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完整版)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目录第一章系统方案论证 (3)1.1总体方案设计 (3)1.2温度传感系统 (3)1.3温度控制系统及系统电源 (4)1.4单片机处理系统(包括数字部分)及温控箱设计 (4)1.5PID 算法原理 (5)第二章重要电路设计 (7)2.1温度采集 (7)2.2温度控制 (7)第三章软件流程 (8)3.1基本控制 (8)3.2PID 控制 (9)3.3时间最优的 PID 控制流程图 (10)第四章系统功能及使用方法 (11)4.1温度控制系统的功能 (11)4.2温度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 (11)第五章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11)5.1 硬件测试 (11)5.2软件调试 (12)第六章进一步讨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摘要:本文介绍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控制器的设计,文章结合课题《温度控制系统》,从硬件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温度控制系统PID 控制单片机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that is based on th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The hard ware compositionand software design are descried indetail combined with the projectComtrol System of Temperature.PID control Keywords: Control system of temperatureSingle-chip Microcomputer引言:温度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过程控制,有些工艺过程对其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

PLC温室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PLC温室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PLC温室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嘿,大家好!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打造一套高效、稳定的PLC 温室温度控制系统。

这个方案可是融合了我10年的写作经验和实践心得,下面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吧!一、系统概述咱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个系统。

这个PLC温室温度控制系统是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室内的温度,再通过执行机构对温室内的环境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恒定温度的目的。

这套系统不仅智能,而且高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好帮手。

二、系统设计1.硬件设计(1)传感器:选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如PT100或热电偶,实时监测温室内的温度。

(2)执行机构:选用电动调节阀或者电加热器,用于调节温室内的温度。

(3)PLC控制器:选用具有良好扩展性的PLC控制器,如西门子S7-1200系列。

(4)通信模块:选用支持Modbus协议的通信模块,实现数据传输。

2.软件设计(1)温度监测模块:实时采集温室内的温度数据,并进行显示。

(2)温度控制模块: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自动调节执行机构的动作,实现温室内的温度控制。

(3)报警模块:当温室内的温度超出设定的范围时,发出报警提示。

(4)通信模块:实现与上位机的数据交换,便于远程监控和操作。

三、系统实现1.硬件连接将温度传感器、执行机构、PLC控制器和通信模块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

其中,温度传感器和执行机构与PLC控制器之间的连接采用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

2.软件编程(1)温度监测程序:编写程序实现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显示。

(2)温度控制程序:编写程序实现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自动调节执行机构的动作。

(3)报警程序:编写程序实现当温室内的温度超出设定的范围时,发出报警提示。

(4)通信程序:编写程序实现与上位机的数据交换。

3.系统调试(1)检查硬件连接是否正确,确保各个设备正常工作。

(2)运行软件程序,观察温度监测、控制、报警等功能是否正常。

(3)进行远程监控和操作,检验通信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联网型温控器控制方案

联网型温控器控制方案

1. 背景介绍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温控系统在现代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温控器只能实现基本的温度调节,而联网型温控器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网络连接功能,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远程控制温控器,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化控制。

本文将介绍一种联网型温控器的控制方案。

2. 设备硬件组成联网型温控器的控制方案由以下硬件组成:•微处理器:负责控制和处理温度数据,以及与网络通信。

•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感知温度。

•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当前室内温度和设置温度。

•按钮和旋钮:用于用户设置温度和其他参数。

•Wi-Fi 模块:用于与路由器建立网络连接。

3. 控制流程联网型温控器的控制流程如下:•步骤 1:用户通过液晶显示屏或手机App设置期望温度。

•步骤 2:温度传感器感知当前室内温度,并将温度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

•步骤 3:微处理器将当前室内温度和期望温度进行比较,并决定是否需要调节温度。

•步骤 4:如果需要调节温度,微处理器通过控制系统的输出接口控制加热器或制冷器工作,以调节室内温度。

•步骤 5:微处理器将实时温度数据和状态信息发送给用户的手机App。

•步骤6: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当前室内温度,并随时调整期望温度。

4. 网络连接和通信联网型温控器的网络连接方案如下:•步骤 1:温控器通过 Wi-Fi 模块与路由器建立连接。

•步骤 2:温控器通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

•步骤 3:服务器存储用户的设置和温度数据,并提供与温控器的通信接口。

•步骤 4: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实现与温控器的远程控制和监控。

5. 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联网型温控器的用户界面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屏和手机App进行操作和监控。

•在液晶显示屏上,用户可以通过按钮和旋钮设置期望温度和其他参数,并实时显示当前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

