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中的比喻技巧(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比喻论证(精校完美打印版)

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比喻论证(精校完美打印版)

比喻论证比喻论证feng比喻论证1、比喻论证法。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2、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

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像、是、如等)。

比喻论证的几种方法: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

一、学会比喻描绘1、取身边自然景物作喻体,俯拾之间,即成精彩。

如为了论证“平凡却自豪”的观点进行了精彩的比喻。

示例:我特别平凡,又平凡得特别.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虽然并不芳香耀眼,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我平凡,却平凡得有价值;我平凡,却平凡得有尊严!——2004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2、屈原投江这一段,为文者何止千万,唯有运用了比喻的形象描绘才可回味无穷。

示例:我无法想象“剖肝沥胆效英才”的屈原以一副怎样的面貌在汨罗江畔绝望的挺立和孤傲的苦吟。

《离骚》名垂千古,有人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与超越,我想屈原更是以一种青鸟折翅的悲伤徘徊在绝望里,通身的长袍翻飞在朔风中,以一种不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超越了偏激与豪迈,纵身跃下了汨罗江!——任艳《折翅的青鸟》3、要写“跑的体验”却从他物的比喻入手,形象的描绘中一步一步靠近主题。

如2005湖南高考优秀作文《那鱼那鹰那人》。

示例: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条鱼,我要努力寻找离开水的出口。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鹰,我要全力飞出蓝天的庇护。

我就是我自己,我要跑,跑出父母的视线,跑上自己的轨道。

——题记二、学会比喻说理1、学会用相似的事例论证正在论证的事例。

示例:可谁能说得清呢?就像姬发摆脱不了侮辱,史迁回避不了宫刑,苏轼逃脱不了诗案,都是上帝有意安排一样,嵇康的死何尝不是一种超脱,何尝不是一种将易于腐朽的肉体涅磐为永恒的精神的方式呢?——2005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2、学会在喻体中表情达意。

比喻在高考作文中的妙用

比喻在高考作文中的妙用
张 宝 东
妙 喻 连 珠 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比喻的一般方法。 2.培养用比喻写作的能力。
常用的比喻方法:
一、
喻体正面渲染开头法
例1.诚信如丝丝春雨,可以催
开文学的花苞;诚信如结实的 绳索,可以助人登上科学的顶 峰;诚信如涓涓浪花,可以托 起事业成功的巨轮。
根据例1,以“不为失败找借 口”为论点,写一个开头。
这棵不找借口而成功的的树啊,浓郁, 隽秀。四季常青。科学因他们而腾飞; 人类因他们而伟大!
练习3
以一方土为喻体论证不为失败找借口 获得成功(举官员的例子)
有这样一方不为失败找借口的土,它培养 出了无数伟大的官员。 (立)这一方土中,
培养出了精忠报国的岳飞,横扫倭寇的戚继光, 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这方土中,还培养出了 鞠躬尽瘁的周恩来,不辞劳苦的焦裕禄,
要求:保留喻体 换本体
仿照例句,发挥想像,补充句子。 在事业上不找借口的人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 的一块砖石。在友谊上不找借口的人说:人生就 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①在奋斗中不找借口
的人说:人生就是 搏击风浪的那双桨 ②在辛勤劳动中不找借口的人说说:人生 就是 耕耘大地的老黄牛。 ③在与困难斗争中不找借口的人说说:人 生就是 行于暗礁间的一条小船。 ④在同挫折抗争中不找借口的人说说:人 生就是 布满荆棘的那条山路。
再见!
练习1以“借口”为话题模仿比喻论证模式写一 有一丛不为失败找借口的花,散发着浓 段话
浓的文学芳香。(立)
这丛花里,有屈原培育出来的“路曼曼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李白培育出来 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有苏轼培育出来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 ;有毛泽东培育出来的“数风流 人物还看今朝” (摆)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喻和象征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喻和象征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喻和象征在高考作文中,灵活运用比喻和象征是提升作文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类比和类推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形象来展示;而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某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或象征某种抽象的含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喻和象征,以帮助同学们提升作文的表达能力。

一、比喻的运用1. 丰富形象的比喻高考作文中,可以通过比喻来丰富形象,使作文更具感染力。

比如,对于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可以比喻为“太阳”,给人以阳光般明朗的感觉;而对于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可以比喻为“臭皮匠”,形象地传达出狭隘的思维方式。

