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

《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数字频率计、数字电压表、交通灯、抢答器、密码

锁、波形发生器、数字温度计、计算器、数字式秒表。

二、适用班级:

三、指导教师:

四、设计目的与任务:

学生通过理论设计和实物制作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在《单片机技术》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研发电子产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设计内容与要求

设计内容

1、数字电子钟

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钟。该电子钟上电或按键复位后能自动显示系统提示符“P.”,进入时钟准备状态;第一次按电子钟启动/调整键,电子钟从0时0分0秒开始运行,进入时钟运行状态;再次按电子钟启动/调整键,则电子钟进入时钟调整状态,此时可利用各调整键调整时间,调整结束后可按启动/调整键再次进入时钟运行状态。

2、数字频率计

设计一个能够测量周期性矩形波信号的频率、周期、脉宽、占空比的频率计。该频率计上电或按键复位后能自动显示系统提示符“P.”,进入测量准备状态。按频率测量键则测量频率;按周期测量键则测量周期;按脉宽测量键则测量脉宽;按占空比测量键则测量占空比。

3、数字电压表

设计一个能够测量直流电压的数字电压表。测量电压范围0~5V,测量精度小数点后两位。该电压表上电或按键复位后能自动显示系统提示符“P.”,进入测量准备状态,按测量开始键则开始测量,并将测量值显示在显示器上,按测量结束键则自动返回“P.”状态。

4、交通灯

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十字路口交通灯。该交通灯上电或按键复位后能自动显示系统提示符“P.”,进入准备工作状态。按开始键则开始工作,按结束键则返回“P.”状态。要求甲车道和乙车道两条交叉道路上的车辆交替运行,甲车道为

主车道,每次通车时间为60秒,乙车道为次车道,每次通车时间为30秒,要求黄灯亮3秒,并且1秒闪烁一次。有应急车辆出现时,红灯全亮,应急车辆通车时间10秒,同时禁止其他车辆通过。

5、抢答器

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抢答器。该抢答器上电或按键复位后能自动显示系统提示符“P.”,进入准备工作状态。主持人按下开始按钮后,抢答开始并限定时间30S;10S内无人抢答,蜂鸣器发出音响;主持人按下开始按钮之前有人按下抢答器,抢答违规,显示器显示违规台号,违规指示灯亮,其它按钮不起作用;正常抢答,显示器显示台号,蜂鸣器发出音响,其它抢答按钮无效;正常抢答下,从按下抢答按钮开始30S内,答完按钮没按下,则作超时处理,超时处理时,违规指示灯亮,显示器显示违规台号。蜂鸣器发出音响;各台数字显示的消除,蜂鸣器音响及违规指示灯的关断,都要通过主持人按复位按钮。

6、密码锁

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密码锁。该密码锁上电或按键复位后能自动显示系统提示符“P.”,进入准备工作状态。该密码锁具有系统原始密码888888,用户可以设定并存储用户密码,密码输入时应处于保密显示状态,密码输入正确时应显示密码输入正确提示信息,否则,显示密码输入错误提示信息。

7、波形发生器

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波形发生器。该波形发生器上电或按键复位后能自动显示系统提示符“P.”,进入准备工作状态。该波形发生器可以分别产生幅值0~5V、频率100Hz~100KHz范围内的三角波、锯齿波、方波、梯形波和正弦波。

8、数字温度计

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数字温度计。该数字温度计上电或按键复位后能自动显示系统提示符“P.”,进入准备工作状态。测量温度范围0℃~99℃,测量精度小数点后两位,可以通过开始和结束键控制数字温度计的工作状态。

9、计算器

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计算器。该计算器上电或按键复位后能自动显示系统提示符“P.”,进入准备工作状态。能实现(1)基本的加、减、乘、除、平方、开方;(2)三角函数运算;(3)十进制、十六进制转换运算;(4)其他功能。

10、数字式秒表

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数字式秒表。该数字式秒表上电或按键复位后能自动显示系统提示符“P.”,进入准备工作状态。该数字式秒表应具有开始、暂停、连续、清零和停止功能。

设计要求

1、以上课题可以任选其一或多选,学生也可以自拟课题;

2、编程语言:汇编或C51;

3、计算机打印《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4、设计时间:一周;

5、实物制作;

6、人员分组:一人一组一实物。

六、《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主要内容

参照“《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主要内容”文件。

七、《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书写规范格式

参照“《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书写规范格式”文件。

八、参考资料

1、马忠梅,单片机的C语言Windows环境编程宝典[M], 北京: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出版社,2003.6;

2、李光飞,单片机C程序设计指导[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01 ;

3、李光飞,单片机课程设计实例指导[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9。

电气自动化教研室

2012年9月10日

摘要

本系统设计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通过测温系统将半导体制冷片温度反馈给单片机,并通过数码管显示温度。然后单片机再判断温度是否在我们需求的范围内,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单片机通过返回给继电器电路的高低电平来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升温或者降温,从而实现我们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继电器;测温系统;AT89S52;半导体制冷片

ABSTRACT

T his system design with AT89S52 SCM as the core, through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will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piece temperature feedback to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nd through the digital tube display temperature. The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o judge whether the temperature in our demand range, if the temperature is too high or too low SCM through the back to the relay circuit of high and low level to control the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piece of heating or cooling, so as to realize our design requirements.

