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分型及其特点
急性白血病免疫学分型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按免疫标志分为非T细胞型和T细胞型。
前者又可分为无标志性急淋(Null-ALL)普通型急淋(Common-ALL)、前B细胞型急淋(Pre-B-ALL)和B细胞型急淋(B-ALL)4个亚型;T细胞型又分为不成熟胸腺细胞型(immature T-ALL),普通的胸腺细胞型(eommon T-ALL)和成熟胸腺细胞型(mature T-ALL)。
见表5-3-1 和表5-3-2. 表5-3-1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表型组别免疫亚型表型特征CD7CD5CD2CD1CyCD3SmCD3CD4CD8Ⅰ幼稚胸腺细胞型immature T-ALL+-/+-/+--/+---Ⅱ普通胸腺细胞型common T-ALL+++++-/+++Ⅲ成熟胸腺细胞型 mature T-ALL+++-+/-++/--/+表5-3-2 急性非T淋巴细胞白血病(non-T-ALL)细胞表型组别免疫亚型表型特征HLA-DRCD19CD10CD22CD20CyIgMSmIgⅠ无标志型急淋Null-ALL+-/+-----Ⅱ普通型急淋common-ALL+++-/+-/+--Ⅲ前B细胞型急淋pre-B-ALL++++++-ⅣB细胞型急淋B-ALL+++/-++-+ (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免疫学标志进行分型尚正在探索中,髓细胞系的免疫膜标志;粒细胞系为过氧化物酶+、CD34+、CD13+;单核细胞系为α-萘酚醋酸酯酶+,可被氟化钠抑制,CD34+、CD13+、CD14+;红细胞系为血型糖蛋白(Gl ycophorin)及红细胞膜收缩蛋白(Spectrin)+;巨核细胞系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Ⅰb/Ⅲa+。
急非淋膜标志与FAB分型的关系见表5-3-3. 表5-3-3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FAB 分型与膜标志抗体M1M2M3M4M5M6M7 HLA-DR++-+++/-+/-CD34++/--+/-+/--+/-CD33+++ +++/-+/-CD13+/-++ + +- CD14-+/--++- CD15-++/-+++/- 血型糖蛋白-----+-Ⅱb/Ⅲa/Ⅰb------+。
急性白血病FAB分型及其特点

移植前准备:需要进行严格的配型和预处理,以降低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移植后护理: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抗感染、抗排异等治疗,以降低移植后复发和并发症的风险。
谢谢
02
细胞疗法(如CAR-T细胞疗法)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03
免疫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是未来急性白血病治疗的重要方向
04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和时机
适应症:适用于急性白血病FAB分型中高危患者,如M4、M5等。
移植时机:通常在首次完全缓解期进行,以提高移植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巩固化疗:在诱导缓解化疗后,使用不同药物组合进行巩固化疗,以进一步杀死残留的白血病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维持化疗:在巩固化疗后,使用低剂量药物进行维持化疗,以维持病情缓解,延长生存期。
靶向治疗: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定基因或蛋白质进行治疗,如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CR-ABL抑制剂等。
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白血病细胞,如使用CAR-T细胞疗法、PD-1/PD-L1抑制剂等。
04
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较为明显
05
治疗方案:主要以化疗为主,部分患者可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M4型急性白血病的特点
细胞形态:原始细胞和早幼粒细胞为主
细胞化学:非特异性酯酶阳性,过氧化物酶阳性
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免疫表型:CD13、CD33、CD117阳性,CD34阴性
03
急性白血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
04
急性白血病的分类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包括M0、M1、M2、M3、M4、M5、M6、M7等亚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包括L1、L2、L3等亚型
急性白血病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护理查房

急性白血病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护理查房概念急性白血病为骨髓中异常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急剧增生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导致贫血、感染发热、出血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分类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1.l型:原始和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直径W12 )胞浆较少1.2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直径>12RnI)1.3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泡浆嗜碱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急非淋)MO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病因病毒:已肯定T细胞白血病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引起放射:可使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缺陷,染色体发生断裂、畸变和重组等改变化学: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保泰松、烷化剂等可导致白血病遗传:单卵双生若一方患病,另一方发病率可达20%临床表现1贫血:常为首发症状,成进行性的发展。
