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恶嗪_环氧树脂_4_4_二氨基二苯砜三元共混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研究
苯并恶嗪树脂的耐热改性研究进展

丙 氧 基 ) 基 一 ,一 氢 一 一 Ⅳ一 来 酰 亚 胺 ) 13 苯 34 二 6( 马 一 一
表 2 苯 并 恶 嗪 树 脂 的 热 参 数
C oG o i a upn g等 l以 26 双 f一 氨 基 苯 甲 酰 1 5 一 4 二 J 氧 基 ) 苯 为 原 料 合 成 了 含 有 活 性 基 团— — 腈 基 腈 的 苯 并 恶 嗪 ( Z N) 在 氮 气 中 ,Z N 的 热 分 解 起 BC 。 BC 始 温 度 为 3 1℃ , . 为 4 7℃ ,0 4 T 0 8 0℃ 的 残 炭 率
2 0 还 具 有 较 低 的 黏 度 以及 较 宽 的 加 工 温 度 范 0 围 。 白会 超 等 [采 用 对 羟 基 苯 甲 醛 作 为 酚 源 合 成 6 1 了一 种 含 醛 基 的 苯 并 恶 嗪 ,比 普 通 单 环 苯 并 恶 嗪 的 热 固 化 峰 明 显 前 移 ,说 明醛 基 的 存 在 促 进 了 苯 并 恶 嗪 的热 固 化 , 其 反 应 机 理 有 待 进 一 步 研 究 。 但 氮 气 保 护 下 ,含 醛 基 苯 并 恶 嗪 树 脂 的 和 分 别 是 2 8 3 7℃ , 0 8, 9 8 0℃ 的残 碳 率 高 达 6 . , 56 % 比普 通 苯 并 恶 嗪 树 脂 高 2 % 。此 外 , 醛 基 苯 并 0 含 恶 嗪 树 脂 的 耐 热 温 度 为 2 1℃ 。 醛 基 的 加 人 提 高 2 L S e 出 n 将 呋 喃 基 团 引 入 苯 并 恶 嗪 中 , i hn g 由于 呋 喃 基 团 的 刚 性 结 构 .使 含 呋 喃 基 团 的 苯 并
苯并嗯嗪/含磷环氧/二氨基二苯砜三元体系阻燃性能的研究

2 .国家 电子 电路基材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广 东生益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东莞 5 2 3 0 0 0 )
摘 要 :分别 制备 了不 同配 比的双酚 A型苯并嗯 嗪/ 含磷环氧树脂 ( B E)二元 体系和双酚 A型苯并嗯 嗪/ 含磷环 氧
J I AN G B a o 。 l i n , L I NG Ho n g , S U Xi a o 。 s h e n g , S U S h i - g u o , HE Yu e ‘ s h a n , GU Yi
( 1 .C o l l e g e o f P o l y me r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i r n g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P o l y m e r Ma t e i r a l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
D o n g g u a n 5 2 3 0 0 0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Di f f e r e n t pr o po r t i o n s o f bi s p h e n o l 。 A t y p e b e n z o x a z i n e /p h o s p ho r u s ‘ c o nt a i n i n g e p o x y r e s i n
S i c hu a n Un i v e r s i t y, Ch e n g d u 61 00 6 5, Chi na; 2. Na t i on a l En g i ne e in r g Re s e a r c h Ce n t e r o f El e c t r o n i c Ci r c u i t s Ba s e Ma t e ia r l s, S he ng yi Te c h no l o g y Co ., Lt d.,
甲基环戊二胺型苯并噁嗪合成及其与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热稳定性的比较

甲基环戊二胺型苯并噁嗪合成及其与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热稳定性的比较∗袁伟;史铁钧;李明;钱莹;陈杨【摘要】分别用苯酚(Ph)和壬基酚(NP)与多聚甲醛,对甲基环戊二胺(TAC)进行曼尼希反应,制备出来两种不同结构的甲基环戊二胺型苯并噁嗪分别简称为 TPBZ、TNBZ,然后将两种苯并噁嗪与环氧树脂共混固化并和原料TAC与环氧树脂共混固化比较.用FT-IR、1 H NMR分析了两种苯并噁嗪的化学结构;用DSC对共混固化体系特性进行研究,用 TGA 分析了固化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固化物 TPBZ/EP 的热分解温度比固化物TAC/EP提高32℃,最大失重速率温度提高58℃,700℃残炭率提高11.2%,固化物 TNBZ/EP 的热分解温度比固化物TAC/EP提高42℃,最大失重速率温度提高56℃.%Two different containging-cyclopentana benzoxazine (abbreviated as TPBz and TNBz)were synthe-sized in this paper,and the raw material phenol (Ph)and nonylphenol (NP)were used to take the Mannich re-action with paraformaldehyde and methylcyclopentyl diamine (TAC),respectively.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PBz and TNBz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1 H NMR.Then blending TPBz and TNBz with epoxy resin and curing,which were compared with the blend curing system of material TAC and epoxy resin.The blend charac-teristics of curing system were studied by DSC,an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which was analyzed by TGA.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 mperature of TPBz/EP increased 32 ℃ than that of TAC/EP.the temperature of maximum weight loss rate increased 58 ℃,and the carbon residue at 700 ℃ increased 11.2%,respectively.About TNBz/EP,its thermal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d 42 ℃,and temperatu re of maximum weight loss rate increase 5 6 ℃.【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6(047)010【总页数】6页(P10213-10217,10224)【关键词】甲基环戊二胺;苯并噁嗪;环氧树脂;热稳定性;热固性树脂【作者】袁伟;史铁钧;李明;钱莹;陈杨【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合肥 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合肥 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合肥 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合肥 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1甲基环戊二胺(TAC)具有饱和的五元环结构,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具有与聚醚胺结构类似的空间构象多、柔顺性好特点,同时又具有芳香胺环状结构的刚性和强度,与环氧树脂的固化产物力学性能优良,色度和光泽优于脂肪胺和聚酰胺,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有望结合强度和韧性于一身[1-3]。
