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
便捷的方法:思维导图
便捷的方法:思维导图
3、鲁迅先生常常在文章中说很多细节和人物
已经记不清了,可是又有许多人留在他的记忆深处, 读完文章,哪个人物令你印象深刻呢?为什么? (找出写他/她的文字读读)
便捷的方法:思维导图
4、有人说,《朝花夕拾》是鲁迅作品中最温
暖的一部,那么,我们在阅读中,你发现哪些人给 作者温暖了呢?(读读那些温暖的文字)
都说一花一世界
《 我说每一朵花瓣都有不同的色彩
朝 每一个色彩里都展现了那个特定年代
花 冰冷和温热交舞着摇摆
夕 拾 》
衍太太的虚伪 猫性人的媚态 再画一个庸医 无耻买卖 百草园里的孩子自由自在 无常也懂得母亲的期待
里 最是难忘阿长和藤野
的 一个保姆大字不识 一个教授不修衣衫
世 用最温暖的爱在寒夜里将我覆盖
长妈妈:大字不识的家庭妇女 保姆 买书过程艰难曲折 伟大的“神力”
遇到藤野先生,正是鲁迅一生中面对重大抉 择的时候,国家衰弱,家庭败落,备受冷遇和歧视, 内心的苍凉可想而知,此时被一名异国老师毫无偏 见的看待,甚至还特别呵护着,定然让鲁迅就难忘 怀。
《小引》中写道: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
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 曾是使我思想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 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 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回顾。
便捷的方法:思维导图
写作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 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 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 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 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 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案(七)
2.学生组内交流,班内发言,师生明确:
(1)是一个浑身雪白,粉面朱唇,眉黑如漆,活泼而诙谐的招人喜爱的鬼,是一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勾魂使者。鲁迅对无常持敬佩及赞美感情。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并且想告诉人们:连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应该怎么样呢。
(2)先写小时候对无常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并且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对比,突出无常的善心。
3.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⑴以上两个片断分别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这两篇文章中都有作者对待封建教育的态度,请分别阐述。
《五猖会》指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和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4)三味书屋是我的启蒙学唐,儿童天性让这所“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充满别样情趣。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个有趣的场景?
(5)你怎样看待寿镜吾老师?
2.学生组内交流,班内发言,师生明确:
(1)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和无限情趣,突出百草园是乐园。
《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及教学反思
《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及教学反思《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收录了他多年以来创作的一些散文作品。
这部作品对于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观、思想观以及社会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及教学反思。
一、阅读指导1. 了解作者背景在阅读《朝花夕拾》之前,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是非常必要的。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于中国社会的触动,使其创作出许多深具思想性的作品。
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环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2. 熟悉散文写作特点《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散文是一种不受严格格律要求的文学形式,通过抒发真情实感,表达作者的意识和思想。
散文以语言的流畅和文字的艺术性为主要特点。
读者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应注意散文的独特性,感受其中深邃的思考和文学的魅力。
3. 注意阅读理解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文中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思想进行理解。
可以在读完每个故事后,思考作者的观点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同时,也可以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对比,思考其中的共鸣和启发。
4. 逐篇解读《朝花夕拾》是一个由多篇散文构成的集合,每篇散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写作风格。
读者在阅读时应每篇每篇地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的用意和写作技巧。
也可以对散文进行拆解、分析,探究其中的隐喻和象征。
二、教学反思1.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在教学《朝花夕拾》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情感表达等活动,培养他们对于文学的欣赏能力。
