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

30
普通病房的空气消毒
• 实验证明,普通病房室内空气消毒后2030min,空气的含菌量回升到消毒前的5070%,因此紫外线对空气的一过性消毒价 值极为有限
• 自然通风每换气一次即相当于房间容积的 空气完全更换一次,可清除原菌数的63.2%
• 控制人员流动,降低空气微生物的载量
31
室内安装紫外线灯管的具体要求
9、开放式储槽不具备无菌屏障性,不应 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需要使用储槽灭菌 物品,应在储槽内或外部使用包装材料包 装,使之符合无菌屏障要求 10、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 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
41
现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原则
11、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灭菌包 内还应放置化学指示物,如透过包装材料 可直接观察包内灭菌指示物的颜色变化, 则不放置包外灭菌化学指示物 12、纸塑袋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 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cm
进行强有力的揉搓,然后用流水冲洗的过 程称洗手。
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上99%以上的各种 暂住菌,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洗 手后,手上不能检出致病微生物
33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认真洗手
1.进入和离开病房前; 2.接触清洁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 3.无菌操作前后; 4.接触伤口前后; 5.护理任何患者前后;
现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原则
7、灭菌包重量的要求:器械包重量不宜超 过7公斤,敷料报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 8、灭菌包体积要求: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 器不宜超过30cm×30cm×25cm;脉动预 真空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 30cm×30cm×50cm
院感预防和控制

院感预防和控制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期间感染的疾病。
它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为了预防和控制院感,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善医院环境、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院感预防和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改善医院环境1.1 提高清洁消毒水平:医院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手术室、病房、诊疗区等高风险区域。
消毒工作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并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1.2 加强空气质量管理:医院应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定期清洗和更换空调过滤器。
同时,要控制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传播,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和UV灯等技术手段进行空气消毒。
1.3 管理医疗废物:医院应建立科学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废物的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理符合相关规定。
废物处理设施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消毒,以防止废物感染传播。
二、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2.1 提高手卫生水平:医务人员是院感传播的重要源头,因此他们应接受严格的手卫生培训,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手部消毒。
医院应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和消毒剂,并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2.2 推行规范操作程序: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时,应严格遵循规范操作程序,包括穿戴手套、戴口罩、佩戴手术帽等。
同时,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对违反操作规范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2.3 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对院内感染进行及时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要积极参与感染监测工作,及时上报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确保信息畅通和数据准确。
三、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3.1 加强患者教育:医院要加强对患者的院感预防教育,包括手卫生、咳嗽礼仪、个人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宣传海报、宣传册、宣教视频等形式,向患者传递正确的预防知识和行为规范。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在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方面,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该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共同努力,保障医疗环境的安全,避免感染传播。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措施:1、熟悉感染源:医务人员应该了解不同感染源的特点,及时识别可能存在的感染传播途径。
2、严格遵守消毒规范:各种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具都需要进行规范的消毒、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3、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病人体液的频率较高,要经常进行手部的洗涤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内各类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5、保持医疗环境清洁:医院的环境要保持清洁整洁,防止细菌、病毒在环境传播,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6、提倡患者自我防护:医院在入院时要告知患者一些防护方法,建议他们多洗手、佩戴口罩等。
7、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增加感染难度。
8、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9、强化空气净化措施: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医院应该确保空气净化设施的良好运行。
10、实施疫情监测:如出现传染病疫情,医院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11、建立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医院可设立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协调各方资源,共同应对感染传播。
12、监督评估感染控制效果:医院要对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
总之,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保障医疗安全。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六篇关键知识点

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六篇关键知识点
1. 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 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患者和医务人
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 了解感染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2. 感染传播途径
- 了解感染传播的途径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感染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如密切接触)、空气传播(如
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如咳嗽喷嚏)以及间接传播(如接触污
染物)。
3. 感染控制策略
- 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感染控制策略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医疗器械的正
确使用与灭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4. 感染监测与报告
- 感染监测与报告是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传播。
- 包括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类型和感染病原体等,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5.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 了解抗生素的适应症、用药原则和禁忌症,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抗生素。
6. 感染控制培训与教育
