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基础必考点总结

初中物理中考基础必考点总结
初中物理中考基础必考点总结

1.光速(电磁波速):C=3×108m/s=3×105k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空气中)

3.人耳区分回声:≥0.1s ( ≥ 17m )

4. 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3×105Pa≈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1.0g/c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手机锂电池电压:3.7V 14.人体安全电压:≤ 36V(不高于36V)

15.动力电路电压:380V 16.家庭电路电压:220V

17.单位换算(1)1m/s=3.6km/h(2)1g/cm3=103kg/m3 (3)1度=1kw·h=3.6×106J (4)1L= 1dm3= 10—3m3 (5)1mL= 1cm3= 10—6m3 (6)1L=1000mL

(7)1m= 10dm=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1dm=10—1m=0.1m ; 1cm=10—2m ; 1mm=10—3m ; 1um=10—6m ;1nm=10—9m

(8)1m2 = 102dm2 = 104cm2 = 106mm2

1dm2 =10—2m2 ; 1cm2=10—4m2 ; 1mm2=10—6m2

(9)1m3 = 103dm2 = 106cm3 = 109mm3

1dm3 =10—3m3 ; 1cm3=10—6m3 ; 1mm3=10—9m3

(10)1s=(1/3600)h 1min=(1/60)h

①伽利略:伽利略理想实验: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沿直线永恒运动下去。最早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最早提出惯性。

②牛顿:【力的单位:N】,牛顿三大定律,光的色散。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③帕斯卡:【压强的单位:Pa, 1 Pa=1牛/米2=1N/m2 】,帕斯卡裂桶实验。

④托里拆利:第一次测出大气压强的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3×105Pa。

⑤阿基米德:一是: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二是:杠杆平衡问题,杠杆原理(F1L1=F2L2)。

⑥焦耳:热和机械功的当量关系。焦耳定律(Q=I2Rt)。【功和能的单位:J,1J=1牛·米=1N·m】

⑦瓦特:蒸汽机,【功率的单位:W,1W=1J/S】⑧安培:安培定则,【电流的单位:A】

⑨伏特:【电压的单位:V】⑩欧姆:欧姆定律(I=U/R)【电阻的单位:Ω】

⑿奥斯特:奥斯特实验,电流的磁效应(电生磁)⒀法拉第:电磁感应(磁生电)

1.长度:课桌高约0.8m,一层楼高约3m,教室门高约2m,一张纸厚(头发直径)约0.1mm,一枚硬币厚

约2mm,一只新铅笔18cm,成人步幅约75cm ,地球半径6400km,物理课本宽18cm,长约26cm。

2.时间:正常人脉搏跳动1次约1s(一分钟跳70次左右),呼吸一次约2s~3s,我国国歌时长约46秒,

橡皮从课桌落下的时间约0.4秒,中学生百米赛跑约15秒(优秀运动员可达到10秒)。

3.速度:中学生步行速度约1~1.5米/秒,自行车速度约5米/秒,高速公路小轿车可达到33m/s。

地铁运行速度约11~22m/s.中学生百米赛跑约8m/s。

4.声:繁忙的交通区域响度在70~80dB,正常说话40~50 dB。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5.质量:一枚邮票约50mg,一根粉笔(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3g,一元硬币(一块橡皮)大约6克,

一张草稿纸约10g,一个鸡蛋约50g,一个苹果(一部手机)约150g,一只鸡约3kg,一头大象约5t。

7.密度:人体(水)的密度:1.0×103kg/m3=1.0g/cm3 6.重力:2个鸡蛋约1N

8.温度:人舒适的温度约25℃,洗澡水约40℃,济南最低温:可达-10℃,最高温可达30℃.

蔬菜保鲜温度:4℃左右。

9.压强:人双脚站立压强约1.2×104Pa。一张草稿纸约10g,面积约0.4m×0.3m=0.12m2,压强约1Pa。

10.功:人爬一层楼做功1800J,2个鸡蛋举1米,做功约1J,500mL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并举高约10J。

11.功率:正常人心脏推动血液流动功率约1.5w,家用轿车功率约80KW~1000kw,人骑车功率约80w,

引体向上约20w,中学生正常爬楼功率约120w.