半数病人就诊时已有中度的贫血2发热:发热为常见症状,最常见的致病菌为格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单胞菌、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疾病后期常伴有真菌感染。
感染主要原因是由于成熟粒细胞缺乏,其次是人体免疫力降低。
病人免疫功能缺陷后也可引起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
3出血:大量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小板减少,以及感染是出血的主要原因。
4常伴有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②骨骼和关节:胸骨下段局部压痛。
四肢关节痛或骨痛,在儿童中常见。
③眼、口腔和皮肤:粒细胞白血病浸润骨膜形成粒细胞肉瘤(绿色瘤)常出现于眼眶部位引起眼球突出、复视和失明。
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发生在急淋缓解期,有头晕、呕吐、抽搐、昏迷症状。
⑤睾丸:无痛性的肿大,多为一侧。
急性白血病

(七)M7型:巨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幼稚巨核细胞≥30%, 分为2型 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 分化型,骨髓及外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 圆核病态巨核细胞为主。
D、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 随着白血病缓解率提高和生存期延 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成为较突出的 问题。以急淋较急非淋常见,急性早幼 粒细胞白血病也较多见。常无症状,可 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严重时出现 呕吐、颈项强直、视神经乳头水肿和脑 神经、脊髓瘫痪等
E、绿色瘤 又称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或 髓母细胞瘤(myeloblastoma),见于2%~14% 的急非淋,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的髓过氧化 物酶在稀酸条件下变成绿色,故称为绿色瘤 (chloroma),常累及骨、骨膜、软组织、淋巴 结或皮肤,但以眼眶和副鼻窦最常见。可表 现为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
急性白血病
一、概述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是造血 干祖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白血病细 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主要为原始细 胞和早期幼稚细胞,自然病程数月。 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浸 润和高代谢等。
分类:常因FAB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系白血病〈ALL〉: L1、L2、L3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M0、M1、~M7,
化学染色: POX SB 幼粒 + + 幼单 ± -
SE NSE + ± +
(五) M5:急单
M5a(未分化型):髓原单≥80% M5b(部分分化型): 30%﹤髓原单+幼单﹤80%
M5a
(六) M6型:急性红白血病
是红系、粒系同时恶性增生的急性白血 病,髓幼红CELL﹥50%,且有形态异常, 且原粒(非红系)﹥30% 1.红系增生期:骨髓原红增生为主 (红血病) 2 .红系和粒系同时增生期(红白血病) 3.白细胞系统增生期(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1

---------------------------------------------------------------最新资料推荐------------------------------------------------------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1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本章节主要包括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技术和急性白血病分型两方面的内容。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技术主要有急性白血病血象、骨髓象和细胞化学特征,以及电子显微镜、免疫学检查、细胞遗传学、基因检测及病理学等方面的特征性改变。
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包括 FAB 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 MIC 分型诊断标准,以及造血组织肿瘤新 WHO 分类标准中的急性白血病分型。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诊断,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基因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如不及时诊断、治疗,会很快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由于急性白血病的类型与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和预后判断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不但要诊断出白血病,而且还要分清属于什么细胞类型。
白血病的诊断应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其中最主要的是骨髓形态学的改变,现分述如下:一.临床特征发热、出血、贫血和白血病细胞脏器浸润是急性白血病的 4 大临床特征。
1 / 9有关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详见第八十二章。