苯并噁嗪对环氧树脂体系热稳定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苯并噁嗪对环氧树脂体系热稳定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吴唯;姜晨晨;朱送伟;李宁【摘要】通过向EP/MNA体系中添加苯并噁嗪,制备出EP/MNA/8280N75混合体系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研究了苯并噁嗪对EP/MNA体系的热性能的作用及机理。
热重分析( TGA)与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结果表明,在苯并噁嗪的添加量为40分时,在体系固化温度提高较小的情况下,较大程度地提高分解温度至310℃左右和残炭量19.8%;傅立叶红外光谱( FT-IR)的结果反映出体系反应机理,由于苯并噁嗪分子中苯环较多,同时C—O—C开环生成羧基能与环氧基团反应,形成了致密度很高的交联网状结构,所以苯并噁嗪明显提高了环氧树脂体系的高温稳定性。
%The EP/MNA/8280N75 epoxy resin system was made through adding benzoxazine into the EP/MNA system. The effect of benzoxazine on thermal property of EP/MNA system and its mechanism were researched. According to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 TGA)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 DSC) ,when adding benzoxazine at 40% of epoxy resin,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d to about 310 ℃ and the residue increased to 19. 8% with the curing temperature increasing a littl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 FT-IR) indicate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which formed cross-linked structure with a high density. It could be attained because of the benzene rings in benzxazine molecule and the C—O—C rings opening reaction with epoxy.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nzoxazine improves the thermal stability under a high temperature.【期刊名称】《固体火箭技术》【年(卷),期】2016(039)002【总页数】5页(P242-246)【关键词】苯并噁嗪;环氧树脂;热稳定性;机理【作者】吴唯;姜晨晨;朱送伟;李宁【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德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上海 200237;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德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上海 200237;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德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上海 200237;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德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上海 2002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55环氧树脂是泛指分子中含有2个或者2个以上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是以分子链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为其特征,环氧基团可在分子的各个位置,如末端、中间或者成环状结构。
苯并恶嗪酚醛环氧豆油三元聚合体系的热分解行为研究徐丽

(1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2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ering,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7)
苯 并 噁 嗪 -酚 醛 -环 氧 豆 油 三 元 聚 合 体 系 的 热 分 解 行 为 研 究/徐 丽 等
· 67 ·
苯 并 噁 嗪 -酚 醛 -环 氧 豆 油 三 元 聚 合 体 系 的 热 分 解 行 为 研 究 *
徐 丽1,崔 铁 兵2,雒 廷 亮1,刘 国 际1
(1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郑州 450001;2 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郑州 450007)
摘要 通过热重分析法研究了苯并噁嗪-酚醛-环 氧 豆 油 (BA-NP-ESO)三 元 聚 合 体 系 在 不 同 升 温 速 率 下 的 热 分解动力学。利用 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和 Flynn-Wall-Ozawa(FWO)法 求 取 了 三 元 聚 合 体 系 热 分 解 过 程的表观活化能,当分解率在0.3~0.9 范 围 内 时,反 应 属 于 同 一 机 理,两 种 方 法 求 得 的 活 化 能 分 别 为 241.1kJ/mol 和253.7kJ/mol。运用 Coats-Redfern法和 Achar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 据 进 行 分 析,得 到 热 分 解 反 应 的 机 理 函 数,其 热分解反应为四级反应,符合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两种方法求得的 表 观 活 化 能 分 别 为 250.21kJ/mol和266.96 kJ/mol,与 KAS和 FWO 法的结果较为一致。
苯并恶嗪树脂基芳砜纶纤维及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用前 景 。但纯 的 苯并 啄 嗪树 脂 还 存 在 一 些 缺 陷 , 如 制 品较脆 且高 温 下 的 热稳 定 性 差 , 此作 为 高性 能 因 树脂基 体 需要 改性 ’ m。 J
本 文采 用二 氨基 二 苯 甲烷 苯 并 嗯 嗪 ( a , 的 B )它
复合材料 , 它们都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 并在导 电、 耐 烧蚀 方 面性 能 良好 。 到 目前 为 止 , 没 有 开展 芳 并
I
图 3 芳砜 纶的分子示意 图
一
护制 品 、 温过 滤材 料 、 高 电绝 缘材 料 、 窝结 构 材料 、 蜂
摩 擦密 封材 料 等领 域 …J 。
苯并 嗯 嗪
, 高性 能 复合 材 料 方 面 有 巨 大 的 应 在
苯 并 嗯嗪 是一 种 优 良的树 脂 基 体 , 已有 人研 究 过 玻璃 纤 维 、 纤 维 ¨ 碳 、 英 纤 维 增 强 苯并 嗯 嗪 石
