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肺通气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讲解

4)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余 25% 肺活 量的最大呼气流量 , FEF75 V25)反映呼气末期流速指标数,V50、 V25 的下降反映有气道阻塞或小气道病 变等。
四、气速指数(AYI)
mvv % AVI 1 VC %
正常值为1左右,气速指数<1,表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与气道阻力增加、肺泡弹性降低有关。气速指数>1,为限制 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肺扩张受限至肺活量百分比降低,但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由于最大通气量百分比及肺活量百分 比均降低,气速指数可在正常范围,必须结合临床各项指标 考虑。
二、肺功能测定意义:
1、对呼吸系统疾病预测,早期发现和功 能诊断; 2、手术适应症的选择; 3、病情演变和治疗监测及疗效判断; 4、预后估计与药物疗效研究; 5、航天和深海医学研究。
三、肺通气功能
(一)肺容积(lung volume):呼吸道与肺泡的总肺量,为具有静 息意义指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潮气量(tidle volume VT):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 气量(正常值500ml)。 2、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rve volume IRV):平静吸气时 所能继续吸入的最大气量(正常值,男性2000ml,女性 1500ml), 3、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ERV):平静呼气后能继 续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值男性约900ml,女性约560ml)。
禁忌症: 1、高热、耗氧最大的患者。 2、剧咳患者。 3、两周内有大咯血患者。 4、严重缺氧、紫绀患者
六、肺功能检测及结果判断:
肺功能检查项目繁多,但临床上常用的为通 气及换气,可对大多数肺部疾病作出诊断。常规肺 功能检查一般先做通气功能检查,若通气功能正常, 需排除气道高反应性时可作支气管激发试验;若通 气功能异常,为气道阻塞性病变,可作支气管舒张 试验,若阳性且气道阻塞是可逆的(如哮喘);可 作弥散功能测定;弥散功能减退者可判断为阻塞性 肺气肿;若弥散功能正常者考虑过度充气(如哮喘) ; 若通气功能异常为限制性改变;可作弥散功能测定; 弥散功能正常可考虑肺外疾病(胸腔积液,胸廓崎 形等),弥散功能下降则为肺间质或肺实质病变 (如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毁损肺,大叶性肺炎 等)。
呼吸困难诊断评估与处理

呼吸困难诊断评估与处理
第12页
五、呼吸困难判别诊疗
呼吸困难诊断评估与处理
第6页
三、呼吸困难语言表述
呼吸困难主要依靠患者自我描述进行判定。患者对呼吸困难描述可能对呼吸困难 病因诊疗有一定提醒。
呼吸困难详细表述患者间存在差异,常见表述呼吸困难英文用语有“urge to breathe”、“unsatisfied inspiration”、“like breath hold”、“feeling of suffocation”、“starved for air”、“need for more air”、“hunger for air”、 “breath does not go in all the way”、“breaths felt too small”、“cannot get enough air”等。
呼吸困难诊断评估与处理
第7页
三、呼吸困难语言表述
有胸部发紧感呼吸困难,常为支气管收缩时感受。研究显示,胸部发紧感是早期哮 喘主要症状,伴随气道狭窄加重,患者常伴随劳力性呼吸困难和空气渴求感/吸气 不足感。胸部发紧感多与刺激气道感受器相关,即胸部发紧感是来自肺部对刺激感 觉传人,并非是一个与劳力相关感受。
呼吸困难诊断评估与处理
第14页
五、呼吸困难判别诊疗
呼吸困难伴随症状和体征也有利于病因判别诊疗。
心功效不全呼吸困难者常有劳力性、夜间突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体检可见 高血压、颈静脉怒张、心脏杂音、听诊可闻及第3心音或舒张期奔马律、肺部哕音、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等。
呼吸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发现一起执业医师或护士超范围执业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不符合人力资源部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5
4、患者及其家属教育与沟通。
1、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信仰、维护患者和家属权利。
不尊重患者价值观或信仰,遭到患者或法定代理人投诉,不得分。
3
2、科室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疾病防治知识教育和指导,支持其参与诊疗活动。
未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应教育或指导,不得分。
3
5、就诊环境管理。
1、科室应尽力向患者提供清洁、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出现药物配伍禁忌造成不良后果不得分.
