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黑龙江五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5年人文与社会教案下册

多媒体
学习过程预设
备注
导入
新知
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看电影作品中看到了很多战争时候的场景,如《夜
幕下的哈尔滨》、《七三一部队遗址》。
探索新知
分析归纳
一:读信:1、一封赵一曼给孩子的信
2、谈谈你的感想
3、探讨赵一曼身上的精神。
4、想一想赵一曼的儿子的处境
二、探讨:我们拿什么去安慰烈士的在天之灵
四、我们的主张
联系新知拓展
思维
1、你走访了几位老战士?说说他们的英雄事迹。
2、你的家乡有哪些抗战的纪念馆?他们是为了纪念什么而建立的?
3、学唱一首抗日歌曲?
总结归纳全课提升
中国革命战争有三大艰苦,一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是新四
军在南方的三年游击战争;一是东北抗联十四年苦战。
实践操作
深化思维
作业:在我的家乡还建立哪些纪念抗战的建筑呢?
第一小学五年人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
听爷爷讲过
去的故事
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课
执教教师
仲伟坤
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难点
收集一些不做亡国奴的抗战英雄故事。
学习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预设
备注
导入
新知
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时代,正是因为他们的前仆后继,才迎来了最后的胜
利,是一个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探索新知
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哎呀!一提到人文与社会,我就觉得超级有趣,就好像打开了一个装满神奇宝贝的宝箱!咱们先来说说啥是人文与社会吧!这就像是一个大大的拼图,由好多好多小块组成。
有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有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还有那些古老又迷人的历史故事。
就比如说,咱们学过的古代文明,那简直就是时光隧道里的璀璨明珠!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哇塞,那巨大的石块是怎么堆起来的?难道是有超级大力士帮忙?还有咱们中国的长城,那么长那么长,得花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才能建成呀?这难道不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山间吗?在课堂上,老师会给我们讲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可没有像咱们现在这样方便的交通工具。
” 我们都瞪大了眼睛,好奇地听着。
“那时候啊,出门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 哈哈,大家都笑了起来。
我和小伙伴们也会经常讨论这些有趣的话题。
有一次我问同桌:“你说要是咱们穿越回古代,能适应那时候的生活吗?” 同桌摇摇头说:“我觉得可难了,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多无聊啊!” 我反驳道:“可是那时候有美丽的星空可以看,有新鲜的空气可以呼吸,不也挺好的嘛?”还有啊,我们会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活动。
比如模仿古代的集市,大家带来自己做的小手工,假装在那里买卖。
我拿着自己画的扇子,大声吆喝:“快来看看呀,这可是独一无二的扇子!” 另一个同学走过来说:“哎呀,太贵啦,便宜点呗!” 就这样,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学习人文与社会,让我明白了世界原来是这么多姿多彩。
它就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大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和奥秘。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不同国家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这让我更加尊重和理解别人,不会因为别人和我不一样就觉得奇怪。
我觉得呀,人文与社会的学习就像是给我们装上了一双翅膀,让我们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去探索这个神奇而又美好的世界!。
5下人文与社会教案

了解近代祖国被列强掠夺清政府委曲求全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人民起反抗保卫家乡。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跟随着老师来到历史的长河中,去体验东北被瓜分的原因,激发学生的爱情情感。
教材分析(重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了沙俄和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其中包括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人民所人民所犯下的种种罪行等。教学重点:东北人民抵抗斗争。教学难点:收集资料认识
1、马占山领导的军队在嫩江抵抗日军。
2、锦西的义勇军抗击日军进攻。
3、抗日的文艺作品。
4、抗战故事。
三、阅读资料谈感想。
1、我搜集到的抗日作品。
2、歌曲。
3、小组谈感想。
四、血流成河
1、介绍海兰泡惨案
2、了解《瑷珲条约》
五、让学生了解九以八事变,欣赏歌曲《我的家在松花江上》。
板书设计
1、不能忘却的历史
板书: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先讨论事先查找的资料。再在班上交流。
学生把查到的资料拿到班上来讲,进一步提高学生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1课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
抗日在东北
抗日英雄的故事
教学反思
课题
3、为了和平
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认识技能
让学生们知道人人和睦相处,幸福美满,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我们要为捍卫和平而奋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材分析(重难点)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学生分析
由于本课有布白点,需要学生查找资料来充实,以增强感性认识,预习时要落实到位。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教学设想)
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引言:五年级的人文与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意识的重要环节。
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索社会和人文科学的重要知识和概念。
以下是一个针对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的教案设计。
