋介石题字“义节聿昭”,墓园本有牌坊,上有张群题字“誉闻永彰”,后在秀峰国小扩建中将牌坊拆除,而题字则镶嵌到墓园。
杜月笙人生感言

人生如梦,岁月如梭。
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有的人在追逐名利,有的人在追求爱情,而有的人则在不断地反思和感悟。
今天,我想以杜月笙的人生经历为鉴,谈谈我对人生的几点感悟。
一、出身贫寒,奋发向上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出生于江苏省泰县一个贫苦家庭。
在他幼年时期,家境贫寒,父母早逝,他被迫辍学,靠给别人打零工维持生计。
然而,正是这段艰苦的童年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让他立志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杜月笙深知,出身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
他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逐渐在江湖上崭露头角。
从一个小小的学徒,到成为上海滩的青帮大佬,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感悟: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出身贫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奋发向上的勇气。
只要我们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善于交际,广结善缘杜月笙在江湖上之所以能够呼风唤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善于交际、广结善缘的能力。
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更多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在杜月笙的交往中,他尊重每一个人,不论身份地位高低,都能与之成为朋友。
他善于倾听,关心他人的需求,因此在江湖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感悟:人际关系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善于交际、广结善缘,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困难,还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知人善任,用人之长杜月笙在管理帮派的过程中,深知人才的重要性。
他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给予相应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在他的领导下,帮派成员各司其职,共同为事业努力。
在用人方面,杜月笙从不拘泥于一个人的出身和地位,而是以能力和品德为标准。
他深知,只有用人之长,才能成就大事。
感悟:知人善任,用人之长,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只有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人的优点,才能让团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四、坚守道义,不忘初心杜月笙在江湖上行走多年,虽然历经风雨,但他始终坚守道义,不忘初心。
他深知,一个人的名声和信誉比什么都重要。
杜月笙语录

杜月笙语录以下是关于杜月笙语录,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杜月笙语录1、你有希望,大家有希望,中国有希望。
2、事不要做绝,要留有余地。
3、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4、我进攻的矛头直指五彩缤纷的十里洋场!5、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6、不管做了什么选择,都不要后悔,因为后悔也于事无补7、不要老在别人面前倾诉你的困境袒露你的脆弱8、“我是一个中国老百姓,碍于国家民族主义,未敢从命”。
——日本人想控制上海,想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对杜月笙进行拉拢,杜月笙如是说。
9、如果日本人利用租借打中国人,我杜月笙要在两个小时内把租借全部毁灭!10、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11、原来天底下最狠的不是我姓杜的,而是他姓蒋的(蒋·介石)。
12、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到底想要什么。
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
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13、每个人都有床头金尽的时候。
——杜先生晚年在香港,先生为中国抗战、赈灾慈善做出巨大贡献,晚年依旧气度过人,毁掉所有欠条。
14、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
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存钱再多不过金山银海,交情用起来好比天地难量!15、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
16、花一文钱要收到十文钱的效果,这才是花钱能手。
17、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
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18、杜月笙有句挂在嘴上的话:小心得天下,大意失荆州。
19、沦陷时上海无正义,胜利后上海无公道。
——杜抨击当时的国民ZF20、快乐最重要,谁人、何物、何事使你快乐,你就同他们在一起。
