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符号37300
合集下载
第三章教育传播符号

• 4、显示功能
• 皇上、大臣、佣人,美国总统杜鲁门用语粗俗 、罗斯福谈吐儒雅、里根能说会道,伶牙俐齿 ,有的人用黑话、俚语
• 5、认识功能 • 指接受者通过对符号的读解获得对客观世界的间
接认识。
• 6、交流功能 • 如检验传播是否通畅(喂,你听到了吗) • 吸引听着注意力(告诉你一件十分重要的消息) • “您好”“再见”“今天天气真好”
• (四)社会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
是对立的统一,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 而进入交际之后,每个人都得接受,绝不能随 意更改。强制性还体现在整理词语、推广普通 话、制定有关法规等。
–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 一。
• (五)任意性
• 第一,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联系是任意的,由 社会约定俗成,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什麽样的声音表 达麽样的意义,什麽样的意义由什麽样的声音表达是任 意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有不同的特 点,如: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aba”, “ mama”,英语用“father” “mother”. 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 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如ai,英语表达的是“我”,汉 语中表达的是爱,埃,哀等等; 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人类之所 以有多达5500多种语言,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音义联系 的任意性。
不管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归根结底它都不是真 实事物的本身,只是某种事物的代表。(古代咒语)
• 2、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
任何符号都包含特定的意义,而符号的意义是因人而 异的。
• 3、符号的意义因环境而异,因时间而异
符号常常由于传播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 ,而其意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 皇上、大臣、佣人,美国总统杜鲁门用语粗俗 、罗斯福谈吐儒雅、里根能说会道,伶牙俐齿 ,有的人用黑话、俚语
• 5、认识功能 • 指接受者通过对符号的读解获得对客观世界的间
接认识。
• 6、交流功能 • 如检验传播是否通畅(喂,你听到了吗) • 吸引听着注意力(告诉你一件十分重要的消息) • “您好”“再见”“今天天气真好”
• (四)社会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
是对立的统一,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 而进入交际之后,每个人都得接受,绝不能随 意更改。强制性还体现在整理词语、推广普通 话、制定有关法规等。
–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 一。
• (五)任意性
• 第一,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联系是任意的,由 社会约定俗成,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什麽样的声音表 达麽样的意义,什麽样的意义由什麽样的声音表达是任 意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有不同的特 点,如: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aba”, “ mama”,英语用“father” “mother”. 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 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如ai,英语表达的是“我”,汉 语中表达的是爱,埃,哀等等; 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人类之所 以有多达5500多种语言,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音义联系 的任意性。
不管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归根结底它都不是真 实事物的本身,只是某种事物的代表。(古代咒语)
• 2、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
任何符号都包含特定的意义,而符号的意义是因人而 异的。
• 3、符号的意义因环境而异,因时间而异
符号常常由于传播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 ,而其意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教育传播学 第三章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h( x) P( xi)h( x) P( xi) log2 p( xi)
i 1 i 1
概率越小,系统越无序, 不确定性越大,信息量就 越大,负熵就越大,信息熵就越小。
第一节 教育传播信息 3-1-2 教育信息的来源与特性
一、教育信息的概念
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 狭义教育信息:教育内容 广义教育信息:包括与传递教育内容 有关的其他所有信息。
第二节 教育传播符号 3-2-1 符号概述
三、符号的类型 语言符号