Keywords: semiconductor;refrigeration tablet;relay temperature measuring system;AT89S52

目录

1 引言 (1)

2 系统方案设计 (1)

3 硬件设计 (2)

3.1控制模块 (2)

3.2 温度检测反馈模块 (5)

3.3 显示模块 (8)

3.4 键盘模块 (11)

3.5继电器电路的设计........................................... .12

4 软件设计 (12)

5 系统测试 (13)

5.1 模块检测 (13)

5.2 整体检测 (13)

结束语 (14)

鸣谢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A 温度控制系统原理图 (17)

附录B 温度控制系统PCB图 (18)

附录C 程序清单 (19)

1引言

如今,温度控制大部分都是较大空间内实现的,尽管半导体制冷原理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被提出,但直到现在半导体制冷应用并不是十分广泛。半导体制冷具有无污染、无噪声、可控温度范围大等特点,而传统的制冷方式,如冰箱只能制冷而不能制热,空调可控温度范围小,这些温控系统在某些领域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所以,本文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中心,通过较为简单的电路实现了对温度的控制。

2 系统设计方案

图1 系统组成框图

3 硬件设计

3.1 控制模块

3.1.1 AT89S52概述

a. AT89S52 单片机简介

AT89S52 是一种带8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256B 片内RAM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该器件采用ATMEL 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 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 位CPU 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 的AT89S52 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b. AT89S52单片机封装类型

图2 AT89S52单片机双列直插封装

c. AT89S52单片机各管脚功能

:接+5V电源。

V

CC

GND:接地。

XTAL1:片内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端。当使用片内时钟时,此端接外部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的一端;当使用外部时钟时,对于HMOS单片机,此引脚接地,

对于CHMOS单片机,此引脚作为外部振荡信号的输入端。

XTAL2:片内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出端。当使用片内时钟时,此端接外部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的另一端;当使用外部时钟时,对于HMOS单片机,此引脚接外部振荡源,对于CHMOS单片机,此引脚悬空。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个TTL门电流。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低八位。在FLASH 编程时,P0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LASH 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个 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此外,P1.0还作为定时器计数器2的外部计数输入(P1.0/T2),P1.1作为定时器/计数器2的触发输入(P1.1/T2EX)。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 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当P2口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是一带内部带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每脚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P3 口也可作为AT89S52的一些特殊功能口。P3.0:RXD(串行输入口);P3.1:TXD(串行输出口);P3.2:/INT0(外部中断0输入);P3.3:/INT1(外部中断1输入);P3.4:T0(定时器0外部计数输入);P3.5:T1(定时器1外部计数输入);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V

:RST是复位信号输入端,高电平有效。当单片机运行时,在此引脚PD

加上持续时间大于2个机器周期(24个时钟振荡周期)的高电平时,即可完

为此引成复位操作。在单片机正常工作时,此引脚应为≤0.5V低电平。V

PD

发生故障,降低到某一规定值脚第二功能,即备用电源的输入端。当主电源V

CC

的低电平时,将+5V电源自动接入RST端,为内部RAM提供备用电源,以保证片内RAM中的信息不丢失,从而使单片机在复位后能继续正常运行。

ALE/P__R__O__G__:ALE引脚输出为地址锁存允许信号,当单片机访问外部存储器时,用于锁存地址的低位字节。当单片机上电正常工作后,即使不访问外部锁存器,

的1/6,可用于初步ALE端仍有正脉冲信号输出,此频率为时钟振荡器频率f

osc

判断单片机芯片的好坏。ALE端可以驱动8个LS型TTL负载。应当注意的是,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在1个机器周期中ALE只出现1次,即丢失1个ALE 脉冲。因此,严格来说,不宜用ALE作精确的时钟源或定时信号。如想禁止ALE 的输出可在SFR 8EH地址上置0。此时,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时ALE才起作用。P__R__O__G__为此引脚第二功能,在对片内EPROM型单片机编程时,作为编程输入端。

P__S__E__N__: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端,接外部程序存储器的O__E__(输出允许)端。在单片机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此引脚输出脉冲负跳沿作为读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

E__A__/V

:E__A__为外部程序存储器选择控制端。当E__A__保持低电平时,单片机在此PP

期间只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当E__A__端保持高电平时,单片机在此间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但在PC(程序计数器)值超过1FFFH时,即超出片内程序存储器的8KB地址范围时,将自动转向执行外部程序存储器内的程序。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

源(V

PP

3.1.2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单片机最小系统是单片机能正常工作的所必须的最基本电路,包括复位和晶体振荡电路,为方便今后本系统扩展功能,所以最小系统采用双排针单独引出I/O口的方式,其电路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各种系统电路设计

3.2 温度检测反馈模块

3.2.1 DS18B20基础知识

DS18B20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是DALLAS半导体公司开发的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它具有3引脚TO-92小体积封装形式。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可编程为9~12位A/D 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被测温度用符号扩展的16 位数字量方式串行输出。工作电压支持3V~5.5V的电压范围,既可在远端引入,也可采用寄生电源方式产生。DS18B20还支持“一线总线”接口,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到3根或2根线上,CPU只需一根端口线就能与诸多DS18B20通信,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较少,可节省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它还有存储用户定义报警温度等功能。

DS18B20 内部结构及管脚:

DS18B20内部结构如图2-3所示,主要由4部分组成:64位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TH 和TL、配置寄存器。其管脚排列如图2-4所示,DQ 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GND为电源地,VDD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采用寄生电源方式时,该引脚接地。

图4 DS18B20 内部结构

图5 DS18B20外形及管脚

由于DS18B20只有一根数据线,因此它和主机(单片机)通信是需要串行通信,而AT89S52有两个串行端口,所以可以不用软件来模拟实现。经过单线接口访问DS18B20必须遵循如下协议:初始化、ROM操作命令、存储器操作命令和控制操作。要使传感器工作,一切处理均从序列开始。

主机发送(Tx)--复位脉冲(最短为480μs的低电平信号)。接着主机便释放此线并进入接收方式(Rx)。总线经过4.7K的上拉电阻被拉至高电平状态。在检测到I/O引脚上的上升沿之后,DS18B20等待15-60μs,并且接着发送脉冲(60-240μs的低电平信号)。然后以存在复位脉冲表示DS18B20已经准备好发送或接收,然后给出正确的ROM命令和存储操作命令的数据。DS18B20通过使用时间片来读出和写入数据,时间片用于处理数据位和进行何种指定操作的命令。它有写时间片和读时间片两种。

