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________(A.攻破 B.突破 C.冲破 D.打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dū( )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jiān( )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zhū()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sài(),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汉字。
(2分)2.电文开头的部分在新闻里称为“电头”,它分别交代了、和三个要点。
电头的作用是:表明材料。
(2分)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导语部分,并说说导语概述了什么内容。
(3分)答:4.文章是抓住解放军“横渡长江”来写的。
请从文中找出与“横渡”有关的词语。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试题新人教版一、基础巩固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溃退kuì锐不可当dǎngB.泄气xiè高屋建瓴língC.督战dū业已切断qiēD.要塞sài 全部歼灭jiān考查目的:课文中涉及重点字词的读音识记答案:A解析:“锐不可当”的“当”应为“dāng”。
(原创)2.根据具体语境,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A.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溃退:散乱,败退。
C.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业已:已经。
D.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督战:帮助作战。
考查目的:文章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解析:这里是“监督作战”的意思。
(原创)3.与短语“甚为微弱”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拒绝和平控制要塞B.横渡长江封锁长江C.英勇善战百万大军D.广大官兵纷纷溃退考查目的:短语类型答案:D解析:D项为偏正短语,与示例相同。
A项为动宾短语,B项为动宾短语,C项为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
(原创)二、课内阅读(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习题精选(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习题精选选择题。
1. 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A.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 溃退:散乱,败退。
D. 督战:帮助作战。
2. 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 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 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 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3. 添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20日夜起____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____芜湖线_____渡至繁昌_____铜陵_____青阳_____荻港_____鲁港地区____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_____A.,、,、、、、,。
B.,、。
、、、、,。
C.。
、,、、、、,。
D.,,,,,,,,。
4.与短语“擦破了”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拒绝和平控制要塞纷纷溃退渡过南岸B.清楚得很踢一脚说下去爽快极了C.英勇善战冲破敌阵热起来在九江D.横渡长江广大官兵锐不可当。
甚为微弱5.对“不含”两字在文中意义理解有误的两项是()A.标明解放军渡江的地域界限,以防产生歧义。
B.文意是解放军西起九江地区,但不包含九江城。
用“不含”一词简洁明了。
C.使人清楚九江城防守坚固不可逾越,故不包含在内。
D.既说“西起九江”,又说“不含”属于行文矛盾,应删掉“不含”。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C.“西起九江(不含)”。
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参考答案:1. D2. C3. A4.B5.CD6.C(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 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B 馈退(kuì馈败)C 歼灭(jiān消灭)三、填空。
消息,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等几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是从至。
主体是从至。
四、阅读。
(一)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二)分析下列句中加黑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不含:均是:2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
较为:然:一切:五、选做题。
我们的老顾问余凤英离休了。
她老早就说过,离休的时候要送给我们一件注着特别感情的礼物。
那天她来了,抱着一盆自己亲手栽培的马兰花,把它放在办公室的窗台上,深情地说:“马兰花,一看到它我就不由想起了延安。
”余老太太是个“老延安”,特别喜欢马兰花。
她家的小院里从不种玫瑰,也不种丁香,更不种什么柱顶红之类,却栽种着一簇簇的马兰花。
春天,马兰花蓬蓬勃勃地生长,十分惹人喜爱。
特别是那修长苍劲的叶子,托着盛开的蓝而带有紫纹的花瓣,活似一张张乳燕的小嘴。
花虽不艳,却散发着沁人的清香。
这时候,余老太太的心就像盛开的马兰花,温柔的笑总是挂在饱经风霜的脸上。
你若带孩子到她家作客,她准会拿出好多用马兰花编成的小动物,诸如花蝴蝶、青蛙、鸽子等等。
孩子乐得直跳。
大家都说,余老太太与马兰花有着特别的感情,并把这感情与她不肯随便扔掉半块纸头的老习惯联系在一起。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及答案

1、《消息二则》第二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班级:姓名: 分数:(满分100)一、积累与运用1.请将下面的字词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12分)溃退要塞摧枯拉朽锐不可当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5分)A.芜.湖(wú)舆.论(yú)顽.强(wán)摧枯拉朽.(xiǔ)B.泄.气(xiè) 溃.退(kuì) 覆.灭(fù) 锐不可当.(dāng)C.歼.灭(qiān) 区域.(yù) 要塞.(sài) 风平浪静.(jìng)D.封锁.(suǒ) 大厦.(shà) 纤.维(xiān) 督.战(dū)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5分)A.芜湖业已要塞和平协定B.击溃横度铜陵毫无斗志C.泄气抵抗督战锐不可当D.荻港丝毫歼灭摧枯拉朽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5分)A.业已:已经。