何物让你不快乐,你就离开他。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离开他。
21、你个事体我晓得了,我会替你办好的,好!再会!22、英雄不怕出身低,关健要有一个好脑子。
23、我就是靠两只手,一身胆闯出来的。
·24、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
[杜月笙人生经典语录] 杜月笙经典语录大全
![[杜月笙人生经典语录] 杜月笙经典语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8d1799777232f60dccca17a.png)
[杜月笙人生经典语录] 杜月笙经典语录大全
1、上等人:本事大,脾气小。
中等人:本事大,脾气大。
下等人:本事小,脾气大。
2、爱骂人的人,内心都很恐惧,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
3、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有价值。
4、人面、场面、情面,这三碗面最难吃。
5、不沾烟酒者皆自私,一般不可托终生,拍你马屁的人最能背叛你。
6、看穿事情后不要说穿,心里有数就行了,不必说出来。
7、快乐最重要。
珍惜能让你快乐的人、物、事。
8、要清楚你想要什么。
得到一些东西,就会失去一些东西,如果什么都想要,到最后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9、人都会犯错。
从承认错误和推脱责任可以看清一个人。
10、要学会善忘。
忘记对别人的好,也不要一直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坏。
11、做事要像刀切豆腐一样,两面光。
12、钱会用完,人情用不完。
13、好脑子决定了你的未来,还不是出身高低。
14、小心得天下,大意失荆州。
15、爱骂是假的,银子才是真的。
16、人活在世间,靠的是胆识和智慧。
17、雪中送炭我来做,那些锦上添花的事让别人去做。
18、花出去的钱才是你的钱。
19、我有现在的地位,靠的是一身胆。
20、万事都要留一线。
感谢您的阅读!。
杜月笙

杜月笙的生平简介
杜月笙(1888 8.22-1951 8.16) ,原名月生,后由国学大师 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 物之一。被称为“中国黑帮老大”和“中国第一帮主”一生叱 咤风云,闯得猛、玩得火、斗得凶。他闯荡上海滩的基本要素 是:足智多谋、隐忍薄发、坚韧不屈、蛮横霸道而不露声色。 不但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与政界,而且将触角伸 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多领域,所谓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最富传奇性的人物。不仅在于他 以一个来自乡下的15岁孤儿,单枪匹马闯入上海滩,由一个三 餐不继的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为了威震上海滩的大亨、阔佬; 还在于他发迹之后的所作所为,俨然已由流氓白相人“脱胎换 骨”,成为了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成,杜 月笙亲自主持工作,筹措救护事业经费.为 了工作方便,杜月笙将第九救济区办事机 关与中国红十字会机关合设于香港九龙柯 士甸道他的宅寓也在此,并在香港最大的 饭店辟有房间,专与各方接触。当时,海 外侨胞对抗战捐助的物资及对难民的救济 品,都由杜月笙接收运往汉口或重庆。同 时,杜还负责与戴笠合作布置向沦陷区搜 集情报及锄奸策反工作。
1942年,杜月笙筹建了重庆医院,当时有 床位300张,各科设备齐全,是当时最先进 的战时后方医院,受到舆论的称赞。另外, 杜月笙在搜购、抢运战略物资方面也做了 大量工作。抗战胜利后,杜月笙返回上海, 督促上海复员工作,并协助恢复、加强了 上海红十字会分会的组织,对该会推进各 种社会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会做人的杜月笙
上海三大亨中,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 会做人”的说法。比起黄、张来,杜月笙确实手法更高明 一些,他善于协调黑社会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善于处理 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善敛财,会散财。他通过贩卖鸦 片、开设赌台等活动,大量聚敛钱财,然后,又以这些不 义之财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 会骨干,无所不有。 杜月笙也做些收买人心的事,如他持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 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每逢上海及附近 地区发生灾害,他会出面组织赈济;有时装出维护工人利 益的形象,出面调解劳资纠纷,等等。他一改传统流氓身 着短打、手戴戒指、卷袖开怀的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 打扮斯文,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形象。
杜月笙感言

5.杜月笙感悟:遇到成群结伙的人,他总是喜欢凑上去,但是别人看不上他新来乍到的浦东乡下人。自己目前有很多机会遇到这些成群结伙的人,以前没有好好珍惜,没有凑上去,但是今天开始,自己必须要有伙就凑,有热闹就上。这也是交友混脸熟的一个办法。
6.杜月笙感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是更高的境界是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这个需要自己好好考虑考虑,因为这个对自己来说是个很新鲜的东西.
1.杜月笙感悟:忍一时之气,方可成就大业。 凡成就大业者,必能忍之,小不忍则乱大谋。但如何处理好小忍与霸道是自己应该思考的.