二.实验室检查㈠血象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确诊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严重者血红蛋白低于50g/L,甚至 30g/L 以下,红细胞数也相应减少。
贫血一般属于正细胞正色素性,少数患者如红白血病或急性白血病治疗后可为大细胞性,个别患者网织红细胞数可增加,甚至达 1 0%。
90%以上患者有血小板数减少,约 1 /3 患者血小板数低于50 1 09/L,严重者可低于 1 01 09/L。
极少数患者血小板数可正常,甚至增加。
白细胞数常增加,多在 30~501 09/L,少数可高达 1 001 09/L 以上, 1 /3 左右的患者白细胞数低于 5.01 09/L。
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

T-ALL旳免疫表型特点:
T-ALL分类
免疫表记
TdT+ 、CyCD3+ 、CD7+
Pro/Pre-T-ALL
CD2-、sCD3- 、CD1a-
T-ALL
CD2+、 sCD3+ 、 CD5+/- 、CD8+/- 、CD4+/- 、 CD1a+/-
-
+
+
-
T-ALL
+
-
-
+
-
-
+
AML
-
+/-
+
-
-
-/+
-/+
R1 门为成熟淋巴细胞 R2 门为正常单核细胞位置 R3 门正常粒细胞位置 R4 门为幼稚淋巴细胞出现位置 R5 门为有核红细胞或细胞碎片位置 R6 门为幼稚髓细胞出现位置 白血病细胞一般会在R4 R6 两门位置处出现
正常骨髓经CD45/SSC射门旳散点图
CD45/SSC 图中可见 CD45 强阳性SSC 低信号旳细胞群为淋巴细胞褐色细胞群体 中档强度旳CD45 体现SSC 信号最强旳细胞群体为粒细胞蓝色及红色细胞群体 CD45 体现与SSC 信号介于淋巴细胞与粒细胞之间旳是单核细胞群体绿色细胞群体 CD45 阴性SSC 信号最低旳有核红细胞和细胞碎片
ANLL旳免疫分型特点
FAB-M1/M2旳免疫表型特点:CDl3+、CD15+、CD33+、 HLA-DR+、CD34+,其中CD34在M1中旳体现强于M2,而CD15在M2旳体现较强。
ANLL旳免疫分型特点
急性白血病分型特点介绍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急性白血病概述 02. 急性白血病分型特点 03.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04. 急性白血病的预防和护理
急性白血病概述
急性白血病的定义
01
急性白血病是 一种造血系统 恶性肿瘤,其 特征是骨髓中 异常白细胞的 大量增殖。
02
急性白血病分 为急性髓系白 血病(AML) 和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 (ALL)两大 类。
分子生物学检查:通 过检测白血病细胞中 的基因突变,判断白 血病的类型和预后
影像学检查断白血病的程度和预后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01
化疗:通过药物杀死白血病细胞,是
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02
靶向治疗: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定基
03
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的免
04
治疗方法: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 治疗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方法
血常规检查:观察白 细胞、红细胞和血小 板的数量和比例
骨髓检查:观察骨髓 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 判断白血病的类型和 程度
免疫学检查:通过检 测白血病细胞表面的 抗原,判断白血病的 类型和亚型
细胞遗传学检查:观 察白血病细胞中的染 色体异常,判断白血 病的类型和预后
混合型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髓系和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和巨核细胞 白血病等。
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 血病等。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白血病细胞中存在
A
多种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
增殖
免疫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功能
B
异常,导致白血病细胞逃避免
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
急性白血病分型和其特点PPT优质课件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形态学:
大多为粗颗粒型,粗大嗜天 青颗粒,细胞核大小和形态 不规则,呈肾形或双叶性, 核质边界不清。外周血可见 异常早幼粒细胞。
ANLL-M3 Auer小体
• 细胞化学 • MPO强阳性; • 25%NSE弱阳性 • 免疫表型 • 低表达或不表达HLA-DR、CD34,均一性高表达CD33,
• 形态学 红白血病:各阶段红细胞,细胞 质中易见空泡,细胞核呈巨幼样 变和双核或多核 纯红血病:以中到大的有核红细 胞出现为特征,胞质成强嗜碱性 ,空泡,细胞核圆形
• 细胞化学 • 红系细胞PAS染色阳性 • 原粒细胞MPO、SE、SBB阳性
细胞化学染色
急淋
急粒
急单
POX/SB -
+
-~+
PAS NSE NAP
+~块、粗颗粒 ↑
-~+ ↓, 阴性
-~+/弥漫淡红 颗粒 +,NaF 抑制 >50% 正常, ↑
M0:极微分化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分类标准: 形态学和光学显微镜不能提供髓系分化依据,免疫表型和 (或)微结构检查可证实髓系特征。
10
形态学: 血涂片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通常中等大小,胞质量 较少,嗜碱性强,无颗粒,核圆形或轻微不规则,染色质 弥散,有一个或多个核仁
细胞化学 MPO、SBB阴性 α-NAE、α-NBE阴性,或弱阳性
11
免疫表型: 表达早期造血细胞相关抗原(CD3、CD38和HLA-DR)和 CD13或/和CD117,CD33阳性60%; 髓系、单核系细胞成熟相关抗原表达缺乏
急性淋巴细பைடு நூலகம்白血病分类
L1 细胞小,浆少,大小一致 L2 细胞大,浆多,大小不一致 L3 细胞大,浆多,大小一致,空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ENLI
