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合集下载

教育传播学讲义

教育传播学讲义

《教育传播学》讲授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传播一、什么是传播(一)三个实例1.幼儿隔离2.海员打捞3.切断一个人与外界联系,看能维持多久?(二)传播对人类的意义1.传播是个体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条件,缺少这个条件个体就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个体。

2.传播是维持个体正常思维和行为不可缺少的条件。

3.传播是维持社会正常思维的重要条件。

(三)传播定义模式人类借助各种载体或媒体进行交流、交往以达到各种目的意图一种活动或过程(人际间传播)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感情,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二、传播的类型(一)人对人传播(人际传播)P31.个人之间传播2.组织传播组织传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通过一定的媒体3.大众传播通过一定媒体,对一群不可预知的受众,进行信息传递交流活动。

目的:从多方面影响受众,使之接受和认同传播着的意向4.教育传播(二)人的内在传播;分类:外刺激传播(心理学)反射性传播(生理)思维性传播:思维性传播则是没有任何干扰,是最纯粹的传播。

I<——>ME(三)传播的功能1.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其功能:美国社会学家萨皮尔认为:社会是一个主要由传播维持的这类关系所组织的网,传播就象血液流经心血管一样,流过社会系统,为整个社会机体服务。

传播具有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功能。

2.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其功能:美国政治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认为传播有三个功能:(1)传播具有授予团体和个人以社会地位的功能。

(2)传播具有促进执行社会准则的功能(社会舆论)。

(3)传播具有消极的误导功能。

(从某种角度,具有精神麻醉作用)3.从传播学角度传播学家拉斯威尔认为传播有三大功能:监视环境、应付环境、传递遗产。

传播的主要功能有: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第二节教育传播一、教育传播的概念(一)概念师生之间利用有效媒体特定内容促进学生发展(二)教育传播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3.受者的特定性3.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二、教育传播的演进(一)口语传播阶段主要特征:信息较少且零散无序。

教育传播学题库

教育传播学题库

第一章一、填空题1、传播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自然传播、动物传播、机器传播和人的传播。

人的传播又分为人对人的传播和_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又可分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2、一般来说,传播的主要功能有_沟通、协调、教育、娱乐_。

3、教育传播的四要素有教育者、_教育信息_、教育媒体、受教育者。

4、教育传播起源于人类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教育传播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他们是口语阶段、文字阶段、电子阶段、网络阶段二、名词解释和简答1、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2、教育传播的特点有哪些?①明确的目的性②内容的严格规定性③受者的特定性④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3、简述教育传播学的性质。

①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是教育学与传播学相互渗透的产物;②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提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③教育传播学是研究教师和学生通过传播行为来建立关系的学问。

三、论述题1、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从主要满足教育者需要走向主要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育传播价值观。

(2)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4大要素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①教育者从把关人变成引导者:②教育信息由模拟信息变成数字信息③教育媒体由单向媒体变成双向多向媒体④学习者由被动变成主动;(3)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由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成多对多的传播方式。

在学校教学传播中,数字化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主流学习方式。

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软件和网上资源进行的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

互联网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环境,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

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
当然,这种模式较好地反映了人际传播的情况,而不太适合大众传播。模式所暗含的传受两者的平等、等量的传播观念,在大众传播中是找不到的。
(课件:引入传播单位
信息经过循环,双方所得信息不断膨胀.
在共同的经验范围内,才能进行真正的传播
适用于人际传播)
(五)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P35)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首先,它克服了单项直线模式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环节和渠道(大众媒介设施和反馈设施),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其次,这个模式还拓展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噪音不仅对信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这一点加深了我们对噪音作用的认识。再次,该模式也显示了传者与受者产生含义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噪音的干扰。反馈可以增加两者的一致性。不仅如此,这个模式的适用范围也比较普遍,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类社会传播过程,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
(3)大众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的编辑、记者和节目的制作者。教育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
(4)大众传播主要是一种间接的传播,是传者通过媒体(报刊、图书、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教育传播既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间接的传播,又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传播。
2.远程教学传播模式(P41)
3.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育传播模式(P43)
4.协作互动传播模式(P44)
第三章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信息的产生:(P56)
1.信息是在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2.相互作用的方式:
物质直接作用方式。
物质场的作用方式。
发射与接收方式。
语言运用的适当现象:僵化抽象、忽视差异、非此及彼、主观倾向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三章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三章