•在手机App上,用户可以随时远程监控与控制温控器,查看实时室内温度,设置期望温度以及设定其他参数。

6. 数据存储和分析联网型温控器将实时温度数据和状态信息上传到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分析。

多点温度控制系统可行性分析及设计方案

多点温度控制系统可行性分析及设计方案

多点温度控制系统可行性分析及设计方案一、可行性分析温度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调节温度的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医疗、农业等。

以下是对温度控制系统可行性的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对温度控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各行各业都有温度控制的需求,因此市场潜力巨大。

2.技术可行性:目前,温度控制系统所需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关键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满足各种需求。

同时,温度控制算法的研究也相对成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温度控制。

3.成本可行性:随着技术的进步,温度控制系统的成本逐渐下降。

同时,多种材料和设备的广泛应用也为温度控制系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降低了成本。

4.政策环境: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要求越来越高,温度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能源的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国家政策。

二、设计方案基于以上可行性分析,以下是一份300字多点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温度控制系统适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多点温度监测和调节。

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1.传感器:使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将多个监测点的温度数据实时传输给控制器。

传感器应具有快速响应、高精度和可靠性。

2.控制器: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根据监测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并通过控制执行器来实现温度的调节。

控制器应具有高速计算能力和稳定性。

3.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执行器来调节温度。

执行器可以是电磁阀、加热器、冷却器等,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执行器。

4.数据记录与报警:系统应具备数据记录功能,将温度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以便进行后续统计和分析。

同时,系统还应具备报警功能,当温度超过设定的范围时,及时发出警报。

5.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应支持远程监控和控制,可以通过网络对温度控制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远程管理。

该多点温度控制系统具备可行性,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设计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温度控制效果。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温度控制是很多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应用于许多场景,如家用空调系统、工业加热系统等。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单片机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温度控制系统。

一、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来搭建我们的温度控制系统。

一个基本的温度控制系统由以下几个组件组成:- 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的温度。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和温度传感器。

- 控制器:我们选择的是单片机,可以根据传感器的读数进行逻辑判断,并控制输出的信号。

- 执行器:用于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执行具体的动作,例如开启或关闭空调。

2. 软件设计温度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读取、温度控制逻辑和执行器控制。

我们可以使用C语言来编写单片机的软件。

- 传感器读取:通过串口或者模拟输入端口来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利用类似的库函数或者自己编写读取传感器数据的函数。

- 温度控制逻辑:根据读取到的温度值,判断当前环境是否需要进行温度调节,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 执行器控制:将控制信号发送到执行器上,实现对温度的调节。

二、系统实施1. 硬件连接首先,将传感器连接到单片机的输入端口,这样单片机就可以读取传感器的数据。

然后,将执行器连接到单片机的输出端口,单片机可以通过控制输出端口的电平来控制执行器的开关。

2. 软件实现编写单片机的软件程序,根据前面设计的软件逻辑,实现温度的读取和控制。

首先,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定义一个函数来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并返回温度值。

其次,根据读取到的温度值,编写逻辑判断代码,判断当前环境是否需要进行温度调节。

如果需要进行温度调节,可以根据温度的高低来控制执行器的开关。

最后,循环执行上述代码,实现实时的温度检测和控制。

三、系统测试和优化完成软硬件的实施之后,需要对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

1. 测试通过模拟不同的温度情况,并观察控制器的输出是否能够正确地控制执行器的开关。

可以使用温度模拟器或者改变环境温度来进行测试。

机房温度控制措施及方案

机房温度控制措施及方案

机房温度控制措施及方案
1. 背景
机房是存放计算机设备的重要场所,为了保证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需要对机房的温度进行控制。

本文档旨在介绍机房温度控制的措施及方案。

2. 温度控制措施
为了保持机房内的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空调系统:安装高效的空调系统,以确保机房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 温湿度监测:安装温湿度监测设备,在机房内实时监测温度和湿度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 消防设施: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以确保机房内的温度在发生火灾等突发情况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3. 温度控制方案
为了实现机房温度的有效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 温度调节范围:设定机房的温度调节范围为20°C~25°C,保持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有助于保持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

- 空调定期维护:定期对机房内的空调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降温。

- 合理布局:合理布置机房内的设备和通风口,避免设备过密和阻塞通风口导致温度升高。

- 灭火系统保护:安装灭火系统,提供机房内温度升高时的紧急灭火措施,以保护计算机设备的安全。

4. 结论
机房温度控制是保证计算机设备运行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和方案,可以有效控制机房内的温度,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介绍的温度控制措施和方案可以作为机房管理的参考,以确保机房的温度始终处于合适的范围内。