2.杜月笙感悟:隐忍不发,历练眼界,为寻靠山,加入青帮。从来没有甘心在阴沟里混,无时不在捕捉飞黄腾达的机会。隐忍不发的理解是日后工作,不要轻易显露自己的立场,更不要站错“队伍”。自己不管所处何时何地,都要时时识人,要积极寻找靠山不至于吃亏。同时自己又要怀着一颗时时不甘现状的心。
5.杜月笙感悟:杜月笙是个聪明透顶的人,他“眼观四方”,“耳听八面”,冷眼观察一切,上至黄金荣,下至一般听差,每个人的生活习惯,脾气性格,他都尽可能的去揣摩测度,然后地牢牢记在心中,作为他应对接触的准绳。也许这就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何与身边的人交往,我觉得应该像杜月笙一样先知人后交友,只有了解身边的人的喜怒哀乐才能与其处好,看来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应该好好锻炼自己的眼界,眼界的锻炼不是说说就算了的,要能真正做到识人,知人。这样才能做到真正读懂别人的心,才能够摸清对方的心理。
1.杜月笙感悟:不管黄金荣叫我做啥,我必定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自己以后在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时,不论巨细,自己一定要尽心尽力把事情完成到最好,只有这样才能赢得领导的信任,每次领导给自己任务就是对自己的考验,如何获取领导对自己的信任,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的机会。所以要想日后能够获得领导的信任,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然后把领导交付的任务不管尽千辛万险也要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月笙:一个“义”字活一生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正德年间状元,他在《临江仙》一词中写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看惯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今天的人们,只知道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却未必知道,是清初的毛宗冈将这首词移置到《三国演义》卷首,是毛宗冈父子对罗贯中的原著《三国演义》作了大量的文字加工、修改,使之更为完善,才有了今天通行的《三国演义》读本。
历史学,不是历史爱好者、历史发烧友想象的那样简单,就如同天文学,我们永远知之甚少,永远走在探索终极真理的路上,它是那样的立体多面,总是让我们出乎意料。
提及这首词,不是宣扬悲观人生论,不是宣扬历史虚无主义。
我们倡导积极上进的人生观和勇于担承历史与时代责任的历史观,只是我们不要过于执着于是非成败,更不要对古人的是非妄加定论,执拗于现有成见,自满于我们目前掌握的有效信息,自信于自己距离真理的距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一种沉稳有为、又大彻大悟的精神境界,需要宏阔的视野、浩瀚的学识、自觉的修养和非凡的阅历。
同样,我们面对杜月笙和孟小冬这样充满传奇的民国人物,面对他们的传奇情史,也要抱有这样的科学的、符合人性的正确态度。
我们先说说如何看待杜月笙这个人。
杜月笙,即便在港台社会,他也不能得到高度称誉。
他是民国时期封建帮会和现代黑社会的头面人物,尤其是在他的少年、青年和壮年时期,不可避免地具有诸多黑帮分子和企业家掘取第一桶金时期共有的劣迹甚至罪行。
他又是民国二三十年代尤其是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利益的坚决维护者乃至抗日功臣,在许多生死抉择的重要关头,冒着倾家荡产甚至被追杀的危险,做出了他特有社会身份和相应人脉才能做得出的贡献。
他曾是破坏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急先锋,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乃至帮助蒋介石窃取民国政府领导权,同时,也曾掩护大批左翼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甚至地下党员,支持过早期工人运动,对党在上海的地下活动或者支持,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生于一个纷乱的时代,世界各国的博弈背后,催生着一个国际新秩序。
一个连中国甚至美国、英国都不能自主的激荡的时代,国家的抉择是矛盾的,他的国民也是矛盾的一生,杜月笙也不能幸免。
孟小冬,这名字我们怕是早已陌生,即使在京剧界,也早没了当年的热度。
她是京剧界尤其是老生界的一代宗师,可惜,她的芳名重启却要依赖影片《梅兰芳》的热映。