写时间片:当主机把数据线从逻辑高电平拉至逻辑低电平时,产生写时间片。

有两种类型的写时间片:写1时间片和写0时间片。所有时间片必须有60微的持续期,在各写周期之间必须有最短为1微秒的恢复时间。

读时间片:从DS18B20读数据时,使用读时间片。当主机把数据线从逻辑高电平拉至逻辑低电平时产生读时间片。数据线在逻辑低电平必须保持至少1微秒;来自DS18B20的输出数据在时间下降沿之后的15微秒内有效。为了读出从读时间片开始算起15微秒的状态,主机必须停止把引脚驱动拉至低电平。在时间片结束时,I/O引脚经过外部的上拉电阻拉回高电平,所有读时间片的最短持续期为60微秒,包括两个读周期间至少1μs的恢复时间。

一旦主机检测到DS18B20的存在,它便可以发送一个器件ROM操作命令。所有ROM操作命令均为8位长。

DS18B20芯片功能命令表如下:

表1 DS18B20功能命令表

命令功能描述命令代码CONVERT 开始温度转换 44H READ SCRATCHPAD 读温度寄存器(共9字节) BEH READ ROM 读DS18B20序列号 33H WRITE SCRATCHPAD 将警报温度值写如暂存器第2、3字节 4EH MATCH ROM 匹配ROM 55H SEARCH ROM 搜索ROM F0H ALARM SEARCH 警报搜索 ECH SKIP ROM 跳过读序列号的操作 CCH READ POWER SUPPLY 读电源供电方式:0为寄生电源,1为外电源 B4H

DS18B20是用12位存储温度,最高位为符号位,下表为它的温度存储方式:

表2 DS18B20温度存储地址分配

中,二进制中的前面5位是符号位,如果测得的温度大于0,这5位为0,只要将测到的数值乘于0.0625即可得到实际温度;如果温度小于0,这5位为1,测到的数值需要取反加1再乘于0.0625即可得到实际温度。

3.2.2 温度检测电路的设计

DS18B20为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其与单片机的连接很简单,电路如图2-5所示。

图6 DS18B20温度检测电路

3.3 显示模块

3.3.1 数码管显示原理

常用的数码管为8段式,其每一段对应一个发光而二极管,分为共阳极和共阴极两种。如图2-11所示为共阴极数码管内部结构。其所有二极管阴极连在一

起并接地,当某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高电平时,此发光二极管被点亮,相应的段被显示。同样,共阳极数码管则是所有阳极相连并接高电平,当某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为低电平时,即被点亮,相应的段被显示。将每段按一定的顺序分别命名为a、b、c、d、e、f、g、dp,为其提供刚好一个字节的不同的段码(即字型码)即可控制数码管相应的段被点亮显示出不同的字型。

图7 共阴极数码管结构

由N个数码管按一定的方式连在一11起即可形成一个N位的数码管,也分为共阳极和共阴极,其显示方式可分为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如图2-12所示为4位数码管的构成。

图7 4位数码管结构

N位数码管工作于静态显示方式时,各个数码管的共阴极(或共阳极)连在一起并接地(或接+5V),各个段选端分别连接不同的8位I/O口或经不同的锁存器与I/O口相连。各个数码管的显示字符已经确定则将维持不变,指导送入另一个字符的段码为止,在同一时间里,每一位显示的字符可以各不相同,因此,静态显示的亮度都较高。这种显示方式编程容易,但占用I/O口或锁存器较多,随

着显示位数的增多,资源浪费将会更严重。因此,在显示位数较多的情况下,一般不采用静态显示,而是采用动态显示。

N位数码管动态显示时,其所有的段选端都连在一起,有1个8位I/O口控制,形成段码线的多路复用,而各位的共阳极(或共阴极)也即位选端则由不同的I/O线控制,形成各位的分时选通。因此,在同一时刻,如果各位的位选端都处于选通状态,则各个数码管将显示相同的字符。若要各位都够同时显示出与本位相应的显示字符,就必须采用动态显示,即在某一时刻,只让某一位的位选端处于选通状态,而其他各位都不选通,同时段码线上输出相应位要显示的字符的段码;在下一时刻只让下一位的位选端处于选通状态,在段码线上再输出其要显示的字符的段码。如此循环下去,只要每位显示的间隔时间足够短,利用发光二极管的余晖效应和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就可以造成多位同时亮的假象,达到同时显示不同字符的效果。这种显示方式节省硬件资源,但占用CPU时间较多,适于显示位数较多的情况。

3.3.2 显示电路设计

本系统采用4位共阳极数码管动态显示的方案以节省硬件资源,降低电路复杂度。设计电路如图2-13所示。

图8 4位数码管动态显示连接电路

单片机的P0口输出段选码,其位选端经过4个9012 PNP三极管驱动与电源端Vcc相连,而9012的通断则通过编程对P2.4~P2.7输出高低电平来控制。其中,当某位输出为低电平时对应的与之连接那个9015导通,当单片机输出段选

码时,对应的那位数码管就会显示相应的段码的内容,当P2.4~P2.7轮流不断的输出低电平,并且P0口在不同的位选中时输出段码时,4位数码管就会轮流显示不同的值,如果扫描时间足够的短,那么利用其余晖和我们的视觉暂留效应,就会看到4位数码管同时在发亮而且在显示不同的内容。

3.4 键盘模块

3.4.1 键盘的工作原理

键盘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能实现向单片机输入数据、传送命令等功能,是人工干预单片机工作的主要手段,可分为独立式键盘和行列式(矩阵)键盘。

行列式(矩阵)键盘用于按键较多的场合,有行线和列线组成,按键位于行、列的交叉点上。最常用的4*4的行、列结构的键盘即可提供16个按键,与独立式键盘相比可节约大量I/O口线。行列式键盘中行、列为多键共用,各按键均影响该键所在行和列的电平,因此各按键彼此将相互发生影响,所以必须将行、列信号配合起来并作适当处理,才能确定按下键的位置。

3.4.2 键盘的工作原理图

原理图如下2-9:

图9 行列式键盘连接电路

3.5 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设计

3.5.1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单片机是一个弱电器件,一般情况下他们大都工作在5V甚至更低。驱动电流在mA级以下。而要把它用于一些大功率场合,比如控制电动机,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就要有一个环节来衔接,这个环节就是所谓的“功率驱动”。继电器驱动就是一个典型的、的功率驱动环节。在这里,继电器驱动含有两个意思:一是对继电器进行驱动,因为继电器本身对于单片机来说就是一个功率器件:还有就是继电器去驱动其他负载,比如继电器可以驱动中间继电器,可以直接驱动接触器,所以,继电器驱动就是单片机与其他大功率负载接口。

继电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原理图。

3.5.2继电器电路的原理图

图10 继电器电路原理图

4 软件设计

实现功能程序如附录C

5 系统测试

5.1 模块测试

将程序导入硬件电路,分别对每个模块进行检测,检查其功能是否达标,通对每个模块的检测,每个模块的功能达到了预期要求。

5.2整体测试

连接好系统硬件电路,把系统综合源程序写入控制器,经测试,各模块均能正常运行,基本实现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本系统设计工作已然就绪,基本达到了所预期的要求和效果。但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及一些客观因素,本设计仍存在很多不足和待改进之处。例如可以加入红外遥控控制,加入人体感应模块使系统有人情况下能通过是否需要升降温自动工作等。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检验了我大学三年的学习成果,但同时,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知识点的严重欠缺,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也理解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含义和重要性。虽然在这次设计中对于知识的运用和衔接还不够熟练,但是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完善。

精馏塔提馏段的温度控制系统

南华大学 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精馏塔提馏段的温度控制系统学生XXX 专业班级自动化X X X 学号XXXXXXXXXX 指导老师XXX 2012年6月25日

目录 1.系统简介与设计目的 (2) 2.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及控制要求 (3) 3.设计方案及仪表选型 (4) 3.1控制方案的确定 (4) 3.2控制系统图、方框图 (5) 4.各个环节仪表的选型,仪表的工作原理以及性能指标 (7) 4.1检测元件 (7) 4.1.1铠装热电偶特点 (7) 4.1.2铠装热电偶主要技术参数 (7) 4.2变送器 (7) 4.2.1变送器主要技术指标 (7) 4.3调节器 (8) 4.4执行器 (8) 4.4.1电/气阀门定位器作用 (8) 5.绘制仪表盘电气接线图,端子接线图 (10)

6.仪表型号清单 (11) 7.设计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1.系统简介与设计目的 精馏操作是炼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精馏塔的控制直接影响到工厂的产品的质量、产量和能量的消耗,因此精馏塔的自动控制长期以 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精馏塔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对象,它由很多级塔 板组成,在机理复杂,对控制要求又大多较高。这些都给自动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各塔工艺结构特点有千差万别,这需要深入分析特性,结合具体塔的 特点,进行自动控制方案设计和研究。精馏塔的控制最终目标是,在保证产品质 量的前提下,使回收率最高,能耗最小,或使总收益最大。在这个情况为了更好 实现精馏的目标就有了提馏段温度控制系统的产生。

按提馏段指标的控制方案,当塔釜液为主要产品时,常常按提馏段指标控制。 如果是液相进料,也常采用这类方案。这是因为在液位相进料时,进料量的变化, 首先影响到塔底产品浓度,塔顶或精馏段塔板上的温度不能很好地反映浓度的变 化,所以采用提馏段控制温度比较及时。另外如果对釜底出料的成分要求高于塔 顶出料,塔顶或精馏段板上温度不能很好反映组分变化和实际操作回流比大于几 倍最小回流比时,可采用提馏段控制。提馏段温度是衡量质量指标的间接指标,而以改变再沸器加热量作为控手段的方案,就是提馏段温控。 精馏塔的控制目标是: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使塔的回收率最高、能耗最低,即使总收益最大,成本最小。

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汇编)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 2010 – 2011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2010年11月17日

目录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3) 三、总体设计思想 (3) 四、系统框图及简要说明 (4) 五、单元电路设计(原理、芯片、参数计算等) (4) 六、总体电路 (5) 七、仿真结果 (8) 八、实测结果分析 (9) 九、心得体会 (9) 附录I:元器件清单 (11) 附录II:multisim仿真图 (11) 附录III:参考文献 (11)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基本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和调试的方法,增加集成电路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学完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应进行课程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会设计小型电子系统的方法,独立完成系统设计及调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有所创新,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日后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设计,掌握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完成系统的组装及调试工作;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工程质量意识,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教师应事先准备好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查阅手册和有关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取、安装调试等环节,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的实验调试,提高动手能力。 (4)综合应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任务。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名称 设计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任务 要求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测量温度的测量控制系统,测量温度范围:室温0~50℃,测量精度±1℃。 2、技术指标及要求: (1)当温度在室温0℃~50℃之间变化时,系统输出端1相应在0~5V之间变化。 (2)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 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 三、总体设计思想 使用温度传感器完成系统设计中将实现温度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这一要求,该器件具有良好的线性和互换性,测量精度高,并具有消除电源波动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些特性,实现从温度到电流的转化;但是,又考虑到温度传感器应用在电路中后,相当于电流源的作用,产生的是电流信号,所以,应用一个接地电阻使电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转化为电压信号。接下来应该是对产生电压信号的传输与调整,这里要用到电压跟随器、加减运算电路,这些电路的实现都离不开集成运放对信号进行运算以及电位器对电压调节,所以选用了集成运放LM324和电位器;最后为实现技术指标(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中的要求,选用了555定时器LM555CM。 通过以上分析,电路的总体设计思想就明确了,即我们使用温度传感器AD590将温度转化成电压信号,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集成运放电路,使表示温度的电压放大,从而线性地落在0~5V这个区间里。最后通过一个555设计的电路实现当输出电压在2与3V这两点上实现输出高低电平的变化。