温度控制方案

温度控制方案

温度控制方案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温度控制方案,旨在帮助企业或个人实现对特定环境中温度的控制。

该方案基于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组成的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调节的方式,达到预设的温度要求。

本文将详细描述该方案的工作原理、硬件配置和软件实现等方面的内容。

1. 引言温度控制是众多行业和领域中的重要需求,例如工业生产、冷藏储存、温室种植等。

可靠和精确的温度控制可以帮助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同时节约能源。

本文提出的温度控制方案,基于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的组合,通过监测和调节温度,实现对特定环境中温度的精确控制。

2. 系统工作原理温度控制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环境中的温度变化,并将温度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接收的温度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判断,再根据预设的温度要求,通过控制输出信号来调节环境中的温度。

具体来说,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偏离预设范围时,控制器会根据预设的温度控制策略,通过控制输出信号(如控制阀门、开关等),实现对环境温度的调节。

控制器会不断监测温度数据,直到温度达到预设要求为止。

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调节,系统可以实现对环境温度的精确控制。

3. 硬件配置温度控制方案的硬件配置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3.1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实现温度监测的关键设备。

市面上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PT100、PT1000)、热电偶、半导体传感器等。

选择温度传感器时需要考虑测量范围、精度、响应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

3.2 控制器控制器是温度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接收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控制。

常用的控制器有单片机控制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DSC(数字信号控制器)等。

控制器需要具备良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同时支持各种通信接口,以便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4. 软件实现4.1 温度数据采集温度数据采集是温度控制系统的第一步,它通过温度传感器读取环境中的温度数据。

智能温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温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温控系统设计与实现现代家庭和办公场所都离不开空调,而智能控制温度的系统则是如今空调新时代的代表。

一款高质量的智能温控系统不仅可以让您轻松掌握室内温度,还可以为您省下大量的能源开支。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智能温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一、介绍智能温控系统是一种可以自动感知、控制室内温度的设备系统。

它主要通过智能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来实现室内空气的自动调节和温度的智能控制,以达到舒适、节能的目的。

其中,智能传感器可以感知室内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环境参数,将这些数据送入控制器中。

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制定出相应的室内温度调节方案,然后再通过执行器做出相应的调节动作。

二、设计1.硬件设计智能温控系统硬件设计中,需要考虑传感器检测的范围、执行器作用的范围以及处理器的运算效率和储存空间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选择一块适合于本系统的主板,以及与主板相配套的触控显示器等设备。

2.软件设计这里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图、流程设计和细节控制。

首先,我们需要设计系统运行的大体流程。

例如:传感器测量环境数据→控制器处理数据并发送处理策略→执行器根据指令进行动作调节。

其次,在系统流程的框架下,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系统的细节部分控制,例如:室温超温报警、室温恢复时长等。

最后,我们需要利用一些量化分析手段,通过AI算法、数据挖掘等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以实现更为智能、高效的调控。

三、实现1.原理验证根据我们设计的智能温控系统实现方案,我们需要在系统原理验证的阶段对硬件和软件进行相应的调试,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例如:我们需要根据设计方案选购传感器和执行器,并针对不同的环境因素进行相应的硬件设置,同时,需要通过软件调试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

在实现过程中,我们还需对整个系统进行相应的细节调整,例如多个设备的相互通信、系统响应速度、功耗等方面的优化。

2.实用操作在通过验证测试并成功实现我们的智能温控系统后,我们需要对其进一步进行实用操作,以检验其可靠性、节能性、舒适性等性能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案08自动化侯伟08378094【摘要】:本设计采用51单片机与pc机相结合,使用ADC0809对温度进行采样,所得的数据使用中位值平均滤波法进行滤波,然后使用专家模糊PID控制算法对加热炉进行控制,能够进行恒温定点加热,也能够使其温度按工艺所要求的温度曲线变化,在不同时段按要求加热。

【关键字】:PC机51单片机炉温控制专家模糊PID控制滤波一、概述温度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工艺参数之一,任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过程都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温度控制是生产自动化的重要任务。

对于不同生产情况和工艺要求下的温度控制,所采用的加热方式,燃料,控制方式也各不相同。

系统用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实际炉温A/D转换,51单片机把所得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使用专家模糊PID算法进行修正,求得对应的控制量控制可控硅驱动器,调节电炉的加热功率,从而实现对炉温的控制。

因此采集的炉温数据精度至关重要。

利用51单片机实现温度智能控制,能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处理、缓冲、转换、并进行PID实施控制,包括各参数数值的修正,并把数据传输给PC机进行动态直观显示,同时也可以通过PC机设定参数。