我们很难找到她与梅兰芳爱情的细节描写,其实,《梅兰芳传》、《梅兰芳年谱》里没有梅孟这段感情,梅兰芳写的《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文集》里没有孟小冬的任何记录,梅家后人撰写父亲的文章,对这段经历也避而不谈。
至于孟小冬与杜月笙之间20多年情感交往的第一手资料,就更是难寻。
这让后来的传记家为她笔耕是多么艰难。
她孤独清冷的一生,她对京剧表演艺术精益求精、博采众长的一生,仿佛一缕轻烟,走了就散了,数十年后的再度唤起,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她孤傲,她仗义,她清纯,她痴情,她任性,她依赖,她独立,她要强,她颓废……她的一生,虽没有深度介入时代激流的杜月笙那样复杂与奇幻,却同样有着一个鲜活的人,真实的人的复杂与多面,立体与多彩。
像他们这样的两个人会不会有爱情,会有什么样的爱情,就是比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更难的一件事了。
我们每个人都不太可能拥有他们那样的事业和人生,却都能拥有爱情和婚姻经历,自然也就仿佛有了评价他们的资质。
但是,正如作家朱小平在《孟小冬的一生》一文中说:“为人立传‘知人论世’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准则。
”我们经历过爱情吗?经历过什么样的爱情?足够悲苦或者传奇吗?足够曲折、戏剧化吗?我们经历过婚姻吗?我们的婚姻足够复杂和曲折吗?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家族环境下的婚姻呢?如此等等。
如果没有与传主孟小冬、杜月笙相近的阅历,至少是要有足够深刻和复杂的切实体验,否则又如何能得到更贴近他们本人心理的观点?笔者在接手这个出版选题时,本着多年历史研究、古典文学创作和新闻编辑练就的严谨态度和相应体验,反复思考了这个问题:我能不能走进,至少是走近他们的心灵?我经历过苦难的童年和少年,也曾年少轻狂时混迹街头,我不是一毕业就急匆匆恋爱、结婚、生育,也不是从校门到社会后一个单位做一生的人,也不是拿着母校给你的一两个学科就闯江湖的人,我有这个时代同龄人中更驳杂的阅历、更宏富的学科面和更传奇的情感经历,我也走进了婚姻围城,知道从婚姻中回望爱情。
我刚送走8旬老父,自己也体验过多次生死离别,对人生的意义有着独到的体验。
所以我说,首先,杜月笙是可能有爱情的,并且不仅仅是青年时期。
爱情是什么?那不仅仅是爱情影视和小说里的缠绵悱恻和电光石闪,在经年累月的互相帮助和生活相伴后也可能产生爱情。
青年的爱情是什么样?中年的爱情是什么样?老年的爱情是什么样?战乱时期的爱情是什么样?和平时期的爱情是什么样?离婚再嫁、再娶的爱情是什么样?纳妾的爱情是什么样?都是不好简单定论的。
囿于历史形成的成见,许多人对杜月笙的解读还是以帮会领袖甚至黑社会头子为主,以商业领袖或社会活动家为辅,并没有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至少是百味杂陈的男人,甚至认为他这样的人不配有爱情,也不可能有爱情。
对爱情必然纯美的追求,和理想主义、道德洁癖取向,使得很多人其实无法接受——杜月笙也有爱情。
一个女人嫁给有钱人是不是除了图财就一定不会有爱情?一丁点都不会有?最初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这都不是高度严谨的评论。
但是,作为立传者,我们必须让我们的思维,经得起历史资料,经得起哲学方法论、经济分析甚至数学精算的考验,需要像编辑校对逗号和顿号的研判,像古文字学家做古籍校勘,像成本会计和保险精算一样的态度,出言谨慎,务求精准。
更丰富、精彩的杜月笙、孟小冬在本书的文字里,读者读罢自有评论,我也不敢说我的评论一定是精准的,但是我认为,以上的认识方法和评论思想是正确的。
我一贯提倡学哲学就要用哲学,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人、看事物,不否认杜月笙早年的流氓行径和黑社会身份,但是坚持认为“人会变化的”。
杜月笙对不同女性,不同年龄和处境下杜月笙对女性的态度不可能一成不变,不能一概而论,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立体的杜月笙。
用同样的断事法和历史研究法也才能看到,孟小冬不同时期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必有不同。
这样,符合人性的内容才能长期立住脚,多少虚构多少史实都不是最重要的了。
我们不要一竿子插到底,或者试图盲目给人的一生三七开、四六开。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甘心让读者认为我回避核心观点,我的主流意见就是,杜月笙、孟小冬,他们都是一个“义”字活一生的人,这里的“义”是个中性词。