第三章传播第一节传播一、传播的含义Communication共同交换、共享通信、会话、交流、交往、交通、参与……信息的流动传播学中,对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施拉姆认为,传播“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强调了传播者与接受者对符号的共有性和共享性。

2、“影响”说:沃伏·韦伦认为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

强调了传递信息的目的性和影响性。

3、“反应”说:史蒂文斯的定义是: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和各不相同的反应”。

在强调传播的广泛性和受者反应的必然性的同时,抛弃了传播的社会性和受者的能动性。

4、“互动”说:格伯纳认为:所谓传播就是“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借用社会学术语,强调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5、“过程”说:希伯特认为:“传播的确可视为一个过程,过程就是一系列的活动及运行永远向着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行动。

强调了信息由传播者经媒介流向受传者这一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传播是指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从四方面理解: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传播的类型信息的类型、流动的范围和状态等不同传播学研究人类传播自我传播(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自我传播: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即个体自我进行的思维活动。

思考;自言自语;陶醉——心理活动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即个人与个人之间互相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社会行为。

组织传播:组织内部及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

内部:协调关系;外部:适应环境。

大众传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演进一、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符号和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1,符号和信号时代复杂程度有限传播速度缓慢——生理局限性2,说话和语言时代口语传播的局限1)发声功能传递信息—人体能量限制—近距离内传递和交流;2)音声符号转瞬即逝—保存和积累性弱。

教育传播学 第三章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教育传播学 第三章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h( x) P( xi)h( x) P( xi) log2 p( xi)
i 1 i 1
概率越小,系统越无序, 不确定性越大,信息量就 越大,负熵就越大,信息熵就越小。
第一节 教育传播信息 3-1-2 教育信息的来源与特性

一、教育信息的概念
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 狭义教育信息:教育内容 广义教育信息:包括与传递教育内容 有关的其他所有信息。

第二节 教育传播符号 3-2-1 符号概述

三、符号的类型 语言符号
1.自然语言:口头语言(声音语言)、 书面语言 2.人工语言:专业符号语言(∑ ≌ ⊥ Fe)、计算机程序语言(IF…Else, Function)

非语言符号
1.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2.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第二节 教育传播符号 3-2-2 语言符号及其教育应用
第三章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学习目标
名词解释:信息、消息、信号、符 号、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 分析信息的本质与特征 阐述信息的类型与特性、来源 阐释传播符号的本质意义 分析非语言符号的特性,并能举例 说明 阐述在教育传播中的常用的语言符 号、非语言符号,及其有效运用的 方法

第一节 教育传播信息 3-1-1信息概述
第二节 教育传播符号 3-2-1 符号概述

二、符号的本质意义

符号的发展性、生成性 人们每天都在创造着新的符号,以适 应日益丰富的生产及生活实践。 人们旧有的符号也在不断地被改造和 淘汰。 符号的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 外延意义: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 内涵意义: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属性的概括。 哪个方面容易分歧? 500个最常用的英语单词竟有14000 种不同含义 例子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使学生通过学习《教育传播学》,能够阐述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体系。

2.运用教育传播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过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有意把所学的教育传播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内,继续从事教育传播理论的探究,为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传播学而努力。

4.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456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1)教学目标1、2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和课程小论文进行考评;(2)教学目标3、4的达成度通过网络课程作业、期末考试的完成综合考评;五、成绩评定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平时作业和期末闭卷考试。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10%)设此考核项目,目的是控制无故缺课和课堂懒散无纪律情况,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

(2)平时作业(30%)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发言、网络课程作业、课程小论文,评分以课堂讨论时是否积极发言、网络课程作业的完成程度以及课后小论文的质量等为依据,每次满分为100分,最后取平均分。