一、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1. 掌握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2. 培养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本教案将围绕以下几个重要的人文与社会主题展开:1. 国家与政府2. 人权与民主3. 社会与文化4. 历史与文明5. 人类与环境三、教学活动1. 活动一:成立班级政府在本活动中,学生将组成班级政府,并通过模拟选举,选择班级议长、副议长等职位。
学生将学习国家和政府的职能,并通过制定班级规则和组织班级议事会活动,体验社会规则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2. 活动二:人权游戏本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人权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一些角色只能拥有有限的权利,其他角色则享有更多权利。
学生将通过游戏体验到权利不平等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进而学习到人权的平等原则和需要保护的重要性。
3. 活动三:文化展览学生将以小组的形式研究和呈现不同的文化。
每个小组将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色文化,通过制作展板、展示物品或演示文化活动等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该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将学习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与差异,增进对多样性的理解与尊重。
4. 活动四:历史人物剧场学生将选取一个重要历史人物,通过研究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该历史人物的影响和贡献。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和影响力,增强对历史和文明的理解。
5. 活动五:环保行动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将组织环保行动,如垃圾清理、植树造林等,在实践中学习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四、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对人文与社会教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沟通和创造力等方面;2. 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展示和口头报告;3. 书面测试、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等形式。
第三单元第三课《虎园遐想》(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黑龙江地方课程

《虎园遐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虎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虎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2. 虎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人与虎园的关系,如何保护虎园的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虎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虎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虎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虎园的过去和现在。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观察虎园的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虎园的美丽景色。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人与虎园的关系,如何保护虎园的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虎园遐想》2. 教学目标:了解虎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教学内容:虎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虎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与虎园的关系,如何保护虎园的生态环境。
4.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虎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虎园的作文,要求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2. 画一幅虎园的图画,要求色彩鲜艳,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虎园的兴趣,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5下人文教案

第一课时(人文)教学内容:寻访先辈的足迹(一)教学目标:1、了解黑龙江的历史有多长。
2、了解七星祭坛----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天文台。
教学重点:了解黑龙江的历史有多长。
授课时间:3月2日第三节授课教师:李桂影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5分)1、黑龙江流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聚集地。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周朝时,活动于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下游地区的肃慎就曾向中原王朝进贡。
这杰克我们来了解黑龙江的历史。
2、板书课题:寻访先辈的足迹二、黑龙江人的历史有多长。
(30分)1、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1)指生说说我们国家的人类文化遗址。
(2)教师总结:元谋人牙齿、蓝田人、金牛山人等。
2、学生看书2页。
(1)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2)指生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3)教师看书总结。
3、了解七星祭坛---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天文台。
(1)学生看书,指生读书。
(2)提问:还能从七星祭坛遗址和凤林古城遗址想到什么呢?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三、总结本课(5分)1、说说本节课了解到了什么?2、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人文)教学内容:寻访先辈的足迹(二)教学目标:1、了解马背上的民族。
2、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学重点:了解黑龙江的历史。
授课时间:3月16日第三节授课教师:李桂影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5分)1、在古代,我们黑龙江的民族都是能骑善射的,特别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些少数民族,曾经频繁入住中原,以至于学者们感叹道:“半部中国史是由东北民族缔造的”2、板书课题:寻访先辈的足迹二、马背上的民族。
(23分)1、找一找,说一说。