杜月笙曾有遗嘱,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诚以余出身寒微,所受国家社会之恩赐殊多,义之所在,不敢不尽力以赴之也。
”杜月笙年少时期作为街头混混的“江湖义气”,作为青帮头子和黑社会教父时期的帮会义气,作为爱国者的民族大义,对于京剧艺术尤其是老生艺术的专注喜爱并由此生发出的对于伶人积极资助的义气,回馈乡梓报答父老的对于故乡的义气,基本上,他都不是刻意而为。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日本在中国守军面前一再挫败,就想借道法租界袭击我军的后路。
这个阴谋要是得逞,那我们不但很快失败,以后还不知道要吃多大亏。
幸好杜月笙及时获知几千日军潜入日本侨民开设的商店及住宅,他马上通知上海市长吴铁城和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十九路军立即加强防务,吴铁城则十万火急呈报外交部。
杜月笙则先去找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甘格林办交涉。
法国只好在领事馆召集各国驻沪总领事开会,开会时,日本总领事村井仓松却抢先激烈发言,满是威胁恫吓的话,各国领事噤若寒蝉不愿意插话,情势对中国一方相当不利,如果会上进行表决,可能会让日军利用租界为军事根据地的事公开、合法了。
这时杜月笙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猛地一拍桌子,脖子上青筋蹦跳。
他本来不是个很爱发怒,公开场合更很少讲话的人,这次他挥起拳头,大嚷:“好,东洋兵可以进租界、住租界、利用租界打中国人。
你们尽管通过这个议案,不过,我杜月笙要说一句话:只要议案通过,我请日本军队尽量的开来,外国朋友一个都别想走,我杜月笙要在两个钟头以内,将租界全部毁灭!我们大家一道死在这里!”大家愣着的时候,杜月笙转身拂袖而去。
日军白川大将两路夹攻十九路军阵地的计划也就流产了。
这个举动,固然有利用他的帮会势力威胁日军的背景,但是在各大国都纷纷与日本勾结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在政府没有任何正式官职的一介国民,难道不是民族大义?1947年60岁大寿,他在上海的门徒大操大办,为国民政府筹资12个亿,成千上万人来祝寿,他因病都没有到现场,能得到多少虚荣和面子?他晚年拖着一大家子逃往香港,临终只剩下11万美元,但他还是拿出多年来别人写给他的各种欠条,全部烧毁,并告戒后人不得追讨余债。
其中光是王新衡就欠了杜月笙500根金条,还算是少的。
对照如今借钱难,讨钱更难的风气,这不是义气?1948年,华北战云密布,杜月笙在已经失势的没落时期,用直升机从北平把四望无助、胆战心惊的孟小冬接到上海,杜月笙拖着病体亲自去接飞机。
孟小冬到上海后才知道,这时候杜月笙的三儿子杜维屏正被蒋经国抓入狱中,孟小冬十分感动,这难道不是情义?其实关于杜月笙其人,即使不为历史科学本身,哪怕有一定的党的政策水平,也应该不必忌讳。
既然电视剧《向东是大海》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放,这部以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为原型的电视剧能够得到中央的高度支持,加之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就民主和深度改革一再明确阐述,对杜月笙的完整理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因此,没有敏感的党务宣传、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人,就站不到相应的政治高度和理论高度,无法鼓起勇气甚至根本就不愿意写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故事。
至于孟小冬,有京剧界人士对她两次做妾的经历揪住不放,甚至指斥孟小冬为京剧界的耻辱,这都是草率言论,丝毫不像稳健持重人士所为。
我们不必避讳孟小冬两次做妾的生活经历,因为这经历直接影响了她的艺术生涯,许姬传先生生前也曾有文呼吁,应该有一本更完备的孟氏传记问世。
我认为,我们不能做出可以通用数千年的人物评论,我们仅就孟小冬所处的时代和我们所处时代来评论。
作为民国时代,对于做妾是什么感受,我们后人亲历过吗?怎么可能与现在的“小三”简单类比?作为如今时代,我们又怎么可以拿旧时代的文人和小报记者的观点论事?鲁迅先生说过:“文人摇笔则触目惊心”,我们不能做不良文人,总是把自己置于道德的制高点。
你之所以是道德的,那是因为你的道德还没有经历过考验。
张大千先生愿意拿续写《汉书》的班昭比喻孟小冬之得余叔岩嫡传,称之为“大家”,可谓知人论世之言。
冯其庸先生说:孟小冬的一生“简直可以说是半部民国京剧史”,对于振兴国粹,复兴民族文化,孟小冬都是绕不过去的青山巍巍。
我接下这个题材,就是与我的人生经历更贴合,我觉得我能读懂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