温度控制系统

《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数字频率计、数字电压表、交通灯、抢答器、密码 锁、波形发生器、数字温度计、计算器、数字式秒表。 二、适用班级: 三、指导教师: 四、设计目的与任务: 学生通过理论设计和实物制作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在《单片机技术》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研发电子产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设计内容与要求 设计内容 1、数字电子钟 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钟。该电子钟上电或按键复位后能自动显示系统提示符“P.”,进入时钟准备状态;第一次按电子钟启动/调整键,电子钟从0时0分0秒开始运行,进入时钟运行状态;再次按电子钟启动/调整键,则电子钟进入时钟调整状态,此时可利用各调整键调整时间,调整结束后可按启动/调整键再次进入时钟运行状态。 2、数字频率计 设计一个能够测量周期性矩形波信号的频率、周期、脉宽、占空比的频率计。该频率计上电或按键复位后能自动显示系统提示符“P.”,进入测量准备状态。按频率测量键则测量频率;按周期测量键则测量周期;按脉宽测量键则测量脉宽;按占空比测量键则测量占空比。 3、数字电压表 设计一个能够测量直流电压的数字电压表。测量电压范围0~5V,测量精度小数点后两位。该电压表上电或按键复位后能自动显示系统提示符“P.”,进入测量准备状态,按测量开始键则开始测量,并将测量值显示在显示器上,按测量结束键则自动返回“P.”状态。 4、交通灯 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十字路口交通灯。该交通灯上电或按键复位后能自动显示系统提示符“P.”,进入准备工作状态。按开始键则开始工作,按结束键则返回“P.”状态。要求甲车道和乙车道两条交叉道路上的车辆交替运行,甲车道为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oc

辽宁工业大学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093 学号: 090302074 学生姓名:杨昌宝 指导教师:(签字) 起止时间: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自动化 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

摘要 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精馏操作的应用越来越广,分流物料的组分越来越多,分离的产品纯度越来越高。采用提馏段温度作为间接质量指标,它能够较直接地反映提馏段产品的情况。将提馏段温度恒定后,就能较好地确保塔底产品的质量达到规定值。所以,在以塔底采出为主要产品、对塔釜成分要求比对馏出液高时,常采用提馏段温度控制方案。由于精馏塔操作受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制约,鉴于单回路控制系统无法满足精馏塔这一复杂的、综合性的控制要求,设计了基于串级控制的精馏塔提馏段温度控制系统。 精馏塔的大多数前馈信号采用进料量。当进料量来自上一工序时,除了多塔组成的塔系中可采用均匀控制或串级均匀控制外,还有用于克服进料扰动影响的控制方法前馈—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一种预测控制,通过对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了解,预测出下一阶段系统的运行状况。如果与参考值有偏差,那么就提前给出控制信号,使干扰获得补偿,稳定输出,消除误差。前馈的缺点是在使用时需要对系统有精确的了解,只有了解了系统模型才能有针对性的给出预测补偿。但在实际工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干扰都是可测的,并不是所有的对象都是可得到精确模型的,而且大多数控制对象在运行的同时自身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所以仅用前馈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控制品质。这时就需要加入反馈,反馈的特点是根据偏差来决定控制输入,不管对象的模型如何,也不管外界的干扰如何,只要有偏差,就根据偏差进行纠正,可以有效的消除稳态误差。解决前馈不能控制的不可测干扰。 前馈反馈综合控制在结合二者的优点后,可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关键词:提馏段温度前馈-反馈串级控制

大棚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报告DOC

课程设计主要任务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温度测量控制系统,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通过单总线与单片机连接,实现温度测量控制,主要性能为: (1 )通过该系统实现对大棚温度的采集和显示; (2)对大棚所需适宜温度进行设定; (3)当大棚内温度参数超过设定值时控制通风机进行降温,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利用热风 机进行升温控制; (4)通过显示装置实时监测大棚内温度变化,便于记录和研究; 系统的设计指标 (1 )温度控制范围:0 C ~+50 C; (2)温度测量精度:土2 C; (3)显示分辨率:0.1 C; (4)工作电压:220V/50HZ ± 10%

目录 第一章序言 1 第二章总体设计及个人分工 2 第三章传感器设计及应用 4 第四章总结8

第一章序言 随着人口的增长,农业生产不得不采取新的方法和途径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大棚技术的出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窘迫现状。塑料大棚技术就是模拟生物生长的条件,创造人工的气象环境,消除温度对农作物生长的限制,使农作物在不适宜的季节也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大棚技术的普及,对大棚温度的控制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早期的温度控制是简单的通过温度计测量,然后进行升温或降温的处理,进行的是人工测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温度控制成为一项复杂的程序。 大多数的蔬菜大棚以单个家庭作业为主,种植户为蔬菜大棚配备多参数的智能设备,经济成本很高,因此将温度控制由复杂的人为控制转化为自动化的机械控制成为必然。目前现代化的温度控制已经发展的很完备了,通过传感器检测基本上可以实现对各个执行机构的自动控制,应用自动控制和电子计算机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温度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正在不断吸收自动控制和信息管理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温室作物种植的特点,不断创新,逐步完善,从而使温室种植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产业化。温度计算机控制及管理技术便函先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后来各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引进,开发出适合自己的系统。这在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各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本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主要是为了对蔬菜大棚内的温度进行 检测与控制而设计的。该测控仪具有检测精度高、使用简单、成本较 低和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所以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1引言 温度是工业过程控制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在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石油等工业中,工艺过程所要求的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对于不同场所、不同工艺、所需温度高低围不同、精度不同,则采用的测温元件、测温方法以及对温度的控制方法也将不同,随着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功能不断增强,许多高性能的新型机种不断涌现出来。单片机以其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高、造价低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成为自动化和各个测控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器件,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单片机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在工业生产中,如用于热处理的加热炉、用于融化金属的坩锅电阻炉等,都用到了电阻加热的原理。 鉴于单片机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优越性,温度控制的重要性,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就是根据这一思想来展开的。 1.1 系统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1.1 系统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想达到以下目的: 1. 增进对单片机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单片机理论方面的理解。 2. 掌握单片机的部功能模块的应用,如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片外存贮器、I/O口等。 3. 了解和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方法及实现,为以后工作中设计和实现单片机应用系统打下基础。 4. 熟悉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单片机PID算法的实现方法。 1.1.2 系统设计的任务 1.查阅资料,弄清楚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思路,确定设计方案。 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系统相关软件设计。 4.仿真实现温度参数设定、转换、显示等功能。 5.依据对象模型设计控制器参数, 6.系统调试与分析;并依据调试结果予以完善。 1.2毕业设计论文安排 1.论证系统设计方案,设计系统原理图。

