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的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艾司西酞普兰与喹硫平联合治疗首发抑郁症的效果分析

DOI:10.16662/ki.1674-0742.2021.33.089艾司西酞普兰与喹硫平联合治疗首发抑郁症的效果分析杨晓江泉州市第三医院精神科,福建泉州362121[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喹硫平联合治疗首发抑郁症的效果。
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11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
对照组58例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58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喹硫平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因子水平[髓鞘间隙蛋白(MBP)与神经营养因子(BDNF)],治疗前、治疗4周与8周时的认知功能[以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价]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83%较对照组79.3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2,P<0.05)。
治疗后,研究组MBP(4.52±0.85)ng/mL较对照组(5.79±0.69)ng/mL低,BDNF(27.52±4.03)ng/mL较对照组(24.33±5.00)ng/m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34、3.783,P<0.05)。
治疗4周与8周时,研究组RBANS评分(73.52±10.00)分、(78.62±10.40)分较对照组高(68.03±8.46)分、(71.32±9.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2,4.033,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P>0.05)。
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喹硫平联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安全性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喹硫平;首发抑郁症[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21)11(c)-0089-04. All Rights Reserved.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Escitalopram and Quetiapine in the Treatment ofFirst-episode DepressionYANG XiaojiangDepartment of Psychiatry,Quanzhou Third Hospital,Quanzhou,Fujian Province,36212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scitalopram and quetia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first-episode depression.Methods Conveniently selected the116first-episode depression patients who visited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8toDecember2020for research.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58patients in the control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scitalopram,and58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quetiapine on this basis.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the levels of neurological factors[myelin interstitial protein(MBP)an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cognitive function[in a repetitive set of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 test(RBANS)evaluation]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4weeks and8weeks of treatment,and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94.83%higher than79.31%in the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6.202,P<0.05).After treatment,MBP(4.52±0.85)ng/mL in the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5.79±0.69)ng/mL,and BDNF(27.52±4.03)ng/mL was higher than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24.33±5.00)ng/mL,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8.834,3.783,P<0.05).In thetreatment of4weeks and8weeks,the RBAN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73.52±10.00)points and(78.62±10.40)points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68.03±8.46)points and(71.32±9.05)point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3.192,4.033,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10.34%,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reac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8.62%,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0.100,P>0.05).Conclusion Thecombined treatment of escitalopram and quetiapine in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depressio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efficacy,improve the level of neurological factors and cognitive function,with good safety and clinical promotion value.[Key words]Escitalopram;Quetiapine;First episode depression[作者简介]杨晓江(1978-),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精神病。