砜 纶纤 维/ 苯并 嗯 嗪 复 合 材 料 性 能 的研 究 。本 文 主
要 对芳砜 纶 纤维/ 并 嗯嗪复 合 材料 ( S / a 和玻 苯 PA B )
合成反 应 如 图 2所 示 。它 含 有 两 个 嗯 嗪 环 , 以 提 可 高其力 学性 能 。 芳 砜纶 ( o al nmief e,S Pl uf a d brP A), 分 子示 y o i 其 意 图见 图 3 是 中 国 自行 研 究 开 发 的 芳 香 族 聚酰 胺 , 类 的耐高 温纤 维 。芳 砜 纶 具 有 优 良 的耐 热 性 、 热稳
作者简介 :肖丽群 (9 5 ) 18 - ,女 ,硕士 ,主要从事耐高温复合材料研究 。
F P M 2 l  ̄ 。 R /C o o o6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耐高温苯并恶嗪树脂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耐高温苯并噁嗪树脂项目概述
苯并噁嗪树脂具有固化时无小分子释放、制品孔隙率低、其体积近似零收缩、高的Tg和热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阻燃性能和高的残碳率,因而在先进复合材料基体树脂、耐烧蚀树脂、电子产品密封材料等方面应用较广。
本项研究基于聚苯并噁嗪所具有的优异耐热性、耐湿热性、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开发了一系列含苯并噁嗪结构的单体、主链型和远螯型低聚体,可根据应用环境进行基体树脂结构与性能的设计与调控。
技术指标
芴基苯并噁嗪树脂纯度≥98%;
聚苯并噁嗪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300℃;
初始热分解温度:≥380℃;
800℃时残碳率:≥50%。
项目成熟情况
基础研究阶段。
应用范围
树脂基复合材料、耐烧蚀树脂、特种胶黏剂、电子封装材料、绝缘材料等。
环氧树脂聚砜共混体系相结构的调控研究

环氧树脂/聚砜共混体系相结构的调控研究杨卉谢续明摘要: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环氧预聚物对双酚A型双官能团环氧树脂/聚砜(PSF)/固化剂(二氨基二苯基砜,DDS)体系相分离结构红外光谱(FTIR)和动态热机械分析(TMA)对反应转化率、玻璃化温度以及固化温度的关系的研究,表明环氧预聚物分子量较小时,化是影响相结构的关键因素;环氧分子量较大时,环氧扩链后粘度的变化则成为抑制相分离的重要因素.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聚物分子量可以达到调控相结构的目的,随着预聚物分子量的增大,体系的微区尺寸减小.关键词:环氧树脂,共混物,相结构,粘度,分子量PHASE STRUCTURE CONTROL OF EPOXY/POLYSULFONEBLENDS BY MOLECULAR WEIGHT OF EPOXY RESINSYANG Hui, XIE Xuming(Laboratory of Advanced Materials Institute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Abstract:Phase separation during the curing reaction in blends of diglycidly ether of bisphenol A,polysulfo diaminodiphenylsulfone(DDS,curing agent) was studied. Effects of epoxy resins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phase structure of the blend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conversion and reactio revealed that vitrification and gelation greatly affected the formation of phase structure in the low molecu epxoy systems. When T g of the epoxy-rich phase went up to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both reaction and p separation were suppressed. While in the high molecular weight epoxy systems, the viscosity increasing o resin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lthough the degree of conversion of the epoxy-rich phase did not reach point after 24h precure, phase separation was suppressed due to the high viscosity of the systems. SEM re showed that the desired phase structure could be achieved by using epoxy resins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Key words:Epoxy resin, PSF, Viscosity, Molecular weight反应诱导相分离是指在单体和聚合物混合体系中,由于单体的聚合反应导致混合物中组分变化并引发不相容所产生的相分离现诱导相结构的形成是多组分聚合物领域的新课题[1,2].环氧树脂/热塑性树脂共混体系是典型的反应诱导相分离体系.在这种体系中是热力学和动力学综合作用的结果.热力学方面,环氧低聚物进行扩链反应,分子量不断增大,环氧树脂与热塑性树脂的相容性下分离的发展;动力学方面,在固化反应后期,随着交联网络的形成,体系粘度无限增大,热塑性树脂分子链的扩散运动受到限制,抑制.因此,调节固化反应和相分离速度的相对快慢,可以达到调控相结构的目的.近年来,一些学者沿着这一思路研究了含环氧的相分离过程,尝试着进行相结构的控制[2~8].Inoue等通过研究认为[1],环氧/热塑性树脂体系的相结构发展通常遵循旋节相分离(Spinodal decomposition,SD)的机理,相相区尺寸均随时间变化.固化反应初期,均相混合物发生相分离,产生双连续结构.随着相分离的进行,形成周期间距(Periodic d 的结构.同时由于界面能的增加,相连续性被破坏,形成球粒结构.由于体系流动性降低,粒子在原处粗化,最终形成彼此相连的球能将相分离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固定住,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相结构.这种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可[3~8].Hsich等研究了橡胶改性的环氧树脂体系的相分离结构,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固化反应温度和活性不同的固化剂可得到不同的相题组前一阶段的研究表明[6~8],在较低的温度下预固化,调控预固化时间,然后升温后固化,可以达到调控相结构的目的.由于共反应和相分离速度与环氧树脂的初始分子量有依赖关系,因此本研究直接选用不同分子量的环氧预聚物,探讨环氧初始分子量对共的影响.1 实验部分1.1 实验原料及固化样品的制备不同分子量环氧树脂预聚物,E56(M W=357),E51(M W=392),E42(M W=476),E39(M W=513),E31(M W=695),巴陵石化公司产品.聚砜(P 0.35)由吉林大学提供.固化剂二氨基二苯基砜(DDS),共溶剂二氯甲烷.环氧树脂与聚砜的组成比为100/30(重量比),使用与环氧等当量的固化剂,将加入共溶剂的环氧树脂、聚砜和固化剂的混合油浴中搅拌均匀.将样品倒入一开放模具中抽真空,去除共溶剂,按一定程序固化.1.2 样品的观测将混合均匀的样品涂在KBr单晶片上,在红外灯下去除溶剂后用岛津FTIR-8201PC原位测定固化反应动力学.以环氧基在916的消耗率来表征反应程度,选1148cm-1处S O基的特征峰为基准峰.