基于PLC的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清华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PLC的大棚温度自动控制 系统设计 系(院)自动化系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2009级3班 学生姓名雷大锋 学号2009022321 指导教师王晓峰 职称副教授 二〇一三年六月二十日

独创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年月日

基于PLC的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为作物提供最好环境、避免各种棚内外环境变化对其影响的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FX2N系列PLC作为下位机,PC机作为上位机,采用三菱D-720通用变频器,采用温度、湿度、光照传感器采集现场信号,这些模拟量经PLC转化为数字信号,把转化来的数据与设定值比较,PLC经处理后给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使环流风机、遮阴帘、微雾加湿机等设备动作,大棚温度就能实现自动控制。这种技术不但实现了生产自动化,而且非常适合规模化生产,劳动生产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通过种植者对设定值的改变,可以实现对大棚内温度的自动调节。 关键词:大棚,温度控制,PLC

自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附表1 铜陵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院部:专业:

附表2 铜陵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同学:你好! 你所预选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自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经审定已通过,你可以进入研究(设计)阶段,请你按照以下进程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设计任务。 一、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所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根据选题进行广泛调研,并检索主要参考文献。 三、拟定研究(设计)方案(包括内容、方法、预期目标、进度安排等)。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技术要求与数据):主要 是设计一个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用单片机控制,数字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 并用LCD液晶显示器模块显示。它属于一个恒温系统。通过单片机处理,并 发出指令,使用继电器控制、隔离。 五、编写毕业论文(设计)提纲。 六、将包含上述内容的开题报告于 2015 年 1 月 6 日前送 交指导老师,并于 2015 年 1 月 15 日前完成开题。 七、请你于 2015 年 4 月 20 日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初 稿。 八、请你在 2015 年 4 月 22 日至 5 月 31 日之间反复修改 初稿(要求不少于三次)。 九、请你于 2015 年 6 月 20 日前把符合铜陵学院毕业论文(设 计)撰写格式要求的纸质定稿和相关的附件等材料,按要求装订一式三份, 连同对应的电子文档送交指导老师。 十、你的毕业论文(设计)如果通过了答辩资格审查,请于 2015 年 6月 20 日前准备参加本学院统一组织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具体答辩

时间另行通知)。 十一、如果你的联系方式发生变动,应及时通知你的指导老师。 指导教师电话: E-mail: 学生电话: E-mail: 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 下达任务日期: 2014 年 12 月 23 日接受任务日期: 2014 年 12 月24 日注:本任务书一式两份,一份交给学生,一份指导教师留存。 附表3 铜陵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仪表实验报告——温度控制系统

实验四 温度控制系统(一)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环节和各环节的作用。 2. 观察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作用,并比较其余差及稳定性。 3. 观察比例度3、积分时间T I 、微分时间T D 对控制系统(闭环特性)控制 品质的影 响。 二. 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 电动温度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一种,其作用是通过一套自 动控制装 置,见图4-1,使炉温自动维持在给定值。 图4-1温度控制系统 炉温的变化由热电偶测量,并通过电动温度变送器转化为 DDZ- n 型表的 标准信 号0?10mA 直流电流信号,传送到电子电位差计 XWC 进行记录,同 时传送给电动控制器 DTL ,控制器按偏差的大小、方向,通过预定控制规律 的运算后,输出0?10mA 直流电流信号给可控硅电压调整器 ZK-50,通过控 制可控硅的导通角,以调节加到电炉(电烙铁)电热元件上的交流电压,消 除由于干扰产生的炉温变化,稳定炉温,实现自动控制。 可控硅输出电压 o 干扰开关 电烙铁 电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观察系统各环节的结构、型号、电路的连接,熟悉可控硅电压调整器和电动控制器上各开关、旋钮的作用。 (二)控制系统闭环特性的测定: 在以下实验中使用以下具体数值:S 1(50%) , S 2(80%), T I i(50s), T I 2 (40s), T DI(30S)来观察比例与积分控制规律的作用 (1) 考察比例作用 将S置于某值50%记住S旋钮在S i的位置,积分时间置最大 (T I =max), 微分开关切向0,将干扰开关从“短”切向“干扰”, 产生一个阶跃干扰(此时为反向干扰) ,同时在记录仪的记录线上作一记 号,以记录阶跃干扰加入的时刻,观察并记录在纯比例作用下达到稳定 的时间及余差大小。 ( 2) 考察积分作用保持S S 1不变,置T I =T I 1,同时在记录仪的记录线上作一记号,以记录积分作用加入的时刻,注意观察积分作用如何消除余差, 直到过程基本稳定。 2.观测Pi 控制作用下的过渡过程 保持S 1, T I 1不变,将干扰开关从“干扰”切向“短”,产生一个正向阶跃干扰,观察过渡过程到基本稳定。 3. 考察S对余差的影响 置S = S 2 , T I =max ,将干扰开关从“短”切向“干扰”,产生一个反向阶跃干扰,同时在记录仪的记录线上作一记号,以记录阶跃干扰加入的时刻,观察并记录在纯比例作用下达到稳定的时间及余差大小。并与1(1)中S =S 1 时的余差相比较。 再加入积分作用T i =T i 1 以消除余差直到过程基本稳定。 4. 考察T i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置S = S 1 , T I =T I 2 ,将干扰开关从“干扰”切向“短”,产生一个正向阶跃干扰,同时在记录仪的记录线上作一记号,以记录阶跃干扰加入的时刻,观察过渡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水温自动控制系统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 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水温自动控制系统 组长姓名:学号: 专业与班级:工业自动化14-16班 姓名:学号: 专业与班级:工业自动化14-16班 姓名:学号: 专业与班级:工业自动化14-16班 时间: 2016 ~ 2017 学年第(1)学期指导教师:陈烨成绩:评阅日期:

一、课题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水温自动控制系统,对1.5L净水进行加。水温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且由人工设定。 细节要求如下: 1.温度设定范围为40℃~90℃,最小分辨率为0.1℃,误差≤1℃。 2.可通过LCD显示屏显示温度目标值与实时温度。 3.可以通过键盘调整目标温度的数值。 二、方案比较 1.系统模块设计 为完成任务目标,可以将系统分为如下几个部分:5V直流电供电模块、测温模块、80C52单片机控制系统、键盘控制电路、温度显示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强电加热电路。通过各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完成水温检测、液晶显示、目标值设置、水温控制等功能。 系统方框图如下:

2.5V直流电供电模块 方案一:直接用GP品牌的9v电池,然后接通过三端稳压芯片7805稳压成5伏直流电源提供给单片机系统使用,接两个5伏电源的滤波电容后输出。 方案二:通过变压器,将220v的市电转换成9v左右的交流电,变压器输出端的9V电压经桥式整流并电容滤波。要得到一个比较稳定的5v电压,在这里接一个三端稳压器的元件7805。 由于需要给继电器提供稳定的5V电压,而方案一中导致电池的过度损耗,无法稳定带动继电器持续工作,所以我们选用能够提供更加稳定5v电源的方案二。 3.测温模块 经查阅资料,IC式感温器在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有以下几种: AD590:电流输出型的测温组件,温度每升高1 摄氏度,电流增加1μA,温度测量范围在-55℃~150℃之间。其所采集到的数据需经A/D 转换,才能得到实际的温度值。 DS18B20:内含AD转换器,所以除了测量温度外,它还可以把温度值以数字的方式(9 B i t ) 送出,因此线路连接十分简单,它无需其他外加电路,直接输出数字量,可直接与单片机通信,读取测温数据。它能够达到0.5℃的固有分辨率,使用读取温度暂存寄存器的方法还能达到0.0625℃以上精度,温度测量范围在-55℃~125℃之间,应用方便。 SMARTEC感温组件:这是一只3个管脚感温IC,温度测量范围在 -45℃~13℃,误差可以保持在0.7℃以内。 max6225/6626:最大测温范围也是-55~+125℃,带有串行总线接口,测量温度在可测范围内的的误差在4℃以内,较大,故舍弃该方案。 本设计选用DS18B20感温IC,这是因其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接口简单,内部集成了A/D 转换,测温更简便,精度较高,反应速度快,且经过市场考察,该芯片易购买,使用方便。 下面是DS18B20感温IC的实物和接口图片

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辽宁工业大学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093 学号: 0 学生姓名:杨昌宝 指导教师:(签字) 起止时间: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自动化

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 摘要 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精馏操作的应用越来越广,分流物料的组分越来越多,分离的产品纯度越来越高。采用提馏段温度作为间接质量指标,它能够较直接地反映提馏段产品的情况。将提馏段温度恒定后,就能较好地确保塔底产品的质量达到规定值。所以,在以塔底采出为主要产品、对塔釜成分要求比对馏出液高时,常采用提馏段温度控制方案。由于精馏塔操作受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制约,鉴于单回路控制系统无法满足精馏塔这一复杂的、综合性的控制要求,设计了基于串级控制的精馏塔提馏段温度控制系统。 精馏塔的大多数前馈信号采用进料量。当进料量来自上一工序时,除了多塔组成的塔系中可采用均匀控制或串级均匀控制外,还有用于克服进料扰动影响的控制方法前馈—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一种预测控制,通过对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了解,预测出下一阶段系统的运行状况。如果与参考值有偏差,那么就提前给出控制信号,使干扰获得补偿,稳定输出,消除误差。前馈的缺点是在使用时需要对系统有精确的了解,只有了解了系统模型才能有针对性的给出预测补偿。但在实际工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干扰都是可测的,并不是所有的对象都是可得到精确模型的,而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报告

智能仪器仪表综合实训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仪器仪表)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目录 一、系统设计---------------------------------------------------------第 1 页 (一)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第 1 页 (二)温度信号采集电路选择和数据处理--------------------------------第 3 页 (三)软件设计------------------------------------------------------第 3 页二、单元电路设计-----------------------------------------------------第 5 页 (一)温度信号采集电路----------------------------------------------第 5 页 (二)步进电机电路------------------------------------------------- 第 5 页(三)液晶显示模块---------------------------------------------------------- 第6 页 (四)晶振复位电路--------------------------------------------------第 7 页三、总结体会--------------------------------------------------------------------------------------第 7 页 四、参考文献-------------------------------------------第 8 页 附录:程序清单------------------------------------------第 8 页

自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上海电力学院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题目:自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2013142班 学号:20132481 姓名:当当当

自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1、任务要求 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通过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设置温度的上下限。当温度超出正常范围,则由指示灯和蜂鸣器报警提示。当温度低于下限值时,要求通风电机停转,当温度高于上限值时,通风电机转动。 2、设计方案 本设计是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设计的温度控制系统实现了基本的温度控制功能:设定需求的温度为30~60摄氏度,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下限30摄氏度时,指示灯和蜂鸣器报警提示并且通风电机停转,使温度上升。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上限60摄氏度时,指示灯和蜂鸣器报警提示且通风电机转动,使温度下降。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界限时,通风机停止工作。为了实现以上功能首先完成了系统的整体设计,硬件以及软件的设计。在硬件上采用了由DS18B20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送入单片机与设定温度进行对比处理,再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使其很直观的了解当前的状态。在软件设计上完成了系统的各个功能程序以及流程图包括系统程序主要包括主程序,读出温度子程序,复位应答子程序,写入子程序等,并且采用与C51系列单片机相对应的51汇编语言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进行软件编程。 总体设计框图 3.硬件电路设计 3.1最小系统 按键设置 单 片 机 降热 温度采集 显示 加热