B.经营:文中指计划和组织。
C.摧枯拉朽: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D.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5.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5分)A.“英勇..长江。
”该句中的加点词都是..三十万人渡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实词。
B.“摧枯拉朽”“万船齐放”“锐不可当”分别是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和后补短语。
C.“溃退”“歼灭”“泄气”都是贬义词。
D.“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该句的主干是“人民执行命令”。
6.填空。
(11分)(1)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新闻的“六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3)一则消息在结构上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作业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作业练习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b馈退(kuì馈败)c歼灭(jiān消灭)三、填空。
新闻,又叫,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等几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是从至。
主体是从至。
四、阅读。
(一)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二)分析下列句中加黑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不含:均是: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
较为:然:一切:五、选做题。
我们的老顾问余凤英离休了。
她老早就说过,离休的时候要送给我们一件注着特别感情的礼物。
那天她来了,抱着一盆自己亲手栽培的马兰花,把它放在办公室的窗台上,深情地说:“马兰花,一看到它我就不由想起了延安。
”余老太太是个“老延安”,特别喜欢马兰花。
她家的小院里从不种玫瑰,也不种丁香,更不种什么柱顶红之类,却栽种着一簇簇的马兰花。
春天,马兰花蓬蓬勃勃地生长,十分惹人喜爱。
特别是那修长苍劲的叶子,托着盛开的蓝而带有紫纹的花瓣,活似一张张乳燕的小嘴。
花虽不艳,却散发着沁人的清香。
这时候,余老太太的心就像盛开的马兰花,温柔的笑总是挂在饱经风霜的脸上。
你若带孩子到她家作客,她准会拿出好多用马兰花编成的小动物,诸如花蝴蝶、青蛙、鸽子等等。
孩子乐得直跳。
大家都说,余老太太与马兰花有着特别的感情,并把这感情与她不肯随便扔掉半块纸头的老习惯联系在一起。
最新《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课后题及答案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课后题及答案《新闻两则》研讨与练习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一、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试分别理清这两篇新闻的六要素。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新闻六要素知识整体把握两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二、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基础知识一、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溃()退歼()灭芜()湖荻()港诸()县锐不可当()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 殷()切殷()红殷()勤朱殷()A yīnB yān2 当()选妥当()当()面恰当()A dāngB dàng3 要塞()阻塞()堵塞()边塞()A sàiB sèC sāi三、给下列各组字注音并组词:四、解词并解释加黑的字:1锐不可当:2 击溃:3 业已:六、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冲破敌镇江阴要塞B 纷纷溃退锐不可当C 横渡长江毫无斗志D 都很懈气英勇善战六、将恰当字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立()()然A 即B 既2 欢()佳节()来()去A 踱B 度3 拒()()裂A 决B 绝七、选词填空:此处敌军抵抗较为(坚强、顽强、顽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战争、战斗、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击败、击退)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限制、制服)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八、辨别下列词词在文章中的感情色彩: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溃退激战泄气顽强毫无斗志歼灭抵抗微弱冲破占领击溃褒义词语:中性词语:贬义词语:九、语文常识填空:1 新闻也叫,是报纸、广播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地报道国内外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 一条新闻,通常包含、、、、五个部分。
3 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一般以为主,也可以适当做些,还可穿插适当的和。
阅读十、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表。
十一、阅读导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 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这些内容说明了,。
2 导语点明新闻人物是,其中“百万”说明了,。
将“大军”改为“解放军”行不行?为什么?。
3 导语点明的事件是,“横渡”写出了怎样的气势?4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1一、基础演练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阻遏(â) 管辖(xiá)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ǎng)B.磅礴(bàng) 歼灭(qiān) 荻港(dí) 排山倒海(dǎo)C.绥靖(suí) 芜湖(wú) 逃窜(cuàn) 高屋建瓴(líng)D.阌乡(wãn) 要塞(sâ) 殷红(yīn) 负隅顽抗(yú)2.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阻遏(阻止) 歼灭(消灭)B.绥靖(安抚、平定) 殷切(深厚、丰盛)C.管辖(管理) 锐不可当(抵挡)D.瑰宝(奇特、珍贵) 高屋建瓴(建立)3. 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忠心爱国、坚韧不懈”的精神传承下去。
B.我的启蒙老师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C.一部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精神食粮。