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散文作为课堂朗读材料,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朝花夕拾》中的散文进行分析和解读。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写作分析等方式,锻炼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
3. 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涉及到众多社会现象和思考题材,这为教师拓展教学内容提供了机会。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课外阅读指导
知识链接
《朝花夕拾》的前七 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 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 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 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 的宝贵篇章。
后面三篇作品,记述 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 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 历,记录了青年鲁迅追求 真理和思想成长的历程。
小引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 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 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 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 。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 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 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 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朝花夕拾
——阅读指导
基本的阅读方法:
一、先读作者简介、 目录、 小引和后记。 二、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三、做点读书笔记。 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 在浙江绍兴。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 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鲁迅的 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 一直没有考上举人。12岁那年,祖 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 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这段时 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每天出 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 态的炎凉。
人物形象
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
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 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 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 美好善良的一面。
二、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 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 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 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 感受。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案(三)
活动一:理解散文中的两个“我”——“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写的是“过去的我”的经历和感受,但又往往带着“现在的我”的理解和思考,阅读这类文章,要关注文中的两个“我”——写作时“现在的我”与回忆中“过去的我”。
对于儿童教育“过去的我”有怎么样的经历和感受,“现在的我”又有怎么样的理解和思考,请结合相关篇目内容,展开讨论,完成下面表格。
篇目
过去的“我”对封建教育压抑、摧残儿童的经历和感受
现在的“我”的理解和思考
《二十四孝图》
“我”对于封建孝道进行了批判与斥责,认为像“老莱娱亲”、“卧冰求鲤”、“郭臣埋儿”等类似事பைடு நூலகம்非但不会教育好孩子,反而会起到反效果。“我”认为儿童不应学习封建时期所谓的“孝道”。“把肉麻当情趣”的虚伪封建孝道是需要改变的。
《琐记》
“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汉文汉文教员不知道华盛顿为何物,以及不允许“我”看《天演论》。“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活动二:画出“过去的我”的心路历程。
联系《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看看“过去的我”童年、青年经历了怎么样的心路历程,请画出成长路线。
活动三:结合《风筝》,联系自我体验,探讨“现在的我”的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我的童年体验
鲁迅观点的借鉴
《五猖会》
因为父亲要求“我”背书,“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