3.1.1 AT89C51的单片机 采用STC89C51芯片作为硬件核心。STC89C51内部具有8KB ROM 存储空间,512字节数据存储空间,带有2K字节的EEPROM存储空间,与MCS-51系列单片机完全兼容,STC89C51可以通过串口下载。 引脚介绍 ①主电源引脚(2根) VCC(Pin40):电源输入,接+5V电源 GND(Pin20):接地线 ②外接晶振引脚(2根) XTAL1(Pin19):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入端 XTAL2(Pin20):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出端 ③控制引脚(4根) RST/VPP(Pin9):复位引脚,引脚上出现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ALE/PROG(Pin30):地址锁存允许信号 PSEN(Pin29):外部存储器读选通信号 EA/VPP(Pin31):程序存储器的内外部选通,接低电平从外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如果接高电平则从内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

毕业设计-温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温度传感与温度过程控制研究 学院(系):里仁学院电气工程系 年级专业:07仪表2班 学生姓名:饶佳新 指导教师:程淑红 完成日期:2011.3.15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动态 温度控制器属于信息技术的前沿尖端产品,尤其是温度控制器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生活等领域,数量日渐上升。温度控制器是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它根据用户所需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值来控制加热器运作,从而达到改变用户所需温度的目的。近百年来,温度控制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1)模拟、集成机械式温度控制器; (2) 电子式智能温度控制器。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控制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电子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现今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在生产、安全保护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发挥了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在技术上得到迅速发展,性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增强,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进入21世纪后,智能的温控系统正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温控器和网络温控器、研制单片测温控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但是比起国外,我们仍处于起步晚,高度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状况,技术密集型产品明显落后于发达工业国家,自主研发产品少,缺乏核心技术是硬伤。就单片而言,以欧美和日韩的技术最为成熟,他们几乎霸占了智能市场,并制定了相关的行业标准,在技术方面不断的革新使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使之功能、精度、安全性等都不断得到新的提升。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我们在研究新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产品的科技含量上下功夫,不断地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使产品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温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与温度打着交道。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与是否能掌握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冶金、化工、建材、

温度控制系统

目录 第一章设计背景及设计意义 (2) 第二章系统方案设计 (3) 第三章硬件 (5) 3.1 温度检测和变送器 (5) 3.2 温度控制电路 (6) 3.3 A/D转换电路 (7) 3.4 报警电路 (8) 3.5 看门狗电路 (8) 3.6 显示电路 (10) 3.7 电源电路 (12) 第四章软件设计 (14) 4.1软件实现方法 (14) 4.2总体程序流程图 (15) 4.3程序清单 (19) 第五章设计感想 (29) 第六章参考文献 (30) 第七章附录 (31) 7.1硬件清单 (31) 7.2硬件布线图 (31)

第一章设计背景及研究意义 机械制造行业中,用于金属热处理的加热炉,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而且温度控制是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现有企业多采用常规仪表加接触器的断续控制,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的发展,这类设备对温度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除控温精度外,对温度上升速度及下降速度也提出了可控要求,显而易见常规控制难于满足这些工艺要求。随着微电子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采用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的智能化温度控制装置控制加热炉已成为现实。 自动控制系统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工业领域中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温度控制是控制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控制类型之一。随着单片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单片机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日益成为今后自动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电流、电压、温度、压力、流量、流速和开关量都是常用的主要被控参数。例如:在冶金工业、化工生产、电力工程、造纸行业、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中,人们都需要对各类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对工件的处理温度要求严格控制,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使温度控制指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采用MCS-51单片机来对温度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组态简单和灵活性大等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因此,单片机对温度的控制问题是一个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院(部)名称: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 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提交时间: 论文答辩时间: 学位授予时间: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工业生产中温度是常用的被控参数,而采用单片机来对这些被控参数进行控制已成为当今的主流。本文介绍了数字温度测量及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阐述了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主要组成部分:AT89C52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显示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它可以实时的显示和设定温度,实现对温度的自动控制。而且设有超温报警程序。测试表明,本设计对温度的控制有方便、简单的特点,大幅提高了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温度信号由温度芯片DS18B20采集,并以数字信号的方式传送给单片机。文中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温度检测与温度控制电路。单片机通过对信号进行相应处理,从而实现温度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温度自动控制,AT89C52,DS18B20,PID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mperature is used to be controlled parameter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Controlling controlled parameter by microcontroller has been main trend in today's socie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digita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It consists of AT89C52 microcontroller, temperature sensor, show circuit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circuit. It is able to display and set temperature in real-time. The purpose is to achieve the control of temperature. Besides, it has over- temperature alarm program. Tests show that this design not only controls temperature conveniently and simply but also improve the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controlled temperature greatly. With as the core of microcontroller, this design achieves the control of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signal is collected by temperature chip DS18B20 and transmitted to microcontroller in the form of digital signa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ardware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temperature detection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circuit. Microcontroller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temperature control by processing sign correspondingly. KEY WORDS:automatic temperature control, AT89C52 , DS18B20, PID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第一章系统方案论证错误!未指定书签。 总体方案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温度传感系统错误!未指定书签。 温度控制系统及系统电源错误!未指定书签。 单片机处理系统(包括数字部分)及温控箱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算法原理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重要电路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温度采集错误!未指定书签。 温度控制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软件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基本控制错误!未指定书签。 控制错误!未指定书签。 时间最优的控制流程图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系统功能及使用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温度控制系统的功能错误!未指定书签。 温度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章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硬件测试错误!未指定书签。 软件调试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六章进一步讨论错误!未指定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指定书签。 致谢错误!未指定书签。 摘要:本文介绍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控制器的设计,文章结合课题《温度控制系统》,从硬件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温度控制系统控制单片机 : . : 引言: 温度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过程控制,有些工艺过程对其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检测控制中心的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采用改进的数字控制算法,显示采用静态显示。该系统设计结构简单,按要求有以下功能: ()温度控制范围为°; ()有加热和制冷两种功能 ()指标要求: 超调量小于°;过渡时间小于;静差小于℃;温控精度℃ ()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值,设定温度值,二者差值和控制量的值。 第一章系统方案论证 总体方案设计 薄膜铂电阻将温度转换成电压,经温度采集电路放大、滤波后,送转换器采样、量化,量化后的数据送单片机做进一步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