北魏时哪个民族建立的?和黑龙江有关系吗?唐朝时的黑龙江是什么样子的?2、结合中国的历史版图试着做个年表,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三、我们的发现(10分)1、看书上7页的内容,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四、总结(2分)历代王朝都在东北地区设置机构,以进行有效的管辖。
看看下面的地图你有什么感想,写写。
第三课时(人文)教学内容:和祖国一起阵痛教学目标:1、了解沙皇俄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侵略我国的?2、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抗战故事。
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防洪胜利纪念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防洪纪念塔的有关知识能力目标:了解纪念塔各部分雕塑的象征意义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及家乡的劳动人民教学重点: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文化历史教学准备:资料及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图片孩子们,这就是坐落在哈尔滨松花江南岸的防洪纪念塔。
你们看,它有多么雄伟呀!可是你们知道有关它的情况吗?二、进入新课防洪纪念塔位于哈尔滨市道里江岸中央大街终点广场。
1957年,特大洪水威胁哈尔滨市,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洪水被战胜了,于是1958年建立此塔,以志纪念。
三、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观看图片和资料)纪念塔由圆柱体的塔身和附属的半圆形回廊组成,高13米,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
塔身底部设11个半圆形水池,其水位即1957年最高水位标志。
塔身以浮雕方式描绘了当年战胜洪水的生动情节。
塔顶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的圆雕,展现了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座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
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
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正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
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塔身中部浮雕雕刻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
罗马式回廊高7米,由20根擎天柱连成弧形相衬托。
塔顶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圆雕;塔身下部是群像浮雕,描绘了哈尔滨人民战胜洪水的生动场面。
搭基前有两层水池:上层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特大洪峰时的最高水位,它高于下层水位0.58米;下层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的最高水位。
黑龙江小学《人文与社会》(地方课程)

3、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1年9月)
总结实验经验,写出实验报告,形成实验成果.
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教部
3、开放性原则。教学活动要建构一个开放型的教学空间。要努力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格局,把学生学习的视野、活动的空间逐步引向广阔的黑龙江人文地理活动的探索中来,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自由驰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境界。
4、综合性原则。要确立综合意识,积极架构起《人文与社会》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形成横向联系,提升学生现代化社会所需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4、重视学生的资料收集,教师组织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编辑成册,达到资源共享。鼓励学生每读一篇文章,写出笔记(摘记、内容简介、心得随想等),达到为家乡骄傲和自豪的教育效果。
四、研究的方法
1、用文献法进行理论基础的搜集和学习研究;
2、用调查研究法对有关问题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
3、用行动研究法对理论与方案进行探索、实践;
4、用测验研究法对教学效果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
5、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的认识、体会及外地、外校的有关经验及时进行总结。
五、实验组织:
课题负责人:闫学坤
课题组主要成员:贾丽环、李侠、刘玉霞、彭厚谦、李红宇 、王国忠、郭海英
六、 题研究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从2008年秋到2011年秋,具体安排如下:
三、 实施措施:
1、利用本校有利条件,收集有关资料,开展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活动,互相交流,扩展学生知的识视野,形成积极学习地方课程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课题:和祖国一起阵痛
2、师生互动
播放视频文件
(同学们进行讨论,并根据同学们的答案进行总结和板书,利用课件辅助教学)
师:1904年日本占领我东北三省,夺取南满、旅顺、辽东迫使清政府开放辽阳、凤凰、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等16个城市供日本人居住,请看日本侵华的序幕[播放视频九一八]
六、讲杨靖宇的故事,了解李兆麟。
七、看一看,图中牡丹江市区的八女投江雕像。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13岁。
八、谈一谈你看后的感想。
为了祖国和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他们英勇的牺牲了,我们绝不会忘记他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踏着先烈的足迹······
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第2课抗联女英雄赵一曼
课型
新授
教
教学重点
是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知道热爱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生活的情感。
(同学们看完视频,踊跃发言看后的感受,及作为祖国的新一代应如何接过先辈的旗帜,继续前行)
…………
3、总结评价
当外国侵略者把魔手伸向中国时,清政府没有果断的进行反击,而是一味的退让、割地、赔款,一系列的行为促使帝国主义者的野心日益膨胀,他们把中国看成一块便宜的肥肉,都想从中国得到利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人生活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这段历史是我们的血泪史,屈辱史,但中华儿女的抗争也使这段历史成为抗战史和斗争史。
它们为什么要强迫我们割地呢?
