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案3(附板书)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阻遏、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掌握新闻相关知识。

3.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方法: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延伸拓展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录音机、中央电视台新闻录音磁带(对学生进行情景导入)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放映《百万雄师过大江》选段)如果让时空倒流,把历史的镜头定格在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观便又在我们眼前重现。

浩浩长江的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在弹火纷飞中,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那冲杀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恢弘如诗,壮美若虹,只要一想起它,无论是革命先辈还是我们这些后来人,无不感到壮怀激烈,豪情倍增。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当年渡江战役的最高统帅毛泽东主席亲笔撰写的一则新闻,一起重温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板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二、整体感知1字词:要塞(sài)阻塞()塞子()荻港()获得()溃退()歼灭()阡陌()纤维()锐不可当():不含:业已:2新闻播音(现场)。

要求:读准字音,标出重音,注意语调。

a、在课文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从20日夜)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事情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3当当军事家:如果你来当军事家,你应该向观众介绍哪些方面的情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教案附板书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教案附板书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教案附板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背景、渡江战役战略意义、战役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背景,理解渡江战役战略意义。

2. 掌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过程,分析其胜利原因。

3.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渡江战役战略意义及其在解放战争中地位。

2. 教学重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过程及胜利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解放战争时期纪录片片段,让学生解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渡江战役背景、过程和胜利原因,引导学生关注战役中关键事件和人物。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渡江战役胜利原因,并进行小组讨论。

4. 知识点讲解(10分钟)5. 课堂互动(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历史事件认识和感悟。

强调本节课重点内容,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内容:历史背景渡江战役过程胜利原因战役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过程。

分析渡江战役胜利原因。

2. 答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过程: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发起渡江战役。

在毛泽东英明指挥下,百万大军成功横渡长江,为解放南京奠定基础。

渡江战役胜利原因:战略部署得当、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让学生解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背景,掌握渡江战役过程和胜利原因。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新闻通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闻通讯的基本概念、写作特点以及在课文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新闻通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报道身边的事物。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入新课的问题,我成功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使得学生们愿意主动去探索课文的奥秘。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
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情况?”(如集体完成一项任务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4.体会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崇敬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5.掌握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如:渡江时间、地点、过程、成果等。

2024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精选

2024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精选

2024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史》教材第七章第一节《解放战争》,详细内容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事件。

通过对该事件的讲述,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时期我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事迹,以及国共两党在长江流域的军事对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基本史实,了解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军事斗争的背景。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

3.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江战役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教学重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事件,以及该事件在我国解放战争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解放战争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 讲解新课:(1)讲述长江战役的背景,分析国共两党在长江流域的军事对峙。

(2)详细讲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强调其英勇事迹。

(3)阐述长江战役在我国解放战争史上的意义。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选取一道关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例题,进行讲解。

(1)简述长江战役的背景。

(2)描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过程。

(3)谈谈长江战役在我国解放战争史上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主要内容:(1)长江战役背景(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过程(3)长江战役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长江战役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2)谈谈你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认识。

2. 答案:(1)长江战役背景:国共两党在长江流域的军事对峙,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

过程: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横渡长江,成功突破国民党军的防线。

意义:长江战役的胜利,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我国解放战争进入胜利阶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篇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执教者龙泉中学张林丽一、教材分析这则消息,真实地报道了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天堑的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命运。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战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学生初次接触消息这种文体,应知道消息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内容要真实,要用事实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二是报道要迅速及时;三是要简明扼要。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丰富语汇,了解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真实性、简明性和思想性。

2、培养通过标题把握新闻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

3、把握新闻的结构,品味新闻语言真实准确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依据文体知识,圈点勾画文章的主要信息,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青春奏响国家兴盛民族强大的主旋律。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把握阅读新闻的基本方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要点:师生共同研读。

资料展播,背景提示;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做回军事家,做好战况汇报;做回战地记者,学写战地消息;做回播音员,学会新闻播报。

六、教学过程:一、以诗歌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在我们学习之前,首先来欣赏黑板上的这首诗歌,他是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解放前夕,听到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占领国民党政府的老巢南京时,挥毫写下的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歌用充满了激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辉煌画面。

其中“百万雄师过大江”这一句传递出了当年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那就是,1949年4月20日~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冒着敌人的炮火,横渡长江,彻底地击溃了敌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拼读“溃退、督战、要塞、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塞、当”等多音字。