通过比喻,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作文的意义。

2. 强化对比的比喻在高考作文中,通过对比的比喻可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比如,可以将勤奋的学习比喻为“努力的蜜蜂”,将懒惰的行为比喻为“贪吃的熊猫”。

通过与动物的对比,一方面加深了印象,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行为的不同特点,使得表达更加生动。

3. 运用寓意的比喻比喻中的形象可以具有特定的寓意,可以通过寓意的比喻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者对某种现象的评价。

比如,可以将开放包容的社会比喻为“大海”,将整齐划一的行为比喻为“方队”。

通过对寓意的运用,可以让作文更具思想深度和观点分明。

二、象征的运用1. 事件的象征高考作文中,可以通过事件的象征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比如,可以以“溺水事故”为象征,探讨人们对于安全意识的忽视;或者以“流浪猫狗”为象征,来探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通过描写具体的事件,达到启示读者、引发思考的效果。

2. 物体的象征在高考作文中,可以通过物体的象征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比如,将红旗比喻为正义和信仰的象征,体现了作文对于理想追求的呼吁;将风筝比喻为自由和独立的象征,体现了作文对于人权和自由的探讨。

通过物体的象征,可以让作文更有层次感和文化内涵。

3. 自然的象征自然界中的事物常常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以借助自然界来比喻、象征某种情感、思想或者价值观。

高考作文如何运用恰当的比喻手法

高考作文如何运用恰当的比喻手法

高考作文如何运用恰当的比喻手法在高考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手法可以为文章增添趣味,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然而,如何运用比喻手法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呢?以下将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一、什么是比喻手法比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联系,以达到形象生动地描述、说明和抒发情感之目的。

比喻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通过相似之处来强调某种特征或含义,从而增强表达的力度。

二、比喻手法的作用1. 强化表达:比喻手法可以让抽象的概念或观念变得具体而形象,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

例如:阳光洒在大地上,犹如一位温柔的母亲,给予我们温暖和关怀。

2. 深化理解:通过将陌生或抽象的概念与熟悉或具体的事物进行比喻,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友情就像一盏明灯,时刻指引着我们前行,给予我们无私的支持和陪伴。

3. 增加趣味: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提高文章的吸引力。

例如:雨后的天空像一幅洗过的水彩画,五彩斑斓的色彩令人心旷神怡。

三、如何恰当运用比喻手法1. 选择合适的事物:比喻所选的事物必须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要比喻的事物特征或含义,且与比喻对象之间具有较强的类比关系。

2. 注意比喻形象的新颖性:过于陈旧或常见的比喻容易使文章显得平庸,因此应尽量选用新颖独特的比喻形象,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 避免过度使用: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过多地使用会使文章语言过于华丽,显得不真实。

因此,在作文中灵活运用比喻手法,适度使用即可。

四、示例分析曹金芳在《古月回忆》中运用比喻手法描写自己的外祖母,使得读者对这个人物形象产生深刻印象。

“外祖母是一位微笑的太阳,她总是对着我们微笑。

她那满脸的皱纹,像是岁月在她脸上的印记,见证了她辛勤的劳动和慈爱的关怀。

”这个例子中,外祖母被比喻为“微笑的太阳”,使得读者有了一个明确而鲜明的形象。

比喻中的“岁月在她脸上的印记”强调了外祖母经历过的沧桑和辛劳,进一步勾起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在作文中使用比喻的技巧和要点

在作文中使用比喻的技巧和要点

在作文中使用比喻的技巧和要点比喻是作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它通过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类比,以此来丰富文章的表达和意境。

在使用比喻的技巧和要点上,有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首先,比喻要具有真实感。

比喻所使用的事物必须是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而不是过于生僻或离奇的。

例如,当我们要形容一个人非常勤奋时,可以说他像一只蜜蜂一样辛勤工作。

因为蜜蜂勤劳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所以这个比喻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

其次,比喻要具有形象感。

比喻所使用的事物要能够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形象,让读者能够通过比喻来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当我们要形容一个人的笑容非常灿烂时,可以说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这样的比喻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想象到阳光的明亮和温暖,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描述。

此外,比喻要具有情感感。

比喻所使用的事物要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共鸣和共情。

比如,当我们要形容一个地方非常美丽时,可以说它像仙境一样。

这个比喻会让读者感受到美丽之地的神秘和诱人之处,从而激发起读者的好奇心和向往之情。

此外,比喻要与文章的主题和内容相符。

比喻不应该是为了花哨而使用,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和阐述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比喻要能够与文章的主题相呼应,使整个作文更加有内在的逻辑和连贯性。