3
3、建立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必须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科室未建立报告制度不得分。
3
2、科室对“危急值"报告应有登记.
无“危急值”报告登记不得分。
3
3、科室对“危急值”报告结果不确定时,应立即重复检查.
未对阳性报告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不良后果不得分。
5
环境脏乱,遭到患者投诉者不得分。
2
2、保护患者的隐私。
泄露患者隐私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2
6、患者评估。
1、科室负责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管理。
无患者病情评估不得分.
3
2、患者评估的结果应在住院病历中有记录,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住院病历中无记录不得分,记录不完善酌情扣分.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一、本文概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虽然西医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中医药在调理人体内在环境、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发作次数和缓解症状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实用、规范的《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于推动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证候特点,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一套既符合中医理论又能反映现代医学认识的诊断标准。
该标准将充分考虑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表现及其演变规律,旨在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诊断标准,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领域的疗效和影响力。
本文也期望通过这一标准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为全球哮喘防治工作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二、中医证候诊断的基本概念中医证候诊断,是中医临床诊疗的核心环节,它基于中医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患者临床表现的细致观察和分析,以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及其发展趋势,从而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中医看来,证候是疾病表象的直接反映,它涵盖了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多方面的信息。
支气管哮喘在中医中属于“哮病”范畴,其证候诊断同样遵循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中医证候诊断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即通过对患者全身状况的综合分析,判断其证候类型,进而确定治疗原则和用药方案。
在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证候诊断中,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仔细观察其症状表现,如咳嗽、喘息、胸闷等,并结合舌象、脉象等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中医将支气管哮喘分为不同的证候类型,如风寒袭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阴虚证等。
每种证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

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呼吸功能评定(PF)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评价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PF按照其严重程度分为6个级别,级别越高表示呼吸功能越严重受损。
下面将按照每个级别,分别介绍相关的参考内容。
一级:正常呼吸功能一级的患者表现为正常的呼吸功能,呼吸系统功能状态良好。
此级别下主要参考内容包括:正常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无呼吸困难、无气促、无胸闷等症状,呼吸音清晰无异常。
体格检查中,患者无明显的呼吸异常体征,如胸骨旁、胸背部等处出现异常呼吸音。
二级:轻度呼吸功能受损二级的患者呼吸功能轻度受损,但对生活没有明显影响。
此级别下主要参考内容包括:稍微增加的呼吸频率、较深的呼吸、轻度气促、轻度胸闷等症状。
体格检查中,可见轻度呼吸异常体征,如胸骨旁、胸背部出现轻度异常呼吸音。
三级:中度呼吸功能受损三级的患者呼吸功能中度受损,生活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此级别下主要参考内容包括: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呼吸较深、中度气促、中度胸闷等明显症状。
体格检查中,可见中度呼吸异常体征,如胸骨旁、胸背部出现明显的异常呼吸音。
四级:重度呼吸功能受损四级的患者呼吸功能重度受损,生活活动极度限制。
此级别下主要参考内容包括:显著增加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明显增加、重度气促、重度胸闷等明显症状。
体格检查中,可见重度呼吸异常体征,如胸骨旁、胸背部出现明显的异常呼吸音。
五级:极重度呼吸功能受损五级的患者呼吸功能极重度受损,基本不能进行自理活动。
此级别下主要参考内容包括:极高的呼吸频率、呼吸非常深、极重度气促、极重度胸闷等明显症状。
体格检查中,可见极重度呼吸异常体征,如胸骨旁、胸背部出现明显的异常呼吸音。
六级:不能进行自主呼吸六级的患者不能进行自主呼吸,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或其他生命支持措施。
此级别下主要参考内容包括:呼吸停止或仅有极少的呼吸、终末呼气二氧化碳明显升高、心率增加、血压降低等严重症状。
体格检查中,呼吸异常体征极为明显,如胸骨旁、胸背部呼吸音几乎没有或极为弱弱。
GBZ73-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前言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GB16852.6-2000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系列规定的各项规则,涉及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这些规则用来保证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体系的统一,不论是病因已知或隐匿的情况,也不论是中毒后所造成的哪个靶器官的损害,都可按照本标准所规定的规则作诊断。