1.自然语言:口头语言(声音语言)、 书面语言 2.人工语言:专业符号语言(∑ ≌ ⊥ Fe)、计算机程序语言(IF…Else, Function)
非语言符号
1.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2.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第二节 教育传播符号 3-2-2 语言符号及其教育应用
第三章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学习目标
名词解释:信息、消息、信号、符 号、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 分析信息的本质与特征 阐述信息的类型与特性、来源 阐释传播符号的本质意义 分析非语言符号的特性,并能举例 说明 阐述在教育传播中的常用的语言符 号、非语言符号,及其有效运用的 方法
第一节 教育传播信息 3-1-1信息概述
第二节 教育传播符号 3-2-1 符号概述
二、符号的本质意义
符号的发展性、生成性 人们每天都在创造着新的符号,以适 应日益丰富的生产及生活实践。 人们旧有的符号也在不断地被改造和 淘汰。 符号的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 外延意义: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 内涵意义: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属性的概括。 哪个方面容易分歧? 500个最常用的英语单词竟有14000 种不同含义 例子
i 1 i 1
概率越小,系统越无序, 不确定性越大,信息量就 越大,负熵就越大,信息熵就越小。
第一节 教育传播信息 3-1-2 教育信息的来源与特性
一、教育信息的概念
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 狭义教育信息:教育内容 广义教育信息:包括与传递教育内容 有关的其他所有信息。
第二节 教育传播符号 3-2-1 符号概述
三、符号的类型 语言符号
1.自然语言:口头语言(声音语言)、 书面语言 2.人工语言:专业符号语言(∑ ≌ ⊥ Fe)、计算机程序语言(IF…Else, Function)
非语言符号
1.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2.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第二节 教育传播符号 3-2-2 语言符号及其教育应用
第三章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学习目标
名词解释:信息、消息、信号、符 号、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 分析信息的本质与特征 阐述信息的类型与特性、来源 阐释传播符号的本质意义 分析非语言符号的特性,并能举例 说明 阐述在教育传播中的常用的语言符 号、非语言符号,及其有效运用的 方法
第一节 教育传播信息 3-1-1信息概述
第二节 教育传播符号 3-2-1 符号概述
二、符号的本质意义
符号的发展性、生成性 人们每天都在创造着新的符号,以适 应日益丰富的生产及生活实践。 人们旧有的符号也在不断地被改造和 淘汰。 符号的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 外延意义: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 内涵意义: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属性的概括。 哪个方面容易分歧? 500个最常用的英语单词竟有14000 种不同含义 例子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又如:
假如我错过了看世界杯,赛后我问一个知 道比赛结果的观众“哪支球队是冠军”? 他不愿意直接告诉我, 而要让我猜,并且 我每猜一次,他要收一元钱才肯告诉我是 否猜对了,那么我需要付给他多少钱才能 知道谁是冠军呢?
我可以把球队编上号,从 1 到 32, 然后提 问: “冠军的球队在 1-16 号中吗?” 假如 他告诉我猜对了, 我会接着问: “冠军在 1-8 号中吗?” 假如他告诉我猜错了, 我自 然知道冠军队在 9-16 中。 这样只需要五次, 我就能知道哪支球队是冠军。所以,谁是 世界杯冠军这条消息的信息量只值五块钱。
信息是指消息、知识和情况 信息是减少或消除某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
信息的特征:
信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 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 信息可以被传输和存储 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
1.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
例如:我们班在Q群,BBS上发布校团委、学 院的通知,让全班同学知道,这便是共享 资源。
可我们实际上可能不需要猜五次就能猜出谁是 冠军,因为象巴西、德国、意大利这样的球队得 冠军的可能性比日本、美国、韩国等队大的多。 因此,我们第一次猜测时不需要把 32 个球队 等分成两个组,而可以把少数几个最可能的球队 分成一组,把其它队分成另一组。然后我们猜冠 军球队是否在那几只热门队中。我们重复这样的 过程,根据夺冠概率对剩下的候选球队分组,直 到找到冠军队。 这样,我们也许三次或四次就猜出结果。因此, 当每个球队夺冠的可能性(概率)不等时,“谁 世界杯冠军”的信息量的信息量比五比特少。香 农指出,它的准确信息量应该是
2.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
例如:老师向学生讲解玻尔兹曼熵公式, 你便知道了公式的内容、推理、应用,你 获得了这方面的知识。
教育传播学(第三章)信息及符号问题

3.1.5 教育信息的来源与特性
3.1.6 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自学内容
2 教育传播符号
1
2
语言符号及其教育应用 非语言符号及其教育应用 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
3