但在控制过程中应该注意,采样周期不能太短,否则使调节过于频繁,不但执行机构不能反应,而且计算机的利用率大为降低。

采样周期太长,也是不合适,因为干扰无法及时消除,使调节品质下降。

随着单片机在各行业控制系统中的普遍采用,其构成的实时控制系统日臻完善,使该温度控制系统的总体性能大大提高,功能更趋完善,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软、硬件实施手段及系统特点。

二、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框图与其详细功能介绍PC机:根据51单片机传输过来的值绘制T-t曲线,同时在调试过程可以给单片机传输参数,而在曲线跟踪过程中也是通过pc机给单片机传输某时刻的设定值。

51机:接收adc采样得到的数值,并进行滤波处理,根据所得到的数值进行专家模糊PID控制,得到相应的PWM值,直接通过控制继电器的通断控制温控箱加热棒和风扇的通断。

同时传输相关的数据给PC机进行显示,也接收PC机的温度设定值。

继电器盒:接受51机的通断信号,弱电控制强电,对加热棒及风扇进行控制。

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加热棒:对温控箱加热,可通过改变通断的占空比来调节加热的速率风扇:对温控箱降热,通过改变通断的占空比来调节降热的速率加热箱:被控对象,特点:延时大,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是线性变化的。

硬件电路三、控制流程(一)程序设计●51机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PC机程序流程图如图3所示。

1、MSComm控件(1)通信方式PC机和51机之间采用RS-232C串口通信,选用Visual Basic 6.0编写控制软件。

使用MSComm通信控件控制串口通信。

MSComm是微软公司提供的用于Windows下串口通信的ActiveX控件。

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它简单而方便的通过串口收发数据。

MSComm控件提供了两种通信方式:事件驱动和查询。

事件驱动是串口交互通信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当串口接收缓冲区中收到数据,或者串口发送完毕之类的事件发生时,系统将事件转换为消息,在MSComm控件中体现为CommEvent属性值的变化。

利用MSComm控件的OnComm事件可以捕获并处理这些消息,从而实现串口通信的编程。

查询实质上还是属于事件驱动的范围,因为查询是通过每隔一段时间就查询一次MSComm控件的CommEvent属性的值来查询发生的事件和出现的错误。

一旦CommEvent 的值发生变化,说明有通信事件或者错误发生。

(2)MSComm控件编程A.MSComm控件的初始化对MSComm串口的初始化一般要完成以下的设置:设定端口号(CommPort)、设定传输协议(Settings)、设定其他参数、打开通信端口。

B.捕捉串口事件在窗体设计中,双击窗体中的MSComm空间,会自动弹出代码窗口,系统会自动生成OnComm子程序并定位光标在OnComm子程序。

我们可以在里边编程设定发生OnComm事件后应当执行的操作。

C.串口数据的读取在MSComm控件中,对接收缓冲区的读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本形式,一种是二进制形式。

对于文本形式来说,需要在初始化时设置InputMode属性为comInputModeText,读取时可以直接将接收缓冲区赋值给一个String字符串变量。

对于二进制形式的数据来说,读取数据稍微麻烦一点。

即使我们只接收到一个字节的数据,都无法用数值类型变量接收数据。

通过查阅MSDN我们知道,Input属性通过一个Variant变体变量返回一个二进制数组,所以我们既可以用Variant变量接收,接受后的变量作为二进制数组使用,也可直接用二进制数组接收。

D.串口数据的写入。

在MSComm控件中,发送数据同样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文本方式,另一种是二进制方式。

对于文本方式,直接将一个字符串变量传递给Output属性就行了。

2、温度曲线的绘制(1)画图框首先建立一个PictureBox画图框picture1,所有的曲线绘制工作都在这个画图框中进行。

画图框有一个重要的布尔属性AutoRedraw,缺省值为False,当程序窗口被遮盖时,再切换回程序,之前绘制的图形中被挡住的部分会被擦去;设置为True后,切换回程序,系统会自动重新绘制被擦去的部分。

(2)确定绘图点的位置VB给我们提供了自己的坐标系。

即:画图框左上角为原点(0,0),往右为X方向,向下为Y方向。

为画图方便,系统设定picture1的大小为(0,0)-(1200,100),而时钟为1s,所以picture1的一个点对应1秒,总时长20min,而纵坐标即温度值。

但实验中温度范围为没有0到100,故把纵坐标设为30-80,Y 值也需由式子Y=(T-30)*2得到。

(3)绘图方法Pset 方法(点)、Line 方法(线)、Circle 方法(圆)(二)系统的算法与基本原理1、数据采集与滤波实验中采样时间为1s 采集10个数据,但是采集的数据不稳定,必须进行滤波处理,根据采集数据的特点选择了中位值平均滤波法(又称防脉冲干扰平均滤波法)连续采样N 个数据,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然后计算N-2 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但是单单该算法数据还是有不少的波动,于是再把所得的结果与上次的结果进行平均处理。