反应程度按下式计算:(1)其中E0和E t分别是环氧基特征峰在反应前和反应到t时刻与基准峰的吸收强度比,X t为t时刻的反应程度.将固化后的样品在液氮温度下脆断,二氯甲烷刻蚀断面,干燥后镀金膜,在日立S-450电镜上观测相结构.将混合后的样品均匀地涂在玻璃丝上,去除溶剂,固化后在扭辫式动态力学测试仪(GDP-Ⅱ型(Torsional braid analysis,TB 化温度(T g).2 结果与讨论2.1 改变环氧预聚物分子量对环氧/聚砜/二氨基二苯基砜体系相结构的调控选用五种不同分子量的环氧预聚物(分别为E56、E51、E42、E39、E31)分别与聚砜共混,在100℃预固化4h后在160℃后固化构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环氧预聚物分子量不同,按同样的程序固化后,得到的相结构不同.随着预聚物分子量的增大,环区尺寸减小.我们认为相结构的不同是由于初始分子量的不同,导致共混体系粘度不同.Fig.1 SEM micrographs of the blends with epoxy of different M W precured at 100℃ for 4h and cured at 160℃a) E56/PSF/DDS; b) E51/PSF/DDS; c) E42/PSF/DDS; d) E39/PSF/DDS; e) E31/PSF/DDS从动力学考虑,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分离过程是同种分子聚集成各自相的分子链运动过程.体系粘度越大,链段运动需要克服的分子链越难以运动,相分离越不易进行.增大环氧预聚物分子量,即增大体系粘度,在同样条件下固化,相分离速度降低,因而环减小.这也表明改变环氧预聚物分子量可以达到调控相结构的目的.前一阶段的研究表明,当环氧分子量较低时,预固化达到凝胶点后,延长预固化时间,相区尺寸不再发生变化[6,7].为了子量环氧的共混体系相结构与凝胶点的关系,我们将五种含不同分子量环氧的共混物分别在100℃预固化24h后在160℃后固化,各体系的相分离均在早期被抑制.对于含有较低分子量的环氧预聚物的共混体系(如E51/PSF/DDS等),环氧富集相为紧密相连的球于含较高分子量环氧预聚物的共混体系(如E31/PSF/DDS等),预固化时间延长后,环氧富集相不再是以界面清晰的彼此相连的球形而是形成了紧密相连,界面不清晰的结构.这是由于在低温下体系粘度太大,旋节相分离[9](Spinodal decomposition)形成的双以通过形成球形颗粒来减小界面能,不规则界面的相结构得以保持.通过对环氧预聚物分子量不同时的共混体系固化过程的研究,同分子量的环氧预聚物对共混体系相分离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下面分别加以讨论.Fig.2 SEM micrographs of the blends with epoxy of different M W precured at 100℃ for 24h and cured at 160℃a) E56/PSF/DDS; b) E51/PSF/DDS; c) E42/PSF/DDS; d) E39/PSF/DDS; e) E31/PSF/DDS2.2 环氧分子量较低体系的规律对低分子量环氧与聚砜共混体系(E51/PSF/DDS)的研究表明,预固化达到的反应程度,尤其是是否达到凝胶点,对于共混物最有很大影响.当环氧在较低温度预固化达到凝胶点时,体系粘度无限大,相分离被抑制,升温固化后相结构也能得以保持.100℃预反应程度达60%左右,固化反应进行的速度变慢,此后随固化时间延长,反应程度几乎不变,如图3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玻璃化引起的.用动态力学分析法(TBA)对环氧富集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环氧转化率变化进行测试,结果示于图4.转化率达到凝胶相的玻璃化温度(T g)迅速上升并很快达到反应温度.环氧在固化过程中随分子量的增大,T g不断升高,反应温度与T g之差不断减小,应温度时,分子仍可运动,当T g接近并达到反应温度时,由于在T g下高分子的分子链处于被冻结的状态,这时发生反应和相分离所运动和扩散停止了,所以反应和相分离均停止.图4证实了图3的结果.因此,对于低分子量环氧的共混体系,凝胶点和玻璃化是影相结构的关键因素.Fig.3 Degree of conversion of epoxy vs time in E51/PSF/DDS pecured at 100℃2.3 环氧分子量较高体系的规律对于环氧预聚物的分子量较高的体系,情况则有所不同.图5为E31/PSF/DDS体系在100℃和120℃时反应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曲反应程度达到37%后基本不再变化,而此时远未达到凝胶点,TMA测得的环氧富集相玻璃化温度为70℃.反应温度为120℃时情况也程度达到47%后就基本不再增大,此时玻璃化温度为99℃,均低于反应温度.这表明导致反应急剧减缓的原因与低分子量环氧共混—不是由于环氧富集相达到凝胶点和发生玻璃化.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粘度的急剧变化成为影响相结构的主要因素.Fig.5 Degree of conversion vs precure tim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in E31/PSF/DDS blends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主要有两个过程,扩链和交联.对于分子量较低的环氧与聚砜的共混体系,开始发生扩链时,体系的粘度发生交联,体系粘度才迅速增大.而对于分子量较高的环氧预聚物,未固化时粘度就很大(如E31室温下为固态),分子扩链后,粘此时虽然没有达到凝胶点,亦即没有发生广泛的交联,但分子运动能力已急剧降低.因此,对于初始粘度较低的共混体系,固化过交联都大量存在,达到凝胶点时发生玻璃化,相分离被抑制.而对初始粘度较大的体系,环氧扩链后分子运动能力很低,交联反应环氧转化率基本不再变化时,其交联程度并不高,表现为玻璃化温度远低于反应温度.尽管此时环氧尚未达到凝胶点,但由于扩链系粘度急剧升高,故也可抑制相分离的发展.将图1,图2对比还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环氧,不同的预固化时间会导致不同的相结构,长的预固化时间对应小的微区尺寸一阶段的研究结果是相符的[6~8].作者单位:杨卉(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所北京100084)谢续明(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所北京100084)REFERENCES:1,Yamanaka K.Inoue T.Polymer,1989,30:662~6732,Yoon T,Kim B S,Lee D S.J Appl Polym Sci,1997,66:2233~22433,Huang Ping,Zheng Sixun,Huang Jinyu,Guo Qipeng.Polymer,1997,38(22):5565~55754,Harada A,Qui T C.Macromolecules,1997,30:1643~16505,Hsich H S.Polym Eng and Sci,1990,30(9):493~5106,Sun Jianing(孙佳宁),Xie Xuming(谢续明).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19(9) 7,Sun Jianing(孙佳宁),Xie Xuming(谢续明).Chinese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材料研究学报),1998,12(3):272~27 8,Xie Xuming(谢续明),Sun Jianing(孙佳宁).Chinese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材料研究学报),1998,12(6):615~618 9,Olabisi O,Robeson L M,Shaw M T.Polymer-Polymer Miscibility.