在《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标题下,包括以下10个部分:每一部分所界定的范围将在各个部分的前言及引言中说明。
第1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第2部分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诊断规则;第3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第4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第5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第6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第7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第8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第9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疾病诊断标准;第10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附录B、C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负责起草;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职业病医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参加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Acute Toxic PulmonopathyGBZ73-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是指由于职业性中短期内接触较大量化学物所致的以呼吸系统结构损伤及急性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医院呼吸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诊断呼吸系统感染的主要依据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通过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可以确定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
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特点
呼吸系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季节性、地区性和人群聚 集性等。不同季节和地区的气候条件、人口密度和卫生状况 等因素均可影响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病率和流行趋势。
评估教育效果
对健康教育推广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观看
耐药性分析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状态评估
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为免疫 调节治疗提供参考。
综合治疗措施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综 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
。
06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推广方案 设计思路分享
预防措施制定依据及实施细节要求说明
依据疾病流行病学特征
医院呼吸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呼吸系统感染概述 • 诊断标准与流程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手段 • 临床治疗策略与方案制定依据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推广方案
设计思路分享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为了规范医院呼吸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水平,减少感 染率和死亡率。
背景
呼吸系统感染是医院常见的感染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 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建立完善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 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汇报范围
汇报单位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 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等。
汇报内容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原则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原则一、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以及听诊、触诊等体征。
2.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扫描、MRI等,可用于观察肺部的结构变化和病灶。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痰液分析等,可用于评估炎症指标、血气分析等生化指标。
4.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用力呼气容积等,可用于评估肺功能的程度和呼吸困难的程度。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1.针对病因治疗:根据疾病的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比如,对于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应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症状缓解治疗:对于疼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可以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缓解,比如止痛药、咳嗽药、支气管舒张剂等。
3.支持性治疗:对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衰竭、危重症肺炎等,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包括给予氧疗、机械通气等措施。
4.预防和控制感染:呼吸系统疾病易发生感染,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口罩使用、环境清洁等。
5.康复治疗:对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呼吸功能锻炼、肺部物理治疗等。