(3)期末闭卷考试(60%)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考试占总成绩的60%。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未达50分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

六、参考教材1. 建议教材[1]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主要参考书[1]高蕴绮.教育传播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魏奇,钟志贤.教育传播学.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传播学概论一、传播1、传播的含义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已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2、传播学主要考察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特别是人对人的传播。

3、传播的内涵①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②传播是一种过程③传播是一种互动④传播必带信息⑤传播需以符号和信号为中介⑥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也可以通过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甚至所有人的行为都可以是传递信息的媒体⑦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互相影响,建立共识,不断调节各自的行为态度⑧广义的传播,包括一种机器影响另一种机器程序的信息传播,即机器的传播,当然也包括自然界动物、植物之间的信息传播。

4、传播的类型传播一般分为四大类: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

人的传播又分为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特别是人对人的传播。

5、传播的功能传播的主要功能是: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第一个功能是沟通。

通过传播,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沟通信息,使之互相了解,建立关系,发展友谊。

第二个功能是协调。

通过传播,可以协调个人或群体的行为。

第三个功能是教育。

教育主要是传递前人的思想、经验、知识与技能,这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系统的传播行为。

第四个功能是娱乐。

传播的娱乐功能十分明显。

二、教育传播1、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2、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①大众传播的目的一,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

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②大众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为主题的一般大众。

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和多符号传播系统

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和多符号传播系统
11共同的经验是符号传播互动的基础共同的经验是符号传播互动的基础22有效传播需在一个相通相似的经验范围有效传播需在一个相通相似的经验范围内进行内进行一对恋人在茫茫人海中分离两人同在上海但是双方却都不知道
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和多符号传播系统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第三章
3—2教育传播符号
——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和多符号传播系 统
内进行
9
案例1
上海李师傅纯净水广告:
一对恋人在茫茫人海中分离,两人同在上海,但是双方 却都不知道…
男的说:我住长江头 女的说:我住长江尾 两人同说: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最后,两人在买李师傅的时候相遇了… 两人同说:定不负相思意
长江水,使上海人感觉十分亲切,也切合李师傅纯净水 的主题!
酷巴学跳水
1、请问酷巴 学习前面两者 的动作但为什 么无法跳水呢? 请用传播符号 的知识回答。 2、该动画给 你的启示是什 么。
风的呢喃
1、请问动画中 瓶子指代什么? 它真的会飞吗? 它在向读者传递 什么(动画的主 题)? 2、动画中是如 何来体现主题。
三英战吕布
请用传播 符号的知 识分析该 故事中关 羽大败吕 布的原因。 该故事中 隐藏的传 播学知识。
请用教育传播学中传播符号的相关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都是符号惹的祸?!
魏什么
德友人魏特茂,娶了中国太太。某日遇一老翁,两人 寒暄起来。 老翁:“您贵姓?” 德佬:“我姓魏。” 老翁:“魏什么?”
德佬:“为什么?姓魏也要为什么?”
倒转写字
看台上,两个素不相识的球迷争了起来。 “甲队准赢。说错了,就把我的姓倒写!” “甲队准输。否则,把我的姓横写。” “你贵姓?” “姓田。你呢?” “姓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教育传播信息
3-1-1 信息概述
一、信息的含义
“信息”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
是 指解释、陈述。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 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认识也不断 加深,对信息含义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 和发展。
一、信息的含义
(一)信息是指消息、知识和 情况
1.信息是一种传播的消息 2.信息是可以被运算、加工和 处理的 3.信息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的知识。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是减少或消除某种情况不 确定性的东西
在信息论上,信息被定义为是减少或消除 “不 确定性” 的内容,这是美国数学家兼通讯工程师克 劳德· 香浓在通讯理论的研究中所揭示出来的。他把 信息看作是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确知的 信息或关于该事物的确定状态。总之,只要是能减 少或消除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都是信息。
一、信息的含义


对信息与消息来说,信息是消 息的内核,消息是信息的外壳。
平时,我们常听人说:“这则消息没有
多 少信息”或者说:“这则消息包含有很丰富 的信息”。实际上,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说明 了信息与消息的区别与联系。