12.电流:1mA麻,10mA剧痛呼吸困难生命危险,100mA3s窒息心脏停止跳动。

13.电压:手机电池3.7V,手机充电器约5V,手机充电器工作电流约2A.

14.电功率:白炽灯20W~60W;电风扇20W~100W;洗衣机500W、电冰箱、电视机100W~200w;

500W~1000w;微波炉、电暖气、空调、电饼铛、电磁炉、电压力锅、电炉约1000W~2000W。

A控制变量法:B转换法:C比值定义法:(①速度②压强③功率④密度)

D模型法:( ①磁感线②光线③原子核式结构④计算火车速度时,把火车看成一个质点⑤实物抽象出杠杆) E等效替代法:(①串联并联电路总电阻②同一直线上的合力与分力关系③平面镜成像中用不点燃的蜡烛替代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④曹冲称象)

F类比法:(①电压水压,电流水流类比②类比速度引入功率④操场教室学生类比固体液体气体分子排列)G科学推理(理想实验)法:(①真空不能传声②牛顿第一定律③理想中功的原理④二力平衡选轻质卡片忽

1导体:金属、人体、大地、各种酸碱盐水溶液、碳棒、水银、有杂质的水

2绝缘体:干燥的木材、空气、油、塑料、橡胶、纯水、玻璃 3 半导体:硅、锗、砷化镓

4晶体:各种金属、萘、海波、食盐、石英、明矾5非晶体:松香、玻璃、沥青

6费力杠杆:钓鱼竿、缝纫机脚踏板、镊子、人的前臂、筷子、扫帚、火钳、理发剪刀

7省力杠杆:撬棒、铡刀、起子、钳子、羊角锤、独轮小车、扳手、道钉撬、方向盘、动滑轮、自行车车闸

1.惯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光的反射定律

4. 光的折射规律

5.欧姆定律

6.焦耳定律

7.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8.液体压强规律9.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大10.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增大

12.水沸腾规律13.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电阻特点

1蒸发(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通)2滑动摩擦力(压力、粗糙程度)

3固体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4 液体压强(液体密度、深度)

5浮力(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6 物体浮沉(重力和浮力)

7.滑轮组机械效率(物重、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8.斜面机械效率(倾斜程度、粗糙程度)

9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10动能(质量、速度)11重力势能(质量、高度)12弹性势能(材料、弹性形变)13. 电阻(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与U、I无关)

14电功(电压、电流、通电时间)15.电热(电流、电阻、通电时间)

16电磁铁磁性强弱(电流、匝数、有无铁芯)17感应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18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磁场方向、电流方向)19内能大小(质量、温度、状态体积)

20.响度(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21音调(频率:粗细、松紧、长短、厚薄、疏密)

物理设备及工作原理

弹簧测力计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天平、杆秤杠杆平衡条件

常用温度计液体的热胀冷缩

吸盘、抽水机大气压强

重锤线、水平仪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潜水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下沉

密度计、轮船漂浮原理

高压锅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增大

液化气常温下压缩体积液化

热机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利用内能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平面镜光的反射

凸透镜、远视镜光的折射,会聚作用

凹透镜、近视镜光的折射,发散作用

照相机、眼睛、摄像头u>2f,倒立缩小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2f>u>f,倒立放大实像

放大镜u

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

电炉、电灯、保险丝电流的热效应

发电机电磁感应原理

电动机、电流表、电压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磁悬浮列车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m月=m地G月=G地/6

固(固液):先F=G=mg后P=F/S 液体:先P=ρgh后F=PS=ρghS

浮力公式(1)F浮=F’-F (压力差法)(2)F浮=G-F (称重法)

(3)F浮=G物(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V排

功的公式:W=FS=Gh=Pt 功率公式:P=W/t = Fv

(竖直提升物体)

热学公式: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 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电学公式:

1.欧姆定律:I=U/R

2.焦耳定律:Q=I2Rt=UIt=Pt==U2t/R (纯电阻公式)

3.电功:W=UIt=Pt=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4.电功率:P=W/t=UI=I 2R=U2/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 (2)U=U1+U2 (3)R=R1+R2

(3)U1/U2=R1/R2(分压公式) (4)P1/P2=R1/R2(正比)

6.并联电路:(1)I=I1+I2 (2)U=U1=U2 (4)I1/I2=R2/R1(分流公式)