6.积极治疗并预防并发症: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引发并发症,比如肺栓塞、气胸等,应积极进行治疗并进行预防。
总之,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综合考虑病情和个体差异,确保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的卫生意识和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同时,康复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需要提醒患者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避免延误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 tract infection)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
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受凉,过度劳累,体质较弱,呼吸道慢性炎症等病史,需与麻疹、百日咳、白喉、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初期症状鉴别。
一般分为以下各种类型:(一)普通感冒1.病毒感染,秋冬春季多见。
2.起病较急,局部症状有喷嚏、鼻塞、流涕、咽部痒、灼热感或咽痛、声音嘶哑或咳嗽,一般全身症状较轻。
3.检查可见鼻豁膜充血、水肿有较多的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二)急性咽——喉——气管炎也称急性呼吸道疾病1.由病毒引起,冬春季多见。
2.有咽痛、声嘶、轻度干咳、发热,体温可高达39℃,全身酸痛不适。
3.检查见咽部充血,有灰白色点状渗出物,咽后壁淋巴结滤泡增生。
下淋巴结肿大。
(三)细菌性咽——扁桃体炎1.由细菌感染引起。
2.起病急,咽痛明显、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头痛、全身不适、呕吐、腹痛。
3.检查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四)疱疹性咽峡炎1.病毒引起,多发生夏季。
2.明显咽痛、发热。
3.检查见咽充血,于软腭、腭垂、咽部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丘疱疹及浅表溃疡。
二、辅助检查(一)血常规1.病毒感染:白细胞较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2.细菌感染白细胞及中胜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二)咽试子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找到病原体可助诊断。
【疗效判断标准】一、治愈标准(一)自觉症状消失。
(二)体温恢复正常。
(三)血常规恢复正常。
二、好转标准(一)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全身不适基本消失。
(二)高热者体温下降1.5℃以上,低热者体温恢复正常。
第二节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分型一般将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分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疱疹胜咽峡炎、咽结膜热等几种类型:【诊断依据】一、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类疾病。
(一)好发季节为冬春季。
(二)局部鼻咽症状较重,如鼻塞、流清涕等,全身症状轻或无。
(三)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四)临床分型1.顿挫型:有上呼吸道症状,在24小时内消失,但鼻分泌物并不增加2轻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鼻分泌物明显增加,全身症状轻或无,自然病程2-4天。
3中度型:局部症状较轻型更为严重。
有一定的全身症状,自然病程1周左右4.重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及全身症状,常需休息。
、(五)白细胞计数偏低或正常,淋巴细胞增高。
(六)病毒分离成人多为鼻病毒,儿童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二、病毒性咽炎(一)好发冬春季。
(二)症状以咽部炎症为主,可有咽部不适、发痒、灼热感、咽痛。
可伴有眼结合膜炎、发热、乏力等。
(三)体查可发现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有触痛。
(四)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升高。
(五)病毒多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三、疱疹性咽峡炎(一)多发于夏季,常见于儿童,偶见成人。
(二)咽痛程度较重,多伴有发热,病程1周左右。
(三)体征有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丘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溃疡。
(四)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升高。
(五)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
四、咽结膜热本病需与过敏性鼻炎,流感,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鉴别。
(一)发生于夏季,多于游泳时传播,儿童多见。
(二)咽痛、畏光流泪、咽部发痒、发热等。
病程4-6天。
(三)有咽及结膜充血等体征。
(四)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升高。
(五)常见于腺病毒或柯萨奇病毒感染。
第三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指病毒和细菌感染,物理和化学因子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支气管黏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
临床上主要症状为咳嗽、痰多,重者可出现气喘。
本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性别差异。
常发病于冬春寒冷季节或由气候突变而诱发。
【诊断标准】一、特点起病急,常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体温往往38℃左右,多于3-5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有时可延续2-3周。
二、症状出现咳嗽、咳痰、常为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黏痰不易咳出,伴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当有细菌感染时呈黏液脓性痰,支气管喉痉挛时可伴有哮喘和气急,全身症状有轻度畏寒,发热等。
三、肺部体征可无异常,或呼吸音粗糙,部分有干湿啰音。
四、外周血检白细胞计数正常,伴感染时可增高五、胸部X线检查可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六、排除其他疾病如百日咳、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等。