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9.31~4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期2010年1月高 分 子 学 报ACT A P OLY MER I CA SI N I CANo .1Jan .,20106532009201207收稿,2009203212修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50873062)资助项目;33通讯联系人,E 2mail:guyi@scu .edu .cn苯并噁嗪/环氧树脂/4,4′2二氨基二苯砜三元共混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研究3赵 培 朱蓉琪 顾 宜33(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65)摘 要 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研究了苯并噁嗪/环氧树脂/4,4′2二氨基二苯砜(DDS )三元共混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T g )与固化剂DDS 含量的关系.随着DDS 含量的增加,三元体系的交联密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介于聚苯并噁嗪和苯并噁嗪/环氧树脂体系之间;但是三元体系的T g 却逐渐降低,当DDS 的含量超过20mol%时,低于聚苯并噁嗪的T g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的结果表明,DDS 对苯并噁嗪和环氧树脂都有很强的固化效果.通过测定体系的凝胶化时间,借助A rrhenius 方程,判断三元体系的初始反应过程,推测了固化体系可能的网络化学结构.对各体系DMA 曲线中损耗模量,储能模量和力学损耗因子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体系最终T g 受氢键相互作用、交联密度和网络规整性以及链段的刚性等因素综合影响,其中氢键的类型和相互作用的强弱对T g 的影响最大.关键词 苯并噁嗪,环氧树脂,二氨基二苯基砜,玻璃化转变温度 苯并噁嗪是一类新型的热固性树脂,具有灵活的分子设计性和优异的热稳定性,原料易得,无需强酸/碱为固化剂,固化过程中无小分子放出,体积收缩率几乎为零;同时拥有酚醛树脂的阻燃性能以及比环氧树脂更优异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1~5].Ishida 的研究表明,苯并噁嗪的固化过程分为开环和聚合两阶段,噁嗪环开环后形成的酚羟基与Mannich 桥上的氮原子之间,以及与临近的酚羟基和∏键之间存在很强的氢键相互作用,氢键的存在赋予苯并噁嗪高的模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 g )及低的热膨胀系数[1,5~7],同时也限制了链段的运动,阻碍了自身的聚合反应,使固化体系的化学交联密度相对较低;并且这种物理相互作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甚至消失[6~11].因此从增加苯并噁嗪体系化学交联密度出发进行改性,对提高聚苯并噁嗪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Ishida,R i m dusit 等[1,12,13]研究了苯并噁嗪/环氧树脂共聚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随着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共聚体系的化学交联密度增加,T g 逐渐升高;当环氧树脂过量时,未参加反应的环氧基团会使体系的T g 降低.但是关于固化剂对苯并噁嗪和环氧树脂体系T g 影响的相关报道却很少[14].为此,在本课题组前期对二胺型苯并噁嗪/环氧树脂共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用4,4′2二氨基二苯砜(DDS )为共混体系的固化剂,利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结果从化学交联密度、链段特性、氢键相互作用及网络结构规整性等4个方面研究了DDS 含量对三元共混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1 实验部分111 实验原料二胺型苯并噁嗪(MDA 2BOZ )(实验室自制,淡黄色块状固体,固含量97%),酚醛型环氧树脂F 251(固含量87%,生益公司提供),4,4′2二氨基二苯砜(DDS )(白色固体粉末,T m =178℃,广州制药厂),丙酮(分析纯),甲苯(工业级).112 共混物及树脂浇铸体的制备称取一定量的苯并噁嗪和环氧树脂(质量比7∶3),加入混合溶剂(丙酮和甲苯体积比为1∶2),搅拌得到黄色透明液.按比例称取一定量的DDS (见表1),丙酮溶解后加入上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80℃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将得到的透明胶液倒入橡胶模具中.110℃抽真空除残余溶剂,转入高 分 子 学 报2010年普通烘箱中阶段升温固化(120℃/1h 、130℃/1h 、140℃/1h 、150℃/2h 、160℃/1h 、170℃/1h 、180℃/1h,后固化200℃/2h ).Table 1 The compositi on of each systemNumber 1234567Resin syste mBB ∶E B ∶E ⅠB ∶E ⅡB ∶E ⅢB ∶E ⅣB ∶E ⅤDDS (mol%)a 001020303850 (wt%)b 0817617153261273343179B:benzoxazine;E:epoxy;aMolar radi o of activate hydr ogen of DDSand functi onal gr oup s of benz oxazine and epoxy;bMass radi o of DDSand resin system113 测试方法11311 凝胶化时间(t gel )测定 取1g 混合均匀的树脂,用平板小刀法测试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凝胶化时间.11312 示差扫描量热法(DSC ) 采用Mettler t oledo DSC1示差扫描量热仪.称取6~8mg 试样,压入密闭铝制坩埚内,纯铟校正,空坩埚做参比,氮气流量为50mL /m in,以10K/m in 的升温速率从室温扫描至350℃.11313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 采用T A DMA Q800动态热机械分析仪,测试频率1Hz,以5K/m in 的升温速率从室温扫描至300℃左右,样条尺寸35mm ×10mm ×2mm.11314 本体密度ρ 比重瓶法,参照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G B 1033286,新鲜蒸馏水做浸渍液,温度为(25±011)℃.2 结果与讨论211 不同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图1为在相同的固化条件下制备的不同树脂试样的DMA 图谱.从图中可以得到E ″的峰值所表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 )与DDS 的摩尔百分含量的变化关系.聚苯并噁嗪的T g 为20416℃;苯并噁嗪/环氧树脂二元共混体系的T g 是22219℃;DDS 含量从10mol%增加到50mol%,三元共混体系的T g 从21212℃逐渐降低至184℃,当固化剂的含量超过20mol%时,三元体系的T g 甚至低于聚苯并噁嗪的T g .通过DSC 的方法,测得各树脂体系中反应性基团的转化率(即固化程度)均在97%以上.从理论上讲,体系转化率相同的情况下,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的引入应该增加聚苯并噁嗪的交联密度,从而增加体系的T g .但是实验结果却与之相反.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从研究体系的化学反应入手,探讨了不同体系固化物的化学结构.Fig .1 E ″2T curves of sa mp lesThe inset shows the dependence of T g on the DDS content of sa mp les212 固化体系的化学结构21211 不同体系的固化性质 图2(a )为由DSC 得到的苯并噁嗪、环氧树脂、苯并噁嗪/DDS 、环氧树脂/DDS 体系各自的固化曲线.