比如,当我们在写一篇关于互联网的文章时,可以使用比喻来形容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海洋,人们在其中如鱼得水。

这个比喻既表达了互联网的广阔和无限可能,又与文章的主题相契合。

最后,比喻要适度使用。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过多地使用会使文章显得过于夸张和虚构,失去真实感和可信度。

因此,在使用比喻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使用,保持适度的平衡。

总之,比喻是作文中一种非常有力的表达手段,它能够丰富文章的语言和意境,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使用比喻的技巧和要点上,我们要注意比喻的真实感、形象感、情感感,以及与文章主题相符和适度使用。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恰如其分,才能更好地运用比喻来提升作文的表达效果。

高考作文中如何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高考作文中如何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高考作文中如何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比喻和象征手法是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段,能够为文章增加表现力和想象力。

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可以丰富作文的表达方式,提升文章的观赏性和说服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用以揭示事物的特点和内涵。

比喻可以使作文生动形象,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文中的观点。

首先,比喻可以用于描述人物形象。

通过将人物形象与动物相比,可以更加形象地表达人物的特点。

例如,可以将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比喻为蜜蜂,形容其勤勉刻苦的学习态度。

其次,比喻可以用于描绘自然景物。

通过将景物与人的感受和情感相联系,可以更好地表达景物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比如,可以将秋天的树叶比喻成一把把金黄的火焰,形容秋天的景色壮丽多彩。

再次,比喻可以用于抒发情感。

通过将复杂的情感比喻成简单的形象,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

例如,可以将对家乡的思念比喻成一朵盛开在心中的花朵,形容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手法是通过用一个事物来代表另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意义,以达到鲜明的修辞效果。

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

首先,象征手法可以用于表达主题和寓意。

例如,可以将雨水比喻成希望,用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同时,也可以将阳光比喻成友情,用以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其次,象征手法可以用于描述社会现象和问题。

通过将社会现象与具体的象征物联系起来,可以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

比如,可以将城市的高楼大厦比喻成社会的精英阶层,形容城市中的阶级分化问题。

再次,象征手法可以用于表达情感和情绪。

通过用事物来代表情感,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比如,可以将雨滴比喻成眼泪,形容悲伤和心痛的感受。

总之,比喻和象征手法在高考作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让作文更加形象生动,使观点更加具体明确。

在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时,需要注意合理搭配词语,确保比喻和象征的形象准确、贴切。

申论作文比喻开头结尾

申论作文比喻开头结尾

申论作文比喻开头结尾
开头:
1. 比喻材料引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见怪不怪的事情。

就像一张错综复杂的棋盘,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 举例引入: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像是大自然中的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各自的美丽与价值。

3. 对比引入:生活就如同一场马拉松比赛。

在这场比赛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起跑线,不同的是,有的人轻松悠然地奔跑,有的人却似乎陷入了泥潭无法自拔。

结尾:
1. 总结观点:正如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就像一副画卷,每一个细节都构成了整幅画的美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2. 展望未来:希望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

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粒沙,也能演绎出属于自己的传奇。

3. 呼吁行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一个尊重、包容的社会环境。

就像一颗种子,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注意:在申论作文中,标题常常是一个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表达作文的中心思想。

如果要求不写标题,你可以通过语言表述、段落结构等方式,确保文章能够清晰明了地传达主题。

高考作文技巧之恰当运用比喻和象征

高考作文技巧之恰当运用比喻和象征

高考作文技巧之恰当运用比喻和象征在高考作文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题目,而掌握一些写作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其中,恰当运用比喻和象征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手法。

本文将探讨在高考作文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比喻和象征。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够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以便更形象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在高考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1. 丰富形象的描述比喻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丰富的形象描述,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例如,在描写自然景观时,我们可以将美丽的风景比喻为“一幅宏伟的画卷”,或将湍急的河水比喻为“一群奔腾的骏马”,这样能够使读者更加感受到景色的壮丽和动感。

2. 深化语言的表达比喻还可以帮助我们深化语言的表达。

有时候,一些抽象的概念很难用简单的词语解释清楚,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比喻来更好地传达信息。

例如,在写作文时要表达时间的宝贵,我们可以借用“时间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来形容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珍贵性,从而更加震撼人心。