吡格列酮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

1457本文对吡格列酮在抑郁症临床应用和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1抑郁症与代谢综合征研究显示,抑郁症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之间可能存在双向联系。
meta分析结果提示,罹患MetS的人群更易并发抑郁症[5],同时抑郁症患者共病MetS的概率也高达健康人群的1.57倍[6]。
2种疾病的高共病率,提示其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MetS早期的氧化应激产物如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可损伤线粒体结构、干扰能量代谢,与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升高密切相关[7];而炎症反应也在Met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8-9]。
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者提出了“代谢-情绪综合征(metabolic-mood syndrome)”的概念[10],认为这2种疾病实质上是相似作用机制下的不同临床表现。
Koponen等[11]的研究发现共病MetS与抑郁患者的高自杀风险相关;也有研究发现,共病MetS的患者抑郁症状更严重,对治疗的应答反应更低[12]。
这提示MetS不仅与抑郁症的症状和严重程度有关,还与其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具有调节炎症反应和代谢障碍的药物,亦可能成为抗抑郁治疗的新选择。
2吡格列酮抗抑郁的临床研究吡格列酮是一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
吡格列酮通过激活PPARγ,调控下游基因转录,有效控制MetS中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调节代谢的作用。
相关靶向分子研究[13]也提示吡格列酮可通过调节脂代谢来减轻炎症反应。
如前所述,抑郁症与MetS可能存在共同的机制,吡格列酮作为一种可以调节炎症反应和代谢障碍的药物,其潜在抗抑郁作用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Kemp等[14]后续进行了一项为期12周的开放性前瞻性研究,纳入了23名腹型肥胖或共病MetS的抑郁症患者,采用吡格列酮单药或联合治疗(15~45 mg/d),结果提示,12周后,所有患者抑郁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
新型抗抑郁药氯胺酮的研究进展

新型抗抑郁药氯胺酮的研究进展一、综述近年来,抗抑郁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氯胺酮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氯胺酮在抗抑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氯胺酮是一种合成的麻醉药物,具有独特的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作用。
与传统抗抑郁药相比,氯胺酮具有起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等优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氯胺酮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于氯胺酮抗抑郁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如谷氨酸、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从而改善抑郁症状;二是通过阻断NMDA受体,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三是氯胺酮可能通过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元再生等方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临床研究方面,氯胺酮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抑郁症患者的治疗。
一项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氯胺酮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还有一些研究探讨了氯胺酮与其他药物(如抗癫痫药、抗焦虑药等)的联合应用,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尽管氯胺酮在抗抑郁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药物安全性、耐受性、长期使用可能的副作用等。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氯胺酮的作用机制、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使用安全性等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氯胺酮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疗效。
关于氯胺酮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有望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1. 抗抑郁药物的作用与挑战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传统的抗抑郁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但许多患者仍面临药物治疗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等问题。