一、信息的含义
对信息与信号来说,同一个 信息既可以用这种信号表示,也 可以用别的信号表示,并且同一 种信号可用来传递各种信息。 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 信号所表示的内容。
(一)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1.直接与事物接触获取信息 (1)实践 (2)实验 (3)参观 2.从信息体间接认识事物
二、教育信息的来源
(二)教育信息的主要来源
1.教师 2.客观事物 3.教学信息体
三、教育信息的特性
(一)科学性 (二)目的性 (三)系统性 (四)共享性 (五)多样性
3-1-3 教育信息资源开 发与利用
自然物信息体 机器信息体 人类信息体
信息的形态:
自然信息 机器信息 人类感知信息 人类思维信息
四、狭义信息和广义信息
(一)狭义信息及其度量
1.关于狭义信息 只考虑信息的形式,排除信 息的语义因素,继而建立数学方 法对信息进行度量,这是研究狭 义信息度量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一)狭义信息及其度量
2.狭义信息的度量
一、关于符号的定义
从传播学研究角度出发,施拉姆对 符号的界定是: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 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能脱离参加传 播活动的双方而独立存在。符号是负载 或传递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 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 表情等。
二、符号的分类
口头语言 自然语言 语言符号 书面语言 人工语言
狭义信息认为,信息是用来减少或消除 通信者不确定性的东西,因此信息就是不确 定性的减少。 不确定性是与多种结果的可能性相联系 的。在数学上,这些可以用概率来度量。信 息源产生的信息是一种随机的现象,在简单 的场合,可以用随机变量来表示,在复杂的 场合,则要用随机过程来描述。
(二)广义信息研究的前景
1.揭示了信息的普遍性 2.揭示了信息的重要性 3.揭示了信息对物质与能量的依赖性 4.揭示了信息对物质与能量的独立性 5.信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信息的特征
(一)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 (二)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 (三)信息可以传输和存储 (四)信息可以提取、加工变换
三、信息的产生和形态
(一)信息的产生
一、信息的含义
(三)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规律的 表征 “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和控制 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内 容的名称。” “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 能量。” 我们把信息定义为:“信息是关于事物运 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
一、信息的含义
这个定义指出的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一切运动的信息共同 构成了普通意义上的信息,它揭示出了信 息的本质。