2.知道新闻的历史背景。

3.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内驱力。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而学生的中国近代历史知识储备有限,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是很了解,需要适当的补充背景材料;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对新闻这一题材比较陌生,学生具有好奇心,因势利导,在分析记叙文的基础上导入新闻这一题材,学习新闻结构,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自主学习,认知水平有所提升,对知识的把握有一定的深度,对知识的运用也较熟悉。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新闻主要内容及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品析新闻的特点。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叙事性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导入教师:在互联网+的年代,能够及时获取与整理比别人更多的信息,已经成为一个人强能力的标志。

那么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呢学生:网络,app,手机,电视,广播,电台,收音机,报纸……教师:是的,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给了我们很多方式,但是,如果将时间向前推移半个多世纪,解放战争时期,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呢报纸。

是的!播放1944年4月各地报纸和毛泽东写的一首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师:1949年4月,当时很多地方的日报上都以大字号刊登了相同的一件事。

点击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写了一首关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词,有一句“百万雄师过大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在人民解放军的攻势下,防线崩溃,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历史背景。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伟大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史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经过、意义。

2. 教学难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战术运用、战略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析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部署。

2. 运用多媒体展示史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经过。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的困境2.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部署3.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经过4.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意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的困境。

2. 讲授新课:讲解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部署,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背景。

3. 案例分析:通过多媒体展示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经过。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意义。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困境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人民解放军战略部署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经过的熟悉程度。

4. 评价学生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意义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了解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历史实物和资料。

2. 邀请革命后代或历史学者进行讲座,分享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的亲身经历或研究成果。

3.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讲述自己家族或家乡与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战役相关的故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精选13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精选13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精选13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篇1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标题通常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导语是事件的概述;主体是具体事件的介绍。

能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别指出相关部分,划出主体部分层次,并进行有表情的朗读。

新闻报道要遵循真实、及时、准确的原则。

2.学会阅读新闻。

读标题,能迅速抓住主要内容;读导语,能较详细了解新闻要素(内容概述);读主体,能细致全面了解新闻内容。

3.尝试新闻的写作。

4.在了解文章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1.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2.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3.主体部分材料的组织和结构的安排(难点)。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听读、默读、朗读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

【课前准备】1.自我解决生字词,查阅有关渡江战役的背景材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报纸。

3.开展“校园采访”活动,收集校园内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事。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今天,人民生活幸福,祖国繁荣富强,在改革开放的的年代里,流水发出了欢笑,山岗也变得年轻,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巨人的雄姿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可是,我们怎能忘记那过去的一页,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景。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从朗读中听出了哪些信息?(理清新闻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消息二篇主备人: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
了解消息的特点,学习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

荻dí港获huò得锐不可当dāng 当dàng真要塞sài阻塞sè
堵塞sè歼jiān灭阡qiān陌纤xiān维溃kuì退匮kuì乏馈kuì赠
2.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

【目标展示】
了解消息的特点,学习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导入新课】
师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师讲解: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报道渡江战役的新闻。

(板书课题。

)
【新知研习】
(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阅读课文,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分析主体部分的层次。

本文按消息的结构特点来写,标题、导语、主体,层次清楚,堪称典范。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句),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这一部分是导语。

第二部分(从"20日夜起"到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大意义。

这是主体部分,以具体的时间、地点、人数说明我军兵分三路渡江的情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渡江人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到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提问:这篇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的标题只有正题,没有引题、副题。

这个标题明确、简练、突出,传递了全文最主要的信息。

“百万大军”“横渡”的用语,表现了磅礴的气势,充满了胜利的豪情。

2.电头起什么作用?
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3.主体部分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为什幺将中路军与西路军放在一起写?先从中路军写起?
(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师生评价。


本文除按时间顺序外,也按事件本身的特点安排结构顺序。

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人的抵抗,均甚微弱,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却较为顽强,所以中路\西路放在一起先写,东路后写。

而中路军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况且新华社前已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

因此先写中路军,后写西路军。

4.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评论分两方面,为何一略一详?分析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⑴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挡。

不言而喻。

⑵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归纳总结】
详略得当,写法有同有异,是这篇新闻的主要特点。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军写得较详,除具有中路军所记的内容外,还记叙了我军占领南岸广大地区、进军方向以及敌军溃退的情节,分析了我军胜利的原因。

东路军写得更详细,叙述战况基本上与西路军相同,同时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战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拓展实践】
揣摩语言的准确鲜明。

如叙述东路军的战果,对抵抗之敌,用"歼灭及击溃",对地区和要塞分别说"占领"和"控制";对长江是"封锁",对铁路线则用"切断"。

完成练习三(1)。

【预习指导】
预习《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比较两则消息的异同。

四、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主体:详述三路大军战斗经过
五、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