这样得到的数据就基本稳定了,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变送器出错会使温度值出现坏点,于是进行了二次滤波,即根据所得的结果与上次的结果进行比较,若偏差大于2.5度则认定为坏点,同时把上次的结果赋给这次的结果。

2、控制算法对于炉温控制,其方框图为:系统框图■ 普通PID 控制算法PID 算法作为简单有效的控制方法,具有极强的通用性。

控制器的算法为 (E (t )为误差):])()()([)(0dtt de T dt t e k t e k t U dti p ++=⎰ 经数字离散化,控制器(其中T 为采样周期,我们设置为3S )为:)]1()([)()()]}1()([)()({)(0--++=--++=∑∑==k E k E TT K i E T T K k E k k E k E TT i E T Tt e k k U d p ki ip p dki i p经化简有:,,,TT K D T T k I k P d p ip p === ---------------①)]1()([)()()(0--++=∑=k E k E D i E I k PE k U ki ---------------②经PID 控制器输出U (T ),作为占空比的控制。

■ 积分分离PID 控制算法虽然PID 易于实现,但当输入的偏差太大时,容易产生因积分溢出引起振荡。

积分分离PID 算法就是判断当误差超过一定程度的时候,撤消积分影响。

数字化后的控制器为:10)],1()([)()()(0或=--++=∑=ααk E k E D i E I k PE k U ki■ 前馈校正加PID 算法由于PID 控制是一种误差消除的过程,总是会出现振荡过程,而且无论是多好的PID 参数,一旦输入量发生变化,仍然要经过同样的振荡过程。

加入一个前馈校正,根据输入变化对PID 输出值进行校正,这样可以消除振荡,使输出趋势更加准确。

其方框图为:前馈控制框图即是对于输入的现在斜率变化,和一段时间后的斜率变化作对比,出现一个差值,作为PID 控制器输出的调整量。

(三)试验过程用计算机控制一个工业生产过程时,必须先将过程中表达因与果、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形式描述出来,编好程序存入计算机,才能实现控制有关的生产过程。

对数学模型的建立有阶跃响应法、脉冲响应法、相关函数法等多种方法。

1、 炉子模型建立及PID 参数的初步确定采用阶跃响应方法,对炉子的数学模型K/(1+Ts )(1+τs )进行多次测试。

经分析可得以下参数:炉子时间常数T=5~8min ,K=0.6~1.2,延迟时间τ=0.5~2.5min由已得参数, 采用Matlab 仿真,根据临界比例系数法可先得出一个近似得比例系数,为实验做好准备。

Simulink仿真框图得到等幅振荡响应:临界比例系数Ku=10,振荡周期Tu大约为200s在实际实验当中,用临界比例系数法得Tu=220S基本相符。

根据经验PID参数与Ku,Tu的关系,有:Kp=10/1.67=6Ti=0.5*Tu=100STd=0.125*Tu=25代入①式,有:P=6,I=0.18(选用0.2),D=50(选用45)按此作为PID控制器初步参数。

2、实际试验过程及算法的调整1)定温算法实验中试验了该PID算法,但由于所用的炉子功率太小,导致出现超调之后温度很难降下来,也使炉温出现长时间的震荡,所用实验采用了让风扇全开,通过控制加热棒是炉子稳定到所需的温度。

根据炉子的温度曲线走向趋势,采用了专家PID算法,即编程使炉子的曲线按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通过不断的修改算法与试验,最终得到的算法大概如下:先让炉子全速升温,在炉子温度上升到设定温度10度误差范围内时采用带积分分离的PI控制算法,而D分量分离开来作为判断依据。

根据D分量判断炉子是升温还是在降温,在升温过程出现负偏差时,马上关掉加热棒,而在降温过程中负偏差大于两度时才关闭加热棒。

其他时候都是根据PI算法得出的结果控制加热棒的开关占空比。

积分值设了一个上限,但误差积分超过该上限则积分值为该上限值,若积分值继续增大的另一个上限则把积分值设为0,重新累计误差。

而上限值的选取在不同温度时可选不同的值,在调整过程中可以设的大一点,而在稳态时可以设小一点,从而使炉温更加稳定。

该算法得出的结果如下图:由图可见除去一两个坏点(是由于变送器引起的,虽然经过二次滤波后数值减小了,但依旧可以看到),炉子温度稳定在65度左右,误差1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