3.2.1 符号概述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表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描述,也可以用文字描写,还可以用视频画面去呈现等,这里所用到的语言、文字视频画面就是表征信息的符号。信息是抽象的,当它被某种符号表征出来才是具体的,但它还不是物理的,还不能传送出去,还不能成为受传着可接收的刺激物,符号只有转换成信号才能传播出去,为受者所接收。所以信号是具体的,是具有物理特性的。(P21编码的理解)
施拉姆对符号的界定是: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能脱离参加传播活动的双方而独立存在。符号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
05
符号又称记号,通常指代表事物的标记。
◈ 符号的分类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是近代最早对符号进行分类 的学者,他将符号分成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静态视觉非语言符号
自学内容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非语言符号的特性 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传播活动中的多符号传播系统
3.2.4 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
编码、译码与符号互动 共同经验与符号互动
信源
编码
信号
译码
信宿
语言具有多层次性
教育传播活动中的语言符号及其作用
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运用的原则 (目的性、针对性、整体性、适当强化、不断调整)
◈ 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
3.2.3 非语言符号及其教育应用
非语言符号的类型
教育传播符号-精选文档

(一)语言的结构本质
1、语言是一种传播的符号系统
构成:语音+语义,约定的联系 特点:任意性、规则性、系统性 句子←语素(语音+语义)←音位(语音单位因素) 有声语言←音位(拼音、字母、假名的发音) 书面语言←字母或笔画 句子←短语、词组←词←语素
2、语言是多层次结构的符号系统
第三节 语言符号
一 二 三 四
语言的本质 语言的意义理论 语言的一般特性与运用 专业语言与计算机语言
语言符号——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 本节介绍自然语言的本质、特性与功能, 最后介绍人工语言的功能。
一、语言的本质
语言的结构本质 线性的、多层次的传播符号系统 语言的社会本质 ——在社会中产生、随社会而发展、变 化、分化、统一的人类传播工具
教育传播符号——教学内容
§1 关于符号的定义 §2 符号的类型 §3 语有sign和symbol。 sign在字典当中有多种的解释,如《韦氏大字 典》的解释:指代表观念的通用记号或标志, 如文字、字母;表达思想的动作、行动或姿势; 指悬挂在建筑物、店铺前的招牌;用来代表名 称或概念的抽象图画、人物或标记;用来表示 事物存在的东西等等。symbol是以具体象征指 代抽象的符号,具有象征性意义,如用火光象 征光明。
关于语言符号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各个语言学 派有不同的见解。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 (A· Martinet)认为,语言符号系统可以分解 为语素和音素(音位)两个层次。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德(L· Bloomfield)这样的解 释他的语言分层模型: 语言系统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及其序列 , 它又分为若干层次。第一层次是“语素”,第 二层次是由一个或多个语素构成的词,它是语 言系统中能够独立使用的单位。第三层次是由 词构成的句子。
3教育传播符号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一.语言符号与传播
1.语言符号的性质和地位言是 用一定的声音和文字形式去标记事物或思想,从而获得意义。
传播活动中,只要一定的语言符号标记或指代了某种事物或思 想,它就可以分解为语言形式、文字形式和语义内容三个方面, 即语言符号应该是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它包括听觉物质 化——语音形式,视觉物质化——文字形式,以及符号信息 化——语义内容。
2)语言传播手段只通过一个通道,非语言传播则是多通道的。
3)非语言传播比语言传播手段简单明了,并且更加准确可靠。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人类传播在现象上表现为符号的交流,而实质上是交流精神内 容,即意义(meaning)。 一.什么是意义
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 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 容。
连尼科夫
符号又称记号、指号、符码、代码等,通常指代表事物的标记。
现代汉语词典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 一种基本要素。就符号与传播的关系来说,符号还被定义是“传 播意识的一种意愿标志。”符号与传播不可分割,凡传播皆有符 号。符号如果离开了传播,只能是符号借以存在的实体本身,符 号在传播中获得了生命。
在的东西等等。
韦氏大字典中sign
是以具体象征指代抽象的符号,具有象征性意义,如用火光象 征光明。
韦氏大字典中symbol
符号是事物,因为符号可能具有各种物质形式:物体颜色、声 音、气味、物体运动等都可充当符号的形式。
莱斯利·A.怀特
符号是物质被感知的对象(现象、作用),它是在认识和交 往过程中充当另一个对象(或一些对象)的代表(代替者), 并为获得、存储、改变和船体关于这一对象的信息而使用的。
教育传播符号

完整的成熟的语言符号应该是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它既包括 听觉物质化—语音形式、视觉物质化—文字形式,也包括符号信 息化—语义内容。
语言具有多层次的结构 语言是线性的 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符号与意义沟通
什么是意义?