寻找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抗抑郁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平衡来降低抑郁症状。
氯胺酮作为一种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在低剂量下可产生短暂的兴奋作用,可用于治疗抑郁、焦虑和疼痛等疾病。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6-05T02:06:51.24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月24期作者:罗丽[导读]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罗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抑郁症是比较严重的一个全球问题,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当前在治疗抑郁症时,药物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新型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HT抑制剂、三环类药物以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
因此,本文对抗抑郁药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关键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抑郁症(Depression)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多见于溃疡、神经官能症、帕金森病、糖尿病、器官移植、神经衰弱、中风以及老年人群中。
通常情况下,抑郁症患者发病后,在临床上表现为兴趣减退、情绪低落等症状,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诸多并发症,其中自杀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后果。
研究[1]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单胺氧化酶、多巴胺、5-羟色胺(5-HT)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过低及其受体功能低下有关。
临床上在对抑郁症进行治疗时,通常以药物为主,但是不同药物的疗效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因此,本文对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药物,其中单胺氧化酶(MAO)可见于神经胶质、神经元以及其他细胞内线粒体膜上,也是多巴胺(DA)、5-HT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A)比较重要的一个降解酶[2]。
MAO可见于两种同分异构体中,分别是单胺氧化酶B(MAO-B)和单胺氧化酶A(MAO-A),其中前者用于治疗帕金森病,而后者则以治疗抑郁症为主。
研究发现,MAOIs可以对MAO活性进行抑制,通过对5-HT和NE降解进行阻止,升高脑内单胺递质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
阿戈美拉汀联合艾司唑仑治疗抑郁症合并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

阿戈美拉汀联合艾司唑仑治疗抑郁症合并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探究阿戈美拉汀联合艾司唑仑治疗抑郁症合并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96例抑郁症合并失眠患者(2021年4月-2022年 4月)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服用阿戈美拉汀片治疗,试验组服用阿戈美拉汀片与艾司唑仑。
比较临床疗效、焦虑及抑郁。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减少,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焦虑量表评分(HAMA)、抑郁量表评分(HAMD)减少,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使用阿戈美拉汀与艾司唑仑对抑郁症合并失眠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好。
【关键词】抑郁症;失眠;阿戈美拉汀;艾司唑仑;疗效;焦虑;抑郁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情感障碍性疾病,疾病特征以情绪低落、认知功能损害、兴趣减退等为主,危害大。
该病患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及自杀率高,患者及家庭经济负担、心理压力大[1]。
抑郁症常伴随失眠症状,且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双向关系,互为因果,互相影响。
抑郁症的治疗首选药物方案,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应用最为广泛,抗抑郁效果好[2]。
但是抗抑郁药物对睡眠方面无直接作用,往往在抑郁症状改善后才对睡眠有所改善,甚至部分患者用药初期会出现失眠加重情况,进一步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影响用药依从性。
阿戈美拉汀与艾司唑仑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有广泛应用,除了有抗焦虑、抑郁作用外,还可起到促进睡眠作用,减轻患者失眠症状。
本研究选择2021年4月-2022年 4月96例抑郁症合并失眠患者分组对照组,探究阿戈美拉汀联合艾司唑仑治疗抑郁症合并失眠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抑郁症合并失眠患者,病例数96例,时间2021年4月-2022年 4月。
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22-59岁,平均(46.34±1.05)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1.04±0.14)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0例、高中18例、中学及以下10例。
文拉法辛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病性抑郁临床效果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病性抑郁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文拉法辛与阿立哌唑联合治疗精神病性抑郁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精神病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文拉法辛药物治疗,研究组45例行文拉法辛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两组SAS和SD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SAS(40.48±3.32)分、SDS(42.53±3.83)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显著(P<0.05)。