《往花夕拾》读前指引课教教安排之阳早格格创做教教目标激励教死阅该的兴趣,指引教死使用相闭要收阅读《往花夕拾》.教教沉面指引教死掌提使用赶快阅读取粗读相分离的要收举止阅读.教教易面指引教死使用批注法阅读,并即时灵验天挖写相闭读书籍表格.课时安插.1课时教教历程激趣导进:以单元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籍屋》的已知疑息导进:共教们教习了鲁迅先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籍屋》后,影像最深刻的是什么?是“下大的黑夹树”“紫黑的桑葚”,仍旧“好女蛇”“怪哉”虫?那些皆是鲁迅童年的死计片段,充谦了童年的气息.像那样回忆好佳的童年死计的文章,鲁迅先死把它们支进了共一个集文集里,那便是——《往花夕拾》.鲁迅先死的收展经历是悲喜接织的,即日起,咱们便启初阅读《往花夕拾》,正在鲁迅先死的影象少河里,取他所有体验他曾的喜喜哀乐.做品介绍:1.“鲁迅知几”:瞅哪个共教的做家简介更仔细、更歉富.2.“《往花夕拾》知几”:瞅哪个共教对于原书籍的篇章、真量、人物相识的更多些.(让教死先介绍,西席视情况补充、改正、面评.)由于《往花夕拾》是回忆性集文集,所以阅读的时间不妨盘绕着鲁迅青少年时期的所睹、所闻、所干、所感去写.其中,要注沉鲁迅的“所感”,它是歉富的,既有快乐、又有忧忧.咱们正在阅读那原书籍时,要将赶快阅读取粗读相分离,要用批注法举止阅读记录,并将有价格的疑息挖写正在读书籍记录表上,再写下自己的阅读体验.所睹、所闻、所干、所感,训练挖写读书籍记录表,表黑自己的阅读感受,为以去的自决阅读干准备.(2)报告热身①让教死正在组内展示自己的读书籍卡.②小组推荐特出读书籍卡,背齐班展示.注意:要保证教死正在原次训练中粗确了阅读要收,并不妨正在以去的阅读中自决完毕阅读取读书籍记录表.①以教习小组为单位启展阅读试验活动,使用原课教到的“赶快阅读取粗读相分离”“批注阅读”的要收举止齐书籍的二遍阅读,并将每篇集文的读书籍记录表挖佳,小组间互相接流,汇总问题,评比出最具代表性的几弛表格正在齐班展示.(时间为二个星期)②将每组汇总上去的问题以及感悟举止各小组之间的探讨,最后得出论断,不妨以笔墨、报告、脚抄报等机动的办法浮现,留正在接流展示课举止分享.《往花夕拾》接流展示课教教安排教教目标通过“阅读报告”,让教死进一步认识、掌握《往花夕拾》的中心、真量情节、人物局里、艺术特性等,普及完齐综合本收、疑息筛选本收战道话表黑本收.教教历程构造教死举止“阅读成果报告”活动.课时安插 1课时教教历程(一)构造教死举止《往花夕拾》阅读报告活动1.组少正在黑板上展示报告的中心:第一组:鲁迅的童年第二组: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第三组:鲁迅的女童培养概念第四组:鲁迅对于真理的探供2.展示该组特出读书籍记录表.3.盘绕中心,展示阅读成果:第一组:(1)派代表干“鲁迅童年趣事道”小道座.(2)共分二组,分别收会“鲁迅童年之乐”战“鲁迅家年之状”二种分歧的情感.(3)报告小结.(4)现场问疑:回问其余小组共教的疑问.第二组:(1)派代表干“尔影像深刻的鲁迅笔下人物道”小道座.(2)采用鲁迅笔下每部分物最典型的死计片段前进课原剧扮演,从中收会做家对于各部分物的感情.(3)报告小结.(4)现场问疑:回问其余小组共教的疑问.第三组:(1)派代表干“鲁迅女童培养瞅”小道座.(2)深代表道道:通联本量,道道鲁迅的培养瞅正在即日有什么借镜意思.(3)报告小结.(4)现场问疑:回问其余小组共教的疑问.第四组:(1)派代表干“鲁迅的供教及探供真理的经历”.(2)派代表梳理鲁迅正在每个供教阶段的思维状态.(3)报告小结.(4)现场问疑:回问其余小组共教的疑问.4.师死所有小结《往花夕拾》的真量、中心、人物局里战艺术特性. 注意事项:报告历程中,特天要强调教死存心倾听他人的收止,并把他人的瞅面记下去,课后整治听课记录,调整知识面,构修自己的名著阅读知识库.(二)每一小组报告中断后,西席要构造其余组的教死举止互评挨分,组少统计分数,末尾给特出读书籍小组颁奖.附报告评介表:(三)西席阅读分享,带收提下以西席的中心研读体验,补充教死研读之缺累,带收教死研读的目标,提下教死阅读认知火仄.(四)安插做业1.整治课堂条记,构修自己的名著阅读知识库.2.梳理《往花夕拾》的主要真量、典型情节、人物局里、艺术特性,为名著复习干准备.3.采用您正在阅读《往花夕拾》中体验最深的场合,道一道、议一议,以“名著典范回瞅”为中心,用A4纸创造一弛属于您自己的“班刊”.4.使用您教到的阅读要收,阅读课本推荐的做品《乡北旧事》《湘止集记)或者您喜欢的课中共类做品.。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一、书册名片:(一)版本推荐商务印书馆出版 2015年8月第一版经典名著大家名作(二)内容梗概作品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活画面,充满了鲁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狗·猫·鼠》通过描写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揭示了那些“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阿长与山海经》通过记叙作者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经历,刻画了长妈妈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和深切怀念。
《二十四孝图》击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批评了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了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的“无常”形象,讽刺了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述了作者童年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在三味书屋乏味的学习生活,表现了儿童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孩子天性的束缚。
《父亲的病)通过对庸医行医表现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庸医害人的本质。
《琐记》介绍了作者离家求学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的愿望。
《藤野先生)回忆了自己留学的所见所闻和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教诲,赞扬了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抒发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恋之情。
《范爱农》通过范爱农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三)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指导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021/3/28
22
2021/3/28
5
➢ 作家作品
2021/3/28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 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 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 “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 《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 《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 《彷徨》等。