一、信息的含义
对信息与知识来说,人们通过感知外界的事 物现象可以得到一定的信息,在经过思维的加工 处理便可以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既不 等同于事物现象,也不等同于知识。信息与事物 现象的区别在于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因此不是 所有的事物现象都具有信息,只有使人们获得新 知的事物现象才具有信息。信息与知识也是不同 的,一般来说,从事物现象获得的信息还只是知 识的毛坯,只有经过大脑的思维、科学与系统的 加工,才能成为科学的知识。
(二)广义信息研究的前景
对信息论的研究的三个不同范畴:
(1)狭义信息论,即通信的数学理论,主要研 究狭义信息的度量方法,研究各种信源、信道的描 述和传输关系——编码定理。 (2)实用信息论,即狭义信息论方法在调制解 调、编码译码及检测理论等领域的应用。 (3)广义信息论,包括信息论的新的应用,如 模式识别、机器翻译、自学组织系统、心理学、生 物学、遗传工程学、医学、生物学、语言学、数理 语言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切与信பைடு நூலகம்问题有关的 领域。
(1)狭义信息度量的方法
用概率论作为数学工具去定量描述信息,是香农 解决信息度量问题的另一个关键。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很多千差万别的 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在一定条 件下必然发生的现象,称为必然现象;第二类是在一 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现象,称为不可能事件;第 三类是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 称为随机事件。随机事件具有偶然性,是不确定的。
三、符号的本质
符号牵扯到的三个问题: 一是作为“代表”的符号;
二是被代表的事物; 三是符号所蕴含的意义。
三、符号的本质
(一)符号代表事物
符号乃是一切用以在意义上替代 他物的东西。不管是语言符号还是非 语言符号,归根结底它都不是真实事 物的本身,它只是某种事物的代表。 符号并不等于事物,一种符号只 是一种事物状态和规律的代表。
符号 非语言符号
二、符号的分类
(一)语言符号 1.自然语言
自然语言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在社 会成员的长期生活交际中逐渐形成的各种民 族语言。 (1)口头语言 (2)书面语言
2.人工语言
人工语言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 人为编制的符号系统。
二、符号的分类
(二)非语言符号
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除了语言符号外, 人们还使用大量的非语言符号传递信息,用施 拉姆的话说:“传播不是全部通过言辞进的。” 非语言符号在传播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和作用,语言传播代替不了非语言传播。
学习目标
8.说明传播符号的本质意义。 9.阐释语言符号的特性。 10.阐释象征性理论、经验性理 论、使用性理论、普通语义学等语言 符号的意义理论,举例解释语言符号 的误用情况。 11.陈述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体系。 12.说明教育传播中语言符号的 运用原则。
学习目标
13.说明专业符号语言与计算机语言 的产生原因。 14.说明非语言符号的类别、功能和 特性。 15.陈述教育传中常见的非语言符号。 16.阐释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运 用原则。 17.说明教育活动中的多符号传播系 统及其特性。 18.阐释各种多符号教学传播系统。
(三)对人类传播过程的影响
首先,广义信息的发展,将使信息的加工 处理工作实现机械化、技术化,代替了人类大 脑的部分功能,使人类不但能够从许多笨重的 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能够从一部分脑力劳 动中逐步获得解放。 另一方面,广义信息论的发展,将使人们 对自身的器官——大脑的功能作进一步探究, 从而加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科学化过程, 使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实现彻 底的变革。
(二)广义信息研究的前景
2.广义信息论的雏形
广义信息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在信息的应用研究 领域有了重要进展。 广义信息论是应用现代数学、物理方法来研究信 息的性质,研究信息的检测、交换、存储、传递、处 理、加工和利用的一般原理及方法的科学。 广义信息论是研究广义信息的性质及其数学描述, 因而它的发展和完善,将成为一切与信息有关的学科 的基础理论,促进这些学科的综合化和科学化。
3-1-2 教育信息的 来源与特征
一、教育信息的概念
从狭义的角度考虑,教育信息主要指教育 内容,如知识、技能、观念等;从广义的角度 分析,则还包括与传递教育内容有关的其他所 有信息,如教育管理信息、评价性信息、干扰 信息等。从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范畴来看,对教 育信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前者。
二、教育信息的来源
第3章 教育传播 信息和符号
教育传播信息
教育传播符号
学习目标
1.说明信息的含义。 2.阐释信息的特征、产生和形态。 3.阐述狭义信息的度量方法。 4.阐述狭义信息论的局限性和广义信息 论的发展前景。 5.阐释教育信息的含义、来源和特征。 6.阐述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 现状。 7.说明符号的定义与分类。
3-2 教育传播符号
3-2-1 符号概述
一、关于符号的定义
英语用来指称符号的词语有Sign和Symbol。 汉语中符号又称记号、指号、符码、代码等,通常指代表 事物的标记。 美国人类学家莱斯利· A· 怀特认为,“符号是事物,因为符 号可能具有各种物质形式:如物体、颜色、声音、气味、物体 运动等。” 苏联学者连尼科夫认为,“符号是物质被感知的对象(现 象、作用),它是在认识和交往过程中充当另一个对象(或一 些对象)的代表(代替者),并为获得、存储改变和传递关于 这一对象的信息而使用的。” 美国哲学家、符号学先驱皮尔士解释说,“一个符号 (Sign), 或者说象征(Representation),是某人用来从某一方面或关系 上代表某物的某种东西。”
1.信息是在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 2.相互作用的方式
物质直接作用方式;物质场的作用方式; 发射与接收方式。
3.作用的痕迹——信息
三、信息的产生和形态
(二)信息的形态
信源物 信息体 树 气候的变化
作用于
痕迹 年轮 水银柱刻度变化 感觉到冷热

温度计
人的皮肤
三、信息的产生和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