【疗效判断标准】一、治愈标准(一)咳嗽、咳痰及全身症状消失。
(二)体温恢复正常。
(三)肺部无异常体征。
二、好转标准(一)咳嗽、咳痰症状减轻(二)体温恢复正常。
第四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一、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反复发作每年持续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
二、排除心肺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症状〔如肺结核、肺癌、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三、常有吸烟史,体查肺部可正常或呼吸音粗糙,喘急型或闻及哮鸣音,伴感染时有湿啰音。
四、胸部X线检查早期无异常,反复发作者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条索状或斑点状阴影,下肺野明显。
五、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增高,喘息型者嗜酸粒细胞可增多。
六、肺功能检查早期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
其中第一和第二条为必备标准。
第三至第六作为诊断参考。
【疗效判断标准】一、治愈标准(一)咳嗽、咳痰等症状缓解。
(二)病情稳定1年以上无复发。
二、好转标准(一)咳嗽、咳痰等症状减轻。
(二)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三、复发标准(一)临床治愈后,咳、痰、喘症状及肺部哮鸣音再度出现,其程度至少达轻度(二)持续2个月或以上者。
第五节慢性支气管炎的分期和病情判断标准【病情分期】一、急性发作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是指1周内有脓性或黏液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其他炎症表现;或I周内咳、痰、喘症状任何一项加剧至重度,或重度明显加重出现者。
二、慢性迁延期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是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不愈;或急性发作期症状1个月后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
三、临床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不足以维持2个月或以上【病情判断标准】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病情程度的判断按就诊时的症状及肺部哮鸣音。
其中任何一项够重度为重度;其中任何一项够中度者为中度;均不足中度者为轻度。
辅助检查作为参考。
一、症状、体征判断标准(一)咳嗽轻度〔+):白天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中度(++):症状介于轻度(+)及重度(十++)之间。
重度(+++):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影响工作和睡眠。
(二)咳痰少(+):昼夜咳痰10-50ml或夜间及清晨咳痰5-25ml。
中(++):昼夜咳痰51-100ml,或夜间及清晨咳痰26-50ml。
多(+++):昼夜咳痰100ml以上,或夜间及清晨咳痰50ml以上。
注:痰液性状颜色,应加以观察及记录。
(三)喘息轻度(+):喘息偶有发作,程度轻,不影响睡眠或活动。
中度(++):病情介于轻度(+)及重度(十十十)之间。
重度(+千+):喘息明显,不能平卧,影响睡眠及活动。
(四)哮鸣音少(+):偶闻哮鸣音或在咳嗽、深快呼吸后出现中(++):可闻及散在哮鸣音。
多(+++):双肺满布哮鸣音。
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X线、肺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检查,作为病情、疗效判断的参考,检查内容抱括:1.痰液检查:如痰内细胞的种类及数量,分泌型IgA,痰黏稠度,细菌培养等。
2.胸部X线检查:如肺间质改变合并肺气肿的程度等。
3.肺功能检查:如第一秒甩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中期流速、残气/肺总量等。
4.其他检查:如支气管镜,放射性核素肺功能检查,免疫指标等.第六节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是指直径大于2mm中等大小的近端段或亚段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纤维破坏引起的异常扩张。
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诊断标准】一、可有麻疹、百日咳、肺结核、支气管肺炎、肺脓肿病史二、有慢性支气管炎感染症状,持久或反复脓痰,有或无咯血史。
三、单纯反复咯血。
四、经常发热,全身不适、胸痛、咳脓痰五、局限或广泛肺湿啰音特别是局限性持久存在的湿啰音,有时伴哮鸣音。
六、有柞状指。
七、伴有化脓性鼻窦炎。
八、X线胸片上呈现典型的卷发状或蜂窝状改变九、胸部高分辨CT显示管壁扩张或有成串成簇的囊状改变。
十、支气管造影为诊断的金标准。
符合上述第一至第七项情况者高度怀疑支气管扩张。
结合第八至第九项中的一项可明确诊断。
【疗效判断标准]对于病灶局限于一侧肺,最后局限于一个肺叶或肺段的患者,经内科治疗仍反复感染或大量咯血,可考虑手术切除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一、治愈标准(一)咳脓痰、咯血等症状消失。
(二)肺部啰音消失。
(三)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消失。
二、好转标准(一)咳脓痰、咯血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二)肺部啰音明显减少。
(三)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减少第七节支气管扩张分类和咯血分度【支气管扩张分类】根据支气管扩张的严重程度和远端支气管、细支气管的闭塞程度结合病理和支气管造影可将其分为三类:一、柱状或梭状支气普扩张支气管直径轻度增大,边缘平整,扩张远端呈方形,并突然中断。
二、静脉曲张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较柱状显着,由于同时有局部较狭窄处,使外缘呈静脉曲张样的不规整,扩张远端呈球形,其远端闭塞也较柱状为重。
三、袋状或囊状支气管扩张是最严重的一种,扩张的支气管的外缘呈球形,越向周围气扩张程度越大。
【咯血分度】一、轻度(少量略血)24小时咯血量少于100ml。
常无任何失血的临床表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正常。
二、中度(中等量)24小时咯血量100ml-500ml。
可有轻度的失血的临床表现。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正常或稍有改变,多数不会出现休克的体征。
三、重度(大量咯血)24小时咯血量>500ml或一次咯血量>100ml。
多因支气管内较大血管的出血或已形成的假血管瘤突然破裂所致。
休克的表现相继出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甚至出现神志的改变第八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itive pulmonary discase,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