6
《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
“从记忆中抄出来” 的“回忆文”。
2021/3/28
7
目录
《小引》 《阿长与<山海经>》 《五猖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琐记》 《范爱农》
2021/3/28
《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 《无常 》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后记》
8
➢ 书名含义
“朝花夕拾”的含义就是早上掉落 的花,傍晚拾起,比喻晚年回忆早 年的生活,也就是旧事重提。
2021/3/28
9
➢名著试读
掌握阅读方法,拉近与经 典的距离。 “快速阅读与精读相结合”
“批注阅读”
2021/3/28
10
《朝花夕拾》读书记录表
阅读篇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的 所见
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 大的皂奖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 直窜向云霄的叫天子、娱蚣、斑蝥、何首 乌藤和木莲藤。
“我”的 百草园在那时是“我”的乐园;“美女蛇”让
所感” 我觉出做人之险,夏夜乘凉,有些担心, 不敢往墙上看,很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
的“飞娱蚣”。
2021/3/28
13
1.对大自然的描写,动静结合,处处体现的 都是美好与快乐的心情;三味书屋所展示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范文汇总五篇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范文汇总五篇【篇一】《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学反思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字里行间透出孩提时代的幼稚,总角之年的童真,弱冠时期的懵懂,不惑岁月的稳重……这本书是鲁迅先生其中一部著名的散文集,原名叫《旧事重提》。
在书中,他回忆了自己年少时光的求学生涯,以此怀念自己的过去,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瘦削、严厉的寿镜吾老先生,关心鲁迅的藤野老师,为人高傲的老友范爱农,朴实的阿长……这些人在鲁迅看来,都是值得去怀念的。
虽然岁月的流逝如同白驹过隙一般,但他们都在鲁迅的脑海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迹,这是他永生永世也无法忘怀的。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衍太太,她在《父亲的病》这篇故事中出场。
在鲁迅的父亲弥留之际,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后来父亲死了,这让鲁迅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
衍太太对孩子们却很“好”:看到他们吃冰不会像别人一样告发,而她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却是要打骂的。
鲁迅表面上赞扬衍太太,实际心中却是鄙视她的。
因为她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还一再唆使他变卖母亲的首饰来换钱。
这是个自私自利、喜欢使坏的妇人,这个形象同时也讽刺了旧社会上的许多官僚。
垂髫之年,鲁迅曾在一个名叫“三味书屋”的私塾读书。
这里号称是“全城最严的书塾”,刚刚离开家里的“百草园”来到这里的鲁迅,对一切都感到好奇。
但不久后,他就对日复一日的读书生活厌倦了,于是便常常和伙伴们一起,溜到屋子后面的小花园里去,折一折梅花,爬一爬假山,捉一捉昆虫,也是挺惬意的。
但每每都会被寿镜吾老先生喝回:“人都到哪里去了!”于是便只好灰溜溜地走回,也免不了“吃板子”。
然而即使付出了代价,也抵挡不住大家往后跑的“恒心”。
鲁迅在多年以后回顾这件事,也还是觉得很有趣味。
毕竟,人总是会有一颗童心的。
《朝花夕拾》是一幅画卷,是一部往事,也是一把利刃。
它平淡中见真情,从侧面抨击了有着不良风气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要求改革”的愿望。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阅读过程指导《朝花夕拾》既充满着浓郁的诗意,又有强烈的战斗性。
浓郁的诗意来源于他对生活中平等、自由、纯洁、光明等因素的挖掘,以深情而舒缓的笔调记述了自己曾经的生活片段。
强烈的战斗精神则通过散文各种艺术特色表现出来,兼有,学生难以理解的杂文笔法。
一般来说,要想能够深入理解《朝花夕拾》需联系鲁迅生平,知人论世;借助它山之石,文本解读;反复精读语段,了解艺术手法;创意鉴赏评价,得出有价值的判断。
对于初一学生,这无疑难上加难。
所以,带学生一步一步慢慢接近鲁迅,在文字里亲近鲁迅,在心灵中理解鲁迅,在思想上与鲁迅产生共鸣,是这三个月来指导阅读《朝花夕拾》的目标。
一、找寻“好玩的鲁迅”我们心目中的鲁迅通常是这样的:横眉怒目、严肃、无趣。
真实的鲁迅呢?实际上,有趣的很。
夏衍说:“鲁迅幽默的要命。
”陈丹青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我就在网上寻到了一篇文章《真实的鲁迅,比你知道的鲁迅好玩一百倍》。
让孩子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鲁迅,打破与鲁迅的那层厚障壁。
我们又一起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了鲁迅的故事新编《奔月》。
学生们一致认为,鲁迅,真实!可爱!然后,开始读《朝花夕拾》!二、理解性阅读,揣摩文意利用思维导读,呈现内容概括、人物分析、情感体会三部分,扎扎实实完成每篇文章的阅读。
利用网上有趣的插图,体会鲁迅回忆的那些往事。
这些往事有美好的,如:我营救了最喜爱的小隐鼠;我和伙伴们一起去看五猖会;我在百草园自由自在的玩耍……也有一些不美好的事情,比如:庸医给父亲治病,让父亲去世;衍太太怂恿我偷东西,并散布流言;范爱农因孤独不被理解而自杀;在我期待去看盛会的时候,父亲让我背书……我们还可以按照人物概括事件。
如长妈妈,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出现的笔墨最多有关与长妈妈的故事也很多: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长妈妈喜欢告状;长妈妈喜欢睡觉摆大字;新年长妈妈让我吃福橘说祝福话;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
在这些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故事中,人物形象也很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