D.现在医学发达,移植记忆也许不是完全可能的事。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的标题可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其中主标不可缺少。
B.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
C.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D.新闻的记叙要素与记叙文大致相同,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项。
二、能力提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毛泽东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
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这则新闻的导语没有交代的一项是( )A.何时B.何事C.何地D.何因E.何人(2)文中用_______一词描述了长江的情况,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词描述了国民党防线的崩溃。
(3)从结构上看,这则新闻包括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A.标题B.导语C.主体D.背景E.结语(4)“不到24小时”一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③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④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⑦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将占领、击溃、封锁、歼灭、控制五个词语填入文中□,按顺序是___________。
(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不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这一部分的分层,有四种意见,你认为选哪一种合适(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4)“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链接中考(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公开征集申办口号,征集活动将到2014年11月21日截止。
征集的口号要求能充分突出“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的申办理念;结合北京丰富的奥运遗产、深厚的奥运情结和张家口丰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展现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特色,展示申办城市的自信和大国气势;口号文字要简洁明快、昂扬向上,口号内容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体现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特点,体现中国人民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对冬奥会的渴望,可以用中文、英文或法文任意一种文字完整表现;体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和传播中国梦和人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全社会支持参与申办的巨大热情和爱国情怀。
口号征集的投稿截止日期为北京时间2014年11月21日16时整。
征集作品可通过北京冬奥申委官方网站在线提交;也可通过北京冬奥申委指定邮箱和普通邮递方式提交。
1.下面是本次申请冬奥会的标识,请你仔细观察,写出其中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给新闻拟写一个8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 提示:A项中“锐不可当”的“当”应读“dāng”;B项中“磅礴”的“磅”应读“páng”,“歼灭”的“歼”应读“jiān”;D项中“要塞”的“塞”应读“sài”,“殷红”的“殷”应读“yān”。
C项注音完全正确。
答案:C2. 提示:D项中“高屋建瓴”为“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建”为“倾倒”之意。
答案:D3. 提示:C项为说明,其他三项均为记叙。
答案:C4. 提示:A项,主语残缺,可去掉“通过”;C项,两面对一面,可将第一个“的”改为“是否有”;D项,否定不当,可在“可能”前加“不”。
答案:B5. 提示:记叙文的记叙要素有六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案:D二、1.(1)提示:要看导语交代了什么,应先明确导语的内容。
这则新闻的导语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结合句子不难看出它交代的具体内容。
答案:D(2)答案:风平浪静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3)提示:要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及新闻结构五部分各自的所指来分析。
答案:ABC(4)提示:时间之短和渡过人数之多形成鲜明对比,其意自明。
参考答案:说明渡江迅疾,作战顺利。
2. (1)提示:“歼灭”和“击溃”表现的胜利程度的范围不同,击溃的范围更广,两词不能颠倒使用。
“占领”表现的是经过战斗而占据领土。
“要塞”是关卡,用“控制”,对江面则用“封锁”。
用词准确恰当。
答案: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2)提示:“不料”即出敌预料,对敌人充满了讽刺,语言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突破”是在阻挡的情况下进行的进攻,区别于一般的进入。
用词恰当。
参考答案:“不料”充满了嘲讽。
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
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
“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
(3)提示:要结合内容的归纳来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是全面介绍东路军渡江情况,⑥⑦则是介绍渡江后的战斗情况。
答案:D(4)提示:从①②句推断可知。
参考答案:“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段防线”。
(5)提示:新闻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讲话”,这篇报道战事进展情况的新闻,在用词上表现得十分准确,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用词的习惯。
参考答案: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特点三、1.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亮点顺势融为2022。
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2.冬奥会口号的征集标志着我国申请冬奥会的开始,全国人民积极踊跃地参加到冬奥会的申请中。
相信中国有希望、有能力办好冬奥会,让我们满怀信心,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