由图2(a )可知,环氧树脂在30~350℃范围内没有固化放热峰出现,加入38mol%的固化剂后,225℃左右有明显的固化放热峰;在苯并噁嗪树脂中加入38mol%的DDS 后,其固化放热峰值温度由250℃降661期赵培等:苯并噁嗪/环氧树脂/4,4′2二氨基二苯砜三元共混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研究至200℃左右.从图2(b )DSC 固化曲线的变化情况来看,苯并噁嗪/环氧树脂二元体系固化曲线的放热峰值温度在260℃左右,随着DDS 含量的增加,固化曲线放热峰变宽,并且逐渐向低温移动;当DDS 含量为38mol%时,起始反应温度由225℃降至160℃左右,放热峰值温度降至225℃.此外,当DDS 的含量小于38mol%时,DSC 曲线上只有一个尖锐的的固化放热峰,随着DDS 含量的增加,固化放热曲线呈现两个不明显的放热钝峰,说明固化剂含量的增加,三元体系的固化机理发生了变化.Fig .2 DSC curves of different resin systemsSche me 2 Curing reacti on of polybenzoxazine and epoxy resin21212固化产物的化学结构 固化机理的变化必将导致固化产物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分析三元体系中主要的固化反应和产物结构.从上一节的讨论可知,苯并噁嗪的热开环温度在200℃以上,其反应式和产物结构如示意图1所示.通常环氧树脂需要加入固化剂或催化剂才能发生固化反应,将其加入到苯并噁嗪树脂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延迟苯并噁嗪的开环聚合,然而苯并噁嗪热开环形成的酚羟基会在Mannish 桥上叔胺的促进下与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生成醚键,从而增加固化体系的化学交联点[1],提升化学交联密度,两组份间的反应式和产物结构如示意图2所示.Scheme 1 R ing opening poly merizati on of benzoxazine而三元体系中,DDS 则可分别与苯并噁嗪和环氧树脂发生开环聚合反应,它们的反应式和产物结构如示意图3所示,产物中分别生成了酚羟基、醇羟基和仲胺基等极性的反应性基团.21213 DDS 含量与初始反应过程 由前所述可知,苯并噁嗪、环氧树脂和DDS 三元体系的固化反应十分复杂,而且苯并噁嗪和环氧树脂任何一个反应生成的中间产物都可能进一步与另外组分发生固化反应[15],具体反应过程见示意图2.76高 分 子 学 报2010年Scheme3 Curing reacti on of BOZ/DDS(a)and epoxy/DDS(b)Fig.3 The relati onshi p of gel ti m e and temperature of each syste mSy mbols corres pond t o experi m ental data,and lines corres pond t o the fitting with Eq.(1)本文采用的固化工艺为120℃/1h、130℃/1h、140℃/1h、150℃/2h、160℃/1h、170℃/1h、180℃/1h的阶段升温模式,因此研究三元体系初始阶段(低温)的反应对判断体系最终固化产物的可能结构至关重要.鉴于此,在固定苯并噁嗪和环氧树脂配比的情况下,分别选择DDS摩尔百分含量为10mol%和38mol%两个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各体系在160~200℃凝胶化时间,借助于A rrhenius公式,讨论了DDS含量对三元体系初始反应过程的影响.根据A rrhenius公式:ln t gel=(E a/R T)+C(1)其中Ea为凝胶活化能,表征体系凝胶反应对温度的敏感性;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C为常数.以ln tgel对1/T作图得到一条直线,由线性拟合得到的斜率可求得苯并噁嗪/DDS体系和环氧树脂/DDS体系各自的Ea(见图3),并且通过外推的方法得到体系在较低温度时各自的凝胶化时间,见表2.由图3的拟合结果可知,苯并噁嗪/DDS体系的固化反应对温度的敏感性较高,随着固化剂含量的增加,两直线拟合交点处所对应的温度由435K降至418K,且各体系在较低温度凝胶所需的时间也相差很大.当固化剂含量为10mol%时, 861期赵培等:苯并噁嗪/环氧树脂/4,4′2二氨基二苯砜三元共混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研究Table2 The gel activati on energy and gelati on ti m e at l owte mperatures obtained fr om extrapolati on methodsCompositi onE a(kJ/mol)120(m in)130(m in)140(m in)160(m in)BOZ/DDS a117156——>>270117F251/DDS a66125——>>270117 BOZ/DDS b10815525611251—F251/DDS b661651317951—a The content of DDS is10mol%;b The content of DDS is38mol%.从图3(a)的拟合结果可以看出,温度低于160℃时,DDS优先与环氧基团反应.但是由表2的结果可知,苯并噁嗪/DDS及环氧树脂/DDS体系在160℃以下凝胶化所需的时间远长于2h,结合固化工艺可以推断苯并噁嗪/环氧树脂/DDS三元体系的反应在160℃时才缓慢进行,环氧基团和噁嗪环在固化剂的作用下同时发生开环反应(见示意图3),未反应的环氧树脂和苯并噁嗪发生各自的均聚/共聚反应(如示意图1,2所示).当固化剂的含量为38mol%时,从图3(b)的拟合结果可以看出,温度低于141℃时,DDS优先与环氧基团反应;结合表2的结果可知,苯并噁嗪/DDS体系在120℃凝胶所需的时间是256m in,约为环氧/DDS体系凝胶所需时间的2倍,因为实际固化工艺为从120℃开始阶段升温固化,所以三元体系中环氧基团先于苯并噁嗪在DDS的作用下开环,得到如示意图3(b)所示的结构.213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因素根据马克三角原则,材料的耐热性受到本体的交联结构、链的刚性及结晶度的影响,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无定形的固化物,所以从交联结构、交联密度、链的刚性等方面讨论三元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情况.21311 体系的交联密度 交联密度是本文讨论影响体系Tg变化的第1个因素.根据橡胶弹性统计理论[1,16]:E r=3<R T=3ρR T/M c(2)其中<表示交联密度,ρ为材料的本体密度(见表3),T为力学损耗因子а松弛峰值温度以上50℃所对应的绝对温度,Er为DMA曲线中温度T所对应的储能模量,R为气体常数.由DMA曲线中橡胶态储能模量的变化情况,可得体系的交联密度<和交联点间的平均分子量Mc,见图4.需要注意的是,公式(2)一般用于定量计算轻度交联材料的交联密度,本文在此只是借用该公式定性讨论同一体系中交联密度随组分含量改变而产生 Table3 The bulk density of each syste m(25℃)Resin syste m1234567ρ(g/cm3)112182112369112305112332112395112404112435的相对变化,这一研究方法在文献中已得到较多采用.Fig.4 Cr osslink density and molecular weight bet w eencr osslinks as a functi on of compositi onCr osslink density of△BOZ,○BOZ/Epoxy,□BOZ/Epoxy/DDS;M c of BOZ/Epoxy/DDS图4曲线(a)、(b)分别对应固化体系的交联密度及交联点间的平均分子量随DDS含量的变化情况.从图4(a)可以看出,聚苯并噁嗪的交联密度最小,约为2129×103mol/m3;苯并噁嗪/环氧树脂二元体系的交联密度最大约为41989×103mol/m3,这主要是因为环氧基团与苯并噁嗪开环形成的酚羟基反应,生成如示意图2所示的醚键结构,使体系的化学交联密度大幅度提高.