意义总是与符号(首先是语言符号)有关
意义不是词语所固有的,而是使用这些词语的人赋予它 们的,只有当人们把词语与特定的指说对象联系起来的 时候,词语才有意义 词语的意义服从于语言符号系统的应用规则 传播的实质在于借助某种符号传达某种意义,意义的传 播实际上是依照有关符号应用规则进行的一种翻译。
空间与距离
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
教师的非语言符号
象征性非语言符号
说明性非语言符号
表露性非语言符号 体调性非语言符号
空间的非语言符号
类语言符号 副体态语言
教材的非语言符号 教育传播环境
五、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
编码、译码与符号互动
教育传播过程实质上是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不断进行编 码与译码的过程。 编码和译码是在人的大脑中所从事的一种主观认识活动, 编码作用于传者的大脑,译码作用于受者的大脑。这种 主观认识活动表现为人的认知行为。
替代作用
这是指以非语言符号代替语言符号传播信息。当某件事不便 用言语表述或特定环境阻碍了言语交流,这时就使用替代法。
强调作用
对讲话中的某些词或话故意提高音量或者拖长,也是为了强 调和突现其特别之处。
否定作用
有时非语言符号会否定语言符号所传播的信息含义。
重复作用
以非语言符号重述语言符号的信息,例子是很多的,如说 “真棒”时连连点头,说“没劲”时连连摇头。重复可以使信息 传递更加准确。
2教育传播符号

3-2-2 语言符号
二、语言的一般特性与运用
(二)语言的误用
教育传播符号 人们在传播中不看具体实际,只看符号本身, 人们在传播中不看具体实际,只看符号本身,或只是 在语言领域里去推定其含义。 在语言领域里去推定其含义。
1.死线上的抽绎。 2.潜意识的投射。 3.误认为同一。 死线上的抽绎。 潜意识的投射 潜意识的投射。 误认为同一 误认为同一。 死线上的抽绎 4.估计极端化 。 5.语言与实际混淆。6.推论与事实相 估计极端化 语言与实际混淆。 推论与事实相 语言与实际混淆 乱。
3-2-2 语言符号
教育传播符号
二、语言的一般特性与运用
(二)语言的误用 1.死线上的抽绎。 2.潜意识的投射。 3.误认为同一。 死线上的抽绎。 潜意识的投射 潜意识的投射。 误认为同一 误认为同一。 死线上的抽绎 4.估计极端化 。 5.语言与实际混淆。6.推论与事实相 估计极端化 语言与实际混淆。 推论与事实相 语言与实际混淆 乱。 语言符号应用的原则。 (三)语言符号应用的原则。 1.针对性 针对性 2.注意语境的限制 注意语境的限制 3.注意逻辑性。 注意逻辑性。 注意逻辑性
运用? 运用?P86—88
课下阅读材料
3-2-3 非语言符号
教育传播符号
作业: 语言符号的本质及一般特性 语言符号的本质及一般特性。 作业:1.语言符号的本质及一般特性。 2.非语言符号的一般特性。 非语言符号的一般特性。 非语言符号的一般特性
(一)语言的一般特性。 语言的一般特性。
3-2-2 语言符号
教育传播符号
二、语言的一般特性与运用
(一)语言的一般特性。 语言的一般特性。 1.语言对动态事实的描述只能是暂时的。 语言对动态事实的描述只能是暂时的。 语言对动态事实的描述只能是暂时的 2.语言是有限的,而世界上的事实是无限的。 语言是有限的,而世界上的事实是无限的。 语言是有限的 3.语言是抽象的,而事实却是具体的。 语言是抽象的,而事实却是具体的。 语言是抽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