(3)1/R=1/R1+1/R2 [ R=R1R2/(R1+R2)] (5)P1/P2=R2/R1(反比)

力学实验:1、用天平测质量 2.弹簧测力计测力 3. 测物质密度 4. 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5.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6.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7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8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9探究杠杆平衡

电(磁)学实验:10、串并联电流电压特点11、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12、伏安法测电阻

13、测小灯泡电功率14、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影响因素15、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16、探究磁生电17、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光学实验:18、光的反射规律19、平面镜成像20、凸透镜成像规律

热学实验:21、固体的熔化规律22、水沸腾实验23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6.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与参照物之间位置发生变化即相对运动,若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相对静止。8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无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第二章声现象9.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12.声音的三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体温计:缩口,可以取出读数。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化成水)(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白雾、露、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雪、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凝固图像。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21.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真空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

C=3×108m/s。25.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影子、日食、月食、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26.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7.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8.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29.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30.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3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3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33.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3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5.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焦点(射向另一侧虚焦点)36.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当u >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2f>v>f;(2)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v>2f;(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另: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可用来测焦距),当u=f时无法成像。37.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远像近像变小。38.远视眼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近视眼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39.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0.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比值一定,即密度,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如水和冰。41.密度:ρ=m/v 1g/cm3=1000kg/m3 42.测固体密度:先质量m后测水的体积v1,再测固体浸没后水的体积v2,计算密度:ρ=m/(v2-v1);测液体密度:先烧杯和液体总质量m1,后倒出适量v,最后测烧杯和剩余液体质量m2,计算密度:

ρ=(m1-m2)/v。43.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上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44.密度与物

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第七章力45.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4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47.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8.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49.重力: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规则的在几何中心上)。

第八章运动和力50.牛顿第一定律(科学推理法):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1.二力平衡的条件:(1)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大小相等;(3)方向相反;(4)在同一条直线上。52.平衡状态:(1)静止(2)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到平衡力(合力为0 N)的作用。5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实验:物体匀速直线运动——二力平衡——f=F,控制变量法。

第九章压强5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压力大小(2)受力面积大小55.压强:P=F/S,56.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57.液体压强的计算:P=ρgh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58.证实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1标准大气压为760mmHg,即1.013×105Pa 。59.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60.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第十章浮力61.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F浮=F向上-F向下)6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m排g=ρ液gV排。注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浸没的深度无关。63.物体的浮沉条件。轮船是利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浮力实现漂浮,利用漂浮的条件F浮=G物来工作的。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64.求浮力的几种方法:(1) 称重法:F浮=G-F拉(2) 压力差法:F浮=F 向上-F向下(3)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4) 漂浮或悬浮法:F浮=G物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65.功的两个要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W=FS。67.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68.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功率大做功快,功率小做功慢。不能确定做功的多少。P=W/t =Fv。69.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和物体运动的速度v有关,且v对动能的影响较大。70.物体由于高度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h有关。7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和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72.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7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74.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钢丝钳、撬棒、动滑轮)(2)费力杠杆:L1<L2,F1>F2 ,费力省距离;(镊子、筷子)(3)等臂杠杆:L1= L2,F1= 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天平、定滑轮)75.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可以省一半的力。76.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F=G/n 。且物体升高“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s=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77.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物重、动滑轮重、摩擦及绳重)、斜面的机械效率(倾斜程度、摩擦)

第十三章热和能78.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阿伏加德罗)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道尔顿)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汤姆孙)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79.分子热运动:(1)内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80.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隙。8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质量、状态、温度)。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82.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83.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3)热量的计算:Q吸=cm(t-t0)、Q放=cm(t0-t)。84.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

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等。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85.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最常见的热机是内燃机,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86.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其中,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工作时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87.热值:1kg(1m3)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J/kg或J/m3公式:Q=qm(q