3.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恰当地运用比喻还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愉悦。

比喻的形象性和幽默性可以使文章更加活泼有趣。

例如,在写作文时要表达一个人的勤勉,我们可以用“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来形容他的勤奋,使读者产生一种愉悦和欣赏之情。

二、象征的运用象征是一种通过事物的具体形象代表某种抽象概念或者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的修辞手法。

在高考作文中,恰当地运用象征可以使文章更具深意并引发读者深思。

1. 体现主题的象征物在表达某种主题时,恰当地运用象征物可以使这种主题得到更好地体现。

例如,在写作文时要表达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大自然比喻为母亲,将人们的行为比喻为对母亲的伤害,以此来呼吁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增加艺术感的象征形象恰当地运用象征形象可以增加作文的艺术感。

通过用具象征性的事物来代表某种情感或意义,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中的比喻技巧
作文辅导
0503 0658
一、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
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

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语言的文采和气势。

有时还要在每个比喻的后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那就又可使语言更加丰富。

例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

(《诚信——永远的绿卡》)
行文过程中构建博喻,可以形成破竹之气势,让在博喻的句式中去细细品味。

本段深悟了这一方法:将“诚信”比作“春天第一缕阳光”、“夏天的一块西瓜”、“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和“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以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为喻,视点独特。

但并没有只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博喻的层面上,而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又添加了一句一般学生看似容易但做起难的而表达效果又特别好的话。

如“敞开胸怀去接受”,就把对如春天阳光的诚信的喜爱之情写了出来。

例2、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零的断想》)
将“零”比喻成“太阳”、“鸡蛋”、“向日葵”、“巧克力”、“甜圈”和“圆圈”,形象而生动地把“零”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的形象写了出来,显得非常逼真而有亲和力。

这也是借助了比喻的效果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独特的比喻,其艺术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比喻感悟式:喻意弥深
我们很多同学是能够运用比喻,但更多的是将比喻写完后就没有再去关照它了。

其实能写一个或几个比喻还只是真正意义上的运用比喻表情达意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在每个比喻后还要进行一番“感悟”,或者说是将这个比喻的具体内含挖掘出来,或是通过这个比喻能够感悟出更深的人生哲理来。

例3、真诚是头顶上闪烁的星星。

也许你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存在。

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

(《保留真诚》)
这是第一种形式:只有一个比喻,然后再感悟。

先将“真诚”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这一比喻已经是够新颖的了。

的高明之处正是因为有了后面的感悟非常深刻:头顶上的星星离我们较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存在,意即我们不能没有“真诚”,否则“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同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又回到这个比喻上来,从而使语言前后照应,具有一种美感,读来是一种享受。

例4、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
这是第二种表现形式:由比喻构成博喻,再加上感悟。

将“诚信”比喻成“石”、“火”和“路”,就已经显示出驾驭语言的能力了。

更让人佩服的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还用了一个分句再作感悟,分别表明了“石”、“火”和“路”的深刻的含义,从而含蓄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呼唤不要抛弃“诚信”,因为它是走向成功的钥匙。

三、设问比喻式:一问一答中显真情
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再用一个或一组比喻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这是使用比喻的一种常见方式。

特别是当用一组比喻来构成排比或说成构成一个博喻时,并让每一个比喻句分别独立成段时,其气势,其形式,其效果,在一问一答中,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例5、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

(《诚信是什么》)
先提出“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从小孩、小伙子和老人这三个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人生阅历的人的回答中让自己去体会什么是“诚信”。

小孩把“诚信”比喻成“两根纤纤的手指”,并认为“诚信”就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小伙子把“诚信”比喻成“一张精美的信用卡”,并认为“诚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老人则把“诚信”比喻成“一本厚厚的日记”,认为“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

到此“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且显得令人信服,感人至深。

例6、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交替傲放的一枝腊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诚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诚信是什么》
本文(与上文不是同一篇作文)也是先提出了“诚信是什么”的问题,然后用了一个排比句来回答,而且每一个分句都是一个比喻句。

将“诚信”比喻成“清泉”、“腊梅”、“不灭之灯”、“灯塔”,比喻新颖独特,有创意了,但并不仅仅局限在此,还在每一个喻体前面加上了一串很富有特色的定语,又为这个比喻增色不少。

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让人在不经意中认清了“诚信”
的本质,产生了一泻千里的气势,读来是一种享受,从而使得文采斐然,诗意昂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