结论:文拉法辛与阿立哌唑联合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症状,改善其精神状态,不良反应比较少,临床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文拉法辛;阿立哌唑;精神病抑郁;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8-0101-02精神病性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重度抑郁症,其发病高,治愈难,患者多表现为言语行动减少和缓慢,情绪较低,有幻觉、自罪感等,致残率较高且多伴有自残、自杀倾向[1]。
临床上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精神疾病性抑郁,治疗效果较差。
如果采取文拉法辛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的方式,其效果远高于单一的文拉法辛治疗。
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精神病性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文拉法辛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病性抑郁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精神病性抑郁患者资料,患者签署知情相关同意书,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批准,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男18例,女27例,年龄21~68岁,平均(36.72±6.81)岁;研究组45例患者,男20例,女25例,年龄22~67岁,平均(38.47±5.6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文拉法辛药物治疗:第一次用药量为每次50mg,每日1次,疗程为10d;10d后药量增加为每日250mg,第一个疗程为60d。
文拉法辛与逍遥丸联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探讨

文拉法辛与逍遥丸联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探讨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目前,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
在药物治疗中,文拉法辛和逍遥丸作为常用的药物,在抑郁症中的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文拉法辛和逍遥丸联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进行探讨。
文拉法辛是一种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通过抑制血清素的再摄取,增加神经元内的血清素水平,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
逍遥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白芍、川芎、当归、香附等药材组成。
逍遥丸能够活血化瘀、调理脾胃,对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文拉法辛和逍遥丸联合治疗抑郁症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文拉法辛和逍遥丸的作用机制不同,具有互补的效应。
文拉法辛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来改善抑郁症状,而逍遥丸则调理脏腑经络,促进气血畅通。
联合使用可以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文拉法辛和逍遥丸对于不同类型的抑郁症患者都有较好的疗效。
文拉法辛适用于典型的抑郁症状,如情绪低落、焦虑和睡眠障碍等。
而逍遥丸则适用于阳虚体质的抑郁症患者,如体力疲乏、食欲不振等。
两者结合可以针对不同症状进行综合治疗。
文拉法辛和逍遥丸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文拉法辛作为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已经有较多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支持。
逍遥丸以中药复方制剂的形式出现,具有相对较小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文拉法辛和逍遥丸联合治疗抑郁症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联合用药需要提前进行评估和规划,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
联合用药可能增加患者的药物负担和治疗成本。
逍遥丸是中药复方制剂,需要长时间持续使用才能发挥作用,治疗成本会相对较高。
联合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剂量、疗程等。
需要有严格的医生指导和监督。
文拉法辛和逍遥丸联合治疗抑郁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
联合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以期更好地帮助抑郁症患者恢复健康。
新型抗抑郁药物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时药效学影响及安全性研究

新型抗抑郁药物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时药效学影响及安全性研究目前临床常见联合使用新型抗抑郁药物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SGA)。
本文对这两类药物联合使用时药物药效动力学的相互影响的相关研究做简要的综述。
标签:新型抗抑郁药物;SGA;联合用药;药效动力学;药物不良反应新型抗抑郁药和SGA联合用药的药效动力学研究目前尚浅。
临床上,对于难治性抑郁和强迫症,联合用药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数据仍不充分。
新型抗抑郁药和SGA联合使用时,临床医生需要注意安全性问题。
1 新型抗抑郁药物和SGA药效动力学影响的机制新型抗抑郁药在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慢性躯体疼痛等多种疾病中有明确的疗效。