由21211节可知,DDS能与苯并噁嗪和环氧树脂发生如示意图3所示的反应,形成化学交联点,体系的化学交联密度理应随着DD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验结果却是三元体系的交联密度随着DDS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DDS含量为30mol%时,体系的交联密度最高.由21213节的结果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可能原因是三元体系中,当固化剂的含量为10 mol%时,体系中胺基的数量很少,不足以增加体系的交联点,同时,苯并噁嗪在DDS的作用下开环生成的少量酚羟基与环氧基团的共聚反应受到了胺基/环氧基团反应的竞争,体系的交联密度在三元体系中最小;随着固化剂含量的增加,噁嗪环在DDS的作用下生成的酚羟基增多,酚羟基/环氧基团共聚反应的竞争力增强,同时胺基也提供了一定的交联点,体系的交联密度逐渐增加.当固96高 分 子 学 报2010年化剂的含量超过30mol%时,示意图3(a )的反应优先于示意图3(b )的反应,即环氧基团/DDS 的反应优先于噁嗪环开环生成酚羟基的反应,所以体系的交联密度逐渐下降.当然,由于三元体系反应的复杂性,交联密度的变化趋势是体系中各种反应综合的结果.由图4曲线b 可知固化体系交联点间M c 的变化趋势与交联密度正好相反,都反映了随着DDS 含量的增加,网络运动受限程度增加.共混体系网络运动能力的减弱,混合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应高于苯并噁嗪体系的T g ,但是从图1结果来看,仅当固化剂的含量小于20mol%时,共混体系的T g 高于聚苯并噁嗪.对比图1和图4的结果表明,三元共混体系的T g 不仅受到固化体系交联密度的影响,还与其它因素有关.21312 体系的刚性 分子链的刚性是本文讨论影响体系T g 变化的第2个因素.DMA 曲线中,室温储能模量通常被用来表征材料的刚性.由图5可以看出,在50℃时,苯并噁嗪环氧树脂二元固化体系的储能模量最低;随着DDS 含量的增加体系的储能模量升高,刚性逐渐增强,当固化剂的含量超过20mol%时,三元混合体系低温时的储能模量均高于聚苯并噁嗪,但是T g 却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低于聚苯并噁嗪.Fig .5 Variati on of the st orage modulus of each system as a functi on of temperature 仅从交联网络运动单元的刚性来分析低温储能模量的情况,在苯并噁嗪/环氧树脂二元体系中,随着环氧树脂的加入,体系柔性链段的比例增加,交联网络的刚性较苯并噁嗪固化体系下降.苯并噁嗪/环氧/DDS 三元体系中,DDS 是一种含有强吸电子基团砜基的芳香族化合物,随着DDS 含量的增加,交联网络的刚性逐渐增加.但是从储能模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来看,三元体系室温储能模量不仅仅是交联网络运动单元的刚性所贡献.比较图5中曲线a 和e 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当温度低于180℃时,三元体系的储能模量远高于聚苯并噁嗪;当温度高于180℃时,三元体系的储能模量迅速下降,开始低于聚苯并噁嗪.显然,三元体系中应存在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弱的某种相互作用.21313 氢键相互作用 考虑到苯并噁嗪体系的特殊性,分子氢键的相互作用是本文讨论影响体系T g 变化的第3个因素.苯并噁嗪开环后形成了很强的的分子氢键相互作用,Ishida 等研究了双酚A 型苯并噁嗪固化物中氢键的相互作用,并将氢键分为两大类,即以稳定的六元环构象形式存在的螯合氢键和以酚羟基与临近的酚羟基/非同环的N 原子/∏键等形式存在的统计学意义上的氢键,并认为氢键的相互作用赋予了苯并噁嗪高的储能模量和T g [7,8,17].借鉴以上结果,本文将二胺型苯并噁嗪固化物中氢键的存在形式描绘如示意图4(a ).在本文苯并噁嗪/环氧树脂二元体系中,噁嗪环和环氧基团的摩尔比约为2∶1,经过示意图1和示意图2的反应后,部分噁嗪环开环后形成的酚羟基和环氧基团反应转变为醚键和醇羟基,体系中氢键的相互作用大大减弱,见示意图4(b );加之环氧组分中柔性链段的引入,导致体系刚性明显低于聚苯并噁嗪(图5),而化学交联密度的增加却使体系的T g 得以提高.DDS 的引入,发生了如示意图3所示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71期赵培等:苯并噁嗪/环氧树脂/4,4′2二氨基二苯砜三元共混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研究Sche me 4 The possible hydr ogen bond interacti on in MDA 2P BOZ (a )and BOZ/Epoxy copoly mer (b)Sche me 5 The possible hydr ogen bonds in P BOZ/Epoxy/DDS syste m聚苯并噁嗪强氢键的相互作用,但是体系中醇羟基和仲胺基的形成,强吸电子基团砜基的引入,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体系中氢键的数量(见示意图5),赋予三元体系更高的储能模量即刚性.综合以上两种情况,DMA 曲线中,三元体系储能模量的变化情况是运动单元的刚性与体系内氢键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三元体系T g 却随着固化体系刚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Ishida [2]的研究表明,苯并噁嗪中以稳定的六元环形式存在的螯合氢键的稳定性较好,在T g 以上才会逐渐减弱或消失,而以其它形式存在的统计学意义上的氢键的稳定性较差,在交联网络β松弛峰值温度,即T g 以下就会减弱甚至消失.结合本研究结果,在苯并噁嗪/环氧树脂/DDS 三元固化体系中,可能由于砜基的强吸电子效应,破坏了交联体系螯合氢键的相互作用[8,18],同时使苯环上以及Mannich 桥N 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大部分氢键以环氧开环形成的醇羟基与醇/酚羟基,醇羟基与砜基,以及胺基上质子氢与砜基等形式存在.这些类型的氢键的相互作用较弱,在T g 之前已经减弱甚至消失,并没有对T g 的提高贡献.而苯并噁嗪体系中以稳定的六元环结构存在的氢键,在T g (205℃)以上才会减弱或消失,其存在有效的增加了体系的T g .21314 交联网络结构的规整性 网络结构的规整性是本文讨论影响体系T g 变化的第4个因素.DMA 曲线中力学损耗因子tan δ半峰宽常被用来表征结构的规整性,tanδ半峰宽随DDS 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聚苯并噁嗪tan δ的半峰宽最小,苯并噁嗪/环氧树脂二元体系tanδ的半峰17高 分 子 学 报2010年宽较大;随着固化剂DDS 含量的增加,体系tanδ的半峰宽逐渐增加,仅在固化剂含量为50mol%时稍有下降,说明交联网络的规整性随环氧树脂及固化剂的加入遭到破坏.Fig .6 Peak width at half of the maxi m um height fr om the tan delta curves of the DMA s pectra as a functi on of each system综合分析认为,苯并噁嗪体系开环固化形成的酚羟基与临近的Mannich 桥上的N 原子间形成稳定的螯合氢键相互作用,赋予苯并噁嗪高的储能模量和T g .苯并噁嗪/环氧树脂二元体系交联网络的规整性最差,但是由于体系的化学交联密度高,以及少量的螯合氢键的存在,使其具有最高的T g .苯并噁嗪/环氧树脂/DDS 三元体系中,DDS 是一种含有强吸电子基团的芳香族化合物,DDS 引入到苯并噁嗪和环氧树脂体系中,一方面增加了体系的刚性,不同程度的破坏了交联网络的规整性,阻碍了分子链的紧密排列,交联密度较二元体系略有降低而相对于聚苯并噁嗪体系有较大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交联反应生成了大量的醇羟基和仲胺基,形成较多的氢键,但是这些氢键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没有对T g 做贡献.