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合集下载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完整版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完整版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附59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e2016-12-27发布 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力红、吴安华、安友仲、李卫光、赵霞、张京利、李六亿、杜斌。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 unit,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传染病医院ICU及儿科和新生儿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可结合专业特点,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 2003年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03年版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原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3年版消毒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02 年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执行《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针对ICU医院感染特点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或消毒隔离措施,并具体落实。

2.环境布局合理,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符合需要,各区标识清楚。

应设隔离间,用于特殊感染病人的治疗。

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米.各室严格管理.3.房间设置洗手干手设施、入门处及每床配备手消毒剂。

工作人员及访客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更鞋,拖鞋定期消毒。

严格控制室内人员、限制探视。

4.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动态消毒机消毒2次/日.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0%-60%。

5.加强室内仪器和病人复用诊疗物品的管理,执行仪器物品环境的清洁消毒制度,保持室内环境、物品、地面清洁。

病人诊疗仪器、用具、设备、保洁用具等应专区专人专用。

遇环境或地面污染时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

病人转出或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6。

严格执行隔离制度,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单独安置并有隔离标识。

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手卫生及无菌操作技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7.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新上岗人员必须经感染管理的培训合格方可上岗.8.执行《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做好呼吸机、动静脉导管、留置尿管、多重耐药菌等病人的医院感染监测与管理。

9.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

10.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生物监测与记录,对不合格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改进,必要时增加监测范围和数量,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

11。

医务人员如发生锐器伤或职业暴露时应立即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局部处理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评估、预防和随访.12。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密封转运、无害化处理。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20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2016)

附59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e2016-12-27发布 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力红、吴安华、安友仲、李卫光、赵霞、张京利、李六亿、杜斌。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传染病医院ICU及儿科和新生儿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可结合专业特点,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 2003年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03年版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原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3年版消毒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02 年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第一章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3)1.1 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 (3)1.1.1 医院感染的定义 (3)1.1.2 医院感染的分类 (3)1.2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3)1.3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4)1.3.1 医院感染监测 (4)1.3.2 医院感染报告 (4)第二章医院感染控制组织与管理 (4)2.1 感染控制组织的建立与运行 (4)2.1.1 组织架构 (4)2.1.2 职能部门 (4)2.1.3 运行机制 (5)2.2 感染控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5)2.2.1 政策制定 (5)2.2.2 政策实施 (5)2.3 感染控制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5)2.3.1 培训内容 (5)2.3.2 培训形式 (6)2.3.3 考核与评价 (6)第三章手卫生与个人防护 (6)3.1 手卫生规范与操作 (6)3.1.1 手卫生的定义与重要性 (6)3.1.2 手卫生的时机 (6)3.1.3 手卫生的方法 (7)3.2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 (7)3.2.1 个人防护用品的分类 (7)3.2.2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 (7)3.2.3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7)3.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 (7)3.3.1 暴露后的紧急处理 (7)3.3.2 暴露后的报告与跟踪 (8)第四章环境与物品的清洁与消毒 (8)4.1 环境清洁与消毒技术 (8)4.2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8)4.3 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 (8)第五章院感重点部门的感染控制 (9)5.1 重症监护室(ICU) (9)5.2 手术室 (9)5.3 新生儿室 (9)5.4 血液净化中心 (10)第六章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0)6.1 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原则 (10)6.1.1 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10)6.1.2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10)6.2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与评价 (11)6.2.1 监管措施 (11)6.2.2 评价方法 (11)6.3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 (11)6.3.1 监测方法 (11)6.3.2 控制措施 (12)第七章侵袭性操作与感染控制 (12)7.1 侵袭性操作的感染风险 (12)7.2 侵袭性操作的感染控制措施 (12)7.3 侵袭性操作的并发症处理 (13)第八章病原体检测与监测 (13)8.1 病原体检测方法 (13)8.1.1 显微镜检查 (13)8.1.2 培养法 (13)8.1.3 分子生物学方法 (14)8.1.4 免疫学方法 (14)8.1.5 生物传感器技术 (14)8.2 病原体监测与报告 (14)8.2.1 监测体系建立 (14)8.2.2 监测数据收集 (14)8.2.3 监测数据整理与分析 (14)8.2.4 疫情报告 (14)8.3 病原体耐药性监测 (14)8.3.1 监测范围 (14)8.3.2 监测方法 (15)8.3.3 监测数据整理与分析 (15)8.3.4 监测结果报告与反馈 (15)第九章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15)9.1 医院感染暴发的识别与报告 (15)9.1.1 识别 (15)9.1.2 报告 (15)9.2 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方法 (15)9.3 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策略 (16)第十章医院感染信息化管理 (16)10.1 医院感染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16)10.1.1 系统建立 (16)10.1.2 系统运行 (17)10.2 医院感染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17)10.2.1 信息收集 (17)10.2.2 信息整理 (17)10.3 医院感染信息的分析与利用 (18)10.3.1 分析方法 (18)10.3.2 利用途径 (18)第十一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律法规 (18)11.1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概述 (18)11.2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管 (18)11.3 医院感染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19)第十二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宣传教育 (19)12.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宣传策略 (20)12.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方法 (20)12.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宣传教育效果评价 (20)第一章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医院感染作为影响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都是医疗机构关注的焦点。