大多数参考书指出新型抗抑郁药可能通过抑制再摄取转运体而发挥作用,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但这些药物起效的具体机制均未能明确,且不同药物对转运体的抑制程度及时间不一致。
SGA对精神分裂症、其他重症精神病和精神病性障碍的治疗中有一点疗效。
大部分SGA是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包括氨磺必利、阿塞那平、氯氮平、伊潘立酮、鲁拉西酮、奥氮平、帕利哌酮、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而阿立哌唑是D2受体部分激动剂。
它们之间的药效动力学影响可能发生在作用位点,也可能通过没有血浆浓度变化的修饰作用引起。
这些药效学的影响,有些等同于单个药物作用的总和,有些大于单药作用的总和,有些相互拮抗而抵消药效[1]。
2 新型抗抑郁药物和SGA药效学具体影响一份关于抑郁症辅助治疗的荟萃分析表明,阿立哌唑、奥氮平、喹硫平和利培酮在临床抑郁症的治疗中起到轻中度辅助作用,但药物不良反应增加比较明显[2]。
随机临床试验表明,SGA与抗抑郁药物有协同作用,可以增加重度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在精神病性抑郁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表明联合使用新型抗抑郁药物和SGA优于单一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抑郁药物的联合用药研究进展[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疾病,抗抑郁药物的应用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最主要方式。
由于在抗抑郁药物基础上合理加用其他药物能显著提高抑郁症的治愈率,因此联合用药是目前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抗抑郁药物联合用药的现状,为合理选用联合用药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据。
中国论文网/6/view-12955454.htm[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联合用药;研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 R74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9(c)-0040-04[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common affective disorder disease,the application of antidepressants can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significantly,which is the main way to treat depress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currently. A reasonable addition of other drugs on the basis of antidepressa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depression,so the combination of drugs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linicians.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status of antidepressant drugs in combination,for the rational use of combined drug regimen provides new basis.[Key words] Antidepressants;Combination drugs;Research progress;Review抑郁症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情感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三个核心症状,并可伴有焦虑、自罪自责等心理症状群及睡眠、食欲紊乱等躯体症状群[1]。
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疾病[2]。
在抑郁症越来越希望获得临床痊愈的情况下,更多患者需要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联合治疗[3],因此抗抑郁药物的联合用药以提高痊愈率是临床医生普遍采用的治疗方式[4]。
当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联合给药大致为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联用、与抗精神病药联用、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用等方式,本文主要以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二联用药为例,对临床中抗抑郁药物的联合应用进行综述。
1 抗抑郁药物之间的联用1.1 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s)联合米氮平米氮平相对于一般抗抑郁药来说相对独特,因为它对单胺摄取转运蛋白没有直接作用。
一般认为,它的抗抑郁作用是通过对肾上腺素α-2自身受体和α-2异质受体的拮抗,同时调节去甲肾上腺素(NE)能和(5-HT)能神经传递,并且阻断突触后5-HT2和5-HT3受体来实现。
由此推断米氮平和SSRIs的组合可能由于补充对症效应而减轻与5-HT再摄取抑制相关的特殊副作用产生一些协同或叠加效应[5]。
Carpenter等[6]对一定疗程内服用抗抑郁药但并没有缓解的患者进行了双盲试验,所有患者都继续单用无效的抗抑郁药(主要是SSRIs),随机接受活性米氮平或安慰剂,与安慰剂组相比,米氮平组抑郁症状减轻的更加显著。
2009年,Blier等[7]将61例单相抑郁患者�S机分组,接受米氮平、帕罗西汀或者两种药物联合治疗,6周后联合用药组的缓解率最高,认为这两种抗抑郁药的联用不仅良好耐受,且产生比单一疗法更大的疗效。
国内有学者也发现与仅给予帕罗西汀相比,帕罗西汀加米氮平的治疗效果更具优势[8]。
1.2 SSRIs联合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SSRIs联合TCAs组合的早期临床经验十分令人放心,与TCAs联用MAOIs 相比,这两者的组合更安全和更容易[9],虽然会产生药物的相互作用,但是很容易通过药物监测和使用较低剂量的TCAs来抑制CYP450同工酶使问题得以解决。
此外,一些SSRIs,包括舍曲林和西酞普兰,对CYP450同工酶如CYP 2D6的代谢活性几乎没有影响,因而可以与TCAs联合使用,具有很小的相互作用风险。
叶秀红等[10]经过6周观察,发现氟西汀联用氯米帕明相对于单用氟西汀,疗效更佳。