《瑷珲条约》的内容。
二、想一想。
1、从双方代表对这一地区的态度上,你看到了什么?
2、造成清政府最终失败的关键原因在哪里呢?
3、小资料。
我收集到的抗战故事。
我的控诉。
三、我的感想。
四、听爷爷讲故事。(抗联英雄的故事)
如:《夜幕下的哈尔滨》。
五、在抗联老战士的先进事迹的鼓舞下纷纷行动起来,去收集抗联英雄的故事,以及东北抗联有关的各种学习资料。
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第1课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让学生了解黑龙江的见证,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变化。
2、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认识到当时被侵略的原因。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懂得英雄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懂得英雄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
教
学
流
程
一、黑龙江人的见证。
教案
课题
第1课
寻访先辈的足迹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黑龙江流域有哪些遗址的存在,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天学文台是七星祭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查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我国黑龙江古代主要遗址。
教学难点
黑龙江有哪些远古人类的足迹。
教学准备
同学们这就是魏时期的北斗七星祭坛。是我国迄今为止首次发现的天文星布局构建的古代天文台遗址,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焦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七星祭坛隔河相望的事另一做古城遗址,即枫林古城,位于双鸭山市友谊县的枫林古城遗址。
3、马背上的民族
在古代,我们的黑龙江的民族都是能骑善射的,特别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些少数民族,曾经频繁入主中原,以至于学者们感叹道:“半部中国史只由东北民族缔造的啊!”
课件、教材
教
学
流
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看一本中国历史地图集时不难发现,东北地区的疆域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别。总体来说,在古代,东北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方文化极具特色,让人充满想象,而到了近代,版图就不断缩小了。大人们说,那是因为我们国力衰弱,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了我国大片的领土。真是让人痛心啊!今天,
在书上找一找,说一说
北魏是哪些民族建立的?和黑龙江有关系吗?
4、我们的发现
指导阅读第七页的内容。
三.指导看书,指导阅读。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在黑龙江流域有不少远古人类生活的遗址。距离我们最近的也有600年以上,我们的民族有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
板书设计
1.寻访先辈的足迹
我们国家有人类文化遗址七星祭坛(2001发现)
我懂得了什么是钢铁意志!
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第3课为了和平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
3.对帝国主义发动战争、残杀无辜的罪行感到愤怒,同情在战火中受煎熬的小朋友。
4.向往和平美好的生活,愿意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
课件、教材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
同学们黑龙江流域作为我国边疆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祖国其他地方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北方各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之间就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往来。
黑龙江流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周朝时,活动于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下游地区的肃慎就曾向军等,进行统治。
乙:我觉得真是一位可敬可爱的母亲,她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孩子怎样做人。
丙:······
二、甘洒热血沃中华。
讲述赵一曼的故事。
她把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宁舍掉个人的幸福,所以当她面对敌人时才会无所畏惧的呀!
三、知道赵一曼的故事后,你有何感想?
赵一曼的身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它也是所有抗日战士共有的精神。
学
目
标
1、1感受赵一曼的视死如归。
2、2让学生了解黑龙江的见证,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变化。
3、3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认识到当时被侵略的原因。
教学重点
感受赵一曼的甘洒热血沃中华的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赵一曼的甘洒热血沃中华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
教
学
流
程
一、指明读一读赵一曼的信。
甲:她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女英雄
枫林古城,位于双鸭山市
教学反思:
教案
课题
第2课时和祖国一起阵痛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让学生了解黑龙江的见证,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变化。
2、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认识到当时被侵略的原因。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
教学准备
二.新课:
1、介绍黑龙江人的历史有多长。
黑龙江流域不少远古人类生活的遗址和遗存。主要在黑龙江下游,松花江流域和嫩江沿岸。
①.最著名的遗址有哪些?
五常学田村遗址、塔河十八站遗址、齐齐哈尔昂昂溪遗址、密山新开流遗址。
②.他们距今大约两万年,离我们最近的也有6000年以上。
2、介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天文台——七星祭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