因此,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三元体系T g 随着DDS 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3 结论固化剂DDS 的加入,提高了苯并噁嗪体系的化学交联程度,增强了交联网络运动单元的刚性,增加了分子氢键的数目,使交联体系低温的储能模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DDS 中强吸电子基团———砜基的存在,破坏了苯并噁嗪基体中固有的强的螯合氢键的相互作用,转化为弱的分子氢键的相互作用,这种弱的分子氢键的相互作用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前已经消失,并没有为提高体系的T g 做出贡献;同时随着固化剂的含量的增加,链段的规整性被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链段间的自由体积,使固化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下降.综上所述,苯并噁嗪/环氧树脂/DDS 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是氢键相互作用、交联密度、运动单元的刚性以及网络的规整性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氢键的类型和相互作用的强弱对T g 的影响最大.REFERENCES1 Ishida H,A llen D J.Poly mer,1996,37:4487~44952 Ghosh N N,Kiskan B ,Yagci Y .Pr og Poly m Sci,2007,32:1344~13913 Gu Yi (顾宜).Ther mosetting Resin (热固性树脂),2002,(2):31~344 L iu X,Gu Y .J App l Poly m Sci,2002,84:1107~11135 L iu Xin (刘欣),Gu Yi (顾宜).Acta Poly merica Sinica (高分子学报),2000,(10):612~6186 Dunkers J,Zarate E A,Ishida H.J Phys Che m,1996,100:13514~135207 W irasate S,Dhum r ongvaraporn S,L len D J,Ishida H.J App l Poly m Sci,1998,70:1299~13068 Ki m H D,Ishida H.J Phys Che m A,2002,106:3271~32809 Ishida H,Low H Y .Macr omolecules,1997,30:1099~110610 Omayu A,Ueno T,Matsumot o A.Macr omol Che m Phys,2008,209:1503~151411 L i Zhonghuang (李中皇),Xin Meihua (辛梅华),L i M ingchun (李明春).Che m ical I 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 ogress (化工进展),2008,(8):1162~116812 Jubsil p C,Takeichi T,H izir oqlu S,R i m dusit S .B i ores our Technol,2008,99:8880~888613 R i m dusit S,Ishida H.J Poly m Sci Part B:Poly m Phys,2000,38:1687~169814 R i m dusit S,Ishida H.Poly mer,2000,41:7941~794915 L iu Xin (刘欣),Gu Yi (顾宜).Poly meric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3):168~17316 Must o P,Abbate M.Poly mer,2007,48:3703~371617 Ishida H,Lee Y H.J App l Poly m Sci,2001,81:1021~103427371期赵培等:苯并噁嗪/环氧树脂/4,4′2二氨基二苯砜三元共混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研究18 Ishida H,Lee Y H.J Poly m Sci,Part B:Poly m Phys,2001,39:736~749GLASS TRANS I T I O N TE M PERATURES O F POLYM ER B L EN D S BASE D O N BENZ O XAZ I NE/EPO X Y RES I N/4,4′2D I A M I N OD I PHEN YL SU L FO NE S Y STE M SZHAO Pei,ZHU Rongqi,G U Yi(S 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ym erM aterials Engineering,College of Polym er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S ichuan U niversity,Chengdu 610065)Abstract The glass transiti on te mperatures(T g s)for a syste m of benz oxazine2epoxy,with4,4′2 dia m inodi phenyl sulfone(DDS)as a curing agent were investigated with dyna m 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W ith the increase of DDS,the cr osslink density of the ternary syste m increases and then dr op s off as the content of DDS is more than30mol%,varying bet w een that of polybenz oxazine and copoly mer of benz oxazine2epoxy resin,but T g monot onously decreases.W hen the content of DDS ismore than20mol%,T g of the ternary syste m is l ower than that of polybenz oxazine.D ifferential scanning cal ori m etry(DSC)curves show that benz oxazine and epoxy resin can be effectively cured by DDS,and the curing p r ocessing of the copoly mer is i m p r oved with the additi on of DDS.The initial reacti on p r ocesses,and the possible structures of the ternary syste m cured were esti m ated thr ough the A rrhenius equati on.The st orage modulus(E′),l oss modulus(E″) and l oss tangent(tanδ)of each syste m obtained fr om DMA curves were studied,which show that T g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 ors,such as the interacti on of hydr ogen bond,cr osslink density,regularity of the cr osslink net w ork and rigidity of the chain seg ment,a mong which the effect of hydr ogen bond interacti on on T g is the str ongest. Keywords Benz oxazine,Epoxy resin,4,4′2D ia m inodi phenyl sulf one,Glass transiti on te mp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