- 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
-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控制的基本原理、感染控制策略和操作规范等。
以上是医院感染控制培训的六篇关键知识点,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感谢阅读本文档。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医院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HAI)是指患者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新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加强的学习,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对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1. 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护理的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
2. 分类:(1)根据感染部位分类: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2)根据病原体分类: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3)根据感染途径分类: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垂直传播等。
二、医院感染病原体及传播途径1. 病原体:(1)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3)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4)寄生虫:如疟原虫、阿米巴原虫等。
2. 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污染物、医务人员等传播。
(2)空气传播:通过飞沫、气溶胶等在空气中传播。
(3)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传播至周围人群。
(4)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如新生儿感染。
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 患者因素:(1)年龄:老年人、婴幼儿、免疫抑制者等易发生医院感染。
(2)基础疾病: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恶性肿瘤等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
(3)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等,破坏患者生理屏障,增加感染风险。
2. 医疗机构因素:(1)环境因素:空气质量、手卫生、医疗器械清洁消毒等。
(2)诊疗操作:不规范的操作、器械污染等。
(3)抗菌药物使用:滥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株增多,增加感染风险。
3. 医务人员因素:(1)手卫生:手卫生不到位,导致病原体传播。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一、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1.加强医院环境卫生:加强医院内部的环境卫生,定期对病房、手术室、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医疗环境的干净和整洁。
2.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重视和责任心,加强手卫生、个人防护等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护能力。
3.严格实施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应当在进入和离开病房、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污染物品后,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避免手传染病原体。
4.加强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管理:医疗器械和设备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等处理,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5.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按照抗生素使用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6.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7.加强患者宣教: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宣教,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1.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对医院内的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2.实施隔离措施:对患有传染病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应当实施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呼吸道传染病应采取飞沫传播隔离措施,接触传染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等。
3.加强手术室和ICU的管理:手术室和ICU是医院感染高发区域,应加强对这些区域的管理,严格执行手术室无菌操作规范,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手术室和ICU的环境卫生和医疗器械的无菌性。
4.定期开展感染控制质量评估:定期对医院内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水平。
5.加强患者的监护和管理:对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加强监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6.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医院感染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作方式,确保在感染暴发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及防控措施大全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及防控措施大全在医院环境中,感染成为了一个常见的问题,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全面介绍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并提供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帮助医护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和病原体介绍医院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间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出现的与住院治疗有关的感染。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二、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医院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以及间接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
特别是在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高风险科室,传播更加容易发生。
三、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1. 院内感染:在医院内范围内感染,如手术部位感染、泌尿道感染等;2. 交叉感染:指不同患者之间通过传染源介导传播的感染,如耐药菌传播;3. 医源性感染:由医务人员通过操作所引起的感染,如医生或护士的手部未洗净导致的感染。
1.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洗手和消毒制度,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要彻底洗手;2. 隔离措施:根据感染性状况,采取不同类型的隔离措施,如空气传播病原体采取呼吸道防护;3. 消毒与清洁:医疗器械和环境表面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保持无菌环境;4. 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其对感染预防的认识和能力;5. 病原体监测与报告: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医院感染的管理策略1. 制定感染控制方案:医院应建立相应的感染控制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流程;2. 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的产生;3. 医疗废物处置:医院要建立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置制度,避免废弃物污染环境;4. 渗透调查: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渗透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 宣传教育: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介。
0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实践操作
手卫生规范
总结词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保持手 部清洁和消毒。
详细描述
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等手卫生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手部细菌数量,降低 医院感染的风险。医护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血液、体 液后等情况下进行手卫生操作。
途径等。
抗菌药物监测
02
定期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