为热值)或者Q=qv。88.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89.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1)使燃料充分燃烧(2)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3)机器零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90.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9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92.电路的基本组成:(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元件;(4)导线:连接电路。93.两种基本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并联。94.电流表的使用:(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2)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3)选择合适的量程(0~0.6A; 0~3A)(4)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95.电流用符号“I”表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是“A”。96.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即I串=I1=I2)(2)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I并=I1+I2)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97.常见的电压值:家庭照明电路电压220V;一节干电池1.5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手机电池电压约3.7V。98.电压用符号“U”表示,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符号V,还有KV和mV。99.电压表的使用:(1)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用电器并联;(2)电压表的“+”接线柱连接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接线柱连接靠近电源负极的一端;(3)选择合适的量程(0~3V; 0~15V)。100.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串=U1+U2)(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即U并=U1=U2)101.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符号Ω。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102.滑动变阻器:(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2)接法:必须“一上一下”(3)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及部分电路两端电压大小。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03.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I=U/R)10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R串=R1+R2 105.测小灯泡的电阻(1)原理:R=U/I (2)方法:伏安法。(3)注意事项: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②闭合电路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阻值最大处;③接通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多次测量时从该电压逐次降低。④应多次测量,不能计算灯泡电阻的平均值。

第十八章电功率106.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功的符号是W。公式:W=UIt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电功的单位:焦耳(焦,J)。电功的常用单位是度,(千瓦时kW·h)。107.电能表:1kw﹒h=3.6×106J 108.电功率:P=W/t=UI 109.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110.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1)原理:P=UI (2)电路图与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相同。(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多次测量求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111.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功率,实际功率大,灯泡亮。11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公式:Q=I2Rt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13.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开关、用电器、插座、导线等组成。114.家庭电路中触电的情况:(1)单线触电:站在地上的人接触到火线;(2)双线触电:站在绝缘体上的人同时接触到火线和零线。115.触电急救常识: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直接去拉触电人,应首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使触电人脱离电源。发生火灾时,要首先切断电源,决不能带电泼水救火。为了安全用电,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116.安全用电:(1)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①短路;②用电器总功率过大。(2)保险丝的特点:电阻率大、熔点低。保险丝的作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发热熔断,切断电路。(3)电压越高越危险;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注意防雷。第二十章:电与磁117.磁现象:磁性、磁体、磁极、磁场、磁感线、磁化等118.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119.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120.电流的磁效应:(1)实验:奥斯特实验(2)内容: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12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12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12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以及有无铁芯有关。124.电动机的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125.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英国法拉第)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126.电话: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1)基本结构:主要由话筒和听筒组成。(2)工作原理: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128.导体中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光也是一种电磁波。129.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130.光纤通信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131.目前使用最频繁的网络通信形式是电子邮件。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32.能源的分类(方式一):(1)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为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柴薪等。(2)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133.能源的分类(方式二):(1)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食物、柴薪、地热能、沼气、潮汐能等。(2)不可再生能源:凡是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134.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1)裂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目前核电站中进行的都是核裂变反应。(2)聚变:热核反应。氢弹爆炸的核聚变反应是不可控的。135.太阳能的直接利用:(1)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热传递,太阳能转化为内能);(2)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136.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137.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138.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足够丰富;(2)足够便宜;(3)技术成熟;(4)安全清洁。139.材料的导电性: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半导体可制成二极管、三极管等和集成电路。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电脑等都有大量的半导体元件。半导体二极管有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可用来放大电信号。

140. 超导材料:温度降到一定温度,电阻为零。若常温下能实现超导,可无损耗远距离输电、超导磁浮现象,但目前无法应用。

141. 纳米材料:合成材料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1~100nm范围内的材料。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品)-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

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第三章透镜知识归纳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2、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_总结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s v ——速度公式:_t 公式变形:求路程 物理量单位 广V ――速度m/s km/h 单位换算: s ――路程m km 2 3 1 m==10dm=10 cm=10 mm -—时间s h t=s s=vt 求时间---- 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物理量单位 G――重力N --- 质量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J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合力公式: F = F1 + F2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i - F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公式: —m V 浮力公式: F 浮=6 — F 物理量 J*—i- 单位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N F浮-浮力N 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 F 浮= G 排=m 排g彳P 密度kg/m 3 1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 F浮=p水gV排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F浮=6 物理量单位 4F浮——浮力N G——物体的重力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压强公式: p= S 「物理量单位 P 2 压强Pa; N/m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 2 m 注意:S是受力面积, :指 有受到压力作用的 :那部分面积 面积单位换算: / 2 ,c--4 2 1 cm =10 m 2 --6 2 | 1 mm2 =10 m