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 PPT课件

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 PPT课件

宿主因素
创伤 各类休克 严重基础病 长期住院 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抑制 神志不清 误吸
医源性因素
机械通气 外科手术 抗生素应用不当 长期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放疗 各种侵袭性导管(血管导管、引流管、鼻饲喂养管、
监测治疗操作等) ICU环境(ICU病房建设、布局、设施、流程等)
感染发生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ICU 感染特点
致病菌
特殊环境 特殊宿主 特殊诊疗措施
高发病率 高耐药率 高病死率 细菌、真菌、耐药菌株、混合感染
高病死率
由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且多为耐药 菌株和混合感染,加上高危病人病理生理症状 的极不稳定,因此死亡率明显增高,致严重的 全身性感染和感染性休克以致MODS,死亡率 极高。
感染途径:环

直接接触“手” 血行 导管 误吸 逆行 肠源性

感染途径:环
条件致病菌、定居(口咽) 手术、侵入性操作 污染的各种治疗、检查和设备 交叉污染(手、手套) 器械消毒或灭菌未达到要求 污染的水和溶液 污染的微粒和尘埃
层流环境下的ICU医院感染 预防措施 ➢ ICU的特殊环境
影响感染的因素
影响洁净度(含细菌)的指标 截面风速 换气次数 静压差 温湿度 新风量 气流组织 自净时间
影响感染的因素
影响人员舒适度的指标 截面风速 换气次数 温湿度 照度 噪声 新风量
日常管理
强化无菌操作与感染预防 无菌操作贯穿到所有的医疗活动中,对与共同使用的媒介物
ICU医院感染预 防与控制
感染管理科
内 容:
ICU医院感染 层流环境下的ICU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重点环节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
易感人群
病原体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因接触医院环境或接受医疗服务而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医院应当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明确感染控制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制定感染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感染控制工作的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

此外,医院还应当定期进行感染监测与报告,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其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控制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应当具备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置制度。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另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

医疗机构的环境清洁和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制定清洁消毒工作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设施、器械、床单、被褥等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还需要加强患者的管理与监测。

医院应当建立患者感染风险评估机制,对高危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医院还应当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感染控制的重视和配合度。

总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加强患者的管理与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能够充分重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症医学科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

由于大多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受损、或频繁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原因,重症医学科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远高于其他普通病房。

我国有资料表明,重症医学科的床位仅占全院床位不足5%,患者数不足全院的10%,但重症医学科感染却超过全院医院感染的20%。

重症医学科获得性医院感染主要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同时,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消毒隔离措施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原谱变迁、多重耐药菌暴发和流行,也严重影响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抢救成功率。

如何科学、有效地预预防和控制重症医学科获得性医院感染,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工作人员管理1. 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重症医学科,但应保持服装的清洁。

不建议常规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 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 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

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 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可以不换鞋。

但如果所穿鞋子较脏,或重症医学科室外尘埃明显时,应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重症医学科内专用鞋。

4. 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

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须戴帽子。

5. 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

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

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和急诊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6. 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

ICU与医院感染预防

ICU与医院感染预防

医院环境因素
ICU患者数量多,病种复杂,人员流动性大,增加了交叉感染 的机会。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等措施不到位,也可能导 致感染传播。
微生物耐药性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微生物产生耐药性,使得一些常见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 肠杆菌等对常用抗生素失去敏感性。
耐药菌株的传播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防控难度。
失败案例: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导致医院感染暴发
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导致ICU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 原因之一。如果医务人员未能正确执行消毒和隔离措施, 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就会增加。这种情况一旦发生, 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和社会 问题。因此,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力度是预防ICU医 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患者自身因素
免疫系统较弱
ICU患者通常病情较重,免疫系统 较弱,容易感染病原体。
长期住院
长期住院的患者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增加,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基础疾病
患者自身存在的基础疾病,如糖尿 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增加 感染的风险。
医疗操作因素
插管操作
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等侵 入性操作,可能将病原体带入体
06 结论与建议
结论总结
医院感染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I
调查还发现,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 杆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 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
通过对ICU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调查,发现ICU医院 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导 管相关性感染为主。
内,引发感染。
医疗器械污染
医疗器械如呼吸机、导管等在使 用过程中可能受到污染,导致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