合理性。
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
03
监测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提供
依据。
05
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价与改进
评价标准与方法
感染率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或不同科室的感染率,评估感染控制的水平 。
卫生手部依从性
观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是否正确洗手或使用手部消毒剂, 以评估手卫生执行情况。
消毒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格率
对医疗器械、环境表面等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抽样检测,合格率越 高,表明消毒灭菌工作越到位。
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
通过分析感染病例资料,找出感染发生的关键因素,为改进提供依 据。
反馈评价结果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促使他们针对问题进行整 改。
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不断优化防 控措施,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信息共享
将监测数据与其他相关部门共享,加 强协作,共同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
04
医院感染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患者管理
患者入院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免疫状态、用药 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识别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液浓度监测
消毒液配制
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环境与常规不需要使用消毒剂进行环境表面擦拭或喷洒消毒。 只有地面、物体表面受到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 物等污染的情况下才需要消毒处理。
当地面、物体表面受到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 等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布或一次性纸巾)包裹污 染物并清除,投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然后用消毒剂 喷洒污染的局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再用清水清 洁。
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 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 病例的现象。 其中同种同源是指易感人群同时或先后暴露 于同一感染来源(如使用相同批号的一次性 无菌物品、同一批血液/输液制品,使用同 一种消毒灭菌方法的物品等)。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清洁工具使用的基本要求
清洁工具包括抹布、拖把等。抹布、拖把推荐使用 超细纤维材料,拖把使用可脱卸式拖把头。
各种擦拭抹布、拖布、清洁桶、保洁手套应分区域 使用,用明显标识区别。
各区域拖把标识的区分,卫生间为红色标识,公共 区域(走廊)为黄色标识,病房、办公室为蓝色标 识,换药室、治疗室为绿色标识。
2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
用量杯量出蒸馏水1000ml加入4片含有效氯500mg的 含氯消毒片,即为2000mg/L含氯消毒液。 2000mg/L含氯消毒液用于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 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与物体表面的浸泡、擦拭消毒 (如吸引器、引流瓶等) 。
消毒液监测、配制操作
消毒液配制、监测操作
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低于 70uW/cm2应及时更换灯管。
紫外线强度指示卡
紫外线强度监测仪
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如何清洁
紫外线灯管应每周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发现 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等时,应随时擦拭。
紫外线灯管长时间不擦拭,积尘较厚
紫外线灯管如何安装
悬吊式紫外线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 2.2m。
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1.5W/ m3,照射
时间30min~60min。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
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消毒液擦拭(含氯消毒液、乙醇) 喷雾消毒(气溶胶喷雾消毒器) 紫外线消毒车近距离照射
液体消毒剂使用基本要求
消毒剂稀释液应现配现用,用蒸馏水配制。 每次使用前测试浓度,使用时限≤24h。 诊疗器具消毒前应先去除污染,清洗干净。 消毒液完全浸没消毒的诊疗器具, 达到消毒作用
时间,蒸馏水冲净干燥,存放于密闭清洁容器 内备用。 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使用前应先灭菌处理。 用于浸泡消毒的容器应使用专用容器,加盖洁 净。
常用消毒剂的配制
5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
用量杯量出蒸馏水1000ml加入1片含有效氯500mg的 含氯消毒片,即为500mg/L含氯消毒液。 500mg/L含氯消毒液用于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与物 体表面的浸泡、擦拭消毒(如体温计、湿化瓶、雾化器 螺纹管等)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
培训要点
医院感染管理基本概念 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回顾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第一部分 医院感染管理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 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 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 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 院感染。
医院感染定义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医院感染关注的人群: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
人员。 医院感染的地点界定:是指发生在医院内,
包括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 医院感染的时间界定:是指病人的感染发生
在住院期间,包括在医院内感染,出院后不 久发病的病人。 社区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医院感染分类
——外源性感染的病原体来源于病人体外。如来自 于其他病人、医务人员、诊疗器械和医院环境等。 通过规范医务人员诊疗操作、严格消毒灭菌及隔 离等措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内源性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皮肤、 口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的常居菌或暂居 菌。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体内微生态失衡时即 可发生内源性感染。
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
空气消毒方法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适用于无人环境的消毒。 循环风空气消毒机:适用于有人环境的消毒。 空气净化技术(洁净手术室、洁净病房) 开窗通风换气
使用中紫外线灯如何监测
紫外线灯使用时应记录启用时 间、累计时间及强度监测, 使用时间不低于1000小时 。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深圳妇儿医院产妇切口感染:案例1 戊二醛用于手术器械灭菌的浓度为2%,浸
泡10小时,而该院制剂员将新购进未标明 有效浓度的戊二醛(1%)误认为20%的 稀释200倍供有关科室使用,浓度仅为 0.005%达半年之久。 相关工作人员的极端不负责任,直接造成了 这起院内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医院感染最常见、也是最重要 的传播途径。由接触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 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隔离标识蓝色。
飞沫传播:由飞沫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百 日咳、白喉、流脑等。隔离标识粉色。
空气传播:由空气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结 核、麻疹、肺出血热等。隔离标识黄色。
第三部分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的消毒和灭菌
消毒:消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 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杀灭或消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 微生物的处理。
消毒灭菌原则:⒈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医 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⒉进入人体 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 破损黏膜、组织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 到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