24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分类标准: • 骨髓或血液涂片中白血病性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和单
核细胞之和大等于20%,中性粒细胞系细胞小等于20%
CHENLI
25
• 形态学 与M4基本相同
• 细胞化学 • 原单核细胞MPO阴性,幼单核 细胞弥散阳性,二者NSE强阳性 (但也有阴性存在) • 免疫表型 • CD34、CD117,HLA-DR • 髓系标志:CD13、CD15等 • 单核系分化标志至少两种:CD4、 CD64等
-~+/弥漫淡红 颗粒 +,NaF 抑制 >50% 正常, ↑
CHENLI
9
M0:极微分化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分类标准: 形态学和光学显微镜不能提供髓系分化依据,免疫表型和 (或)微结构检查可证实髓系特征。
CHENLI
10
形态学:
血涂片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通常中等大小,胞质量 较少,嗜碱性强,无颗粒,核圆形或轻微不规则,染色质 弥散,有一个或多个核仁
CHENLI
13
形态学: 血涂片或骨髓中原始细胞有明显原粒细胞特征,可含噬天 青颗粒和/或有明显Auer小体
细胞化学 MPO、SBB阳性
CHENLI
14
• 免疫表型: • 表达髓系相关抗原:CD13、CD33和HLA-DR等 • 不表达成熟粒系标志CD15和CD65或单核系标志CD14和
CD64 • 一部分原始细胞MPO阳性 • 临床特点
• 骨骼疼痛
• 脑膜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HENLI
7
AML各亚型特点
• 分类标准 • 细胞形态学 • 细胞化学 • 免疫表型 • 染色体分析 • 血液生化特点 • 临床表现
CHENLI
8
细胞化学染色
急淋
急粒
急单
POX/SB -
+
-~+
PAS NSE NAP
+~块、粗颗粒 ↑
-~+ ↓, 阴性
不均一性表达CD13 • 染色体分析
• t(15;17)
CHENLI
20
• 血液生化检查
• 易发生凝血机制异常
• 临床表现
• 常表现出血倾向或并发DIC、纤溶亢进
CHENLI
21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分类标准: 同时有中性粒细胞系和单核系早期细胞增生,外周血或骨 髓中原始细胞大等于20%,骨髓涂片中中性粒细胞及其早 期细胞之和与单核细胞及其早期细胞之和分别大等于 20%,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大等于5*10^9/L
CHENLI
2
ALL
AML
L1
L2
L3
M0 极微分化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 —M2a,M2b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 —M3a,M3b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 —M4a,M4b,M4c,M4Eos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 —M5a,M5b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易伴发绿色瘤
CHENLI
15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分类标准: 骨髓或外周血原始细胞百分率大等于20%,并有中性粒细 胞成熟特征,但骨髓单核系细胞小等于20%
CHENLI
16
形态学:
血液或骨髓中原粒细胞(有或无嗜天青颗粒)增多,Auer 小体常见;
幼稚与成熟粒细胞占细胞总数 10%以上并伴病态造血
急性白血病FAB分型及其特点
CHENLI
1
急性白血病FAB分类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 ANLL)或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 AML
)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 ALL)
细胞化学
MPO、SBB阴性
α-NAE、α-NBE阴性,或弱阳性
CHENLI
11
免疫表型:
表达早期造血细胞相关抗原(CD3、CD38和HLA-DR)和 CD13或/和CD117,CD33阳性60%;
髓系、单核系细胞成熟相关抗原表达缺乏
CHENLI
12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分类标准: 原始细胞百分率大等于非红系细胞90%,但缺乏向中性粒 细胞分化成熟的显著标志,原始细胞髓系性质可通过细胞 染色或Auer小体确认
ANLL-M5a
CHENLI
26
• 血液生化检查 • 血清及尿溶菌酶明显增加 • 临床表现 • 常表现牙龈肿胀、皮肤浸润
CHENLI
27
M6:急性红白白血病
• 分类标准:
• 红白血病:骨髓涂片中红系早期细胞占骨髓全部 有核细胞50%以上,原粒细胞占骨髓非红细胞 20%以上
CHENLI
22
• 形态学 • 原单核细胞胞体大伴伪足,散在嗜天青颗粒和空泡;细胞核圆
形、染色质细致,核仁明显 • 细胞化学 • MPO阳性,NSE阳性 • 免疫表型 • CD34、CD117 • 共表达CD15和高表达CD64: • 单核细胞分化的特异性免疫标志
CHENLI
23
• 染色体分析 • M4Eo:16号染色体结构异常 • 血液生化检查 • 血清及尿溶菌酶明显增加 • 临床表现 • 常表现牙龈肿胀、皮肤浸润
ANLL-M2a
细胞化学
MPO、NASD-CAE阳性
CHENLI
17
• 免疫表型: • 表达髓系相关抗原:CD13、CD33等 • 表达成熟粒系标志CD11、CD15和CD65 • 不表达单核系标志CD14和CD64 • 一部分原始细胞常表达CD34、CD117、HLA-DR • 染色体分析: • 16号染色体结构异常 • t(8;21)----M2b(部分) • 临床特点 • 易伴发绿色瘤
CHENLI
18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形态学:
大多为粗颗粒型,粗大嗜天 青颗粒,细胞核大小和形态 不规则,呈肾形或双叶性, 核质边界不清。外周血可见 异常早幼粒细胞。
ANLL-M3 Auer小体
CHENLI
19
• 细胞化学 • MPO强阳性; • 25%NSE弱阳性 • 免疫表型 • 低表达或不表达HLA-DR、CD34,均一性高表达CD33,
M6 急性红白白血病
M7 急性巨核细胞C白HEN血LI 病
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类
L1 细胞小,浆少,大小一致 L2 细胞大,浆多,大小不一致 L3 细胞大,浆多,大小一致,空泡
CHENLI
4
ALL-L1
CHENLI
ALL-L2
5
ALL-L3
CHENLI
6
ALL临床特点
易发生:
• 肝脾肿大
• 淋巴结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