液体压强公式: P= P gh 帕斯卡原理: 物理量单位 2 p --- 压强Pa; N/m P ------- 液体密度kg/m3 h --- 深度m 粗略计算时取c g=10N/kg P l = P2 二Sl S2 或F2 S2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提示: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 杠杆的平衡条件: F i L i=F2L2 或写成:F2 L i 物理量单位 F1 - 动力N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 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 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 (4).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5.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 它的常用单位有 , 。1h = min = s. 1.2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1.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的物体)叫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5.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 。 公式: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1米/秒= 千米/小时 6.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除以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 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 7.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 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 1.3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 是靠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 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乐音的三个特征: 、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与发声 体的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不同。 5.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中减弱;(3)在 处减弱。 2.1、2.2 光的色彩 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 、黄、绿、蓝、 、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3.光的三原色: 、 、 ;颜料的三原色: 、 、 。 4.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 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 5.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 应用:灭菌、验钞等。 6.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中是沿 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 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都说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 。

初中物理中考总结(可打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7.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8.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

2020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0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全集

第一篇基础知识篇 初中物理主要学习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在教材中主要体现为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等板块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达到的要求是: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网络构建 ???????? ?? ????? ?????? ????????????????????????????????????????????测量工具长度单位及换算 测量方法测量工具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单位及换算测量方法 概念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选定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机械运动定义定义匀速直线运动公式速度单位直线运动分类意义机械运动定义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曲线运动s v t ???????????????? ?? ?? ?? ?? ?? ??????????????????????????? ?????? ?????? ???? ???????????? ????????????? 原理:=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实验过程 高频考点透析

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篇一20xx年,我们学校初三物理学科在中考中取得了全镇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 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物理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应物理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试物理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物理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物理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物理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物理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物理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物理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

初中物理总结

2017—2018学年初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两个班物理学科得教学任务。为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一方面在教学中实施“三维五环”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尊重学生,努力构建与谐得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所学、学有所得;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努力使自己形成比较完整得知识结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得教育教学水平。现将本学期得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上好课,我在平时得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好下面得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得知识结构,重点、难点,适当得搜集、补充资料;(2)了解学生得知识现状与她们身心发展得特点,从她们得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等出发,精心设计好每节课;(3)根据学生得实际与教学得需要选择正确得教学方法;(4)按照“三维五环”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得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得情感,使她们产生愉悦得心境,创造良好得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得兴趣。讲练结合,精心布置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得负担。 (二)抓好培优补弱,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平时得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得学生甚至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要抓好学生得思想教育,要加强学生得养成教育,引导她们形成良好地学习习惯,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得辅导与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得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得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得理解与尊重,所以,与后进生交谈时,对她得处境、想法表示深刻得理解与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得不足,加强师生交流,让她们意识到学习得重要性与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还要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得学生进行相应得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得学生得需求,避免了一刀切得弊端。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她们得求知欲与上进心,让她们意识到学习并不就是一项任务,也不就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总结

1 / 4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求时间——v t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F = F 1 + F 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1 - F 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 F 浮=G 压强公式: p =S F

2 / 4 p =ρgh 帕斯卡原理:∵p 1=p 2 ∴2211S S 或21 21S F 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 21L L F F = 滑轮组: F = n 1 G 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 =1 ∴F = G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n =2 ∴F = 21 Gs =2 h 机械功公式: W =F s P =t W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 η×100%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电流定义式: t Q I = 欧姆定律: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It W = UI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It 结合I =U /R →→W =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4 / 4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 2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1 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 2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12 21R R P P =

初三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路的组成:○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 2、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1、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流出.○ 3、估测、试触,选择合适量程 五、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1进户线:火线、零线○ 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 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其保护作用) 2、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一、电压 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2、电压通常用字母U代表,它的两侧就要用电压,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 3、电压表的使用: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某元件两端的电压时,应与这个元件并联.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另一个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所用量程的最大测量值必须大于被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标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总结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V= 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 t=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公式变形 :m=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密度公式: 浮力公式: F 浮=G – F F 浮=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 F 浮=G 压强公式: P=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S 是受力面 积,指有受到压力 作用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单位换算: 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 1mL=1cm 3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中考)