谭明刚[11]也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通过单用氟西汀与氟西汀联用阿米替林两组比较发现,氟西汀联用小剂量阿米替林的治疗方式较单一疗法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1.3 SSRIs联合安非他酮安非他酮是一种NE/DA再摄取抑制剂(NDRI),20世纪90年代末安非他酮开始取代TCAs与SSRIs联用,是因为它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以及更低的性功能副作用[5]。
徐丹[12]将48例老年抑郁患者平均分为单用西酞普兰组和西酞普兰联合安非他酮组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抑郁症状改善更明显。
但是,Bobo等[13]得出的结果却与徐丹[12]不一致,他们认为西酞普兰联合安非他酮或者西酞普兰单一治疗,其缓解率没有显著差异。
Stewart等[14]将严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分为给予安非他酮、予西酞普兰、西酞普兰联合安非他酮,结果未显示联合用药的缓解率优于任何一种单一疗法。
1.4 文拉法辛联合氯米帕明2016年Pinel-Ríos等[15]报道了1例54岁就诊男性有文拉法辛加氯米帕明用药史,加用氯米帕明后即出现精神运动不安、异常言语、紊乱行为、肌阵挛等症状,排除其他原因,认为是由两种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5-HT综合征。
因为文拉法辛和氯米帕明都具有抑制5-HT和NE再摄取的作用,而且他们的代谢产物也具有同样作用,因此二者联用会过度刺激突触后5-HT的5-HT1A和5-HT2A 受体,使5-HT水平增高,引起5-HT综合征。
Koga等[16]发现,常规应用氯米帕明和文拉法辛的重度抑郁患者,在文拉法辛减量后出现了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停用文拉法辛后这些症状更加严重,推测为戒断综合征,是由文拉法辛的减停引起的。
1.5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文拉法辛和米氮平组合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多地用于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有研究人员推断这种抗抑郁药物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强于单一用药效果[17]。
Blier等[18]选取一定数量严重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接受氟西汀单一给药、氟西汀联用米氮平、文拉法辛联用米氮平、安非他酮联用米氮平等方式治疗,发现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而Bobo等[13]却认为文拉法辛和米氮平联合治疗相对于单一给药并不具有显著的缓解率。
较之前观点更为相反的是,Decoutere等[19]发现在治疗重度抑郁时,文拉法辛和米氮平联用能引起5-HT综合征。
1.6 文拉法辛联合安非他酮文拉法辛可以阻断5-HT、NE的再摄取,安非他酮能够抑制NE、DA的再摄取,两种药物联用理论上可以增强DA、5-HT系统的功能,而且能双重激活NE系统,这样的协同作用可能对非典型抑郁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20]。
Hudson等[21]分别单用文拉法辛、单用安非他酮以及两者同时给药,与健康动物相比,文拉法辛联合安非他酮的组合导致NE升高最多,说明二者联用的抗抑郁功效在三组中最强。
2015年,韩继阳等[22]对95例非典型抑郁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与单用文拉法辛相比,文拉法辛联合安非他酮的疗效更优。
2 抗抑郁药物联合抗精神病药喹硫平已经在双相抑郁症的治疗中被评估,并且又被批准作为单相抑郁症的附加疗法。
在此基础上,Quante等[23]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接受西酞普兰加安慰剂组和西酞普兰加喹硫平组,结果显示,西酞普兰加喹硫平组在缓解率上有更大的优势,两者联合可能导致5-HT/NE再摄取抑制增强。
喹硫平是5HT-2a受体的拮抗药,这可能与它的抗抑郁作用有关,另外它的主要活性代谢物具有高亲和力,并且是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的有效抑制。
但是Karki 等[24]报道了2例利培酮和SSRIs相关的5-HT综合征,第1例患者用药史显示其每天服用利培酮和帕罗西汀,患者入院第5天死亡,当时正在用利培酮进行治疗;第2例患者则正在接受帕罗西汀和利培酮的抗抑郁治疗。
通过对上述2例患者的客观因果关系评估显示,联用药物的不良事件在第1例患者中是可能的,在第2例患者中是确定的。
帕罗西汀是5-HT再摄取最有效的抑制剂,最有可能引起5-HT综合征。
因为利培酮和帕罗西汀被相同的酶体系代谢,对于相同的酶系统的竞争可能会损伤帕罗西汀代谢,因此增加了帕罗西汀浓度,帕罗西汀代谢减损使更多的5-HT可用于受体位点,因此会引起5-HT综合征。
3 抗抑郁药物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大量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免疫炎症有关,而阿司匹林可能是有效的用于治疗耐药性抑郁症的增强剂,并且其可能部分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来介导大脑中的PGE2。
在此基础,Wang等[25]发现单用氟西汀时部分抑郁大鼠对氟西汀有抗性后,加入阿司匹林使得大鼠的抑郁行为显著改善,说明在治疗抑郁症时,阿司匹林可以和抗抑郁药联用,可作为有效的辅助剂。
Muller等[26]入组40例抑郁患者,平均分为单一接受瑞波西汀组和瑞波西汀加塞来昔布组,第5周后发现联合用药组抑郁症改善更为明显,且没有患者发生因为塞来昔布的给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但是,Ghanizadeh等[27]的研究却与上述观点截然相反,他们选取10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和西酞普兰,早期即有8例患者出现焦虑和耳痛,更为严重的是有2例患者出�F自杀行为,表明这两种组合或许是不安全的,存在严重的副作用。
分析们认为可能由于阿司匹林对抑郁症中的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平衡产生负面影响,由此拮抗西酞普兰的抗抑郁作用。
4 抗抑郁药物联合他汀类药物有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可以辅助抗抑郁药物,例如SSRIs增加其抗抑郁的疗效,可能机制为他汀药物对吲哚胺2,3-双加氧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以及对多巴胺功能的影响,他们的相互作用介导其抗抑郁作用[28]。
也有学者认为,他汀类药物的抗抑郁作用可能通过其抗炎和抗氧化性质,因为它可以通过N-甲基-D-天冬氨酸调节炎症系统[29]。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研究者K?�ihler等[30]对1997~2012年丹麦所有服用SSRIs的患者进行随访,与单用SSRIs组相比,SSRIs加他汀组可分别使精神病院就诊及因抑郁症到精神病院就诊的风险降低25%和36%,且不增加总死亡率及自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