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 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m=106um;1um=10-6m。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四会 a会选:根据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 b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C会读;读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会记:结果有数值和单位。 小资料:门高2m ;一层楼高3m ;我国铁道标准轨距1.435m 人走一步:0.6m左右 3、时间的测量 国际单位制:秒S常用的还有:小时h 分min 1h=60min 1min=60S 测量时间工具:停表、时钟等 小资料:地球自转一周:2 4小时;地球公转一周:一年 人体脉搏跳动1min 80次左右;1S 1次多点 人走1m 1S左右 4.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

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利用影子,找个小东西,例如易拉罐什么的,跟教学楼放同一水平线上,量它的高度,并在同一时间测量它影子的高度和大楼影子的高度,初步想简单,就要早上,量好之后,就等比,例如:大楼的高度是X,影子长度是B,小物件的高度是a,影子长度是b,得到的算式就是X/A=B/b,可以得出大楼高度X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 减少误差的方法是: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改进测量方法;3、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一般同一物体的运动状况也不同。 世界万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说静止的物体是相对参照物静止的。

初三物理中考题型归纳与总结

中考物理题型归纳与总结(按难度)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题型一 (1).使用复读机学习英语,调节音量按钮时改变了声音的( ) A 、频率 B 、音调 C 、响度 D 、音色 (2).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C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 、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D 、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中,将导体ab 水平置于蹄形磁铁的磁场中,如下图所示。闭合开关后,能使灵敏电流计G 的指针发生偏转的做法是( ) A 、让蹄形磁铁静止,导体ab 也保持静止 B 、让蹄形磁铁静止,导体ab 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C 、让导体ab 静止,蹄形磁铁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D 、让导体ab 静止,蹄形磁铁沿水平方向左右运动 题型二 (1).如下图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某同学在家中更换台灯的灯泡时,先将一只灯泡插入灯座,灯泡正常发光,再将另一只灯泡插入该灯座的一瞬间,灯泡接口冒出火花,同时家中停电、保险丝烧断。其原因是( ) A 、灯座短路 B 、灯座断路 C 、灯泡的接头短路 D 、灯丝断路 (3).如图所示,小明每次都让小车在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然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关于这实验,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小车是为了保证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惯性相同 B 、小车的轮子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 A 、镊子 B 、钳子 C 、起子 D 、 剪子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 第二章、光 第三章、热 第四章、电 第五章、力 第六章、实验 纵横高考

1、声音的三要素 音调:音调是由声源的频率决定,是指声源震动快慢。 例如,女生声音尖、女高音男低音、调整琴弦的松紧、往水壶里灌水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例如,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买碗要碰几下听声音 响度:响度是由声源的振幅决定, 例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用不同的力气敲鼓、调节电视机音量、扩音器2、减弱噪声的途径 (1)声源处:社区内禁止鸣笛、消声器 (2)传播过程:马路旁种树、马路旁装隔音板、 (3)人耳处:耳塞

1、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实例区分 (1)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手影、影子 (2)光的反射:镜子成像、水中倒影、 (3)光的折射:水中的筷子变完、海市蜃楼、放大镜 2、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v,焦距f u>2f f2f 异侧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幻灯机u=f 不成像车灯 u

1、物态变化 凝华:雪、霜、窗花 凝固:冰挂、 液化:露、雨、雾 2、晶体熔化 晶体:冰、海波、萘 非晶体:石蜡、沥青 3、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改变单位温度所变化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Q T =cm Q:变化的热量,J J kg K c:比热容,/(.) T ?:变化的温度 第四章、电学 1、公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基础知识分类总结

初中物理分类整理 第一部分:初中物理定义部分 第二部分:初中物理定律、定理部分 第三部分:初中物理特点部分 第四部分:实验器材使用方法部分 第一部分:初中物理定义部分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事先被选择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6变速直线运动:我们把运动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7声源: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我们把由这个原因引起的效应叫做双耳效应。人们用双耳效应判断声源方位。(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9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10乐音:人们将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1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12频率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 1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14振幅指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15音色:指声音的品质

16噪声:在物理学中,把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噪声。17超声与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18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9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20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1光年≈9.4608×1015m≈9.4608×1012km; 21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2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23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沿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24凸面镜: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 25凹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叫凹面镜。 26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7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红光偏折角度小,紫光偏折角度大) 28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9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30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1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2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33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34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5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6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7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38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9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点在同一个物体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